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
作者: 尼尔•布朗/ 斯图尔特•基利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12-12
【梗概】
《学会提问》是一本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指南,目的就是教会读书通过学会提问的方式,以及弄清楚在提问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从而培养和强化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书中作者认为,只有做到不草率、不盲从,对问题深思熟虑,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尽力理解那些那些看到的观点,才有可能得出更为正确、理性的结论。
【评价】
大家都知道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落实这种思维,即使部分人有这个意识,但肯定从没系统地去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从而对一个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而这本书就是一本十分经典的批判性思维指南,书中的方法论和技巧都很容易上手,只需要自己勤加练习,就可以成为那个拥有批判性思维的人。
【重点】
一、学习批判性思维,应该学会问的问题:
1、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2、理由是什么?
3、有哪些关键的信息是模糊的?
4、有没有替代的原因?
5、有没有其他合理的结论?
6、有没有什么重要的信息被省略了?
二、三组类型的证据:
1、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
2、当事人证词,专家意见、亲眼所见;
3、研究报告、类比。
三、把作者没说的东西找出来的两种假设:
1、价值观假设
2、描述性假设
【行动计划】
1、在看到一个观点的时候,多问几个问题:论题、结论、理由是什么?
2、有意识地对别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质疑,并识别其中的真假。
3、避免拥有海绵式思维,学会训练自己的淘金式思维。
【精华摘录】
在所有的知识领域中,都有很多论题讨论如何确定哪些是专家的观点,而确定哪个专家的观点值得信赖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
批判性地听和读—-也就是说,对你听到和读到的事情进行系统性的批判,这需要一些技能和态度。这些技能和态度建立在一些相关的批判性问题的基础上。当我们对这些问题逐一地进行学习的时候,目标就是使它们能够整合起来以帮助我们作出最好的决定。
总之,批判性思维涉及下面几点:
1、 意识到一些彼此相关的批判性问题;
2、 能够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和回答批判性问题;
3、 愿意主动运用批判性问题。
一种思维方法类似于海绵和水的相互作用:吸收。这种常被运用的方法有几个明显的优点:
第一、 你吸收的知识越多,你就越能理解它的复杂性。你所获得的知识为你以后进行更复杂的思维提供了基础。
第二、 它是相对被动的。它不需要艰辛的心理过程,而是很快、很容易发生的,主要的心理加工就是注意和记忆。
淘金式思维为积极的读者和听众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他们可以使用这种模式来评判所见所闻的价值。这个任务富于挑战性,有时候甚至是艰辛的,但回报也是巨大的。一段对话就像是一堆沙砾,如果你想从中找出金子,就得频繁地问问题,并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思考。
海绵式思维强调知识的获得;而淘金式思维强调与知识积极的互动。因此,两种方式可以互补长短。为了找到智慧的金子,你必须要有评估的材料。要评估这些材料,我们必须首先拥有一定的知识。
一个人的推理经常是不足的,经常会漏掉重要的因素,而呈现出来的很多因素却是不明确的。因此,你需要获得批判性听、读的技能,帮你决定什么是有意义的,帮你从混沌的思维中区分出清晰的思维来。
在对某人的推理进行评价之前,我们必须先弄明白他的推理是什么。这样做听起来似乎很容易,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作为一个批判性的思考者,你必须练习如何辨别论题和结论。
人们对某人为何做出一个决定或为何坚持一种特定的观点感到好奇。“理由”为我们的好奇提供了答案。
当文章没有明确表明它的结论时,你需要从作者所提供的大量观点中推出结论。
在你评价作者的某个观点之前,必须弄清楚他的论题和结论。如果你不能明确地知道作者努力要说服你相信的内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他的观点呢?你要决定是否接受作者的结论,第一步就是找出作者所辩论的重点。
人们对某人为何做出一个决定或为何坚持一种特定的观点感到好奇。“理由”为我们的好奇提供了答案。
有时,一个论证只包括一个单一的理由和一个结论;然而,通常人们会提出多条理由来支持多条理由来支持某个结论。所以,当我们提到某人的论证时,可能指的是其单一的理由及与之相关的结论,也可能是全部的理由及其试图证明的结论。
理由是对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一特定结论的解释。它们是提供给人们并使之接受某个结论的基础内容。
理由的质量对于论证的说服力有决定性的作用。结论依赖于理由的价值。不充分的理由绝对产生不了充分的推理!
一旦你确定了论题和结论,你就需要理解为什么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而理由能告诉我们为什么。如果作者给出了充足的理由,你就可能被说服并接受他的结论。否则,我们就会立刻开始考虑如何确定理由。确定理由是你决定接受或拒绝作者结论的第二步。
决定是否赞成某个观点的根本一步就是确定关键词或关键句的准确含义。如果你不能成功地弄清楚重要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你就有可能曲解作者的观点。
我们的语言非常复杂,如果一个词语只有一个公认的含义,那么就可以进行更有效的沟通。然而,大多数词语的含义不止一个。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进行阅读或倾听,就要求自己寻找有歧义的词句;否则,你可能就疏忽了这一点。如果一个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在论证中不确定,我们在判断推理的恰当性之前需要进一步弄清楚它们的含义,那么,这个词语或句子就是有歧义的。
在寻找关键词语的过程中,你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为什么要寻找关键词语。有人希望你接受一个结论,所以,你要寻找那些影响你做出决定的词语。因此,请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这些词语。基本推理结构中没有包括的词语肯定不是关键词语。
一旦你确定了一个作者的观点,你必须确定其推理中哪些关键词语或句子可能有多种含义。更重要的是,你必须判断作者是否明确地使用了其中一种定义。如果他没有这么做,如果另一种定义会改变你对结论的理解,那么,你就找到了一个有歧义的词语。确定歧义词句是你决定接受或反对一个结论的又一个重要步骤。
如果某人试图使你相信某种特定观点,那么,他一定会想方设法举出支持这种观点的理由。因此,一眼看上去几乎每一个论证都是“有道理的”。虽然这种表面的结构看起来很好,但是能证明或支持某个结论的理由并不只是这些明显的、叙述清楚的理由。要理解一个论证,起码要知道作者掩藏的或没有明确表述的观点是什么。
在一个论证中,那些显而易见的、表明的东西几乎都被披上了最美丽的外衣,这是因为提出这个论证的人希望能引导你自己作出这个论证。
价值观是人们认为值得为之努力、却没有明确表述的观念。这些观念为行为设立了标准,并通过这些标准来衡量行为的质量。
在面临一个有争议的论题时,如果作者选择了其中一种立场,那么,他在支持一种价值观的同时,通常会贬低另一种得到普遍认同的价值观。
通常,作者会清楚地表述一些理由来说明他为什么得出某个结论,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导致他得出该结论的假设。通过确定价值观冲突,你就能判断作者的价值观偏向与你的价值观偏向是否一致。这样,你就获得一种工具来决定你是否该接受作者的结论。
描述性假设是一个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或者将来是什么样子的为阐明的观念。
如果你在寻找描述性假设,那么,你就是在寻找原因和结论之间的联结。如果这一联结是有缺陷,那么,原因就不一定产生那个结论。因此,识别描述性假设容许你判定作者的原因是否导致了结论。当且当存在充足的理由时,你才会接受结论。因此,如果你认为原因和结论之间的关联存在缺陷,你就不愿意接受作者的结论。
错误人身攻击:不直接阐明原因而对一个人进行攻击或者侮辱。
下面的部分,我们会带你做一些练习来发现其他一些常见的谬误。一旦你学会了如何观察,你就能找到大多数谬误。我们建议采用下面的思维步骤来寻找谬误:
1、 确认结论和理由。
2、 牢记结论并考虑可能与之相关的理由;把这些理由与作者提供的理由相比较。
3、 判断理由是否阐明了一个确切的、具体的优势或者不足;如果不是,则要谨慎对待。
4、 问问自己下面这个问题,就可以找到任何必要的假设:“如果理由是真实的,那么,要相信什么才能在逻辑上支持结论呢?是否要相信理由是真实的呢?”
5、 问自己,“这些假设有意义吗?”如果做出的假设显然是错误的,那么就发现了推理中的一个谬误,并且不得不放弃这个推理。
6、 通过能够引起强烈情感的短语来检查从相关理由中分离出来的可能性。
错误滑坡谬误:做出这样一个假设,当存在一些方法能阻止一连串不可控的、不必要的事件发生时,采取某一措施会引发这些事件。
错误妄求完美:错误地假定,如果使用一种方法不能使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就不使用这种方法。
错误移花接木谬误:一个关键词在一个论证中被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一旦意义被确定转变了,这一论证就没有意义了。
错误诉诸公众:试图通过偏爱多数人一致赞成的观点使某个观点合理化,错误地认为多数人支持的就是合理的。
错误诉诸权威:通过引入在一个问题上缺少第一手专业知识的权威来支持结论。
错误稻草人:歪曲对方的观点,使之易于攻击,因此,我们攻击的是一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观点。
错误虚假的两难困境:当可能存在不止两个选择时,就假定仅存在两个选择。
错误一厢情愿:做出错误的假设,即因为我们希望X是真实的或者错误的,那么X就是真实的或错误的。
错误命名解释:错误地假定因为你已经给某个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就认为你已经充分地解释了此事。
错误晕轮效应:使用模糊的、情绪化的美德词汇来迫使我们没有仔细考察原因就支持某种观点。
错误偷梁换柱:提出一个不相关的主题使读者的注意离开原来的议题,读者的注意离开当前的论证而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有助于“赢得”辩论。
证据的质量取决于证据的类型。因此,要评价证据的质量,我们首先要问“这是什么类型的证据?”要知道该怎样提问,就要先了解证据的类型。证据的主要类型包括:
直觉
个人的经验
他人的证词
权威的意见
个人的观察
案例
科学研究
类比
当作者提出一个理由来支持他的结论时,你得弄明白为什么这个理由值得你信任。对那些支持结论的证据进行考察和核实,就是对理由的价值进行评价的另一个步骤。如果支持理由的证据是可信的,那么理由也能很好地支持结论。因此,如果作者能提供更可信的证据来支持理由,进而为结论提供更可靠的支持,那么,你可能会更愿意接受他的结论。
统计数据是一种以数字形式表现出来的证据。这样的证据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数字使证据看起来非常科学、精确,让人感觉似乎这就代表着“事实”。然而,统计数据可以并且经常欺骗大家!表面上它们很有说服力,事实上却不一定。
找出具有欺骗性的统计数据,首要策略就是尽可能多地了解人们如何获得这些统计数据。
当你遇到令人印象深刻或震撼人心的数字或百分比时,千万要小心。你可能需要获得一些其他信息来判断这些数字何以能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常用统计数据来支持他们的推理。统计数据被看作有力的证据。尽管如此,统计数据很多时候被误用,因为人们常使用一些有问题的统计数据,所以确认统计数据是否存在问题非常重要。当你决定接受还是拒绝作者的结论时,需要更加小心。
你必须记住,你遇到的信息几乎都带有某种目的。换句话说,这些信息是被作者有选择地组织在一起的,组织这些信息的人希望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你的思维。因此,你的任务就是要决定,你是否愿意成为这个目的的工具。通常情况下,这个目的就是使你相信某个观点。
遗漏信息的现象之所以如此普遍的最后一个原因是,那些试图说服你的人所持的价值观、信念及态度常常与你自己的价值观、信念、态度不同。因此,可想而知,对于同一个问题,他们的推理采用的假设与你的假设不同。
当作者试图说服我们相信某件事时,他常常会省略一些重要的信息。而被遗漏的这些信息对于评价作者所提供的信息往往非常有用。通过明确地寻找被遗漏的信息,你才能判断作者是否向你提供了足够的证据来支持他的推理。如果作者遗漏的信息太多,那么,你就无法相信他的结论是有证据可依的。因此,你应当选择拒绝他的结论。
几乎没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可用简单的“是”或绝对的“否”来回答。当人们用非黑即白、是或否、对与错、恰当与不恰当来思考时,他们就是在进行二元思维。这种思维方式认为一个问题只有两种可能的答案,而事实上它可能具有多个潜在的答案。
当你决定接受或拒绝作者的结论时,你需要清楚作者提出的结论是否最合理。作者提出的结论往往逾越了他的推理。通过鉴别几个合理的结论,你可以确定是否有一个你认可的结论。如果可能的话,来取代作者给出的结论。这是决定你接受还是反对作者结论的最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