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全书名:《诡辩与真相:经济学入门》
英文名:《A Common Sense Guide to the Economy》
作者名:[美]托马斯•索维尔
译者名:罗汉,田菊莲
前言
这本书有点入门教材的味道,而本书作者托马斯•索维尔是著名的奥派经济学家,说到奥派就得提到自由主义,既然了解了他的背景,我们大体就能把这本书拗出一个中心思想来,那就是市场决定一切,干预总会把资源配置引向低效。
一、价格
要问经济学里最经典的概念是什么?我会说是价格,价格可以说撑起了经济学的半边天,经济学里的很多重要概念都是价格的衍生。那么,价格是不是真的如它字面所示这么简单呢?
1.1 什么是经济学
经济学不是研究钱的学问,我们已经说过很多遍了,这本书里又再次提及。
经济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钱,因为经济总是离不开钱,但我们要知道,金钱本身仅仅是人们为了达到实际目的所使用的一种工具罢了,人们研究怎样做事才可以使效率最高,让自己的效用达到最大,这个并不是指钱的绝对数量多或是少,因为钱跟资源的衡量比率是会变化的,只有资源的使用效率才是重点,否则政府只要多印钞票就可以让人民无比幸福,还研究经济学干嘛。
我们做一项经济学决策的时候甚至无需涉及到钱,比如一支军事医疗队来到前线,面对满目的伤员,他们遇到的就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即如何分配他们有限的药物和人手。有些伤员快死了,救还是不救?
你说看到一个就要救一个,好的,如果救活概率不大,恭喜你,你杀人了,因为你的判断失误,导致救活概率更大的那位因缺少药物和人手死亡。
虽然这里一分钱也没涉及,但这就是经济学,经济学教我们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
1.2 价格机制
前苏联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曾向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提过一个问题,说英国是怎样保证人们都能得到食物的?撒切尔夫人说是价格的功劳,而不是她个人的功劳。
然而对于戈尔巴乔夫这样奉行配给制同时又对经济学一窍不通的人来说,根本理解不了。
价格是消息的传递者,比如当别墅的价格很高时,它其实在对人们说,要去那边住的人比能去那边住的人多很多,它就是会自动说话,哪怕你根本听不懂,它也会影响你的行为,给你的生活带来影响。
比如突然在某地发现了很大很大的金矿,这个金矿大到跟目前全球的黄金储备一样多,但这个消息被严格封锁了,所有人都不知道,谁会泄露出去呢?价格。你会发现,市面上的黄金价格大幅下跌。无论你是否理解这个下跌的含义,价格它都会把消息以各种渠道传递过来。
很多人痛恨奸商,因为奸商看起来赚取了很多不该赚的钱。
其实商人就是商人,没有奸不奸一说,如果违法犯罪那就是违法犯罪,如果没有,那就是正常的商人,商人给商品定价那也只是传达信息之用,它传达的是别的商人的定价与买家们的心理价位之间的博弈。房地产商赚黑心钱?不,房地产商定多少价格都是为了卖出去而不是砸手里,你认为价格太高,无非是你的竞争力比不上其他买家而已,跟卖家没关系。
**
价格传递信息不止是给消费者,还会给生产者。
牛奶可以用来生产奶酪,也可以用来生产冰淇淋和酸奶,在对奶酪、冰淇淋和酸奶进行定价时,消费者其实是间接地对生产它们的原材料——牛奶进行定价。
当奶酪的需求增加时,奶酪的生产者会多进牛奶,假设别的需求不变,那么牛奶的价格就会上涨,牛奶作为原材料的价格上涨,也会导致冰淇淋和酸奶的价格跟着同步上涨,但消费者对冰淇淋和酸奶的偏好没有变啊,价格涨了买的人就少了,于是生产的也就少了,在这里,奶酪的增加就间接导致了冰淇淋和酸奶的减产。
具体谁减产的多呢?要看哪边的消费者对价格上涨更敏感了。
这种现象叫作“边际替代”,什么意思呢?当市场上有价格竞争的时候,资源就会自动流向对其赋予最高价值的用途上去。
这也和这个概念是同一个道理:任何东西的成本,是它在其他用途上的最大价值。**在无数人的偏好博弈下,我们总能自动找到这个最大价值。
1.3 对价格的错误认识
价格是传递信息、反映人们偏好的介质,只要人们可以自由地使用手里的钱进行投票,价格总会体现出人们的需求。这个道理不难理解,但人们现有的很多词汇都体现出其实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
比如形容那些卖高利润品的商人为奸商,人们的言下之意就是他们所卖东西的价格比其“真实”价值要高;形容某些老板是吸血鬼,言下之意就是他们给出的薪水比员工的“实际”所值要少。
这么说的人很多,这意味着人们觉得价格是由卖方决定的,而不是供求双方共同决定的。但事实上,无数卖方和买方参加博弈,已经注定了不会留给任何单个买方或卖方以决定权。
任何东西的价值都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如果有,交易就不会发生,因为只有当交易的双方都认为自己在“以小博大”的时候,双方才都会想要交易,因此,反映价值的价格“应该”是多少,在不同人那里有不同的看法,所谓的政府指导价,就是纯属扯淡,谁能指导价格?谁也不能。
1.4 价格管制
绝大部分的价格管制就是由于对价格的错误认识导致的。
我们说了价格是一个自动寻找资源最高效利用的介质,而价格管制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它的目的就是要阻止价格达到供求关系的真实平衡点。
**
房租管制为了保护穷人设定了房租的上限,结果却往往是富人利用手头的资源,在同等封顶价下租到了好得多的房子,而当房租管制取消后,住房紧缺的现象就马上消失了,因为某些需求并没有那么紧迫的人再也不能霸占着大房子了,他们为了节省租金不得不搬进了小房子,市面上的供应迅速增加,价格又能继续反映需求了。
那么,政府的人难道都不懂经济学吗?这么多经济学家,会不懂那些连经济学本科生都学过的经济学概念?如果懂,为什么还要干预呢?
因为他们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经济学,还有政治。资源配置效率当然重要,但每个人都感觉政府在为更好的社会而努力也很重要,赢得大部分人的选票也很重要,而什么都不做就算会更好,那也不会是他们的选择,因为这是每个傻子都能做到的事,于是它就很难赢得人们的尊重。
二、价格衍生的经济学概念
2.1 利润
有人把利润叫作“过高要价”,有人把利润叫作“剩余价值”,有人把利润直接叫作“肮脏”。
从这些人的角度来看,利润是没有必要存在的,它就是消费者的一种不必要的费用和支出。社会主义制度刚诞生时最吸引人的其中之一就是试图消灭利润,让人们买得起更多东西,尤其是穷人。但当社会主义制度真的开始实行的时候,人们却发现,那些国家的民众基本都买不起资本主义国家大多数人都能随意买得起的东西。
那么,究竟为什么会这样呢?
利润对人有着天然的激励作用,当“有利可图”时,人们才会去创新,去试图降低成本,而当无利可图时,所有人都寄希望于“不出错”,因为此时冒险做事和寻求更好的改变对个人是没有好处的。
**
利润,并不一定为正,很多时候它都是负的,它仅仅是消费者“支出-成本”以后的一个值而已,这个值应该是归企业家的,做得好是正,做不好就是负,做得更好的人也就意味着将资源配置得更有效率,那么他就理所当然可以拿到这部分奖励,奖励又何罪之有呢?
2.2 垄断
好,利润在自由市场里是由那些将资源配置得更高效的人获得的,但是,有没有例外呢?那些反对完全执行自由市场的,多数都是因为一个现象:垄断。
垄断并不是大企业的专利,一个交通不便利的小乡村里只有一家小店,这家小店就可以说是垄断经营,比如是村长家的亲戚开的,且村长禁止其他人开店,而在互联网和全球化的时代,哪怕是沃尔玛这样的跨国零售集团也无法在价格上获得一点点的垄断优势。
垄断与否,看的是市面上有没有替代者,在当今世界,除了行政垄断以外(就是利用强权),垄断已经变得越来越难,因为垄断本身会导致经济资源的无效利用。
比如市面上只有你一家生产苹果汁,于是你卖得特别贵,大家虽然只能喝,但消费的量肯定减少了,那么这些本可以生产成苹果汁的原料去哪儿了呢?就会跑去变成别的产品,然而如果你不攫取这些“垄断利润”的话,这些原料做成苹果汁对人们的利益才是最大的啊,这就让资源配置从更高效走向了更低效。
这种状态并不符合人类进化的趋势,因此,要么它无法长久,要么市场垄断者也不会随意提价。
市场是破除垄断的最有效手段,但人们往往不相信市场,而要用有形的手去干预,所以才有了“反垄断法”,反垄断打着保护消费者的名义,常常行着损害消费者利益的事实,甚至判定是否涉嫌反垄断的机构也跟很多市场竞争者有着明里暗里的利益勾兑。
垄断伤害不了消费者,反而会因为规模经济降低成本而使消费者受益。其实想想就知道,如果你在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这么得来不易的地位,你会随意提价吗?就像Alcoa公司,它长期是美国唯一的初生铝锭制造商,但它的年利润率也很低,为什么它不提价呢?
如果随意提升铝制品的价格,哪怕你是市场独家,很多铝制品的使用者也会宁可转向其他替代材料,当消费者用惯了替代材料,很可能你再降价都没用了。
2.3 输和赢
市场永远有输家和赢家,当唯一或唯几的赢家通过降低成本或更高效的商业手段将输家挤出市场或挤压了输家的市场份额时,看起来它们在市场上就有“垄断”的嫌疑了。
但事实上,只要赢家没有使用法律以外的手段,都应该被认可,都应该被保护,而不是用恶法去保护那些因竞争力不足而不得不离开市场的平庸者,虽然它们人数众多,有“不稳定隐患”,但从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来说,这么做是完全背离的。
2.4 市场
很多人会将市场想象成一个“物”,认为市场就是一个“东西”,甚至将其想象成一个像机构一样的东西。其实不是,市场是由人组成,是所有的参与者共同协商而定出的交易条件的总和。
所以我们自己就是市场的一部分啊,但由于这种误解,我们会将市场视为“邪恶”,从而让真正“邪恶”的第三方有机可乘,试想一下,市场的所有交易行为都是我们自愿达成的,既然是自愿,那就是对自己有利,否则交易便不会进行,但第三方却很有可能打着“为我们好”的旗号行着欺骗的事实。
三、为什么有收入差距
决定一个人收入高低的究竟是什么,而又是什么让我们有收入差距呢?理清这些以后,或许可以让你在工作中灵光一现。
3.1 收入
决定一个人收入高低的究竟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环卫工人虽然辛苦但收入不高,是由于其可替代性太强,也就是人人都能做这份工,导致潜在雇员之间相互压价,于是就到了目前的这个收入水平。因此我们要增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也就是稀缺性,这是肯定的。
但有了稀缺性是不是收入就能提高了呢?那也不是,你在A技能上很优秀,而会A技能的在市面上确实又是很少的,但你所在的公司用不着A技能,那这个稀缺就变不了现。
其实稀缺是相对的,某个小圈子接触外界的成本可能不小,那么你只要在这个小圈子内有相对稀缺并用得上的技能即可,比如在某些比较“粗鲁”的政府部门里,没什么会写东西的,你只要语句能通顺就是稀缺技能,但你要是出来写书和天下英雄争长短,那就是自寻死路。
稀缺,最重要还是限定范围,然后要用得上,至于它能带给你多少收入?你得先衡量它大约可以为你的雇主多增加多少收入,在此基础上再去判断会更合适一些,否则你给人家才赚1万,要人家2万,假使你真的值2万,那也不是在这儿拿,因为你在这个平台上给人家做的价值加法不够。
所以说要入对圈子,入对平台,在某个圈子里的平庸技能,在另一个圈子里可能就是稀缺神技,因为圈子有信任成本,虽然有别人在稀缺技能上强过你,但这不足以抵消圈子内外的信任成本,当只有你才能在某方面给圈子的其他人带来收益,那么衡量下这个收益对不同人的价值增加额,大概就可以知道自己这个“加法”值多少钱了。
3.2 收入差距
薛兆丰老师的《经济学通识》里说,我们在对比收入的时候不能跨阶段对比。
看似大家在某个瞬间点的贫富差距挺大的,其实绝大部分人一生中的总收入差距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大,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去跟工作10几年的老司机比收入是不合理的。
而一项来自新西兰的研究也发现了这个现象,那就是除去极少数两端的人以外,绝大部分人一生中的收入差距都在一个可控的容差范围之内,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实大部分的“贫困者”都至少有过一段“脱贫”的时间。
所以不要着急,不要急躁,只要你不是特别蠢又特别懒,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
3.3 就业保障
提到收入和收入差距,就没法不说到就业保障。就业保障被认为是保护穷人的一种做法,希望减少劳动竞争力不足的那部分人的失业率,让他们更难以被解雇,然而这就是一部“恶法”,为什么是恶法呢?因为它造成了更多的失业,且造成的正是劳动竞争力不足的那部分人的失业。
实例也差不多,通常严格执行类似法律的国家的失业率并没有比那些没有就业保障法的国家的失业率低,反而更高,比如法国,它们有着全欧洲最强硬的就业保障法,但失业率却长年高达两位数,南非就更夸张,多年来在25%,甚至到过30%多。
原因有很多,主要是这几个:
- 企业主在严酷的就业保障法之下,会更为谨慎地雇人,毕竟一旦雇佣就很难被解雇;
- 人才流动变慢,在极大的保障之下,劳动者的危机感减少,按照反脆弱理论,这是劳动者走向脆弱的开始;
- 企业即使效率下降也难以通过果断裁员来削减成本,倒闭以后那些本不必失业的劳动者也跟着一起失业了。
3.4 最低工资
终于又到了我们说过几遍的最低工资了。最低工资的初衷是为了保障低收入者拿到足够多的钱,但常常事与愿违,如果一个值3000块的小明和一个值2500块的大明同时来应聘,大明在自身价值不足的前提下,有没有办法扭转乾坤呢?当然了,他少要点别人可能就会考虑。
但现在国家规定,低于3000块的工资不能开,显然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价值较低的大明就只能选择走人。最低工资的红线把个人价值够不到红线的那部分人的路给堵死了,虽然政府可以辩解说,这可以加速劳动力升级,逼着他们学习更为高级的技能,但显然,这只适用于一部分的低收入者,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如果不能靠着低价竞争,面临淘汰的命运是显而易见的。
工作时间也是一样,法国每周35小时的工作时间规定比原先削减了10%几,政府的算盘是企业会因此雇佣更多的人,但很显然,在同等人数下,企业的效益肯定是变差的,而效益要相等,支出则要加大。无论怎样都加重了企业的负担,最终加大了企业的倒闭率,导致受雇人数减少。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童工法,禁止雇佣童工,实际上是断了青少年进入更正规企业的门路,而仅有那些不合法、不畏法的黑企业才敢违法雇佣,显然不管是去黑企业还是找不到工作,都不能让那些必须靠自己养活自己的青少年过得更好,或许只能让国家的失业率数字显得好看一点而已,毕竟失业率统计的是“想工作、能工作却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3.5 对劳动的误解
保护劳动者是每个政府都在做的事,无论是否在事实上起到了保护作用,但至少要做出姿态,这样才能获得最多的支持,毕竟他们的人数庞大。
我们常说,我们的一切都是劳动者带来的,这里的劳动者往往指的是那些直接参与生产一线的,如农民、工人等,但管理者是不是劳动者呢?资本家是不是劳动者呢?
当然是,你桌子上的米饭并不是农民伯伯给你的,他给不了你,从地里到你的桌上比如有10个环节,那这10个环节的提供者都有劳动在上面,省去任意一个环节,你都要花费更大成本才能得到这碗饭。道理也很简单,如若不然,这个环节早就被人跳过或取代了。
一个每周工作40个小时的办公室职员,我们会称其为劳动者,但一个每周工作70个小时的企业决策者,我们则较少称其为劳动者,尽管后者的劳动多得多,也重要得多。
四、什么是投资
很多人分不清投资、投机和赌博有什么区别,我们就来仔细帮大家进行一下区分,什么是投资,投资的标的常常是物,那么可以是人吗?
4.1 20年05分
纽约格林威治村的一位旅行者决定让路边的一位画家为其画一幅肖像素描,这幅素描画得很棒,但价格要100美元。
旅行者对画家说:“你这也太贵了,但既然画完了我还是会付你钱的,因为确实画得很好。只是你就画了5分钟,钱实在是太好赚了。”
画家抬起头看着他说:“是20年05分钟,先生。”
4.2 投资/投机/赌博
从本质上来讲,它们三者并不存在任何区别,都是付出人力资源、时间、金钱等,通过承受风险的方式,利用自己的判断力以期待概率性地在未来获得更为超值的回报。
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持有时间分界线,所有分界线都是人为定的,且每个人的定法还不一样,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赌博的风险基本是恒定的,输赢概率大家也基本都看得到,人们参与其中就是简单地碰运气,听天由命;而投资和投机则不一样,它们并不主动去追逐风险,恰恰相反,它们是要把现有的固有风险最小化,从而让自己获得最高的概率优势,甚至做到近乎“稳赢”,但在赌博中这不会出现,因为如果这样,对手就不赌了。
4.3 投机的知识
诚如我们上面所言,投机是一门最小化风险,然后通过倾斜风险和收益的天平来赚钱的学问。
**
举个例子,一个农民期望他的作物每吨可以卖到100美元,但他自己知道,结果或许可能是50美元,也有可能是150美元,如果你是投机商,你会不会用90美元去接下这个农民的风险呢?
对于农民来说,100美元是他的预期,也是他的收益平衡点,但他可能会为了减少风险而额外多付出10美元的成本,这使得他不用担心今年万一收成不好而让家人饿肚子。
但投机商就能保证赚钱吗?当然不能,为了增加赚钱的概率,他需要拥有非常专业的知识来判断作物究竟会不会有好的收成,这也是跟其余投机商竞争的筹码,毕竟,谁能把未来预测得更好,谁就能给出最精准的收购价,如果A投机商确定收成会好,他甚至愿意用120美元以上的价格去接下这个风险,但B、C、D不够专业,他们判断不准,不敢,于是A就利用专业知识赚到了钱。
4.4 现值
投资和投机投的是什么?投的是未来的价值,而未来的价值在当前的状态,叫作某样东西的现值,因此,现值的价值基于对未来的判断。
**
比如你家附近要建一座污水处理厂,政府已经宣布这个消息,然而污水处理厂明明并没有建起来,那么你家房子的现值会不会发生变化呢?会,因为现值是先基于对未来的判断,然后再折现过来的,因此虽然污水处理厂在几年后才会建起来,但你家房子的现值会在政府宣布的那一刻就立刻降下来,甚至有内幕的话,还会提早。
股市里有两句术语叫“利空出尽是利好,利好出尽是利空”,指的是当某个消息大家都确定未来会发生的时候,不管它是否已经发生,它所造成的对现值的影响都已经结束,都已经体现在了现在的价格中,而由于人们的恐慌和贪婪,信息常常会被过度解读,因此当它真的发生时,反而股价很可能会反向运动,借以修正过度的市场反应。
一位80岁的老人家在自家的土地上种满了树,他无需等20年后结满了果子才能卖掉那时看起来才增值的土地,因为土地现在就增值了,尽管到了那时他可能已经过世,但他现在就能预先享受到这些收益,只需要在上面折个现,支付给卖家风险和等待的代价即可。
4.5 股份和债券
投资的标的除了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人,同样的,人也可以和公司一样发行股份和债券。
**
拳击手的经理人,明星的经纪人通常都会拥有他们收入的一定份额,拳击手需要接受价格昂贵的专业的拳击训练和指导,明星也是一样,这些费用对于年轻的选手来说,是很难支付得起的,于是,他们以发行股份或债券的方式,让他人替他们支付这笔培训甚至是宣传费用,并约定在未来予以回报。
这其中,认购股份又大于债券,为什么呢?因为一旦包装失败,这些年轻人可能一辈子也偿还不起这笔钱,此时债券和股份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反正都是泡汤;但一旦成功,债券的收益是微乎其微的,但股份收益却是有无限想象空间的,且有了股份绑定后,认购者才会更为尽心竭力地为其提供资源。
我个人一直都有这样的想法,如果可以的话,我会更愿意购买一位北大贫困生未来10年的股份,而不是为其提供助学贷款。
投资人找好苗子,靠股份赚钱,好苗子在有了强有力的投资人之后,成功的速率也会更快,这种从文体类移植过来的经纪人模式今后必将普及到每一个人,我坚信这个想法一定能在未来实现。
五、货币
最后让我们来简单探讨一下关于货币的相关问题,从我们出生以来,法币就一直伴随着我们,于是,我们将其视为理所当然,那么,有没有更好的货币形式呢?
5.1 货币
货币本来是不存在的,很长一段时间,人类社会里都没有货币这种东西的存在,只不过随着生产复杂性的增加,当人们要定不同物品间的“汇率”以及解决我要换你的斧子,你却要换他的鸡不要我的牛的这种需求错配的问题时,货币就不得不出场了。
贝壳、金属甚至香烟都曾经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充当过货币的角色,货币首先要性状稳定,不能我今天拿到一块冰,明天化水了一了百了,其次是得大家都接受,且是自愿接受。
然而很有意思的是,现在我们的法币却都是强制接受,而想起比特币,它则有适合当货币的特性,人们认为它好所以自愿持有它,不认为的允许你不接受,而不是有个第三方说我给你什么,你就只能用什么。
5.2 准备金
提到比特币就没办法不提到“伪钞”的问题,不要以为这个伪钞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伪钞,那些东西跟银行的伪钞比起来,连零头中的零头都没有。
那么,银行的伪钞是什么呢?我们要从准备金说起。
大家都知道,银行最基础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就是赚利差,比如张三在里面存了10万元,李四在里面存了20万元,银行把它们贷给某企业,这个利息差就是银行最基础的收益来源。
但是,银行又不能都贷出去,不然他们来取钱了怎么办?银行觉得他们应该不会那么巧同时来取钱,而与此同时,王五等人也会陆续把钱存进来,于是想着就留一点周转备用就行了,就是准备金,其他都能贷出去赚钱。
那么问题就在这里了,明明银行的抽屉里只有3万块钱,但是张三、李四、王五他们的账户里都是满满当当的几十万的数字显示,而企业拿到银行贷给他们的钱以后,卡里的钱也多了,他们把暂时没用到的钱存在另一个银行,接着那个银行给个显示全额的数字,一回头又贷出去了……
这么一合计,妈呀,国家一共发行了1块钱,结果你们大伙儿的存款一加,有1000块钱,这999块就是伪钞,是银行给你的数字,不是真钱。
<div class="lake-lockedtext-content">
<textarea class="lockedtext" readonly="true"></textarea>
</div>
<div class="unlock-container reading"><div class="unlock-panel"><div class="lock-icon"></div><p><span class="ant-input-group-wrapper"><span class="ant-input-wrapper ant-input-group"><input type="password" placeholder="请输入密码" autocomplete="nope" class="ant-input"><span class="ant-input-group-addon"><span class="unlock-btn"><i aria-label="icon: unlock" class="anticon anticon-unlock"><svg viewBox="64 64 896 896" focusable="false" class="" data-icon="unlock" width="1em" height="1em" fill="currentColor" aria-hidden="true"><path d="M832 464H332V240c0-30.9 25.1-56 56-56h248c30.9 0 56 25.1 56 56v68c0 4.4 3.6 8 8 8h56c4.4 0 8-3.6 8-8v-68c0-70.7-57.3-128-128-128H388c-70.7 0-128 57.3-128 128v224h-68c-17.7 0-32 14.3-32 32v384c0 17.7 14.3 32 32 32h640c17.7 0 32-14.3 32-32V496c0-17.7-14.3-32-32-32zm-40 376H232V536h560v304zM484 701v53c0 4.4 3.6 8 8 8h40c4.4 0 8-3.6 8-8v-53a48.01 48.01 0 1 0-56 0z"></path></svg></i>解锁</span></span></span></span></p><p class="error-info">密码有误</p><p class="lock-info">密码出错超过 5 次,请 1 分钟后再尝试</p></div></div>
<div class="lock-container"></div>
</div></div></div></div><p><br></p><p><br></p><h1 id="eNaND" data-lake-id="733f7ee189bc590b84387934b8dc69ea_h1_7"><a class="lake-anchor" style="top: 13px;"><span class="lake-anchor-button lake-icon lake-icon-h1"></span></a><span>后记</span></h1><p data-lake-id="3abf0c633d5e4ce2b1d738695090b99d_p_230"><span>我们每个人都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市场经济里,我们都是“经济人”。经济学不是象牙塔里的玩物,也不是给当权者研究治国之策之用,它跟每个人的日常行为息息相关,是每个人都必须懂一点的东西。</span></p><p><span><br></span></p><p data-lake-id="b998ae40e4fc09f4e3cfa6676a58fff8_p_232"><span>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弄懂这些概念,已足够我们行走江湖之用。</span></p><p><span><br></span></p><p><span><br></span></p></div></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