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全书名:《生命的心流》
作者名:[美]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译者名:陈秀娟
出版方: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14069
前言
很多人觉得自己虽然整天很忙碌,但却没什么效率,想知道如何提升效率。那么,如何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呢?
很多整天忙碌的人,让自己陷入了琐事和不必要的困扰的泥潭中,像一只被各种一般事务抽打的陀螺,完全停不下来。每天在睡觉之前,觉得自己度过了忙碌而充实的一天,内心踏实。其实,这是一种可怕的错觉。其实,你的努力只不过是感动了自己而已。很多人大部分的努力,都是无用功。
我们或许知道,汽车发动机有一个效率指标。普通汽车的热效率是38%。又因为汽车在市内行驶中频繁的停车、低速行驶等,造成空转或处在低效率区,其最终效率不过12%。也就是说,汽油燃烧的能量,只有12%的能量转换为了汽车前进的能量。
那么,你考虑过你的效率如何吗?为了改善这一局面,也许你需要改变一下做事的方式,提升效率。
一、因专注,而高效
我们处在一个互联网时代,虽然获取信息更加便利,但也带来了一个大问题:我们的注意力受到了种种干扰,做事情的专注度从而也大打折扣,工作效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早上,喝完一杯咖啡,你精神抖擞地开始一天的工作。你今天的主要工作是写完一个项目方案PPT。明天就要结案了,你今天必须要写完。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很快,你发现一个让你崩溃的事实,几个小时过去了,你却只写了几行字。
为什么?因为正当你查资料的时候,闺蜜碰上了渣男,找你来诉苦,你好一通安抚之后,对方才消停。你刚要准备写PPT,客户来电话向你咨询问题,你使出洪荒之力,终于化解了客户的麻烦。然后,你继续写PPT,才写了几个字,上司通知你去会议室参加会议。
会议结束之后,已经是中午了。你心想,幸好下午还有时间,不急,先吃个饭,下午继续。
下午,回到工位,你发现微信上有未读消息,就拿起手机,和朋友、同学、同事、客户各种聊,看看朋友圈。聊完了,你开始工作。结果发现没有思路,便开始各种网站溜达,寻找参考和灵感。结果,东逛逛,西看看,顺便刷了一会微博和豆瓣。折腾了半天,总算有了点头绪,你文思泉涌,终于写完了一页PPT。你正要握拳小小庆祝一下,却悲哀地发现,时间已经是下午五点半了。你惨叫一声,心想,晚上看来又要加班了。
这些场景,几乎就是很多人的工作状态的缩影。这是一个充满着诱惑和干扰的时代,大家在享受其便利和多样性的同时,也深受其苦。这时候,我们是该怨网络诱惑太强大,还是恨自己自制力不足呢?
很少人注意到注意力的重要性。他们每天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刷手机上,以至于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比时间更重要。因为注意力可以让你的时间变得更有效率,更有价值。相信有过专注体验的人都知道,专心致志地工作一个小时,效果往往胜过几个小时的普通工作。然而,一旦注意力分散,工作效率就会变得低下,做出来的活也马虎粗糙。
有一个老和尚带着小和尚在庙里修行。小和尚跟着老和尚已经好几年了,但是一直不知道什么是禅。
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小和尚就忍不住问老和尚:「师父,我看学佛的人总说禅,到底什么是禅啊?」老和尚停下筷子,只是看了小和尚一眼,什么也没有说。晚上睡觉的时候,小和尚又问:「师父,你快告诉我,到底什么是禅啊?」老和尚摸了摸小和尚的头,说:「禅就是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
「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这句话确实禅意十足,每个人都有不同理解,你可以理解为顺其自然,可以理解为随心所欲,也可以理解为全情投入。
我们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想着下班,吃饭的时候想着减肥,在上床时想着看刷朋友圈……我们总是无法物我两忘地做一件事。然而,一个人只有投入生活,才能拥抱生活中的幸福与快乐。《拆掉思维里的墙》中提到:「当你真正完全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去时,不管这个事情多么简单卑微,你都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任何一个瑜伽教练都会告诉你,即使认真的投入你的呼吸——这个每天你做过无数次的事情——都能感受到无数的乐趣。」
因为投入而有乐趣,因为乐趣继而坚持。这就是专注的力量。
二、如何专注
那么,我们如何进入专注状态?我们需要先弄清楚一个概念。
有没有体验过这样一种感觉:当你正在从事一件事情时,时间开始飞逝,杂念迅速消融,你觉得自己全身心投入其中,处于一种巅峰状态。
这种感觉和状态,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心流」,也叫涌流。
当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在研究画家是怎样工作时,他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当画作画得好时,画家不在乎劳累,饥饿或不适,时间感被扭曲,他们会会忘掉时间,一小时一眨眼就过去了。
于是,他将这种状态称之为「心流」。这是一种将个人的精神力完全投入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是意识的一种最佳状态,是一种极致的专注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感受和表现都处于峰值,我们既感受到了快乐,又展现出最好的状态。
快要交卷的时候,当你发现自己还没有好多题目没做完,奋笔疾书的那段时间; 玩游戏打BOSS的时候,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女神来电话都顾不上接;上课偷偷看小说的时候,老师提问都没有听见,直到被老师扔过来的粉笔击中。
也就是说,心流,是一种全心投入、物我两忘的境界。其实,心流并不是一个西方概念,东方早就有这个概念,只不过不叫心流罢了。科学证明,坐禅入定的时候,身体会进入一种神奇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心流。
通过研究,米哈里发现心流的意义:「很大程度上,获得幸福生活的秘密在于,学会尽可能地从我们必须做的事情中得到心流的状态。」
心流是一种「如有神助」的体验。在这种最佳状态下,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工作、娱乐,从而向未来的目标迈进。
科普作家史蒂芬·科特勒30岁时得了一场重病,卧床3年。医生都不知道他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然而,心流挽救了他。因为,专家发现,心流过程中产生的神经化学物质可以促进免疫系统,重置神经系统,最终让他恢复了健康。
那么,心流对商业世界有什么好处?
麦肯锡公司的一项研究发现,普通人在大约5%的工作时间内处于心流状态。但如果你能够将这个比重提高至20%,整个工作场所的生产力将翻一番。这是一个非常疯狂的统计数字。德勤尖锐创新中心的联合主席约翰·哈格尔说道:「很多公司高管表示,当他们处于心流状态时,效率会提高5倍。」
三、打开心流的开关
3.1 足够的内在动机
如果你想把事做好,那你最好有一个内在动机。充足的动机是进入心流状态的前提。动机不仅指纯粹的兴趣,也可以是功利性的目标。我们常说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这个意思。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千金难买我愿意。
但是,如果你找不到动机,可以选择:
- 给自己设置一个截止日期。现在我们很多人都说:截止日期才是第一生产力。
- 利益驱动。用利益或者奖励来推动自己,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奖励。
- 李笑来讲过一个故事:有个学生要去美国读博士,但是又不想背GRE单词。李笑来就给他算了笔账,背完这些单词,就可以通过GRE考试,过了GRE就可以拿奖学金。算下来,每个单词值20元人民币。你看,背单词就是赚钱。这学生一听,果然就和打了鸡血一样,停不下来了。
3.2 清晰明确的目标
米哈里认为,拥有清晰的目标是心流体验的前提。虽然目标有时会发生改变,但我们的行进的方向是不能错的。当我们全心全力投入去实现目标,不为任何其他的诱惑所动摇时,我们才能获得心流体验。
3.3 难度和能力要匹配
米哈里认为:「乐趣出现在无聊和焦虑之间的边缘,当挑战和人们的理解力达到平衡,就可以行动。」 在他看来,心流的产生依赖于个人能力与挑战难度的匹配。
也就是说,要想达到心流状态,任务的难度要难易适度。如果难度大于能力,我们会沮丧和焦虑,因为我们会觉得压力大;如果能力大于难度,我们会觉得无聊乏味,因为太没有挑战性。只有当能力与挑战难度差不多时,人既不会感到焦虑,也不会感到无聊,才会产生心流。也就是说,人要产生心流,就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决定自己要做什么事情。这个事情应该对你来说不太难,又不太简单,刚刚好有那么一点挑战性,又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在工作中,这意味着要设置合理的工作目标,即,对自己来说不要太难,也不要太简单的目标。并且随着自己能力的提升,逐渐地把目标设置得更高、迎接更大的挑战。
如果上级设立的目标太简单,你可以为自己设定一个更高的目标,或者更高要求地完成目标。
如果上级设立的目标太难。你可以试着把这个目标分割成多个步骤或者小目标。这些小目标的难度应该由易到难,根据你的实际能力水平去制定。这样,你一直就在完成与你能力匹配的目标,直到这些目标全部完成。同时,因为你的能力一直随着子目标的完成在提升,当你开始攻克那些较为困难的目标时,你就也具备了进入心流状态的前提条件。
3.4 即时反馈
科学家发现,进入心流状态的时候,人的大脑会分泌多巴胺,所以人会处于一种愉悦的巅峰状态。然而,多巴胺的产生,是你将得到的结果与预期进行比较而来的,如果你的行为不能很快产生结果,那么正反馈也很难被激活。所以,即时反馈是十分重要的,反馈周期越长,就越难进入心流状态,事情也越难做好。
相声演员在演出的时候,如果听到台下观众的笑声或者喝彩,那么就说明这包袱响了,他们的表演得到了认可,接下来的演出也会更加卖力投入。所以,在进入心流状态的时候,迅速的反馈也是很重要的。毕竟,没有谁能长期坚持地做一件没有任何希望的事情。
所以,为了能够得到即时反馈。你可以将任务分解成最小可执行的一个个小任务,并且为每个小任务设定对应的目标。
比如,假如你要写一本书,你每天晚上坐在电脑前,告诉自己,我要写一本书,这样肯定不行。最好的做法就是,你每天只写一篇文章,每篇文章一千多字,这样压力就小很多了。你才愿意坐下来写,也能迅速得到正反馈,才会有心流的产生。
3.5 抛开自我意识和杂念
太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往往是日常生活中的负担。当一个人处于心流状态时,我们会专注于所做的事情,根本没有心思来关心自我和外界的事情。
日本的明治初期,有一位著名的摔角手,名叫大波。大波体格强壮,且精于摔角之道。私下较量时,就连他的老师也不是他的对手。但在公开表演时,他却连他的徒弟也打不过。大波很是苦恼,就去向一位禅师请教。
禅师听完了他的倾诉,说:「既然你的名字叫大波,那么,就想象一下,你就是巨大的波涛,已不是一个怯场的摔角手,而是那横扫一切的惊天巨浪。你只要这么想,不久后就能成为全国最伟大的摔角手了。」
禅师走了后,大波便开始打坐,想象自己变成巨浪。起初,他内心有很多杂念,想了很多别的事物;但不久之后,他对波浪愈来愈有感应了,夜越深,而波浪越来越大,连佛堂中的佛像也被淹没了。黎明尚未来到,只见波浪滔天,庙也不见了。到了早上,禅师发现大波仍在打坐,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现在,什么也不能烦恼你了。你可以横扫一切了。」
这天,大波参加摔角比赛,大胜而回。自此以后,全日本没有一个人可以把他打败。
在在这个故事里,摔角手通过想象巨浪的样子,获得了巨浪的力量。这或许就是心流的力量,可以让人把能力发挥到极致。
心流就是内心自由流动的状态。只有在自在的状态下,心才能最大可能发挥原本的潜力。而要获得这种境界,要破除的不仅是外界的障碍,更是自己内部的障碍,心无杂念。当我们将心思放在工作上,不在考虑自我,抛开一些杂念,才能进入心流状态。可以尝试使用番茄工作法,或者一些时间管理手机APP来帮助你屏蔽外界的干扰,专注于工作。
四、要事第一的工作方法
最后,推荐一个工作方法,它能帮助我们分清轻重缓急,大大提升工作效率。配合心流使用,就能让我们的工作如虎添翼。
意大利经济学家和园艺师弗雷多·帕累托发现了二八法则。在他看来,重要的东西只占一小部分,只要集中处理只占整体20%的事物,就可以解决80%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事情虽然繁杂,但是只要做好一些关键的重要关键的事情就已经足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高效处理繁多的事务,美国前总统、将领艾森豪威尔发明了著名的要事第一法则,也叫艾森豪威尔法则。这是时间管理领域最重要的法则,能够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来自网络
按照「要事第一」的法则,所有事务分为四类:
- 重要且紧急:需要尽快处理,最优先。
- 重要不紧急:可暂缓,但要加以足够的重视,最应该偏重做的事。
- 紧急不重要:不太重要,但需要尽快处理,可考虑是否安排他人。
- 不重要且不紧急:不重要,且也不需要尽快处理,可考虑是否不做、委派他人、或推迟。
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要做的事情分成四类,然后按照顺序逐一处理。如此一来,就可以总是在做重要的事情。当熟练运用要事第一法则的时候,那么,你已经成为一名职场达人了。
后记
高效能的「十二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