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全书名:《第 3 选择:解决所有难题的关键思维》
原书名:《The 3rd Alternative:Solving Life’s Most Difficult Problems》
作者名:[美] 史蒂芬·柯维
译者名:李莉,石继志
出版方: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39857

前言

工作这几年,我和身边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感触——选择很重要。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比选择更重要?我的答案是,做出好的选择。那么,如何做出好的选择?

一、第3选择:解决难题的关键思维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分歧和难题,为此焦头烂额。因为,人们遇到冲突时,都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人总想用「我」的方式,只自己的利益;另外一种,就是对方想用「他」的方式,照顾和迁就他。无论怎么选,总有人不满意。

那么,怎么办呢?超越「他」或「我」的方式,想办法从中找到更高明、更好的方法,从分歧中找到出路,从而解决难题。这就是第3选择。

像鸳鸯火锅就是一种第3选择。如今,朋友同事往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口味并不一致。有人无辣不欢,有人喜欢清淡,但是不管选择哪种锅底,都是对另一方的忽视。于是,鸳鸯锅出现了。这样一来,无论是否能吃辣,都能在一起愉快地吃火锅。

第3选择是一种非常好的思维方式,它是解决难题的一种关键思维。一旦我们掌握了第3选择这种思维方式,就能轻松解决各种难题和分歧。

在我刚进入社会的时候,我的思维方式很简单,看事情总是两分法,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然而,慢慢地,我发现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之间的冲突也越来激烈,两分法让我处处碰壁。我慢慢发现,要解决一些棘手问题,我必须要彻底改变思路。


关于第3选择,作者提出了三个要点:

  1. 每件事都存在第3选择,每个人都有第3选择的能力。
  2. 第3选择不是「听你的」或者「听我的」,而是寻找「我们共同的方法」。
  3. 要解决最棘手的问题,我们必须彻底改变思路。
    1. 生命不是篮球赛,只能有一方赢球。当双方达到共赢、创造出一种新局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只有两种选择,而我们都想取得胜利,成为赢的一方,因此所思所想都是怎样击败对方。当你能够运用第3选择,就会转变观念,懂得倾听对方的意见,实现合作和共赢。

甘地是印度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他不是完人,他没有达成他的全部目标,但创造了第3选择——非暴力。他既没有逃避,也没有对抗,超越了常规思维,改变了几亿印度人民的命运。

有人可能会说,第3选择不就是共赢(或者双赢)吗?其实,第3选择包含了共赢,它比共赢更全面,强调的是一种打破常规、开创新局面的思维方式。共赢的出发点是,如何让双方都满意?而第3选择考虑的是,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

我们可能会遇到无疾而终的爱情,可能会遭受离别的痛苦,可能在顺风顺水的时候遭遇迎头一击,还可能面临巨大的困难,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就像我们每个人从小最恨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在现实中,几乎不存在完美的人和事。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里,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每天要做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这才是生活的常态。用好第三选择,就能超越你我,更好地化解冲突和分歧。

那么,如何做出第三选择呢?

二、跳出思维定势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第3选择能够解决复杂的难题。

维生素C之父阿尔伯特·哲尔吉曾经说过:「见人之所见,想人之未想,就是发现。」

1992年,一种可怕的霍乱在印度兴风作浪。要抑制霍乱,洁净的生活用水是关键。然而,要净化灾区的水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此,官员和医疗工作者相互指责,为灾区净化水的费用和难度而争吵不休。就在他们争论的时候,一位名叫阿肖克·加吉尔的印度科学家却一直在思索如何以简单廉价的方式净化水资源。他知道紫外线能够消毒,便将一个普通的荧光灯泡放进一盆被感染的水里。结果,紫外线将水完全净化了。

于是,在其他人争吵不休的时候,加吉尔发明出一种用汽车蓄电池即可维持工作的紫外线净水器。如今,这种紫外线净水器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处理一吨水的成本只有半分钱。

阿肖克·加吉尔向我们证明,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产生非凡的第3选择。不需要天才的思维,也不需要刻苦的钻研,只需要与众不同的思维。

三、拥有同理心,学会换位思考

成功守则中有一条伟大的定律——待人如待已,也就是凡事为他人着想,拥有同理心,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当你是一名员工时,应该多考虑老板的难处,给老板多一些同情和理解;当自己成为一名管理者时,则需要多考虑员工的利益,多一些支持和鼓励;有争执的时候,要体谅别人的难处……

:::info 对于同理心,以色列哲学家肯· 朗佩特的定义是:「同理心发生在当我们在他人内心找到自我的时候。我们透过对方的眼睛观察现实,我们感受对方的情感,分享对方的痛苦。」 :::

当拥有了同理心,就会发现,别人的所思所想、喜好禁忌,自己都能了然于胸。无论何种状况,都可以从容应对。

有一部电影叫《杨善洲》,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云南保山地区有两个县,其中一个县是水源地,另一个县在水源地的下游。为了争夺水源,两个县的县长发生了争执,两地的群众也情绪激动,一场冲突即将爆发。地委书记杨善洲赶到现场后,没有像通常一样急着去稳定群众情绪,也没有感到紧张和焦虑,而是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双方县长调换位置,去另一个县当几天县长,看看应该怎么解决眼下的饮水问题。两位县长交换之后,都体会到了对方工作的不容易,最后做出了共同决定,棘手的问题也迎刃而解。杨善洲独辟蹊径,让县长互换位置,就是在面临困境时做出的第三选择。

当然,换位思考也是有局限的。它只适用于和你背景、地位差不多的人,或者基于基本的人性和大众心理。

我们能够理解疼痛,因为我们都遭受过;我们也能够理解母爱,因为这是人类的大爱;编辑能够理解同行对于选题的判断标准;发行能够理解其他销售的汇款压力。但是普通员工却理解不了老板的一些战略决定,那是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不一样。

以前有个笑话。古代一帮农民闲聊,想象皇帝的生活。一个农民说,皇帝肯定顿顿吃馒头,一个农民说,皇帝肯定天天吃饺子。在他们看来,馒头和饺子就是最好的食物了。

显然,他们已经经过换位思考了,将自己的需求当作别人的需要了。然而,这却是一种换位思考的错觉。换位思考虽然很重要,也很实用,但并不是万能的。

四、主动面对自我,了解自我需求

第3选择的机会总是在我们周围出现,但是我们总是把握不住,和它失之交臂。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在和爱人或者朋友发生矛盾时,是否会不管对方的感受,固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工作中,面对同事的提案,我们是否会因为和自己的观点不一致而投出反对票呢?有人给自己提意见的时候,你是否会充耳不闻呢?

所有这些,反映出的都同一个对象:自我。只有主动面对自我,了解自我的需求,并且接纳自我,才能更好地做出第三选择。

所以,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在做出选择之前,首先需要问自己一些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来理清思路。

要问问自己:当前面对的问题本质是什么?通常的解决办法是什么?我适合使用这些办法吗?想到得到的结果是什么?面对问题有哪些准备?这些准备是否完善?是否为了解决问题付出了全部的努力?这样的努力足够吗?当这些问题的都有了答案,思路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五、不做选择,也是选择

很多事情,不是只有是或者否两种答案。其实,不做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也不存在「不选择」的选择。

小明是一家创业公司的老板。在产品上线的关键期时,有一位骨干员工向他提出加薪,说是因为有女朋友了,生活实在有点紧张。通常来说,对于这样的要求,做老板只有两种回应,或者同意,或者拒绝。然而,公司当时资金紧张,一旦给这个员工加薪,就很难不给其他人加薪,这一点对于公司来说无法承担;然而,如果不加薪,就很可能丧失一位得力干将,搞不好会影响产品上线。这时候,答应或者拒绝都不是好的选择。那朋友应该怎么答复员工?

他先是肯定了员工的工作能力,但是也坦诚了自己的难处,希望员工理解。公司目前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等产品上线后,公司资金宽裕了,他准备到时候给公司所有人都加薪,希望他再坚持两三个月。作为一起创业的元老,员工对公司还是有感情的,他被老板的坦诚打动了,同意了他的建议。这位老板就拥有第三选择的思维,突破了二元对立的局限。

很多事情都是如此。

作为一种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第3选择能够让我们更有创造力,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变得不那么纠结。任何事都不是只有两面,一定存在着第3选择。当你能够熟练地使用第3选择来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时,就会发现很多让你头疼的事不再成为困扰。你会由衷地感知到自由的快乐,以及思维方式的强大。

后记

我们每天都会面临很多选择,但除了逃跑和战斗以外,可以在仔细想想,有没有第三选择,有没有更优的解决方案。

只有不断询问自己,保持寻找视野之外的最优解的时候,才会有越来越多的第三选择被创造出来。但如果我们自己不去想,那就只能在人生的试卷上认命的填上A或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