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像个孩子一样,好奇地寻找着前方的未知。我想留给未来的人们一双自由的手。
——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
1998年,返回苹果的乔布斯将年度广告预算提高到1亿美元,打出“Think Different”(不同凡想)的概念。理查德·费曼演讲的照片被用于苹果系列海报之一。
作为20世纪最著名、最与众不同的的科学家之一,费曼是硅谷奇才们的共同偶像。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认为,费曼的生动讲解使科学充满了趣味,而且没有其他人能够比他做得更好。
Google创始人谢尔盖·布林从青年时代起就一直喜欢费曼,认为费曼对自己的人生轨迹影响很大,对他赞不绝口。Google的另一位创始人拉里·佩奇也推崇费曼的作品。用物理思维创造了商业奇迹的马斯克,同样也是费曼的粉丝。
诺奖得主,硅谷天才们的偶像,最伟大的科学家,无嬉戏不欢的生活方式,费曼的大脑,也许是近100年最杰出之一。
可事实上费曼的智商确实不高,只有120分,仅比平均水平高一点儿。听到别人把费曼称作”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费曼的母亲回应道:“如果他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求上帝拯救这个世界吧!”

一、天才是如何从幼年培养而成

费曼是个犹太人。他父亲非常喜欢科学(还喜欢搞犹太巫术),是他的启蒙老师。
当费曼还是坐在婴儿椅里的时候,父亲给他带回来了一些蓝色的和白色的小瓷片,让费曼摆着多米诺骨牌玩儿。很快,父亲就不再满足于此,他想通过多米诺骨牌让费曼了解一点儿新的知识。
我们开始摆出更复杂的形式:两片白一片蓝,两片白一片蓝,依次排列。母亲看到后说:“你就随他去吧,如果他想摆蓝色的瓷砖,就由着他摆蓝色吧。”可父亲说:“不行,我想让他知道什么是模式,以及模式的有趣之处,这也是初等数学的一部分。”
对一个还坐在婴儿椅里面的小孩子的数学启蒙,大部分人都会从1234开始。但费曼的父亲却另辟蹊径,将“模式”通过这种具象的形式,展现给费曼看。
这个时候的费曼显然还不能真正理解“模式”这个虚无缥缈的概念,但按照一定次序的摆好的小瓷片却给他提供了一个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模式”,让这些高高在上的概念成为切实的,存在于生活中的、随时可以触摸的实体。
这正是父亲对费曼教育模式的一个基调,在《你好,我是费曼》中,费曼回忆起父亲对自己的教育时也这样说:
他给出各种各样的实例,并加以讨论——毫无压力,只是愉快、有趣的讨论。这激励了我的一生,让我对所有的科学领域都饶有兴趣。
这种教育方式并不难,它并不要求家长具有什么高深的学术背景,也不需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它只需要你能够将书本里枯燥的数字和概念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我家里有一套《大英百科全书》。父亲常常让年幼的我坐在膝头,给我念《大英百科》。比如,我们正在读关于恐龙的内容。有可能正读到霸王龙,里面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这只恐龙有二十五英尺高,脑袋有六英尺宽。”父亲会停下来说:“来,让我们看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如果它站在我们家的院子里,一伸脖子就能够到窗户。”(当时我们在二楼。)“但它的脑袋太大,没法从窗户探进来。”每念到一处,他都会想尽办法跟现实联系起来。
这无疑比单纯的数字更能让小孩子理解恐龙的庞大,也比“大概有几个人叠起来那么高”更加形象生动,因为这个例子就在手边,参照物就在眼前,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
书中父子二人观察鸟类的故事,无疑是这种教育理念的一种延伸。
在树林里看到一只鸟时,费曼的父亲并不会简单的告诉费曼,这只鸟叫什么。
“看到那只鸟了吗?”他说,“那是斯氏莺。”(我很清楚,其实他并不知道正确的名字。)“哦,在意大利它叫‘查图拉皮提达’。在葡萄牙,它叫‘波姆达培达’。中文名字是 ‘春兰鸫’,日文名字则叫‘卡塔诺·塔凯达’。即便你知道它在世界各地的叫法,可对这种鸟本身还是一无所知。你只是知道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地方的人是这么叫它的。所以我们还是来观察一下这只鸟吧,看看它在做什么……这才有意义。”(所以我很小就懂得,知道某个事物的名字与真正了解这一事物的区别。)
这一观点将他费曼父亲之前用现实的例子阐释概念的方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他其实更加深入的告诉了费曼为什么用实例和现实中的参照来阐释概念才是最好的,因为仅仅“知道”并不能让你真正了解这一事物,观察它,看看它究竟做了什么,才能真正了解。只有看得见的,摸得到的,才能帮助你感受到事物的本真。
父亲的教育理念无疑让费曼受益终身,除了他在科学方面广受赞誉的贡献,人们也一直对他的教学赞不绝口。
费曼有一种特殊能力,就是能把复杂的观点,用简单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这项能力为他获得了奥尔斯特教育奖章。而他的《费曼物理学讲义》更是被誉为“讲师、教授和学生的学习指南。”
这种思维方式更在费曼解决挑战者号失事时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别人做完充满专业术语,令人摸不着头脑的报告之后,费曼只是简单的将材料浸泡在一杯冰水中,展示了O型环如何在低温下失去韧性而丧失密封的功能,让在场的记者们直观的感受到了这场不幸灾难的起因。
我按下话筒按钮说:“我从模型里取出这块橡胶,用压紧夹夹着在冰水里泡了一会儿。”我取出夹子,高高举起,然后松开,说道:“我发现松开夹子后,橡胶并没有回弹。换句话说,在零度的温度下,这种特殊材料有好几秒是丧失弹性的。我相信这对我们讨论的问题意义重大。”
天才总是万里挑一的,费曼的成功除了来自父亲的教育,无疑还汇聚了多方面的因素。但不得不承认,父亲这种基于事实和实例的教育方式的确是推动费曼最终取得成功的原动力。
他教给费曼的不仅仅是恐龙有多高多大,而是交给了他一个探索未知揭开谜题的方式,让他能更好的理解这个世界,也让这个世界更好的理解他想要诉说的一切。
虽然费曼的母亲对科学一窍不通,但是母亲对费曼的影响也很深。特别是母亲的幽默感让他懂得了,理解的最高层次就是欢笑和人类的同情之心。

二、终生受用的费曼学习法

一个叫Scott H. Young的人,在 12 个月内自学完成4年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的33门课程。据称他采用了所谓超速学习理论和方法,即”费曼技巧”:费曼曾经要求实验室里的人给他用最简单的语言介绍任何概念,不管这个概念是多么复杂,只要这样下去他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一个他完全陌生的领域。
费曼说:如果你不能向一年级学生解释某种事物,那就没有真正懂得这一事物。
他的老师惠勒也曾说过:只有通过教别人,才能让自己学会。
费曼学习法的四个步骤:

  1. 选择一个概念。
  2. 解释一个概念。
  3. 如果卡壳解释不了?
  4. 简化语言、学会类比。

走进费曼:杰出大脑的思维秘密 - 图1

三、不要欺骗自己

费曼法则:“不要欺骗自己,你自己正是最容易被欺骗的人。”
费曼认为:对所谓”专家”的结论偏听偏信是一种自欺行为。费曼非常有趣,极受大众喜欢,但他从不给人留面子。不骗自己,也不骗他人。
“1950至1970年代,加州理工学院也因为拥有这两位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理论粒子物理学家(办公室紧挨着)而闻名,那里的研讨会也因为他们而以残酷著称。莫雷可能会喋喋不休地向你挑战,连最小的细节也不放过。
更糟的是,如果他认为你说的内容不重要或乏味不堪,他可能会拿出报纸来看,满脸无聊的样子。费曼也总是很粗鲁,不愿接受错误或草率的想法,他似乎乐于享受猫捉老鼠的游戏。
对费曼来说,物理学是一场秀,如果你的回答无法令他满意,他有时会站起来,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大步离开。由于莫雷和费曼两人的作风太可怕,至少就曾有一位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对到加州理工演讲踌躇不前。”
从不试着反驳自己的观念是一种尤其危险的自欺行为。
1974年费曼在加州理工学院的毕业典礼致词上呼吁听众避免被他称为”草包族”(cargo cult)的思想,就像一些太平洋岛民那样,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们还以为守在临时跑道旁边就可以等来满载物资的飞机。
对所谓”专家”的结论偏听偏信也是一种自欺行为。
费曼讲述了先驱物理学家罗伯特密立根(Robert Millikan)推导出的电子电荷测算公式的故事。
其测算结果并不十分准确,但很多研究人员过了多年才得以证明这一点,原因就在于密立根的追随者们想当然地认为密立根肯定是正确的。
他们调整了数值,但没有用;对密立根的盲目推崇使他们不敢相信摆在眼前的事实。
时刻提防自己走向偏激。如果你发现自己开始嘲笑那些说你做错了的人,那么你也许真的做错了。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曾经警告世人,越是对自己的观点缺乏证据的人,越是会固执地坚称自己是绝对正确的。
试试被心理学家加里克莱因(Gary Klein)称为“事前验尸”(pre-mortem)的方法吧。假设你刚做的投资在一年后惨败,召集一些你重视其观点的人,让他们设想一下从那个时候往回看你所做的投资,并列出他们认为的可能导致你投资失败的所有原因。这或许有助于你弄清楚该如何防范于未然。
说到底,就是切记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四、干嘛在乎别人怎么想

费曼从不迷信权威,是个典型的经验主义者。费曼非常讨厌心理学(尤其是精神分析学)和纯哲学,因为这些学科容易蒙混过关,而且缺乏可证伪性和严密的逻辑依据,主观解释成分过多。
在《费曼物理学讲义》中谈到物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时,他直接把心理学和巫术划为同一类事物。费曼也反对”人文科学”的叫法,认为文科根本不是科学。费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认可完全缺乏实验基础的弦理论,对研究弦论的同事约翰·施瓦茨也很不待见。
科学是一种方法,他教导人们,一些事物是如何被了解的,不了解的还有什么,对于了解的现在又了解到什么程度(因为没有绝对了解的),如何对待疑问和不确定性,依据的法则是什么,如何思考并作出判断,如何区别真相和欺骗……在对科学的学习中,你学会通过试验和误差来处理问题,养成一种独创精神和自由探索精神,这比科学本身的价值更大。
——《费曼物理学讲义》
费曼“鄙视”文科,尤其鄙视心理学,但他本人不仅很文艺青年,而且有强大的“原生心理优势”。
费曼说:我一向认为一个人要有“你干嘛在乎别人怎么想”的态度,我们要听取别人的建议,加以考虑,但如果我们觉得他们的看法是错的,那就没什么好顾前怕后的。
当时不同学派的量子论专家经常会针锋相对。费曼习惯用自己独特的方法解释事物,有自己的一套主见,而不会太在意别人是否习惯他的思考方式。当费曼在1948年的一场会议上提到自己发展出的方法时,就曾遭到玻尔、爱德华·泰勒和狄拉克等人的严厉抨击。
《物理评论》还曾一度排斥他发明的“费曼图”。一次名声显赫的玻尔到曼哈顿,和费曼聊自己物理学里面的一些想法。费曼听后,非常直接地告诉玻尔这些那些想法根本就是荒谬的。
年轻时的费曼,还总跟贝特唱反调。贝特当时已经是一位知名度较高、很受尊敬的物理学家。当贝特说出一个费曼不同意的观点时,费曼总是公开地强烈地表示反对。经过贝特耐心解释他的推理过程,费曼才能平静下来。
可是等到下次观点出现分歧时,这个过程又会重复一遍。贝特一点也不生气,相反,费曼深入的思维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并心生敬意。
讨厌鬼费曼心底里并不是一个混球。
1965年,费曼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的贡献与施温格与朝永振一郎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后,费曼曾在CERN作过一次演讲。听众中就有斯蒂克尔堡在座。斯蒂克尔堡也曾发展出过与费曼相似的方法,但未得到同行的普遍重视。
Jagdish Mehra曾写道:“讲座完毕后,斯蒂克尔堡一个人默默地离开了CERN剧场,而被崇拜者们围绕簇拥的费曼则作了如下一句评论:‘他(斯蒂克尔堡)做了这件工作而现在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向了夕阳!然而,我在这里,收获了所有的荣誉,但这本该属于他!’”

五、科学顽童永恒的好奇心

在熊彼特逝世前几天,德鲁克和他的父亲去拜访了了他,德鲁克说他永远不会忘记父亲和熊彼特的那段对话,熊彼特说:“我现在已经到了知道‘靠著书立说事无法被世人记住’的年纪。除非在生活方面与众不同,否则一个人就不会与众不同。”
费曼充满人性光辉、极具趣味性的传奇一生,验证了这句话。
除了作为一名物理学家,在他一生中的不同时期,他还是无线电修理者、保险柜密码破解高手、艺术家、舞蹈爱好者、手鼓演奏者和玛雅象形文字的破译者,以及“呼麦唱法”的发现者。
费曼热衷科学、打鼓、画画和酒吧女郎,探索他认为值得去研究的有趣问题。他保持了同样的专注(这可能远比智商更重要,或者就是无法测量的智商的一种)。他在酒吧请教别人各种泡妞技巧;曾陪着一个大佬赌博喝酒,后来发现自己腰疼;才意思到自己玩了三天三夜没有睡觉了。
他学开保险柜成了“神偷”;玩邦戈小鼓使他的舞团得到美国第一、巴黎第二;研究马雅古文明的象形文字,达到能鉴别古抄本的水平;休假时做的生物研究,几乎可以带来现代遗传学的下一个突破。
他44岁时开始学画,而且一直勤画不辍并在美术馆展览,却又怕人家知道是他画的,而在画上签上另一个名字。有位凯萨琳小姐是他长期的模特儿,他们每周抽出一个晚上画画三小时,持续了20年,两人关系亲密,但据说没有过肌肤之亲(白在酒吧学了)。
费曼沉醉于线条与结构,他觉得自己对于艺术的热爱和物理是有密切联系的——两者都是在表达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复杂。
费曼本人曾表示,自己之所以想要学画,是因为想要表达对于自然之美的情感。在他看来,世界中所有的事物看起来都是那么的不同,但是它们却惊人地有着相同的组织,遵守着通用的规律。
“物理是一种欣赏自然之美的数学,认识到原子之间复杂的结构和运动方式,这是何等精彩壮观的感觉。这是一种敬畏之情——对于科学的敬畏。”
费曼说,”我觉得通过绘画,人们也同样可以体会这种感受。我可以告诉别人:请在此刻,感受宇宙的美妙。
当然,还有他的爱情故事。
费曼高中时认识了第一任妻子亚琳。他在MIT读大学时,俩人相爱,承诺大学毕业后结婚。后来亚琳被确证为淋巴腺结核只有七年的生命后,费曼与她结婚,过了九年快乐时光。这段经历,被拍成传记电影《爱你一万年》。
走进费曼:杰出大脑的思维秘密 - 图2
在传记里写的这一段:亚琳去世时,费曼似乎并没有那么伤痛。大约过了好一阵子,有次,他一个人在街上行走,看到橱窗里有件裙子,心想,如果亚琳穿上一定很好看。不禁潸然痛泣。
费曼69岁去世,他的一生很短暂,但他的成就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的许多伟大成就常常被世界各地的物理学家所忽视。这是他的个人特点和技能,真正使他独一无二。

六、费曼

费曼的一生充满了挑战:语言障碍,写作和艺术成绩不佳,宗教歧视,妻子早逝,晚年忍受癌症的折磨。然而,他自始至终坚持不懈,教授他所热爱的,做他所热爱的工作,直至去世。
他很少向生活中的消极情绪屈服,正是这些原因让理查德·费曼成为一个值得效仿的博学者——一种无尽的希望和灵感。
费曼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我们传统的成功观。一直以来,我们认为伟大的成就往往等同于为了某一特定目标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但费曼却告诉我们,单纯地追求自己的兴趣也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即使在取得一定成就之后,他仍能找回自我,不忘初心。
在费曼身上,天才的气质和滑稽演员般的趣味绝妙地结合起来,成就了他绚丽多彩的人生。他以特立独行的方式享受着生活,以孩童的眼睛来探索着世界的奥秘,所以世界将奇迹赠还给他。

结语

其实,摒弃功利心和实用主义,单纯的喜欢和热爱也是一种行动的理由和成功的途径,而且这样的感觉必当更加美妙,难道不是吗?

附录

原文链接:https://www.madewill.com/master/richard-feynman.html
注:对原文略有省略和调整,如需阅读原文,请点击上述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