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全书名:《1万小时天才理论》
英文名:《 The Talent Code》
作者名:[美]丹尼尔·科伊尔
译者名:张科丽

前言

人才温床都具有神秘色彩的特征,在它爆发之前毫无预兆,而媒体都喜欢个别报道每一处人才温床,事实上,这些都属于一个古老而宏伟的规律当中的一部分而已。作者在开篇讲述了一个故事,贯串全文都可以看到这个故事的痕迹。

心理学家跟踪一个满脸雀斑叫克拉丽莎的13岁平凡普通的小姑娘,记录她数年学习单簧管的进度。在拍摄之前,根据测试,这个小姑娘被认定为音乐庸才,老师、家长甚至她自己的评价,都认为不具备丝毫音乐天赋。根据拍摄记录,一个普通的早上,这个平庸的孩子,在6分钟内,她的学习速度加快了十倍,而她自己丝毫未察觉到。

平凡的人,也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测试仅是一种维度的反馈,并不代表人的一生,因为人的一生复杂而又丰富,绝不是一个小小的测验可以看到结果的。
**
事实上,克拉丽莎的音乐造诣已经享誉音乐学界了。

本书在告知我们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以克拉丽莎为代表的这类普通人,他们在做同样的事,激活了一种神经技能,通过某些以目标为导向的练习模式来提高技能,不知不觉地进入一个学习加速的区域。

通过探访多个成功案例,揭示了他们技能学习过程中的新秘密。

一、用案例说话

通常我们都喜欢用意志坚强或聚精会神这类词语,形容持续坚持练习的人,但是事实上这种描述并不十分准确,人才温床的人们,正像克拉丽莎那样,有意识的挑战自己的极限,所以会失败。但是,失败却带他们走向了成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作者试图通过一些案例,揭开其中的奥秘。

1.1 犯错让人聪明

大家学习一首歌曲的时候,是不是要自己跟着唱一遍, 尤其在高潮部分,需要一些技巧,跑调了,停下来再试,又跑调了,从头又开始一遍,或从错的地方开始,在这样或唱或停的练习方式下,终于流畅地唱出来了。

不断修正自己错误,从错误点入手,一点一点的思考、修正,再思考、再修正,直到可以完美的呈现出来为止,通过犯错让自己掌握更多的技巧。

1.2 精深练习

众所周知,巴西足球队创造了世界杯的奇迹,5次赢得世界杯,每年有900多位年轻的运动员签约欧洲的职业足球俱乐部。凡是关注一点足球的人,都可以叫出知名巴西球员的名字,像贝利、济科、罗马里奥、罗纳尔多、卡卡等等世界最佳球员,好像扎堆降生在巴西似的,传统的解释肯定要归功于基因和环境的结合。得益于巴西得天独厚的地利、人和,当地人对足球的狂热,40%饱受贫穷折磨的人通过这个美丽的游戏来逃脱现实的渴望。

但是事实上,巴西并非自古以来就盛产足球运动员,直到1958年,瑞典世界杯上以17岁的贝利为核心的强大阵容所向披靡, 现在人们眼中的巴西队才真正诞生。

那么问题来了,巴西如何培养出如此众多优秀的球员呢?他们发现了一套提高学习速度的方法——精深练习。
**

比如,参加一次聚餐,你努力想记住某个人名。假设这个名字是别人告知你的,那么忘记的概率会很高。但是如果是你自己想方设法打听到的,那么它将会铭记于你的脑海中,并不是后者的做法更重要,也不是记忆力提高了,仅仅因为练习更深入了而已,这就是精深练习。

精深练习是建立在一个悖论之上的:朝着既定目标挣扎前进,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不断犯错,这让你更聪明。

每次坐飞机的时候,机务人员都会一分钟内演示救生衣的使用方法,但是很多人坐了很多次飞机依然不会使用救生衣;如果换一种学习方式,将救生衣分发到乘客手里,跟着机务人员操作一遍,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容易的掌握救生衣使用方法?

做那些不得不放慢节奏的事情, 犯错并加以改正—— 就像爬冰山, 刚开始的时候会滑倒,会跌跌撞撞,最后不知不觉中就变得敏捷自如,熟练掌握了。

1.3 寻找最佳目标

我们一直在寻找不劳而获的捷径,这是一种槽糕的学习方式。那些看上去阻碍我们进步的东西,长期来看是有价值的,只要我们亲自接触一次,哪怕只有几秒钟,也比旁观几百次都有效得多。

这其实是由我们的大脑结构决定的,我们总认为记忆就像一台录音机,但是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大脑是一个几乎永远装不满的箱子。我们面对的困难越多,克服困难的机会就越多,学习新东西的速度就越快。

世界的常规并不适用于进行精深练习。提高时间利用效率,反而会事半功倍。
**
仿佛自己在杠杆的一边,遭遇的失败越多,翘得就越高。这就需要找到一个最佳位置,存在于现有能力与期望目标之间的最佳距离。一旦找到那个最佳位置,学习之旅就启航了。

还记得上学时,老师让我们背单词,一个单词或念或写了30多遍,也记不住,其实有可能是方法不对,把单词放入到语境中,也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里面,有了故事情节,这个单词是不是很容易就记下来了。

其实这个诀窍说难也不难,设定一个稍稍超过自己现有能力的目标,设定努力的目标靶。盲目的挫折训练毫无帮助,只有有目标的练习才能突破原有的水平。

二、才能转化成技能

精深练习打破人们对“人才”的定义,原来人才就跟磨刀石一样,需要不停的打磨,平常人都有成为“人才”的潜能。往往人们是回避错误的,尤其在国内的教育体系中,犯错的学生是要受到惩罚,而精深练习违背常理,鼓励犯错,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转化为技能。

2.1 才能细胞

还记得之前提到的克拉丽莎以平庸的音乐资质, 在6分钟内达到了一个月的练习效果吗?有明确目标的练习,就有可能将学习速度提高10倍,听起来就像个神话故事一样:一把小种子长成一根有魔力的长藤,通往成长的天堂。

根据神经学家的研究成果发现,是髓鞘质把各个人才温床以及我们大家连接在一起,人才和技能的故事,就是髓鞘质的故事。

克拉丽莎在精深练习曲目时,当罗纳尔迪奥和罗纳尔多练习室内球时,他们发出了更多更准确的信号优化神经回路, 长出了更厚髓鞘质。

那么髓鞘质是怎么工作的呢?人们为什么学习复杂技能需要如此长的时间?

假设在大脑这个辽阔的大都市里, 髓鞘质悄无声息地把窄巷子变成了宽阔、 可供飞速奔驰的超级公路。神经系统这辆客车曾经只能承受两公里的时速,有了髓鞘质之后,就能以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呼啸而去,无刺激反应时间(指两次信号之间的等待时间)下降了30倍。整体信息处理能力增加了3000倍,堪称“ 宽带”。更可贵的是,髓鞘质能够调控速度,偶尔减慢信号传递速度,从而确保它们在最佳时刻到达突触,所以把握时间点至关重要。

信号必须以合适的速度传输,在正确的时刻到达,而髓鞘质正是大脑控制传输速度的方法。这是世界上最复杂、最精致的细胞自我分裂过程之一。这个过程非常缓慢,需要几天甚至几周时间才能完成。

简而言之,就是人们每次进行唱歌、跳舞、踢球、弹吉他、下象棋、绘画等这些技能的精深练习时,我们正在缓慢地给线路增加带宽。

人才温床的成功不是因为那些人更努力,而是因为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练习得更深入,生成了更多的髓鞘质。

任何领域的任何专家都要经过10000小时专心致志地练习。

莫扎特在六岁生日之前,他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了3 500个小时,这一点足以让他的音乐记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其掌握的技能。这种天才的真正特长在于他们能够静下心来进行精深练习,甚至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来他们在练习。

天才拥有的细胞类型, 我们其他人也拥有。用一个公式表达就是:精深练习 × 10000小时= 世界级技能

2.2 优秀是一种习惯

有关天才的故事基本都是惊人地雷同:一个孩子从天而降,完全没有预警,打破了生活的宁静。这个孩子在绘画或数学或足球或物理方面拥有神奇的天赋,凭着自己的才华,改变了自己的生活以及身边的人们。

讲述青年才俊的耀眼成就的故事中,创作了《简爱》、《呼啸山庄》、《阿格尼丝·格雷》的勃朗特姐妹的故事是最吸引人。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在1857年所写的《夏洛蒂·勃朗特的一生》中,定下了整个故事的基调。勃朗特姐妹英年早逝,在死前却留下了许多精彩的作品。在盖斯凯尔的笔下,勃朗特姐妹们的事迹是一个悲剧性的传奇。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盖斯凯尔的传记并不真实。真实的勃朗特姐妹的故事更加精彩。

勃朗特姐妹真实的面纱由朱丽叶·巴克揭开。勃朗特姐妹生活的地区非常富饶不说,早年的勃朗特姐妹作品尽管情节曲折荒诞,其实并不优秀,但是他们写了大量形式多样的文字,包括22本微型小书,平均80页,每本要用15个月的时间。

勃朗特姐妹其实更多的是在进行精深练习,她们早期的那些作品,缺乏文字技巧,与她们取得的文学成就并不矛盾,前者是后者的先决条件。她们能成为伟大的作家,是因为她们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尝试、去练习。

童年的写作就是共同协力的精深练习,锻炼了讲故事的“肌肉”。髓鞘质不在乎你是谁,它只在乎你做了什么。

优秀有时是一种习惯,当贯穿到整个生命当中,日积月累的成果,最终就显现出来。

2.3 文艺复兴时期的造星场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位叫大卫·班克斯的统计学家写了一篇短文《人才的过剩问题》。列出了三个天才云集的主要阶段:公元前440年至公元前380年的古雅典;公元1440年至公元1490年的佛罗伦萨;公元1570年 至1640年的伦敦。

在这三个阶段中,佛罗伦萨时期又是最璀璨、记载最丰富的。单个人才的出现容易解释,但是几十位,而且是集中出现在短短两代人中,佛罗伦萨的艺术家们做了什么?他们是如何练习的,以及练了多久?

如果用精深练习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髓鞘质不在乎繁荣、和平,还是典范。不在乎教会干了什么,谁死于瘟疫,或是某人有了多少积蓄。

事实上,当时一项被称为“工匠行会”的组织正在崛起,而佛罗伦萨正是这场“地震” 的震中。行会就像现在的企业一样,有管理制度、会费制度、创始人,对入行评估严格把关。它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了人们的才能。以学徒制度为基础,男孩到了7岁左右就送去与师父同住5-10年。

学徒在师父的直接指导和监督下工作,师父同时还担任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学徒都是从最基础开始学习手艺,没有讲课,直接实操。数年后学徒升级熟练工,如果表现出色可以成为师父。

这一套系统就像一个造星场,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大师级的人物。达芬奇从师于 委罗基奥, 委罗基奥向多纳泰罗学艺,多纳泰罗在吉贝尔蒂门下学艺;米开朗基罗师从吉兰达约,吉兰达约跟随巴尔多维奈蒂学艺等等,他们频繁地造访各自的工作室,以一种合作竞争的工作态度存在,现代称之为人际关系网络。

总之,学徒们投入了数千小时进行精深练习,在这个培养优秀人才的系统里尝试、失败、再尝试。

每个人都将大把的青春岁月投入到精深练习上,锤炼并优化技能,纠错,竞争,然后进步。每个人都参与进去,构建自己的才能。

三、我们的潜力

虽然人才看上去是命中注定的,但实际上你完全可以自己决定学习什么技能,每个人都拥有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大的潜能。

3.1 我们是髓鞘质人

知道人才是基因和环境造成的,就好比知道饼干是用糖、面粉和黄油做成的。 在理论上如此完美,以至于跟没说一样。乔治·巴特克斯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学教授说,我们是髓鞘质人,这是一个重大的宣言,它潜在地改变了人们对技能、天才和人类本质的传统看法。

我们在进化中做出的选择,同工程师设计互联网时做出的选择是一样,用计算机的大小换取了带宽。笔记本电脑是24寸还是36寸对于我们的影响不大,最重要的是反应速度要快,这样就可以全速处理事情。

3.2 哇塞效应

哇塞效应( Holy Shit Effect, 缩写 HSE),意思是当人才突然从天而降时,人们产生的一种强烈而复杂的情感:怀疑、崇拜、以及妒忌。即那种看到跟自己一样的普通人却才华盖世时产生的感受。

反而在观看朗朗演奏钢琴时, 或观看卡卡踢足球时,人们不会产生哇塞效应,因为他们是天之骄子; 我们轻松地接受这一事实,他们异于常人。

荷兰心理学家德格鲁特做了一个试验,他根据一场实际比赛摆了一个棋局,让棋手们5秒记忆,然后复盘。高手的复盘准确率高于普通棋手的四五倍。随后德格鲁特将棋子随意摆放,重新测试。突然之间,高手优势不复存在。他们的得分并不比其他棋手好多少;有的甚至不如新手。优秀的棋手们并没有图像记忆能力;一旦这个游戏跟国际象棋无关,他们的才能就消失了。

新手看到的是一个个打乱的字母似的棋子,而高手正把这些“字母”组成国际象棋语言中的、句子和段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棋谱。而当棋子随意摆放时,高手们不知所措了,倒不是他们突然之间变笨了,而是他们的棋谱突然没了用武之地。哇塞效应消失了。

这是组织的差别,是懂这种语言与不懂这种语言之间的差别。

3.3 秘技第一式:组块化

技能包括辨识重要组成元素,并把它们组织成一个有意义的框架的能力。心理学家们称这种组织能力为组块。
**
精深练习有点像在一间不熟悉的黑屋子里摸索。起步很慢,常常会撞到家具; 停下思考,再重新开始。动作缓慢,还有点痛苦。你在这个房间里摸索了一遍又一遍,犯了很多错误,每次都会更深入一点,在大脑中画出房间的地图,直到能够在里面无障碍地快速走动。

多数人在本能地进行这种练习。学习技能过程中放慢脚步,把它分解成一个个的元素,这种方法非常普遍。在我们的成长经历当中,老师和父母不停地强调“不急,慢慢来”。但是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的是如此简单的一个策略竟如此有效。

这个策略被分成三步。第一步,技能学习者整体了解一项任务——一个大组块。第二步,尽可能把它分解成最基础的组块。第三步,花时间用慢动作练习,再加速,以了解其内在的结构。

3.3.1 整体了解一项任务**

花时间观察或倾听你想学的技能,比如一首曲子、一个动作、挥拍击球,而且是以连贯的实体形式,在脑海中把技能具体化。

8岁的卡罗琳· 谢,她是美国该年龄段排名最高的网球球手之一。她的反手击球动作酷似天王费德勒。不只有点像,简直一模一样。她看过几万次费德勒如何反手击球。看多了之后,在训练过程里,无意识中她就领会了这个动作的精髓。

这就类似心流的形成,如果天天关注,在潜意识当中就加深了印象。电视里面常常播放的脑白金广告一样,我们即便没有刻意注意到它,但是天天轰炸式的播放,我们大脑已经对整个广告有了整体印象,不经意间就可以回想里面的内容,购买赠送老人礼物时,“孝敬爸妈,脑白金”的广告语就自动跳出来了,下意识地就决定购买脑白金。

3.3.2 分拆组块

位于纽约北部的草山音乐学校,草山由于校友马友友、祖克曼、约夏·贝尔以及帕尔曼的传奇故事而令人向往。

教师采取了分解到极致的训练方法。学生们把每小节的乐谱剪成长条状,塞进信封里,然后随机抽出。接着他们把那些纸条上的乐谱通过改变节奏拆解更小的片段。

其核心本质就是一个简单的划分等式,这已成为学校的理念:大多数学生会在七周之内达到一年的训练结果,学习速度提高约5倍。

3.3.3 放慢练习

在草山,刺耳的爆音会被拉长为鲸鱼的叫声。有位教师的经验法则是,如果路人辨认出了练习的曲子,那么他的练习方法就不正确。为什么放慢节奏如此有效呢?首先,放慢练习节奏使你更加关注错误,每一次都提高了精确度,而对于髓鞘质的生长而言,精确就是一切。

不在于你能多快完成,而在于慢下来之后你能否做正确。放慢练习给了练习者更重要的东西:技能的形状和节奏。

3.4 秘技第二式:重复练习

“练习并不能使之完美;完美练习才能使之完美。”髓鞘质为这句古话添上了新内涵。在训练技能方面,没有什么比实地操练更有效。

大家猜一猜,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让超级明星的才能消失(注意不能造成伤害)? 让卡卡踢射失误,或者让马友友弹不准确的和弦。

答案是: 一个月不让他们练习。使一位技艺娴熟的人丧失技能,不需要篡改染色体,或操纵心智,只需在短短30天内停止练习。他们的肌肉不会改变;引以为豪的基因特征也会保持不变;但你点中了“才能”盔甲的命门。

重复练习是无可替代且千金难求的。需要补充解释下,常规练习是练得越多越好,但是,精深练习并不适用这道等式。投入更多的时间练习是有用的,但前提是你必须处于最佳位置。

一个人每天能进行多久的精深练习是有普遍限制的。埃里克森研究表明,多数世界级专家包括钢琴家、国际象棋选手、小说家以及运动员,无论他们追求何项技能,每天练习3到5个小时。

一旦你掌握了关键点,它不会消失。

3.5 秘技第三式:尝试体会

作者在访问人才温床时,让人们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他们对最有成效的练习的感觉。

这些是他们告诉的词语:注意力、连接、建立、完整的、警觉、关注、错误、重复、疲劳、边缘、唤醒。

这是一个独特的清单。它给人的感觉是:成功了,又差一点,又成功了。这是登山者的语言,描述了一种渐进和连接的感觉。这是一种面对目标的紧迫感,离目标就差那么一点点的感觉,玛莎· 葛兰姆称之为“ 神圣的不满足”。

正是这种感觉,精深练习不是简单的挣扎,而是有目的的奋斗:选定目标、努力争取、评估差距、回到初始步骤。那种感觉同其他东西一样,是可以习得的。

在草山,指导员看着学生们体会精深练习的感觉。起初他们并不喜欢。但是很快学生们开始忍受,甚至享受这样的体验。髓鞘质的其中一个进化优势是,它能够使任何回路绝缘化,甚至是那些一开始我们不喜欢的。

老师们观察学生身上流露出来的信号:乐谱上歪歪扭扭的注脚,交谈中流露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激情,对常规热身练习全新的敬畏感。

四、天才的第二大要素

技能学习需要精深练习。但是精深练习不是一碟小菜,它需要精力、激情和投入。换言之,这需要天才理论的第二大元素:动力燃料——激情。

4.1 激情燃料

激情是个神奇的东西,它可以体现在人们把简陋的训练场视作神圣的天主教堂;还体现在追随教练时那种既专注又尊敬的眼神。如果问那些人才温床中的人们,他们对小提琴、唱歌、足球、数学的激情从何而来,基本都答不出来。其实人们是可以准确感觉到热情被点燃的那一瞬间的。

对于俄罗斯的网球运动员来说,这个时刻诞生于同年夏天稍晚的时候,17岁的安娜·库尔尼科娃打进了WTA半决赛,而且由于她超级模特般的美貌,她也成了世界上个人照片下载次数最多的运动员。到了2004年,俄罗斯女运动员频繁出现在重大比赛的决赛现场;到了2007年,她们占据了排行榜前十名中的五席,前50名中占12席。

其他的人才温床存在着同样的情况一次突破性的胜利,接着就涌现出大规模的“人才井喷”。这不是因为初期的激励比较弱,然后逐渐增强,而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根本的原因:精深练习需要时间。还是那句老话,需要一万个小时。

就像蒲公英在郊外的庭院里飘散一样,人才在集体中扩散的,一阵风吹来,给点时间,就带来了遍地花朵。
**
类似的情况,不同的故事也在发生,牛津医学院学生罗杰·班尼斯特,成为4分钟内跑完1英里的世界第一人。

在班尼斯特成功之后,接下来的几周里,陆续又有几位运动员打破了记录,那三年中,不下1位运动员跑出了20世纪最伟大的田径成绩。到底发生了什么?跑道还是那个跑道,训练方法还是那个方法,基因还是那个基因。变化不是发生在运动员体内,而是对外部环境做出的反应。

那17位运动员接收到了一个清楚的信号,你也能做到。所以这4分钟记录,曾经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现在立刻变成了一块垫脚石了。

这就是激情的工作原理,让我们意识到“我就想成为那样的人”的时刻。

人们通常认为激情是一种内心的品质,但是看到那么多人才温床案例,其实激情更多首先来自外部世界。
人才温床正发生蝴蝶拍打翅膀卷起了人才的飓风。

**

4.2 影响深远的小念头

盖瑞· 麦克赫森开始着手一项调查,有关一个长期以来困惑着家长和音乐教师 的谜团。为什么有些孩子音乐课上进步神速,有些却比较缓慢。随机挑选了157个儿童,分析他们的音乐成长历程时发现,在孩子们上第一堂课之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影响了孩子们学习的态度。这个问题就是,你觉得自己会学习多久?选项:今年(短期承诺)、小学期间(中期承诺)、直到高中、终身(长期承诺)。

同样的练习时间,给出长期承诺的那组孩子表现得比给出短期承诺的孩子好四倍。他们仅仅用了每周20分钟的练习时间,就比那些练习一个半小时但只有短期承诺的孩子进步更迅速。长期承诺的孩子加上充分的练习,他们早就练就了出神入化的技能。

他们并不是天生就想当音乐家,但是他们的理想信号来源于周边的人,比如亲人、朋友、老师身上的某些东西,或者他们看到的人事物等等。触发了几乎无意识的反应,发生了强烈的变化。他们产生了一个纯粹出于偶然的念头:我想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

这种偶然带来了必然的结果,正是这个结果点燃了他们的激情,创造了所有的奇迹。

4.3 启动信号

人们对某个信号产生了一种反应,这个信号以一种图像的形式出现,比如一位年长的同胞取得了胜利,一位中长跑运动员同行打破了记录,老师身上呈现出一种神秘能力。这些信号都与身份和群体有关。每个信号就像一盏闪烁的灯,指引人们前进,让人做超级有意义的事情。

超级名人并非天赋异禀, 也并不是人类中的异类, 而是所有人的普遍原则的逻辑外延而已,他们的才能需要精深练习,精深练习需要充分的能量,某些信号会触发巨大能量的迸发。

4.4 激情的语言

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人类本性中的激情开关,这个开关要么开着,要么关着;它可以由某些讯息或原始信号触发。现在让我们更深入地学习如何用最普遍的信号,也就是语言,来触发这个开关。

激励性的语言通常是指这类鼓舞人们争取不断进步的语言:希望、梦想以及泛泛的肯定,比如你是最棒的,这类高动机语言,并不能激励人。它的作用正好相反,不去争取进步,而是倒退,提醒人们无需努力,逃避痛苦挣扎。

我们学习就像婴儿的蹒跚学步。称赞勤奋这样的话语更有效,因为它是直达学习核心,可以点燃激情。

4.5 点燃明灯

在美国有一所公立学校,那里的学生没有任何自由可言。站、坐、卧、行、甚至上厕所之后怎么洗手,都有严格规定。学生必须每天早上五六点起床,七点前开始集体学习。放学也比其他学校晚,一般在下午六点以后,回家要做两个钟头的作业。除了学习,学校要求学生必须非同一般地礼貌。学生们不研究明星,不常去博物馆,他们的学习核心就一个,一定要考上大学。它就是美国的KIPP学校,专门为贫困儿童办学的典范。

KIPP学校持续给学生们投射原始信号,你属于一个团队,你们这团队一起生活在一个奇怪危险的新世界里,新世界就像一座高山,在山顶等待你们的是大学。老师们半开玩笑的称这个过程为“KIPP式催眠”。

为了让这个最高山峰具象化,KIPP的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参观各家高校,在那里他们会见到自己的校友,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历程。

一切准备就绪,当开关启动后,学生们充满激情的投入其中,一旦启动,剩下的就水到渠成。

五、好的领路人

虽然个人的努力占的比重比较多,但是也不能忽视老师的作用,一个好的领路人,往往可以让很多事情做到事半功倍。

5.1 教师的超能力

多数步入老年的老师,许多人都已经从教三四十年了。他们拥有同样的目光:坚毅,直入人心,坚定。倾听的时间多过说话的时间。他们似乎对打气和励志演讲并不感冒,却会花大量的时间纠正细小,而且有针对性的具体问题。他们对自己的学员高度敏感,能够根据学员的个性,使用不同的指导方式。

就像一位细心呵护自己农作物的农民,精心而专注的注视着植物的生长,即便出现一些杂草,也是轻轻地拔除细心矫正,而不会粗暴的播撒大量农药。

5.2 点燃热爱的火花

研究者发现,许多一流人才,尤其是钢琴、游泳、网球方面人才,他们一开始接触的老师似乎都很普通。但是他们教的是热爱。往往第一阶段的学习,仅是让学习者参与,并且沉迷其中,让他们了解更多的信息和专业知识。

专业的教练使用了精深练习的部分,提供知识,纠正错误,加强技能回路。而启蒙老师对应的是激情部分,利用情绪开关,在油箱中加满爱和动机。他们都取得了成功,因为髓鞘质回路不仅需要精深练习,也需要激情。他们成功真实地反映了天才理论本身。

伟大的教练更像艺术家,而非科学家。它存在于两个人之间的距离,存在于语言、姿势、表达当中。

5.3 教师的优势

5.3.1 知识矩阵

作者在人才温床遇到的教练和老师大多是年长者,六七十岁的人占一半以上,他们花了数十年学习大量的教育辅导方法,构建了他们的技能最基本的部分,即他们的知识矩阵。一位优秀的老师,可以从各个角度思考,推演出无穷无尽的点,他总是可以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看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推着他们到达那里。

5.3.2 洞察力

很多老师喜欢像记者一样,好奇地调查每位新学生。他们要详细了解学生的个人生活、家庭、收入、人际关系、动机等情况。微观来看,他们一直观察学生对训练的反应,检查自己给出的信息是否真的被吸收进去。

5.3.3 简单的明示

教练并不需要耐心,而是不断地改变他们的训练方法。如果A没用,他们就尝试B 和C,如果都失败了,继续尝试。外人看,他们似乎很有耐心,实际仔细观察,这中间存在一系列细微的变化,每一点变化都是与众不同的练习方法,每一点变化都创造了一条改造错误的途径。

5.3.4 气质与诚信

说一些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而是指出一个方向,学生沿着这个方向努力,就可以达到自己的高度。老师充当的是一个髓鞘质化的推手,即指出错误时,教学效果最佳。

伟大的教练就像美国航天局的工程师,呕心沥血地培育人才,当火箭起飞时,自己却被留在原地仰望。

老师的最高境界:逐渐淡出。

后记

本书分成三部分,对应一万小时天才理论的三大要项:即所谓的精深、激情、 伯乐。如何融合这三大要项正是掌握技能的关键,少了一项就会减慢这个过程。融合三者, 哪怕只有6分钟,事情就会不一样。

根据神经科学家说法, 通过学习,人几乎可以在任何年龄生成新的脑细胞。如果你今年30岁, 如果你明天就拿起吉他,到50岁的时候,你就有了20年的演奏经历,水平一定比牛人还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