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全书名:《万历十五年(经典版)》
作者名:[美] 黄仁宇
出版方: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1621

前言

作者用「大历史观」,展示了一个历史事件的出现,是经历无数先决条件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解读了一个王朝由兴盛到衰颓的深层历史原因。

通过万历皇帝、首辅张居正和申时行等人的命运,以及他们与众多文官的周旋,对帝国的影响的叙述,指出当时的中国依靠儒家的道德维持整个国家的运转,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必然走向崩溃。

一、皇帝并不能「我说了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封建帝制的国家里,一切他说了算,掌握着天下人的生杀予夺。然而历史的真实是,大多数皇帝是制度的象征,并没有真正的自由,明朝万历皇帝便是其中一个囚徒。

1587年3月2日,北京城官员没有接到任何通知,急急慌慌奔向皇城举行午朝大典,万历皇帝十分震怒,所有官员被停发工资两月。如此一件小事,惹得龙颜大怒,因为官员们触犯礼仪,失去体统。

皇帝威仪四方,他并不能事事做到「我说了算」。这既跟他的教育和性格有关,也跟整个国家的行政制度有关。

万历继承皇帝位还太小,上朝时,他的一言一行都有人给他安排好。他的生活起居由「大伴」冯保照护,冯保把各种情况汇报给太后,有不利的报告,万历会受到长跪的处罚。背书结结巴巴或读错字,就会受到老师张居正的严厉质问,使他无地自容。万历形成了优柔寡断的性格。

张居正精明强干,在万历开始的十年执掌着国家大权,他锐意改革,严格执行,使大明朝再次焕发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张居正死后,万历决定改变柔弱的形象,独揽大权,他开始励精图治,亲自决定国家大事。为了摆脱张居正对朝廷的影响,在倒张派汹涌的参奏下,抄没了张居正的家产,把他的弟弟和儿子充军。大伴冯保被罚往南京软禁。

万历不久就发现,真正受益者是倒张的人物,一类人利用道德作为装饰,争权夺利。一类人顽固而拘泥,倒张之后立即把攻击目标转向皇帝,批评他奢侈懒惰,个人享乐至上。

文官们不容许万历费掉皇长子,立皇三子为太子。他就再也不愿意做任何事使他的文官快意。以至于后来消极怠工,不上早朝,不批奏折,以此报复他的臣僚们。

万历的责任范围是文臣们安排的。想亲自操练兵马,文臣们竭力阻止;想出巡,监察官立刻诤谏。1587年岁末, 特务机关东厂遭到攻击,宦官张鲸被文臣群起而攻之,万历也受到官员奚落。

从此万历皇帝再也不愿公开接见这些口是心非的臣僚。他隐居深宫三十多年,没走出紫禁城一步,创造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

二、拼命护法和拼命护国的孤胆英雄

万历十五年,被民间称颂的海清天海瑞与世长辞,他的功过在他身后很多年都是争论的焦点。

海瑞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牺牲自我的精神。他充分重视法律的作用,并且执法不阿,即使薪俸微薄到不够吃饭,他也毫无怨言。作为二品官,在去世时仅有白银二十两,不够殓葬费用。

海瑞严厉而巧妙地拒绝过境官员滥用权力。总督胡宗宪的儿子途径淳安带着大批人员和行李,对驿站的招待百般挑剔,海瑞假装不知是胡公子,把他拘捕押解到总督衙门,并没收了他携带的大量现银。

海瑞在南直隶颁布「督抚条约」三十六款,限制富户过多占有土地,缩小贫富差距。他卷入了大量高利贷产生的田产纠纷,孤军奋战,不能自主。一年不到海瑞成了文官集团的众矢之的,被迫退休回原籍。

海瑞出仕做官是为了取得为国家尽忠、为百姓办事的机会。他是一个拼命护法的人,但在以道德为标榜的君主制国家,孤立无援。

海瑞是护法的孤胆英雄,抗倭名将戚继光是护国的孤胆英雄。

明朝重文轻武,文官指挥各级武官,军政方面人事的任免、补给和交通各项统统由文官主持,这种制度使得军队行动效率低,没有作战力。

东南沿海倭寇如入无人之境,甚至深入内地。为了效打击倭寇,戚继光从农村招募士兵,训练成「鸳鸯阵」的战术。军队的纪律严明,加上卓越的指挥,戚家军在追击倭寇的战斗中,从来没吃过败仗,不久肃清了倭寇的入侵。

戚继光「总理蓟州军务」,军队得到严格训练,大量的现代武器装备,使得俺答不敢进犯,答应互市,边境暂时平息。在繁忙的军务之中,戚继光还抽空写出了军事著作《练兵实纪》和诗文集《止止堂集》

戚继光在蓟州推行的整套措施,打破了文官集团竭力保持的平衡。当张居正死后,遭到了文官参劾被罢了官,他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一代将星陨落,古老帝国失去重整军备的良机,三十年后,被崛起于黑山白水的八旗军取代。

一个帝国没有较完备的法制,内部必然混乱;没有强大的国防,外部必然被虎视眈眈。

三、道德不是王朝的护身符

「学而优则仕」,自古读书人最终目的就是做官,不做官就没有机会发挥特长,没有机会给家族带来荣耀。

明朝实行文官制度,通过科举考试网络天下读书人做官。他们从小熟读「四书」,把宋代大儒朱熹对四书的注释奉为正宗。

明帝国的宗旨是在「四书」所谓「黎民不饥不寒」的低标准下维持长治久安。这种宗旨以道德为准则,道德至高无上,不仅可以指导行政,还可以代替行政。

文官们都以「四书」提倡的道德为准绳,本应形成一个具有共同思想的集团,事实上私下各有一套道德观念,围绕核心人物形成各种派系,如:同一个省县的「乡谊」,同年中举或进士的「年谊」,有婚姻关系的「姻谊」。

派系内相互照顾,派系间相互攻讦。张居正任首辅,对人事任免起着决定作用,招致不满,被人参劾。张居正不满的人,很快就有人落井下石来讨好他。张居正在死后两年,被当年的反对者检举参奏蒙蔽皇帝,祸害百姓,甚至被诬陷有谋逆之心。

官员们彼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得罪一人,就得罪全国读书人。他们对「和事老」申时行同样参劾,根本原因是他跟张居正关系密切,张居正激进的改革措施,威胁到了文官们的安全。

根据「四书」的规范,一个有教养的君子不可消极退让和放弃职责,作为一国之君,应当尽心竭力保持文官集团的平衡,让他们根据伦理道德的观念尽忠国事。

万历消极怠工,不举行礼仪,不作人事升迁,把读书人光宗耀祖的愿望化作泡影,使得文官集团形成了无数的厉害冲突,在道德的掩盖下争权夺利。使忠于职守者缺乏信心,贪污腐败者更加有机可乘,这种风气愈演愈烈,使整个王朝走向崩溃的边缘。

后记

法律诚可贵,道德价更高。长治久安既要有道德规范,又要有完备的法制。一个团体只有和衷共济,才能使组织生机勃勃,不断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