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ttps://cdn.nlark.com/yuque/0/2020/png/265643/1585990116611-1a584572-32d6-4dd9-92e8-4df77d911c3e.png?x-oss-process=image%2Fresize%2Cw_300#align=left&display=inline&height=424&margin=%5Bobject%20Object%5D&originHeight=424&originWidth=300&status=done&style=none&width=300)

书名:《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作者: [美]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 [澳]詹姆斯•奥沃斯 / [美]凯伦•迪伦
原作名: 《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译者: 丁晓辉

前言

这本书的作者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克里斯坦森。说到作者克里斯坦森,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他另一本畅销书《创新者的困境》,可能有很多朋友都读过。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其实脱胎于作者哈佛的一次演讲, 他演讲的文章题目是《生命该如何度量》。这篇文章是克里斯坦森对哈佛商学院2010年春季毕业生的讲话,当时他已被医生告知患了淋巴癌,遥想生命中余下的时日已经不多了,于是有了这些发自肺腑之言的忠告,为了更好地让更多的读者受益,克里斯坦森和他的学生、朋友合作完成了此书。

2011年,凭藉这篇文章,克里斯坦森获得麦肯锡论文奖,也是他第五次获得“管理界奥斯卡”的声誉。克里斯坦森在管理学界的学术成就众所周知,他所提出的颠覆性创新理论如雷贯耳,并指导了许多企业家认识了创新者窘境。

可能很多人会奇怪,一个管理学大师,又如何指导人生?如果将这些管理理论运用于家庭或个人生活是否依然有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克里斯坦森也与学生们分享过如何利用管理理论审视自己的人生。众多的事实表明,管理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它不仅可以解释商业现象,同样也可以解释人生。

克里斯坦森在该书提出了三个很简单的问题:

  • 如何确定获取事业的成功?
  • 如何确定亲朋好友的关系是你幸福的源泉?
  • 如何确定你正直一生,远离犯罪?

这些问题看似很简单,但遗憾的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忽略了这些能带来幸福感的东西。

与其他励志类书不同的是,这本书所强调的是如何利用管理理论指导我们的生活,而不是利用丰富的辞藻和煽情的故事去感召读者,赢得一时的愉悦。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而思考问题的方法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尽相同。所以说如果你想找到真正的答案,就得用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思考。

一、发现真正激励你的动力

人生路上,我们时常会遇到探索幸福和生命意义的话题。比如,你的人生幸福吗?你觉得自己获得成功了吗?也许你会从诸多已有答案中进行筛选,但是,这些答案是否适合你,就不得而知了。其实,在面对问题时,我们不应该直接去寻找答案,而应该从起点看:该如何思考这个问题?本书的目的就是告诉你思考的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想要得到真正的答案,就需要我们用最合适的方法主动思考。本书由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所著,脱胎于作者在哈佛的一次演讲。在本书中,作者将自己多年的企业管理实践、研究时用到的缜密分析,用在了研究个人的成功和幸福上,最终带给我们最实用的思考理论。从本节开始,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去看看我们的选择与个人成功和幸福有什么样的因果关系。

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追求成功,为了寻找幸福,总会满怀希望、充满激情、异常努力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可是一段时间后却会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累、越来越失望,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根源,是因为我们不清楚:真正激励我们的动力是什么。

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工作方面进行分析。不知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企业中的管理人员不能按企业利益最大化来处理事情?其根本原因在于,物质激励没有做好,比如薪水没有给到位,因为人都是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比如职权没到位,因为人都是在其位谋其职。

那是否将激励措施做好,就能管理好各个工作岗位呢?其实不是这样,另一个观点是动因论。它含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就是:物质激励不是真正的动因。**
即:物质激励不是工作最根本的需求。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非常明显的异常现象就能够了解。

  • 比如,世界上最勤劳的人,是在非营利性机构或慈善机构工作的人。他们会在很多人想象不到的艰苦条件下工作,如灾后重建地区、饥荒国家、遭受洪灾区域等等。这些机构,一般报酬非常少甚至没有报酬,但机构管理者从来不会抱怨员工没有工作动力。
  • 再比如,军队会吸引很多人才,而很多英雄会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国家,而且即使他们身处险境,也不会得到比别人更多的经济补偿。而且,差不多所有军队都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很多在军队工作的人,都有很强的工作满足感,但他们赚的钱却不一定很多。

动因论的第二层意思是:人们做某件事真正的动因,是发自内心想做。这样不论是处在顺境还是逆境,动因都会一直持续。这个理论包括两种不同的因素,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

在工作中,基础因素包括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公司政策等方面。这些都很重要。如果基础因素不好,比如工作环境太差、薪水不够生活等,就会造成你对工作不满意。但是,即使基础因素很好,也只能确保你不会对工作不满,而不能保证你对工作满意。

这其实和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有关。因为我们的大脑对满意还是不满意,是两个分开的、独立的衡量标准,就如同“爱上一个人”和“没有不喜欢一个人”是两码事一样。也就是说,基础因素再好,仅有这些还不足以让你爱上工作,仅能保持让你不讨厌这份工作而已。

那么,真正让我们非常满意并爱上工作的因素是什么呢?就是:动力因素。

在工作中,动力因素包括有挑战性、责任感、获得认可、个人成长等。动力因素很少与外在刺激有关,而是和我们的内心感受与内心状况有关。动力因素的作用是不断向你强调,让你觉得这份工作有意义,既有趣又有挑战性,让你变得越来越专业,还有机会变得越来越有责任感,最终让你爱上所从事的工作。

不过,现在很多寻找工作的人,都把基础因素当作选择职业的首要标准,经常把收入多少看得最重。其源头可能是这些压力:需要一份高收入养家、满足父母亲朋的期望、有的或许还需要满足自己的期望、和邻里亲朋对比或看齐等。

不管是否压力所致,以基础因素作为标准择业,很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后果:

  • 第一,工作热情低。因为你所选择的这些工作,只是其他人十分看重的,却不是你所喜欢的,因此在工作中容易造成根本无法提起热情,表现平平的问题。
  • 第二,深陷其中。很多人会说,选择现在的工作,是为了挣更多钱,等经济压力没那么大之后,还会真正做回自己热爱的工作。随着时间流逝,收入越来越多,当你开始抱怨这个工作想跳出来时,却发现已经因为各种条件被限制住了,自己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了。
  • 第三,空虚感强烈。如果你在工作时,将赚钱作为高于其它一切事情的重点,当基础因素得到了满足、追求仍停留在赚更多的钱时,问题就出现了,因为赚钱根本无法令你产生满足感。

那么,以动力因素去择业,能带给我们什么不同呢?

  • 第一,能体会到真正的职业幸福,从中学到新知识,获得成功和成就,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如果找到你喜爱的工作,你会觉得每一天都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享受和体验幸福。
  • 第二,真正热爱自己工作的人,认为自己做的事非常有意义,会把最好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做得非常出色。反过来,这也意味着他们将获得丰厚的报酬。如果你的工作是以赚钱为目的,那结果就是金钱只能减少你的职业挫折感,却无法带给你满足感。
  • 第三,动因会让你更在意过程,而不是结果和目的,因为只有过程才能带来最大的收获。
  • 第四,随着时间推移,动因还能在各个职业里很稳定地为我们指出最正确的方向,并且会自动进行校准,从而让我们沿着最好的职业轨道走下去,到达巅峰。

我们应该铭记一点:改善基础因素仅仅是幸福的副产品,而不是产生幸福的原因。
想要找到工作中什么对你最重要,建议你别问自己过去已经问过的问题,而应该问些不同类型的问题。
比如:这份工作对我有意义吗?这份工作将会给我带来发展机会吗?我还能继续学习新东西吗?我有机会得到认可、获得成就吗?我将会被赋予更多责任吗?这些才是真正驱动我们的动力。

二、找到真正属于你的职业

了解真正激励我们的动力,是走向成功的关键性一步,但这只是成功了一半,只有找到既能满足基础因素又能带给我们动力的工作,才算得偿所愿。

那该如何去寻找这份职业呢?

1、机遇与计划

这个过程并不简单,需要我们把对人生志向的追求或对人生的周密计划与偶然的机遇平衡好,并在这个过程中做好管理。一般情况下,对机遇的把控是制定计划的根基。这里有必要再解释一下机遇和计划都代表什么。

机遇有两种,一种是预期机遇,也就是能看见的机遇,比如世界发展趋势、国家条文政策、市场倾斜方向等等,这些都能够靠经验和眼界揣摩到;另一种是偶然机遇,一般会和意外问题一块出现,比如当年本田摩托车进军美国的时候,本来偏向生产大型摩托车,可大型车出了故障会带来很高的维修成本,于是这个意外问题就促成了小型摩托车的发明。

两种机遇,会带来两种计划的制定,比如针对预期机遇,当你制定和实施某项计划时,就是在追求周密战略;当出现意外问题时,为了解决问题从而发现偶然机遇,再制定的发展方案,就是应急战略。

大多数人或公司在开始时都容易制定周密计划,而忽略意外的问题和机遇,因为这样可以赢得管理层更多的关注,从而获得更多资源。当出现问题后,就需要考虑是否修改周密战略或者完全制定新的方案。

如果明确做出追求新方向的决定后,应急战略就转变成了周密战略,但这个战略管理过程却不能停下来,而是需要通过一个个措施,不断发展演变。也就是说,新制定的周密战略,不是一次就能够制定好的计划,而是一个情况多变、难以控制的连续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弊端是:

  • 第一,依然会出现各种新问题和新机遇,从而与已有战略产生矛盾冲突。
  • 第二,如果战略真正起作用了,就容易让人把重点放在其他地方,比如团队建立、精准目标等等。但这会让人分心,从而变成另一个问题。

那么,面对机遇该如何做最佳选择呢?
其实连我们自己都没意识到,人生路上,我们一直是在周密战略和意外战略间做出决定的。两种战略方法都在努力赢得我们的心,想成为我们真正采用的战略。

如果你已经找到一种事业出路,既能满足基础因素,又能提供动力因素,就适合做周密战略。你的目标要清晰,并且能根据现有经历知道是否值得为之奋斗。不要担心以后会根据意外机会做出调整,而要把心思放在如何最好地实现你精心制订的目标上。

如果你还没有找到这样的职业,你依然在找出路,就需要应急战略。可以采取另外一种生活体验,并随着从每次经历中学到的东西做出相应的调整,再很快进入下一轮体验中。不断经历这个过程,直到你的战略开始运转。

几乎所有战略都是周密战略和意外机遇结合的产物,关键是要走出去,并行动起来,直到你明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兴趣和重点放在哪里。当你真正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应该立即将应急战略转化成周密战略。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周密战略该不该追求,不知道它是否是最好的,不知道它是否最适合你,可以:
用“发现——驱动计划”来验证。

2、用“发现——驱动计划”来验证

我们的任何计划,其实都是根据假设制定出来的。比如,在公司里,你突然想到一个有创意的点子可以用于公司的产品,你渴望这个点子能得到支持,但想得到支持,就要让数据看起来有说服力,但你又不知道客户会如何看待这个点子、要花多少成本等,此时你就只能猜测,即做出假设。

想吸引更多资金,你就需要将数据变得漂亮。于是就不得不频繁地修改猜测,不断做出假设。如果数据吸引了足够的支持,那么,这个点子开上了绿灯,从而得以实施,这时你才会知道你的这些假设到底有什么缺陷。

但等你发现缺陷时,为时已晚。几乎所有项目的失败,都是因为在一个或多个关键地方的假设出了错,并且还在这个错误的基础上做出了预测和决定,直到这些想法或计划实施了很久之后才知道。

想要清楚公司的某个计划是否有用,最好的办法就是:

  • 首先,重新排列规划新项目所涉及的典型步骤。比如,先做个经济预测,而且别假设这些预测准确,要承认数据只是大概数目。
  • 其次,可以列出一张清单,写明白当初做预测时所根据的假设,问问自己:“如果要达到目标,必须证明哪些假设为真?”
  • 最后,依照重要性和不确定性列出这些假设:在最上方是最重要但最难以确定的,最下方的则是最不重要但大抵可以确定的。只有了解了所有潜在假设的相对重要性,才能开始项目。

你在从事某项工作前,也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进行验证:

  • 首先,问问自己要完成工作,需要验证哪些条件可以达到,然后想想如果这些条件是不是可控。一般情况下,需要验证的条件,往往会和其他人有关。
  • 其次,考虑一下能帮你做这些关键事情的人,是不是需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帮你?
  • 最后,问问自己哪些假设条件被验证,你才会对做出的选择感到满意?如何证明这是你喜欢做的?有没有证据?
  • 验证假设真的很重要,因为人们很难在一开始就能找到最适合的工作,成功就需要不断去试验,然后找到一个有效的方法为止。

在你考虑事业时,应该让生活范围大大拓宽,然后依靠自身所处的特定环境,准备好为各种机会做试验,从而为找到支点做好准备,然后继续调整战略,直到找到既能满足基础因素,又能给你动力的事业为止。

在此过程中,请务必做到一点:诚实。因为这些验证和试验,都在为你的未来铺路,不诚实,只是在拖延时间。

三、最初最佳的资源配置

你能够明白动力的根源,也能够不断制定和调整自己的人生战略,甚至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职业。但是,如果不花时间、金钱和精力在这些上,最终都会毫无意义,也就是说你还需要去做。

那么该如何去做呢?
其实就是看如何分配好手里的资源,即“人、财、物”各方面的分配,也就是商业上所说的资源配置。

真正的战略,无论是事业的还是生活的,其实都是从大量与资源分配相关的决定中产生的。想要知道自己是否一直在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就需要看看你的资源都流到了哪里。如果你的资源没有用在已经决定的战略上,那么,这个战略就不太可能实现。

比如,对于公司的工程师来说最合理的做法是将最尖端的性能做到产品里,因为这样公司的产品就会更精良、性能更好、价格更高昂,带来的利润也更高;而对于公司整体规划而言,则是希望制造更实用、客户能买得起的产品。

这就反映了一个常见的公司矛盾:长远来看正确的决定,在短期来看并不合理;公司设定的非目标客户,却恰恰是如今最合适的目标客户;公司主推的产品,在市场并不受欢迎,而利润更高的产品,却会在市场拔得头筹。

这是一种自我矛盾的现象,不是有意的失察,而在于资源配置的问题。资源配置的过程决定了要资助、实施哪个方案,比如该实行周密战略还是应急战略等。

任何与公司制定的与战略相关的事,其实都只是意向。在实施的过程中,因为公司的意愿、计划以及机遇,所有这些威胁和问题,都想得到公司人、财、物的优先重视。从而会产生竞争,到最终的实施,就会产生资源配置的偏差。

一般资源配置的偏差会出现在两个方面:

  • 第一,是个人努力的方向与公司的目标相反时。比如,当年乔布斯以出名的暴脾气将苹果公司的创新能力拧成了一股绳。但他被排挤离开苹果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苹果公司发行奇妙产品的能力就突然消失了。这个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乔布斯不在,工程师们开始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个人感兴趣的想法上了。当时苹果公司的战略是做好操作系统,虽然这个战略方向很重要,但研发这个系统的工程师们却对这个系统毫无兴趣。他们对设想新产品更感兴趣,而且此时没有人能够管理好他们。所以,这种做法背离了公司的战略期望。后来乔布斯归来,才重新将公司目标和个人努力方向捋成一股绳,因为如果谁不冲公司目标努力,就要承受乔布斯的吼叫、降职甚至开除。
  • 第二,是公司的错位激励行为。大多数公司的失败,其根源都在于过分急功近利,也就是公司会在短期目标上投入过多精力,从而忽略长远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用句老话形容就是“鼠目寸光”。很多公司会把投资放在那种立即就会带来回报的项目上,甚至会专门设置这样的决策体系,然而这种做法很容易忽略和削减对公司长期战略至关重要的投资。比如,一个公司运作一个项目,也许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评估其贡献;但又有很多潜力股领导,渴望在近期就能展示贡献,从而会将重点放在一些半年或一年、两年就能评估贡献的项目上。毕竟一个成功的项目之后,他的呼声和潜力就会被发现,而随着下一个短期项目上马,他的机会就又来了。这样的体系就回报了那些将精力放在短期见效项目上的人,却会无意中损害公司的长期目标。

其实不管是公司还是个人,资源配置都有可能出现偏差。

那么该如何更好地配置你自己的资源呢?

  • 首先,你需要列出所有的资源。比如你的时间、精力、才干和财富等。同样,与其相关的如与配偶或亲人、朋友、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抚养孩子成才、事业有成、为社区做的贡献等,都属于你的资源。
  • 其次,在配置资源前,通过周密的筛选来决定哪个应该作为重点。你需要注意一点:资源不是靠一次讨论或提前看日程安排来决定和配置的,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比如,若你打算在20年后养一个好孩子,就需要从现在开始,将更多的资源,如时间、精力等倾注到陪伴孩子和教育孩子上面,但是近期你却无法看到任何回报。
  • 最后,尽量做到专心致志,认清自己的选择到底是什么。即使你已经有了重点目标,但是仍然会有很多人或事来分散你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只要你有多余的一点儿精力或几分钟时间,就会有很多人催促你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他们认为重要的地方。

虽然这样可能会遇到偶然的、未曾预料到的机会,但你也容易被这些偶然的机会带得远离属于你自己的目标轨道上。

很多人面临的危险是他们会在无意中,将资源放在能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活动上,尤其是事业方面:比如完成一项设计、上一堂课、完成一单销售、赢一场官司、得到一些报酬、获得升职、得到更多奖金等。这些活动其实往往和他们的目标没有关系。

可能他们这么做是为了获得一番好意,比如想给家庭和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但却会不知不觉地把资源花在死胡同。当他们立即获得回报后,又容易把回报花在自己和家庭追求高享受的生活方式上,比如:更好的车、更好的房子、享受更好的度假等。

很少有人能把资源放在他们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他们做出的决定通常看似很有策略,感觉只是小决定,不会对大目标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会不断用这种方式进行资源配置。

想要了解你的决定和你真正在乎的目标有何差距,可以看你投入的资源和你的战略方向是否一致。比如问问自己有什么清晰的目标和战略,然后看看你的资源流到了哪些地方,如果资源流向没有支持你决定的战略,那么就说明你的资源配置不够合理。

反问自己:如果家庭对你最重要,那么你考虑各种自由支配的时间时、当你做选择时,是否将家人作为优先选择?如果你做了决定,就把资源投注到那些方向,这样你才能变成你所渴望的人。

四、抓好你的幸福源泉

在生活中,除了事业之外,还有很多东西。而且,你工作时的状态和花在工作上的时间,也必然会影响到工作之外你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时的状态。

不过,在教育孩子、加深与配偶的爱、维护与亲朋的关系这些方面,往往短时间内无法看到回报,所以,很多人会把过多的资源投资到事业上。毕竟事业是最能立刻衡量我们是否取得成就的一种方式,比如升职加薪之类。

事业能够成为优先项,能够让你产生幸福感和开心感,但它只是生活诸多事情中的一部分。你本来应该有很多优先项,比如:家庭、朋友、信仰、健康等。

但即使知道了什么对自己最重要,也很不容易真正做到。

比如,即使你知道家庭很重要,你也想追求家庭幸福,但你还是会被有趣的问题和挑战吸引:如沉溺在一些难题中,解决难题就振奋一番;工作到很晚,考虑应该如何应对工作中某个挑战;在走廊遇到同事,兴趣满满地谈一番有趣的话题;接个电话,欣然同意一项新工作,并为能够看到的前景兴奋不已。

但回到家,你却容易和孩子打交道时不耐烦,和妻子的交谈逐步演变成争吵。这其实反映了一个事实:不论我们什么时候和谁打交道,事态的发展不总是受我们控制。

就比如对家人不耐烦或争吵时,你会感觉自己那么努力维护这种亲密关系,但努力没什么成效,甚至还失败了。于是开始寄希望于工作,想在工作中寻找成就感。

其实,办错事并不意味着失败,恰恰是因为办错,你才会去尝试别的方法。虽然商业领域中的方法,不太适用于个人生活,但很多工作场合碰到的问题与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性质上是一致的,所以有些办法还是可以应用的,虽然无法保证绝对得到完美结果。但只要不断尝试,就能够把事情办好。

与家人、朋友之间保持长久的亲密和关爱,正是我们开心的源泉,是需要我们捍卫的。那么,该如何滋养这种关系,并防止这种关系遭到破坏呢?在此后几节的内容里,我们逐步来探讨。

在商业领域中,有很多战略是和生活相对应的,我们先从商业领域,来看待一个很容易出现的错误战略,会让企业出现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金钱投资策略。
多数失败的企业会在一开始就将所有钱投注到最初的策略上,当发现策略错误时,已经无法挽救或重新开始了。而成功的企业,也不是一开始就按正确策略推进成功的,而是在最初策略失败后,还有多余的钱可以尝试其他的做法。

也就是说,在最初策略投注的资金越多越快,越容易把一家企业推到悬崖边。最好的做法是:在事业起步阶段,少投入一些,耐心等待公司成长,逐渐将目光放在获利上,这样可以用最少的资金找一个可行的策略。

在企业领域,金钱投资战略很容易让公司出现问题。一个不慎就会让企业得不偿失。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有一个很容易忽视的错误战略,和金钱投资战略很相似,

时间投资战略。
也许你会认为,我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一切都好,可以不用去担心也不需要投资更多时间,那你就错了,因为你上当了。通常按照这样的想法去做,当这种关系出现严重问题时,已经太晚了。其实,建立牢固的家庭关系和朋友关系,最重要的就是投资时间。

在工作方面,很多人以强度大为乐,因为这证明自己在压力下能获得成功,甚至工作成为了我们看待自己的一种衡量方法。比如,我们期待亲近的人能够接受我们日程太满、没时间陪他们的事实。毕竟我们的想法是:他们也希望我们成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因为我们在生活时间投资方面存在三个困境:

  • 第一,即使你和朋友、家人的关系再好,也需要不断投资时间和精力,因为如果关系不去维护,再亲密的家人和朋友,也不会坚持太久。
  • 第二,如果和家人、朋友的关系不再融洽,再去想办法投资,已经为时已晚。
  • 第三,你会渴望用最小的时间和精力投资,获得更多更好的关系回报,也希望只要投资就能快速获得回报。

其实生活的投资,回报来自于长久之后,相当于一种细水长流的投资,最终获得巨大的收益。这一点从孩子身上最能够体现,下面我们就来看看:

你给孩子投资了什么?
很多年轻人认为,生活方面的投资可以按排序来做,比如:孩子还小,我可以在这种养育非关键时刻,将大部分精力投注到事业上;等孩子大点儿,开始对大人的事情感兴趣时,我再把精力移开,重新关注家庭。
这就本末倒置了,因为研究表明,给孩子投资需要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进行。

比如,父母面对面地和孩子说话,而且有时完全用成人的、复杂的语言,好像孩子也是成人交谈的一个参与者一样,会对孩子的认知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比如可以一边闲聊,一边评论孩子正在做的事,也可以评论大人正在做的或计划要做的事。

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孩子以后的思维模式变得更好,理解问题更容易、更快速。
这么小的投资居然能带来如此大的回报。然而,很多父母认为可以从孩子上学时再开始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但是到那个时候,他们已经错过了帮孩子一把的大好机会。

像许多重要的投资一样,与家人、朋友的关系需要你不断去关注。在此期间会有两种力量对这种关系产生不利:
首先,你会习惯性地忍不住把资源投资到其它地方,比如能够给你带来更快回报的地方——工作。
其次,你的家人、朋友很少有人用最大的声音叫你去关注他们,因为他们爱你,也想支持你的事业。

所以,在你开展事业时,不要假设那些私人关系的投资可以往后拖。你不能这么做,因为这些关系才是你幸福的源泉,唯一的方法就是在这种关系有需求前,就进行投资。如果你不去培养、发展这些关系,它们就不会在那儿了:不会在你经历困境和挑战时支持你,也不会带给你幸福。

五、改变你看问题的角度

在商业领域,许多产品会失败,是因为公司从错误的角度来开发产品。这些公司更多地关注能卖给客户什么,而不是去考虑客户需要什么。真正的缺失就是没有去了解客户面临的和试图解决的问题。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总是在考虑自己需要什么,而没有考虑对他人而言什么是重要的。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对于获取幸福是非常有效的。其实我们给伴侣、孩子、家庭、朋友的东西,不管是我们认为的爱,还是我们认为的幸福,都相当于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

我们先从商业的角度来探讨一下:产品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 在大多数企业中,常常是围绕一个划分来圈定特定的客户群体,或者针对一类产品进行经营。他们会对客户圈进行统计分析,把各种目标客户进行分类,比如按年龄、性别、教育背景、收入层次等来分类。
  • 但是从客户角度看:我们要购买产品和服务,是因为我们需要购买产品来完成某项特定的工作任务。产品的作用,应该从客户角度考虑,而改进产品的时候,更应该从这个方面入手。

比如一家奶昔公司,一直渴望能把奶昔卖得更好,于是花了很大精力和投资,改进奶昔的配方、口感、价格等,可销售量和利润根本没有增长。因为这些改进,其实都只是奶昔公司的想法,他们认为客户会注重,但事实呢?

从数据分析和客户调查来看,早上购买奶昔的客户,多数是独自一人,并且会开车打包带走,他们购买奶昔只是因为它黏稠,能够打发无聊的时间,和奶昔本身的口味和营养没什么关系。

而晚上购买奶昔的客户多数是父母和孩子,产品是买给孩子们的,只是为了展示父母的慈爱,而且多数奶昔都会在孩子喝一半左右时,因为父母的不耐烦而被扔掉。

知道了奶昔这两个不同的作用,奶昔产品的调整就有了目标:早上的奶昔尽可能做得黏稠,味道和保健作用不是重点;而晚上的奶昔可以做得小一点,并且别太黏稠,让孩子能更快喝完,以满足父母的期望。

和奶昔一样,任何产品和服务,都是为了完成某项工作而设的。

寻找客户需要完成的工作,也可以运用到人与人的互动中。比如和伴侣之间的互动,比如学校和孩子的互动,比如家庭教育的互动。

1、和伴侣之间的互动

我们每个人终生都将被雇用去做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即成为别人的配偶。做好这项工作,对维持幸福生活非常关键。但是就像奶昔的案例一样,你和伴侣不可能总能说出各自试图做的基本工作是什么,于是就很容易出现与伴侣不够融洽的关系。

要想做好配偶,首先就需要直觉和共鸣。即设身处地站在伴侣角度为对方着想,然后做他渴望你做的工作。
其次,要学会奉献。很多失败的婚姻充斥着无私奉献,但婚姻依然最后破裂。这是因为奉献的方式不对,你的奉献一定要立足于伴侣需要的基础上,这才是最佳的奉献。

最后,理解彼此的付出和牺牲。付出和牺牲,也需要获得回应才能不断延续。所以,当伴侣正在试图做好属于他的工作时,请试着去理解让伴侣知道他做出的牺牲完全值得。

2、学校与孩子的互动

为什么那么多学生似乎都缺乏学习的动力?即使改进教学方式、引进科技、娱乐、特殊教育等方法,依然不会有太大成效?

答案就在于学校没有弄清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需要学校完成什么工作。

去上学并非孩子想完成的事,而是家长。孩子去上学想完成的,只有以下两项:

  1. 要获得成功的感觉;
  2. 每天都有朋友相伴。

多数学校没把这件事做好,事实上很多学校是为了让学生产生失败感而设立的。但有些设计了每天能让学生有成就感课程的学校,辍学率和缺课率会降至为零。可见,以学生需要完成的工作来办学校,才是最佳的教育模式。

3、家庭教育的互动

其实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去把控孩子的未来。在家庭教育中,想要评估孩子的未来到底会向哪个方向发展,通常会根据三个方面的能力来评估:

  • 第一,资源。得到的或获取的经济与物质资源,时间和经历、知识、天赋、人际关系以及过去学到的经验。资源决定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 第二,应用流程。就是指孩子的思考方式、如何提出有洞察力的问题、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如何解决各种问题、如何与他人合作等。还包括孩子利用资源实现了什么、做到了什么、创造了什么。
  • 第三,个人价值取向,就相当于选择倾向,如学校、运动、家庭、工作以及信仰等。价值取向决定了孩子在生活中如何做决定,他的兴趣方向以及他所认为的生活中各因素的主次程度等。

很多家长,为了能够缓解各方面的压力,很容易把孩子的未来外包出去。这就意味着放弃了培养孩子能力的环境和机会,是否将孩子的未来外包出去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现:

  • 第一,父母时常会将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 第二,因为经济的发展,父母容易对孩子保护过度。从而剥夺了孩子接触新事物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三,父母容易只关注孩子们获得的资源,如知识、技能以及经验,却没有让孩子们深入地参与进去,也就是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未来获取成功需要的应用能力。

多数家长认为自己的每个决定都很有意义,最直白的例子就是:父母会给孩子提供机会和经验,帮助他们赢在起跑线上。

但这样美好的意图,只会让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少有机会承担重要的责任,也很少有机会为自己或他人解决复杂的问题。比如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绩,从小到大帮孩子打理任何生活细节,从而造就出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孩子。

这种做法其实无意中阻碍了孩子掌握成功所需要的行为价值取向。要知道自信和操作能力,不是来源于丰富的资源,而是来源于尝试独自解决问题。

要记住,只有孩子们自己准备好学习的时候,才能真正学到东西,而不是父母准备好教导他们的时候。想做到这点,就需要在孩子准备好学习时,首先我们得陪在他们身边;其次要通过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来影响他们,让孩子发现我们想让他们学习的东西。

六、做好对孩子的教育投资

回想一下你自己的生活,相信你肯定参加过各种各样的经验学校的课程,但是培养经验是不是随时都可以?并非如此,

在完成一项工作之前就培养实际经验,才是最佳的教育模式。

这一点从企业管理中也能看到:一个新成立的企业,还未形成一定的工作流程,所以有这方面经验的人就成了新企业最珍贵的资源。因为将新企业交给没有这方面经验的人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时新企业还没有方向,就需要一个有经验的人进行领导。

但成熟的企业,工作流程已经完善,再靠经验主义,就得不偿失了,而应该多去培养和聘请一些没有经验但学习能力强的人,用企业塑造他们的经验,这也是最契合成熟企业的发展策略。

不只在企业,许多其它领域也一样。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更需要在完成工作前培养孩子的经验。

父母可以找出很多小机会来帮助孩子提前学习重要课程,并且要教会他们从中学到正确的经验。比如,鼓励孩子为高目标而奋斗,如果他们没有取得成功,那么你需要帮助他们学会:追求伟大目标,有时不能实现是不可避免的。

也就是说,一定要教会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你可以自己爬起来,然后再次尝试,同时失败还会带给你更多经验。若没有偶尔的失败,就无法取得更大的成就。庆祝成功谁都会,但作为父母,还需要在孩子为力所不及的目标努力时,庆祝失败。

在培养孩子经验的路上,父母还容易犯以下几个错误:

  • 第一,社会更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希望他们在任何一场比赛中打输,于是只要他们付出了努力,就去称赞,却从没要求过,让他们自己思考是否能做得更好。父母所追求的奖励,如奖牌、名次、好成绩等,仅是父母所渴望得到的,需要你做的是思考一下孩子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什么?
  • 第二,很多家长喜欢介入和插手孩子的事务,有些父母会帮孩子将该做的事情列成清单,心里想的是这样能让事情变得更简单。如果父母操办了所有细节,虽然会让孩子玩得开心,但也阻止了他们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当孩子不得不自己完成事务时,他们即使会受挫折,但也能学会如何计划和组织、如何分配责任、如何在团队内沟通,以及如何珍惜自己所做的工作。即学到领导力、组织能力,以及责任感。
  • 第三,有些父母会帮助孩子完成最重要的事,甚至会用“我的帮助会让孩子更好”这类思维迷惑自己。比如,孩子的一份重要作业没有完成,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得差的分数,就帮助孩子完成。虽然这样孩子能取得好成绩。但是,他们从中得到了什么?

勇敢的父母应该给孩子更有价值的课程,让他们意识到忽略重要工作的后果:需要做到很晚来完成作业,或看到没完成作业会发生什么。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经验。

很多家长会通过分数来评价孩子的成就,但长远来看,孩子在各种经验课程中学到了什么,才是他真正成长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给孩子创造经验课程呢?

  • 首先,有意识地考虑该培养孩子哪些能力,什么样的经验可以帮助他们,以及为什么。比如想培养计划和统筹能力,就完全放手带他去经历一次野炊。这种能力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管理自己。
  • 其次,让他们面对艰难的挑战或者勇敢面对失败。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逐渐具备韧性。
  • 最后,孩子没从经验课程学到经验,父母应该考虑为什么,更要不断尝试去找寻正确答案,而且不能放弃。

任何父母都渴望通过教育等手段,让在孩子面对艰难选择时,独自做出正确的选择、正确的决定。这其实就是孩子的价值取向。

七、营造家庭文化

最好地培养价值取向的工具,就是我们所营造的家庭文化。

父母都希望在家庭中设定一定的价值取向以便家庭成员在解决问题或面临困境时,能够本能的遵循,而不需要监督。孩子也不需要停下来思考父母会希望他们怎么做,会按照自己的习惯方式去做。这就是家庭的运作方式。

任何文化都是可以有意识地创造的,当然也有可能会在无意中形成。如果你希望为家庭营造具有特定价值取向的文化,让家庭成员能够以此为导向,那么你就需要事先把这种价值取向注入家庭文化当中。

要做到这一点,在问题出现时,不仅要解决问题,还要去理解这样解决问题的价值,让人明白这个过程中什么最重要。

比如,你想营造崇尚善良的家庭文化,那么在孩子第一次遇到需要选择是否以善良的方式解决问题时,就要引导他去做,并且还要帮他认识这样做的理由。如果他没有选择用善良的方式解决问题,那你就要向他解释为什么不该选择这种方式。

要如何才能培养出理想的家庭文化呢?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 第一,坚持到底,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要知道,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不会以你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取决于你愿意付出多大的努力去影响它。营造文化不会一蹴而就,若你要求孩子如何行事或告诉配偶怎么做时,你需要先执行,并以同样的方式坚持到底。
  • 第二,从小开始做起。在孩子的世界里,家庭文化就是各类行为,比如以打架的方式从兄弟姐妹手中得到想要的,比如和父母顶嘴从而使父母妥协并收回不合情理的要求,孩子就会因为获得成功而得意。如果允许这种行为,孩子长大后,他们也会用这样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标。因此,你需要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成功”正确的理解,使之成为你想要塑造的文化的一部分。
  • 第三,基本的家庭文化要保持一致性,但整体的家庭文化要富含多样性。比如,你的基本家庭文化是秉承善良,那就要培养所有成员都善良,但是成员表达善良的方式和形态,却可以多姿多彩。
  • 第四,当你第一次面临某个问题或和家人一起做某事时,都要找一个解决方法,这就是培养家庭文化的源头

所以,不要忽略任何小事和小情况,如果想塑造你想要的家庭文化,就从问题和事务开始。

八、追寻属于你的人生目标

任何人的人生路都是充满变数的,没人能够预测你将会遇到什么情况、将面临什么精神困境。这就造成不管我们走的路是否正确,它们通往的地方同样难以预测。甚至好人也有可能做坏事,反之亦然。

也许很多人认为,生活中有关道德的重要决定我们不会选错,因为它们一直都闪烁着红色警示灯,在提醒我们。很多人会抱有这样的信心,因为没有人会认为自己不正直。但是,现实不是这样的。

没有任何警示会告诉我们做的这个决定很重要,因为多数人面临的都是日常的琐碎决定。它们虽然很小,但却对我们的生活有巨大的影响。另外,有关道德的决定,有时也不会如我们想象得那般明显。

这种情况在企业管理中很常见,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故意给竞争对手扳倒自己的机会,但是一些看似无害的决定,却很可能会在日后给对手留下机会。这就是:边缘思维陷阱。

在企业面对变革,需要做投资决定时,一般都面临两种选择:

  • 一种是建立全新的品牌和销售团队,这要考虑完全成本。也就是说,这种投资等于将所有成本全部押宝在新产品上,风险一般较大。
  • 另一种是使用现有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开发新产品。这样做只需要投入边际成本,不会对完全成本产生大的影响。边际成本也只会获得边际收入,相对整体收入会显得微不足道,这就是边际理论。这种投资相对稳妥,但一般旧产品的竞争力会差很多。

很多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会用第二种方式进行投资,但却不会花费太大精力在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上,因为它们并不成熟。所有的新企业,则只能选择第一种方式进行投资,因为它没有形成产品规模,所有都是新的,企业的边际成本就是完全成本,属于孤注一掷。

很多时候,成熟企业面对变革进行投资,会用边际理论来考虑问题,但这样的做法是很危险的,因为这很容易落入边缘思维的陷阱。用简单些的话说就是:边际成本和收入都很渺小,很容易受到忽视,但是它的作用却影响深远。

在生活中,边缘思维的陷阱也时常出现。比如,有些不好的事或决定,很多人认为只做一次看起来是那么微不足道,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但现实不是如此,用一句古话来形容这个现象就是:小时候偷针,长大后偷金。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后果,就是因为,虽然只是一件错误的事,它产生的代价可能低得诱人。但同样,它对人的吸引力却高得诱人,一次之后你就很可能深陷其中,从而完全不知道未来的路会通向哪里。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很多收受贿赂的人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有过挣扎,但仅仅因为一次小小地收受钱财开始,后期的情况就很可能一发不可收拾,致使最终锒铛入狱。

相信所有人在开始一项事业或一种生活时,都是充满真正的热情的。没有一个运动员会认为自己需要欺骗来获得冠军。他们相信凭借努力能够赢得成功,但是当他们第一次尝试欺骗的机会时,就已经走上了悬崖边缘,甚至已经走上了不归路。

那么,该如何保证自己不会跨出错误的那一步呢?

  • 首先,不要试图用各种理由说服自己。很多人都曾这样想过:我可以违反自己的规则一次,下不为例。就这样,我们为一些小小的选择做了辩护。虽然你认为这一次不会改变你人生的决定,但很多时候这种选择会越滚越大,小决定积少成多,就相当于一个大决定,最终使你成为你本来不想成为的人。
  • 其次,确定你要坚持的事和规则,然后始终坚持它,绝对不要跨越界限。比如,本来你已经坚持每天运动30分钟半年时间了,可是只要有一天没有去锻炼,以后这样不去锻炼的现象就很可能越来越多,甚至到最后再也不去锻炼了。因为人的大脑有这样一个认知:如果你破例一次,就不会有什么可以阻止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破例;但如果你从未越界,那么你的道德界限、规则界限就会足够强大。
  • 最后,面临选择时,回想你当初下定决心要坚持的原则,然后想想你做的每个决定都符合这个原则。这样更容易阻止你越界,进而不会做出最终让自己后悔的决定。

因此,为了避免人生中出现道德让步,从而带来不好的后果的唯一方法就是坚决不让它发生。

我们一直在探讨追寻幸福人生中会遭遇什么挑战以及应对方法,那么如何确定我们应该追寻的人生呢?
你需要用以下三个方面来确定人生目标:
**

  • 第一,确定愿景,为自己画像,即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可以从人生的几个方面来画像,包括工作事业、家庭朋友。如果你有信仰,也可以加进来。深入思考一下,然后提炼出你的想法。比如,事业方面:要成为一个致力于帮助他人吸取知识的人;家庭方面:要成为一个善良、诚实、宽容、无私的丈夫、父亲以及朋友,或者成为一个温柔、知性、细腻、自信的妻子、母亲以及朋友。这是你在为自己设定目标,是一种参考格式,更是最重要的目标。但你规划的愿景,只对你一个人有意义。
  • 第二,对目标强烈而忠诚的认同感。你需要知道如何才能忠诚于目标,从而引导你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选择,并告诉自己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比如,你想成为一个致力于帮助他人吸取知识的人,那么忠于这个目标的做法就是你先成为一个拥有知识的人,然后要学会传授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当你以认同的目标驱策自己时,你将拥有无限的动力。
  • 第三,找到评价你人生的标尺。最好的评价标尺就是去看你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是否带给了别人帮助,是否让家人体会到了爱等。比如,作为一个父亲,你的善良和诚实,给你的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们也在追寻美好的品德。当你感觉到这一点时,你的幸福感和价值感就会得到巨大的提升。

如果你在确定目标时,感到不知所措或无从下手,那么请思考一下:你认为这一辈子里,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只要你肯花时间去思考,就会发现,你所想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你的人生目标。因为重要,所以需要你去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