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 图1匿名用户28,143 人赞同了该回答

首先自我介绍:
本人男,来自中部人口大省农村,毕业于中部某省普通一本(非985 非211 非双一流),硕士。目前工作一年半。
对于这个问题,在我读大学之前就有深刻体会。作为留守儿童,除了过年和农忙,和父母的联系仅限于电话。我非常幸运,从初二开始,被我父母送到县城读书。我老家是国家级贫困县,即便如此贫困,县城还是比村里好很多。从村里来到县城,到处是我从未见过的繁华,在生活和学习上,受到了极大冲击。我发现自己穿着破烂,和身边人差距很大。父母给我的所有钱,除了学费和教材费,都用在吃饭上。我那个时候想学篮球,第一次和别人打篮球,我的鞋子一下就磨穿了,没有多余的钱买球鞋和篮球,从此不再打篮球。但我还是会关注NBA,仅限于浏览视频。学习上冲击更大,我性格内向偏科严重,英语考试全靠蒙。后来,我妈狠心花了一笔钱,帮我报名了英语补习班,系统学习了英语后,我的英语才不至于偏科。
考高中前,也就是中招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我刚洗漱完,房东喊话说我爸给我打电话。电话里我爸问我,明天要考高中了吧,我说是。他说,你明天好好考,考不上重点高中,我也不会花高价让你读了,就跟我来工地干活吧。听完这话,我极度紧张。因为我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去过建筑工地。当时,我干了一天,往厂房二楼拉钢筋。一个即将读大学的小伙来打暑假工,他把钢筋举到二楼边缘,我从边缘拖过去。下了工地,我吃了七八个馒头,睡的特别香,第二天浑身酸痛,无法起床,就没去工地了。我那天拉的钢筋比大人拉的还要多,但是他们只给我大人一半的薪水,好像是30块钱。工地干活太累太惨了,我不想去工地干活。当天晚上,我没休息好,第二天考场上,每当我遇到困难的题目,我都会想到我爸的话,我都会想到那个精疲力尽的晚上,越想越紧张。第一科考语文,古诗词都没写完整,下了考场,全都想起来了。我还记得有一道题目是:_,可以为师矣。(大家搜一下这个题目,就可能知道我哪一年读的高中)可想而知,当年的考试,对我而言,不是特别理想,不过我也考上了我县最好的高中,上了重点班。
读高中时,父亲打电话的腔调就成了,好好读书,考不上大学就和我去工地干活吧。这种压力是我不能承受的,每当我考试成绩下降,我都会十分自责。一方面父母辛苦的挣钱,非常不易,我能想象到他们脏兮兮的双手,沾满了汗水挣来的钱供我读书。另一方面,如果我早恋,如果我贪玩去上网,如果我生病,如果我学习倒退,我都觉得自己对不起他们。我尽力不去想这些,我基本不再接我爸的电话,我也从不主动联系他。
我15岁读高中之后,所有重大决定我都不会过问家庭。因为我知道即使过问,他们也不可能给我帮助。高中我们学校当时的班级都有80人以上,而我所在的重点班,有100多人。同学很多,我又不起眼,老师也不可能太关注我。我又怕和家人联系,所有的事情我都是自己琢磨。只有坚持不下去的事情,才会打电话告诉家人,比如高二我得了严重胃病,最后我妈带我去了医院做胃病检查。
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无人咨询,我凭自己的兴趣,我填了一个冷门专业。这直接关联我今后的就业。我读的是基础学科,很难就业,大三大多数人考研,我成绩不错,可以够得上保研外校,但运气不好,当年政策调整,我被限制了,紧急情况下,我备考三个多月,随同考研大军进入了考场。分数太低,没考上上海的985,最后调剂回母校读研。
读研,珠三角某市实习,长三角某市工作。
工作后,我逐渐还清了助学贷款。春节前,我姐夫帮我家装修房子,他没收工钱,我爸妈也说,新房是给我修的,留着给我结婚用。我用个鬼啊!还不是他们自己住,我一年住不了几天。以我的名义修房子,我总要有些表示。过年回家,我给我姐家的俩小孩,一人包一个大红包,还买了不少礼品。给我外甥发红包,我侄女发了一个,嗯,我爸妈,爷爷也有。没办法,我不发,他们就会背后说,工作能挣钱了,也不顾家,白眼狼,没良心!谁知道,我半年多时间,搬了四次家,住了五个地方,近年来最冷的冬天,我只穿一件风衣,每天裹着一床薄被子,天天煮粥,省下的钱都给他们发了红包。我过得这么艰难,还要照顾家里人的虚荣,想想就心酸,看着自己省吃俭用的工资,送给家人,心里不甘心,但想到,父母收到红包,可以在村里人面前挺直腰杆自豪的说,我儿子研究生毕业,能挣钱了,过年给我发了个大红包!我还是挺开心的。
春节后,我姐家买了个大货车,父母赞助她家一万元。赞助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没钱了,我妈打电话问我要钱。我当时,刚发工资,准备买一身像样的衣服,只好作罢,把钱打给我妈。刚刚缓了几个月,生活没那么紧迫了,准备买个笔记本电脑的时候。我爸出事了,他在杭州去工地的路上,把脚摔骨折了。我只好请假去照顾他,帮他解决问题,请假就要扣工资,而过去照顾我爸,又花了好多钱。
我爸妈总在给我施压,赶紧找个对象结婚。我找谁啊,我连一身像样的衣服,一台笔记本电脑都没办法买,我找谁啊。找对象,结婚,房子……这些事情家里人帮不上任何忙了。
农村出身的我,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家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让我认真工作几年,别在我没飞之前,就折断我的翅膀。
农村的父母,没知识文化,不懂如何教育小孩,能力卑微,格局小,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在很大程度上,我继承了他们的性格。但相比之下,我是有很大进步的。我不和出身优越的人比较,不敢想象城里人的生活。我只要比我父母这一代进步一些,让我的下一代过上比我好的生活,我就心满意足了。
不抛弃,不放弃。努力工作,拼命赚钱。
··················································
具体细节透露太多了,被人认出;修改一下,屏蔽了一些关键信息;增加了近况。以上大约写于2018年5、6月份,近半年来情况好多了,补充一下近半年来的情况。
··················································
2018年7月份,老板给我涨了工资,公司成立一年,我是涨薪幅度最大的员工,目前税前接近5位数吧。我已经还清所有的债务,买了一台心仪已久的笔记本,这个冬天格外冷,我也添了新衣服。每晚都会开空调,也不为节省电费不用空调了。
来这边工作不久,在学校认识的女朋友就分手了。玩漂流瓶认识一个女生,性格很好的川妹子,我叫他乐乐,是个富二代,在农村教书,我们每晚都聊天,从未谋面。和她交流,我非常开心,有没有未来不知道,但我知道和她在一起很开心。(对了,我把知乎所有的通知都屏蔽了,有个大V在微博转发,被乐乐发现,她猜到是我,告诉我,我才知道这个事情)
元旦前又有一件好消息:老板准备成立一家新公司开展新业务,他决定给我10%的股份。希望新公司越来越好,为了明天,我拼了命也要干出成绩。
虽然我基础和背景比别人差,但我愿意花时间付出汗水去弥补,我从不公开抱怨,这篇文章大概是我唯一发的牢骚,也是发的最多的一次。
我感谢我的家庭给了我忍耐的性格,工作中,别人吃点苦就叫嚷,我吃2倍、3倍的苦也不会有一丝怨言。12月初我一直加班,夜晚我吐痰,痰中很多血丝,我也没有和任何人说这件事情。我非常幸运,工作中遇到很多贵人,他们都很照顾我,跟着他们,我学习了太多,进步很大。
2018年过去了,祝大家新年快乐!2019已经启航,我会继续努力,不断进步,我不负天,希望天也不负我。希望下次补充这个答案时,给大家汇报更多的好消息。
创业偶像俞敏洪,互联网大佬刘强东都是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农村大学生混的好的大有人在,虽然处在一个阶级固化的时代,但并不代表我们没有机会。英国七年之变纪录片中命运改变就是我们这样的大学生。
我在这里向大家道歉,我半年前把知乎所有的通知都关闭了,你们的评论和点赞我全看不到,现在全部打开了。今天抽空仔细看了看评论,鼓励我的我谢谢大家;批评我的,我全部接受,我真的不是圆滑,我从内心里接受批评,真的。谢谢你们。
感谢微博“北京大土豆”的关注和转发,感谢知乎和微博网友的鼓励和批评。
——2019年1月3日


过了半年,记录一下近况,内容较多,写在另一个问题后。
农村大学生的出路在哪?www.zhihu.com0 - 图2
鉴于上次被某自媒体不完整转载,断章取义。现在声明:该回答谢绝一切转载!
——修改于2019年6月20日
编辑于 2019-06-20赞同 2.8 万收起0 - 图3江芷5,638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或者就像现在一样,期盼疫情早点结束,一点都不想再留在家里,我已经一个月没有洗澡了,因为我们家没有浴室,没有下水道,我多用水他们会叨叨。
这几天翻看自己的回答觉得自己之前说的有些偏激了,父母没有那么不堪,但是贫穷真的会让人面目可憎,即使是父母。
农村里面,尤其是我爷爷那一辈人的思想,孩子只是养老的工具,女儿是用来卖的,是换来彩礼钱给儿子娶媳妇繁衍后代的,真不明白活着这样下贱何必繁衍后代,生下来也是继续一代又一代的像个蝼蚁一样,受苦受累到死,却还愿意还活着。
说说自己吧,我是大学生,可能以后会混得比较差,但这是相较于城市出身的大学生,但如果与村里面早早辍学的孩子相比,我们至少不会在子承父业做流水线工人了,起码也能在非农村地区定居,飞黄腾达到不了,但大概率不会做力气活了,成家立业以后的房子也会有自己的房间了,就这一点我就知足了。
所以说,什么感觉,自己尚且年轻,却仿佛已经尝尽苦辣心酸。


大家的评论暖到我了!本以为会有人怼我不懂得感恩,但看到大家都是安慰和鼓励的话语,觉得有人能理解的感受真好。
我明白父母也不容易,但是最起码对于我,这个家庭真的谈不上给我他们力所能及的爱,我是头胎,出生时我爷爷一看是女孩立马就变脸了,各种刁蛮,不让我爸给我买奶粉(因为爸妈老吵架,我断奶断的很早),想着养着养着就死了更好。那时候我爸结婚也就20来岁,说白了也是个孩子,什么都听他的,跟我妈吵架,我妈受不了就带我回娘家,结果我爷爷跑到我姥爷家里闹要把我抱走,我当时好像没几个月,我妈怕他们真把我弄死就跟我爷爷低头道歉,回到家不依不饶我爷爷让我妈叫他爹,说不叫不让进家门,这是我妈给我讲的印象比较深的事。
我的童年说是一场噩梦也不为过,小时候家里很穷,三年级我弟弟出生,他们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个宝贝儿子身上了,印象中从那时候直到小学毕业我没吃过早饭,因为没人给做,我要自己做就得早起,干脆索性不吃。初中住校,我吃了几乎两年的馒头咸菜,馒头面酱,馒头红豆腐,其实当时我们家已经有所改善了,但是贫穷在我心里已经扎根发芽,我不会花钱。感到庆幸的是自己成绩优秀,父母没给我的关心和认可,我在老师那里得到了。高中是一场痛苦的修行,我仍然把省钱发挥了极致,那时去食堂卖饭可以免费吃饭,差不多做了三年,直到高考前夕,我还义无反顾的为了几顿饭钱每天去卖饭,因为高中吃饭时间很短,给同学们打完饭之后也就没多少时间吃饭了,好像我的每一餐都是狼吞虎咽,然后小步跑回教室。
我不觉得苦难是有意义的,多数情况下是现实所迫。考上大学之后,可能父母也觉得对我有所亏欠,打生活费,买电脑的事情没有犹豫过,更主要的是家里条件确实好了许多。他们有一次还很骄傲的说:“怎么感觉孩子都没怎么管就自己上了大学了!”。我忘了自己是什么感受,我并不厉害,我只是没有办法。
我并不恨他们,毕竟他们让我上学了,只是有时候看到同龄人的家长对孩子非常照顾体贴,看到同学自信,情商高,心里真的羡慕。缺爱的家庭造就了我骨子里的自卑和自负,这一点在我中学时期尤其明显,一心渴望好成绩,因为那是唯一能证明自己的东西,上了大学之后感觉父母的影响在逐渐减少,但是家庭背景可能会在以后产生持续影响。
希望以后会越过越好吧,横向比较没有意义,还是多跟自己比吧,祝愿每位小可爱未来都有温暖的生活呀。


谢谢大家鼓励的话语,我才20岁,或许有一天为人父母后我会嘲笑自己说的这些话,或许那个时候我对于人生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只是当下来讲,我并不喜欢现在的生活,所以才要改变,毕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针对评论里关于我考研的事情在这里说一下,我不是考上的,是保送的,我大一的时候就给自己定好这个计划了,当时考虑到考研有风险,不仅可能会考不上,经济方面即使不报班压也会买各种资料,并占用将近一年的时间来学习,这就意味着这一年我没有办法自己挣钱,甚至可能面临父母的劝阻。所以保研的人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厉害,前三年里,除了兼职以外,我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图书馆,就为了期末的90+,一开始我是真的不喜欢学习,但是想想不学就真的没有出路吧,逼着自己去图书馆,后来没想到学习成为习惯了,手机电视剧什么的真的提不起兴趣来。最后大四的时候如愿以偿保送了研究生,觉得自己挺寒酸的,去浙大夏令营的时候为了省车票坐了一晚上硬座(因为它只报销单程),预推免的时候也没去浙大再试一试,一方面心疼钱,一方面即使能上大概率也是专硕,学费是学硕的两倍,清华我也只是去了夏令营,预推免一方面觉得自己没戏,一方面不想读博士,时间太长,最后选择了东南大学,我觉得自己的归宿也可以了,慢慢来吧。
编辑于 03-19赞同 5638收起0 - 图4故事档案局270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本回答节选自盐选专栏,有助于解答该问题。
盐选专栏名:《真实人间:8 个农村老家的故事》
@人间theLivings 「人家是几代人帮助一个孩子,自己也有退休金、养老金,没有后顾之忧;我们农村大学生呢,我们要把整个家族扛在肩上。」 今年春节的火车票似乎比以往任何一年都难买。也怪我自己,本来学校农历十二月初便放了假,我却犹豫着不知哪天回家合适。等到最终决定买票时,网上早就没有余票了。我这才慌了手脚,一连下载了几个抢票软件,还加了钱,几天下来依然没有结果。无奈中,我只好联系了高中同学梁彬。
梁彬在北京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工资不算低,今年不仅交上了房子首付,还买了辆车。我发信息问他,可不可以坐他的顺风车回家?他回复我,可能今年不回去了。接着他又问,你们在学校不是放假早,怎么不早点买票回去?
「有点儿不想回家。」我实话实说。
没想到他立刻像找到知音一样,说:「真是亲兄弟啊!我也差不多这想法。」
我追了一句:「咋啦,你们村里的狗见到生人就咬啊?」
他说:「要真是狗咬也就罢了,我是有点怕见到我爸。」
01
梁彬是我们县的理科状元,可由于填报志愿时太保守,并没有被北大清华录取,而是读了北京理工大学的本硕连读。对于我们这些没能够「走出本省」的同学,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但对于他,还是有些遗憾的。
这种遗憾不只压在他一个人心上,后来在网上聊天时,他告诉我,几乎每次放假回家,他爸都会在饭桌上跟人说起当年被县领导接见的往事,并一个劲儿地叹气,说如果当年报的是北大就好了。
有时,梁彬预感到他爸又要旧事重提,就赶紧把话题往其他地方扯,但根本无济于事,该说的还是要说。后来他便懒得管了,毕竟他爸是风里来雨里去的泥腿子,那次领导到家来,对他来说,大概就是人生的最高点了。
农村出来的孩子大都能够体恤父母的艰辛,在生活上省吃俭用。我读大一时便开始做家教,而梁彬则更是懂事,一入学时就办了助学贷款,课余时间还做了很多兼职,推销报纸、发传单、做促销员,挣到的钱基本可以满足日常开销。
为了不让爸妈担心,他每次打电话给家里,都说是学校发了奖学金,或是给贫困生发了助学金,让他们不要操心他,省下来钱供弟弟读书。
或许是他的家里人真的对外面的世界了解有限,他的话总是能够让他爸很信服。但那一年春节回家,梁彬就发现他爸又有了新的话题——他总会貌似无意地提到自己的儿子多么棒,拿奖学金像喝凉水一样轻松简单,花销根本不用他操心。
酒桌上传来不绝于耳的称赞声,好几个堂伯都羡慕他爸命好,称赞他教子有方。梁彬低着头什么也没说,运动鞋里长了冻疮的脚趾头火辣辣地疼——那是他在西单商场外面做促销冻坏的。
02
读研究生的时候,我也考到了北京,和梁彬接触便频繁了许多。
有一年,我们和另一位高中老同学小萌在一家街边夜市吃烧烤,多喝了几杯酒,就聊起各自最近的烦心事来。我和小萌话比较多,好像从发牢骚中找到了共鸣;梁彬一开始只是埋头吃牛板筋,后来,突然没来由地说,他特别想不通,不过就是在北京读个书而已,「在北京就一定认识国家领导人吗?」
我和小萌愣了,问他:「发生什么事了?」
他苦笑着说:「中午我爸打电话给我,说我二姑家和邻居因为宅基地的问题干仗,我表弟被公安局抓起来了。我就问了一句谁是主要的过错方,我爸就按不住火了,说,『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闲心问这个?你赶紧,快点到上头找人,把你表弟整出来』。」
我们听着梁彬模仿他爸的语气,都忍不住捂着嘴笑。我问他:「咱们都是学生,你爸凭什么觉得你『上头有人』呢?」
梁彬哭丧着脸:「就是呀,我也是这么说的。结果他又咄咄逼人地问我:『你不是有个同学爸爸是公安部的吗?找他帮忙呀!』我才想起来,曾经给他提过,我一个室友的爸爸在公安部上班。可是人家是普通办公人员而已,再说,这都哪儿跟哪儿啊,这种事不应该按法律程序办嘛!」
我们俩也一时无语。还是小萌打了圆场:「咱们的父母都是土里生、土里长的,没见过大世面。他们可能已经在心里把我们神化了——尤其是你,你是咱们当年的高考状元,在你爸眼里,你就是超人呐。」
梁彬最烦别人提他「高考状元」的往事,他骂了一句「X」,又端起啤酒喝起来。
03
比起梁彬,我爸妈倒是从来没有在我面前提出过这样的要求。不过我内心明白,山东和河南的父母对「当官」多有抹不去的情结,我爸也难以幸免。
据他讲,当年给我取名,就是翻着当年参加 「两会」的代表名单挑出来的。而我读小学时,同班同学名字中带有「猛」的就有 4 个。陈猛,彭猛,王猛,张猛,每个名字后面都站着一个怀揣着热切期望的父亲。
读研二那年暑假,有一次和我爸坐在一起看电视——很神奇,这次居然又是和电视有关——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上出现了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使馆人员参加一个庆典活动的画面,我随口说了句:「那个瘦子是我师兄。」
我爸瞪大了眼:「他是怎么跑到大使馆的?」
我立刻说:「那有什么难的,考公务员呀。我们小语种考公务员,和其他专业比竞争小多了。我们上一届就有在外交部、商务部工作的,都是驻外。」
说完我还有些沾沾自喜,我爸却一拍大腿:「那还等啥,你也考吧!咱就考外交部,代表国家的脸面,说出去脸上也有光。」
听着我爸眉飞色舞地构想未来,我禁不住眉头紧锁,因为眼下我找工作的所有备选项中,「公务员」还从来没有出现过。
后来接连几天,我爸又多次提了这个「光宗耀祖」的方案,并不断想象着将来我坐在主席、部长们身后做翻译、时不时递上两句题外话的场景——直到我告诉他,驻外工作离婚率普遍都高,他才渐渐打消了这个念头。
04
梁彬的弟弟比他小 5 岁,学习成绩不好,高中没有读便辍学了。在昆山打了两年工回来,家里人便火急火燎忙着给他找对象。
近几年农村的青年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很多有男孩的家庭为了儿子不至于孤独终老,早早就开始给孩子物色对象。克服了一系列的艰难险阻,梁彬的弟弟在 21 岁那年,终于相亲成功,找到了邻村一个同样在外地打工的女孩做朋友。
交往半年,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对方竟提出了一个颇为惊人的彩礼数额:9 万 9 千元。
那时梁彬已经毕业,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了一年半,助学贷款还没有还完。他爸打来电话,问他:「你弟弟要结婚了,你能拿多少钱出来?」
梁彬想想卡里的余额,又想想他爸每天蹬着自行车去县城做泥瓦工的画面,咬着嘴唇说:「我拿两万吧!」
他爸那边停顿了一下,说:「好。」梁彬分明听得出来,那声「好」里带着沉重的失望。
梁彬答应了他爸说晚饭的时候把钱转过去。其实他卡里根本没有那么多钱,只能四处找同学去借。同学把钱转到了「支付宝」里面,他也没有多想,便直接把钱转给弟弟。由于之前设置的单次转账金额是 5000 元,他需要转 4 次才能把钱转完。没想到刚转到第二次,弟弟的电话打过来了,接起来,话筒那头是他爸的声音:
「你是不是没钱?没钱就别转了,你赚钱也不容易。」
看似是一句很贴心的话,但那语气他再也熟悉不过了,爸爸的真实意思是:你这样一点一点地转,是打发叫花子吗?
梁彬强压住委屈,闷声说:「有钱,网速慢,这就到账了。」
其实他自己很能理解他爸的处境——起早贪黑干活,一分一厘地攒钱,他早已经把自己透支了,可即便这样,依靠他个人的能力,要挣这份彩礼钱也根本不现实——再加上买车的钱、置办酒席的钱,梁彬想都不敢想。
梁彬的爸爸像一个在黑暗的海上游弋了很久、筋疲力尽的求生者,一看到儿子这个浮在海面上的小木桩,立即燃起了强烈的希望,以为可以趴上去获得新生。他绝对不愿相信,其实这木桩能保全自己就已经很困难了。
05
寒假回到家,梁彬发现家里不仅添置了一辆新车,在后院的一处空地上,还多了一栋两层半的楼房。爸妈喜滋滋地领着他看新房,他四处打量着,有些不敢相信爸妈还有建造这样一栋楼房的力量。跟在他爸身后,他实在没有忍住问道:「这每层楼高度也太高了,得浪费多少材料啊?」
「高么?才 3 米 2,人家有的还整成 3 米 5 呢!楼层高了气派。」他爸不无得意地说。
可是那些无谓的浪费呢?这要多花多少钱?梁彬心中算计着,努努嘴说:「根本没必要建那么多房间,咱们家总共多少人,哪里住得完?」
「怎么住不完?以后你不回来住?」他爸瞪着眼睛望他。
「我?我一年能住几天……」
「咋,以后你退休了不回家了?」他爸似乎觉得很有些不可思议,嘴角垂着,不高兴地说。
梁彬这才明白过来:原来他爸一直都以为他以后还要在老家养老,退休了就告别了城市,他的儿子、孙子也都会回到故乡。这种想法让梁彬有些难过——他知道父亲所期待的那种每天四世同堂、儿孙绕膝的生活并不会出现,至少不会发生在故乡。
没多久,梁彬对父亲的同情就被冲散了。弟弟在春节后结婚,新婚第二天晚上,一家人坐在老屋的客厅里吃饭。因为高兴,他爸特意拿出一瓶婚礼上剩下来的白酒,梁彬酒量一般,弟弟饭后还要开车出去办事,整瓶的酒几乎都是他爸一个人喝完的。
灯光底下,他爸的脸变得又红又亮,人坐在一把小凳子上东倒西歪,话也变得多了起来。他突然用一根筷子指着梁彬,有些不开心地说:
「你没有个当哥的样子!」
梁彬霎时间非常尴尬,尤其是身边还坐着刚嫁过来的弟媳。他勉强笑着,迎上去问:「我哪里不像哥了?」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8 篇内容

[0 - 图5真实人间:8 个农村老家的故事人间theLivings 网易旗下非虚构写作平台

¥19.90 会员免费 ](https://www.zhihu.com/xen/market/remix/paid_column/1202196308553187328)[发布于 01-23](//www.zhihu.com/question/267341371/answer/983309762)赞同 270收起0 - 图6指鹿为路16,346 人赞同了该回答
去年,曾有一个面试官问我老家是哪里的。
我说了某二线省会的名字。
他的脸上难掩的失望,告诉我他更想要农村的孩子,肯吃苦,能踏踏实实做事。
我当时很疑惑,不懂出生地为什么会成为面试的衡量标准之一。
至于肯吃苦,踏踏实实做事就更叫人疑惑了。
最终我没拿到那个offer,而根据后续的了解,我知道那家企业非常坑。
他基本具备一个坑爹企业的全部特质。加班严重,克扣工资,不缴社保。
或许他已经如愿的招到了他想要的农村的孩子。
让他们加班,指派给他们一个没有经历过任何市场调研就推向市场的产品让他们销售。

后来我才明白,他口中的“肯吃苦,能踏踏实实做事”
和我理解的“肯吃苦,能踏踏实实做事”不是一回事。
你永远不知道对于一个家境不那么优渥的孩子来说,选择离开坑爹企业的成本有多么高。
而坑爹企业控制一个时刻背负着经济压力,孤身来到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多么容易。
这些吸血鬼想要那些不敢跟他们发脾气,不敢冒风险,只能让他们趴着吸血的容易控制的年轻人。
有些时候这些年轻人真的很难有选择。
我的家庭虽不算富裕,但是算不上贫困。
记得我的第一次离职,是在第一份工作进行了一年又两个月之后。约莫存了3000块钱来度过找工作的过渡期,由于第二份工作本身要求比较高,想要找到一个业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厂来过度职场经历。前前后后面试了二个月出头。
我个人吃穿用度比较没节制。3000块钱在第一个月月末就用干净了。
在囊中羞涩加上房租压力的情况下,不得不给父母打电话。母亲很担心我,通完电话之后就给我转了5000,并告知我若没钱用一定要告诉他们。鼓励我按着自己的想法和规划来,经济压力别担心。并打趣到以后发工资了要我还钱。
而后终于在拖了两个月之后,我找到了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这份工作的经历和工作内容会成为一个很好的敲门砖,能让我更高效的走在职业规划的道路上。
一个理想的工作往往都需要这样的一个时间周期,好事多磨。
有的甚至需要3个月以上。
但是如果家境真的比较差,恐怕我就不得不在3000块余额快用尽之前,立刻找到一家工作上班,避免经济断层。很有可能我就没得选,没有那么充裕的时间去换工作。
更别说有什么按照职业规划了。
有些权力天生就被剥夺了。
我大学曾经的一个朋友,我一直觉得他非常可惜。
他是离异家庭,家境情况并不好。虽然并不算严格的农村孩子,但是是城市低保户,父母离异,父亲是一个电工,一个月3k左右的工资,家里一直没房,租房住。
读完大学之后,很快就开始工作,在一个二线城市的磨具工厂。他学室内设计的,CAD由于比较厉害,所以最后就去做CAD绘图。其实它室内也很有天分,甚至会画插画,但是去工厂画CAD比较容易找,而且可以包住,虽然是六人间。
工作不算理想,没什么前景。这种小工厂虽然规模已经有300人+但是还是亲戚工厂的模式,没有晋升渠道。虽然彼时的他名义上是绘图师,但是和流水线工人一样没有什么上升空间。
他想过走,但是却很难,因为他毕业之后,他父亲拿出积蓄买房,父亲付首付,房贷的任务他自己来,名字写的是他的,也是为了他的未来。
于是他根本不敢冒着风险断掉这份短期内看似安稳的工作,只能一直干下去了。
插画、室内就慢慢的放下了。他可能再也回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上了,因为室内这个行业在很多时候上有一定的熬资历的成分。
这就是需要很多农村孩子面临的问题。有些时候,不得不看着自己慢性死亡。
明明知道这样子下去不行,但是却不敢挪动一步。最终只能在发薪日,在楼下的点几分辛辣的烤串,度过一次虚假的狂欢,进行一次自我安慰。
其实说真的,农村的孩子成绩往往不差,他们只是很多时候缺乏象征,缺乏一个能让他们走向人生优质答卷的助力者。
其实,对于大部分的农村孩子,问题核心不过在于
【改变成本太高、选择成本太高】
【经济压力下的无法有效社交】
【缺乏关键时刻的后盾与救命稻草】
【缺乏一个有效的引路人】
记得一个漫画。
一个富裕的小孩,从小顺风顺水名校毕业,最终成为成功人士,在晚宴上说自己从不依靠父母的时候。递给他甜点的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
试图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但是一生碰壁。
很多时候有些城市的孩子,正在享受一些“特权”但是却不自知。

——————————————
(12月13日)
3k赞了,真的好吃惊。
这两天看了很多的评论。
其实这篇文章,我想写的并不是一个农村孩子面临的一个具体的问题。
也就是文中所举的例子“换工作”
因为具体的问题有都可以有具体的解决方案,比如说换工作成本高可以骑驴找马等等。
但是这仅仅只是一个切面,家境不好的孩子面临选择困难的万千个切面之一。代表着他们在很多选择面前会更加困难,更加迟疑,压力更大。代表着一些家境富裕的孩子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权利他们有些时候是没有的。
他们面临的困难也不仅仅是找工作。婚姻、社交、时间、技能培养,都可能会成为其他造成困难的点。我也不过只能挑一项管中窥豹而已。
作为一个小透明,能突然得到这么多赞真的很惶恐,于是认真的读完了每条评论。
评论里的精资我不想说。
但是有个老哥却是提到了点子上。
0 - 图70 - 图8
谢谢老哥的评论,这篇文章多少有点预设了 农村=穷人这个立场。
这一点已经算是下意识的一种偏见了,让我很惶恐,也很抱歉。
给大家磕个头吧。砰砰砰!
另外经由评论的提醒,查证了一下CAD是室内的专业课之一,虽然他做的方向和学的方向还是稍有那么一点不同。这一点也写错了,已更正,谢谢。
编辑于 2019-12-13赞同 1.6 万收起0 - 图9卢远瞩9,421 人赞同了该回答
今天(7月31日)写了篇文章《不感谢贫穷》,有一段相关的,我加在这里吧。感兴趣的可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小瞩漫谈”阅读全文。
一般而言,经历过贫穷的人身上总会留有贫穷的印记。他们的见识太有限,在繁华的都市里眼花缭乱,在复杂的生活里彷徨无措举步维艰,低情商让他们经常碰壁,忽视隐性成本和隐性收益导致他们做出错误的决策。

~~~~~~~~~~~~~~~~~~~
昨晚本来是匿名回答这个问题的。今天早上打开看到有不少反馈,想了想还是实名了。
评论很多,难以一一回复。我就再做一些说明吧。

  1. 我混得差吗?读高中之前我除了参加几次竞赛外没离开过我们镇所辖区域,读大学之前没离开过我们县,从放牛娃变成教授,不能说混得差了。至少就工作而言,我不觉得差。我工作五年就升了教授,也还算受学生尊敬。而且,我从小就想当老师或科学家。所以这份职业也是我喜欢的。然而,外人不见得这么看,有很多人认为以我的教育背景应该更有钱有权才对。教师的收入应该说是一般,与我的研究生同学的平均水平比起来,也许就四分之一甚至更低吧。可用的资源也少,至少我这种注重公平的人没怎么利用,我无意因我而创造出新的不公平。在反哺老家方面我能做的就极其有限了。当然,我不是活给别人看的,别人怎么看我管不了,也不怎么在乎。
  2. 我适合回答这个问题吗?还是很适合的,我的状态也是低于我的预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我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导致的视野不够宽,观念不够先进,从而导致时间和生活的安排上出了些问题。比如,农村人不想负债,我也有过这种想法,所以不想买房时贷款太多。当然,有了更多的阅历后,观念会变化。再比如,农村人没有平滑消费的观念,更不用说超前消费了。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我还在读高中时就不想用家里太多钱,省吃俭用的,读大学时经常勤工俭学,大学毕业后读研和申请出国读博以及工作后买房都没花过家里的钱。这么做对吗?现在来看是不对的。我本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上而不是花很多的时间在勤工俭学上,我本可以找亲友借钱早点买房。
  3. 农村人怎么拓宽自己的视野?这个问题我可能没什么高见,我能说的也就多看书、多与他人交流、甚至多道听途说,从别人的阅历中吸取经验教训。但很多时候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经历。知识和他人的经验教训能帮助我们少走弯路,但绝不可能帮我们避免走弯路。

就先说这么多了。愿农家子弟加油,切不可自卑。
~~~~~~~~
这个问题我来答太合适了。
我是1995年以县理科状元的成绩考上北大的,据说是我老家所属镇全镇辖区第一个考上北大的,被家人和父老乡亲寄予厚望。
进入北大后发现自己除了学习外真是什么特长都没有,人也单纯,情商不高。本科阶段很努力地学习,但成绩也就上等最末水平;也很尽心尽力地当班干部(做过一年半团支书和一个学期宣传委员),但当时完全就是靠热情在做工作。大四时本可以保研,但因为自认在本科所学专业(化学)上难以有所建树(那时对自己要求太高了,现在有些后悔),遂跨专业考研。
总算考上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的研究生,不至于失学。研究生阶段仍然很努力地学习,成绩非常好,也尽心尽力做班干部(班长),然而因为全年级七八个专业算一个班,众口难调,包括时间也不好协调,我的工作做得也不算出色,受到的好评并不太多,就只做了一学年班长。因受时任系主任的影响,从研二开始准备申请出国读博。研三收到经济学排名比较靠前的美国Boston University全奖offer,却因毕业那年是9.11事件之后的那一年(2002),赴美签证很难通过,我被以有移民倾向为由拒签两次(很多人被拒签都是这个理由),于是成了北漂(之前找好的工作也早已被我拒掉)。
浑浑噩噩度过了接下来的一年,这一年先后做过两份工作,同时重新申请出国读博。拿到了Wisconsin_Madison的全奖offer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两份奖学金,再次因为签证问题没去成美国(这次跟北京2003年的非典还有关),于是去了新加坡。博士毕业后回到北京,在某高校任教。
工作业绩还算可以,五年后升了教授。但其后建树不多,遂成为平庸之辈。凭自己的小家庭的收入,很晚才在北京郊区买了房。在买房之前还支援了父母和妹妹家在老家盖房。无力帮老家解决更多的问题,比如帮亲戚介绍工作甚至帮家乡发展融资之类。
说了我的经历后,现在可以回到主题了。农村出来的大学生,除了学习能力还不错之外,其他方面的技能素质大都比较差;由于以前的生活环境简单,故情商往往也较低。受成长环境的局限,往往见识有限,也没有长辈指点(比如我就因为不想贷款太多而买房太晚了),加之在外打拼完全要凭一己之力,没有资源可用,还要反哺老家。于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往往混得不如人意。特别需要指明的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成长环境的局限导致视野太窄。
但是,我还是觉得,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凭自己的能力混得不如那些有资源可用的城里大学生不丢人。我个人还很自豪,我靠的是自己!
http://weixin.qq.com/r/vCl7YwXELFhTrUEA93yu (二维码自动识别)

编辑于 2019-11-05
2 人已赞赏
0 - 图100 - 图11赞同 9421收起0 - 图12呆小呆23,218 人赞同了该回答
因为穷。
很多人觉得穷不就是钱嘛,大学生出来还赚不到么。
不是的。
农村的穷,不仅仅是钱。
是父母僵化的思维,生活环境耳濡目染的教育。
是孩子的眼界,高中才知道什么叫教学楼,大学才生活在城市,可以去动物园,博物馆,以前那些只在书上。
我大一害怕做地铁,因为没坐过,怕不会操作,会丢人。
穷还是什么,城里的孩子从小可能就有家里给做人生规划,而村里只会说,你要努力学习,踏实工作,因为他们不会说别的,你谈规划,谈工作,都没用用。
穷还是什么,当毕业后城里孩子会在父母帮助下买房定居,村里孩子呢,家里紧巴巴凑一些钱加自己辛苦从高价房租省下来的钱也凑不够那首付,所以漂泊无定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也难以追寻爱情,因为太累了啊。
而随着时间推移,问题只会越来越多。
农村的经历以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要尽的义务,更多是一种负担,而不是助力。
诚然如此,我依然感谢他们从小带给我的质朴的教育,以及选择信任,给予我选择的自由。
知乎上可能不知道有多少农村孩子是初中或者高中就弃学选择工作或者其他的,如果没有义务教育,可能数字超越想象。
因为穷,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贫穷。
比如读书无用论在农村的普及。
我父母坚持读书才能出人头地供我去了大学,我才能看见外边的世界。
这世界可真大,我不记事了,但是当我第一次睁开眼睛打量人间,想必也是这种感觉。
而我可以坚持读书的代价呢?是我两个姐姐全都没有继续读,她们当时成绩也不错的。
家里是建议我读研的,是我自己没有接受。读研可能意味着我还要三年不能赚到钱养活自己,当然,这三年,于我的一生可能不大,而且以后的收益肯定要更高的,这是傻子才不会算的账,那我为什么坚持毕业工作呢,因为我需要,真的需要。
而人们关注的为什么农村大学孩子不怎么成功,是和从小受到开明教育,眼界宽阔,人生规划清晰,家庭是助力的城里大学孩子比较的。
这种比较,有意义么?

再说句题外话吧,一个印象很深的小事,我深埋心里从未对任何人说起,也算是个心结。
小时候热爱推理,亲戚表弟家会有一些旧书,知道我喜欢读书就会带给我。有一本推理书,大部分的答案我都猜到了,但是有一个题,一点线索都没有,怎么看都不会,那是一道看图找线索题,大意要判断昨夜在家里过夜的人的性别。
后来我翻看了答案,是从抽水马桶看,因为盖子掀起来的,所以是男的。
而那时候,我仅仅知道抽水马桶是什么,从来没见过真的。
后来我再也没做过推理题,这件事情也没有和别人说起过,但是总忘不了,它不是一根刺,不会扎疼我,也不是石头,不会压的我喘不过气,更像是一个类似于脸上的麻子的一种东西,它的存在不重要,似乎没什么影响,平时你完全可以忽略,但是它就在那里,总也弄不下去。
我甚至忘了那本书,忘了当时多大,一切细节都已经模糊,只记住了这个题。深埋心里也不是故意的,而是我又能和谁说呢,今天说出来了,也并没有让我有什么变化,所以它不是心结,它就是我刚才形容的,那个东西。

17.09.2019 添加
前段时间忙于加班没有过多时间,但是其实每一条评论都是认真看过了的。有感同身同的朋友,也有很多鼓励,也有一些不同观点,也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什么东西。
我之所以想添加些多余的话,是因为我真的想多说点。首先我现在没有自卑,我认为知道自己的不足,不是自卑的体现。其次想对很多朋友说的,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个体的差异不足以代表整体。所以很多人反驳我的,说我混得不好不代表别人混得不好,说谁谁谁是农村的但是现在混得很好。但是有什么意义么?从普遍上来说,依据世俗所定义的,成功的概念,城里的孩子普遍拥有更广阔的前景和发展,也拥有更轻松幸福的生活,你如果觉得我说的不对也可以,但是请别用个体回应我。
农村的孩子上了大学才体会到世界的广阔,那广阔是无限的,我们怀揣着巨大的希望,立志为后代创造更好的环境,而盲目的攀比是没有意义的,事实就是你很难超越家境富庶的同学。即使他们不如你努力,而你在沮丧的同时,能不能回想起自己的本心?
我们从山里走出来,就已经是看见了那束光。以此共勉。
编辑于 2019-09-17赞同 2.3 万收起0 - 图13北陌大叔457 人赞同了该回答
因为贫穷,大多数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毕业后,既去不了远方,也回不了故乡。想放松,没时间,想改变,又没能力,除了拼命赚钱,人生基本没有假期。
01
读书是农村孩子唯一的出路
记忆里最深刻的事情就是以前表姑给我讲的一件事情。
在二十年多前的时候,农村条件比现在差了很多。那时表姑刚结婚不久,家庭条件特别差,算是物质比较匮乏的那种,有时逢年过节连一顿肉都吃不到。
有一次,表姑去一个亲戚家帮忙,看到亲戚家在做卤肉,她就特别想吃,但还是忍住了。后来表姑回忆到,那是她第一次看到肉可以做的这么香。也许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在当时看来都是极其奢侈的事情。在农村,物质的匮乏,连吃肉这样的回忆都变得如此珍贵。
虽然贫穷,但是表姑在教育上从来不会亏待表哥。而表哥也不负众望,考了一个不错的成绩,成为我们农村老家那里出来的第一个本科生。
因为表哥从小是跟爸妈一起从苦日子中过来的,也非常懂事。上学的时候成绩就很好,凭着努力考了市里最好的高中。但是上高中以后,有一段时间走了弯路,经常偷着去网吧上网,后来表姑知道了,因为这件事情哭了好多次。
记得表哥参加第一次高考是回农村老家考的,成绩出来后只够上一个三本。家人也为这件事情操碎了心,家里人也不打算让他去上,那段时间表哥在各种质疑声中选择了复读,后来证明这个决定是对的。
第二次高考,是2012年,表哥经过上百天的备战,终于考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那天我也在他家,记得非常清楚,表姑在出租房的院子里洗衣服,表哥骑自行车回来的,表姑当时很紧张地问了表哥的分数,然后表哥说考的分数超过去年96分,这次的成绩够上一个非常好的大学了,表姑这才放下紧张的心情。
这次表哥成功了,无疑是改变了所有人的看法。后来农村老家的亲戚对我们家的态度都不一样了。
其实有件事情真的很现实,尤其是家庭条件很一般的农村学生,除了好好读书,真的没有别的路可以走。
所以鼓吹“读书无用论”简直荒唐,因为相对于城里的孩子,没有条件选择其他路走的农村孩子,不好好读书很可能就要当一辈子的苦力,最终过着一眼就能看到头的日子。
如果家里没矿,农村学生除了好好读书,别无选择。起码读了大学以后,还有可能改变命运。但是不读书,还不学习,最终也会被社会淘汰。
所以读好的书,学习好的方法很重要。好的书籍中有牛人总结出来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你少走弯路,所以为了帮大家节省时间,我已经给大家整理了一份优质的“书单”放在公众号“北陌大叔”里面了,这份书单涵盖了各个领域,希望可以帮到你。
0 - 图140 - 图15
02
生存问题限制了农村大学生的选择
记得2018年,我在杭州辞了第一份工作和广州来的朋友准备重新找一份,但是现实远比电影坎坷得多。
辞了工作后,我和朋友拿着仅有的3000多块,在杭州找了半个月的工作,眼看银行卡的数字即将变为三位数,我们还是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记得最后一天离开杭州时,我们俩个人的钱就只够生存3天的啦,本来找到了一份工作,但是因为没钱租房子,只好放弃。
临别杭州的前一天,我们去了网易在杭州的招聘现场,HR说是要去宁波工作,很多应聘者最后都离开了,我和朋友也没接到消息,结果就没去。于是晚上我俩住在了火车站附近的一个旅馆里,看着最后一笔钱,我们最终还是向生活妥协了。
从杭州买票去广州,只有站票了,而且时长17个小时,于是我俩买了两个小板凳就这样晃到了广州。还好这里有我们的朋友,第二天我们就在工厂里工作了。
因为没钱,还要靠自己,我们只能一次次因为现实的原因,被生活绑架,最终失去了选择的权利。
农村的大学生,出社会以后,多半是要依靠自己才能把生活这幅掸子挑起来。因为背后的家庭能给你的帮助除了些许的生活费外,工作的事情他们也无能为力。
“有人住高楼,有人住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而你费尽心思想要得到的,他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
也有人说农村出来的大学生眼光短浅,可是如果你站在别人的位置上,不见得你会比他们做得更好。如果未曾感同身受,还是多一些理解。
很多人刚毕业拿着连自己都养活不起的实习工资时,有人坚持,有人放弃了。也许你会说放弃的人没眼光,可是连生存都成问题的时候,他们的选择也只有改变自己。有资源固然好,但现实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优越的资源可以耗得起。
当生存和理想发生冲撞时,有人选择活下来,先吃饭,这没有错,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选择生活的权利。
也不要随便去劝别人,因为你不知道现在能和你站在一起的人,曾经究竟经历过什么。但行其事,管好自己,不渡他人。
0 - 图160 - 图17
03
从起跑线开始,就步步落后
几年前有篇文章叫《我用了十八年才可以和你一起喝咖啡》,主人公用了很多年才能和出生在城里的大学生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因为出生在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从小就拉开了明显的差距。
18岁以前我从来没有离开过上学的那个小县城,但就是这样,小县城里也会有明显的差距。那时城里的孩子所拥有的资源真的会比农村孩子好很多。
第一次听到阿迪达斯是在我上艺考培训班的时候,那时我买衣服从来都不知道有什么牌子,只是随便去当地的服装市场买。不过上完那次课以后,我才知道同学身上的那套阿迪达斯一套的价钱顶我2套的衣服价钱,还有他脚上随便一双鞋就上千块。
当时这些外在的东西我都不敢想,也不敢奢望。因为能去艺考培训班学习已经让爸妈出“血本”了,所以我已经很知足了。
同样是艺考,有些差距也非常明显。我一个城里的同学,不但文化课成绩好,而且最后考到了中央戏剧学院。记得他在艺术培训班的时候说过:“如果按着我的文化课成绩也可以上一个不错的学校,但是我想选择自己的梦想。”
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高考是选择题,而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参加高考是必选题。同样的事情,也许从一开始就能看结果,就像有人为了生存,而有人是为了生活。
2018年去广州的时候,去看了十几年未曾谋面的表姐。去她家的时候,我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小外甥女4岁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小外甥女4岁之前就开始上兴趣班了,我看过她画的画,非常不错。
回想起我小时候,家庭条件很一般,除了上学,报兴趣班都是极为奢侈的事情。小外甥女4岁就能做到的事情,我到了14岁才开始做。
同样的事情,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从起跑线就开始落后了。在未来也是如此,大部分人一步落后,将来也必定是步步落后。
许多年后的今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城里孩子幸福的时期不止是童年,而是一生。他们从小就有着优越的经济条件,不会因为吃穿发愁,还可以在家庭的帮助下选择自己的人生。
长大以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当中确实会有混得不错的,但这只是个例。大多数的农村孩子还是要靠自己,因为他们除了靠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帮助他们。
想起之前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在雨中拼命的奔跑。”出身在农村不是放弃改变的借口,而是挣脱命运的开始。
纪录片《人生七年》里,有一个孩子最终通过努力成为了上帝的“漏网之鱼”,就说明上帝也会有打盹的时候,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努力活成一道光,才能照亮未来的路。
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起跑线,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努力改变自己的过程。在未来的路上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赢。
0 - 图180 - 图19
04
我想说的
小时候盼着长大,希望能快点出去赚钱,想让父母可以不用那么辛苦。长大了才发现,有时候生活就能把我们压的喘不过气。
前些天看了一个年轻人买房的视频让人触景生情,视频里说发如果没有父母的帮助,可能连房子的首付都凑不齐。
父母那一辈人吃过的苦很多,也吃了没文化的苦,但是他们却用一双勤劳的手撑起了整个家,让我们能有条件好好读书。
对于我们来说父母一生倾尽了所有,才有了现在能让我们上大学的机会。对他们来说此生的梦想理想也最终成为了过眼云烟,为了孩子,他们能做到的都做了。
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虽然在部分条件上落后于城里的大学生,但是也可以凭借在后天的努力脱颖而出。
虽然有人一出生就站在了终点,但是在漫长的一生中,每个人最终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慢慢地你会发现,有些比较也没有那么重要了,条条大路通罗马,总有一条路适合你走。
最后,有句话送给大家:“世人千万种,浮云莫去求。”不论出身何处,都不要看轻自己。
这个世界上的奇迹其实就是普普通通的人把心愿化作行动了而已。
赠人一赞,手有余香。祝你以梦为马,随处可栖。以后听到关于你的消息,都是好消息。
编辑于 04-19赞同 457收起0 - 图20黄家蔚5,455 人赞同了该回答
韩东先生有一首诗叫做《山民》,不知各位有没有读过。 小时候, 他问父亲 “山那边是什么” 父亲说: “是山” “那边的那边呢?” “山, 还是山” 他不作声了, 看着远处 山第一次使他这样疲倦 >
他想, 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 海是有的, 但十分遥远 所以没等他走到那里 就会死在半路上 死在山中 >
他觉得应该带着老婆一起上路 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 到他死的时候 儿子就长大了 儿子也会有老婆 儿子也会有儿子 儿子的儿子还会有儿子 他不再想了 儿子也使他很疲倦 >
他只是遗憾 他的祖先没有象他那样想过 不然, 见到大海的就是他了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你们已经做得足够好——好到不仅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这个国家。剩下的,不要强求。把你的经验教给你的儿女,把你流过的泪,吃过的苦一一告诉他们,送他们上路吧。
编辑于 2018-03-11赞同 54550 - 图21故事档案局53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本回答节选自盐选专栏,有助于解答该问题。
盐选专栏名:《往事如烟:那些被风吹散的爱情》 我不断奔跑,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
在一次高烧之后,躺在逼仄的租房里,生扛,因为医院不是穷人去的地方。>
我就是穷人。>
我一下子顿悟,其实所有城市都一样。 16 岁离家,我曾对着发小豪言壮语:「等我混好了就回来。」
但其实我再也没有回去过。
记得当时刚学会上网,qq 签名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而现在,我总是自嘲自己是个单身汪。
不仅没有出人头地,唯一的发小也失去了联系。
流连过多少城市,早已不止三过家门不入。在火车的嘈杂里浅眠,在北方廉价旅馆的冬日里瑟瑟发抖,在南方的一个火车站,瓢泼大雨让我像只落汤鸡。
但那不重要了,那时候我还有伟大的梦想,不具体,却很明确。
就是要出人头地。
我想我这辈子如果不快活,就怪读书太早。
从小就喜欢看各种作文书,初中以后疯狂迷恋红楼梦。
缠绵的忧思。
这一度变成我的困扰。
我看不起一个多愁善感的自己,连带着看不起所有悲观的人,尽管他们的故事是那么那么动人。
听听罢了。不要在我面前抱怨。
没有什么比背负着「有朝一日权在手,杀尽天下负我狗」的梦想在流水线上机器人一样反复把一个零件装到盒子里的人更可悲。
所以我不断奔跑,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
在一次高烧之后,躺在逼仄的租房里,生扛,因为医院不是穷人去的地方。
我就是穷人。
我一下子顿悟,其实所有城市都一样。
无处可逃。
我把自己交给了林涛。
原因很简单,在我捉襟见肘时,他像大侠一样义薄云天地带着我去了医院。
我至今赶感激他的 800 块钱。
在陌生的异乡,在一个陌生的并不难看的男孩子面前,我以为碰到了传说中的爱情。
为什么说我以为,当然是因为结局不大好了。
但生命中的灰暗太多,所以习以为常,而光亮太少,所以念念不忘。
现在想来,所有无常,不过平常罢了。
我这么说并不是我已经垂垂老矣,相反,今年我 26 岁,离家 10 年了。
早已知道羞愧的年纪。
再也不会发着老气横秋的誓,做着一步登天的梦。
但其实,我已经不那么缺钱了。
可是梦里还是很穷。
是一到下雨就漏水的房子,一到冬天就生疮的手脚,是买不起感冒药在课堂上一直咳嗽,老师的责怪和同学的哄笑。
人群可以分为三种——多数人,少数人,另类。
我就是那个另类。
我没有朋友,这可能是因为我为人太刻薄,总是一不小心就窥探了人性凉薄的原因。
可惜那时候不懂沉默,年轻的血液时不时沸腾,灼伤了粉饰的外衣。
在我终于学会低调时,一直铭记一句话。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因为贫穷,我对人情世故的凉薄早已不再浓墨重彩地去描述。
年少时,我并么有那么痛恨贫穷。
只是人家可以吃到食堂里最新鲜的菜,而我连最便宜的泡面都吃不饱。只是因为人家有合适的色彩靓丽的衣服,而我永远穿着别人剩下的稍微干净的衣服。
独自骄傲的心也曾收到过伤害。比如早熟地喜欢一个男生,却被他那种看乞丐一样的嫌弃眼神生生逼成了仇人。至今我还记得他的名字,却不记得当初喜欢他的理由了。
那时候我还不懂怨这个东西。
等我懂了,人生的悲剧才真正开始。
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初二那年,班主任充满怜悯地要我回家一趟。
奶奶去世了。
我从来没有真切地去想过有一天我会这样孤独。尽管奶奶的身体不好,她颤颤巍巍地去种地,步履蹒跚地把花生一点点提回家,她越来越少的睡眠。
我想过她会走,却不是这样一个普通平静的下午。
我到家时,家里坐满了人。
这是风俗,村子小,谁家有人走了,都要去关怀一下。
我看到那扇和奶奶一样颤颤巍巍的房门,耀眼的白布裹出一个人型,床头还有一个钟。
每个人都看着我,我也不明白我为什么没有哭。有人说:「这孩子真是白疼了。」
我只是坐在奶奶旁边,我想要拉一拉她的手,有妇女阻止我。
我就这样静坐在那里,一点也不害怕。
我想把头靠上去,躺在奶奶的怀里。我还想看看她浑浊的眼里是不是真的再也没有我的倒影。
但我能做什么?
我像个傻掉的白眼狼一样。
村长爷爷和我们是本家,又是长辈。村长奶奶拉我去她家吃饭,我不走。
最后不知道是谁送来的一大碗饭,上面盖满了鸡蛋和肉。
破旧的房子里灯火通明,直到那晚充满了悲伤的饭彻底凉去也没有人把它端走。
我想如果我吃了,村长爷爷和村长奶奶肯定就该让我睡觉,而他们也要走了。
就这样,直到半夜两点。
爸爸回来了。带着陌生的风尘仆仆。
那是一个气色红润的中年男人,他一进门就哭得不能自已,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女人,她尖声地嚎啕,响彻整个村子。
但我至今没有看到过她的一滴眼泪。
我只是默默地站在一边,看着他们坐在我原本坐的地方,耳边冲满了一声声悲痛的哭喊。
村长奶奶摸摸我的头:「英子,这是你爸爸,还有你妈妈。」
我怯怯地和男人对视一眼,他搂着我,哭啊哭啊。
然后村长爷爷叹了一口气,我明明看见他微微地朝着爸爸的背影摇摇头,和村长奶奶一起回家了。
我说:「我不想睡觉。我要和奶奶睡。」
爸爸站在我面前,既没有摸我的头,也没有拍我的肩:「胡说。以后你要一个人睡觉知道吗?」
我没有回答。左边的耳房是睡觉的地方,右边的正用来安置奶奶。
最终我还是睡在熟悉的床上,棉被是奶奶亲自絮的,上面有各种布料的布丁,我伸直了腿,像以往起夜一样往旁边碰碰,一片冰凉。眼泪就这样突然崩溃,胸口有千斤的石头压住,愣是发不出一个完整的声音。
等我醒过来的时候,已经在医院里了。
一个护士姐姐告诉我,不要乱跑。
从没有来城里的我,找不到回家的路。
直到爸爸来安排我出院,奶奶已经住在我家地里的一堆土里。
爸爸给了我一张卡,嘱咐我要懂事。
我说我不会用卡。他带来的那个女人「啧」了一下嘴。
是那种眉毛一挑,似笑非笑地抱着手背,轻轻发出来的一个单音节。
爸爸带着我进了城。那个女人戴着墨镜引来许多人的侧目。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25 篇内容

[0 - 图22往事如烟:那些被风吹散的爱情深夜情感研究所 专注婚姻、爱情等情感类故事

¥19.90 会员免费 ](https://www.zhihu.com/xen/market/remix/paid_column/1228038952223232000)[发布于 04-07](//www.zhihu.com/question/267341371/answer/1135220946)赞同 53收起0 - 图23Witbill4,217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不匿了。河南周口人,现边远地区985硕士在读。
现在跟室友,甘肃会宁人喝酒聊天,说我们这一批农村大学生是现如今社会最苦的一批人。上面父母无牵无挂,以为儿子上了大学,留在城市。身边朋友衣食无忧,在外打工挣钱回家自己花,小孩儿在家不报兴趣班,不报辅导班,挣的钱基本上都是自己的。就是我们这些,农村大学生,回不去农村,留不下城市。
有些跑题了,说为什么农村大学生混不好吧。
①父母没有远见。在小的时候,父母经常说,考上大学,就能脱离农村了。所以,从你小时候树立的观念就是:考大学。然而,大学分很多种,在农村谁有钱让你去辅导班?谁有钱让你去兴趣班?父母干农活,打零工,根本没有时间辅导你功课,也根本不会辅导你。(父亲小学毕业,母亲高中毕业,但赶上文革),身边的朋友都是初中毕业就不上学了,为什么?因为九年义务教育,再上没有出路,还要花钱。而我侥幸成绩好一些,上了高中。然而到了青春期,比较叛逆,成绩下降。父母只是打骂,却从来不管原因,高考过了二本线四十分,父母便催着让走,不让复习。报志愿时没有人指导,只能自己参考《招生考试之友》去报,于是走了个普通二本工科专业。
既然有人看,趁着吃饭时间再讨论一番吧。
②家中没有资源。这一点农村的孩子都有所体会吧。昨天跟室友聊起,同校同专业的毕业生,能找到的工作介于80分—50分之间,农村的大学生最高只能找到65分的工作,而城市里的孩子普遍找到65分的工作,而70分及以上的工作,是留给那些家中有丰富资源的城市孩子。举个栗子:大学室友,一个每年奖学金,学分绩点名列前茅,省级优秀毕业生,工作签了中铁,劳务派遣合同,没有假期,吃住在工地,现在一月六千多;另一名室友,每年挂科重修,毕业清考才获得毕业证,然而回家之后在父亲帮助下进了国企,朝九晚五,每周双休,工资近五千,福利甚好。考研亦是如此,我没参加招聘会,直接报名考的研。然而考研时你也能发现,农村孩子把考研当出路,而城市孩子把考研当退路。我复习时,学校只有小风扇一枚,热的两个小时就得冲澡,身边城市孩子或在家,或租房,空调wifi加西瓜;选学校时,我只能根据往年学长学姐经验、分数来选,城市孩子可以实地考察一番;定学校时,不敢报太高,因为没时间、没金钱去二战,也不想报太低,因为怕辜负自己的努力,于是中等之间徘徊,可能一辈子也就中等之间徘徊了。。。
③知识储备不够。在大学里,城市孩子忙着打游戏,农村孩子忙着做兼职。大学四年,我发过传单进过厂,做过传菜卖过鞋,为了一个小时十二块钱的兼职翘了半个学期的专业课。。。没办法,我得活下去,也得活的像个人样。不说城市孩子大鱼大肉,至少人家想吃肉时就可以吃,为什么我就得想吃肉时还得算着从哪里抠出来呢?于是乎,我身边农村孩子每天认真学习的不多,也没有储备更多的知识,在只能凭借自身能力的条件下,难以获得较大的机会。
④发展渠道受限。没有金钱,没有关系,自身能力难以拓展。小学到高中,大家基本都是农村孩子,偶尔见城市孩子会跳舞、会谈琴,羡慕也只是昙花一现。但到了大学,发现那些东西原来很好玩、也很有趣,可是怎么学呢?我曾经想学好多好多东西,想学游泳(农村里的狗刨不太雅观),办个季卡需要两千多,够我三个月生活费了,算了不办了;想学毛笔,练了一个月,纸张用的太快,也没时间做其他事了,算了不练了;想学航拍,一架入门级无人机八千多,算了,太贵了太贵了;想学摄影,一看单反价格,算了算了;我13年上的大学,每月生活费600块钱,抛去吃饭、洗澡和话费之后几乎所剩无几,头发三个月一剪,剪一次十块,每次都是从寸头到长发;想到过自己培养些兴趣和特长,然而臣妾做不到啊!
感谢评论区众多老乡的支持和理解~咱们一起加油!!!也简短的回复一下评论区问题:基本上每个地区的农村经济状况和教育状况都不一样,比如甘肃的孩子会比河南的孩子教育资源更缺少,经济也更差。像我的甘肃室友,说起来小时候都是经常吃土豆,米饭馒头那都是奢侈品,所以评论区也会有很多老乡跟我有共同的体会。

最后一更。
⑤太过谨慎小心。这一条我想了几天,觉得它的确在很多农村孩子身上出现,也影响了这些人的发展。就我而言,这几天被导师叼的不行,嫌弃实验进度慢、找他问题多。这的确是个问题,每次遇到事情的时候都想着让导师拍板,自己不敢轻易做主。可能是自己走到这一步感觉已经很难了,接下来的每一步都步履维艰,走错每一步都可能会掉进万丈深渊,然后再也爬不上来。昨天晚上与两个农村室友聊天,深谈此事最终得出结论:大多数农村孩子步步小心,没有冒险精神,每天每事以求稳为主,遇到机遇不敢抓,碰到契机不敢上,深怕一个失误打回原形,“输不起”的观念深入每个农村孩子的内心。
这些因素真真实实存在,也的的确确影响了农村大学生的发展。有的时候我也很无奈,也很痛苦,可是我知道,我们的生命无法重来,有些东西已成定局,我们无力改变的东西,比如父母、出身,那就慢慢适应吧。我不怨恨,因为农村出身让我更有努力进步的快乐和喜悦。我也不感激,因为它也让我失去了更高的平台和资源。
我相信一句话:时也,命也。
但我更坚信一句话:那些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变得更强大。
PS:给评论区的老乡汇报一下自己的情况:目前研二,正在做导师的项目,导师要求试验结束后发表一篇SCI,后续可能继续读导师的博,导师比较器重,也喜欢做实验,现在感觉还好。农村出身能让我深深体会到这一切的来之不易,也会更加珍惜和爱护现在拥有的一切,更喜欢一步一步改变自己的成功和喜悦。

加油,我们都会越来越好!!!编辑于 2018-10-11赞同 4217收起0 - 图24nassy纳西30,700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非常适合答这道题目,出身农村考出来的孩子。前女友是金融科,含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

从大学阶段、毕业后十几年的经历出发,我想从三个方面来作答。这三个方面的影响权重依次递减:

  • 格局
  • 性情
  • 资源

1. 首先说下格局。
一个人的格局养成和家庭教育、个人经历息息相关。家庭教育占了很大一部分,有句话说的好:站在巨人肩膀上。 父母是托起你人生格局的第一个巨人。
往大了说,当你遇到重大人生机遇的时候,你的选择是否会打上家庭影响的烙印?
在我遇到重大机遇的时候,父母的第一反应是求稳,直白点就是短期可见利益倾向性更浓。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这方面的经验,人对未知事物天然有恐惧心理的。公务员、教师类职业是黄金饭碗的旧思想上是根深蒂固的,什么都比不上“安稳”两个字。
这些看不见的影响会伴随一生的,朋友。一般重大机遇都是伴着风险而来,轻而易举获得的机会肯定不会到你嘴里的,请相信我。(轻而易举的机会必然是有一定代价的,这个代价不是自己承担了就是自己的父辈某些方面帮你承担过了)遇到这种机遇我是会反复徘徊和摇摆不定的,这并不是好事,机会可能很快就溜走了。
女友就不会,家庭教育早就给她打好了底色。机遇在旁肯定能抓到,甚至是先于机会到来就开始做铺垫工作,增加自己获得这个机会的概率了。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也涉及我想在第三部分说的“资源”支持。
家里不同的资源支持为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试错成本。有些成本对我来说不可接受,而这个成本对女友来说可能都不是个成本。

往小了说,请客吃饭、待人接物。这些家长都是你的第一任老师。后面经验是可以弥补不足,但跟初恋一样,你说初恋对你这辈子情感处理染色有多大呢?

2.其次说下性情
从农村来到城市,很多事物、情景对我们的冲击是很大的。这容易造成矛盾的性情:既骄傲又自卑。农村的孩子能理解我说的意思吧? 还是举个例子来说,很多场景(比如消费观、比如思维方式)可能对城里孩子来说没什么,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一种伤害。这种伤害如果因为社会经历可以换位思考,明白它的必然性,咱们农村孩子是可以跨过去这个坎的。跨过去需要某一天明白这种换位思考。在明白之前,骄傲又自卑的性情其实对个人发展是负加成的。
女友性情上就完全不一样,非常乐观和自信,失败什么的对她的负面影响比较小。
在工作上,如果遇到两类不同的人,工作能力相差不多。我来选,我会选女友那样的,不选自己。这是实话。
这类性情也容易伴着踌躇不前、瞻前顾后、目光短浅的处事方式出现。工作上这些都是负加成。

3.最后说下资源
资源这个其实最容易理解。有些答案答的已经非常好了,大家可以看下。我就举下实际的例子,主要从时间利用的效率来说吧。
在大学前,女友家里的支持就让她能看遍世界。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只要不偏门),基本上都可以找到还不错的那个领域的专业水准以上的人。
在大学里,就在为接手家族企业做准备(后复杂原因并入央企搁浅)。哪些地方投精力、参加哪些国内外合作计划什么的进行锻炼是有人指导的。
农村娃如我,大学前看世界基本上就是上网吧和看书。大学里其实是非常迷茫的(不是不上进的迷茫,而是没有方向感的迷茫。非常忙但是忙不到点的那种无奈感)。
时间是平的,可时间效率这个真的差别太大了。

毕业之后,咱们农村娃是靠纯专业实力进行打拼。为了拿到某个位置,有多少个没日没夜。
女友,起点就非常高。她大学毕业时候虽然经验少,但软硬实力其实已非常强了(现在客观的分析)。毕业之后可以选择直接入某金融机构核心部门锻炼(某本家是集团高管、公司二把手)或者继续在国外学习。 咱们农村娃想继续深造并不完全自己说了算。

即使自己说了算,除非真的是非常牛的人。否则同等努力情况下,时间效率(包括金钱换效率)这个东西差别还是蛮大的。

这些年我很努力且抓住了些小机会,现在收入尚可。但对比女友的轨迹,真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就内心来讲,我俩并不觉得她智商比我高多少。

回到题目上,我这个例子可能比较极端,但现在的差距也很极端,就算个极端的比较容易对比的例子吧。 我跟其他差距没那么大的同学比,现在混的差距也拉不开距离,一样的。

阶层固化是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从统计学上说,慢慢地跨越阶层变得越来越难。但这也只是统计学上说。世界上有很多例证说明阶层是在固化,但总有人能打破。不过打破的过程付出的成本会非常大。能击碎这些屏障、一路向前,阶层跃迁其实不是痴人说梦。(至少跟我一样,从农村到小城市、到一线城市、到灯塔国大城市、到可以在世界上选定居城市的中产是可期的)。

———大概这些吧—-
有些朋友可能觉得我们怎么相遇了。非常巧合,可能我比较喜欢某些东西而风格正好她也喜欢吧。
我们现在分开了。那几年心里压力确实非常大,当你看到门口停着奔驰大G和超大house的时候,当你看到你想考的学校的某任校长竟然是她外祖父的时候。
他父母倒也非常不错,不是电视剧那样直接让你离开她,蛮和蔼可亲的。但人的直觉怎么说呢,那种和蔼可亲但充满距离感,非常难受。
还有问起要不要国外游,后来想起我可能负担不起在道歉的场景。
—————
评论和私信多,不一定有时间一一回复, 感谢各位。 但评论区请保持理智, 不要人身攻击.
发现知乎还蛮有意思,尝试回答些不同的问题, 把一些觉得还不错的放上:

1.
领导喜欢坚持己见还是逆来顺受的员工?www.zhihu.com0 - 图25
2.
渣男为什么不缺女人?www.zhihu.com0 - 图26
3.
中国教育最大的成功在哪里?www.zhihu.com0 - 图27
4.
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人如何看待香港人?www.zhihu.com0 - 图28

5.
我讨厌应试教育,为什么农村不搞素质教育?www.zhihu.com0 - 图29
6.
怎么才能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www.zhihu.com0 - 图30

编辑于 2019-12-12赞同 3 万收起0 - 图31匿名用户12,352 人赞同了该回答
小学(十八线小农村)—->中学(十八线小乡镇)—->高中(十八线小城市)—->大学(省会)—->研究生(北京)—->博士(国外)
这是我这26年走过的路,一路走来只是觉得自己很幸运(从来没想过跟知乎年薪百万清北三连或者前面在北京拿教授的前辈比)。小时候吃饭都是个很大的问题(90后有饥饿回忆的人应该不多, 但是当地当时并没有如此不堪,只是家庭变故导致)。
小学在农村,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毕业后小学就倒闭了,不得不说很幸运。小学放学了回家带本书放牛。迄今回忆起来那应该是我最快乐的时候,年纪还小,不会意识到贫穷带来的种种问题,放牛的时候读各种从别人家借来的书,有种放飞自我的感觉,现在很难再找到这种感觉了。对我影响最深的应该是保尔(可能很少90后读这么老土的书,但是当时是挺受鼓舞的,保尔和佟丽娅的爱情以及为了革命。。。。)还有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我一直觉得小时候读过的这些书才是形成我现在价值观的基础 (因为现在读书少的原因)。
中学在镇里,从家里骑车一个小时的路程,当地算是个不错的中学,很幸运的考到了市里最好的高中。结果二中校长带着班主任来家里做工作说想让我去二中,学费生活费都不用家里负担,我当时想还不错,反正二中虽然不如一中,但是也没有那么不堪,家里又穷,就跟父亲商量去二中,结果死活没同意。这个我必须感谢他,虽然后来的路从来都没跟他商量过该怎么选择,但是这么多年回头再看这个选择无疑是对我影响很大,因为体会到了学校层次的差别带来的资源的巨大差距,所以后来考研考博一直都是在向外面最好的学校走。
高考考了当地的一个冷门专业,本来打算复读,复读的学校都找好了,但是考虑到自己高二生病后一直身体状况不好还是选择不复读。从此开始混日子,等到毕业的时候发现招聘的都是些什么公司,感觉自己学了几年一个月3k,真的是很嘲讽。本科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身体变得比以前好了,可以专注的学习自己想学的东西。
大学室友是个”奇葩“,很幸运的能碰到这奇葩, 他是那种你跟他聊两句就会觉得十几年之后这人应该就是这个行业的领头羊的感觉。受他的影响,考研到本专业最好的学校,以为自己会研究生毕业后开始工作的,结果又受这个室友影响,申请了出国,很幸运的拿到本方向国外最好大学的offer,开始四年的博士。曾经有两年时间一直深度焦虑,担心回国压力太大导致手头工作不能继续,好在老板及时意识到问题让我去学校看心理医生,经过半年时间终于可以正常进行工作。
有时候夜深也会思考自己这些年来走过的路,觉得除了幸运之外,再没别的,在需要做重大选择的时候一直有人帮助自己,所以博士期间资助过一个学生一年,希望他能像我当年一样可以不用担心没生活费。可能在老家十八线农村父母眼里我能混到现在这样已经是祖坟冒青烟了,但是跟同龄人物质方面比起来还是差距非常大,待人接物方面也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大概是下面几个主要的问题

  1. 没有接受有效的指导和早期规划,跟风。这个应该是很多农村出来的人的致命通病。因为周围没人能给你有效指导,父母长辈基本一辈子都生活在当地熟人圈子,这些人很少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当年收到录取通知书我爸的第一句话是还不如xx管理学院(录取的其实是个211,xx管理学院名头在他们看来高大上,其实是个垃圾)。包括我自己做的这些选择,只是觉得自己要一直不断的往外面走,但是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很长时间我自己是想不明白的,需要有经验的人来指导自己。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大家都是参照以前的学长学姐毕业的路,但是因为学校层次不高,好工作很少,结果很多人跟风选了当时看来还不错的短期来钱快的销售(我没有鄙视销售),但是其实很多人是不适合销售的。
  2. 自尊心特别重,清高。现在的老板多次提醒需要跟别人打成一片,但是自己一直觉得是浪费时间。我一向是耻于与以前老板那样的垃圾共事的,但是这种人在国内那种各种机制不健全的社会下才是混得如鱼得水,如今也是。如果你想在国内做出一番事业,就必须让自己能跟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
  3. 不懂拒绝,或者是不敢。学术界垃圾很多,尤其是60后土博。我当时担心不让毕业,不放我出来,硬生生的扛下来。现在想想其实不必,很多人就是觉得你农村出来的就好欺负,你怼他几次他就不敢欺负你了,最大的代价就是退学。有时候你当时想的天塌下来了,事后回想其实没自己想得那么差。
  4. 急于变现,不敢冒险。国内社会浮躁大家有目共睹,年轻人刚毕业就只能想着房子车子,把这个当作目标,但是等到35之后其实大多数人,都会有房子车子这些生活基本物质(我不成熟的猜想,一线城市除外)。农村出来的家里能给自己提供经济上支持的凤毛麟角,所以赚钱成了自己的终极目标,但是40岁之后城市出来的同龄人可能有自己的事业了,农村出来的被迫提前预支自己的事业来买房买车。延迟满足对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很奢侈,但是现在博士满地走的社会,对大多数本科生来说能做的最好的投资其实是读研读博,沉淀自己。因为本科出去工作的几年其实赚不到什么钱,家里物质条件不会在短期内发生很大的改变,而且以后的路还长,硕士博士在职业道路上的高度比本科强很多(包括挣钱),能一直读下来是很奢侈的。虽然时不时会有各种新闻报道博士混得如何如何惨,但是就我周围的人来说,博士幸福感是最高的。
  5. 管理方面知识缺乏。刚出来跟老板讨论一些项目管理的时候很多他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对我来说完全没有概念。一个是自己专业方向并不直接涉及到项目管理,另一个原因是自己周边人从来没有提醒过你需要这些知识来帮助你长远的发展。
  6. 难以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可能大部分农村出来的大学生都心里负担比较重,担心自己混不好。其实没人在意你混得有多差,别给自己加戏。
  7. 最后,最重要的一条。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走自己想走的路,这个其实是很奢侈的,比挣几百万我觉得更有意义(几千万另说)。国内社会是个扭曲的社会,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个俗世社会的强者,你可以选择离开,这个世界是多元的,总有一个地方能安放你想要的生活。

最后共勉,每次读的时候都会感激涕零。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发布于 2018-06-10赞同 1.2 万收起0 - 图32椰子大魔头4,524 人赞同了该回答
1978年邓公提出改革开放。
中国进入千年历史中,阶级变动最为剧烈的40年。
如果把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看做人的一生,这40年可以称为这个民族的一夜暴富。
1993年《我爱我家》有一句台词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打的来的”,因为出租车是当时炫富标志,当时对我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地震撼。到现在仅仅过了25年,私家车就已经普及。
这类变化太多覆盖到生活的各个面上,这个财富爆炸的过程,几乎让所有有行动力的人心想事成。
以至于在这个时段出生的人,以为这种高速发展下实现一代改命是理所应当。

1966-1976期间,很多人声称自己八代贫农。
八代什么概念?以古代18岁生第一胎算,相当于一个家族持续150年没有富裕过。
这当然是夸张,贫困支撑不了八代就绝户了。但世代贫困,是1978年以前普遍的阶级状况。

大学生神话,就是诞生于这个时代。
古代举人基本上接近现代的博士水平,但是也只是有当官的机会,而非必然。这样一个机会,已经足矣让范进发疯。
在这个生产力爆炸的时代里,经济高速增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信息流通不畅,知识复制速度慢,导致关键岗位知识分子奇缺。
举个栗子,2000年前后,药品行业将GMP作为厂商的强制标准。当时一套针剂的GMP报批标准文档,就能卖到5-10万人民币。整个规范中,涉及大量的检测方法、标准和工具,其中很多内容大量来自CA的全英文文献。紫外色谱分析仪跑出的数据,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根本看不懂。这些知识,完全颠覆了那些干了几十年的老药工的知识体系。而这些知识却只能来源于大学。一个可以完整的帮助药品企业通过认证的专家,在当时也就30岁左右,年薪大约在10万元。当时一线城市的人均月薪大约1500元。这还只是一个行业里的一个准入型认证。
1978-2000期间,所有行业的所有领域,基本上都处于知识饥渴状态。知识分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学生”闭着眼睛赚钱,学历证基本上与逆天改命成为了同义词。

2000年后,大学生的光环就开始慢慢破灭。
2000年以前,大学生(含大专)每年大约100万人;2000年以后大学开始扩招,到现在每年700万人毕业。
这个时候互联网进入爆发期,最普通的人也能通过搜索,极低成本的找到最专业的内容,知识壁垒彻底被击穿。
传统行业经历了野蛮增长阶段后,出现产能过剩,互联网的突然爆发,急剧挤压传统行业的生存空间,大量企业猝死。大学生人才过剩。
经济增长进入平缓期,互联网引擎进入匀速运动,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还无法产业化。
经济增长放缓,人才供应过量,知识获取难度极大降低;大学生在特定时间段的稀缺性被稀释,每年都是最低点,第二年更低。

强光退去,资本、人脉、机会,这些真正的阶级壁垒开始变得耀眼。
这就是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多混得比较差的原因。

以前,只要考上大学就能飞黄腾达的时代,才是不正常的。
只需要完成高考就能大规模的让赤贫阶级的人一步登上富人阶层,才是不正常的。
只用实现唯一因素就能逆天改命的时代,才是不正常的。
过去中国的这40年的状况,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是不多见的。

题主,你对“大学生”这个头衔的预期太高了,你已经错过了那个时代。

========
其实本可以说的更精练一些,
我之所以说这么多,是因为如果我直接说最后一句话,很容易得出:
“现在大学生不值钱了,阶级通道已经封闭了,农村孩子没有出路了”的结论。
然而实际并非如此。

阶级流动的通道确实在收缩,但是并没有封闭。
你读完书,可以轻易的从56线山旮旯种地为生的家庭定居到34线,拼一把你还能到达12线。
这种阶级提升在阶级封闭的社会里,依然非常的罕见。
现在的阶级通道无法让你实现一代改命的那么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可以让你稳步提升,实现后代改命。
通过努力,你无法年薪百万,但你可以为后代创造这样的条件。

看了很多高赞的答案,不断的渲染阶级封闭的绝望气氛。
因为读完书之后,无法一跃成富人,无法与那些二代们平起平坐,就开始垂头丧气自我放逐。
当“努力没用,读书没用,穷人永世不得翻身”的思维深入骨髓时,
你就真的成为了一个“本分的农民”,
变成别人口中的人口红利,
成为他们的保洁、保安、快递员。
如同那些人期望的那样。

可能你一生都无法比那些人过得好,
但你可以比上一辈过得好,可以比今天过得好,可以让你下一辈过得比你好。
而“八辈贫农”你不再把它当做一个笑话,而被你认定为命运时;
那你才是真的完了。

编辑于 2018-02-27赞同 4524收起0 - 图33本兽君3,084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写下这一切,> 并非为了抱怨,而是为了呈现。——来自某西部985高校的毕业生。

就在刚刚,因为我需要正装来面试,所以给我妈说了一下需要做一套。他们是裁缝。然后我妈对我说,“正装是公司里面提供的吧”。我给她说,我们都是自己买的。我是去面试的,不会有谁这么好提供正装。
我爸更懂我妈,理解她的脑回路——在商场卖金银珠宝的小姐穿的都是一样的正装,所以由于这个会给我妈造成正装是公司统一分发的错觉。
我说,某个菜放味精会更好吃——以前小时候幺外婆给我说的,而且她做的的确很好吃。但是我妈说,上次听见微信里面说,味精有毒之后她就没放味精了
我说那是谣言,只要不放多没事。放点味精是为了更好吃些,而不是因噎废食。我妈说她做饭只放油、盐、酱油。
我妈说吃啥补啥。
所以,你知道的,我每天生活在一个,和我的认知很不协调的地方。很多时候不得不耗费自己的精力去解释、去耗。
我爸,48,脾气不太好。一有矛盾喜欢冲出去,没有耐心交流。沉迷赌博,游手好闲,所以看上去比同龄人年轻十岁,不少人说他和我长得“就像兄弟一样”。听到这样的话,他很开心。
他也怨过我没找到高薪的工作供他养老,没有像我堂弟初高中就去学开挖掘机了能“一个月挣好几万”。
我面对这种矛盾并不生气,也无怨气,我理解他们。因为没有现实的土壤,所以也很难产生包容、谅解、共情。
“一直实习转不转正有什么关系。”似乎他在教我“做人的道理”,其实是根本不懂实习的含义。
我妈每天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家里的活全被她做了,而我爸每天吃完饭就出去玩;与此同时,也有矛盾。你找不到什么一劳永逸的情绪,能处理这种矛盾。
我和父母矛盾的根源来于,他们让我接受了教育。他们在周围“学而优则仕”、读书有前途的声音的驱使下制造了一个至少在思想上和他们完全不一样的人,表现为我们彼此之间熟悉的基础性概念的差异。
一切矛盾都是思想上的矛盾。代际差异足够大,只能用撕裂形容。
我现在顺其自然,无情目前是我应对周遭一切感情的最好办法无情,不是绝情。无情就是一切按着原则来。不用动感情,因此,也不用伤感情。
有些东西,印在了你的身体里。你的审美、你的吃穿,你的一切。
你当然可以挣脱,但,需要,时间。


我初中的时候,成绩中上。但因为受到了班主任的歧视——初二换班,隔壁班第5到新班15名,年级72,该班主任还特别强调,我觉得他在羞辱我。
他还打发我和另一个我原来班的男生去扫厕所。与其说是厕所,不如说是茅坑。
我每次往下望茅坑深处的蛆海在屎堆上翻腾,总想着我自己溜下去了怎么上来。也就仅仅想一下,一下而已。然后老老实实扫厕所,一扫把沟槽里沉淀的污物扫出来了,黑色的泥一样的东西,应该混杂了经年累月的尿或者什么的,奇臭无比。但我觉得那个味道和风油精差不多,吸一口,提神醒脑。
我当时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把成绩搞好。臭味也是香的。我是一种需要命运刺激的人。
期中考成绩飙到年级22,令一干人等刮目相看,尤其是班主任。他们都不知道理由,还有同学请教我。我当时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自己能够达到那样。回过头想,是因为歧视引起的专注。专注得歧视我的班主任我也不恨。
我爸认为是他“富养”男孩的理念起作用了。“别人说女孩富养,男孩穷养,老子就不信,偏要男孩富养。”各人都将我的变化与他们自己联系起来,其实最核心的,不是。
与此同时,早有“顽皮的学生”,因为成绩差,去当厨子,去混社会了。机缘巧合,有些同学被老师打了,厌恶学习了,或者一下不注意就跟不上了,最后走向另一个结局,已经无法在命运里蹦哒出一点水花了。
他们不像郑琼的《出路》里那位女生,能够从小上北京最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还能因为不想读了就长期赋闲在家、创业、创业失败,即使没读大学依然也可以申请到国外很好的学校。
农村的孩子,像是在时代的湍流里泅水的人,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命运的浮尸。
你可能会说,城市里的孩子也很累,“众生皆苦”嘛。但是你有机会和可能,这种可能包括,选择自我放纵和沉沦。而有的人,已经沉到底了。
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背后是模糊彼此痛苦的差异。皇帝也有山珍海味吃不完的苦衷。天天金碧辉煌也可以解释成生活单调。
意识到何为悲惨,和没意识到的,谁更悲惨。可能我并没有资格同情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我爸妈对我的成绩有了进一步的期望。于是鬼使神差地,周围有个说谁谁谁的班很好,于是他们就有把我弄到那个班的打算。
我给我父母说,不要这样,我想顺其自然地分到哪个班就是哪个班。因为我不喜欢这种靠关系的行为,也不喜欢老师会对我过分关注。
结果他们把我弄到了那个班,尽管我很不情愿。
那个班主任理所当然对我特别关注,我又是一个不喜欢被人特别关注的人。事后我妈说我整个初三相水非常(脸色)不好看。我总觉得我考不好,班主任会用眼角看我。以至于大四下学期有一个假期,我和我妈说了这件事。他们也觉得他们应该当时听从我的意见。但已经成了历史的事,无力改变。
中考我考到了全县前200名,因此有资格参加了县一中的夏令营。
我对我爸妈说,高中你们不要给老师送礼了。于是这次他们充分地尊重了我的意见。我这么说,是因为我作为一个初中生,在这个给老师送礼以至于换了班,给我特别关注上吃了太大的亏,而不是因为这个行为本身不好。
高中第一年没怎么学习,成绩中上。高二分班,选了文科。但是还差点就可以去文科的重点班。但经过学习,我能稳定在班级第一/第二。我给我爸妈说,我可以去重点班了。但这句话并没有引起重视。
在当时,我的成绩稳定了。但是普通班学习氛围并不好。
与此同时,是课程的不匹配。比如英语,我高一的时候就把高中英语看完了,之后老师课堂上讲的我全都知道,英语成绩基本都能上120-130多。所以,我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简单题目上。如果我不听,一定又会给老师以“态度不端正”的印象。
因为在农村中学,老师们就是这个逻辑,不言自明。我仍然记得数学老师透过厚厚的眼睛片里像蛤蟆一样的眼睛,他敲着黑板说“会做的不会做的都要听”。因为至少他可以有成就感——被人倾听和关注的感觉。
颇有一点媳妇终于熬成婆的影子。
即使我听了,我印象里,他没关注过我。不是不关注,而是无视。眼里根本没你的那种。我不需要被喜欢,但作为一个高中生,很难承受住无视的眼光。我的数学是会做的仍然要听,简单题目仍然要听,浪费了很多时间在一些我本来就不会做错的问题上。
重点班的进度会更快,题目会更难,我认为会对我的提升会更多。但历史没有选择我过去,也就注定了将来。
我现在想,如果当初我爸妈听进去我的那句话了,我的结局肯定又是另外一个样子。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有冲劲的人,去更好的平台只会激发我的潜力,至少也有一个让自己改变的可能,好或者坏。
但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只是反思而已。
因为初中的干扰错误,以至于我高中不想被干扰。
其实这并不是干扰不干扰的问题,而是决定你命运的人,不会正确地“干扰”你的人生——至少在那个自己没有独立思想的情况下。
这给我的教训是,以后面对我周围的人、或者子孙后代,应该如何“为”。


高考考了一个我很尴尬的分数,在唯985论驱使下,我选择了西部的985。正所谓“分数不够路来凑”。比学校的线高11分。
至于为什么我会唯985,是周围声音博弈的结果。我哥说去大城市差点学校;班主任、同学他们说985更好找工作。人数和成绩发言权上,你觉得我会听谁的?
如果真的了解政策,也可以报国防生,至少自己可以降分录取,进入更好的高校。但是在农村中学,这些政策老师对我们讲得并不是很清楚,对这些政策根本就不太了解。
读国防生也能够对自己进行一些约束,以免自己大学四年光阴虚度。但是世界上没有如果,进大学一两年后国防生也取消了。
我并非看不上我的母校。相反,如果不是在我母校遇到的老师、同学,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我。他们给我提供的帮助是我一辈子难以忘记的。
可能性这个东西是玄妙的,每一个选择决定了以后的道路。我需要进行彻底的反思,从这种反思过去可能性之中看见未来的可能性。
再谈谈我高考尴尬的分数。相比之下,我的语数不高,文综可以在全校排前几名。但是数学只有110,语文只有115。英语虽然是我的强项,但是也只有137。
回想过来,我分析了一下原因——英语我没有专门弄作文——我高三了仍然每天把课文背下来,而且只用一个早自习。但是我没有想过想考研这样分析每年的作文然后背范文。英语老师也并不重视作文——不讲作文。
如果我当初有这样一个意识,英语可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数学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其实也源于像其他科目的问题,外加后期当班长+每天管班级纪律,十分耗费精力。
如果当初我能够有这个胆量去找教导主任说,我要换班。如果当初我爸妈能听进我的声音。如果当初在初中没有那次不合时宜的干扰。
但这都不可能。我在当时也没有那个胆量,也没有那个觉悟。我周围的人也都没有。
这是我逐渐反思的结果。不为别的,而是把自己本来的可能想清楚,以后不要折在类似的事情上。通过比较不同的可能和差异,颇有一点,向后看,看见未来的意味。


高考考完了。成绩也能接受。毕竟我的年级排名和平时相比不是太好,但是错的题目我的确又都不会。
我要上大学了。周围的大爷大伯,所有亲戚都告诉我——大学成绩不重要,60分和90分是一样的。(等等,这只是其一。)这给我灌输了大学成绩不重要的信号,尽管这是错误透顶的论断。因为在一个我的思想、头脑还不成熟的阶段,它出现了、它作怪了,因此它或多或少能决定我之后的道路。
我本是个老实人,别人说什么信什么的那种。现在对我所经历的不断反思,让我有了强烈的质疑和批判精神。别人说的话,不一定是真的,包括亲人、朋友。在推断出真相后,才能选择相信或者不相信。——我只信自己。
这有点创伤后的应激反应的意味。其实,我还是相信人的,只不过相信的前提是质疑。经得起质疑的才可信。
与此同时,高中老师们对我们说,到了大学就好玩了。高考似乎是所有农村高中的学生思维的终点、目力所极之处——只能想到高考了。至于高考之后是什么,完全不清楚。
还有一些人对我说,上大学老师一节课就把所有的课上完了,然后你一个月都见不到他们的人影。
所有的声音都告诉我——这个没有读过大学的人,一个又一个谣言。库利说过,初级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初级群体是什么——邻里、家庭、儿时伙伴。我觉得在中国,其实还包括学校——它以集体主义的方式“建构”着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大学期间报名了一次高考宣讲团。因为我有了我自己的思考,所以对面试的人说,我想讲一些高考之后的事实——但他怕我说的事实给高考学子压力,所以我不知道面试结果也很笃定我过不了。结果也是这样。
我们生活在一个谎言和假消息盛行的时代。谎言打着为你好的旗号,甚至说的人都不知道它是假的。
阶级是从脑子里划分的。书香门第至少意味着,你思维可以少更多阻碍地发展。耐心、刻苦钻研,从小耳濡目染成为习惯,于是学习是一件轻松的事。不像农村学生,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是折磨。
你不得不承认,从你出生开始,你就镶嵌在你所在的社会关系中。你看到周围的人是什么样的,你就很有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我曾经看过一部纪录片,叫做《路》,拍的是农村留守儿童。拍摄者问留守儿童:“你长大了想干什么?”答,“读书。”又问,“读完书呢?”答,“打工。”
另一个孩子直接回答:“洗盘子。”
当你在农村看到周围的大人都在打牌的时候,当你的父母、哥哥姐姐、叔叔伯伯在他们闲暇的时候都选择看电视消遣的时候,当他们看见自己的爸爸在打工、自己的妈妈在打工,自己的同学的爸爸妈妈都在打工时,他们耳濡目染地会认为人生只有一条路,于是他们的人生真的只有一条路。
耳濡目染就是本能,印在骨髓里的。
与此同时,对于学习所能让自己作出的改变、达到的高度,当事人在没获得时,也无法弄清楚。因此很多人看不到学习的未来,所以放弃学习;所以很多人,因为看见一时的学习无用,就认为学习无用。最本质的根源在于他们不知道学习了到底能给自己什么好处。一方面抱着功利的态度学习能否学习好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另一方面,读书“好处”的获得,又是漫长而艰难的。
因此我学习,完全是因为周围的人要我学习。而且这种学习仅仅停留在狭隘的学习上——学习课本知识,取得一个好成绩。
我高中每次不论英语难易,都是班级第一,但上了大学,攀比成绩的虚荣心釜底抽薪,我的英语也考了一个我心目中不是很高的分数。当时我还觉得挺好,因为我完全丧失目标。
我现在每天都在学习,为了补上自己脑子进的水,走错的路。这很大程度上不是我的问题,我的问题在于,我存在。现在及以后,我需要一点一点地把他们在我头脑中植入的屎,一点点掏出来。
今后如果我没改变我自己的命运,那就是我的问题了。
以前,一旦遇到挫折,就老想躲回自己的那个壳子里。——我大二还想找暑假工洗盘子。去大城市会让我羞涩,毕竟穿也没人穿的好,就像孙悟空还是个毛猴子来到了人类的世界。
我并不羞于谈此,也不羞于谈我的家世,因为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承认问题的存在。


所以,当你问我,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很多混的很差时,我想你是想错了。你的先验假设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不应该混得很差。但恰恰相反,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混得很差,这很正常。如果哪天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混得竟然不差了,这个问题倒值得我好好研究研究
问这个问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我只能说,即使知道这个问题背后的为什么,你也无法改变。
我也想总结一下:农村的学生为什么混得差,是因为他们的束缚太多了,尤其是思维上的束缚。——错误的观念。这种错误的观念可能来自于老师、家长、同学,都有可能。
每一步都很险,因为只要在一个阶段走岔了,可能迎接他们的就不是一个好大学、好环境。在一个父母天天看电视、打牌的环境之中,自我学习的能力只能靠“偶然”培养。对于书香门第的人来说,这种学习就是本能、习惯。
而你,如果是一个农村的大学生,那么你可能因为父母的娇惯而不干农活、但你永远无法有一个独立的思考空间。至于读书、读好书来重塑你的人格,也是来自于你的自我摸索。但是有的人,父母直接推荐、因为他们自己本身就是知识分子。
当逃脱了文盲和贫穷的思维的局限时,你还没有逃脱那个家庭。这意味着,每当身处它之中时,不是你改变它,就是它改变你。
你在考虑班级、成绩的时候,别人在考虑出国;你在想着挣脱的时候,别人早就按着自己喜欢的轨道运行很久了。当你意识到这一切时,你可能也到了一个令人尴尬的年纪。
我是平静地诉说的。我并不责怪我的家庭、或者我的父母,因为我认为,他们自己也无法改变什么。这些都是继承下来的,我只能改变我的子孙。
一点一点地改变,每一次碰撞,为的是最终改变它的轨迹。我并非推诿责任,而是对以往的生活进行总结。我相信我会改变我的生活,但这需要一点时间。

注:>
1、发生了点家庭小纠纷时写的。没有遇到那个矛盾点其实还好,也不可能无时无刻都有矛盾。我打算以后写个我在家庭中得到了什么的文章。这样可能才平衡。>
2、接受任何评论,不论你是赞同,还是批评。不论是哪种,都谢谢你。>
3、我的落脚点是“农村大学生可以混的不差,但是需要一点时间”,需要时间去解释、磨合。我不排斥发生矛盾,因为只有经历矛盾这种反常事件才能观察、总结出不一样的东西。>
4、不会回复了。那些看都没看完就评论指责的请绕道。 编辑于 04-28
9 人已赞赏
0 - 图340 - 图350 - 图360 - 图370 - 图38赞同 3084收起0 - 图39六层楼医学 话题4,745 人赞同了该回答
前阵子,父亲来电话。
-这几天工作忙不忙?
-还行吧,一直连轴转呢,你跟妈都挺好的?
-嗯,挺好的,我这里有个事儿啊~
-啥事儿?
-老家一个亲戚不知道得了啥病,想去北京看看病,你能给安排一下吗?
-啥亲戚?
-就是你爷爷他拜把子的哥的孙媳妇儿,说是查出一个卵巢囊肿,还是啥的,我把你的电话给她吧?你们沟通。
-不着急,爸,我先问问你,这个人在咱们河南的医院看过吗?先去市里的医院看看,不行再去郑州看看,不用一上来就来北京,治病的成本太高了,而且普通的病真不用这么费劲……
-那要不你跟她说吧,我这都已经跟人家说了能去北京看病的。
-你咋那么厉害呢?谁给看?你给人家看啊?每次来看要是我能处理的,我自己就处理了,一些我处理不了的就要请其他主任老师帮忙,你说说你这一年到头介绍了多少病人来……一两次,主任还帮忙,再多的话,我这脸早就透支完了……你跟这些亲戚真的很熟吗?还是关系特别好,不帮不行?
-也不是,这不就是那天喝酒,我说起来你的北京上班儿嘛……他们拿话一激我,我不就答应下来了嘛……
-爸,是这样的,我现在就是医院里最底层的角色,每天一大堆工作等着我,确实不想因为这些个事儿分心,还老觉得欠别人的。
-那要不我让她去郑州看看吧。
-算了,你也说不明白,你把我电话给她吧,我了解了解情况,但是以后这些事儿你自己先想清楚,你也做了一辈子生意了,也知道求人办事儿是啥滋味,就别再让我整天体验了。
-那行吧,我下回注意……
-俺妈呢,让她接电话。
-喂,我在呢,在旁边听着呢~
-诶,妈,你挺好的?
-都挺好的,我不想让你爸给你打电话,他非说你能帮上忙,我说儿子整天工作那么忙……
-妈,是这样啊,孩子在北京工作这事儿,在咱们老家农村确实挺值的炫耀一下的,但是差不多也就行了,其实你儿子在北京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我知道家长到这个年龄了,能那说出来的,说出来自豪的也就是孩子了,但这其实也给我们添了不少烦恼,你看你前一阵子介绍家里那个阿姨,当初好不容易给办了住院,结果因为花钱太多,病人自己就回河南了,一句话没说……因为这个事儿主任还批评我半天。
-是,你那个阿姨也是啥也不知道……
-嗯,这个就不说了,你们知道我啥意思就行,对了,我弟最近给家里打电话了吗?
-打了,说是拿到两份工作,不知道选哪个?
-嗯,这我知道,就是想跟你们说一下,尽量别用你们的想法去干预他的选择,就像当初我选择学医一样,我非常感谢你们愿意让我去做投资曲线长,回报率低的专业。
-是,咱们家都是做小买卖的,到你这里可以变一变,其他人都觉得应该让你学那种挣钱快,回报率高的工作……可是,我们觉得,医生挺好的,说出去有面子。
-虽然你们当初是为了有面子,但是也无所谓了,我弟现在两份工作当中一份挣钱快,但对个人成长没啥益处,另一个就重个人成长,只是挣钱慢。我觉得不能用咱们农村的小格局去影响我弟,你们说呢?
-是,就是让他自己选,我们不干预,你爸前两天建议选择快点儿挣钱那个工作,我给拦住了。
-甭管选什么,你们都支持就行,而且也没必要到处说,今天来看病,明天来借钱,也是麻烦。我俩都感谢你俩当初能坚持让我俩上学,没有早早跟你们回家卖东西,但是接下来的路还得我们自己走。
-是,以后爸妈能帮你们的事儿也不多,尽量不给你们添麻烦就行。
-你跟爸有啥事儿都可以找我俩,但是一些没必要的麻烦,我觉得你们俩先筛一遍吧,我俩现在必须得专注在自己的工作上,不能分心,因为有时候机会就一次,没有重来一次,而且咱们也没有人家城市里的孩子那种与生俱来的底气和勇气,这个体现在方方面面,我们跟人家差不是一星半点儿,必须要非常努力先把自己身上那些不太好的东西摆脱掉,然后再拼命追赶别人……
-我和你爸也没啥本事,不知道你们在外面那么难,就想着你们是爸妈最大的骄傲,村里没人比得上,别说村里了,整个镇上估计都没……
-那已经是过去了,咱们往前看,将来过的越来越好。
-是,你们俩也别太辛苦,早点儿睡觉,别老熬夜,按时吃饭,还有啊,我跟你爸都觉得趁我们还动的了,生了孩子我们给你带……
-行了,这个话题不聊了,现阶段不考虑,然后我也提前说了,将来就算有了孩子,我们自己带,你们有空过来看看就行。
-好吧,就是怕晚了,就……
-好,知道了,我先去忙了啊!妈,下次我再给你打~
-中,你去忙吧~
……
喏,读完大概就能明白为什么了……

——完——
我是六层楼,我爱这个世界。

编辑于 2018-10-11
4 人已赞赏
0 - 图400 - 图410 - 图420 - 图43赞同 4745收起0 - 图44匿名用户6,069 人赞同了该回答
大学里的一个任课老师,很喜欢讲自己的儿子,他说儿子有一段时间沉溺游戏,他觉得这样不好,每天带儿子出去教他打篮球,出国的时候,枪支合法,就带他去打枪,后来在国外读书,口语比他溜的多,也不怎么玩儿游戏了。
在北京参加了一个志愿者活动,给一年级的小朋友教科学相关的手工课,有一个师姐去教摄影,以为只是教教理论课,结果发现人手一个单反。
寒暑假回家,身边的同龄孩子大部分是一群人出去疯跑,或者不出去,天天坐在电视手机跟前。
小时候喜欢过美术,家里也让学,甚至高中的时候父母老师都同意我去学艺术,家里算不上贫穷,甚至在这个小镇里生活还算不错,可我自己就放弃了,选了好找工作的经济。不是怕自己吃苦,而是怕自己养不了父母,他们没有养老金,存款也不是很多。
身边一个朋友从小学钢琴,说电子琴和钢琴手感差很多,启蒙最好还是弹钢琴。
家境好的同学,经常出去旅游,我不喜欢,不是怕父母不给钱,而是怕他们一下给很多,只会和我说,好不容易出去玩儿一次,别省钱。然后在我剩了很多钱回来后说,原来旅游花的钱没有那么多啊。有些选择,她们连想都没想过,只是觉得自己不配。
和妈妈出去买项链儿,我说多去看几家再决定买那个,我妈说,就买这个吧,要不她们觉得咱买不起。
初中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候和父母提到附近的一所贵族学校,当时还没什么概念,但父亲条件反射就说你可不能去那个学校,我就是卖血也不够。后来我就知道,有些话题不能和他们聊,甚至像爸爸去哪了这样的节目都不敢和他们一起看。
贫穷给人的影响不光是没有钱,还是身边人一代代积累下来的言传身教,巨大的环境差异还有贫乏的选择空间,不是说贫穷家庭走出来的人不能成功,只是真的会难很多。
发布于 02-27赞同 60690 - 图45弗兰克扬33,877 人赞同了该回答
因为他们无法避开成长和进阶路上的无数个他们看不见的坑,有时候甚至会觉得这些坑是一种机会,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或磨炼。
我较早前写过这么一个回答,说在传统行业和职场上,许多快速跃迁的机会跟十几年前,二十年前比已经很少了,但是许多人仍坚信着这种机会遍地都是,不分行业,无论家庭背景,人人都能成功。
你是如何逐渐对曾经深信不疑的东西产生怀疑的?www.zhihu.com0 - 图46
我还反向说过如何用包装过的鸡汤去摧毁一个无知的学生。
摧毁一个学生有多简单?www.zhihu.com0 - 图47
这些东西,现今社会大部分人都已经多少认知到了,传统的励志鸡汤连快手上的老铁们都开始反感了,你去看看那些天天发创业感动自己视频的,发成功学语录的视频下面的评论,全是淳朴的老铁们的无情的反讽,你这么成功为啥还天天有空在这发快手,开直播问我们要一毛钱一个礼物呢?
但是,许多鸡汤就像具有了抗药性的病毒一样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对于初入社会的许多人来说,简直防不胜防,于是许多人就被迫成了奋斗逼,精神小老板,每天活在自己感动自己的世界里。
奋斗逼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www.zhihu.com0 - 图48
比如在职业生涯初期,被迫过上用命换钱的生活,这没什么错,甚至是许多没背景的苦逼青年们最好的选择,比如对于许多不幸学了天坑专业的学生来说,本硕博毕业,如果能进血汗工厂华为,都是一种恩赐,因为那里至少加班给钱,待遇中上,如果去工厂,待遇估计连华为的零头都没有,还随时有着生命危险,这不是开玩笑。
但是,你要心里清楚,这是你为了生活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反而天天自己感动自己,为了加班主动讨好领导,加班不要钱,出差不要饭钱,天天发朋友圈秀自己奋斗的样子,那就是不幸落入到又一个不自知的深坑里去了。
人固然需要奋斗,但是你要在正确的轨道上,有正确的方向,并且有大局观,知道你什么时候就应该变换轨道,换一个玩法了。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会被许多所谓的大道理给误导,不去仔细想想这句话到底对不对,乍一听觉得有道理,就埋头去干了,然后一直闷头干到走无可走的绝路才恍然大悟,其实这些话都是翻来覆去,说了等于没说的正确而无用的废话。
弗兰克扬:那些正确而无用的废话zhuanlan.zhihu.com0 - 图49
比如告诉你,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只要勤奋;比如,每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人的机会。唯一亘古不变的途径就是,奋斗吧!少年!
但是,他们又不会告诉你如何正确地奋斗,如果你只知道要奋斗,那就相当于你面前有一条通天河,你必须过去,过来一个长者告诉你,努力奋斗吧!你终将可以过河的,于是你赤膊下水,终于淹死了。
他们许多人勤勤恳恳,老老实实,甚至都不知道如何在跳槽的时候利用话术和简历包装术为自己提高年薪。
那些简历造假拿了 offer 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www.zhihu.com0 - 图50
层楼终究误少年,自由早晚乱余生。
奋斗逼就是一种被资本家操纵的高级鸡汤,他们不仅会告诉你要奋斗,还给了你一把铲子,说努力给公司挖土吧,等你给公司建造好九十九个金字塔后,那里面终将有一个是属于你自己的金字塔的。
然后你奋力挖土搬砖,耗尽了25到35岁的黄金十年青春,最后只给公司建造了三十三座金字塔,于是被扫地出门。
因为老板说,你该自己去造自己的金字塔去了,公司这些年也给足你工钱了,我们两不相欠。
可是,你有那把铲子当做工具吗?
你算的是从25挖土搬砖到55,三十年正好可以建好99座金字塔,可是老板只想要你头十年,就像大多数男人永远都喜欢二十多岁的女人一样,这是庸俗,简单,粗暴而又真实的真理。


上面说的一切,家庭背景一般,父母阅历不深,见识不广的人都会一不小心就跌入深坑而不自知,等醒悟时,许多人都觉得太晚了,自救已经来不及了,此生也就这样了。
而农村出来的大学生,大部分的家庭背景都不具备鉴坑的能力,父母稍有“见识”的,还会用自己那一点早就过时的处世哲学去干涉影响子女的选择,于是,想不入坑都难,只有少数极其聪明,又有极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并有一定好运的人才能在如此复杂的环境下杀出重围,不掉入这些坑。
许多人真的是从起跑线开始就落后了,因为有太多他们看不到的隐性指标都被忽略了。
比如一些小城市的小市民家庭,有些家长自认为自己很有文化,看一点电视上的哈佛女孩之类的报道,就觉得自家儿子,女儿只要努力!奋斗!也能有机会在高中时代就拿到藤校的全额奖学金,奔赴美国求学,一方面却连托福和SAT是什么都不知道。
还告诉自家孩子,条条大路通罗马,你只要好好学,也能免费读藤校。
他们只看到了结果,却不知道达到这个结果要付出什么,具体怎么实施,这样做意味着什么。
有些家长给家里买一台钢琴,报一个当地的学习班,一周学习一次,就觉得自己居功至伟了,天天拿郎朗的例子来刺激自己的孩子,说看看人家!再看看你!
那时候资讯不发达,你也不知道郎朗背后的付出什么,达到这个成就意味着要付出什么,于是你只能自卑地低下头,于是一个目光短浅又自视甚高的家长就孕育出了一个自卑的孩子。
弗兰克扬:我们这一代:致85后兼说垃圾专业二三事zhuanlan.zhihu.com0 - 图51
我曾在这篇文章里说过,我们这一代父母,尤其是小城镇的,家庭条件喜欢跟差的比,学习成绩却要跟好的比,从不反思自己,自己永远都是对的,每一个失败的家庭教育案例里,都有一个独断专行的暴君。


然后你苦读12年,终于要开始自己全新的生活去读大学了,你的家庭还会用自己时代的判断去为你选一个他们觉得最好的专业,六零后的成功哲学告诉他们,没有背景的家庭学一个实用的学科最好,掌握一门手艺,处处都有口饭吃,于是许多人就在专业选择上吃了亏,具体就不再叙述了,了解我的都知道我在说什么,掌握一门手艺这种观念真的害人不浅。
弗兰克扬:初聊一技之长这件事zhuanlan.zhihu.com0 - 图52
这里试举一例,许多人会读基础学科,在面临要不要读博的问题的时候,家长一般都会劝子女要读,学历高总归是好的,但是你告诉他们,学历高是好,但是自己的专业没有就业市场,读完博士很难找到工作,最好的也就是去高校当个老师。
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糟糕的就业现状,而是当高校老师多好啊!受人尊重,待遇不错,而且还有假期。
他们脑子里完全没有天坑专业教职有多难拿的概念,更不知道什么叫做五十岁的千年破死刀。
他们还会在你读了坑专业后,犹豫要不要出国深造的时候告诉你,出国总归是好的,在国外先工作几年,然后就可以像唐骏,李开复一样回国当中国区CEO了。你说我们化学类的不好找工作,他说化学不也有大名鼎鼎的杜邦,3M嘛?这两个我看哪一个到时候当了CEO,都不错,最差还有中石油兜底呢。
弗兰克扬:生化环材四大天坑劝退指南zhuanlan.zhihu.com0 - 图53
所以你看,你的原生家庭带来的一些问题甚至会影响你的每一个选择和对问题的判断。
我很不想说,人穷志短,但是当你都快饿死,找不到工作的时候,你很快就会屈从面前的一份待遇还算不错的,但你并不想做的深坑工作。
弗兰克扬:令人恶心的情怀鼓与呼zhuanlan.zhihu.com0 - 图54
而我大概两年前的一段离职经历的感悟就是,钱虽然重要的,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当你选择一份工作完全就是冲着钱去的时候,你往往会面临更大的损失,我离职的时候很巧知道了接任我的人是谁,我好心劝他再考虑考虑,不要轻易为了工资翻倍就放弃目前还算不错的稳定工作,他说,他觉得还是钱多更重要。
与此同时,我的一个朋友换工作,也去了一个很不正规的小工厂,我说,我知道那个老板非常急功近利,你短时间做不出来能给他挣钱的东西,他会马上开掉你的,他是有过很多前科的,到时候你肯定回不到现在待的事业单位了,朋友说,我不管,父母看病花光了所有钱,我现在马上就要去每个月多挣这七八千块钱。
之后,他们都后悔了,没办法,还是我感悟的那句话,当钱成了你做选择的唯一因素的时候,你肯定会因此失去更多的东西。


穷并不是一种原罪,但是长期贫穷状态下,资源稀缺状态下形成的一种深入骨髓的穷的思维模式才是会伴随你一生的原罪,如果后天不能很好地正视,治疗并改正,那这个思维模式真的会影响你今后的许多选择和判断,我在这里并不想单说农村背景这个话题,而是所有有过这种成长经历的人,都会面临这种问题,我希望大家能逐渐发现这一点,并在继续成长的路上不断地改进自己,让自己活得不拧巴。
上面那一段思想启发自一本很有名的书,叫做《稀缺》,我看了好多次,不管是时间还是金钱,当我们时常处在稀缺的状态下时,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而长期稀缺形成的心态更是会影响自己很长时间而不自知。
0 - 图55¥ 46.60

祝愿看到这里的朋友们在以后的成长路上一路好运!
Good luck!
弗兰克扬:你为什么总是半途而废?zhuanlan.zhihu.com0 - 图56

编辑于 01-05
12 人已赞赏
0 - 图570 - 图580 - 图590 - 图600 - 图61赞同 3.3 万收起0 - 图62张幼薇1,246 人赞同了该回答
关于阶层跨越的大话题就不扯了,倒不如说说你能改变的东西。
1. 除了家族积累,你的出身还带给了你什么?
首先,你要明确,除了家族积累,父母能提供给孩子的最大起跑线是父母人本身, 包括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行为模式,复盘事情的归因能力。言传身教这句话真的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个人,尤其是在你的童年塑造和性格养成上。
如果不是别人提醒,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他们潜意识里在模仿父母的诸多行为,包括亲密关系中的矛盾处理,遇到难题时的态度,对于他人负面反馈时的分析等。老友记里有一集,瑞秋说,天呐,我怎么成了我爸那样。

2. 对照组: 农村VS 城市?
如果说,硬要把人群就经济水平划分,从而观察他们后代的生活水平的话,我比较倾向于把农村VS 城市 替换成 经济底层VS中产。
因为,农村和城市并不形成经济对立面。江浙一带的农村人,可能要比某些偏远小县城,或者一线底层要活得轻松很多。(当然经济水平不等同幸福水平,我没有看不起任何一方的意思)

3. 复盘父辈人生
普遍来说,就我有限的观察所及,底层生活的诸多父母在情绪控制和事情归因上可能不及中产父母。(当然,我也可能是错的,因为个体观察到的样本有限)
情绪控制
具体表现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有人可能会选择情绪宣泄,而有人会选择解决事情。
所以诸多底层会有很多因为鸡毛蒜皮而吵到决裂的时候,还有诸多口舌搬弄是非,这些口舌之争无非就是情绪上过不去呗。攀比也是啊,比这比那,面子比啥都重要。
可是,那是问题的重点嘛?
为了让自己在情绪上爽,进一步激化矛盾,最终双方都捞不到好处,唯一的效用就是心理上很爽。甚至有时候,把这种情绪发泄美化成 “我这人没什么心机,有啥说啥”。为了自己的面子,还要让自己的孩子站队,你不要跟谁谁家的孩子玩儿。
反观中层,即使尔虞我诈,也大多以事情结果为导向。不会因为一个无关紧要的话题,浪费一秒,去和别人争个面红耳赤。说话也不冲,因为冲了,不好解决问题。
这种情绪控制和矛盾解决,也体现在亲密关系中。如果一个人情绪很难控制,往往就会夫妻爆吵,要么冷战。但是两人情绪都能收住,互相退让就会成为一种默契。

事情归因
就我有限的观察样本而言,诸多底层在自我复盘归因上,存在较大偏差。他们往往倾向于把好的结果归因于自己,而把坏的结果归因于客观。而中产,相对而言,会好很多。
说白了,正确的自我反思,才能有改进的可能。就像一部计算机,一旦学会自我学习,是件很不得了的事情。而如果它只是深陷于某种代码循环之下,就只是一部机器而已。
看过<西部世界>的朋友们都知道,每一个机器人都有自己的特征纬度和基石,但超级厉害的机器人,可以选择更改自己的特征纬度,把自己变得更聪明,更灵活,简直无敌。
对于人类而言,我们没法一键完成这种升级,但是正确的归因是最难踏出的那一步。
我见过太多自诩怀才不遇的中年人,无论男女,好多都认为年轻时缺乏伯乐,不然早就可以成就一番大事。可是,你们知道么,每当我听到这样的言论,就可以断定对方是庸才没错。
更可怕的是,他们说起自己孩子成绩考砸时,往往把原因归咎为孩子粗心大意,潜台词是自己孩子很聪明没错。
为什么说可怕?因为我觉得如果是因为天生无法改变的因素导致的问题,是无须苛责的。但是,如果是可以改进的地方,却因为行为模式而导致错误一次又一次地发生,我觉得是无法原谅的。
错误的可贵在于让人自我debug,而不是你深陷某种循环的开始。

如果你们去复盘父辈的人生,推敲他们背后每一个重大决定的驱动力,就不难理解他们现在的处境。
如果他们没有很好地打好手里的牌,没有抓住诸多历史机遇(很多父母辈会说他们当年的日子有多苦,但事实上,改革开放,90年代经济腾飞,连续多年的双位数GDP高速增长,都曾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历史机遇),你要想想,为什么会是这样?如果他们很可惜没有打好手里的牌,当他们给出建议的时候,你要不要再审慎一下? 以及如何高效有礼貌地拒绝他们的提议? 以最小的时间成本去获得最大的效果?
然后你再复盘一下,从小到大自己的诸多关键点的表现。考学,恋爱,分手,实习,工作,每一步,都是驱动你人生走到这一步的关键。
4. 你自己的原则
而你以后的路要怎么走?你觉得驱使你前进的动因会如何影响你?其实并不难推演出来。做完推演,看看自己有没有改进的可能,有没有哪些原则是需要自己严格遵守的。
我在22岁生日的时候,写了一篇日记,虽然后来删了,但我清楚地记得我对自己的约束力。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坎,都不能靠抽烟喝酒或是其他药物来解决。哭也没什么,放肆大哭无非就是一种情绪发泄,重要的是,哭完以后要及时走出来。可是烟酒赌毒这种成瘾性的东西,很可能会让你的人生失控。我意志力其实还可以,但是我觉得最大的意志力就是从一开始就不要去碰。
作为平凡的一员,我的人生也经历了大多数人经历过的起起伏伏,包括有一次实习,到手的return offer因为公司战略整改而丢失。当时带我的mentor帮我做了很多抗争,也没能改变这个局面。最后,我拿了推荐信走人。
我当时觉得很冤,但立即告诉自己,所有机会都在转折点上,化腐朽为神奇的人生才更精彩,move on吧。
同时有一个证书,我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考完那天,我觉得可能要挂了,回到住处,崩溃大哭。哭完,选择去整理衣柜。整理好,我就和朋友出去吃大餐了。
我当时的原则只有一个: 最厉害的,不是从不失败的,而是你的恢复时间很短。
如果我当时沉浸于这种失败的情绪中无法自拔,我可能也不会拿到后面更好的offer,至于证书,在我已经释怀失败的时候,竟然拿到了。不过,这件事培养了我的平常心,觉得证书不过一种经历而已。
说这些不是给题主灌什么鸡汤,毕竟这个世界的规则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的努力而改变,你想拿到想要的东西,还是要顺应规则。只不过,有些点,我觉得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所以分享一下。

我曾被<解忧杂货店>和诸多知乎上的回答温暖过,希望我也能温暖别人一次。加油~
编辑于 2018-10-28赞同 1246收起0 - 图63故事档案局7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本回答节选自盐选专栏,有助于解答该问题。
盐选专栏名:《大城市,小人物:一斤梦想值多少钱》
@全民故事计划
33 岁的张林,在我家附近摆摊卖水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让我大跌眼镜的是,他竟是一名正经的大学生。他自己提到这个身份时,眼神却有一丝失落。
只是他很快就收敛起来,说,「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也没什么不甘的。」
01
33 岁的张林,在我家附近摆摊卖水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三轮车停在他背后的墙根下,地上放一个电子秤,摆着两筐桃子、两筐苹果、一筐鲜枣,一筐干海带,上面搭着两包紫菜。
我一般不会刻意接触街边这些人,来得快,走得也快。城市里的商贩随处可见,没准今天混得脸熟,明天就没了音讯。
但我对他这个搭配很是好奇,走上前一边挑选水果,一边和他闲聊。他说海带和紫菜是之前卖干货剩下的,家里还有点核桃和干枣,品相不太好,就没拿出来卖。
这让我有些失望,以为这种搭配是一种时新的推销方式。他倒也不遮掩,笑呵呵的。我上下打量他一眼,皮肤黝黑,眼神里却灼灼闪着光。他不像一般商贩,也不叫卖,安静站在那儿,不了解的人还以为他是帮人看摊的。
看得出,水果摊的生意的确不好。主要是位置不佳,离这儿一条街外有个菜市场,里面什么都有,居民大多在那买东西。让人捉摸不透的是,摊位二十米外是个垃圾站,酸腐的气味飘满一路,再新鲜的果香也弥补不了。
我调侃他不像做生意的,他无奈地笑笑。他说进菜市场有门槛,要交高额的管理费,即使交了,也怕竞争不过老摊户。「好多摊进去又出来,我踏踏实实地卖,多少都是自己的,你说是不是。」
说完他又解释道,「街上很多地方城管不让摆,我来这快一个月了,还没有人来撵过我。」
「再说,我也不是天天在这儿,主要还是赶大集,集上人多。」
张林说的集是城里每逢农历三八的集市。他逢集必赶,没集的日子就来这边摆摊。
后来我发现,摊前的水果隔三岔五会换换花样,但他从来没主动向我推销过,除非我问他。
有一次,我想买点水果带给我母亲。我母亲有糖尿病,但就是喜欢吃水果,他便向我推荐弥猴桃或火龙果。
「记得让老人家一次少吃点,最好是血糖低的时候吃,刚吃完饭,血糖会升高,就不太适合吃了。」他缓缓地说。
自从那次我和张林搭上话,只要路过,他就和我打招呼。我知道他并非是让我买东西,但我总是不好意思,每次都买点,闲了也和他拉几句家常。
聊熟后,我也知道他的一些经历。让我大跌眼镜的是,他竟是一名正经的大学生。对于知名大学生毕业后卖猪肉的新闻,我也听过不少。但张林提到自己的大学生身份时,眼神却有一丝失落。
只是他很快就收敛起来,说,「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也没什么不甘的。」

02
大学时,张林学的是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跟他现在的营生不沾半毛钱关系。他说学农林适合考研,本科生不太好就业,「再耗三年,父母都耗老了。」
毕业领证的第二天,他就只身去了广东闯荡。
到了大家口中向往的大城市,张林却一直找不到归属感。他前后做过销售、仓库管理,受限于眼界和学历,一直在职场的底层打转。
工作之余,张林想过进修,他考了很多证书:房产经纪人协理证、物流师职业资格证等,但最高也就做到仓库主管,晋升渠道从此关闭。
在外奔波了几年,2014 年,张林回老家结婚。房屋装修加上婚礼,积蓄花得一干二净,还欠了不少。
婚后,张林考虑到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便选择留在老家。一是为了照顾父母,二是在外闯荡多年,他难以忍受在大城市的孤独。
从广东回到鲁中这个小城,对他来说,最难的是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
他在人才市场转悠了两个月,最后去了一家营销公司。做了一个月他就辞职了,每天要打上千个电话,开始出现耳鸣。再干下去,他怕自己会变成聋子。
之后,张林试着做生意,开过服装店,卖过日化用品,都以失败而告终。
「再也折腾不起了,父母的棺材本都被我折腾没了。」说完,张林挤出一丝苦笑。
我问他:「你是怎么想到摆摊的,上班不是更稳定吗?」
「除非进厂当工人,像我这种没技术的,只能去做简单的工种,那些岗位又倾向招女工。唉,真是高不成低不就啊!」
「摆摊其实是个偶然。」他说。
有天他在论坛上看到一个帖子,楼主在某地大学城附近摆摊卖红豆饼,每天在网上直播自己的流水帐。看到那八百到一千多的进帐数目,张林想再试一次。
家里的人依然支持他,这也让他心底有些安慰。根据帖子的内容和自己的估算,张林算出那人每天纯收入至少有三五百,这比他做过的任何一份工作收入都要高。
张林联系上发帖的那个人,对方表示想学做红豆饼要交五千块学费,除了教技术还包括设备,但不包括小吃车和其他的附带物件。
五千块对当时的张林来说,是一笔比较大的数目。他只能自己去考察市场。去城里兜兜转转逛了一天也没发现卖这种东西的,他在网上一查济南有,又跑到芙蓉街买了几个试吃。
边吃红豆饼,张林边厚着脸皮和那人闲聊,其实想套套技术,对方客气地回绝了他。
回来后,张林在网上查询资料,像又回到了学生时代,钻研技术和配方。
「万事开头难嘛,但想到要张口吃饭,只能闷着头皮去做了。」他说。
最后,张林买了设备,自己设计图纸,请人做了一辆小吃车,又找广告店喷绘广告布,贴在小吃车上。前后忙了一个月,花了不到三千块钱。一切准备妥当。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10 篇内容

[0 - 图64大城市,小人物:一斤梦想值多少钱全民故事计划 寻找每个有故事的人,发现打动人心的真实故事。

¥19.00 会员免费 ](https://www.zhihu.com/xen/market/remix/paid_column/1244282510831890432)[编辑于 05-25](//www.zhihu.com/question/267341371/answer/1234896048)赞同 7收起0 - 图65Knowthyself7,454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是地地道道农村山沟沟出来的,下面是我父母的一些指导

上学期间,天天去给老师讨好送礼,说老师高看你一眼,以后出路就好一点(然并卵)
高考填志愿,要求高分低投,至少留出一个档次,确保万无一失(幸亏没听
专业选择公务员、教师、医生,核心原则:旱涝保收(原话)、饿不死(这个听了,结果人生失去四年
大学期间,反正都考上了,好好念也没用,考好考坏都是毕业,鼓励做家教,旷课挣了20块钱一小时的家教费,父母到处去炫耀孩子“活络”(简直就是浪费生命
强烈反对考研,父母的眼界中大学就到顶了,考研得祖坟冒青烟才行,一看自己孩子就不像是那块料,考大学都是意外(因为全村都没出过研究生,他们也不知哪块料是研究生,然而我考上了,收到录取通知书第二个月,我爸就挑了个良辰吉日,找人敲锣打鼓放鞭炮修祖坟,哎呦我被迫磕的好一通头
读研期间,要求过年返校去给导师送老家花生、烧酒还有钱,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没甜头人家不关照我(花生和烧酒在他们眼里是很高的敬意,人家博导硕导肯定会欣喜若狂,拗不过的我,到宿舍第一晚上就和哥几个拿花生下了酒,没成笑柄)
强烈反对考博,一是祖坟冒烟理论,二是即使是县城里都容不下那么大的学历(事实上,理工科去了啥也干不成),三是父母考我一个他们懂的知识发现我不会,于是认定我当不得“博”士称号
博士毕业以后反对留校,理由是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吃到碗里的才是肉。博士去当官至少是科级(父母认为只要再送点礼,铁定能当乡长),可以横霸一方;去企业可以一年几十万,可以在村里当暴发户;在高校当穷教书匠啥也捞不着好
留校以后,父母应承了七大姑八大姨,全村拐弯抹角百家姓里各种各样的读书郎,说自己孩子是大学老师,考大学让我带进去。我的妈呀,我一985、211大学,带进来参观是没问题,要是不通过全国统一招生,塞进来上学,我是有几斤几两、几头几臂,这么大能耐,比国家教育部长还牛。当然是一个也没办成(都被我按高考分数推荐其他合适大学了,我免费志愿顾问),父母被人笑话,然后骂我忘本
买房,要求我回农村老家盖房,最多买县上的,便宜!家里出钱买房?不存在的。我攒的存款先给他们翻修了老家的房,用剩下的钱付首付买房,然后自己还房贷!
娶媳妇,在村里给我找个差距大的,方便父母沟通、伺候父母尽心、以后我可以说一不二(后来娶了自由恋爱,媳妇各种被父母挤兑,说人家迷了他家孩子,婆媳关系又是坑,夹板气不可怕,怕的是让媳妇委屈
带孩子,要求带回村里他们给我养和教,这次理由新鲜了:电视上说城里粮食不好,村里是绿色粮食,而且他们俩能培养一个博士,就能培养第二个。

太多太多,哎,各种荒唐言论,都是真实的,说起来都是泪。

各位农村来的读起来应该能找到一些熟悉的辛酸吧

—————————————————————————————————————————-
在大家的评论和私信讨论中,有几点感悟
1 很心疼苦难中的农村学子,如在沙漠中负重前行,后有拖累、前无援兵,那些痛苦并非理所当然也不是无法拒绝,不要学祥林嫂似的痛苦、抱怨、承受甚至负疚,我们要对自己好点,不要太苛责自己,也不要太注重得失和现在的位次,人生的长跑还没完;
2 躺下来只有沦陷,活路都是走出来的,你自己才是最大的救世主,保持乐观,积极进取,虽然家庭比别人差,但是你并不比别人差;
3 不要盲目地服从或排斥父母的看法,所谓偏信则暗、兼听则明,即使愚者千虑也可能有一得,或许他们的不同思角能些许弥补你人生经验和阅历的不足;
4 关于父母的过分要求,学会拒绝,满足合理的要求,坚决拒绝任何过分要求,孝不是顺,我给是因为我想给,不是因为你想让我给。
5 关于沟通,态度要认真,原则要坚持。尊重并考虑他们的想法和提议,独立自主做决定,这一点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听取建议不等于商量,更不等于投降妥协。没有人能掌控你的人生,父母也不行。
因循父母的思维,你永远无法超越他们的层次。正如爱因斯坦所说: Significant problems we face cannot be solved at the same level of thinking we were at when we created them.
如果想真正超越自己的阶层,必须进行痛苦的自我救赎:一方面要大胆假设,放开胸怀,努力学习新知识和新的观念;另一方面,小心求证和行动,任何下意识、理所当然的决定,都要认真地审视,尝试用全新的眼光来看世界、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本答案只关注原生家庭和沟通问题,本意是
一是给自己划个仪式性的分节符,终于有清晰的思路,跟原生家庭达成了某种和解,某种意义上算是终于补全了一部分人格;
二是在这个题下看到这么多人在纠结、痛苦,也把自己的错误教训和独立决定的案例拿出来跟同病相怜的农村学子们分享、探讨,一起找寻更好的办法。
想不到获得了这么多朋友的共鸣,感谢讨论和点赞的朋友,已取消匿名。
编辑于 2018-07-14赞同 7454收起0 - 图66匿名用户704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家是一个四线小县城的城中村。高考时侥幸考上了一个211(2012年),也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学校在上海。房价像天一样高的北上广深。其实那个成绩可以上本省的985了,但是我当时年纪小,头铁,真的很想出去看看。刚上大学时家里有不小的压力,好在我是学数学的,专业课花不了几个钱。大二的时候我学会了写VBA,大三开始实习,给一些公司写excel里的VBA工具(第一家实习100/天,第二家150/天),压力就没那么大了,我一直实习到大四毕业,最后还攒下了一万多块。实习时带我的老板对我很好,临近毕业时他提出想和我签三方,工资7500,到年底再涨薪。听到这个消息,我好开心。当时快下班了,我们坐在公司的会议室里,他身后是一大片玻璃窗,楼外的天很青,楼下的小房子纷纷亮起了灯。我低下头,深吸了一口气,尽可能放松地和他说我打算回老家去,假装自己前途光明,但隐约觉得自己的声音在发抖。
毕业后我就直接收拾东西回老家了,上海这边连简历都没投。一方面房价不敢想,另一方面,本科生分不到户口,折腾几年还得回老家去。那不如早早回去攒点资历,当时是这么想的。我的阿姨(母亲的姐姐)在老家的一家国企工作,托她的关系,回家之后我去那家国企打工。工作不难,在财务部门,倒水浇花粘发票粘表格之类的,有时候领导周末要开会,我们这些刚来的人就得跟着加班去刷杯子擦桌子。一开始说公司领导比较忙,先工作,食堂管饭,合同慢慢签。但是后来越来越忙,一拖再拖,最后我无薪工作了半年。那半年很难熬,上班很累(是真的累,体力活居多,但是心也累),回家后我母亲还会时不时地问我什么时候可以签合同,催我去问领导。我也尝试问过,但是领导心情好的时候就说等等,下个月之类的,心情不好的时候直接脸色很阴沉,呵斥我“不会办事”。其他的就是一些小道消息了,哪个同事是干了三个月签上的,哪个同事是干了五个月签上的,捕风捉影一般。我在白天小心翼翼,下班回家后情绪时好时坏,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和父母吵起来,说出过分的话。
一个转折发生在2016年的最后一个星期五。那天我下班正要回家,发现我母亲堵在单位门口,说是要找领导要个说法,但是领导并不在办公室里(其实她一般都不在办公室里)。我母亲很生气,朝门卫怒吼,问“哪有不给人家发工资的公司”“是谁给你们的权利”等等,门卫面带讥笑,拿手机录她,我的同事们看着我,我看着我的母亲,我的人生陷入了迷茫,进退维谷。
也是在很短的一瞬间,感觉自己脑子里有一个一直紧绷着的弦突然断了。我甚至感觉脸上发烫。我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个九零后,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这本些话本应是由我来说的。现在却还要我的亲妈,一个快要退休的人,像小的时候教我念书那样,一字一句地吼给我听。
我低着头站在那里,默默地听她吼完,一边安抚气喘吁吁的她,一边和她一起等公交回家。那天晚上,我和她躺在炕上,看着窗外朦胧的夜空,聊了一些读书的时候的事情,聊着聊着睡了。2017年元旦假期期间,我整理了自己的简历,附带实习时的老板给我开的推荐信(中英文的带签名印章的,附在简历上可拉风了,超级感谢他),投给上海的三十多家公司。元旦之后我再没有回到那家国企,在家复习Matlab,C语言,VBA和一些杂七杂八的专业想关的知识点。时不时地会接到几个面试电话,有的挂了电话有再无消息了,有的约我去现场面试,我都把时间排到一月底。一月的最后一个周我又来到上海,在南京西路那家青旅住了一个周,面了五家公司,最后收到两个offer,一个6k的一个8k的。我选了8k的那个数据分析的工作。
我在上海工作三个月后,发生了一件好事情。在我母亲的不懈努力下,之前打工的那家国企给我发工资了,按80块/天日结算的,备注是实习工资,扣掉税以后还剩九千多块。
工作一年后,我的大学同学有的去国外不回来了,有的留学回来落了户口,有的在读研究生,有的和我一样拿着本科学历搬转刷题,有的和我当初选的那样留在了老家,有的失去了联系
工作两年后(2018年底),我身边的同事有的在考金融证书(我查了一下考试的费用,默默地关上了网页),有的在搞AI(想到自己只有本科学历,我没跟那一波),因为那时我会用python和java了,就转行专心搞Web开发。
2019年秋天,我拿到了一家大厂的offer,公司在闵行,房租比市里便宜,还有租房补贴。工资也翻倍了。我吃穿用还是能省则省,每月房租以外的消费控制在两千以内。等着攒出三十万去老家的市区买个好房子吧。
我们都有光明的前程。

编辑于 05-23赞同 704收起0 - 图67我是可达鸭17,562 人赞同了该回答
知乎上曾经有位大V,叫徐沪生,已经淡出大家的视野很久了,不知道多少人对他还有印象。
他在知乎刚兴起,还只是在小圈子流行的时候,凭借一篇鸡汤文,描述他农村出身,竞赛保送上交,父亲重病没钱救治,同时他还是个同性恋,承受着想出柜而不能出柜的种种压力,一举成为知乎早期大V,圈粉无数,人气最高的时候每个回答点赞过千。甚至曾实名控诉蔡康永软弱,并自称同志领袖。
不知道是因为知乎上的光环让他一度膨胀,还是急于想将名气变现,他在父亲病危,最需要钱的时候,毅然辞去了程序员的稳定工作,专心写书。
没过多久,他父亲病逝,他的第一本书出版了,“少年啊前路漫漫”。作为他的早期粉丝,我读过他知乎上所有的文章,也曾加过他的微信。我买来这本书翻看了几页,便放下再也没打开过。
关于他的书的评价,网上有很多,我不多作赘述。我只是懊悔,我明明早该意识到,他完全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也不具备写书的文笔和天赋。他的书,论内容论深度,还比不上《故事会》。
在持续写书3年,陆陆续续出了5本差评连连的书后,在17年的平安夜,他发现自己把多年的积蓄全亏光了,不得不重新回去找工作。可他过惯了3年自由散漫的生活,同时也自断了编程的武功,高薪的工作根本找不到,低薪+坐班的工作对他完全是种折磨。在接连换了几份不如意的工作后,他开始卖起了保险。
我奉劝在座的各位,无论男女,毒鸡汤少看。在互联网发达的年代,太多包藏祸心的毒鸡汤,打着“追求梦想”,“享受生活”的旗号,被包装成了励志的文章。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咪蒙劝人退学、“优秀的女人没有性生活”等等。
我亲眼目睹身边太多人,喝多了毒鸡汤,做出种种匪夷所思的“追梦”行为。比如英国留学归来的某乖乖女,放弃稳定的银行工作,在微信卖起了烘焙点心。比如某位金融专业毕业的女生,放弃家里安排的券商的工作,零基础学起了画画,准备过几年开家工作室。其他放弃本职工作,半途而废,做起代购、花艺、直播的,数不胜数。
我不是说这些行为有多么的不妥。只是庆幸,她们多数拥有优渥的家底,再怎么“追梦”,怎么“折腾”,都至少能保证下限,最不济也不过是阶层下滑。可是以毒鸡汤煽动人心的能力之强,覆盖范围之广,不可能只有那些家境优厚的人被洗脑,更多的是那些眼界局限、社会阅历不够丰富、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比如徐沪生。更讽刺的是——徐沪生本身就是靠写鸡汤文出位,只不过,写着写着,把自己给洗脑了。
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没有家底没有财力没有人脉的支撑,在这个充满了诱惑和风险的世界,稍有不慎,多年来攀爬的努力将毁于一旦。
更何况,我丝毫不认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真的在“追梦”。我甚至诛心地认为,他们只是在自我欺骗,试图打着梦想的旗号,脱离这条艰辛但稳固的路,去选择一条更加轻松舒适的道路而已。在银行坐班,免不了赔笑受气;在互联网公司做程序员,免不了加班熬夜。他们避开复杂、艰辛的工作,选择轻松快活,毫无成长性的工作,但谁又能保证他们的将来呢?
最后,那些和徐沪生同年毕业,一直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同学,到现在应该都快攒够在上海买房的首付了吧。
编辑于 2018-10-19赞同 1.7 万收起0 - 图68何自在1,070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就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混得比较差的那种。
毕业快三年,只够自给自足,存款少得可怜。工作还在初阶,尚未融会贯通。升职加薪估计还得有两年。身边的同龄人好多已月薪过万,我还是个几千块的小会计。
父母望女成凤的希望已然破灭,看我的眼神不再是亮闪闪的信任与期盼,取而代之的是暗淡失望的无奈。
是的,我曾被寄予厚望。用妈妈的话说,我小时候自带灵气,不论是学诗文,还是数学,总是一点就通。三四岁的时候就会背好多古诗读一遍就能记住还能一眨眼就做出三位数的算数题。性格活泼外向,大人们开玩笑逗我玩儿,我都能伶牙俐齿地怼回去,对小朋友们都害怕的隔壁瞪着大眼睛的凶伯伯,也从不畏惧。这在一个偏远小山村的贫穷人家简直是上天的恩赐,觉得未来可期,有福可享了。
我就在这样沉甸甸的希望中渐渐成长,也的确没让父母失望。从小学开始,都是一路绿灯,名列前茅,都是重点学校,没有费多大劲儿,也没有费多少钱。我也从不是死读书的孩子,小学是大队长,播音站站长,自己搜集素材排成简单的稿子然后组织同学们播音,也参加书法比赛,文艺活动,作文还登上了市里的学生报。初中是班干部、团支书,广播室播音员,参加朗诵比赛,学科竞赛,高中还和朋友一起组织了一个公益活动社团,关注街头流浪老人,探望残疾儿童等。家里一整面墙壁都是满满的三好学生和竞赛奖状。那时候的我总是朝气蓬勃,无所畏惧,还有强烈的使命感,每周在市区放学回家挤上班次极少还严重超载的长途回村公交车,绕过一道道蜿蜒狭窄的盘山公路,看着挑着担子头发花白的老人挤不上车还会同情落泪,心里暗暗想,长大了一定要为家乡的发展做贡献。父母从小带我串门,总能听到街坊邻居,亲戚朋友把我当成“别人家的孩子”羡慕夸赞的话语,脸上光荣的神情,笑的嘴巴都咧到了耳后根。那时候,我是父母的骄傲,也是小山村的传奇。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表面上阳光、上进、看似优秀的我。就像天狗食日那样,光亮一点点被蚕食,信心一点点被击溃。不同的是,太阳还会重现,我却不再回来。
我以乡镇第一名的成绩考到了市区的重点初中,并志气满满地跟我爸说:“城市里的孩子有什么了不起的,我要考第一名!”我爸说哪有那么容易啊。事实是,第一次考试我就轻松得了第一,爸爸很惊喜,骄傲感直线上升。当时的班主任也很震惊,一个本市最偏远的农村来的孩子,居然超过了很多从小接受着更好教育资源还上着补习班的城区孩子,还超第二名好多分。记得当时坐我前桌的男同学转过头对我说:“厉害啊,一炮走红。”确实是,通过这一次考试,我的名字不仅被所有班主任知道,也传到了各个班级的同学耳中。自此,我的生活也变了。
因为成绩好,且是贫困生,被隔壁班的本地女孩子们恶意孤立,每每路过,都会迎来一阵刻意的笑声和交头接耳的指指点点,当我靠近,她们会故意走的远远的露出嫌弃的姿态。
因为成绩好,自己班也有几个漂亮的城里孩子主动和我交朋友。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去小卖部,一起在宿舍被窝偷吃零食,也会一起去逛街买文具和辅导书。周末她们会去KTV玩,喝好几块钱一杯的奶茶,生日会买生日蛋糕,偶尔会去餐厅吃饭,而我十多年来,从未过过生日。随着出去玩的次数增多,我变得不太愿意,我脆弱懵懂的友情开始慢慢淡化。不是她们远离了我,而是拮据的我无法一次次拒绝她们的邀约,又不可能次次接受她们的请客,我想我们注定不是一个世界的,自卑地主动离开。
因为成绩好,有重男轻女思想的父母仍旧对我宠爱有加,父亲奉行“读书好就行了,家务活不用干“。都说农村的孩子早当家,而我十指不沾阳春水,饭来张口,衣来张手。我在众人的夸赞与放纵中变得自命不凡,也懒散安逸。父亲常说:”要不是你读书好,我跟你妈妈早离了。你要好好努力啊。“自此我在背负着改善家庭命运的同时,也肩负起了维护父母感情的“重担”。我常常疑惑,我是为什么而读书。我开始怀疑,我也并没有那么爱学习,只是不想让人失望罢了。
因为成绩好,父亲更将申请贫困生视为理所应当的事情。我们穷,学校就应该减免学费,公家的钱不拿白不拿。从小骄傲的我,从初中开始被便扣上了贫困生的帽子。每个月我都要在班里小心翼翼地从班主任手里接过免费餐券,然后偷偷摸摸地在食堂消费。
我以为我什么都好,原来连和别人一样都很难。
我曾经自以为的骄傲,自信,阳光,随着我在城市里的第一次万众瞩目之下到达顶峰,又因为未能妥善处理强烈的自尊心而变得敏感、脆弱、自我怀疑。
高中的我依然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班主任甚至说“再努力点上清华北大机会很大”。然而我已经全然不是曾经那个热血、无畏、敢于追求的少年。如果我妈说的小时候的灵气是真的,那么长大的我一直是吃老本而已。我也不知道从小坚毅、勇敢、自信满满的我,是怎么变成这样一个懦弱、谨慎、畏首畏尾的人。
那些年,我一边在父母闹离婚、父辈兄弟姐妹间的纠纷中被灌输“帮爸妈争口气,不要被你叔叔家比下去”的思想,还有在父亲老来得子的喜悦与忧虑中频繁被教育“以后长大了要帮弟弟啊,弟弟买车买房娶妻爸爸是老了,力不从心了”,一边靠着所谓天分,维持着父亲唯一的骄傲——我的成绩。我在渴望优秀又自我否定的矛盾里挣扎而痛苦不堪甚至还偷偷去了心理咨询室。我会莫名其妙地每日落泪又若无其事地自我开导治愈。当然这一切,家人从未发觉。
我总是在校园里独来独往,被班主任开玩笑说是个特立独行的独行侠。其实不是特立独行,只是不知道该如何与人相处。我变得敏感自卑又缺爱,还早恋了。那个男生不高不帅,成绩没我好。但就觉得有人在乎我了。在被老师和家长轮番教育劝导之后也依然坚持所谓的感情。后来想想,也是执念而已。一个开始时并不懂得爱,最终也没那么爱我的人,为何可以让我即使歇斯底里卑微到尘埃也不放弃,和那些年来形成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高考当然也没有很理想。超了一本线几十分,但是远达不到曾经班主任预言的那样。因为不懂得填志愿,对学校专业全然没有概念,盲目自信211、985那神乎其神的影响力并没什么卵用,在提交志愿的最后几分钟还在慌乱地改来改去,最后傻傻地选了一所双非。结果当然是让父亲失望,他满心以为我能上一所很好的985,分数出来的时候,他全然不顾我内心的失落,当着我的面,长叹了一口气,默默上了楼。我让他从小对我的希望落了空。我没能为他争口气,没能帮助他攀比,压过那些曾经小瞧他的人。
我带着这种让人失望的内疚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我大概在从小被希望的环境中,养成了一个讨好型人格,害怕让人失望,常常内疚自责,还能很好的掩饰这种心理。
我爸总说我这个人自私,只顾自己。从来不会许诺,以后会给他们什么,给弟弟多少。其实我只是不敢,我怕说出来又达不成,让人失望。我曾经那么自信,而现在只不过是个连画大饼说点让人欢心的话都不敢的胆小鬼罢了。
我爸说我这个人,从小到大都不会承认自己错,那么骄傲,也不知道后悔。在他眼里,我高中早恋是错的,没有努力高考应该后悔,选错志愿应该后悔,导致我现在只是个平庸的小会计没法实现他曾幻想的做大老板赚大钱开豪车住别墅嫁有钱人去曾经让他没面子的人面前云淡风轻地耀武扬威。
而他不知道,我的骄傲,早在那敏感多疑又没被正确引导的青春期里毁了。
我从不承认错是因为习惯讨好又怕令人担忧的我向来只在他们面前表现开心放心的一面,我当然知道自己一生重要的选择中有太多因为懵懵懂懂思维眼界局限而造成的失误,我从不说后悔,是因为我知道后悔没用。
如果真的要后悔的话,我要后悔的也不是他想的那些,而是后悔没有在被同学们嘲笑的时候自信解气地怼回去,后悔没有认识到出生贫寒不是我的错,应该大大方方地接过餐券和同学们一起在食堂光明正大地用餐,我后悔没有坦白地告诉我的朋友们,我没有那么多钱,所以有些花销大的活动我不参加了,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做好朋友,我后悔没有在父亲跟我叨叨不好好读书就跟妈妈离婚的时候,勇敢地说快点离吧你,有胆离就不要拿我当借口,宁愿单亲也比在你们这种貌合神离吵吵不停的家庭好的多。我后悔没有在父亲跟我说去办理贫困生吧,这钱不拿白不拿,能省就省的时候告诉他,爸爸,这钱不能省,它会摧毁我的骄傲,它会磨灭我的奋斗精神,它会让人误以为生活可以不劳而获。甚至在后来很多年,我也成了像父亲一样,不再怀有初时的感恩与回馈之心而理所当然地“白拿”。我逐渐流失骨子里太多的美好品质,而逐渐走向平庸、世俗、与旁人无异。我后悔那时候的自己太小,毫无意识,没有现在的思维,不懂得呵护自己尚未成型的人格,没有守护好曾经那个乐观自信、单纯善良、有追求、有梦想还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女孩,那么轻易就被外界的评价与压力击败了,以潜意识里的微薄之力抗争着,却还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成为了世俗生活里的大多数。
遗憾。
所以你说,为什么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混得比较差?
阶级固化固然存在,但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不是没有。
只不过,不是仅仅会读书就够了
环境、性格、眼界、选择、机遇等等。
天时地利人和。
每一步路都环环相扣,行差踏错一步都不行。
而当你不仅是农村孩子,还穷,物质穷,精神穷,父母还没爱,只管温饱,不管你心理变化,也没能力给你成长规划,还妄图培养扶弟魔,从小灌输狭隘、攀比、占便宜、要面子、嫁有钱人的思想,你性格不讨喜,长得也没竞争力,没见过太多世面,逐渐麻木并接受现实还美其名曰“接纳自我”。
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一直懵懵懂懂,没有遇到贵人,也没有渠道获取信息拓宽认知,甚至都没有这个觉悟知道自己是可以去改变与反抗的。
满足以上大多数因素,还想混得多好吗? (原回答,编辑于2020-5-6)


(以下为更新,编辑于2020-5-28) 写给各位亲爱的知乎朋友:
感谢大家的关注与赞,这个回答,起初是当做一个树洞倾诉了自己的心路历程,以为它会淹没在海量的知乎回答里,没想到竟然收获了这么多的关心,鼓励,共鸣。十分感谢大家!大多数的评论我都有一一回复,有的是点赞表示了我赞成或我已阅哈哈。每一条评论我都看了,也没想到居然有那么多和我差不多经历的小伙伴,有些甚至遭遇过比我还难的境遇。听到了,我心里也觉得挺心疼的,挺难过,因为我理解你们,真的。有时候我也不知道回复你们什么,但是尽量以积极的心态和大家互动。这几天评论越来越多了,也许我会有遗漏,也许不再一一回复,故在此统一说明一些情况吧。
1.有评论说我的回答太悲观了,太丧了。
是有点吧。但确实是有感而发。疫情期间在家,和父母爆发了一次大矛盾,差点断绝关系的那种。让我怀疑是否父母真的爱过我呢。原来父母的亲情也是充满条件的。我前所未有得感受到人生的孤独,是比以前任何时候的孤独都要强烈。因为我唯一的后盾,没有了。我就像一个孤独的战士,面对社会,还要面对家庭。我那些天确实很丧,很难过,一个人在房间里哭,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要面对这些。所以,写的也比较丧一点吧。
回到现在,实际情况是,我还好。我有稳定的工作,也在努力提升自己,我还是比较相信自己,不会仅仅是一个小会计的。父母也在我的一再劝说与催促之下补交了养老保险,虽然其中一个没有满足一次性补缴政策,需要慢慢地交满15年。但是至少每一年可以享受医保。我其实最害怕父母生病。父母老了,我弟还在上学。我们这样的家庭,抗风险能力真的很差。我打算等自己收入再多一点了,就给他们再配一点商业保险。总体而言,我相信未来是会更好的,虽然过程苦一点。
我的丧,更多的是心理层面的吧。经历过的小伙伴应该懂。当我每一次心理重建,给自己一次次加油打气的时候,总会有突发的事情或者父母的言行,让我的内心再次崩塌。我总是在给自己做思想工作,一次次被打倒,怀疑人生,又一次次站起来,热爱生活。我在这个过程中,很痛苦。答题的时候,正是我的低谷期。所以抱歉,带给大家比较负面的情绪。
2.写给有类似经历的小伙伴
有很多人评论,也有一些小伙伴有私信你们的经历。我真的明白你们的感受,也懂你们的心情。就像你们也懂我一样。你们评论我的时候,我挺感动的。这种感动,来自于被人理解,来自懂得。就是,这个世界上,谁也不明白我,我父母也不懂我,可是有人懂了。内心会有一些温暖,甚至有点想哭。
很感谢你们的陪伴。是的,某种程度上,你们陪伴了我。让我知道,在世界某个角落,有一些人,也在默默努力着,抗争着,改变那些过去的局限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地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想到有这样的陪伴,我也会不自觉地变得积极而有力量。我想跟你们说,你们也不再是孤军奋战了。同样,我也在这里陪伴着你们,给你们加油,希望你们不再孤单,越来越好。
3.写给鼓励我的小伙伴
十分谢谢你们!其实我挺冷漠的。我很丧的那段时间,也常常在知乎看故事,看回答,平复心情。我也看到过一些悲伤的故事,让人心疼的故事。但是我从来不评论。我就像一个看客,看完别人的一生,却吝啬自己的善意。我真的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有爱的,可爱的,善良的朋友,会毫不吝惜地表达自己的温暖与支持。我甚至在评论区看不到一点恶意与批判。真的特别感动,你们的建议我都看了,你们的每一句加油我都收到了。你们这些加油,会伴随着我的余生。我会始终记得有这样一群友好的人在我的世界里撒进阳光。我看完,真的更有动力了。
至于我为啥冷漠。我也不知道。我从小就这样。我爸妈还问我,怎么对他们一点都不亲昵。为什么别人家的女儿,都是贴心小棉袄,还会挽着爸妈一起走路。而我从来不会。我也好想做一个温暖的人。想要像你们一样。看起来暖暖的,说话也暖暖的,会主动关心别人,也能懂得爱。
还有夸我文笔好的小伙伴,我真的都不好意思说,真的。在知乎众大神面前,我真的献丑了。自认为是普通的学生水平啦,请不要再夸赞我了。很害羞。你们很善良,也许是想让我自信一点吧。
4.信息补充
我的原回答,因为有感而发,是一气呵成的。没来得及思考很多,所以写的也就不是面面俱到的。会造成我现在这样,是还有很多其他原因的。比如我自己的一些身体小缺陷,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所以对自己很严苛。也是因为追求完美,才会在被嘲笑,被孤立的时候有这么大的影响。比如我父母这个组合,一个是过于现实,一个是过于理想。一个灌输物质思想,一个是事不关己的佛系。像我朋友说的,夫妻两个哪怕有一个正常,你也不至于如此。但是很不幸,最不好的搭配发生在他们身上。再加上早在我年幼时他们就彼此不爱了。我还在亲戚家借住过几年。所以,我也实在很难懂得爱。我怀疑我在中学的时候,心理问题其实是比较严重的,因为我会天天哭,会想死,会盯着对面教学楼的顶楼想象,会拒绝跟别人交流,会在上课时间走出教室一个人待着。不过我也一直相信,一个人最好的心理医生就是自己。我特别明白自己的症结所在。所以我也一直在开导自己。并解决一些问题。慢慢地,我就恢复了好多。
现在,我可以说已经解决了自己80%以上的负面心理。大多数时候,我还是积极向上的青年。只要家里不生事端,我每天过得挺开心的。
5.计划安排
我还有一个考研的梦想。是梦想。我一直不想带着经济压力去读研。而且,甚至不是为了找工作而读研。是纯粹的兴趣。我家的情况,是不可能支持我去做一件这样没有效益的事情的。所以,它只是梦想。我爸现在还病了,暂时无法工作,不知道会不会失业。也许会没有经济来源。也许连养老保险都要交不起了。我只知道,真正的挑战还没有来临。以后,我会面临家庭的生活,父母的养老问题,弟弟的学业车房,以及自己的婚姻问题。当然,这是最糟的预测。也可能,我爸康复了。我压力小一些。但也还好吧,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相比经济,心理问题才最痛苦。能用钱解决的问题,我就算多打几份工,我也不怕苦。但这个考研的执念,我是不知道哪年会完成啦。
我目前主要还是积累工作经验和考证。我暂时不打算放弃会计行业。我自己做着还挺得心应手的,历任领导也都挺认可我的。我打算在两年内配齐所有证书(CPA,CTA,中级,司法),有些我已经考了一部分了。中级要工作年限,我明年才有资格考。我没什么优点,就是应试能力还不错,考运也还不错。我对这些证书,都挺有信心的。如果我通过了,如果我还在知乎,我会来更新答案的。(其实我连考证书这件事,都觉醒得比较晚,刚毕业那两年,根本没意识到)
可能准确地说,我是不会退出经济领域。我不会放弃自己的专业。我也许不做会计,但是也会做经济相关的工作。我对自己的打算是,考取证书之后,伺机而动。
我目前还有在学一门小语种,以及打算系统地学习一下写作。我从小其实对语言比较敏感。我能很快地理解文字,也能很快地记住单词。所以我也不想浪费了这个优势,趁着现在年纪不大,记忆力还没衰退得厉害,抓紧学一些我感兴趣的。哪怕它和目前的工作没什么大的关联。我只知道我在学这些的时候,我是很享受的,是真正的想学。要不是我要工作挣钱,我都愿意把我全部的时间都花在语言文字上。
所以,我的时间排的挺满的。不是疫情原因,复工延期,我可能都不会在知乎上留下足迹。也是一种缘分吧。认识了大家,也又一次认识了自己。
希望我们共同成长。
祝福你我。

你们的陌生朋友:
可爱的我。
编辑于 05-28赞同 1070收起0 - 图69Amelie3,810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有段时间没上b乎了,今晚大致看了下所有评论,就不一一回复了,希望我的回答给相同处境的孩子带来一些正能量和些许安慰——你不是一个人在独自前行。
You’ll never walk alone
——————————————
先声明,文章只是个人经历,个人感受,相当于日记随笔之类的,并不具有普遍性,真理性,绝对性。
还有,我并没有在说公务员考试就是黑。我只是在我身边的例子看到了一些内幕操作,这个当然不能说明什么,我也不能以偏概全。那些评论里回复公务员考试很公平,一点都不黑,劝我多读书的我也想劝他评论带点脑子好不来。世间万物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微笑脸]

修改一下,( ー̀дー́ )
我本人因为也是农村的,有点体会
下面就简单说几句吧
我最近看了一本《斯坦福极简经济学》
在第16章——什么样的收入不均算合理
讲到,贫穷和收入不均是两回事。
书中原话“经济强劲增长,会帮助穷人变得稍微有点钱,但会让富人变得更有钱。”
看到这句话,好像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想到我国改革开放时,政策支持,百废待兴。国内外经济环境非常好。
虽然大家整体都很贫穷
但经济条件稍微好点的还是有的
最穷的是在农村
是广大的农民群众
经济条件稍微允许的能上个大学
你知道,
那时候上个大学跟现在上大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后来那些上了大学的人
又借着经济发展的好势头抓住了机会
发展的越来越好
而有更多的人
像我妈一样
一个字不认识
只能待在农村种田种地
这样一种就是一辈子

孩子出生了
七八岁送他们去村里的小学
孩子回家作业不会做也没有人辅导请教
学得好就继续上学
学不好就出去打工
农村里的孩子吃得都是自家种的
哪里像现在的城里小孩
还墨西哥牛油果、新西兰奇异果,智利车厘子
我们吃得只是橘子苹果
橘子苹果是大卡车装着开来得,满满一车子
我们这些孩子,或者老人领着孩子
拿着一袋子稻谷去换
十斤稻谷七斤苹果十斤稻谷八斤橘子
尽管苹果又丑又小我们依然吃得很香
我们每次都盼望大卡车到来
现在的孩子还去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游乐场
而我都已经快奔三了还没有去过一次游乐场
有次朋友提议去玩
我说没兴趣
我是真没兴趣,因为已经过了那个年龄了
也不知道怎么去玩,处在那个场景中都感到很局促
还有一次真有一个妹子带我去了水上乐园
你们能想象我独自逛了一圈然后独自坐了一下午么
我不会玩那些设施 放不开自己 也不敢去买泳衣穿上

好吧,继续说学习
一切都是因为教育,
无知产生罪恶,贫穷就是罪
我嘛,有幸属于那种学得好的一类
和我童年的村里的四个女生
只有我一个人读了研究生
那些都要么高中没读,要么大学没读
有一个村长的女儿
高中补习了两年
去了一个大学学了一个中外合作的专业
我在大学没看到什么差距
因为室友都是农村的
在研究生阶段才发现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的太大
导师的女儿在美国留学
导师说一年差不多五六十万
导师说钱不投资给孩子留着干嘛呢?
导师跟我父母年纪也差不多,小不了几岁
我的父母辛苦一辈子供我读书
他们也想尽可能投资我
但我们家没钱
父母都是农民
所以我连一个补习班都没上过
而现在的城里的小孩学习是一对一辅导啊

我父母能够把给我的尽最大可能给我了
但我和他们,比如和我导师的女儿相比
差距还是很大
但没有办法,
我是农民的孩子,她是教授的孩子
这就是差距
我三个室友都是城市的,独生女
父母都比我父母学历高
都有很好的体面的工作
而很多像我一样的农村人可能只是读了一个专科或者本科
然后赶紧出来工作减轻家中负担了
像我的大学本科室友都是这样的,她们都工作了
我和城里小孩一起读了研究生已经很幸运了
当我在抱怨论文写不出来时
她们安慰我说她们一年到头就是盼望个假期休息一下
她们认为我还能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了

差距就是这么来的
当时我们爷爷那一辈可能跟别人爷爷那一辈
有点小小的差距
但我们父亲那一代
可能是我们父亲读了初中出去挣钱了
别人的父亲读了大学或者研究生
然后别人的父母给他们的孩子提供了更好的教育
更好的学习资源
然后他们上了更好的大学
遇到了更厉害的人,接触了更大的世界
有了更广阔更强大的人脉、信息等资源
新闻传播学上,有个“知沟”理论
它认为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
因此,大众媒介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在现代社会,信息就是金钱啊!

下面继续说
而我们努力一点的上了个大学
很多人还是像我们父亲辈样去了工厂
做裁缝,做流水线工人,各种
我们上了大学也好不到哪里去
上了大学我们还要去做兼职挣生活费
别人在学习娱乐谈恋爱
你还要去端盘子找家教
恋爱不敢谈,因为要花钱
我在大学还不算辛苦
但也有那种为了1300的工资过年不回家在酒店打扫卫生的工作经历
而我打扫的酒店房间
一晚上的价格是3999.2999.1999
我一个月的工资只能够我住三分之一晚的这种酒店啊
呵呵
等我们毕业了
就赶紧出来找个工作
可是现在的大学生太多了
学历根本没用了
我们都去了公司做个小职员
创业你没资本,没人脉,你不敢闯
考公吧,本来也是万里挑一了,很可能复试还有一些见不得人的操作,连上海都有,更何况那些小城市了
进入好的企业也只是少数人
然后……
然后就是这样的
已经很好了

还有更糟的
下面说说原生家庭
一般来说,农村的孩子更可能在心理上出现问题
前段时间跳水的博士也是农村的
当初复旦投毒案那个男生也是农村的
为啥农村孩子心理更容易出现问题呢?
因为很多农村出来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留守孩子
他们从小就被丢给外公外婆爷爷奶奶
长期缺少父爱母爱
而且,很多父母没有知识文化不懂教育
很多父母自己都有性格缺陷
孩子成长在家暴等不健康的家庭中非常常见
而且很多父母的思想
比如我爸就认为
棍棒之下出孝子,
孩子是我生的养的,你的命都是我的,我要你死你也得死!
他们当初结婚只是为了结婚而结婚,为了延续香火
生孩子只是为了生孩子罢了
在他们眼里,孩子就是父母的所属物
他们生孩子是为了传宗接代为了养儿防老
孩子最好不要读太多书
早早出来去做个裁缝补贴家用减轻负担
做个裁缝每年能挣两三万呢
两三万对他们来说已经是非常多了
因为他们太穷了
农村真是太穷了啊
我曾经去参加一个会议
听一个老科学家讲他们曾经的故事
说到那时候天冷北方到处都是雪
为了拉个屎要跑几里路
继续说到那些边疆的工作者们
有次回来受到接待住在一个几星级的宾馆
那些人一辈子没住过宾馆
突然看到这么好的房间这么软的床
激动得……
然后……然后……
在地板上睡了一夜!!
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舍不得睡
这么好的床这么干净的被子不忍心去睡
当那个老科学家讲到这一幕时候
我听到这突然瞬间泪流满面
我以为别人也哭了,看看周围学生并没有
他们很淡定有些学生还笑了
我知道他们是体会不到这种悲苦、贫穷、心酸
他们可能都是城里的孩子或者从小家境优越
因为经历,所以懂得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还有一件小事
研究生宿舍有次搬家
我们找了个蹲三轮的老头搬书
不知道什么原因
一个室友对那个蹲三轮师傅说话语气重了点
我知道后就马上跟那个室友闹了起来
可能她不是故意的
但我还是不能接受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我不能看到别人用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口气
责备像蹲三轮的师傅这种人
我感觉那就是在责备我
因为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
农村里到处都是都是这种老头
他们很穷,穿得破,还脏,不会说文雅的话
但尽管这样我们就能不尊重他们吗?
为什么我们对一个大学教授的态度谦卑恭敬
而对一个蹲三轮的老头就是颐指气使呢?
当我们责备蹲三轮的老头时,
当我们看不起城市的清洁工时
不要忘了那可能是农村人的父辈或者爷爷辈
他们一辈子辛苦,然而一辈子没有离开农村
就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在这里死亡
如今,我们走出了农村
才发现原来世界这么大
有多少风景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见都没见过
但有风景也有荆棘
荆棘让我们伤痕累累
因为看到了太多的风景
我们才发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真的比人与狗之间的差距还大……
可是
我还要说农村的孩子混得差不是我们农村孩子的错
承认并接受这个事实会让你好过很多
几代人之间的差距不可能让一代人去弥补
就算能弥补也只是极少数极少数
农村的孩子不仅背负着经济上事实的贫穷还背负着心灵上的贫穷
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跟别人去比较
然后开始困惑,开始自卑,开始抱怨,比如我自己就一直自卑,也在努力克服中
但这些心理活动、这一切你现在面对的情境并不能改变既定的已经过去了的事实
只会增加你的烦恼,影响你的健康
所以,还能怎么办,放平心态去接受吧
独立宣言 的第一句话就是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我们为什么要因为出生在农村自卑自责呢?
这根本不是我们的错,出生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
《蜘蛛侠》里面有一句台词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每个人应该去做适合自己的事
并不是当一个国王就比当一个士兵好
我们出生下来并不是带有使命的
不是非要成为某个CEO.COO.CFO.CTO…
非要创立一番伟大的事业然后高头大马衣锦还乡
我们也不必去跟别人比较谁谁混得好
因为总会有混得更好的人
如果一直都活在和他人的比较中
心灵就会遭罪 简称心累
也许我们唯一的使命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一个比过去更好的自己
也许我们的一生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
而不是一个去攀比
去积累更多财富去争取更多名声权力的过程
我们的一生应当是认识我们自己并成为我们自己的一个过程,不断去追求完美和卓越
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镌刻着这样一个神谕——“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经常用这句话教育弟子
用来教育我们也是合适
伟大的哲学思想永远都不会过时
感谢哲学让我们绝处逢生

0 - 图700 - 图71
保持善良,懂得感恩。
共勉。祝好。

附:我的小学

0 - 图720 - 图73

童年和青春期全是痛苦的回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有时候怀疑自己天生有病,也可能我永远都不会幸福了。但不管怎样,怎样的人生,我都能接受。

谢谢大家的点赞。
编辑于 03-06赞同 3810收起0 - 图74薇薇不爱吃糖36,406 人赞同了该回答
93年女,生于一个小农村,考上一个排名靠后的211。因经济、家中变故等原因辍学,后被父母安排相亲、亲戚轮番轰炸。忍无可忍开始北漂,随后陆续进入几家公司,经济独立后果断辞职,走过几十个城市去看了看外面的世界,现在在专心读书。

一开始,我的目标很简单,我想要经济独立,想要人格自由,想要过自己选择的人生。

我努力工作同时坚持学习的动力其实源于痛苦,对自己辍学的不甘,极力想要改变现状的强烈欲望,还有不满父母亲戚逼婚的愤怒。我知道自己就像深海的鱼族,若不自燃,便只有漆黑一片。

好在之前立的flag并未打脸,之后带着好奇的眼睛,行过很多路,看过很多形状的云。乾坤之大,只识一角,三观刷新,认知颠覆。不再居一隅而自认真理在握,惊觉学无止境尚需专注弥坚。

很庆幸自己来到北京,虽然这座城市冷酷异常却能包容热血少年的所有欲望。第一年,我虽一直在进步,但很多固有的观念还是没有改变,比如对自己认知不足,在老家朋友身边会盲目自信,而遇到一些一出生就在终点的人会有些自卑。不喜跟人交流,自闭。直到我跟很多优秀的人接触,我开始有意观察身边家境优越又很优秀的人,寻找别人为什么比自己优秀那么多的根源,最后意识到是思想观念的差距。富人家庭中的孩子通常有这些优点(这个是基于自己有感而发的,毕竟我的认知有些局限,大家有不同的见解欢迎指点):
①自我认知精准,不卑不亢
②有独立的人生观
③心态平和,内心强大
④勇于尝试
⑤理财观念
时间观
⑦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首先,我们得承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富人为什么会富?除去一部分非法牟利、或者运气使然的富人。一般是因为他有一些优于常人的地方,比如毅力、智商、观念、为人处世接人待物等等,他们的孩子一出生身边便有这样的父母,很多观念会潜移默化地深入他们的血液。

而农村出生来刚到大城市打拼的孩子,这些人通常学习成绩优异、自视颇高,在老家被人尊重甚至是推崇,一旦进入大城市,发现了贫困差异,见识差异,会有深深的不适感。例如:很多农村孩子在工作前没有见过异乡的大好河山、没有坐过飞机等等。当他们进入社会后,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成绩、智力或者努力程度不及他的人,却因为家境、人脉、见识或别的原因在事业上很轻松地凌驾于他之上,他们的心中是有巨大的冲击的,这种冲击我相信每个人都会经历。如果消化不好,可能会产生自卑或者自负,把别人的成功全归结于别人的出生,拒绝看到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拒绝正视自己的这一劣境,更别提改变了。

人生观方面,很多可能跟我一样,不太健全。大多数人努力的原因是想摆脱贫困的现状,改变阶层,有能力孝敬亲人。这种意志力维系起来其实特别困难,通常源于极力想改变痛苦现状的欲望,太用力的人跑不远,这种意志力通常很快会被用光,随后产生很多负面情绪,继而心态难以平和。受到冲击一般只会强忍,实在难过会崩溃大哭。父母在事业上能给的帮助可能只有精神支持,因而尝试的时候会畏手畏脚。

再谈理财观和时间观,富人有钱后先投资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值钱,滚雪球效应进而赚更多的钱。而农村的很多孩子多数孝顺,家境不太好,刚开始赚钱便把大部分钱给家里。其实我觉得这个正是本末倒置的地方。刚出社会正是需要投资自己的时候,很多不及别人的见识需要行万里路、不断学习去弥补,而这些都是需要用银子堆砌的。我们并非不那么勇敢,一方面是普通的家境,一方面是想要实现的理想。很多人能意识到错过投资自己的黄金时间,以后学习、赚钱能力会大打折扣,只是夹在年迈需要反哺的父母和想要实现的理想中间,是深深的无奈。

再谈时间观,富人花钱买时间,穷人用时间换钱。比如去一个目的地,富人会选首选耗时短的工具如飞机,穷人会首选便宜的绿皮火车等。学一个技能,富人会请专业教练,穷人很多会让熟人教或者网上找免费教程。结果呢,富人用钱换时间,用节省的时间赚更多的钱,穷人用时间省钱,而时间越来越少,精力越来越少,可用来赚钱的精力都越来越少,钱最后只能越省越少。最后你会发现,钱需要省,只节流不开源无法做到可持续发展。

最后一个限制很多人发展的就是交际能力,为人处世能力。中国的社会你想办成一些事,还得会来事,我最近看康熙微服私访记觉得挺有意思的,很多人求人办事钱会给点东西才好使,我觉得这点在中国乃至其他国家同样好使。具体使用尺度需要自己度量。

另外,我觉得原生家庭幸福也特别重要,幸福家庭出生的孩子三观会很正。很多时候,奋斗需要幸福的家庭支持,家和万事兴。奋斗是基于家庭幸福的,如果家里纷争不断,精力会不断耗损。

当然,我们农村家庭出来的孩子也有优势的,穷也是件好事啊,它能让你痛苦,痛苦使人进步,哈哈。我有时候也会意淫一下人家富人家的孩子都没有毅力,不如我们努力或者没我们聪明之类的。心理平衡一下,不要当真。

如果可以,正视贫穷吧,它只是暂时封存了这个世界的美好,需要你足够努力才能解封。当你打开枷锁,那种质朴纯真的衷心感动、纷至沓来的幸福感是无法比拟的。

第一次看海

0 - 图750 - 图76
第一次出海

0 - 图770 - 图78

第一次夜爬泰山返途遇小喵

第一次去杭州(冬天 荷花败了 略失望)

0 - 图790 - 图80

第一次去厦门方特过生日
0 - 图810 - 图82
第一次买100多个明信片
0 - 图830 - 图84
第一次去普者黑 发一下午呆
0 - 图850 - 图86
第一次去海口 希望返程飞机延误 然后…
0 - 图870 - 图88

第一次记1000单词(记时想吐 记完想哭)
0 - 图890 - 图900 - 图910 - 图92

还有太多初体验,第一次游泳、第一次健身、第一次学古筝、第一次学湿拓画…虽然我体验的是很多人的日常,但它们于我特别美好。

世界辽阔,还有那么多未知的美好等着我们发现。

0 - 图930 - 图94

综上所述:端正心态、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不卑不亢、谦逊努力。努力做造福后代的富一代,谨慎择偶,因为爱情而结合。努力给后代好的家境,幸福家庭。

—————————————————————
评论已关
虽知夏虫不可语于冰
但键盘侠戾气太重
hhhhh一笑避之
编辑于 2019-11-17赞同 3.6 万收起0 - 图95商业培训师尹志鹏3,003 人赞同了该回答
原生家庭对于个人的成长,人际发展的形成以及恋爱模式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家庭优越点的孩子比较不惜财,相对性格也开朗一些。家庭普通的孩子虽然更朴实一些,但是,再联系到自己的朋友、同事,真的,家庭条件差些,大多都是有些狡黠的,做事心理有很大的计算过程。这个计算过程对父母来讲是好事,比较节省,但是对自己发展,交友,人生态度是一个很大的思维框架,往往会跟随自己的一生。 思维方式差异就更大了。
从外表来看你看不出它们直接产生的后果,所以作为孩子特别容易承袭父母的思维方式。但是恰恰就是思维方式是优秀与否的根本决定因素。 我们的青年一旦承袭了一种思维方式往往就决定了一生的定位,而且直至终老也未必能发现自己的思维导致了自己的命运。
其实好多农村家庭的孩子的悲哀就是没有任何家庭的助力。在这个过程中,还多农村家庭孩子的心理价值还是父母农村的心理价值,还是父母农村接人待物的处世技巧,如果父母没有能力指导,其结果就是一头一头的包。也许孩子很上进,也许在同龄孩子中是很单纯的孩子,也都是懂事的孩子,都很不错。但是,好的企业可不会因为你的这些品质而去录用你的。谈完工作,来看看生存问题,更现实的一点的,买房,户口,孩子上学,在顶级都市这些都是要考虑的啊!
人都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的人则是直接生在了终点。
因为父母没有上过什么学,一直都在小城市中生活,所以对世界整体变化的感知没有那么强。所以对于最适应当下情况的选择,就不会很应景。比如选择专业,选择职业。
对于现在选择大于努力的社会,方向选对了,事半功倍。人生中很多重要的关头,上什么学校,选择什么专业,上哪家公司,选择和谁过一辈子,正是这些重要的选择,它决定了我们的一生的走向。你现在的人生,其实,不就是你此前,所有选择的总和吗?所以,选择这件事,能不重要吗?
不管是家庭财富的积累还是家族事业的积累,都不是单靠一代人的努力可以达成的,它往往是数代人持续努力的结果。你看到的是毕业以后同学差距拉大,但实际上这很可能是在拿你一个人的努力和人家整个家族几十年的努力做比较,结果可想而知。
下面是我很喜欢的一篇演讲:寒门贵子,送给大家,共勉!

编辑于 2019-11-20赞同 3003收起0 - 图96这是eno2,814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不仅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混的比较惨,那些城市里穷人家的孩子,也同样混的比较惨。
已经取得成功了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他们习惯从自己已经获得了的成就里去总结经验。
所以我们会看到,官宦家庭的孩子,更多的会去教育孩子要学会为人处事和察言观色。
那些经商的家庭,则会教育孩子把握机会,大胆尝试。
而那些没有取得成功的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习惯性的臆想出一套自己没有走过的路。
他们会想当然的认为,错误的反面,就一定是正确的。
当一个人实在总结不出什么经验时,他们便会讲一些听起来政治正确无比的话,例如要勤奋。
若勤奋可以消除贫困,那么这个世上将不再有穷人。

发布于 2018-10-29赞同 28140 - 图97春梅狐狸474 人赞同了该回答
他们不是混的差,他们的努力有一半埋在你看不见的土里。
发布于 2018-10-11赞同 4740 - 图98蛮小吉5,040 人赞同了该回答1,穷,没钱学特长,琴棋书画等乱七八糟的才艺是样样都不会。
2,穷,没钱出去见世面,十八岁上大学前可能从未出过小县城。
3,穷,父母没时间也没能力管,大多是放养状态,听天由命。
4,穷,父母基因一般,子女相貌身高智商也一般。
5,穷,导致性格容易走极端,自卑等相伴而生。发布于 2018-02-22赞同 5040收起0 - 图99速速18,234 人赞同了该回答
高考让农村孩子来到大城市,与城里孩子坐在一个教室读书,住一个宿舍,吃同样的食堂,会让你有一种我们都差不多的错觉。其实背后有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差距。
要弥补这个差距,仅凭一个大学太无力了。文革之后百废待兴,又碰到明君的改革开放,满地都是机遇,那一代的大学生应该是史上最幸运的没有之一。现在的大学生只是回归了常态。
社会越发达,靠个人努力改变命运越难。幸好中国还是个你努力就能过个小康日子的好国家。
生在非洲,儿童死亡率有多高,那里的农村贫困到绝望。明明坐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那里的人们就是没办法像中国一样完成工业体系的构建升级,也没有义务教育,偶尔有那么一两个强人想重振非洲摆脱各大流氓国家的敲髓吸血就会被干死…你生活在中国,能从农村出来跳到城市已经是投胎技术了不得了。
再说印度,腐败,种姓制度,普通农村孩子能读大学然后进入城市过上体面生活的机率有多大?更别说女孩子,强奸无罪,童婚,能读书的有多少?作为一个女孩生在中国能读大学能工作,运气好一点嫁个靠谱的人已经很幸福了。
不要跟欧美发达国家比,他们大学的学费你打听一下?美国电视剧里那些追逐爱情,靠着唱歌打球逆袭的都是传说,他们高中毕业不一定读大学,因为教育资源天然隔离了穷人和富人。在中国,教育资源虽然不平均,穷地方的孩子拼死努力还是可以和有钱孩子一起读书。
农村孩子考上大学,很有可能是十里八乡别人家的好孩子。这个光环留在老家就可以,到了城里,认清自己的定位。改变你还能改变的,你想一步到位跟城里有资源有根基的同学比,你要有超越常人的勇气毅力智慧机遇,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那绝对不是你一个人的进步就可以,要进化为另一种人,抓住机遇,运气好的话也许可以成功,
换一句话说,人要知足。不然你很容易心态失衡。我明白很多农村孩子在读书路上有很多心愿和希望,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真的要不得。人生路,道阻且长。认清你的定位,好好努力。其实不一定要用物质名利来衡量你的人生,你能从农村到城市已经是你的胜利。
0 - 图1000 - 图101

长文预警。
原答案到此为止。
我也是用了大概十年才慢慢调整好心态,十年前我从老少边穷地区国家级贫困县的小山村考到了上海。大学毕业之后去了德国继续读研究生,期间半工半读,好多次都在奔溃的边缘。各种酸甜苦辣,失望与希望,拼搏与放弃,急于拥抱现代文明又被隔绝在外,想要放弃回家,又发现见过繁华世界之后再也无法满足于粗茶淡饭….
希腊神话里有个人,推着大石头往上走,每次巨石都会滚下去,他又要重新开始这苦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你以为读书可以改变你的阶层,其实还会有无数双无形的手把你拖回去。比如在农村长大造成眼界的狭隘,本该从父母身上学到的接人待物只能应付农村的人际交往,在城市里很多约定俗成的规矩没有人教你,你碰得头破血流,黑夜里静静舔自己伤口,月光下最亮的是你的眼泪,兴许你能从痛苦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兴许永远不知道错在哪里。比如人人喊打的凤凰男,他绝不会认为自己有错,但是农村那一套放在城里就是错了。
你毕业了,摩拳擦掌想操翻这个世界,没想到自己被按在地上被生活这个大佬轮了一遍又一遍,被爆菊一样的屈辱你可能无处话凄凉。挨打了还要立正站好笑着把另一边脸也准备好请爷随意。生活从来不是单打独斗,古代是利益集团的相互碾压,现在也是。你以为比你跑的快的城里同学是一个人吗?
不,他也许有双亲的关系网罩着,有家族的庇护,无后顾之忧,甚至他可能从小长在富庶之家,综合素质吊打你只是人家有教养不会表现出来,他对未来规划明确,成长的道路清晰又美好,所以甩开膀子用力的跑。
你呢?毕业,老家的人像是鸟巢里嗷嗷待哺的小鸟,叽叽喳喳的叫着要你返哺。你没有多少见识的父母以为你也会像隔壁家二狗子一样月入过万,他们生活在农村无法理解别人吹的牛逼以及一万块在大城市里塞牙缝都不够这个事实。
最可怕的是,毕业到成家立业就留给你那么几年,买房家里是不可能支援的,女朋友也许进了社会开了眼就跑了,拿着心酸的工资,你学不会城里孩子的左右逢源,你也看不懂上司眼里没说出来的话,你呆头呆脑的,连把自己收拾得像城里人这点都还很勉强。
然后你想不通了,这叫什么个几把世道。金榜提名那天你产生了不该有的期望以及不切实际的自信,踏入社会那天所有虚幻的泡沫都被生活扎破。
尘归尘土归土,你不是那幸运的弄潮儿,也不算卧薪尝胆未雨绸缪的野心家,你只是个普通人,要么满足普通人的生活好好活下去,如果你不服,那么还有一轮一轮的炼狱等着你。
你是学生的时候成绩可以像毒品一样麻痹着你,让你感觉自己也不是一无是处。抱歉哦,真实世界里成绩可以很重要也可以一文不值。规则在大佬手里,我们都是一堆廉价的大白菜,大佬们随意挑挑拣拣。你的成绩只是其中一个考核标准而已,或者只是准入门槛之一,你当成了唯一就是你太天真了。很傻很天真,受伤的只能是你呀。
中国地大物博,人杰地灵,你做什么都有无数的人和你竞争。年轻的韭菜们一茬一茬的比你更适应这时代。
等你的下一代开始读书走上社会你才能看到真正的差距,勉强留在一线城市的农村孩子不是人人都玩得起学区房,另外还有国际学校等操作人家的子女不屑于跟你的娃儿挤独木桥空降世界名校。
三四线城市的你,可能要眼看着当你留在一线城市的同学轻松送孩子去名校而你的娃要跟百万大军一起抢入场券了。
人家的娃从小混名校圈子,同学家长非富即贵,长大后朋友圈子都是手握资源的二代,想做什么都有路子。你的娃儿和你当年一样单纯。等你的娃和他的娃碰到一起,18年后的差距可能就不是你现在担忧的这点子问题了。到了那个时候可能你的后代和他们的后代永远不会相遇吧,等18年也等不到一起喝咖啡的机会……
越写越不知怎么显得乐观,还是有农村人在大城市安家立业混得很好的,虽然比起平庸的大多数那是小概率事件。除了劝各位不要强行比较知足常乐,只能祝各位好运了。
0 - 图1020 - 图103
一个小小的建议就是放平心态,好好学习。不是单指读书,还应该和城里长大有教养有眼光的同学学他们的各种优点。放下你可怜的自尊心和虚荣的,承认自己的不足没什么丢脸的,当你坦诚接受自己的不足的时候,也许你就能真正打开心胸看一看这个世界。你会发现城里同学们知识积累一般都很丰富,接人待物很成熟,想法很多很有胆识,他们也许还比你彬彬有礼,不像你自卑又敏感。
各位能够到城里读书或者工作的农村朋友,换了环境会有很多手足无措孤立无援的感觉。一定不要产生负面情绪,把这个经历当作你的探险。沿途遇到的人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不要狭隘,城里人可能有一些很市侩但是也有很多和你我一样善良的普通人,勇敢乐观一点,和他们去做朋友,真诚的去帮助别人也接受别人的帮助。
在哪里立足这个问题要量力而行,你住在上海我住在乡下不代表我的人生失败。如果你对自己的评价体系不改,你会因此吃很多苦头增加很多不必要的烦恼。人活着,跟过去的自己比就好了。
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信息壁垒越来越少,你想学的想要的几乎都可以找到。其实没有时间学习的人有了时间也不会学习的,就像农村孩子抱怨没有条件学习,好了现在你到了城里有那么多条件可以学习,我很遗憾的看到很多农村同学已经变了初心。
城里同学可能因为家里老人高瞻远瞩早早开始准备未来,你沉迷游戏网文综艺脑残剧淘宝甚至还不要命的碰了借贷来满足你那些作孽的欲望。先天不足后天就不要作死了好吗?
城里同学对大城市的诱惑已经习惯,你一切都觉得好新奇。你要学的东西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少,你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强,我真的想不通很多农村孩子明明自己条件不好老父母可怜巴巴的流血流汗的供你读书,怎么还不知道拼命努力。身不饥寒,父母未曾负你。学无长进,你何以对父母?
你现在不是为自己在奋斗,你的父母很快就老了,万一有个大病,你一文不名,该如何是好。
城里孩子父母大多数是有医保社保的。他们头上没有这把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掉下来的剑。

评论里有朋友说太虚化城里人,我没有太理解他意思,也许是说太美化城里人的意思?
不好意思,小县城是城,上海市区是城,此城非彼城。别对号入座。
农村的同学们,和你同班的城里同学可能他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都是很有知识文化的人,从小耳濡目染,学到了很多可能永远没人教你的东西。等他要工作还有强大的关系网可以帮忙。这点不是他的错也不是你的错,只是不要问你为什么混的不好,要么问问他的祖上走出农村的时候你的祖上是不是有这个胆识和机遇?再问问他的父母通过读书高考成长为行业一把手的时候,你的父母是不是已经被时代抛弃,赶不上改革开放的红利也上不了房地产这趟顺风车。所以积累到你这一代,差距已经被时代拉成了鸿沟。只有很少的人又发现了新的机遇一飞冲天,大部分人可能…不管怎说还是可以过个平凡的小日子的。鲁迅先生说,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挑战,祝你好运。
0 - 图104

作为一个农村人,我想说这个国家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存在,但是对于教育,高居庙堂的智者已经很重视了。
曾经和中国一个体量的国家,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大批相对高素质的劳动者?
人人都想做英雄,可是我们生在和平年代,又经历了跌宕起伏的40年,历史给我们的使命不是为国捐躯救亡图存,也不是拨乱反正阶级斗争,先富起来这个我们也赶不上了,提高居民资产性收入这波福利貌似也慢慢消失了,我想我们这代人可能就是需要勤勤恳恳做螺丝钉,优质的螺丝钉,和同胞一起慢慢通过量变等待质变发生的那一天。那个时候我们的经济结构转型成功,老有所养,病有所依,不求万国来朝,但是国民心态会向祖先靠近变得平和。我们这一代人好好努力应该是可以活着看到那一天的。
年轻人的理想和命运只有和时代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实现。在历史和时代的潮流下各位除了顺应时代发展,逆流而上其实真的很难。我佩服弯道超车的人,也敬佩踏踏实实过好自己人生的普通人。愿各位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我手机打了这么多字你们都不关注我一波嘛~
0 - 图105

我如果开始写我的苦难,相信你们都会流泪的。但是我除了说明自己家里也是农村贫困山区,没有一句抱怨。我爸爸小学毕业,家里最穷的时候我高三还熬夜和爸妈干农活。
穷山恶水出刁民,我真的有时候不愿意承认,又不得不说仓廪足而知礼仪,古人诚不我欺。
中国九亿农民,我们的农民兄弟一砖一石建起了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市,工厂里的小伙子小姑娘站在流水线上前用年轻的热血支撑起一个制造大国,还有千千万万中国人,为了一个人最朴素的目标,也就是让家人过得好一点,勤奋到举世瞩目。看到农民工兄弟怕弄脏地铁不愿意坐下相信很多人都觉得心酸,看到快递小哥在路上抽空看书大家都为他叫好,看到云南冒着冰雪去上学的孩子大家心里都难过也祝福这个坚强的孩子。他已经被冻成那样还考了很好的分数。这样的孩子网友们纷纷要求捐款帮助他。
我们中国人从来都是尊重在困境中自强不息的人。而躺在地上打滚哭闹诉说着命运的无情的,不好意思,这个多变的民族喜欢痛打落水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要去面对。
农村大学生优秀的我见过很多,他们也带着原生家庭的伤痛,一路披荆斩棘,不断的改掉自己的缺点,努力到有些垃圾想不到。这些人忙着做自己的事情可没空抱怨父母抱怨社会抱怨环境。
连出身无法选择环境只能适应不能改变这个简单的问题都不愿意面对,真心弱鸡。
大家都知道农村艰苦,没人愿意生在山里上学要走三小时山路,但是命运如此。强者会改变命运,弱者你们负责被命运碾压吧。
平生最厌恶年纪轻轻就张口闭口怪父母怪社会怪国家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谁没有举步维艰的时候,就你金贵受不得委屈。
红楼梦里贾母说,穷人家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家里穷还吃不得一点苦经不得半句批评,真的劝你别出来丢人现眼了。
大家尊重的是勇于对抗命运的人,而不是穷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0820895/answer/28109659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145245/answer/252595435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3411877/answer/262994377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024536/answer/278280268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551370/answer/254122570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065694/answer/253115478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322232/answer/233583964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213153/answer/253184495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5673479/answer/305441123
时间精力有限,私信回不过来了。以上链接涵盖了我的高中大学以及在德国读研的一些经历。也许能解答一部分你们的疑问。如果对你有帮助我会很开心。只度有缘人。
0 - 图1060 - 图107

知道大家很讨厌,我还是不能免俗的说一句
欢迎你们关注我的公众号: 欲速不达, ID: Dsusu168
如果你喜欢我写的这篇文章,大概率你也会喜欢公众号里的内容。
不喜勿喷,原创不易,分享是美德。

编辑于 2019-06-21
7 人已赞赏
0 - 图1080 - 图1090 - 图1100 - 图1110 - 图112赞同 1.8 万收起0 - 图113半佛仙人3,171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不是混不过城里孩子,而是混不过他们爸妈。

大前提是这里说的农村还是是指家里一穷二白帮不上任何忙面朝黄土背朝天全家就指着一人带领家族进城的那种,那些吃喝不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的比城市里都逍遥(江浙沪闽还有大量土豪村,比城里富多了),不算本文中的穷苦的农村。

在学校里,我们评价学生的维度过于单一。
大家都只是拼成绩,谁成绩好谁牛逼,这时候实际比的是谁更聪明,谁更努力,谁更服从老师的安排好好读书。
比聪明,农村孩子没有先天劣势,智商这点农村孩子绝对不比城市孩子差;
比努力和服从,农村孩子没有先天劣势,农村孩子比城市孩子只强不弱。
所以大家在学生年代都差不多,甚至农村孩子往往混的比城市孩子更好,因为成绩摆在那里,人家就是比你学得好,比你努力,比你听话。

但是毕业后,一切都变了。
大家比的是谁有钱有势,有钱有势是表象,实质比的是物质基础,背景资源,历史包袱,视野阅历,个人情商,个人心态等综合维度,很不幸,这些维度对于条件比较差的农村学生非常不友好。
物质基础,农村孩子先天劣势,可能别人的起点就是他的终点,例如一二线城市的房车,这不是农村孩子不努力,是投胎输了。然后舍不得花钱,对自己抠的不行,把每一分钱都要小心翼翼攒下来给到家里或者留着做老婆本或嫁妆,任何需要花钱的场合都不敢去,长此以往是一种恶性循环。
背景资源,农村孩子先天劣势,别人父母动动嘴皮子的事情他可能累死跪死都办不到,这不是农村孩子输给对手,而是输给了对手的爸妈,这不仅让他们难过,还有很大概率会扭曲他们的三观,变得让别人不乐意接近。
历史包袱,农村孩子先天劣势,家里父母辛苦种地一辈子,供出一个大学生,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看病,农活又非常累,很容易就落下一身隐患,等孩子开始工作了,父母年龄也大了,很多身体的隐患会爆发,如果有恰巧没有足够的医疗保险和积蓄,那么孩子就被死死拖在了泥潭里,不仅是经济上,而且大量精力也要被牵扯,这个时候恰巧是最需要全情投入工作事业的关键时间,一步错步步错,很多人就这样被耽误了。
而很多城市孩子的爸妈在孩子事业工作上的定位基本是人型外挂或者兜底冤大头,这让人怎么玩。
视野阅历,农村孩子先天劣势,很多城里从小见到大的事物,他可能没有见过,很多城里孩子玩腻味的东西他都没有用过,甚至没有听过,很多生活习惯和个人爱好大家都不一样,这样在城市生活的过程中,很容易遭受圈子排挤,从而影响自己的工作状态。
个人情商,农村孩子说不好是劣势还是优势,有的人越是从困难的环境里出来,越是弯得下腰八面玲珑,有的人确实死抱着自己的自尊放不开,又臭又硬,这点打平。
个人心态,农村孩子先天劣势,这个劣势不是因为他们不优秀,而是因为他们没有退路,城里孩子干的不开心了大不了我回家休息几个月,大不了我换家公司又饿不死;而农村孩子,尤其是已经考出来的孩子,他们很多是家乡的骄傲,背负着家里人甚至家族甚至全村的期待,所以他的人设包袱和经济包袱都太重了,他不敢冒一丝险,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小心翼翼的,因为输不起,因为人设不能崩,不然所有期望都会变成失望彻底反噬掉他。
人一旦心态变得输不起了,必然整个人的气质都会萎靡,这直接影响人际交往和上层管理,和那些谈笑风生的家庭条件很好的人一比,大家都喜欢玩得开放得开看得开的人。
一旦到了社会上,穷苦农村孩子的各个维度都是劣势,除了少数幸运儿,大多数是干不过城市孩子的,准确的说,是干不过城里孩子的爸妈,他们本身其实是非常优秀的。


之所以对这个问题特别有感触是因为我自己关系最硬的几个死铁里面有2个是贫困农村出来一穷二白的,我们有超过十年的交情,这十几年中我乐于和他们资源共享帮他们不止一次,现在他们都过得很好,我们一起经历了太多,我真心觉得他们非常优秀而且人非常好,只是投胎吃了亏。
A目前是某个银行的辖区支行行长,即将升入市分行当领导,非常热情大方的一个人,很壮,除了家里穷基本没缺点,当年在学校打架无敌,我是一个嘴很贱的胖子,经常嘴欠讨打,他是谁打我他就帮我去揍谁,有一次我掉河里还是他给救上来的,毕业去了银行,从客户经理做起,做了几年没有啥起色,因为没有资源,也不好意思和我说。
刚好那段时间谈了很久的女朋友家里不同意,因为不愿意自己家条件很好的女儿嫁给一个看着没啥用的穷小子,闹得很不愉快,有一次甚至我们在吃饭,他女朋友家里当着我们的面把女儿拖走,我们几个朋友都气炸了,他只能红着脸拉着我们低声下气让我们给他个面子别冲动,和学校里谈笑风生轮打揍人的小霸王判若两人。
后来我即将离开银行的时候,把家里的关系资源全都转到他所在的支行,点名挂他名下,然后他就彻底起势了,本来他能力就很强,就是缺个机会,再加上背后我能帮的都帮了,他这些年进步飞快,靠自己的本事房车不止一套,老家的父母都接了过来,当初看不起他的岳父岳母现在已经是不敢和他大声说话了。
我干儿子长的也很帅,希望即将出世的干女儿也能漂漂亮亮,她已经会是别人口里的富人家的孩子了。
B是我老乡,现在已经移民在国外了,是我们中混的最好的,当年在学校他就是我们中最聪明的学习最好的,感觉天文地理就没有他不知道的,考试不挂科全靠他。
但是他差点学都上不起,因为家里有家人重病,死不了但是医药费是无底洞,特别缺钱,那个时候助学金基本都是家里有钱有势的人内定的,助学贷款只管学费,那个时候他一人打好几份工,再加上学业,我猜是晕倒过不止一次,被我撞见的一次是我坐在那里打游戏,他从我背后走过去直接就摔在地上撞碎了一个暖壶,幸好壶是空的,但是脸上划了几个小口子,他一下子哭了,说完了破相了没法打工了。
后来是我帮他去搞助学金,去拿本该属于他的奖学金,敢和他抢名额的我负责去搞学校关系(学校里的几个领导和我父母都认识),用家里的一些资源去解决下他父母的医保问题,A负责去收拾不服气还敢嘴欠的小B崽子,B自己非常争气,拿到了国外学校的offer,他出国的时候我做了他的担保人,他出国之后的故事,成了一个传奇,现在没人能想到这个儒雅的外企高管人生赢家当年不管打几份工都上不起学。
所幸我的父母也是农村出身考上大学改变命运的人,所以对于我肯主动求他们帮自己的农村同学的行为比较支持理解,甚至觉得欣慰,只要人品没问题,就当是投资人的未来,也很划算。
我们当年那批人中2个农村出身的人现在都过的很好,我们这些年互相帮助了很多,友谊也绝非金钱能够衡量,现在把A和B放在同龄人中绝对耀眼,但是那些没有遇到同路人的农村孩子呢?他们能靠谁呢?
还有现在农村的教育状况极度恶化,大量乡村教师缺口;在城里的孩子被逼着各种课外辅导班兴趣班的时候,农村孩子被廉价又低俗的互联网娱乐深深吸引,成了流量年代的牺牲品,没有见过世面的他们哪里抵得住这种诱惑?还有心思苦读书吗?别都想着当网红社会摇去了。他们还考得过成里学生吗?
再加上现在所谓【素质教育】的推行,最公平的高考一考定终身都在摇摇欲坠,更多的农村穷苦人家孩子,他们未来的路还在吗?
他们的孩子还有机会和我的孩子读同一所大学吗?
我不知道。
编辑于 2018-04-16赞同 3171收起0 - 图114夏天3,554 人赞同了该回答
01
小刚是一个来自偏远农村的大学生,父亲供他读完大学已经用尽了积蓄。
终于到了毕业季,小刚给家里打电话希望家里人给点工作建议,电话那头种了半辈子地的父亲沉默了,良久的沉默之后小刚挂掉电话拿好精心准备的简历奔向了招聘会。
由于在学校表现优异,成绩也很拔尖,小刚顺利的找到了一家心仪的公司,开启了职场生涯。
小刚给父亲打电话说了自己的工作,说了自己租住的地方,电话那头父亲笑着说好,找到就好,工作要勤快,要踏实。
然而父亲根本听不懂小刚的工作是干什么,也不知道小刚租住的地方在哪里,他只知道种地要出力,要勤快,所以他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全部告诉了小刚,算是对孩子工作的一点帮助。

02
小刚的工作慢慢的走上正轨,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小刚开始找人生伴侣。
但是他深知作为一个农村孩子,要在城市立足安家就一定要有房,尽管房价是真他妈的操蛋,但是他必须要有。
小刚盘算了自己这些年的积蓄,发现离首付还差二十几万。
他拿起电话准备给父亲打电话说买房的事情,刚准备拨号便放了下来,他站在出租屋的窗口对着林立的高楼竖起了中指。
小刚翻遍电话通讯录,给以前的同学挨个打电话借钱,幸好平时小刚为人不错,同学都愿意帮他。
东拼西凑小刚凑齐了首付,他买到了在这座城市立足必须的东西,房。
之后小刚过上了还房贷的生活,小刚自嘲自己是一个房奴,后来发现自己错了,他还是债奴。
小刚为了早点还清同学的借款开始加班工作,虽然买了房子但是回家的时间少了,虽然买了房子,但是谈恋爱的时间没有了。
幸而上天怜悯他,在他加班加点工作的时候他遇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

03
小刚的女孩从来不要礼物,各种节日都是在家做饭吃。
小刚知道,自己的姑娘可以不要,但是自己不能不给。
小刚也知道自己给不了女孩额外的东西,那么就给她一个家吧。
为此小刚更加努力的工作,以前工作为自己,为还债,现在工作更多的是为了一个家,这一切突然变得有了温度,有了温度也就有了动力。
终于机会来了。
小刚的部门领导退休,职位空缺。
小刚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小刚也知道职场如战场,想要得到就要付出。
小刚想送送礼,活动活动,但是发现自己的钱不是还了房贷就是还了债。
小刚为此愁眉苦脸,小刚的女孩发现后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
那一晚小刚喝醉了,不仅醉了还哭了。
后来事情顺利落幕,小刚升为了部门领导。
升为领导后小刚便陪女孩去见了女孩的父母,女孩的父母没有多么苛刻,最多的就是希望小刚照顾好自己的宝贝女儿。
婚礼简简单单的办了,所有的一切都简简单单。
小刚工资越来越高,债也还完了,小刚家也迎来了自己的宝宝。
日子过得不紧不慢,一切有条不紊。
一晃毕业也快十年了,小刚迎来了第一次同学聚会。

04
小刚突然开始怀念起大学生活,那个没有那么多压力的大学生活。
同学聚会上,大家怀念着青春的美好,说谁爱过谁,说谁为谁干过什么,当年沉寂在少男少女们心中的羁绊如今也能一笑而过。
聚会上,小刚见到了舍友小王,小王现在是一个地区的负责人。
大家都起哄让小王说一下自己奋斗的历程,好学习一下经验。
小王笑着说起了自己的这十年。
大学毕业时家里给小王分析了行业的发展趋势,加上家里的关系,小王到一个合资公司上班。
工作稳定后家里给小王付了首付,然后开始给小王介绍门当户对的女孩。
经过几次乡亲,小王确定了自己的人生伴侣。
他们偶尔出去旅旅游,长假去国外玩玩,感情越来越好,他们的婚事也慢慢订了下来。
工作五年后有一次升迁的机会,小王的父母动用自己的人脉让小王轻而易举的得到了升迁。
借着升迁的喜庆又给小王办了婚事,也算是双喜临门。
结婚后岳母送给了小王一辆三十万的车,小王放假就开车和老婆自驾游,小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听完小王的讲述大家都沉默了,小刚端起酒杯喊了一句喝酒。
那一晚,小刚喝醉了,大家都醉了,人们开始说一些平时不说的话,唱一些平时不唱的歌。
后来,小刚的孩子慢慢长大,开始上大学,毕业时小刚给孩子分析行业趋势,就业优势。
看着孩子的简历小刚突然想到了自己大学毕业时的场景,想到那个和父亲打电话沉默的下午……

05
不可否认父辈的资源对一个人能在社会竞争中取得怎样的成就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父辈的资源往往决定着一个人所能接触到的信息、阶层、格局,甚至眼界。

尤其在一个重视裙带关系的社会中,父辈资源则更加重要。

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教育更像是扫盲教育,是一种社会需要,这种需要并不完全是工作需要,也有提高人素质的需要。

这样,考入顶尖大学则成为了改变命运的一个重要选择。

教育资源是有限的,顶尖大学的竞争往往更为激烈,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大学生考入顶尖大学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

对于农村孩子,努力往往是他们考入大学的唯一途径。

但是,单凭努力就一定可以上顶尖大学吗?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努力就可以上清华北大吗?如果可以,怎么做?

最高赞答案,清华大学,知乎ID:@Umika Chan这样写道:
进入清华以后第一节社会学概论课上,老师让我们每个人填了一张问卷。
上面有两个问题是:“你父母的职业?”和“你上大学以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问卷收上去以后,老师对我们说:“在座的各位能考上清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你们的父母。”
他接着说:“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
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有了上述这些东西。”

怎么样,扎心吗?

简直扎遍了农村孩子的全身。

当然,顶尖大学除了清北复交,还有很多的985、211,但是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考上这些大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那么这样看来农村孩子就没有出路了吗?

不然,农村孩子的出路是,读书。

是不是很讽刺?

但这确实是最容易也最有性价比的方式。

只是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积累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编辑于 2019-12-12赞同 3554收起0 - 图115Justin Lee2,908 人赞同了该回答
因为人生是一场站在前人肩膀上继续前行的接力赛,农村出来的孩子,不仅起点低,而且在前进的过程中只能孑然独行,还容易陷进泥潭无法自拔。
我1985年出生在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农村,是村里第2个大学生,现在已经2019年了,村里史上考上重点大学的人总共还没超过10个。
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学校的教材只有教科书和一本练习册,除了只教唱歌的音乐、没有器械的体育、只有彩笔的美术之外再无其他课外活动,每个学校都没有图书馆只有一个不足50平的图书室。
县城离我们家13公里,我上初二的时候通的柏油路,可直到上高中,我才第一次去县城,这个县城到现在也没有麦当劳肯德基,只有麦啃鸡。
2001年我初中毕业,班上36个同学,考上高中的只有10人;高中毕业的那年,那个拥有17万人口的县城的300多个毕业生只有18个上了一本。
2006年在广州上大学,和上海来的同学交流,他说:“天呐,你们的升学率太吓人了,我们初中升高中是50%,高中考大学50%的升学率!”那时我隐约感觉到,因为出生在云南,就已经落后别人很多了,但感受并没有那么具体。
大三在报社实习,跑过一段时间科技教育条线,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差异。
广州优质的小学,课余活动的可选项目有上百个;孩子们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回到家不仅家长自己带着学习,还有机会参加各种兴趣班。
有次去参加广州青少年科技馆的活动,你猜他们的活动是什么?——初中孩子自己制作的可以踢足球的机器人比赛。
还有一次采访一位私立中学的校长,那次的主题是素质教育,她说真正是素质教育并不是教孩子唱歌、跳舞、谈钢琴那么简单,如果只是努力学这些东西,只能叫做艺术技能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虽然也还是教孩子唱歌、跳舞、弹钢琴,但教法不一样,她给我展示了他们学校的学生评价表,其中一页是交谊舞课,评价表上把学生在学习交谊舞需要的素质分为好几项——理解力、动作协调性、社交能力等等,逐项评估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素质和短板,然后建议家长有针对性地弥补。
一个孩子在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长大,首先可以凭借城市的国际地位接触到世界上最前沿的信息和最新奇的事物,这种见识本身就已经超过国内许多其他城市出生的孩子了;加上城市所能提供的公共资源,比如博物馆、科技馆、海洋馆、剧院等各种文化教育设施,对一个在汲取知识期的孩子而言,所能提供的便利已经很多;再到学校,城市孩子所拥有的,不仅是可以把知识化繁为简讲得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名师,还在丰富的课余活动尝试中,以及真正的素质教育中,早早就通过探索、试错明白了自己的所长和短板,早早开始弥补——这些都是农村孩子无法想象的。
有的能力,比如社交、沟通,是一个人融入社会最基本的能力,而且这些能力是需要无数次的试错才能更好地把握分寸的,小时候错了,父母、老师可以帮你校正,所付出的成本最严重也就无非是批评;但如果一个人步入社会进入职场还不具备这些能力,所需要付出的代价也许是职业生涯的迟滞、上司的疏离甚至丢掉工作。
没错,你出生在农村,就已经输了一大截。
当然,以上说的并不绝对,大学时候一个生在城市但家庭贫困的同学就在文章里写到:“农村的同学总觉得自己生而贫穷很不幸,但他们不知道,生活在城市里的穷人孩子所感受到的痛苦更甚,因为很容易从所生活的环境和身边人那里感受到什么叫富裕,在这种煎熬中所感受到的自卑,比没见过花花世界的农村孩子冲击感更强烈。”
那时觉得她说得挺对,但后来自己工作了,接触并观察了很多城市里的穷人家孩子,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他们比农村的孩子目标感更强烈,更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不像农村孩子一样容易陷入迷茫,或者像无头苍蝇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乱撞,这也是城市的环境所赋予他们的能力。
城市优质的公共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加持,只是城里孩子比农村孩子有优势的一个方面,其次当然是家庭和父辈的积累,城市和农村同样天差地别。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除了上课听老师讲以及课后完成家庭作业,在我小的时候,剩下的时间需要去山上捡柴禾,到地里割草喂猪,或者和父母下地干活。那时很多女同学才上小学四五年级,因为父母干活很晚才能回家,每天她们一放学就要负责给全家人做饭,小小年纪就成了家庭煮妇。
现在我们那边农村条件有所改善了,像我哥哥的孩子,不用干农活,但他们这一辈,村里都是孩子和不识字的爷爷奶奶留守农村,父母一年回来两三次,所以回到家除了吃吃喝喝,就是看喜洋洋灰太狼、熊大熊二,上到小学五年级才开设教单词的英语课——而这些基础英语,北上广的孩子在三四岁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学得很好了。
城市里的很多父母都明白,孩子的成长,学校的教育仅仅只是一小部分,比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所以他们每天会花很多时间,辅导孩子在学校没有学好学透的内容,如果经济条件允许,还会给孩子报更多的辅导班、兴趣班,帮助孩子寻找自己的人生兴趣。这些都在拉开一个城市孩子和农村孩子之间的差距。
等到孩子上大学的时候,虽然看起来大家都是同样的分数,甚至农村孩子以更高的分数考上了大学,但农村孩子欠缺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大部分农村孩子最多只能在一个衣食无忧的环境长大,如果还能得到父母和呵护和足够的爱与宽容,已经非常幸运了,这些农村孩子的终点,只是很多城里孩子的起点;至于见识、才艺、综合素质,这些很多城里孩子拥有的东西,农村孩子可能到了三四十岁自己赚钱了才有机会来补上一部分。
2006年我考上了中山大学,年级130多号学生,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中产阶级以上家庭的孩子,还有不少富商和高官的子弟,只有30来个同学来自农村。
农村的孩子大多数都是自己所在学校或者区县的状元,但来到大学,大多数人成绩只能居中,而且除了会看书考试体育课跑步厉害,基本拿不出什么什么才艺。
父母所能创造的教育环境,是拉开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的第二大因素。
而父母所能提供的资源和精力支持,是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分化的第三大因素。对同学之间的贫富差异,有件事情印象比较深刻:大一的时候,班上有两个女生不会洗衣服,一个是衣服换下来直接堆到座位旁边,半个月一次寄回家给父母洗好再寄回来;另外一个是广州人,每个周末爸妈开车来把衣服运回去洗好下周末取脏衣服时再带来,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旅游、去参加社团。
而那时我们的农村同学,课余基本都会有勤工俭学兼职,我自己做多的时候做了三份兼职——两份家教和一份学校图书馆助理。
那时大学舍友看到我那么辛苦,对我说:“你为什么不尝试去做点生意呢?比如我的一个高中同学,趁着大一新生开学,进了一大批插线板在宿舍区摆摊,一周就赚了三四千;还有另外一个同学,暑假在他叔叔的外贸公司兼职,做了一个大单,光提成就拿了1万。”
我问他:“这么赚钱,你自己怎么不去做?”
他说:“因为我不缺钱啊!”
“我感觉你那两个同学也不缺钱,一个有本钱进那么多插线板来卖,另外一个有个做外贸的叔叔”,我追问道。
“他们确实不缺钱”,舍友说,“可能他们只是对赚钱感兴趣吧。”
农村的大学生兼职是为了生存,城里来的大学生兼职是为了享受更好的生活或者单纯出于兴趣,这就是差别,这个差别,决定了很多东西——发传单、图书馆助理、家教的收入确实不如做生意那么高,但收入源稳定,不会吃了上顿没下顿,但稳定也就意味着永远没有机会让自己的财富呈几何级数增长。
到了大学毕业之后依然如此,农村的孩子当然也可以选择创业,但创业九十九死一生,风险高,农村孩子一旦失败了真是万劫不复。
说到底,农村来的大学生不仅没有投资的资本,其实也也没有冒险的资本。
大学毕业之后,出生富豪之家的孩子回家跟着父亲打理公司了,当然,这样毕竟是个别,大部分同学后来基本都进了职场,但其实同样是在职场,农村大学生和城里的大学生的赛道还是不同。
除了前面说的因为出生地、家庭环境不同所赋予的能力的差别,我们姑且不去谈买房家里能否出首付的事情,两者还有一个巨大的不同——农村大学生的父母都是农民,对城市和职场的知识和经验为零,而很多城市孩子的父母都有工作经验——同样是遇到职场上想不通或者解决不了的难题,城市孩子的父母也许能给出中肯的建议,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但农村孩子如果不具备自学的能力也没有可以求助的长辈,只能自己试错——这个原因,也足以让城市大学生在职场上领先于农村大学生了。
对于自己在人生和职场上遇到的障碍,我在《贫穷会对人的身心造成多大的影响?》和《30 岁左右的人,来谈谈你犯了哪些错误?》这两个答案里,有详细分享,有兴趣不妨看看。
曾经有一任老板推心置腹地跟我说:“L,得知你的家境和成长环境,我觉得你能走到今天实属不易!于私,我很想帮助你;但于公,我是一个老板,我不可能因为你成长不易,明明你不能胜任一个岗位,我也提拔你;我也不可能因为别人家境比你好,所以明明比你优秀我仍然放着他不用把岗位给你。作为一个人,我可以捐几十万给灾区儿童;但作为你的老板,我不能因为你更穷,就给你多发一块钱工资。”
我知道,社会不同情弱者,即使同情也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自我的善良感;我还知道,很多职场人不仅不同情弱者,还会欺负弱者。即使你做得和别人一样优秀,得知你来自农村,不仅对你有偏见,甚至还会因为你没有蹦跶的资本,宰你宰得更狠。
郑永年现在是世界顶级的中国问题专家,但有次跟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老师讨论起他,她说郑永年学问自然是做得很好但讲课不行时,无意间说了一句“他一上台讲话就紧张,手都会哆嗦那种,典型的凤凰男,功成名就也还是缺乏风度”,她说话时眼神中那种鄙夷的神色,让人知道出身农村,在这个社会某些人眼里简直是原罪。
而且,身为一个农村人,即使你跨过了城市、阶级给你设置的各种障碍成就了一番事业,也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
去年刘强东出事,和一个资深的职业经理人讨论起来,他说,财和色是人最容易栽跟头的两个地方,他认识的很多台湾老板培养自己孩子做接班的人的方式,除了培养管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大把撒钱让孩子尽情挥霍,玩女人玩到有免疫能力,青少年时期金钱和性方面得到充分满足甚至过度供给的人,中年之后即使包小三、小四,也不会为了三小和原配离婚,更不会像刘强东一样蠢到玩强奸这种触犯法律的事情,美人计根本套不中他们,他最后点评说:“刘强东是苦出身,年轻时候得不到满足,中年得富再来补课,自然变本加厉。”
出身农村的各位,以上这些就是你在成长打怪的过程中,可能会让你你混得不好,或者走向万劫不复的障碍。
跟各位分享这些,并不是给农村生来的大学生一碗自我安慰的鸡汤,千万不要看完得出的结论只是——“我就说嘛,我之所以处处不顺,是因为比赛根本就不公平!”
也许终其一生,我们的终点离王思聪的起点还有很有很远很远,但我们不要为此感到悲哀和气馁,因为我们没法跟别人攀比,只能追求自我超越,成为更好的人。
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绝对的公平,对于身处劣势的我们来说,只有直面现实,接受命运的安排,然后再尽力去改变自己能改变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真的要做到知行合一,明白并贯彻到自己的行为中,并不容易,我年少时不止一次痛苦地想:“为什么我会出身在如此贫穷的家庭?!”这么想的时候不是在怨恨我的家人,纯粹只是不甘心命运赋予我的起点和条件。虽然这么想并没有影响我继续去努力,但直到28岁那年,我彻彻底底不再有一丝这样的抱怨时,心甘情愿接受命运的安排,我才真的学会为自己的人生选择负责,成长的道路豁然开朗了很多。
硬要说公平,或许真正的公平只在于你想要得到一样东西,你需要付出的资源和具备的能力,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也就是人生那些必修课,你一堂都逃不了,这些课程你修不好,在社会上只会处处碰壁。你和城里孩子的差别只是在于,你得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支付资源,锻炼能力;城里的孩子可以获得城市和父母的加持。
与诸君共勉。
编辑于 05-22赞同 2908收起0 - 图116王米多24,337 人赞同了该回答
前两天因为同学结婚刚回了趟老家,发现在三四线城市的同学们个个香车娇妻,二胎绕膝,整天烧烤pretend B。在回北京的高铁上,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我互联网运营狗月薪20k+
在机关事业体制内的同学们3/4k+
同学们里不乏全款两套房子,开30多万的奔驰c级
我银行80万贷款,车?对不起,想学驾照都要刷信用卡
同学们对吃的如数家珍,但从北京回去的我只能说出烤冷面是酸甜还是酸甜辣
对于这种状况,我很想说那句话无奈的话:我一生没少努力,为何会这样?
…………………………………………………………
其实对于题主这个问题,大家都自有答案。说出来大家诉诉苦然后继续撸起袖子就行了。
家庭环境
农村出来的大学生,背后都有一个沉重的家庭。
本人虽然个人比同学多一些,但是,我爸妈农民,年轻时干农活不要命,留下很多毛病,岁数大了就体现出来了,而且他们普遍没有正式工作,岁数再大些根本很难挣钱。他们打点卖力气的零工够自己零花就不错了,积蓄不存在的,之前的钱早供上学的你花完了。
本人刚毕业那年,妈妈病了做手术,花了一万多,不多哈,但是本人刚毕业,工资4500,房租2000,用信用卡交的房租。没过一年,老爸被割伤了手,又是一万多。他们没有五险一金这种东西。实花没有销。
同学爸妈都是体制内,稳定收入,稳定医疗,而且身体注重保养较好,无后顾之忧。房子车子都可以给置办好。
0 - 图117
总之,我这边是一个人挣钱,一家子花,同学是一家子挣钱花在一个人身上。
心态境遇
还有一个就是心态。越是同学那种无忧无虑,他的为人处世与眼界越开阔,有试错的筹码,所以机会就越多。
农村出来的都是小心翼翼,一个错误就一败涂地,万劫不复,很害怕输光离开牌桌。
再加上农村出来的人很容易产生凤凰男心态,也就是前边知友说的“尽孝”心态,很容易在还没有能力时过早承担整个家庭的难承之重。
中国社会到底还是一个以“家”为组织单元的社会,别人的整体资源好太多,鲜有一个人的成功。
很多同学在三四线城市考了铁饭碗,赢得了工作、声名和岁月静好。但我没有,不是我考不上,而是我知道,即便我考上了,也过不上那种生活,只会更加狼狈。因为我们的配套资源是真的不一样。
0 - 图118会员专享¥ 9.99
农村出来的孩子世界观都在不断崩塌
本人是河北华北平原南部的农村,费劲巴拉考了个南方非知名211,河北没有好大学(勿喷),所以考外省重点分格外高。对于小学初中老师上完课就去下地干活的师资力量,我表示尽力了。
本人不到30岁人生观发生过三次崩塌。第一次是从乡镇到市中读书时,小初大家都是村里的,家庭状况差距不大,基本上也就是谁家过得好能穿上特步和有小霸王的区别,没啥大的仇恨可拉,况且随便学习一下就是全乡前几,实在优越感。到了市区,才发现原来大家幼儿园就学英语了,我那英语读完,班里全体同学都紧锁其难以名状的额头齐刷刷看着我。估计没有一个单词发音正确,托河北高考不考口语的福,谢出题老师不杀之恩。
当然除了学习上的差距还有就是行为举止方方面面受到嘲讽,还好本人成绩可以,来自成绩的虚荣感对冲掉了来自四面八方的鄙视。记住,以成绩好对冲与别人的差距,这一错误认知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才明白是多么可笑。那是另一次世界观的崩塌。
第二次世界观的坍塌是在大学,非知名211大学却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小布尔乔亚风的大学,在苏南富裕的地方,同学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多金家庭。那个时候在想,到底我生活过的地方是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生活还是这个大学给我的感觉是。嗯,才发现我真的一无是处。
第三次就是毕业喽,本以为做过优秀学生拿过奖学金当过学生干部,绩点3.5以上,毕业以后找工作就鲜花满地、美酒盈樽,不出两三年就可以衣锦还乡,回报乡梓。太年轻,毕业后你曾笃定的押注的成绩是整个市场竞争中最无聊的筹码。所以到头来你会发现反而是那些并不如你费力学习的人成为了你理想中的模样。
…………………………………………………………
说多了容易负面情绪,但是但是,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他人都是一厢情愿的,重要的是自己一步比一步好……毕竟,牌都发完了,你现在走,注都是别人的。
况且,生活总是会来些小确幸的,好好补刀发育,高地也许能上。
要正能量鸭
…………………………………………………………
感觉一波校友团即将来袭,声明一下,本人世界观坍塌于斯,但也重建于斯,尽管它没有(任何学校也不能)让所有人赢得人生,但我交到了人生中所必须的属于同学、朋友、老师的那一部分,并且他们都远超职责地胜任了那些角色。我爱母校。
0 - 图119会员专享¥ 11.40
断断续续,这篇随手答知乎的报告说已经有100万人看了,我突然想建一个群,组个局 。咱们不叫废人海,咱们叫“有数青年”,对,有点B数的有数,不知道用来干嘛,也不知道在一起聊啥,有好想法的可以加我一起聊聊。近期的计划是,每周六、周日晚九点半群里知友们会组织主题分享,各行各业的农村出身的人,互帮互助,共享经验资源,同心同力,一起进步…
微信:wxm11220066加我注明知乎。
近期加我的人实在太多,为了便于小伙伴们找到相匹配的人进行交流,请大家加我时务必注明知乎+自己从事的领域。不然人数太多,我实在难以一一备注,本人平时工作比较忙哈。
由于微信即将加满5000人上限,所以会出现加微信没有及时通过的情况。
编辑于 04-05赞同 2.4 万收起0 - 图120南浔930 人赞同了该回答

有些人终点的拼搏,不过是寻常人起点的呐喊罢了。

大家还记得英国那部《56UP》吗,用56年来跟踪记录14个不同阶层孩子的人生轨迹,呈现了英国社会半个世纪的历史变迁——富人仍富穷者愈穷,只有教育改变命运——这是我的总结。

在中国,导演郑琼,也做了相似的一部纪录片,叫《出·路》,她跟踪拍摄了农村孩子,小镇青年,国际大都市里的少女的人生十年,让你看到三个阶层的孩子,“读书”是如何影响命运的。

0 - 图121
(从左到右)袁晗寒、徐佳、马百娟
素材来源:一条,有束光,掌门一对一

现在让我们从最开始的2009年,展开时间线。

2009年 农村女孩马百娟
0 - 图122

甘肃白银市会宁县,野鹊沟小学。

马百娟沿着土路步行来到学校。

老师是个农民,识一些字便抽空来教书。这间学校只有一年级和二年级,教起来不是太费力。学生虽然少,但老师同样很认真。

0 - 图123

“上学要打工,不上学也要打工,为什么要上学?”那是马百娟父亲的看法。结果马百娟在家呆到10岁,直到校长出面游说,她才背上了书包。

0 - 图1240 - 图125

一口井,一条路,一间商店,一所学校,组成了野鹊沟,这个地方仅仅以一个地名存在着,就像活在这里的人们,根本无人在意。

小如棋盘的课堂里,一块黑板,四面白墙,墙上挂着视力表、校训。

老师用掺杂着西北黄沙味道的方言:“马百娟你来读一下。”马百娟读着课本,眼睛亮亮的,藏不住的笑意。像在教堂唱诗。

0 - 图126

游戏时间,两排瓦房围成的水泥地上,孩子们围着一个篮球,像四五个面团和气地撞来撞去。

0 - 图1270 - 图128

不用去学校的日子,马百娟已经是家庭劳力中重要的一部分了。

0 - 图129

虽然她没有足够的力气,只能以自己的足底为圆心,将身体前倾时的全部重量压在麻绳上,才拉动了这头驴。

马百娟像是驴子,驴子也像是马百娟,他们彼此较劲。

0 - 图1300 - 图131

拉扯麻绳,解扣,拎起桶,身体摇晃了一下又稳住,马百娟打上来一桶的水。野鹊沟的人一生只洗两次澡,水很珍贵。

0 - 图1320 - 图133

马百娟的爸爸60岁,脸像是野鹊沟沟壑纵横的一张地图,妈妈有智碍。哥哥14岁便出去打工。几个人人围着一张矮小方桌,就着一碟咸菜,默默咀嚼。

鸡蛋、文具、牙膏,野鹊沟的杂货铺什么都卖。马百娟拿着一叠皱巴巴的纸钞,向老板一样样讲清自己要的——自动笔铅笔芯,一个五毛,两个大数学本,一共三块二毛钱。回去的路上,她像吃糖果的孩子一样满足。

0 - 图1340 - 图135

装上新买到的自动笔芯,马百娟和同学们,蹲在山头画画,画出他们梦想中的一切一切。

0 - 图1360 - 图137

老师用含着黄沙的方言说,“我们今天来学习《我的家乡真好》。”

白纸黑字印着的课本,马百娟不会去质疑,虽说这里描绘的家乡,和野鹊沟并不一样。

0 - 图1380 - 图139

还是在土坡上,马百娟念自己的作文,她说,“长大后去北京上大学,然后去打工,每个月挣1000块,给家里买面,因为面不够吃,还要挖水窖,因为没水吃。”

0 - 图140

0 - 图1410 - 图142

2009年 北京少女袁晗寒

0 - 图143

马百娟做梦才能去的北京高校,被17岁少女袁晗寒轻而易举地放弃了。

在北京家中的秋千上,她晃荡着。她在央美附中留级一年后,仍旧有几门课不及格。

一天妈妈告诉她,休学手续已经办好。

要知道,央美附中,是全国学艺术的小孩,家中几代人努力挤破头也想进的。

0 - 图1440 - 图145

漫长的夏日白天,她用书和电影打发时间。此外就是对着一幅已经完成一半的作品,妈妈在旁看了一下就走了,把私人空间留给她。

0 - 图146

“一代搞制造,二代搞金融,三代搞艺术。”虽然不完全吻合,但粗线条地勾勒出了袁晗寒的家庭轨迹。

父亲从事房地产,母亲觉得她有艺术天分,钢琴、舞蹈、美术班轮着上了一圈,袁晗寒最后选择了美术。

“我恐慌的不是没事干,而是会不会一直没事干。”

17岁,辍学,她逻辑清晰,并很快自己打破了这种局面。骑着自行车,她转悠到南锣鼓巷,一眼看中一间铺面,租金两万。她租下了这个铺子。

问妈妈为什么要给2万,让她去做一件打水漂的事,“就当交学费了。”对于父母,爱好大过一切。

0 - 图1470 - 图148

自己跑商店,买38块钱一桶的枣苗牌凝胶,穿着裙子刷墙。

0 - 图1490 - 图150

说起未来,她没有想过会成为哪个阶层的人。

“不会饿死就行了。”这么说的人,后面,都有一个家庭在为她兜底。

0 - 图151

而她,也显示出了承担这份命运的决心。开张那天,袁晗寒背了一个足足有半人高的登山包,门口已经被漆成了大象巴士的样子,打开了JVC的音响,摆出“open”的牌子,弄好风铃。

特别的葡萄奶18块,被摆放在显眼位置,这个方砖厂胡同4号的小小酒吧开业了。

0 - 图152

2009年 小镇青年徐佳

0 - 图153

在袁晗寒和马百娟之间的徐佳,像是这个国家的大多数。

面对497分,和第一次高考一模一样的分数,他感觉目眩,怀疑是命运的玩笑。497——离当年湖北的二本分数线还有7分!

0 - 图154

2007年,亲戚承包了一个山头,一天午后,吃完饭的父亲开着亲戚的大卡车,连人带车栽下山去。徐佳如今和妈妈、弟弟局促在这间十几平米的出租房,都是因为那次事故。

念大学是父亲的遗愿。徐佳选择第三次复读高三,希望能把大学通知书拿到父亲坟前。

0 - 图1550 - 图156
和母亲上坟

清早5点,天光已亮,徐佳洗了把脸,穿好和昨天一样的橙色袖子棒球服,和弟弟一前一后,骑车拐入湖北省咸宁高级中学,钻进枣红书桌上的教辅资料里。

0 - 图1570 - 图158

0 - 图159

两次高考失利,让他对失败已经有了恐惧,冒冷汗,手发抖握不住笔,面对镜头说起时,他仍是条件反射地眨眼、咽口水,最严重时,他想到过轻生。

0 - 图1600 - 图161

早年父母在广东打工。务农或打工,是老家村子最常见的两种人生选择。出一个大学生,是祖坟冒烟,了不起的事。

妈妈的想法很简单,“即使是打工,也肯定是要文凭高的,不要低的。”

亲戚拿一些朴素的话安慰他,“你现在努力就行了,不要带着思想包袱。”

0 - 图162
徐佳和妈妈、表弟在备考的出租屋吃饭

又是一轮又一轮的模拟考,徐佳的心在恐惧和希望中摇摆,老师拿从三本考到重点的往届成功案例刺激复读班上的学生。

没有领路人,徐佳只有自己调整自己。
0 - 图163

咸宁考点,6-7-8日,高考就是这个城市最重要的事。校门口来了一些交警,大巴车如约到达考点。

0 - 图1640 - 图165

考生焦灼地看表,家长们扇着扇子互相交流。对很多像徐佳这样的人而言,这是一次决定命运的考试。

他第三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
0 - 图166

2012年 辍学的马百娟
这个背对着镜头羞怯地笑的女孩子,第一眼简直认不出,是当初那个眼睛总是亮亮的马百娟。

转学的水车小学里,学生嬉戏打闹,马百娟在门口,眼巴巴看着里面感觉自己格格不入。面对镜头,也总是回避。

0 - 图167

靠着存下来的低保金和打工的大哥攒的钱,一家人在宁夏中卫买下了一处房子,有电,有水,能吃饱饭。提起老家,父亲说,“不想老家,老家把我苦怕了。”

虽然过上了“好日子”,马百娟却不能上学了。

水车小学的老师在做最后的努力,说马百娟按时交作业,学习也在努力,被哥哥一句“纯粹不想念了”轻轻挡回去。

0 - 图168

结束了小学生活,马百娟尝试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她在中卫的街头游走,寻找务工信息。一间酒店几乎让她燃起希望,“工资1000多块”,正是她当时在作文里期望的,她眼睛重新亮了。

0 - 图1690 - 图170

“你这么小,为什么不读书?”

“你能做什么?”“我能扫地。”

“这里的地面是地毯,不用你扫,前台需要会使用电脑。”

几番对话,让她心冷下去。走出酒店,车来车往,马百娟没有停留太久,把视线投向一家德克士。

求职结果,纪录片中没有明说。看着低头无话的马百娟,我们已经猜到了答案。

0 - 图171
2012年 留学少女袁晗寒
2012年·留学德国的袁
南锣鼓巷的小酒吧没开多久就倒闭了,2012年的袁晗寒,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就读艺术方向的硕士。

全世界顶级学者艺术家来这里讲学、开讲座,很多人梦寐以求的资源,袁晗寒并不当一回事。

0 - 图172

她说自己情绪不稳定,需要烟草、闲逛来消解,在阁楼上她自制卷烟,和妈妈视频。

0 - 图173

很多时间,她会去魏玛和朋友玩,对着歌德和席勒的雕塑,讲着漫无边际的话。

0 - 图174
2012年 待业青年徐佳
幸运降临,徐佳考进了湖北工业大学。

大学四年,同学们玩神庙逃亡的,睡觉的,发呆的,大概是习惯了,老师讲课并不觉得尴尬。

0 - 图1750 - 图176

学校是座大型催熟剂,所有人早早地成熟了。刚大三,宿舍里就在讨论“未来”。武汉给3千工资,深圳3千5,肯定留武汉啦。”

0 - 图177

徐佳进入保险公司实习,成了一名电话接线员。

“王先生你什么时候接听电话方便?”

“方”字还没说出口,对面啪嗒挂断了。

0 - 图1780 - 图179

徐佳在互联网上海投了简历,反馈寥寥。

一个“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通知他去面试,他不敢怠慢,重金投资了正式的衬衫西装皮鞋。

0 - 图180
找工作时在台阶上休息的徐佳

当年的富士康连环跳楼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这些借助大学文凭,从工厂流水线上逃脱的应届生们,讨论着富士康的心理咨询师和二楼的防护网,心有余悸。

0 - 图181

在小门脸攒在一起的数码市场,他和同学们一手一个iphone出来。他说“自己以后有钱了,混好了,要买iPhone6。”

0 - 图182

几经辗转,徐佳把自己“卖给“”了中电技术——工作难找,徐佳和他的同学们没有太多选择余地。

完成了母亲的心愿,他没有感觉松一口气,反而有些心里空落落的。“一下子把自己卖出去的感觉。”

0 - 图183

一份工作,只是焦虑的开端。

2014年 已婚少女马百娟

这一年,马百娟家的门对摄制组关闭了。

马百娟的父亲对镜头说,“女娃娃是别人家的人了”。马百娟在一边沉默。

0 - 图184

对她的命运,父亲盖章定论了。“除了嫁人,再没有别的出路。”

0 - 图185

0 - 图186

摄制组几经交涉,父亲说,“两万块,继续拍。”

一个少女,像大婶一样,挺着肚子谈论孩子、尿布和丈夫,讨论谁的肚子大。16岁的马百娟,嫁给的,是表哥。

0 - 图187

0 - 图1880 - 图189

现在,她在表哥工作的陶瓷厂劳作,日复一日吸着粉尘,陶瓷厂就在她当年退学的水车小学隔壁。

马百娟的人生似乎注定不会有别的出路,她甚至没有选择的权利。曾经对于大学的向往,如今更像是儿时不谙世事的呓语,从来不曾真实过。

2015年 公司CEO袁晗寒
2015年,从德国回来,袁晗寒去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实习。公司聚餐的时候,他们讨论哪个vpn更好用。

德国让她感觉像一个发展到头的养老国家。虽然生活总是漫不经心,但她还想回国折腾一下。

0 - 图190

同年,她在北京注册了自己的艺术品投资公司。像当初那个酒吧一样,家里人并没有指望她事业成功,她自己喜欢就好。

0 - 图191

对袁晗寒来说,开公司,就像当年两万铺租开个店一样,试错成本是很低的。她可以选择学业,选择职业,也可以选择,随时换个目标。

2018年 新晋中产徐佳

直到此刻,徐佳还在当初的电力公司工作。

0 - 图192

大学、工作、结婚,这个农民工的孩子,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必须比别人走得更稳。

现如今,他在武汉有了房,有了车,终于在武汉站稳了脚跟,总算挤进了城市中产的队伍,足以让母亲在村里人面前挺直腰板。

虽然他奋斗的终点,虽然还远未到达袁晗寒的起点,但他扎扎实实是三个人中,唯一一个确实被读书改变命运的人

被问到阶层的差距,徐佳说“我现在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存在,但我会努力去改变。”

0 - 图193

三个中国

在山村女孩身上,我们看到了封闭,绝望,失去自我。

在小镇青年身上,我们看到了努力,拼搏,负重前行。

在都市女孩身上,我们看到了个性,潇洒,无拘无束。

马百娟,徐佳,袁晗寒,三个中国的缩影。

郭德纲讲过他小时候的故事:“我小时候家里穷,那时候在学校一下雨别的孩子就站在教室里等伞,可我知道我家里没伞啊,所以我就顶着雨往家跑,没伞的孩子你就得拼命奔跑!

在影片中,徐佳和马百娟都是“没伞的孩子”,不过与马百娟相比,徐佳是幸运的,因为他还可以奔跑,而马百娟,连跑的权利都没有。

袁晗寒则是那个“有伞的孩子”,即使外面狂风暴雨,她的青春也依然悠闲潇洒,闲庭散步,因为爸妈早已为她撑起一把大伞,她可以按照自己的喜欢的节奏慢慢走下去,尝试不同的人生可能性。

比起英国的《56UP》,这部中国版,让我看到更多的还是希望。家里有伞的孩子,固然是幸运的,没伞的孩子,也不用唏嘘,毕竟我们大部分家庭,能给娃的大伞虽然没有,小伞还是有的,努力一下,还能给娃多撑一把伞;娃呢,他只要不疯不傻,只要愿意努力奔跑,就算起点再低,总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一步步接近自己的理想。

我的结语就是:

今天的中国,社会分层还没有最终形成,教育分层还没有被彻底垄断化,所以这仍然算的上是一个好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从而实现超越自己固有阶层的理想,月亮和六便士我都要!>
>
提升认知,成为英雄! 编辑于 05-12赞同 930收起0 - 图194include1,826 人赞同了该回答
因为人的一生从来都不是从零开始的,是从父辈开始的。
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
更新:
但是,命运给了我们一个低起点,也许是想听到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编辑于 2018-02-23赞同 1826收起0 - 图195张大仙儿196 人赞同了该回答
我。新疆伊犁一个小城镇出来的。
先说一下我的经历,小学初中在家镇上读的,高中在广州读的,学校在广东省前6。大学在北京上的,普通211,学的计算机。现在在互联网top3做数据分析,坐标:北京。
之所以毕业之后就能进入这么好的公司,我非常感谢自己在15岁做的决定。出远门千里迢迢离开新疆来到广州读书,也非常感谢我高中的母校,老师和朝夕相处的小伙伴们!
高中三年,思维,眼界一下子就打开了。周围都是广州的同学,天天和他们在一起沟通玩耍,发现自己之前认为的和他们所想的天壤之别,也接触到了很多大都市才有的资源,思维也发生了变化。广州的同学早早就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怎样才能达成目标,他们不是唯高考作为首选,因为他们的爸妈已经在循循善诱,帮助他们的孩子做正确的选择。他们的爸妈也都比较有文化,硕士博士生出生的很多。
这些,都是在和他们接触沟通玩耍的时候了解的,也奠定了我大学早早想好自己的理想目标和定位。

父母是没办法改变的,建议多和不同类型的人沟通交流,你会发现你认为的并不是大部分人认为的。
当然,有得必有失。高中三年,没有父母的日子,没有照顾好自己。到现在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编辑于 2018-10-12赞同 196收起0 - 图196Zpuzzle541 人赞同了该回答
阶层的发展本来就是有继承性的。换句话说,阶层的上升大多数时候是一步步走的,而不是跳着走的。而从历史上来看,农民的孩子想在大城市定居,一直以来也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这一点,我爸妈之前跟我聊天的时候,也说得很清楚。我爸妈都是农村出来的,我爸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分配回家乡的政府部门工作,后来又转成了公务员。我妈就是初中学历,被我爸托关系安排进另一个政府部门当了临时工。他们现在生活的地方就是个县城,连四五线城市都算不上。
有一次我们聊天的时候,我爸妈就说到了未来发展的事。我妈跟我说,虽然说我跟你爸折腾了这么三十多年,最后也就是从农村到了县城,但是跟我们村里其他的人比起来,我跟你爸都在国家单位上班、你爸还有编制,这就已经算是很好的出路了。咱们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事情都要一步步走,你以后要发展我们肯定要帮你,但我跟你爸现在也就是这个基础,接下来要你自己再好好走。
我觉得我爸妈作为过来人说的是有道理的。事情总要一步步走,农村大学生在一二线城市扎根的可能性当然是有的,但要说最稳妥,可能还是四五线城市甚至县城会更稳一些。不要总说90后大学生难改变命运,要知道就算是在大学生稀缺的80年代,除去少数有关系以及特别优秀的学生外,大多数人分配工作的是一个基本原则也是“回原籍”。我的研究生导师、也是当时我们学院的院长,家就在陕西榆林最穷的一个县城。他本科毕业是想留在西安工作的,可是按照国家政策只能分配到榆林师专(今天的榆林学院)工作。如果不是后来他自己发愤图强考研成功,恐怕到今天也就只是个榆林学院的教授而已。(当然的榆林可真不像后来一样经济发展的好)
90后大学生就算混得差,能有多差呢?我还是拿我们家的亲戚来举个例子吧。我妈是她们家的老大,有两个妹妹、三个弟弟,除去我之外,其他几个人的情况分别是我二姨有两个孩子(一个初中毕业,在东北种地,年收入二三十万;一个高中毕业,种地兼打工,收入未知),三姨有一个孩子(现在山东一所大专读书,他报考的是空军定向培养,毕业后会进入空军地勤部门工作),大舅有一个孩子(初中毕业,曾入狱,现工作不定),二舅有两个孩子(一个在做房产销售,另一个之前在北京做联通客服及房产中介,婚后辞职回老家带孩子),三舅有一个孩子(小学毕业,曾入狱,现工作不定)。
简单来说就是,目前我妈兄弟姐妹的8个孩子中,加上我也只有两个大学生。大多数90后的农村孩子,实际上连上大学的机会都没有。而我跟我的表弟之所以能考上大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爸是公务员,我姨夫也是国家干部,相比于农村的孩子,他们至少能给我们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环境。要知道,当年我在乡镇上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是纯农民家庭的孩子。他们既没有自己独立的房间,在农忙时节还要帮着家里干活。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在上初中的时候有一天天降大雨,我的同桌忽然开始心神不宁,担心家里的麦子是否能全部收完——如果收不完的话,那么他们家庭的收入就会收到很大影响。而我爸和我姨夫,都是国家来发工资,我们的压力也就小得多。
另一方面,农村家庭的孩子在发展上也往往受限于家长的眼光和资源。还是拿我姨夫来说,他其实连公务员都不是,只是乡镇上的脱产干部。但是当他意识到我的表弟成绩开始变差,甚至有可能只能上大专的时候,就开始四处打听消息。今年年初,他就跟我说了很多他打听来的消息。他跟我说山东省有一些定向培养计划,专业覆盖了农学、医学、林学、水利等专业,毕业后可以直接分配到乡镇给事业编制。他问我怎么看,能不能报。我说现在就算是三本的学生,想考一个事业编制也不算容易,这个大专生就直接能给编制,也算是不错了。后来,他又去打听了部队的信息,知道部队也有这样的培养计划,就给我的表弟报了空军地勤的委培。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姨夫既没有请客送礼也没有托任何关系,完全就是找朋友打听的。但如果他只是一个农民、而不是国家干部,他想了解到这样的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
说到底,90年代、2000年代正是中国经济大发展的时代,也是留守儿童现象开始频繁出现的年代。城镇家庭的孩子享受了相对较好地教育条件,并不觉得考上大学是多么难的事情。但是对农村的孩子来说,考大学却仍然困难重重。而没有大学学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各种体制内的工作与他们基本无缘,他们几乎不可能再凭借自身的努力完成阶层跃升。反过来说,90后大学生的家庭条件就算是差,至少有这个学历在,能完成阶层跨越的可能性还是要比没有学历的人高得多。至少,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抢人,设置的门槛也还是大专学历。这意味着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学生想要扎根城市,难度也还是很大的。
在这里,我还可以再说一下经常被人提到的北大博士冯军旗的那本博士论文《中县干部》。在这个论文里,让我印象很深的一个事件是中县的领导干部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往更高一层发展,比如乡镇干部希望自己的子女去县里工作,县里的干部希望自己的子女去省城工作,而县长、县委书记则希望自己的子女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去工作。在论文里,冯军旗提到了一个事,就是中县某位领导的女儿在北京工作了多年留不下,想回郑州工作。于是这个人就托关系将自己的女儿安排到了郑州的一家银行里。这个故事,可以说明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相比于普通农民,领导干部就是有更大的能量;第二,就算是乡镇领导也觉得自己的子女只要能上升一两个阶层就算成功,县委书记这个阶层的干部也只能想办法自己的子女到郑州这样的城市有一个体制内的工作。跟他们相比,普通的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又是哪儿来的信心能在一二线城市站稳脚跟?
总之,阶层的发展就是这样一步步来的。对于很多农村出身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自身不是足够优秀,那么与在北上广一直作为一个普通打工者相比,能回到四五线城市进入体制内,或许更能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当然如果你足够优秀,你的选择空间自然也会更大。但无论如何,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跳跃式的阶层发展最容易出现踏空——打个比方,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985毕业生,你有两份工作可选,一是在上海进入一家创业公司担任高管,二是回到家乡市直部门做公务员。从阶层跨越的角度来说,在第一种选择下一旦创业成功成为豪富,那自然跨越了很多阶层,在第二种选择下能以副处身份退休就算是很不错了。但是,创业成功的概率能有多少?如果失败了,这样的代价又能否承受?而做公务员,只要自己精神正常,就可以一直做下去。所以,起点越低的人,在阶层跃升中越不能承担踏空的风险。你所谓的“混得差”,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学生的起点本来就低,要实现阶层跃升的难度本就比城市的家庭要高,另一方面大城市本来就不是适合大多数农村家庭孩子生活的地方。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也不是不能理解的。
发布于 2019-12-07赞同 541收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