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全书名:《复盘:对过去的事情做思维演练》
作者名:陈中

前言

复盘,原本是围棋中的一种提升自我技艺的方法,是指在下完一盘棋之后要重新摆一遍,看看哪里下得好,哪里下得不好。对下得好和不好的地方都要进行分析和推演。

柳传志先生又把它演化成为企业管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成为联想的三大方法论之一。

他认为做一件事情,无论失败或者成功都需要重新演练一遍,大到企业战略,小到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都要先想一下原来的目标是什么,当时是怎么做的,当初的边界条件是什么,回过头做完了,看做得正确不正确,边界条件是否有变化,都重新演练一遍,这是提高自己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

《复盘》这本书完整系统讲述了复盘的内容,明确了复盘的价值,给出了复盘的操作步骤,通过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中,也可以在生活中应用复盘的方法,随时随地提高自己,把事情琢磨透,做成功。

本书是国内少有的专注于把一个理念讲透、没有过多废话的并且很有指导意义的实用工具书,搭配《复盘+》阅读则更有效果。

一、复盘的重要性

复盘至关重要,通过复盘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失败的事情要认真推演、反思,不给自己留任何情面的把这个事想清楚,想明白,然后就可以谋定而后动。

1.1 复盘成就联想

在一次阿里巴巴的网商大会上,柳传志发言的时候特别强调要对自己无情复盘,这样才能够知道哪里做的对,做对的时候哪里是运气使然,哪里是能力使然。他不单单是口头上说说,2011年开始还在联想旗下所有公司推行复盘,形成专门的培训资料,抽出专门的时间进行复盘培训,学习复盘方法。

复盘对联想的价值可以说体现在联想的每一次重大事件当中。

2003年左右,戴尔在中国的表现异常凶猛,不但市场份额增长率比联想高,而且在商业客户方面的市场份额也比联想高,当时市场认为戴尔的直销模式代表着先进的销售方式,联想在这次竞争中恐怕要败下阵来。

联想当时上下齐心,同仇敌忾,扬言要让戴尔认识谁是联想,谁是杨元庆。结果是大家又重新认识一下,谁是戴尔。
不过联想并没有因此败落,而是通过复盘认识到了自己问题的实质,不在于直销还是分销体系的问题,真正的竞争在于谁的工作流程更有效率,谁就能更快地把握住客户群体,在此基础上联想调整竞争方式,在2004年一战翻身,戴尔从此不再对联想构成威胁。

复盘帮助联想战胜了一个个对手,在联想成为中国第一、收购IBM PC成为全球第一大电脑生产商的过程中,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内圣外王曾国藩

曾国藩是中国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标志性人物,被认为达到了“内圣外王”的儒家最高标准,也被誉为儒家最后一个圣人。

论聪明才智,当时与他差不多的湖南人有很多,比如胡林翼、江忠源、左宗棠等;论机会,他也只是当时的帮办团练大臣之一;论带兵打仗,好像只要是他亲自指挥的战斗,最后大多都以失败告终。看起来曾国藩没有任何高人一等的地方,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天资中庸,不显山不露水的曾国藩,最终成为中兴晚清的第一人。

为什么是曾国藩呢?除了他强大的意志力和适应能力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曾国藩强大的复盘习惯和能力。

1857年,曾国藩父亲去世,他趁着回家守孝的一年多时间里,回想并反省了自己过去几年在湖南、江西官场上屡屡不得志的问题所在。

他将自己在官场中常有诸多交恶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做事锋芒毕露,太直接太强权,上上下下得罪了不少同僚,无形中给自己设置了许多障碍。这些障碍对他自身事业的损害大大超过了争胜一时带来的风光和快意。

故此在复出之后,曾国藩充分实践自己悟出的以柔弱胜刚强的路线。与之前相比他有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对自身内在的修为,坚持儒家传统教义的标准去执行,对他人则不计前嫌,谦恭有礼,收服了官场人心。在军中,对有功的官员大力保举,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不断地满足大家的物质利益要求。不去硬碰硬的争夺,而是迂回地帮助,解决和满足。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终于使得曾国藩成了后来被人称道的完人。

1.3 病理推论

复盘不仅仅是成功人士或者是伟大人物使用的方法,我们每个普通人通过复盘也可以收获自己的成长和提升。

我们每次生病去医院的时候,医生大概都会问东问西,问最近吃了什么,问目前感觉怎么样,问身体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也是一种复盘,是对身体的复盘。人在健康的时候很少会注意去保养身体,大多都是等到有哪里不舒服了,才想起来要注意身体健康。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生态系统,身体的好坏并不是绝对的,关键要保持这个系统的平衡,身体的平衡是由各器官部位经过长时间相互调试的结果,是它们最佳的工作环境。如果打破了这个平衡,偏离的它们工作的习惯,某些部位或是器官就会表现出不协调,并进行强行的自我修复,这必然会让人感觉到不舒服。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病”,所谓的生病就是身体的平衡被打破,并不是身体不好,某一段时间生病就是对身体自我功能的修复,也是增强了身体的反脆弱性。

复盘这种方法并不复杂,人们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也早就在使用,只不过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所以没有将复盘的潜力完全挖掘出来。一旦人们意识到复盘的作用,并且养成复盘的习惯,他的工作和生活必将拥有新的面貌。

几乎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事情上,只要你觉得有必要,都可以进行复盘。

参加一个会议之后,你可以复盘下会议中自己的表现,以便下一次会议能够更有成效。参加一次商务谈判之后,你可以复盘一下谈判中自己的表现,以便自己的谈判目标更容易实现。

成功的事情,通过复盘发现成功的真正原因,以便继续成功;而失败的事情,更要通过复盘发现失败的关键,避免下一次重蹈覆辙。

1.4 什么是复盘?

综上所述,所谓的复盘,就是在头脑中对过去所做的事情重新过一遍,通过对过去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回顾、反思和探究,实现能力的提升。复盘的关键是推演,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复制呈现,而是可以对各种可能性进行探讨。

正是因为推演这个动作将复盘与总结从本质上区别开来,复盘不等同于总结,就像沙盘不同于计划一样。

总结只是复盘的一部分,复盘有比总结更丰富的内涵,总结是对事件过程进行梳理,它是对已经发生的行为和结果进行描述、分析和归纳,它关注一些关键点和里程碑。

复盘除了总结以外,还对未发生的行为进行虚拟探究,探索其他行为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以找到新的方法和出路。可以说总结是静止跳跃的,复盘是动态连续的。总结是平面的行为,复盘是立体的行为。

围棋高手下完一盘棋之后,都要重新在棋盘上走一遍,看看哪些子下得不好,哪些地方可以有不同甚至是更好的下法,这个摆棋的过程,就是在复盘。

这种摆棋不是简单地重新将棋子按着原来的顺序摆满棋盘,还是要对每一手棋重新进行思考,一方面是还原当时的思考逻辑,另一方面,因为是事后的重来,可以过滤对局时的情绪,获得了一种站在画面外看画的角度,也有了一种局外人的从容,从而给了自己理智的重新思考的机会。

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俗话说人不该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就是因为被绊倒过一次之后,人们有了经验,从而能够防止第二次类似事情的发生,而如果一个人竟然真的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我们十有八九会说这个人真是个笨蛋,但是我相信我们都不愿成为这类笨蛋,这正是复盘的意义所在。

复盘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

2.1 流程固化

飞机起飞或者降落之前,会有一系列的固定操作流程。这些近似机械化的固定动作,是飞机起降之前必须执行的流程。为了形成这种流程,需要经验丰富的人员对无数次飞行的经验进行回顾、审查,然后经过缜密的思考,最后形成一份起飞和降落前的动作审查清单。

飞行人员按照这份清单操作,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安全起降。

这是一个复盘后固化业务流程的典型例子。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随处可见,几乎所有的机构都有工作流程。我们跑步要先热身,就连菜谱中每道菜的制作都有步骤。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提到一个泡茶的例子,大家都耳熟能详:一个人想泡壶茶喝的时候,没有开水,开水壶要洗,茶壶茶杯要洗。火已经点着了,茶叶也有了,该怎么办呢?

甲的办法可能是洗好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烧水,在等待水开的时候,洗茶壶及茶杯,拿茶叶等水开了泡茶喝。

乙的方法是先把一切准备工作做好,洗开水壶、洗茶杯、洗茶壶、拿茶叶,一切就绪了之后再灌水烧水,坐等水烧开,再泡茶喝。

丙的办法是洗净开水壶,灌上凉水,放在火上烧水,坐等水开,水开了之后,再急急忙忙找茶叶、洗茶壶茶杯,泡茶喝。

这三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好,相信大家都能看出。之所以说第一种方法最好,是因为在同一段时间里做了很多事情,合理利用等待水开这一段暗时间,而其他的办法都明显窝工。

平常做家务打扫卫生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例子,有的人一般是想到什么地方就打扫什么的,而有经验的人一般会先清扫高处的灰尘,然后擦桌子,随后再扫除地面垃圾,最后拖地,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反复清扫,不但打扫得干净,还节省了时间和体力。

有的人会说,日常生活就没必要过得这么累吧,随性一点就好,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嘛,晚一点早一点都没关系。但是在工作中多思考,统筹安排,将流程固化,其实是可以节省很大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

很多人都会犯这样一个错误:没有时间和精力将事情一次就做好,却有时间和精力重复一次次做同一件事情。
**
这个重复一次次做同一件事情,就是因为没有固化流程,没有优化流程,导致一次次要从头重新开始,不断试错。

复盘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最终确认不同条件下最有效的应对之策,并将这种最优的应对之策固定下来,就可以进而形成规范的流程,为后续的行为提供指导,从长期来看,可以减少组织或者个人本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2.2 瞄准目标打

人们做事之所以会失败,往往并不是缺少方向和目标,也不是缺少努力,而是在做着做着过程中,突然发现偏离了计划好的方向——原来设定的目标不见了。

周鸿祎在创建360之前,开发的3721网站曾经有许多创新的地方,为普通人上网提供了方便。3721的客户端安装方式是插件弹窗方式:当用户浏览一个网页的时候,3721就会用脚本查看该用户有没有安装3721的插件,如果没有安装,IE就会自动弹出一个窗口,询问用户是否安装,点击yes,就会自动安装。

当时他们没有关注到另一个问题,就是对于那些选择no的用户,每打开一个新的网页就要重新面对是否安装这个老问题,这让这些客户非常反感,影响了他们对3721的使用体验和整体评价。

随着后续更多的公司开始介入到互联网客户端竞争市场中来,大家并没有专注在产品的升级迭代上,反而将精力都用在了互相拆台上去,他们的眼里只有竞争对手,而忽视了用户的感受。做企业的目的本来是希望通过赢得用户来获取收益,而现在却变成与竞争对手扯皮打架,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周鸿祎本人认为这次竞争,使他获得了许多商业上的新领悟,真正懂得了生意的本质是什么。生意就是人性,一定要尊重用户的利益,尊重用户的体验。这些领悟,为后来他创建奇虎360提供了很多借鉴。

无论是企业家还是个人,在做事的过程中都会容易出现偏离,甚至是将手段当成了目标。所以复盘才至关重要,边做边复盘,不断反思过程,才能有效地总结得失,使过去的成败,对未来更有价值,成为继续发展的动力。

从盲目开枪变成瞄着打,有计划,有步骤,有准星,才能有效果。

2.3 提高认知

复盘是我们获得真知灼见的重要来源,也是自己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式,通过复盘可以发现新的知识,提出新的假说,总结新的规律,探索问题背后的问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

我们每个人所获得的新知识和新思路都可以说是复盘的结果。

一个人的知识可分为三类:

  1. 基因知识;
  2. 文化知识;
  3. 原子知识。

基因知识,是人类千百万年进化后内化的知识,是遗传给个体的,是我们生来就会的,它属于本能的部分。

比如当一个人向我们脸上打一拳的时候,不用谁教,我们自然就知道闪避;当我们手靠近火的时候,我们会自然保持在安全、合适的距离,避免被烧伤;当我们饿了,我们就会到处找东西吃,这些基因知识为我们的生存提供基础保障。

文化知识,是我们所处文化氛围中耳濡目染所获得的东西,是潜移默化的知识,是我们所处环境的教给我们的。比如中国人吃饭用筷子,外国人吃饭用刀叉。古代的中国人见面行拱手礼,现在的中国人见面要握手,对父母要孝顺,对兄弟要友爱等等。

不管是基因知识还是文化知识,都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习得的,只有原子知识是我们主动获得的。

所谓原子知识,就是我们每个人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属于个人自己的知识。一般来说有三种途径,一是个人通过实践,经历不同的事情,不断试错总结而来。二是看别人做事,总结别人的成败,成为自己的经验。三是学习别人总结的经验,从书本上学,听别人的培训课等等,都属此类。

看书就是我们学习提高的常见方式,我们花在学校里的时光大部分时间就是看书学习。看书,主要就是学习他人总结出来的知识和规律,形成我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识框架,帮助我们提高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我们所看的书,上面的知识规律也不过是他人复盘得出的结论。
**
因此再好的书看起来也未免会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但如果一个人精通复盘,自己得出的经验教训就是自己切身领悟到的,记忆深刻,理解才够透彻,在今后的运用中才能融会贯通,实现更好的效果。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价值外,复盘还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我的品性,这个自我不仅仅是个体的自我,还可以是组织或是团队的自我。

成功的时候,通过复盘,我们可以知道是自己掌握了规律获得了成功,还是仅仅是因为运气好,或者是赶上了“风口”。失败的时候,通过复盘我们也可以知道究竟是自己思考时出现了错误,还是执行时做错了什么,或者是外在因素发生了不可预测和控制的变化。

总之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通过复盘这一方法,我们就能够明白其中的原因,究竟是本质的还是偶发的。
**
复盘的次数多了,反省反思的经历也就多了,面对事情不会轻率,而会深思,不会轻浮,会沉稳。这就是品性的提升改变了自己的气质。

万通地产的冯仑被称为地产界的思想家,每年的9月13日,也就是万通成立的日子,也是每年一次的万通反省日,这已经成为万通的传统和习惯。

冯仑认为反省是万通的生存密码,回顾万通的发展历程,公司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实际上在之前的反省日中都有反省到。通过发省日这一方式,高层的决策上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复盘作为一种做事方法,是个人和组织能力提升的加速器,是看清问题的透视镜,是发现答案的探测仪,是新知识和新认知的发生机,是高傲自满的终结者,是错误想法和做法的纠偏仪。

三、复盘的三种类型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复盘的三种类型,自我复盘,团队复盘和复盘他人。自我复盘可以随时进行,是个人获得成长的方便手段,团队复盘可以让复盘主导人和成员获得成长,而复盘他人则是能够利用他人的事件让我们不花成本就获得成长。

3.1 自我复盘

自我复盘是一种最简单最具操作性的复盘方式,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等外在条件的限制,也不受事情本身进展的约束,只要我们自己愿意,只要形成习惯,就可以随时、随地、随意地进行复盘。

罗伯特·西奥迪尼,在他的《影响力》一书中,通过自我复盘,向我们展示了互惠原理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一个小男孩在向他推销五块钱一张的表演门票,在被他拒绝了之后,转而向他推销一块钱一块的巧克力,西奥迪尼想都没想便顺从了小男孩的要求,掏出了钱,即使他对巧克力也不感兴趣。

随后他立刻回公司去召集助手开会讨论,在这件事情发生的过程中,小男孩是怎样通过互惠原理让他同意购买了巧克力。

罗伯特西奥迪尼将这种互惠原理的简单技巧称为“拒绝-退让”策略,并在随后的研究中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来验证这个策略的有效性,证明了该策略的强大威力。

自我复盘有时候因为很简单,往往容易得过且过:得出了一个结论或者认识之后,事情想通了,心里高兴了,也就放下了,然后就做其他事情去了。因为并没有特别重视,所以等到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犯过的错可能会再错一次甚至多次。

因此当复盘有所收获的时候,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立刻拿出纸笔,或者是在电脑上记下自己的所得,如果有可能还应该详细记录下思考的过程以及得出结论的事项。

除了要注意记录之外,还要注意对复盘得来的规律加以应用。若不应用,得出的规律就仅仅是以一种知识的形态呈现,而没有转化出价值。

这就像你若是个混迹江湖的侠客,经过千辛万苦拿到了绝世神兵,你却将它收藏起来束之高阁,这不但让你之前努力的价值打了折扣,也是在暴殄天物,浪费了好武器的价值,等你想再用的时候,可能它们已经锈迹斑斑不可辨识,甚至变成了废铜烂铁,连一把普通的刀剑都不如了。

自我复盘中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复盘者的自我欺骗,自己骗自己,不能无情地复盘自己。因为复盘有时候意味着对自己以前做法的否定,这对很多人看来就是对自我的否定,越是成功的人,接受起这种否定就越是困难。

自我复盘,纯粹依靠自己,缺少外界的监督,只能依靠自己的内心,依靠自己求实求真的愿望,一旦愿望不够强烈,或者内心稍微有点不真诚的念头,复盘的程度不够深入,得出的结论就可能是错的,找到的原因可能并不是根本性的。

更有一种人,复盘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发现规律提升能力的工作方法,而是为自己寻找借口的手段。真正的复盘一定是“无我”的,放空自己,然后可以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发现改进的措施,进而提升自己。

3.2 团队复盘

团队复盘是一个有很多人参与并期望得出真知的会议,它是讨论会而不是宣讲会。讨论会要开得富有成效,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很多开会的技巧,稍有不慎,讨论会要么因为无人愿意发言,变成主持人的自弹自唱,要么变成争论会,两者都可能造成团队复盘的一无所得。

团队复盘不能流于形式走过场,不能是秋后算账的大会,不能是强调客观原因推卸责任的大会,不能是寻找替罪羊批斗大会,而应该是探寻真相求知求证的大会,是观念和思路交锋的大会,是验证逻辑的大会。

这样,参与团队复盘的人才不会忙于互相指责,推卸责任,也才能够将关注点集中在事情上,而不是将注意力放在其他人身上,更不是将精力和思想放在如何摘清自己,为自己寻找安全着陆点上。

要在团队中形成共识和规定,任何参与复盘的人都是安全的,复盘是为了得出规律性的认知,为了以后更好的开展工作。

好的复盘文化将使得大家不是针对他人,而是针对事情。这样相互之间的指责和防备之心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如此才能更好的进行复盘,真正发挥复盘的作用,重新把做过的事情过一遍,从而发现问题,挖掘原因,找到规律。

好的团队复盘还有赖于参与人员之间不同的角色扮演,因为人多且在复盘的事情所处的位置也不同,因此就需要对参与复盘的人进行分工,不同的人承担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职责,不同的职责完成不同的任务。

一般来说团队复盘中存在三种角色,引导人、设问人和叙述人。
**
引导人主要是为了保证复盘的顺利进行,避免讨论偏离团队复盘设定的方向,设问人则通过自己的提问引导大家的思考,叙述人则叙述所需复盘事件的情况,同时回答设问人提出的问题。

团队复盘还必须遵循一定的流程和步骤,这样才能一步步将复盘引向深入,而不会变成漫谈的茶话会。一般来说,复盘划分为四个步骤就已足够,分别是:回顾目标,评估结果,分析原因,总结规律。

3.3 复盘他人

个人可进行自我复盘,组织可进行团队复盘,还有一种不为人们所关注的复盘类型,那就是复盘他人。个人和团队都可以复盘他人。

复盘他人,从他人做的事情中获得经验教训,这是一种非常“划得来”的事情,因为所复盘的事情你并没有真正花成本去做,是别人用资源在你面前“演练”了一番。

复盘他人最有效的一种类型是复盘标杆。
**
标杆往往是做的最好的组织或者个人,他们之所以做得最好肯定是有原因的。标杆一般指的是正面做得好的,但也可以对那些典型的、做得不好的事情进行复盘。吴晓波的《大败局》就是针对负面典型进行复盘的一次经典尝试。

运气有可能带来一次两次的成功,但无法让你成为标杆。对标杆所做的事情进行复盘,看清他们的行为,认清他们的想法,通过思考他们行为背后的逻辑,去遵循行业或者事情的本质和规律,可以比较快地帮助我们接近真知,这跟围棋中复盘高手或者请高手帮忙复盘,有异曲同工之妙。

复盘他人之后,第一种可能出现的竞争策略是跟风,这往往是弱小一方,比如小企业或者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的首选。
加多宝通过“怕上火喝加多宝”的定位,将凉茶这一广东的地方产品在全国卖得风生水起,不久之后,一系列的凉茶品牌就跟风而出。这些企业希望模仿加多宝以获得成功,这就是现在人常说的“某某的成功可以复制”,但事实上,从来就没有可以复制的成功。

复盘他人之后,第二种可能出现的策略是借鉴。这往往是自有品牌及资源充足的企业所做的,他们不屑于跟风,但是从竞争对手的行为中得到了启发,从而提炼出不同的概念。

复盘他人之后,第三种可能出现的策略是主动出击,这往往是有资源、有品牌、有能力的主体所采取的行为,他们因为资源的优势,有能力发起不同的风暴。

上述复盘之后的三种策略,都还是以竞争对手为主,围绕竞争对手的出招而确定自己的策略,他们并不是最佳的方式,因为还是在跟着对手走,并不是完全主动从行业规律出发的思考,最有效的策略是在复盘他人之后,把握行业的规律,抓住成功的关键因素,从而获得最大的市场效益。

通过复盘他人,联想成了中国个人电脑市场的第一品牌,格兰仕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微波炉品牌。

复盘他人的时候,要避免一种倾向:对他人的细节进行否定,以此全盘否定他人,并进而肯定自己,这种只看见别人的“坏”而看不到别人“好”的倾向,会让我们失去向别人学习的可能。

四、复盘的两种方法

现在我们继续了解复盘的两种方法:情景重现法和关键点法。一般来说,当我们刚开始复盘的时候,最好用情景重现法,当我们越来越熟悉复盘之后,关键点法就会成为最常用的方法,而情景重现法则成为补充。

4.1 情景重现法

情景重现法,相当于用电影回放的方式,将做过的事情在复盘中重新演练一遍,这种照相机式的记忆回放方式,可以保证客观信息没有遗漏,同时,参与其中的主观思维也能得到展现,有助于复盘的人们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当事人的各种行为。

所谓情境重现,除了重现当时的行为,更重要的事情要重现当时的信息、思维和情绪,只有重现了这些情境,才可以说是相对完整地呈现了一种行为,才有了理解的前提和基础。

只是说“我做了什么”,也就只是重现行为,但并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复盘,也并不能帮助你成长。这只是个总结,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工作总结,一般是写在一件事情或者一个阶段,自己做了哪些事情,承担了什么任务,完成了多少业绩等等。

如果思维更活跃一点的人,还会加上自己在这其中思想上有什么变化,获得了什么成长。但是不管怎样,这只是一个状态描述,是信息,而没有情境,没有包括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前后的联系。

对于信息的复盘,有助于厘清项目或者行业的事实,对于思维的复盘有助于判断方法和思路是否正确。对于情绪的复盘,有助于认识自己和他人。

在这其中,信息对应着“要真实,完整呈现复盘事件”。对于信息的描述,必须遵从真实、全面、完整的三条标准。

思维,对应着“要超脱,站在自身之外看复盘”。勇敢坦露自己的所思所想,不担心人笑我幼稚,也不担心说没逻辑。
情绪,对应着“要虚心,放空自己进行复盘”。说的只是当时的情绪,要像一个旁观者一样看待当时的情绪,而不能将当时的情绪带入到现在的复盘当中。

4.2 关键点法则

所谓关键点法则,是说在复盘的过程中,通过首先确定复盘事件的关键点,然后围绕关键点进行重现、思考和推演的复盘方法。

像前面提到的联想战胜戴尔这一个典型案例,联想就是通过对比复盘,找到行业成功的关键比的是流程和效率,而不是大家以为的直销还是分销方式,通过在这些关键因素对比,对标杆对手和市场的分析,找出问题的所在,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赢得了市场竞争。

在数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完全覆盖。它是集合中的概念,指的是在一个集合中,可以通过不同的小集合的并集,实现对大集合的完全覆盖,而且这些小集合作为大集合的子集,相互之间并没有交集,这也被称为覆盖的完备性。

关键点法则之所以可行,与数学上的完全覆盖理论是一致的,我们可以将整个事件看成一个集合,然后每一个时间节点或者流程节点,都可以是小集合的节点,通过对这些流程中小集合的复盘,从而实现对事件大集合的复盘。

关键点法则可以让我们跳出事情本身,不会葬身于信息的海洋当中,而是一开始就能够对事件有一个整体把握,抓住主要问题的主要方面,也就抓住了主要矛盾,通过对这个牛鼻子去认识和解决问题,就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4.3 当前情况如何

当我们决定对某件事情进行复盘的时候,我们该谈论些什么呢?首先要说的就是现在情况如何?

这个问题主要是帮助我们知晓事情的进展情况,一件事情是达成的目标,还是只完成了部分,都有谁参加了,做了哪些事情,碰到了什么困难等等。

这个问题要求的是纯事实呈现,只提供信息,不夹杂任何观点,目标没达到就是没达到,不要去表述类似从一个角度讲没达到,从另一个角度讲又达到了等等这类的混乱逻辑。

比如说一个团队的季度销售任务定在100万元,但是到了季度结算的时候只完成了50万元,那么当我们问“现在情况如何”的时候,回答就应该是“只完成了50万元”这个信息,而不能有“虽然只完成了50万元,表面上看没完成任务,实际上锻炼了队伍等等”之类的观点性回答。

事实和观点在我们的习惯中常常混淆,比如说一个苹果很好吃,这就是个观点,但很多人常常把它作为事实。好吃不好吃,个人的口味不同,也就有不同的标准,你所谓的好吃对别人而言可能就是难吃。

在工作中,我们也常常犯同样的事实观点不分的错误。当有人指责我们业绩不好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去争辩说:“我工作已经很努力了,每天都加班到晚上九点”。

加班到九点,这只是一个事实,或者更准确的是,事实是:到九点钟才离开公司。这是否就说明工作很努力呢?不一定,因为有可能你在上班时间做私人的事情,也可能只是为了显得努力而无所事事的耗得九点才离开公司。

事实不需要辩论,只需要挖掘。你九点才离开公司,翻一下出勤记录就知道了,没有什么可争论的,但是你是否努力,则不是那么好证明的。

通过问“现在情况如何”,可以了解到当前的信息状况,与初始的目标进行比对,就可以把握事情的进展程度,判定事情是否按照我们的预期在发展。

4.4 当初如何决定

当我们决定做这件事而不是另外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什么支撑我们做出这种选择?当确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又是什么支撑我们设定不同的目标?

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我们要知道做事的目的,问“做事是为了什么”并且始终牢牢记住自己的目的,不跑偏。在联想的方法论中除了复盘之外,还有“极强的目的性”这一条,它为做事和复盘提供了判断参照。

细分起来,这个问题还包含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1. 事情是如何确定的?
  2. 事情根据什么确定的?
  3. 执行的怎么样?

通过复盘来审视事情是如何确定的,这是自我成长的按钮之一,它主要指向的是确定一件事情的形式,以及个体在其中的心态和表现。

比如开会的时候讨论的事情是上面摊派强压下来的,还是自己主动思考得出的。做决定的时候,有没有进行过充分的讨论。讨论的时候是一言堂,还是充分调动了其他人的积极性,自己有没有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等等。

大家都在学英语,你也想学,那你就要问自己一下,我为什么要去学?是为了了解更广阔的世界,提高认知,拓宽视野,还是仅仅因为身边的人都在学,那支撑我去做这个行为的论据是什么?现在还存在吗?

对事情的论据进行复盘,看看当时的论据还存不存在,有没有变化,论据本身是不是合理,从而决定所做的事情是该继续坚持,还是应该调整。

最后则是复盘目标有没有达成,进展是好是坏,这都来自于“做”,是执行的结果。

执行是复盘的时候最容易被大家关注到的:当初是如何对执行进行规定的,执行过程中是不是严格按照计划去做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意外,有什么值得注意的新情况等等。

复盘执行,不仅仅是说出做了什么,或者是哪里做的不够,而要看与之前的计划相比做了什么,或者是哪里做的不够,如果执行都有规定,复盘中则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后面的解决方案也可以很清晰地提出来。

4.5 审视思考的前提

在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必有一些隐含的假设,作为确定性的前提,他们是思维的起点,正是在这些前提的基础上,我们建立思考的逻辑,构想计划,提出方案。

如果说“现在情况如何”,复盘的是执行的结果,而“当初是怎么决定的”复盘的是执行的逻辑,那么“让我们再审视下思考的前提”,则复盘的是执行的方向。如果方向不对,则后面的逻辑不管多么精妙,执行多么到位,很可能都只会得到错误的结果。南辕北辙,是我们对这种情况最熟悉的描述。

“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对前提的复盘,就是为了保证我们最初的理解和认识是正确的。对前提的复盘,需要追问做事情的动机以及对事情本质的理解。

动机不纯,不公义,最终都要受到惩罚。2012年在中国出现了一波互联网公司做手机的热潮,但是到年底各家公司基本上都是惨淡收场,网易的手机项目部于7月解散,盛大的硬件负责人离职,周鸿祎亲自出马督战的360手机市场反响一般,著名互联网人士李开复认为,他们做手机“不以用户需求为使命,而为嵌入自己的服务为目标”,这或许是互联网公司做不好手机的根源,因为一开始就“心术不正”,后面的路自然就歪了。

动机说的是做事的人的出发点,而对事情本质的理解,考验的是做事人的认知能力。通过复盘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认清事情的本质,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定义事情的本质,这将给我们展开新的天地。

五、评判复盘的结论

最后,我们略过了原书复盘步骤的一章,因为在具体的复盘中并不需要严格按照联想集团提出的步骤来进行,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灵活应用,只要有助于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可。

接下来我们着重来看一看如何评判复盘的结论是否到位。

5.1 偶发因素

我们进行复盘是希望总结出真正的规律性的认识。因此若我们将复盘的结论归结到偶发因素上,则一定是错误的。如果复盘没有进入到逻辑层面,经受住逻辑的验证,则这样的复盘结论也一定是不可信的。

在西方有这样一则民谣: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而在《西方文明的另类史》作者理查德·扎克斯看来,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很可能是因为拿破仑的痔疮发作。

将一个帝国的灭亡,归结为一个钉子或者痔疮,是不是很夸张?不管是钉子论还是痔疮论,我们都应该看到它们是承载不了帝国灭亡的这类巨大责任的。即使它们是事实,他们也不能成为复盘的终结点。

如果是复盘这两件事情,结论应该落脚到流程上。既然是作战,必然对物料要有准备,谁准备物料,如何保障每一匹战马都装备良好,这不应该仅仅用马夫决定,而是靠流程来保障,避免丢钉子这类事故的发生。

拿破仑的痔疮也一样,他的痔疮并不是一个突发性的疾病,既然是早就知道,就应该提前考虑出意外的时候,指挥权如何交接,信息如何传递等的,这自然就提出了要准备预案的问题,提出了分权的问题。如果早有预案,钉子和痔疮都只是小事故,不应成为战败的替罪羊。

5.2 复盘结论

复盘的结论如果是指向人,则很可能说明复盘并没有真正到位,因为复盘得出的是规律性的认识,人是具体的,各不相同的。指向人的结论,难以作为规律性的结论,对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就像你上班迟到的时候,不能归结于你在通勤路上打车时司机开得慢,也不能归结头天晚上邻居吵闹让你没睡好觉,这都是一种外部归因的做法,这种外部归因的做法容易将事情变得简化,甚至引向阴谋论的方向。

在团队复盘的过程中,如果有这种外部归因,复盘结论又仅仅指向人,很可能会破坏复盘本身的运作,有很多人会觉得复盘是公司政治,只是寻找借口,而不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复盘得出的结论,至少应该经过三次以上连续的为什么或者是为什么不的询问。如果次数不够,也很可能意味着复盘没有找出真正的原因。

人的认知毕竟是有局限的,要穿越信息的迷雾,剥离表面现象直接抓住本质,想一次就得出结论,除非是天才,否则只能交给上帝了。探寻问题背后的问题,找出答案之后的答案,这就是追问的目的。

5.3 交叉验证

用其他的事情交叉验证复盘,得出的结论可以为复盘结论的有效性提供一定的保障。在法律上有个共识,那就是在审案的时候孤证不能算数,必须是证据链才能够作为法官判案的依据,只有证据链才能够避免作假的可能,环环相扣,才能更接近事实真相。

用其他事件交叉验证,也可以有效避免复盘得出的结论只适合特殊情况的现象。

交叉验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系统风险,保证结论更接近真实。

得出结论并不是复盘的目的,复盘是为了对今后的实践进行指导,帮助我们在后面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后记

本书看似只是对联想方法论的一个详细的阐述,其实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能够起到一些不小的作用,做了一件事情之后,回过头去理一遍,可以得到更多有价值的想法。

复盘很重要,想想做成一件事有哪些是偶然因素,别以为全都是自己的本事,要是在失败之后,更要血淋淋地解剖自己,不留任何情面地总结出自己的不足,这样,个人的能力自然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