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采铜

一、图层工作法&多线程工作

  • “多线程”是指在一个“时期”内,同时担负几种不同的工作,完成不同的任务,即不同任务之间需要切换的“多线程”。
  • 在任何瞬间,人只能有一个“注意焦点”,这个注意焦点牵引了人的认知加工资源。有时你误以为同时关注了两个东西,其实是发生了注意转移的结果,即焦点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实际上还是一个串行而非并行的过程。有一种例外是,有些很熟练的技能,可以自动化地、不加注意地进行,那么就可以和其他事情同时做。
  • 在我们转换任务时,会出现转换损耗。即从任务A转换到任务B后,执行任务B的绩效要明显比非任务转换条件下执行B的绩效差。因为任务A留下的认知惯性(即之前已经习惯了任务A的认知情境、反应方式),会对完成任务B造成干扰;而且做B的时候需要对B进行认知重构,重新回忆起B的相关背景和信息,这个重构也需要时间,而且可能不完整。
  • 如果你是在非常投入和忘我的思考时被打断,那么你的“损失”和懊恼就会非常大;相反,如果你只是在做抄写一篇文档这种不动脑子的活,那么即便是频繁的中断也不会对你造成太大的影响。
  • 如果我们能选择好合适的中断点,中断就并不可怕,切换的损失也可以降到最低,多任务工作的技巧在于“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运用这个技巧的前提是,我们需要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有效的剖析,区分出“容忍中断”的部分和“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然后用可保证的相对完整的时间去进行那些“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
  • 认知类型指的是我们头脑加工信息的不同方式,比如我们处理语言文字时是一种类型,处理视觉图片时是一种类型,进行数值计算时是一种类型,判断空间和位置时又是一种类型。当不同认知类型进行切换时,人需要重新进行调整,这样任务的转换损耗会比较大。

    二、图层工作法

    1.用“三明治模型”分解任务

    图层工作法:多线程工作的方法 - 图1

    图解:想象它是一个金枪鱼三明治,它的中心部分是金枪鱼肉泥,吃下这个部分的努力我称为“核心思考区间”。事实上大多数任务都有一个至关重要、通常也是最棘手的部分,这个部分需要我们集中精力、非常专注地进行思考,然后将其破解。一旦这个部分被我们“吃下”,那么这个任务就已经完成了大半,余下的就是一些支持性的、补充性的工作了(即“支持性思考区间”和“操作性动作区间”)。
    步骤:
    a.先找到任务的核心思考区间:从工作的核心区开始
    在这个阶段,你只需思考,非常专注地思考,你需要的工具,仅仅是一张纸和一支笔(你需要把你的灵感快速地记下来)。
    b.完成核心思考区后,再去完成支持性思考区间和操作性动作区间
    等你完成核心思考区任务时,你可以选择继续填充具体的内容(“支持性思考区间”),也可以暂停一下去做别的工作。最后调整格式和版式等(“操作性动作区间”),这时你并不会太介意被打断,因为你知道,在某种意义上,这个任务你已经完成了。

    多线程工作的秘诀:很多时候,你只是需要一个专注不受干扰的、能纯粹跳脱出来思考的、能达至“心流”状态的、能把最关键的“硬核”搞定的——半小时。

    对不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分层处理
    按照这个任务所涉及的认知复杂度和认知类型来切分。

    图层工作法可应用于并行处理多项任务的场景中。比如你现在有两个任务要做,一个是写一个Word文档,另一个是做一个PPT,你可以把Word任务分解为Word文字、 Word图示、Word排版三部分,把PPT分解为PPT文字、PPT图示、PPT排版三部分。然后将相同认知类型的工作组合在一起,于是你工作的次序就可以如图3-3显示的这样:
    图层工作法:多线程工作的方法 - 图2
    好处:

  • 可以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减少不同质工作间的转换损耗。不同“图层”的工作由于性质不同,所以需要的资源是不同的,当你可以依次完成各个图层的工作时,你就可以依次调用不同的对应资源,而不需要在不同的资源间穿插切换,这样你的工作效率就可能更高。

  • 提示和方便我们为作品附上更多的图层,以增加作品的层次和厚度。当我们用图层工作法去完成任何一件作品,我们会更加精雕细琢,会在原先简陋的坯子上一层层地添加新的元素,使其更加精美和丰富。而这个过程,甚至不需要我们一开始就设计好或者计划好,由于图层间相对独立的特性,我们可以非常自由地加加减减,而不用太顾忌对原先版本的损害。

“图层工作法”是完成一个复杂作品或者复杂项目的基础,甚至可能是最有效的战术,而对习惯于制作简单作品的我们来说,它也是帮助我们迈向更高行动能力的一架梯子。

正如德国思想家本雅明所说:“写一篇好散文要经过三个台阶,一个是音乐的,这时它被构思;一个是建筑的,这时它被搭建起来;最后一个是纺织的,这时它被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