书籍信息

全书名:《光速成长:职场的正确打开方式》
作者名:林晅

前言

说起职业生涯,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心路历程,不同的职场阶段,也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感悟。

林晅,清华硕士毕业,500强外企职业经理人,领英专栏作者。 在本书中,他将自己从学生时代到职场中层的经验,以案例的形式完全展示在大家面前,相信每个职场人都能从中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的影子。

虽然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但职场的成长其实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将大多数人的错误进行总结,或许你的职场之路就能够轻松一些。

我们就先来看看那些大家都经历过的“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又应该怎样去避免,希望通过避坑,能够让你成为一名光速成长的职业经理人。

一、求职的正确打开方式

如同小时候憧憬长大后的生活,虽充满期待却懵懵懂懂,即将踏入职场的学弟学妹,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也充满同样的情感。

很多人在进入职场前,无论是信息知晓还是心态,都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今天将从作者的亲身经历入手,剖析一下进入职场的第一步:求职的正确打开方式。

1.1 实习,别以为不重要

很多人把实习当成一种形式上的任务,因为临时有其它事或者因为给的钱少放弃实习、觉得自己条件不错不屑于实习等,这都是没有认识到实习重要性的表现。实习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以最低的成本试错、提前了解职场。

对于“试错成本”在以后的内容还会学习到:试错在初期成本很低,越往后成本越高。

在大多数人才开始准备的时候,实习已经让你积攒了不少经验和教训。作者曾在BAT中的一家实习,认识到了流程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了工作非沉心静气不可。这样的认识是在工作的真实体验中得来的,比任何说教都要深刻得多。

实习可以帮助自己找到真正适合的工作,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作者分享了在某咨询公司实习的经历。

咨询公司是很多高材生的首选职业,作者也费尽心力得到了实习机会,但实际工作中,诸如靠打陌生电话的方式获取信息的方式让她很不适应,最终放弃了这样的工作。

好在这只是在实习阶段!

1.2 新人求职攻略

求职和找对象是一个道理,让对方觉得好才是真的好。HR每天会面对海量的简历和无数的面试,求职者怎样才能在众多的应聘者当中脱颖而出?

无论简历还是面试有两点建议:

  1. 展现自身特点,避免审美疲劳;
  2. 接地气,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HR关注的点,因为面儿上的介绍谁都会说,但一说到细节,没料的人就会露馅。

接下来要介绍一些求职的干货。

一是网申求职策略,无非两种:“广撒网”和“精准式”投递,非技术专业,可以广撒网,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建议精准投递。

选择好了策略,接下来就是准备一些网申必备的材料。常用的材料包括:一张Excel表,用于记录投递的职位;不同版本简历,以及CV(求职信);在校成绩单、证书、个人获奖证书等其他材料。

简历是介绍自己的一面窗户,是准备材料的重中之重。简历制作也有一些注意事项:简历控制在一页,如果需要英文简历,尽量一页中文一页英文;排版错落有致,注意视觉平衡,突出重点;文档存储打印用PDF,文件名附有基本信息。简历最好有不同的版本,根据公司的不同背景和人才要求突出对应的能力。

有一个独门绝技是很多人会忽略的,但它无论是对求职还是实际工作中都有莫大的帮助,那就是记录的习惯。把每次网申的信息以及遇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下一次网申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接下来是如何应对笔试和面试。

笔试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多自测练习,熟悉每一类题型即可。要善加利用一些应届生求职论坛针对各个企业的版面,置顶的帖子里往往会有这个企业的“求职大礼包”打包文档,还会包含公司的简介、笔经、面经等等。

面试则是让人心跳也是最容易露怯的环节了。要想这个环节能够沉着冷静面对,面试前准备必不可少。在正式面试之前,我们需要做的功课包括:公司和职位的背景调查、自我介绍、个人案例准备。

这里介绍一个必杀三段式自我介绍法,总的来说就是个人基本情况加上“三段式”,即3个为什么(Why):为什么选这家公司(Why the company),为什么选这个职位(Why the position),以及为什么你能胜任(Why you)。

面试还有两个需要注意的场景:群面和压面,即多名面试者集体参与面试和压力面试。群面对于面试者而言,是很头痛的问题,因为很多局面不是你一人能掌控的。

但不外乎就是考察组织协调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两大方面,可根据自己的特点做好定位。压面有时显得悄无声息,如果感觉到面试官的反常,耐心回答对方,或者谦虚向对方请教即可。

1.3 最适合才是最好的

选择永远是双向的的,公司选择你的同时,你也需要对公司做出选择,这样才能保证双方都找到合适的对象。

总结一下,选择公司可参考以下几点:

  1. 别仅看月薪,要看实际的Whole Package(打包薪酬福利);
  2. 别仅看头衔,看实际做什么;
  3. 别仅看公司名气,看做什么和直接领导;
  4. 别仅听一面之词,看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把眼光放长远;
  5. 不要纠结于是否专业对口,未来最重要的能力是学习能力。

专业和学历只是一个机会或者敲门砖,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并为之努力,然后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并负责到底,这才是关键。

1.4 英语门槛

记住一点,英语在任何公司都是加分项。工作中免不了接触英文说明书之类,就算本地的小公司,忽然出现个海外业务拓展的机会的话,也是需要英语的。

如果是对外沟通比较多的职位,不仅口语要强,表达能力也要好。如果不甘心当个小兵,而是有志于往管理层发展的人,听说读写各方面就要都非常好。

英语学得好,就是垫脚石,如果不好很可能成为未来晋升的绊脚石。

二、体验职场之旅

进入职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踏入社会,这和校园是不同的世界,这里有它特有的冷峻和游戏规则。但我们也不要过于害怕,既然有规则,就有应对之策。

常听说一句话,做真实的自己,职场也是一样,最终会发现,你在找寻你自己,找寻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下面就一起来体验职场之旅吧。

2.1 如何快速融入团队

进入职场第一步就是培训,这也是一个过渡期,公司一般也不会给太大的压力。这个时期除了学习基本技能、了解公司规章制度、文化背景等常规事项外,一定不要忽略一件重要的事情:建立人脉关系。

同一批入职的伙伴会一起经历一段时间不短的时光,这里面有些人最终会成长为各部门的负责人甚至高管。因此这段时间建立起来的友谊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无论从事技术岗位还是其他岗位,到部门以后,一定要注意人际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存在感”,这和明星增加曝光度是一个道理。

在和同事相处时,可以有意无意的营造一些话题,但这需要精心的准备,切不可没话找话说,自然而然是最好的。

2.2 犯了错怎么办

新人在工作中免不了要犯错误,但是一定要避免犯大错,不要犯原则性的错误,不要重复犯同样的错误。

犯了错不要紧,合理的补救措施不仅可以扳回一成,甚至可以成为加分项。

犯错后的处理方式往往是不同人之间的分水岭,有的人仅仅是弥补错误,但需要完成的远未结束,还需要分析背后的根本原因。是人为还是流程?有什么方式可以避免?通过这样的方式,发现潜在的一些漏洞,尽可能将功补过。

作者有个同事犯了错之后把某个系统彻底研究了一遍总结了一份常犯错误文档给大家培训,以减少错误率,这就是一个加分的样例。

2.3 水土不服,工作失利怎么办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初入职场很容易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感觉高大上的岗位,结果来了就被安排各种打杂;有时候不受上司待见,被误解、被刁难,遇到这些情况很容易情绪低落,应该怎样对待不利情况呢?

总结一下就是不盲目憧憬,不过分期待,不要让一份工作承载过多的感情因素。因为就算是再梦寐以求的工作,也总会有不少次想拍拍屁股走人,头也不回的情况。

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个人成长上而非一时的外在奖励,最终会获得更多。

来分析下一些具体的情况,例如升职失败,原因是老板任用那些溜须拍马的人,自己能力很强却得不到重用。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要么改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要么足够强大离开这种环境,去找符合自己情况、更理想一些的环境。如果自怨自艾,消极怠工,最终只会损害自己的长期利益。

2.4 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

工作时间越久越发现,是那些看上去虚无缥缈的因素在左右着我们:价值观指引我们往哪儿走;而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能够走多远。听起来确实不够接地气,简单点讲独立思考是关键。

作者列出了十条在外企学到的思维方式,再浓缩一下有以下几点:

  1. 问题思维,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学会拆解问题并逐层分析,提出假设逐个排除;
  2. 抓主放次的思维,将有限精力用在解决关键问题上;
  3. 学习思维,培养归纳总结、持续学习、乐于分享的思维方式;
  4. 产品化思维,通过迭代升级把事情办好、把稳定的方案沉淀为知识。

这些思维方式说起来容易,遇到具体问题却不是那么容易采用。以抓主放次的思维为例,工作中的每一天我们都面临无数选择,归根结底是价值选择,所以理论上,我们应该优先选择价值高的事情做。

但人们更愿意在一些简单的事情上花费更多时间,这叫做Law of Triviality(帕金森鸡毛蒜皮定律)。我们应该尽可能做那些正确的事情,而非易事。

2.5 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

如果说思维方式决定了我们能够走多远,那么良好的工作习惯则可以为走得更远保驾护航,换句话说,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谈思维方式、价值观都是空谈。

作者列出了六条值得借鉴的工作习惯,同样浓缩为以下几点:

  1. 保密习惯,离开座位锁屏、发邮件注意通知范围、文档保密;
  2. 要事第一,口语和文字都要表述重点;
  3. 沟通习惯,特别抓住与老板一对一的沟通机会。

除了这些习惯外,形体形态的习惯培养、气场的培养同样需要刻意练习逐步提升个人形象。以气场举例,有时候我们有这样的感觉,当某个人刚走进某个场合,什么还没有开始表达,只通过形体和表情,我们就觉得这个人靠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一种强大的气场。这些气质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需要日积月累,“就像鱼尾纹,老了自然就有了”。

三、菜鸟进阶

菜鸟要升级,就需要不断实践,提高技能指数,增加装备,才能在战斗中所向披靡。职场的成长,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3.1 专注力

如果将职场比作一门功课,那么精力管理就好比学习方法,在职场中精力管理比时间管理更为重要,但往往我们却把二者等同起来,以为花费了时间,就一定能做好,于是在某件事上往往花费了大把的时间,而结果却大相径庭。

花费了时间却忽视了效率,外界衡量的标准也随着自己的举止默认简化为时间单位,所以会觉得,加班就是有责任心的代表,熬夜学习就是刻苦努力的象征,事实上很多时候,拖延才是最大成因。精力管理注重的是全身心投入地去完成某件事,而不是机械重复积累时间。

精力管理离不开良好的心态:活在当下,有所坚持,不急不躁;劳逸结合:保证优质睡眠,建立良好作息习惯;专注力:精力高度集中的时期。

现今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保持高度专注力的时间越来越短,而专注力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元素。无数的手机APP、娱乐节目、收费课程等等,越来越多的推陈出新,为的就是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将你的专注时间吸引到他们的身上,消费便会如源源不断的泉水一般。

商家所追求的利益部分,正是最值钱的所在点,金钱是最诚实的衡量工具,你最缺乏什么,什么就会变得价值越来越高。

因此,想要获得高效的专注力,工作中就必须要保留整块黄金时间,避免突如其来的打断。而在整块的黄金时间间隙,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处理零碎事物。两厢结合,才是真正提高工作效率的最佳方法。

3.2 技能升级

说起基本的职场技能,就不得不提到办公软件。曾经作为职场新人,我也以为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就是指会用word打字排版,会用excel填表排序,会在PPT中插入图片和艺术字,会用outlook收发邮件。

如果看到这里你也能够会心一笑,说明你已经明白他们的真正功能远不止以上寥寥几个;但如果你看到这儿产生的是“那还有什么?”的疑问,那就真的应该好好审视一下自己的职场技能,因为你可能连入门都还没有达到。

除了基本办公软件的使用技能提升,巧用会议安排也是一门十分讨巧的技术工作。从会议参加人员的时间确认、会议室的预定、会议内容的敲定,到会议邀请的发送、会议仪器的确认,至会议结束后重要内容的整理存档,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

很多职场新人觉得,领导所交付的安排会议,是小事、杂事,殊不知一项会议的成功安排,会成为今后职场各种项目成功的基石。

3.3 巧用数据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方法一定很重要,聪明地做事不仅能够事半功倍,还能省时省力。说到数据,第一反应总是将它与工作业绩相关联。然而数据除了总结的功能,还有很多你未发掘的能量。

在你新负责的项目组里,总有的人会拖拉工作导致整体任务拖延;上司在分派任务时,看似公平实则给到你的支持少之又少……这些职场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其实都可以用数据来推动事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当你的组里有人拖延工作,那么在每周的总结会上,将全组的工作节点完成度一一列出,完成最少的那位很自然就会成为全组的焦点,除非TA的任务真的存在很大难度或者问题,否则不用你开口,同组人员的聚焦度和内疚感,都会成为激励和鞭策TA完成接下来任务的强有力因素。

当你分配的资源较其他人在实际帮助上有差距时,可以将你需要的实际资源用表格列出,并罗列其余你需要的资源,对比领导分派给其他组员的资源优势所在,便可以用数据来争取到工作中更多的支持。

相同的方式不仅可以用在日常任务的领取,甚至可以用数据的力量来争取谈判中更多的资源。不要让惯性思维来限制你的数据功能,它是你职场中最忠实的伙伴。

3.4 不做便利贴

便利贴的作用是方便、快捷、省事、省力,可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职场便利贴却是我们职场中的一个大忌。

很多职场新人,总是老老实实地接受老板和同事交代的任何任务。一开始是因为刚接触工作,没有明确自己的工作范畴,所以界限比较模糊。

但如果经过一个月甚至几个月的打磨,你还是安心做一枚职场便利贴,那么你的职场红灯也就理你不远了。

职场生存法则,从来都不是满足所有人的需要、言听计从、有求必应,想要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习惯丛林法则,让自己成为无可替代的那一个,对于整体而言你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才是真正体现你竞争力的地方。

便利贴的消失,或许会让其他人有短暂的不习惯,但几天之后总会有新的习惯代替便利贴的功能。所以,我们一直强调核心技术,拥有核心技术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

3.5 告别玻璃心

很多人在学校是天之骄子,万众瞩目的一个,而到了职场,众多天之骄子汇聚一堂,便由一颗钻石变为一粒沙石,平凡又普通。企业看中的不是你的才华,而是你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利润收益。

每个人在初涉新的领域都会犯错,在不断的试错之后才能有提高改进。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成就归零,那些心态超强的人,往往都成为了人生赢家,而那些拥有一颗玻璃心的人,最终会在寻寻觅觅中变得愈发迷茫和平庸。

告别你的玻璃心吧,接受自身的不完满,接纳会犯错的自己,并努力完善那些错误,这才是成功道路上的助推器。

玻璃心能够唤起他人一时的同情,却无法增长自己强壮丰满的羽翼,孰是孰非,如何抉择,一切都在你的一念之间。

四、职场道路选择

度过职场小白期,有了一定的职场技能和资金、人脉的积累,我们就向着精英阶层更进一步。而在更进一步的道路上,是选择成为一流的技术大牛,还是选择成为全面发展的部门领袖;是在升职加薪后换个环境更上一层,还是在现有成就之上继续努力。

这是每个职业经理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也是每个人职业生涯中不可逃避的阶段。相信在这一部分的阅读中,你既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未来的职场道路中,希望它们能够助你一臂之力。

4.1 目标管理

在工作流程上收放自如,在同事间的配合度上游刃有余,将公司的规章制度熟稔于心,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了初入职场的新鲜感,新人上手的挫败感,第一次小有成就的惊喜感,千篇一律的样子,很容易产生懈怠和厌倦。那该怎么办呢?你需要的是职场的目标管理。

职场发展上有个术语,叫做“前后年效应”,指的是:前年做的选择决定你当下在做的事情,而你当下在做的事情,要到后年才会看到效应。充分说明没有目标管理,就没有时间管理的需求。

作者提出一个很好的观点: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每年学几门外语、学习管理、财务、心理等这种看上去有,但实际能够提供方向和选择意义很局限的大类目标。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做,牺牲的是效率。

怎么解决呢?作者也给出了很好的方案:时间倒推法。

首先了解自己,思考3~5年后希望自己在做什么?那个时候回头看,现在的生活是合理的吗?如果不合理,现在需要怎样做才能达到5年后理想的样子?

通过倒推的方法,就能够具化目标,找出属于自己的长期、中期、短期目标,同时倒推出阶段性目标需要的条件和技能。有目的地去学习和投资自己,才是实现理想的最佳途径。

4.2 专精还是博闻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在一两年后,对自己之后的发展方向不是特别清晰,不知道自己应该朝着专精方向努力,还是向博闻方向发展。有时候遇到一些新领域的任务,需要不同的业务知识,于是觉得博闻方向发展不错;可是跟大家分享经验的时候,又明显觉得在专业知识上研究不够,似乎专精也很有必要。

刚进入职场时需要多向专精靠近,当做到管理层之后需要向着博闻发展,而到了一定的时间,专精与博闻将不再矛盾。当你通过专业的技术做到管理者时,驭人、理事便成为专业领域的另一种“专精”。

当你的技术达到专家水平,你的位置便无可取代,而当你对相关联的部门职责及需要的资源都有所了解和建树,你便能够坐稳这“大局观”的博闻。

因此,专精和博闻,也需要视职业发展的阶段而定,精于技和精于驭,都是一种过渡升华的过程,学会看大方向,才能走得更远。

4.3 如何获得更好的机会

无论是专精还是博闻,本质都是要通过晋升来进一步提高职场竞争力,那么如何在职场获得更好的机会呢?

作者提出几条职场人必备的品质,例如:做一个靠谱的人、换位思考、拒绝眼高手低等。在基本的条件达成后,最重要的一点是:增加职场曝光率。

很多人在离职时才向领导诉苦,自己默默无闻为公司付出,却得不到提升和重视,当领导看到其做出的成绩时,往往已经走到无法挽回的地步。懂得增加职场曝光度,就能够最大程度上减少这类“遗憾”的发生。

每个职场人,都应当把自己当做一个品牌去推广。无论是老板,还是上司、同事,知道你的人越多,升职的机会就越大。汇报、分享、跨部门项目、年会、公司团建等,都是你自我展示不可多得的平台。

4.4 跳槽的时机

上帝总是眷顾努力的人,当你已经在自己的领域有一席之地时,跳槽的机会也会随之而来。但什么时候才是跳槽的最佳时机呢?

很多职场人对跳槽持有一定的误解,总会在当前的公司工作不顺利时,想到跳槽。但其实最佳的跳槽时机,一定得是在你达成升职加薪后的不久。

当你连目前的工作都处理不好时,说明你还不能完全胜任这个岗位,一味地通过跳槽来解决困境,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只有在你将现有的工作吃透,并且取得一定成绩时,这个时候才是你考虑同等职位更大平台的好时机。

有的人跳槽,越跳越高;反之,有的人跳槽,越跳越糟糕,就是这个道理。

跳槽所达到的目的,绝大多数都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这点是职场人应当牢记的潜规则。

4.5 如何谈薪

很多人在接受新offer时,总是会有一种不完美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薪酬没有达到期望。

几乎所有的HR,都希望通过较低的薪酬谈成优质的候选人,这就类似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一样。有的人为了能够争取到职位,即使自己有足够的实力,也会在几轮压力面试之后,轻易降低自己的薪酬值。

殊不知这种不理智的降低,既失掉了TA对新职位的好感,也容易在今后的工作中,留下一颗定时炸弹。

所以,当你的能力能够匹配你的野心,请拿出自信的姿态。

因为姿态真的很重要,有时候真的很难说是项目真的好,还是这种底气十足的姿态成就了你。想清楚自己的底线,不随意打破,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新岗位的负责。

4.6 完美离职

最后,接到了新offer,还需要向老东家提出离职。如果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完美离职就是在新岗位顺利胜任的第一步。

离职请务必提前告知,留出两周到一个月的工作交接时间,将自己手头未结束的工作做出分类总结,将已完结的工作做好资料统计。

在离开的最后一天,务必记得拿到离职证明。这是你入职下家公司的必要材料,也是你在本公司工作过的最好“证据”。

当你离职申请送出的那一刻,就请务必保持低调。不要告知任何人新的去向,为了顺利入职,也为了能够顺利离职。职场如战场,毕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五、场外因素

从实习到菜鸟再到精英,聊完了职场的全过程,最后我们来聊一聊场外的一些话题。磨刀不误砍柴工,有的时候场外因素也是决定场上胜负的关键所在,当所有人都在向前跑的时候,即使你原地不动,也是落后。

5.1 折腾的人生

高速发展的当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被“有用”和“赚钱”来衡量着,在这样的标准下, “喜欢”和“成长”好像显得微不足道。

我们离社会价值越来越近,离自己的本心却越来越远。日剧《校园女孩河野悦子》里的女主有一段台词:“我们大多数人,都是特别敷衍的年轻女孩。

可是,你想过没有,我们敷衍的不是工作,不是学习,不是自己的脸,不是自己的一鞋一帽,我们敷衍的,是自己全部的人生啊。”

还记得蔡康永说过的那段经典的话: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一个人的带宽越高,花在自我提升方面的时间越多,就越容易得到机会,马太效应就是最好的体现。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所以别怕折腾的人生,漫长的人生没有折腾,一潭死水也不会有任何生机。

5.2 实现兴趣爱好

经常有职场新人说:哇,我的leader简直是我的男神/女神,不仅工作上业绩出色,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是人情练达,而且还TA还会油画、钢琴、街舞……各种吸引人的附加技能在身。

有的人上班压力大,工作节奏快,一天到晚总说自己忙得跟狗一样;可还有的人,职位比你高,压力比你大,业绩比你好,兴趣爱好还一个都没有丢下。

那么,怎样兼顾这些兴趣爱好呢?作者在书中也给出一些建议:

  1. 用手机随时记录时间的去向,尤其是玩儿手机和使用某个APP的时间,可以通过数据对比,调整整块时间的使用效率;
  2. 列出理想生活清单,明确你的生活状态和生活目标,将刷微博、刷剧和逛淘宝这类低回馈率的事情剔除,将健身、烘焙等好的生活习惯带入;
  3. 有目标之后又回到第三天提到的专注力,见缝插针、随机应变,将效率发挥到最大,时间的带宽就会被无限拉长
  4. 虽然说方法很重要,但也不要一味迷信某种方法和工具,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方法和工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3 逼出来的自我管理

如何培养一个好习惯,这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当事情对你来说足够重要的时候,你自然就会逼迫自己。当你的内心真的足够渴望改变,需要这些习惯把生活填满,习惯会馈赠给你更多的礼物,比如健康、气质、好皮肤、更多机会,你就不会再去纠结,我要如何才能培养一个好习惯。

记得曾经有一次面试,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到和大老板的终极面试,谁知大老板却在学历上挑刺,觉得我是普通大学毕业,学历上并无优势,遂将我淘汰。对那次面试其实心里很不服气,因为老板自己也是本科学历,虽然学校属于优质大学,但我认为最后他选出的那个人在工作能力上远不如自己。

后来正因为不服气,机缘巧合下报考了那所大学的研究生,或许正是因为赌气,成功考上了学位。

这也证明,那些强大的自我管理,最初的外在驱动是被逼出来的,后来的内在驱动是自己内心意识到了那就是自己的短板,为了不让短板再给自己拖后腿,努力坚持着去达成一个又一个目标。

5.4 学会花钱

进入职场,就意味着已经能够做到拥有一定的经济来源,而你花出去的每一分钱,其实都在为自己想要的生活投票。

一点小的tips,也许会给你节省下更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1. 使用频率高、能够提升效率的产品;
  2. 在资金允许下,买到真正想要的精品,而不是代替品;
  3. 不要为小钱小利浪费时间,最贵的就是时间;
  4. 培养一些能够提升自我,开拓眼界的爱好;
  5. 参加能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的聚会或者讲座;
  6. 知道什么时候该收手,不乱花、不上瘾。

后记

本书到此就结束了,这是林晅在2017年新出版的书籍,其中对于行业趋势和当下办公软件、职场情况的分析,都是最新鲜和最贴近目前我们生活现实的。

或许每一个人在职场中的问题都不尽相同,但在书中或多或少都会找到自己的影子。

作者想阐述的并不是怎样教授你职场的生存法则,而是将自己及周围人走过的一些弯路做出总结,告诉你哪些是不应该的,建议你尝试其他可能是捷径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