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全书名:《最小阻力之路:以创造力修练取代「不断解决问题」的人生结构革命》
原书名:《The Path of Least Resistance-Learning to Become the Creative Force in Your Own Life》
作者名:罗勃·弗利慈(Robert Fritz)
译者名:陈荣彬
出版方:大雁-大寫出版
ISBN:9789865695347

前言

为什么减肥总不见成效?为什么抗拒坚持读书?为什么不能努力工作?我们有很多的雄心壮志,最后都失败,因为这个世上有看不见的东西要拖你后腿,让你走回老路。

别害怕,让我们看看它的真面目。

一、最小阻力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叫「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这句话常常被用来激励人们「路是人走出来的」,所以人得主观努力。其实这句话还隐含了一个深刻的规律:为什么路会出来?

:::tips 因为第二个人会沿着第一个人已经踩出来的路继续走,尽管并不明显,而第三个人也是如此,大家都会选一条最安全、最省力的路持续走,于是路就出来了。 :::

这就是本书的主题「最小阻力之路」,人也好,自然界的水、风或其他事物也好,自动就会寻找最小阻力之路,然后顺势而为。

第一个人走过的路,是由地形决定的,第一束水的流淌方向,是由河的结构决定的,结构决定了势,决定了人的走向。

很多人每天都以同样的模式生活,他们不是不想改变,也不是没有过开始,只是经常在一番雄心壮志以后,在貌似做出了一点点改变后,就立刻回到了老样子,为什么?因为他们生活中最底层的结构没有改变,就像河床的结构没变,无论你如何去引导水流的方向,终究只是短暂的一时,它们最终都会回到自己「最舒服」的模式中去。

每一种结构都隐含了运动趋向,这种结构可能是生活环境的结构,比如《贫穷的本质》一书里就描绘了穷人的生活环境,不是穷人特别笨,而是这种一觉醒来就得担心下一顿饭的「结构」使穷人不管如何学习,最终还是会短视;这种结构也可能是心理结构,比如一个自认为很「直」并将其当成好品质的人,他再怎么在某些场合提醒自己要克制,还是会不停地因为低情商而说错话。

这就是结构本身画出来的运动趋向,第一个人走过的路不是他自主选择的路,而是这座山的结构引导他去走的路,结构本身就用运动趋向画出了路,只是人去执行了而已。

所以你会发现,如果你致力于改变结构,而不是不停强制自己去做逆结构的行为的话,你会更加轻易地达成你想要的目的,因为有些结构就是导向成功的结构,比如热爱分享、热爱向他人提供独特价值等等,你把自己改成了那个结构,剩下的顺其自然就到了。

二、张力冲突

自然界的所有结构,都有张力趋缓的倾向。

什么意思呢?就是当一件事有张力时,最终必然趋缓,张力不会永远存在,因为缓和是比张力更稳定的状态

例如一根皮筋被拉长,它就会想回到缓和的稳定态,于是产生了强烈的回弹趋势;例如一场对话,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是张力,最终无论中间有多少张力,谈话往往在趋缓后终结。

趋缓以后的状态,就是结构的稳定态,我们要研究的正是这个,如果这个稳定态不是我们要的,那么我们要改变的也正是此处。

举个例子,你饿了,就得吃东西,饿是张力,吃东西能使张力舒缓到稳定态。但如果本身你超重了,那么这种稳定态就会对你的健康不利,也就是你的饱腹结构趋缓,但健康结构出现了新的张力,于是你要节食,但健康结构趋缓后,饱腹结构又出现了张力。

:::info 很多人只看到了自己无法节食成功,以为是意志力的问题,却没有看到事物的深层结构是有问题的,即一个人处于几个相矛盾的张力结构中,那么意志力就相当于将弹簧一直拉紧着,又能撑得了几时? :::

所以如果你发现了结构性冲突,那么就不要再试着去改善「行为」,而是改善结构,不要试着用吃不饱的方式去维持健康。

宵明曾经有过一段在2个月内减下15斤并一直保持至今的经历,其实他可以减得更多,但在后期,他有刻意恢复饮食到稍微正常状态,因为他要做的事情是一件「在结构上没有冲突」的事情,这样的事情才值得一直做下去,如果每一天都要在吃饭时让自己痛苦,那么显然这种张力一定有一天会让他恢复原样。

宵明尝试了很多饮食结构,最终找到了既能享受美食又能不发胖的食物和烹饪组合,到现在为止已经完全将他的习惯调整过来,甚至连口味上都不想回到之前的饮食状态,同时也还找到了上班路上爬楼梯的乐趣。

宵明他完全没有强迫自己去做额外运动或节制美食来保持身材,他改变了深层结构,去掉了张力冲突,使得他什么意志力都不消耗就能维持自己要的结果。

三、结构替代

上面这个方法是什么?叫结构替代。

注意,结构永远无法凭空消失,就像肚子饿,人一定会肚子饿,如果你寄希望于自己肚子不饿,那就一定找错了方向。

当我们的目标之间有结构性的张力冲突时,你只能用一种新结构去替代原本冲突的某一方,而这个新结构是可以和原本冲突的另一方相融合的。比如我吃东西,我吃那种能够吃饱,我又喜欢吃,又不会发胖的东西;再比如运动,我找到一个有人陪伴,特别有乐趣,主动就想玩、随时就可以玩、还能比赛的运动。

你必须清楚你的愿景,你究竟是想干嘛?你究竟是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然后去调整各方结构的力量,使你不断地朝愿景前进时,结构还是趋于缓和的,比如我精心根据自己的偏好和食物本身的特性挑选了我的各种随心配食谱,在边填饱肚子边享受美食中,结构竟然是缓和,更接近愿景;反之,当你与愿景越来越远时,张力是越来越大的,比如有些人现在看到肥肉,第一时间就会感到不舒服,这种张力就会往我们的愿景方向去拉。

没有人是吃不胖的,所有人都可以吃胖,但是有人就不认同,他们会举例说我身边的谁就吃不胖。

这种举例是苍白的,那些所谓吃不胖的,肯定是结构问题,比如身体不吸收,比如平日工作有站的习惯,比如经常要陪爸妈散步,比如家里有狗要溜,比如吃得不少但食物偏好不喜欢腻的等等,就是这个人完全不节制,也完全不刻意运动,甚至他也不想瘦,但让他感到张力趋缓的方式本身就是导向瘦的,于是他就被贴上了「吃不胖」的标签。

这下你知道了是怎么回事了吧?吃不胖这个标签你也可以拥有,重点就是调整你的结构,去寻找合适的替代结构,以及调整你的张力方向,这样你也能吃不胖。

四、你的愿景是什么

很多人在遇到了张力冲突后,并没有采用我们说的方法,而是选择暂时逃避自己的愿景,比如「其实我不想变瘦」、「其实成功也没什么好的」、「其实健康也不一定能多活几年」。

逃避自己的真实愿景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事情,因为如果某些事在滑坡之后是你最终必须面对的,那么显然你并没有逃离这个矛盾的张力结构,仅仅是暂时地掩耳盗铃而已,且会在过程中遭致更差的结果。

:::tips 我们必须诚实地面对自己和这个世界,有一些事是客观无法达到的。 :::

例如我想要在北海道赏雪的同时在亚马逊探险,我想要变得跟姚明一样高或者全世界的人都无偿来为我服务,那么这种愿景就需要立刻摒弃,这不是逃避,而是面对现实,如果你智力正常,你就可以轻易判断哪些现实是可以通过努力达成的,哪怕概率微小,而哪些现实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达成的。

如果我们的愿景就是我们长期想要的,但我们却找各种理由避开它,甚至否认我们要它,这就会让我们在规划结构的路上出现偏差。

例如我们知道自己不健康的时候最终会很难受,但却不想承认,这就是我们自动放弃了结构调整的机会:原本的结构张力冲突是在提醒我们去改善结构,但我们用麻痹自己、调节内心的方式使各方张力暂时调成一致,最终却是让张力被一方拉得更远以后一次性爆发,也就是我们并没有真正消弭这中间的矛盾,仅仅是隐藏,并掩盖矛盾,提升矛盾爆发的阈值而已。

我们甚至还会主动给失败找好借口,在重大考试前一天特地以放松身心为由跟小伙伴去浪,或者去玩水,或者在下雨天建议跑回家,目的是什么?在没考好的时候告诉其他人「我好像有点感冒」、「我好像有点过于兴奋以致于前一天失眠」,然后获得他人「我说呢,不然怎么会这样」的「谅解」。

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我们的终极愿景是什么,如果我们可以烂到泥里也不会因为别人的嘲笑而心生不忿,那么成功就不一定是我们的终极愿景;如果我们可以病痛缠身也不会因为疼痛而觉得不舒服,不会因为少活几年而懊悔不已,那么健康就不一定是我们的终极愿景。

:::info 但如果没法摆脱,那么就必须正视它们:非常理解很多人不愿意改变的动机,避免麻烦、避免蜕变可以回避努力带来的痛苦,但如果终究会带来更大的痛苦,那我们就做了错误的决定。 :::

抽离出真正的愿景,然后改变或用替代结构去适应它,哪怕最终没有实现终极愿景,但在张力趋缓地顺着结构运动的过程中,还能在前往愿景的路上,这就足够让我们感到幸福了。

而如果你已经明确知道自己逃避不了想要什么,那么再加一把火,大声地说出来,甚至将其贴在任何你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它还会产生神奇的力量。

它就像灯塔,非常亮,天天照着你,让你无法刻意回避和隐藏,让你产生「既然正式决定了就去做」的力量感,而不是在来回摇摆中浪费时间。

:::info 来回摇摆的时候是最没有能量的,什么都不想做,其实就是没有正式下定决心,方向感不够强导致行动的能量不足,因为人都怕行动了以后方向不对可能还得回来,所以「打心眼里认准」还得清楚明白地告诉自己,说出来,并让它多次被动重复提醒,这非常重要。 :::

而一旦你做了选择,比如「我就是要忠于自己」,那么很多毛病自动就不见了,比如嚼舌根,比如做「无效的老好人」,比如把问题归咎于他人。

这些问题不是你想去刻意改变,而是你选择了一种「不包含它们」的结构,它们自然就不存在了。

五、积累动能

愿景往往是一个较大也较泛的东西,很多人看到后会因此被吓倒,因为在初期看上去遥不可及。

但其实实现的「动能」累积起来还是非常可怕的。

:::tips 好运可以累积,就是这个道理,当你已经把愿景非常清晰地固定下来,你只需要去达成一个个小小的成就,只要不懈怠,运气就会一天比一天好。 :::

为什么?因为你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找你合作,有更大的平台、更大的生意在等着你,而这些在你解锁这些小成就之前是完全想不到的,因为你不够资格,所以看不到。

人的每一个成就最终的奖赏都不仅仅是成就本身,还有解锁更大成就的机会,而且,上一个成就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个成就达成的一个必备条件。

我们在这个行业内不断取得小的成绩,就会接触到更大的世界,取得比之前大一点的成就,有更大的平台和更多人来找我们合作,最后像滚雪球一样,把相关的能量都聚集在自己身上,直到把这个行业打通为止。

:::info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我们有非常清晰的愿景和无张力冲突的结构上:清晰的愿景可以保证你的方向不走偏,你在走的时候不犹豫;而无张力冲突的结构就像顺风跑步一样,让你非常舒服而又自然而然地达成一个个小的成就。 :::

如果结构有张力冲突,那么就是逆风跑,在总有力量往回拉你的情况下,你是一定坚持不到终点的,因为成就靠的是动能的积累,像搭积木,也是一次长距离比赛,而不是可以咬牙坚持100米的冲刺。

很多人会在一开始找到模糊的路时雄心勃勃从而低估路的长度,而在走着走着觉得「怎么都没进步」时高估抵达的难度。

后记

自然界的运动趋向法则就是顺着最小阻力之路前进,大自然的物体会自动寻找路径,人也一样,所以重点不是让路径去迁就人,而是让人去迁就路径,不是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路,而是什么样的路塑造什么样的人。

你可能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被判了死刑,也可能觉得开局不顺,后面事事不顺,于是就放任自己,但这本书给了你一个新的希望,就是改变你的结构。

改变结构就像重生,你不再是你,你跟你的过去也切断了联系,无论你过去是多么强大,还是多么弱小,从此刻开始你是一个全新的人,你所有的潜意识和你下意识的行为,都会顺着新的结构走,从而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因果循环,拥有了第二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