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全书名:《搞定2:提高工作与生活效率的52项原则》
作者名:[美]戴维·艾伦
译者名:王勇
前言
除作家的身份之外,戴维·艾伦还兼具管理顾问和效率培训专家的头衔,他的GTD方法也在成百上千的人身上试验成功过,帮助他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乐趣。
虽然在《搞定II》中,有很多理论和原则曾出现在《搞定I》中,但在II里你将会看到一套成熟的、逻辑结构完整的理论体系。
作为工具指导书籍,《搞定》这个系列无疑是成功的,它也能够帮助我们大家搞定生活中的一些事务。
一、理清头绪,发挥自我创造力
1.1 方向大于努力
回想一下,你是否处于这样的场景之中:每一天的工作时间都十分饱和,下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却发现一天的工作内容和成效,并没有达到老板满意的程度。于是你把这归结为自己今天还不够努力,希望明天能够再努力一些。可是这种日复一日的努力,究竟有作用吗?能抓住事物的根本原因吗?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你的这些努力,或许完全用错了方向。
工作中,我们每天手头都有太多的工作,根本没有时间逐项去完成。因此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提高效率,提高效率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摒弃陈腐观念,处理好未完成的事务,以及清除各种障碍。
提高效率的方法有太多种,例如使用番茄钟工作原理,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等等。大家都能列举出很多方法,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人是身体力行的实践它们。窍门摆在你的眼前,用与不用是自己的选择,所以这也是一条方向。
**
你是否真的愿意改变自己的现状?是否真的愿意去思考现在存在的问题?如何去使用这些小的窍门方法,这就是一种努力。并不是说只有每天不停的让自己处于忙碌状态,才是真的努力。
1.2 记住未达成的部分
在《搞定I》中有提到过,压力的根源在于自己没有履行协议。而要缓解压力,只有通过解除协议、履行协议,或者重新商定协议。但如果我们忘记了,与自己达成的某些协议,就无法重新对这些协议做出协商。
大多数时候,我们列清单时是在极力融合,我们掌握工作流程所确定的五个阶段:收集、处理、组织整理、回顾和执行。我们总是以某种符合逻辑或富有意义的方式加以安排,之后匆忙的权衡轻重,决定完成最重要的工作。但这种匆忙决定的结果,往往并不能得到我们预期的收益。
真正的权衡轻重,应当在你的大脑里演练过整个过程,之后参考各种指标,例如:时间、精力、背景、轻重缓急等。清楚的审视自己所面临的种种选择之后,择优而决定。
1.3 真正的负责
职场新人或者初入新环境,很多时候都会出现一个现象,总会有人找你帮忙,让你做一些职责范围之外的事情。起初的时候,希望能够快速融入环境,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会选择去帮这个忙。有些忙帮完,能够帮你赢得好的人缘和人心,但更多的是长时间积累下来,本职工作压力山大,帮忙的工作也没有达成,遭遇雪上加霜的危急。
当我们不了解自己目前工作的整体情况,就无法充分认识到,哪些工作是你应当承担,哪些工作是你不能承担的。如果我们,具备负责任的态度,去详细的了解自己承担的全部任务,那么正直的品性将迫使我们区别对待,甚至拒绝接受新的任务。
当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清楚的把握,才能够让它发挥极致。如果一个人能准确的评判自我,同时还能恰当的平衡自己的权利和欲望,那么这个人将是无比幸运的。
正如同,所有的控制和自由都是相对的。当你每天遭遇无数的电子邮件和语音邮件,或者意外干扰,你就必须面对自由与控制的选择问题。面对自由与控制,我们必须使用两种最基本的手段:专注与合作。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中,专注都是你获得能量的关键,合作则是促进能量有效流动的润滑剂。
做好需要做的事情,属高雅之举,不去做不需要做的事情同样如此,人生的智慧在于去粗取精。
1.4 现在到底是什么?
我们想要到达未来的某一个目标,必须清楚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这样才能够评估二者之间的差值,制定合适的方案,去实现目标。
因此确定自己的时空位置,可以为你的行动提供参考。这时候你才知道自己还要付出多少努力,需要朝着哪个方向前进,客观的评估自己当前的情况,有助于减少混乱,避免出现偏差。
在工作中,很多时候,我们会被领导批评,不懂得分清事物的轻重缓急。所以很多人总是希望得到一个标准答案,怎样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而这个“怎样”,一定会取决于你目前从事着什么工作。
认清自己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是一项真正的挑战,但当你真的认清楚这一切,就会帮助你以极其积极的方式去改变。
**
对于未来的慷慨,体现在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现在。
1.5 一心二用的结果
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被长辈教育,做事不能一心二用,而这其中真正的原理是,因为我们的心智并没有过去与未来感,一旦需要容纳两件未完成的事情,心智系统就会自动向你发出焦虑和沮丧感。
着急开始新的项目,并不一定是积极的变化,或许他可能是你一个鲁莽行动,甚至没有完成的标志。但回顾一下各个层面没有完成的任务,并制定计划,逐一将其完成,却真的是积极变化的标志。
那些宣称只有最重要的事情,才会促使他们采取行动的人,只是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才去解决问题。而实际上,忽视那些,虽然处于紧急时刻,但仍然必须采取行动的问题,才是消极之举。
随着我们年纪的增长和经历的变多,轻重缓急也会发生变化,能够决定轻重缓急,可以帮你更轻松的做出决定。
二、注重焦点
生活中,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改变世界的强大力量,其实就是我们自身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想要让工作完成得更迅速、更有效、更成功,很多时候并不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而是需要我们改变视角——注重焦点。
2.1 下一步行动
我们必须要清楚一点,人生的使命,就是勇往直前。
当我们遇到的事情变得棘手,难以处理的时候,很容易陷入情绪的恶性循环。而事实上,这正是我们重新评估自我、评估目前工作、加强关注的良机。
只有我们了解自己在做什么,并且采取有效的行动,才能够将艰难的时刻,转变为绝佳的机遇。因此,对抗压力的最强大武器,其实是如何将一种思维转化为另一种思维的能力。
当我们的注意力全部放在下一步行动之上,很快就不会在意自己的精疲力竭、深陷泥泞的情况。
为了明确当前任务并投身其中,我们应当:
- 清楚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或最后的结果;
- 做出决定并采取下一步行动,推动自己朝着那个目标方向前进。
当你无所畏惧时,斗牛不算什么;当你心惊胆战时,不去斗牛也不算什么。但是,如果你心惊胆战地去斗牛,那就有问题了。
2.2 不可能达到的足够努力
人们对于那些并不是真正需要的东西,永远也不会满足。
很多人都在刻苦努力,但努力程度却总是不够。因为努力工作并非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他们需要的只是去工作,非常认真、非常投入的工作,无需牵挂其他。因为努力去做恰当的事情,其实并不辛苦,你注意到这一点了吗?
当我们已经掉入了一个深坑,那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停止继续挖掘,不让自己越陷越深。因为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那你也就不会知道何时该停止。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单纯的忙碌并不够,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到底在忙些什么?
回想一下自己的办公桌,它上面布满了文件,各种技术贴,各种标记的时候,你的工作效率并不会因为他们的存在而提升,反而就是那些近在眼前的东西会占用很多你的精力。清理心理内存,汇集工具清单,才能对下一步行动做出更好的选择。
如果你真正可以选择需要去做的工作,那么选择根本不用去做的工作,也就简单的多。
2.3 明确目标的红利
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有种非常有趣的悖论:愿景和目标越具体,我们释放出的创造力就会越强大;越是清楚自己做某件事的原因,我们探索做好这件事途径的自由度也就越大。简而言之,当你明白了做一件事的原因、目的和结果,过程中的一切困难,都好像被施了魔法一般迎刃而解。
我们的世界,需要越来越多的目标感、明确感和原因追溯。从历史的角度看,过去很多大型的办公室,并没有起到真正办公的作用,比如君王的宝座,坐在君王宝座上的人,需要时刻掌握各方动态,掌控大量的工作任务,迅速的交流和沟通,有效的追踪各项进度。
君王们的宝座需要满足如此多的功能,而古往今来,却因为传统的观念和“气派”的要求而忽略的实用性。因此,凡是最需要重新设计的一个种类,也是最会被淘汰的一个种类。
2.4 选择视角
考虑一下十八个月之后工作的变化,你当前的工作重心,就有可能发生变化。将事情置于不同的情景中,可能会带来新的想法和解决途径,视角的变化可以把最为变幻无常的环境,转变成最有利的积极条件。太多太多对我们有利的因素,被我们视而不见,只是因为我们的态度和高度所限。
生命就是一系列充满灵感的愚蠢之举,难处在于如何找到他们,绝不要丧失机会,机会并不是每天都存在的。如果你认为自己确实没有那么好的自制力,最佳的办法就是捕捉自己状态最佳时的想法与体会,在感官不那么敏锐的时候,利用这些收获来提示、引导自己。
决定环境对我们影响的,是真实环境与我们的关系。将一艘轮船送进港口的同一阵风,可能也会把另一艘船吹离港湾。
所以当我们的大脑产生对我们有利的好点子时,一定要记下来。因为懒惰,太多时候,我们常常觉得没有必要采取行动,也不必利用他们,所以,那些好的想法产生时,总觉得有点理所当然,觉得自己不会忘记,需要的时候会记起来,可是几分钟后,当我们思考另一件积极而有用的事情时,却已经忘记了这第一件事情的存在。
养成随时捕捉灵感的习惯,你就可以把以前记录的结果,很好地呈现在自己面前。
三、约束
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会感觉受缚于那些真正有效的限制因素,有效的制约,不仅不会占用空间,而且还会创造空间,有时候对我们的关系加以约束,可以把输出和表达提升到新的层次。
3.1 创造力源自稳定
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会分布在许多不同的层面上,如果某一个层面受到影响,就会将我们的精力和注意力从其他层面吸引过来,直到这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为止。如果各个层面处于平衡状态,那么不管我们做什么事情,创造力都会自然流畅,持续不断的得到发挥。
请努力完善自我,这样日常的生活就不会让你分心,也不会干扰到你的精力,你就可以充满热忱的投入所做的一切,之后可以拓展自己的活动范围,以正常而又自然的方式,将自己的热诚投入其他事情当中,将效率发挥到极致。
如果画家想在画布上表达自己的想法,颜料就是他的工具,那么整理好颜料和画笔是自然会完成的事情,如果你想去钓鱼,也确实很喜欢钓鱼,那么你就会将鱼儿和钓线整理得井井有条,擅长此道理的人总会将钓具准备妥当。
如果没有约束机制,那么人们很难充分发挥创造力。创造力与自由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也是这个世界的最佳表现,想获得自由,就请努力做到井然有序,想做到井然有序,就请努力发挥你的创造力。
3.2 反应能力提升生存能力
无论何种事物,只要能增强你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缩短你的反应时间,平衡你的内部系统,就可以给你带来竞争优势,改善你的绩效。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他们建造围墙,而不是桥梁。如果让诸多犹豫不决的事情,在周围堆积成堡垒,那么人们跟外界的关系就会受到阻碍。当你被无数的文件,电子邮件,以及错位的信息任务等包围,在这种状况下再去探索新的板块,情况只会愈演愈烈。
在现实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问题的关键绝对不是如何获得具有创造性的新思想,而是如何摆脱旧的思想,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一座摆满了旧家具的建筑,清理出一个角落,就可以将创造力填充进去。
如果在工作的开始,放任各种事情搁置不理,感觉或许比着手处理更让人不舒服。这种做法或许会拖延一时的工作进度,但却能够收到更健康,更富有成效的效果。
当你自身的环境,以及自身的精力、办事效率,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就应当果断放弃现有情况下,各种各样需要处理的信息。找出一条最重要的信息开始处理,直到这条信息处理完,再去理会下一条信息;或者处理完最重要的信息之后,休息一段时间,再着手处理次要的信息。这样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都会比让无数信息包围自己的效率更高、更快。
3.3 三个和尚原则
一个和尚提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自古这个故事就流传于耳,放在当今世界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项目多人负责就等于无人负责。
如果行动的焦点不集中,那么为了取得进展而产生的不适,就会经常变得迟钝,对相关细节的感知也会变得麻木。所以至少一个人认为应当承担全部责任的时候,分担职责的做法才会奏效。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描述人类为何不能,而且永远不可能发挥全部潜力,那么这个词就是——会议。
这就好像一个再大的跨国公司,董事会有再多的董事组成,CEO永远只有一个。首席执行官的存在,就是要让他在合适的时候出席会议,发挥他在高层分析,明智的决策和确保恰当的执行等方面的作用。一个公司最大的战略问题,就是如何进行恰当的执行。
真正艰苦的挑战,在于将精力和物质资源集中起来,向着正确的方法前进,同时坚持不懈的完成那些确实需要做的工作。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其实不需要严格的纪律,需要的是训练有素的方法。
3.4 资源有界,规划无界
假设我们拥有世界上全部的时间,金钱和精力,那我们还用去费心做管理吗?只要四处走走,让他们顺其自然就好,或者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一用便可,只有在面对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这种问题,在做出艰难选择之际,我们才真正需要明确目标,提高效率。
至精至简且最具有创造力的,是那些愿景和现实之间差距最大的人,而能将效能最大化的,则是那些资源最为匮乏,但却最努力做到极致的人。
芸芸众生与出类拔萃之辈的基本区别就在于:后者将一切看作挑战,而前者则把一切要么看作祝福,要么看作诅咒。在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通过培养能力和才华,并加以实现来补偿错过的一切的时候,人群中最优秀的成员的创造力才会处于最佳状态。
我们在时间充足、情绪稳定,能够刚好掌控局面的时候,并未感到足够的压力,也就没有足够清楚那时的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事情,来防止未来不利局面的出现,这是让人类进化进一步放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一个人敢于冒险,敢于拿自己的生命去做赌注,那么就会出现神奇的变化和发展。
四、问题的根源
很多鸡汤中都提到过:放手去做、大胆去做,才是达到成功的必经之路。但问题就在于,要做的事情未必是显而易见的,我们的头脑如果不做出筛选,就没法找到问题的根源,没有源头就没法开始,连开始都没有,就更谈不上如何去行动。
因此,找出问题的根源,或者放松心态,跟随已经找出根源的人行动,懂得如何响应号召,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也是一种高超的技巧。
4.1 过度等于失控
打网球时,如果球拍握得过紧,大概率会影响击球的效果;收集沙子最好的方法是捧着,而非握紧手掌;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微观管理可能成为诱人的陷阱,细节问题值得注意,但条件是有价值存在。
对于有些人而言,任何事情都会安排得一塌糊涂,而对于另一些人而言,什么事情都会安排得井井有条,如果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你会发现进展不一定会是最快的。
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我们会发现,有一些人非常痴迷于组织有序。这些人投入过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分析如何安排工作细节,虽然那些细节根本不值得为之付出那么大的努力。
我们花费了无数的时间来分析系统软件工具和技巧,目的就是要找到以最少的投入完成工作的最佳路径。因此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努力促进事情进展,而不是单纯的各项工作组织有序,这样才会使我们花在研究路径上的时间,有用且有价值。
4.2 放松也是一种能力
当我们在工作中面临非常重要的会议,当我们在生活中面对非常重要的比赛,又或者是当我们需要做出人生中某一项重大的决定,紧张的心情往往常伴我们左右。然而越是在这种时候,越需要我们放松。放松,才是拯救我们做出正确抉择、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的最佳帮手。
如果你想做到,在各个层面都能真正高效,那么请搞清楚造成压力的原因,然后加以处理。要自我放松,手头有事情时要能关注手头的事情,而不是反应过激或反应不足。这是一种超高的技能,也是你具备强大力量的必要条件。
多数人一直在思考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大量事物,却没有什么实际效果,反而分散人的精力,还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如果这不算一种奴役,至少也算是一种制约。我们的大脑像是一个勤勤恳恳工作的仆人,在不停的请求我们去行动,去采取措施,去完成那些必要的事情,可我们还没有搞清楚要做什么,这就会让大脑非常难受。
大脑真正聪明的地方在于,它能够识别生活和工作中协议和未完成的事务,判断完成这些工作所需的行动,同时完美协调所有可能。它可以创造出真正有心理自由需要的环境,可以让我们分得清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选择什么样的行动,才能够去完成一件事情。
假如你确实注重自己的内心世界,关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那么你就会积极的投身其中。随着自由度的提升,你自然也就会获得更高的效率。
4.3 目光长远
从小到大,长辈们总会教育我们,做事情目光要放长远,不要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当你审视自己的工作视角越高,人做出的行动看起来也就越完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瞄准的目标距离越远,你就越能发现,通往更多目标的途径,在途中修正方向的时候,也就越轻松越简单。
目光是否长远,常常跟做事物的节奏相关,我们建立周期以及确立和维持节奏,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例如:工作中多久做一次总结,定期联系的人要多长时间去做联系,每次外出吃饭会去的餐馆,写论文的时间间隔等等。
当我们建造出让自己受益的规律性行为模式,就不用去思考如何营造背景的问题,只要在当前的背景下,收获自动到来的回报即可。
从我们的行为举止来看,生活的主要要求似乎就是舒适和奢华,实际上让我们感到幸福的,只不过就是某种我们非常感兴趣的东西。让我们产生兴趣的事情,通常都充满活力、至关重要,处于运动发展过程中,而且与其相关的形式和外在的表现都经常变化,我们感受到他们的能量,然后创造出相应的节奏来表达。
4.4 失败是成功之母
导弹和火箭在升空后,绝大部分时间都会偏离轨道,之所以能够达到人们预期的目的地,是因为它在飞行过程中一直不断的校正路线。等我们参加游戏的时候,我们会失败,也会成功,但只有当你参加了,并且接受了之前的失败,才有可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才华横溢的人成千上万,或许你是很有远见的一个,但是唯一重要的是,你是否还有后劲?当我们开始完成一项事物时,都应当以成功为目标,而不要以完美为目标。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犯错的权利,因为那样你将丧失学习新事物的能力,开始随波逐流。要敢于面对恐惧,允许自己表现出人性的弱点,这样可以让你成为一个幸福得多、高效得多的人。
就像在此刻,当我们结束了这本书的阅读,应该去选择一下自己该去关注什么,以及采取怎样的后续行动。发挥自己的才能,或许你真的会有很好的安排。
五、实际工作中流程性的安排
要做好事情,首先要确定什么叫“做好”,并明确怎样才是“做事情”。
5.1 工作流程的五个阶段
- 收集:不和稀泥,注意力的一切外部事物,并将其从大脑中的短期记忆里清空。
- 处理:处理收集到的所有项目,将需要采取行动的立刻执行,不需要采取行动的可以抛开,甚至放入备忘录中储存。
- 组织整理:将收集到的信息输入结果分成恰当的、可检索、可检查的类别;增加有利于工作的级次清单,建立你的工作系统。
- 回顾:安排在一定的时间段内,进行一定频率的回顾,保持完整与进展合拍。
- 执行:根据自己的情形、时间、精力、以及事务的重要性做出选择,建立自身的执行系统。
5.2 自然计划模式
自然计划模式,参照大脑自然计划的各项事务的模式建立。明确所有项目之后,要轻松自然地加以驾驭,每个项目都需要你在一个或多个层面进行更多的投入和关注。
- 目的/指导原则: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去做这件事,应当遵循哪些关键标准。
- 使命/愿景/目标/成功的结果:各方面的利益如何平均,如何看待和感受成功。
- 头脑风暴:关于这件事情自己的想法还应当考虑些什么,向周围的朋友求助,全盘考虑,坦诚相见,多角度分析。
- 组织整理:分清项目的主次顺序,轻重缓急,撰写提纲。
- 下一步行动:明确以上的所有步骤之后,制定行动的具体时间和具体方式。
5.3 每周回顾指南
每周工作指南,这个流程如果发挥作用,将有助于提升管理指挥中心的思考能力和信心,若是能做到每隔七天运作一次,那么它将发挥最大的功力。
回顾指南包括:散落的纸片,整理笔记,清空大脑,回顾行动清单,回顾等待清单,回顾项目及更重大的结果清单,回顾以往的日程表,回顾将来也许发生的清单,发挥创造力和勇气。
后记
搞定的整体系列,更像是一套参照系列工具,整个系列都围绕着GTD(getting things done)来进行分析讲述,在管理、信息、沟通等方面,GTD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方法,集结了三十年的经验,包括在全球范围内,已向数百万人提供咨询服务,私人指导培训和组织项目。
他在个人和组织效率领域被称为黄金标准,为众多寻求最大化效率和创造力,最小化压力的团队所使用。作者编写此套系列的初衷,旨在帮助人们从高压和不确定状态,提升到无压力高效的整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