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其实,看书越多,越发现思维本身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你不知道时你觉得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是鸿沟,别人都是sb,交给你的事情就是一坨。

但你看的多了,就会发现思维本身也是一坨,即使你懂了很多,但他们彼此之间又很重复,甚至有很多是互相冲突的。

比如最近我刷完的一部电视化《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里面已经就古代的兵家的角度,详细的解释了各种作战的层次以及方法,看完之后,只有一个感觉,真的是兵家法宝,谁懂了,会用了,皆可称霸。而在返回到现在,去对比各种看似工作宝典的书,包括《高性能人士的7个习惯》,《人性的弱点》,《绝地谈判》,《第三选择》,虽然每本书都有自己的结构,描述场景,但其实都是比较片面的描述某个角度的看法、思维方式。而《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所描述的,不可谓不大,道与术的层次以及执行不可谓不精妙。比起上面这些书,所展现的智慧要更全面,更可实施。

我的读书笔记连接:https://www.yuque.com/robinson/booknotes/ml0ap2

本书内容来自《思维力,高效的系统思维》,豆瓣地址: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948875/

封面

  1. ![](https://cdn.nlark.com/yuque/0/2019/png/202135/1570861285453-9ae37bc6-8fe2-48aa-b566-b69e4c5bc8b9.png?x-oss-process=image%2Fresize%2Cw_139#align=left&display=inline&height=190&margin=%5Bobject%20Object%5D&originHeight=190&originWidth=139&status=done&style=none&width=139)<br />

当你没有思维方法时的窘境

一 :不知道如何分析

场景一 :不知道如何分析,如何开始做一件事

小明是一个行政人员,总是抱怨老板不给做大事的机会,但是今天老板突然安排他去购买一个书桌。然后他高兴的离开办公室就走了,走出门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该怎么买?但领导此时正在忙,也不好意思再去打扰,而且也不清楚应该问什么。此时的他,才发现自己没有准备好如何做好一件事。

场景二 :不知道如何分析工作的优劣

刘大能(化名)是一个国企的运营总监,待遇和福利都不错,工作也轻松,但是他总觉得工作没有干劲。于是他面试了几家互联网公司,结果真拿到了一家公司的offer。但是这家公司的薪资明显的少,而且公司还处于a轮,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他陷入了两难。

场景三 :提升利润率的方案

春风(化名)是一家公司的老板,这段日子公司的所处市场越来越激烈,直接导致了产品的价格越卖越低,于是他思考了几种方案,包括压低供货商的价格,降低员工工资,但是每种一经提起就遭到了反对。于是,他觉得,看似很多都可以采用的方案,但实际可能都不行,是采取一种,还是多管齐下呢?

二 :表达时说不清楚

篇幅限制,这里不举具体的例子时,只描述说不清楚的情况。

1.不知道说什么,没有内容
2.想说的内容很多,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表明重要程度
3.内容流水账,没有逻辑
4.没有详细与简略之分,统一详细描述
5.没有表达主观倾向,没有了解对方想知道什么,以及想了解的详略程度

三:学习时学不快 —- 学习力

1 过于碎片化,互相之间没有关联,顾此失彼
2 重视程度相同,处处都是重点
3 知识的迁移能力

时代的需求

知识的更新迭代变快

如今一个领域的知识更新非常快,依靠具有某方面的知识保持稳定已经不可能。

最终结论:思维力>知识。也就是你具有快速掌握和应用某知识的能力更为重要。

知识的碎片化更严重

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各种碎片化的app在占用着大家的时间,随着知识付费、知识焦虑的热度,大量的人开始关注各种短平快、无门槛的课程,以为知道了、听过了就能降低焦虑感。读书打卡也是如此,以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强制方式,让读书本身变得快餐化。

知识本身的获取、了解在如今非常没有价值,尤其是每个人都可以听的一切课程。什么是有价值的,自己的体会、实践,自己具有这样的能力才是关键的。如果你有能力,应该进一步从你听到的内容中获取其思维的套路、核心,用自己的一句话或者一段话描述出来,当遇到一个具体问题时,能按照里面的套路开出一个具体的方案。

不要让知识碎片的来,然后碎片的去。

推荐阅读,做笔记文章:https://www.yuque.com/robinson/life-minds/ptoe97

思维力是人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前提下仅存的核心能力之一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前提下,需要事情会变得没有意义,以下的领域会被计算机以及互联网代替。包括但不局限于:
1 知识的记忆以及调用
2 数据的分析和预测
3 非创新的复杂问题的解决
4 重复劳动

如果你当前的工作,或者个人壁垒依赖上面这些,需要有些危机意识了。

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定义

系统思维是现有事物以及客观事实的必然规律,即使我们很多以为没有规律的事情,都可以变得有规律,属于一个范畴、一个规律。

系统思维是用框架来系统思考和表达的思维方式。框架的方式可以是:沿用已有的框架;基于已有的框架改造;创新新的框架。

系统思维包含常见的思维

100%不可或缺的系统思维 - 图1
[

  1. </a>

]()
[

  1. </a>

]()
[

  1. </a>

]()

分析场景案例

那么系统思维有具体的案例或者定义么?从一个简单的案例开始吧,比如说解决某产品的销售业绩不佳的情况,你会按照怎样一个逻辑给领导或者团队分析呢?

首先,你需要知道4P,4C,4R三大营销策略,然后选取一个作为分析框架,输入经验得出结论。

100%不可或缺的系统思维 - 图2
[

  1. </a>

]()
[

  1. </a>

]()
[

  1. </a>

]()

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分析目前是怎样做的,然后给出相应的建议。

表达的场景案例

对比下面两组数字,

第一组:

7,2,9,6,7,1,5,1,8,3,4,3,0,5

第二组:

0,1,2,3,4,5,6,7,8,9,7,5,3,1

哪组数字更方便记忆呢?肯定是第二组,因为具有规律,前面是递增等差的自然数,递增为1,后面是递减为2的等差数列。

因此,你的记忆方式和表达方式是从0开始递增到9,每次递增到1,然后9开始递减到1,每次递减为2.关键标识:0,递增1,9,递减2,1

无论记忆还是表达,我们的大脑对于有规律的事情总是更友好的。

系统思维方式的学习

是什么能让新人有超越老员工的可能,是工作时间么还是工作经历?都不是,是系统思维。

经常有人说中年危机这个词,这个危机来源于什么,来源于工作5-10年没有系统化的积累知识,但如果新人能够把握这点,就能弯道超车。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各种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并能讲学生顺利推进大厂的原因,因为他们培训的是一个系统化的知识和项目经历。

一个简单的例子,也许你刚毕业时,对git还了解不够,工作中也只是用一些场景的命令,也并不会去深入理解它的一些高级玩法,一些git相关的工作流为什么如此设计。

但如果是培训机构有这项课程,你就可以从缘由、基本操作、基本原理、工作流、代码规范等多种角度学习到,并且补充到个人的能力系统中,如果面试问道这些点,自然是比已经在的老员工但是没有深入全面学习这个的有优势了。

所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培训机构,大多情况下只能带你入门,并且课时有限,没有1对1辅导,所以对于个人无论是基础的巩固,还是进阶,最终都是要依赖个人对自己能力框架的不断补充,才能保证自己具有较高的壁垒。

当你建立好自己的能力系统后,每完成一个工作,或者一个项目,记得为自己的能力模型添加一个能力,如此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