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全书名:《重塑幸福:如何活成你想要的模样》
英文名:《A Counterintuitive Approach To Living A Good Life》
作者名:[美]马克·曼森
译者名:舒建广
前言
幸福是我们一生都在追寻的东西,我们需要看清幸福的真相,通过这本书,我想每个人看完都会对生活有一个新的感悟。
让我们随着马克·曼森,走进幸福的世界。
一、幸福是什么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一直是幸福和快乐的,但幸福和快乐的定义究竟是什么,到底怎样才能获得?人们对其知之甚少。
1.1 幸福之路
约2500年前,有个王子降生在现尼泊尔境内的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座宫殿里,国王很高兴,发誓要让孩子一生完美无缺,每时每刻满足他的所有要求。
国王绕着宫殿建起了高墙,让王子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同时给他最好的食物,最好的礼物,再下令所有仆人满足王子的每一个怪念头。
照理说王子应该极度幸福,但事实上却不是,王子很快就感到空虚无聊,任何事物都唾手可得,这种“即得性”让他对任何东西都没有兴趣,无论父亲赏赐他什么,他都感受不到满足感。
有一天,他偷偷溜出了皇宫,到了附近的村庄,他惊呆了,他看到了病人、老人、无家可归的人、痛苦不堪的人,他想去帮助这些人,他平生第一次感受到生活是如此的具有意义。
之后,王子离家出走了,放弃了王位、家庭以及所有的财产,他曾在一棵树下坐了七七四十九日,对生命的问题有了深刻的洞察,其中之一就是发现了——生命本身就是苦难的一种形式:富人因富有产生痛苦;穷人因贫困产生痛苦;有家庭的人因为家庭而痛苦;无家可归的人因无家可归而痛苦。
:::info
痛苦是恒在的,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位置,都并不存在一条永恒的可以通往幸福之路,仅仅存在关于不同种类的幸福和痛苦的选择。
:::
**
这位王子就是释迦牟尼。
1.2 生活由问题组成
痛苦没的选,我们都讨厌这个没的选的东西,但痛苦却是有用的。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大自然选择痛苦作为手段,用来刺激“变化”的发生。人类的进化和发展,就是一个更好地“规避痛苦”的过程,我们永远存在不满足和不安全感,正因如此,人类才会有动力去创造新的东西,因此,痛苦并非进化的缺陷,而是进化的必需品。
当你踢到桌角的时候,你会感觉到痛,这种反馈机制告诉你从生存的角度来说,你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如果没有这种反馈机制,人就很容易死,因为没有任何“引以为戒”的按钮。
那么心理上的疼痛呢?比如被初恋情人背叛,让我们感受到痛苦,这种痛苦的体验也能告诉我们,下一次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它同样是一个反馈机制,用来调整我们的交往策略。
:::warning
你或许很希望生存在一个没有痛苦和没有问题的世界,但这是不可能的,就像释迦牟尼一样,当你认为自己感受不到痛苦的时候,由于缺乏对比,你就会对幸福无感,你不知道这就是幸福,这就导致你在心理上还是会产生痛苦。
:::
**
问题也是如此,当你解决了一个问题,你就处于了一个新的位置,在新的位置,当然会产生新的问题,因此,痛苦不可避免,问题同样不可避免。
1.3 解决就是快乐本身
有问题是生活的常态。
比如你想要好身材,这就是问题,否认它或者忽视它无济于事,那么你就需要解决问题,你要去健身房,你要早起锻炼,这就产生了新的麻烦,当你在健身房锻炼30分钟以后,你必须洗澡才能继续上班;你的伴侣想跟你约定每周三抽出一个晚上来约会,解决相处不足的问题,你同意了,但随之而来又有新的问题,那就是你得多准备点钱,你得放弃周三的商务活动,你得在每周三之前想好约会地点以及花点小心思。
既然问题永远都会在,是不是就不解决了呢?错了,你想要的快乐,恰恰存在于解决问题的当口。
无论你的问题是什么,当你解决它的时候,你就赢得了快乐,虽然很快新的问题会到来,但你的快乐只能来源于此,不让新问题产生,快乐也不会到来。
生活上的问题如此,情绪也是如此。
当我们在遇到一些诸如悲伤、痛苦等负面情绪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回避,但是回避不代表不存在,而是会在你的一生中都不时闪现,结果导致了他们终生都在面对同一个问题。
:::tips
快乐来源于解决问题,因此回避问题就意味着在这个地方,你就远离了快乐。
:::
**
从这个角度来讲,那些在还没满足过想满足的欲望的人,是没有资格讲“平常心”的,因为他们理解的平常心,和那些得到过后又放弃的人(比如释迦牟尼)理解的并不是一回事儿,因为在解决欲望问题的时候,人们能获得快乐,而当人们自动放弃这些东西的时候,又会得到另一种快乐,这种“大彻大悟”是没有得到过这两种快乐和随之而来的痛苦的人无法体会的。
世上根本不存在幸福的天堂,到达任何地方都不会有什么长久的幸福,那些不断攀登的过程,就是快乐和幸福本身。
二、关于“如何生活”
2.1 极度真诚
关于“如何进行深度思考”的事儿,其实特别简单,就是真诚地,不带任何情感偏向地不停地向自己提问。
比如有些人对自己的父母不给自己钱买房子感到恼火,你可以问问他为什么,通常对话结果是这样的: “你为什么苦恼?” “我爸妈不给我买房子。” “不给你买房子为什么苦恼?” “不给我买房子女朋友就跟别人跑了。” “所有能娶到老婆的,父母都给买房子吗?” “那也不是,有些给买,有些没房也嫁,有些还倒给房,我那个刚好是没房不嫁的。” “为什么会倒给房?” “人家优秀呗,女方愿意倒给。” “那你娶不上媳妇儿是不是只有父母不给买房一个原因?为什么不找其他解决方案?”
真诚地面对自己,就可以看到一个人内心真正的阴暗,比如我们想要跟眼前的这个人结识,结果被人拒绝,我们会认为这个人高傲,但你真诚地面对一下自己,真的是这样吗?他会不会拒绝马云的结识邀请呢?那大概是他特别势利吧。真的是这样吗?那你会不会接受一个乞丐的结识邀请呢?
:::info 想深度思考,就要极度真诚。 :::
2.2 主动与被动
极度真诚让我们能够对自己的想法进行抽丝剥茧,当我们知道了自己真正想要什么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主动去选择生活。
:::tips 很多人愿意被生活被动选择,一是眼光有限,看不到哪一处的主动选择可以带来巨大收益;二是为借口做准备,被动选择万一错了可以怪罪命运,而主动选择只能怨自身。 ::: **
比如很多公司的老员工,其实想跳槽,但又怕其他地方万一没有原公司好,于是就半故意地消极怠工,这样有两个好处,第一,如果公司视若无睹,那么至少人舒服了,不累,收入照拿;第二,如果公司“一纸休书”下来,不得不走人,那么本来自己也是想跳,还能顺便告诉自己“别无选择”,就算下一个公司不好,至少也怪不到自己头上,可以怪原公司没有人情味,世态炎凉。
你看,小小选择,将人性的博弈和权衡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主动选择的确是有“两全”的安全,但,那真的更好吗?为了安全感,我们常常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这里也是一样。
当我们选择了问题的时候,是我们在主宰命运,我们有替自己的人生负责的能力,每一个好的主动选择都能增加我们对掌控命运的自信;而当问题主动选择了我们的时候,每一次的变好,我们都只能庆幸运气好,每一次的变差,都容易让我们怨天尤人。
**
处于这两种生活状态的人,后面会变得越来越不一样,我想你应该知道该成为哪一边。
2.3 谁对你负责
当我们犯下了一些过失的时候,我们会需要有责任去修补,但有时候,我们没有犯下过失的时候,我们也会有一些责任。
比如你的初恋女友跟你分手,是她的错,完全是她的错,她看上了别人,她嫌弃你,她“出轨”了,她对伤害了你负有补偿的责任,可那又如何?无论你怎么打电话给她,她都不会回心转意,她不接你的电话,也不回复你的信息。
当事情变成了自己一厢情愿的时候,就不能揪着责任不放了,因为**让自己幸福起来或者快乐起来的责任永远在自己**。如果不能好好理解这一句话,在很多时候你都没有办法真正幸福起来。
对人或者事有责任心,会让我们更受欢迎,毕竟我们学过前面的“多次博弈”,都知道是为什么,这会让他人更愿意接近我们,但同时,我们只能掌控自己的行为,却不能掌控他人,我们可以对他人有责任心,却不该强求他人对我们有责任心。
2.4 打好命运给的烂牌
从“责任”的这个角度来看,专注自己,承担和反省自己的行为,在现有情况下做到最好,不向他人索取,不试图掌控自己掌控之外的事,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以上都可以汇聚成一句话,就是“打好命运给我们的烂牌”。
无论你认为成功或者幸福靠的是实力还是运气,你也一定认同一个点,那就是至少,每个人的初始运气是不同的,有人一出生就什么都有,而另一些人,贫困只是寻常事,可能还缺胳膊断腿,甚至终身都看不到听不到。
但我们说了,对于既成事实的东西,抱怨是无济于事的,真正会打牌的早就把抱怨的时间留给思考如何出牌上了,或许你会说,一把烂牌怎么打可能都赢不了,但花更多心思在“如何打”上的人,始终能输得更少。
手上的牌再好,在多次博弈下也有输有赢,败的时候少输,赢的时候大胜,这才是最简单的赢家公式,在这个公式里其实你会发现,对多数人来说,漫漫一生的路,无数的博弈之后,技术比运气占据着更大的比重。
三、关于成长的思维模式
3.1 犯错与成长
我们都讨厌犯错,喜欢成长,然而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犯错并修正的过程。
我们的每一步都可能有错,是的,我们对所有东西的看法的正确性都跟古人是一模一样的,比如以前的妇女曾坚定地认为在脸上涂抹狗的屎尿可以抗衰老,我们现在的很多被奉为真理的东西,在未来也未必经得起推敲。
这看起来是万能法宝,于是,很多人经常会在自身认知能力还比较低下的时候用这个理由进行反驳——你怎么知道你说的一定是对的呢?
是的,永远正确是不存在的,但成长本身就是一个追求相对正确的事情——“因为我更为正确,你并不能比我更接近正确,因此你没有资格不基于道理本身进行反驳”。
我们不再用切开手臂的方法来治疗感冒,这不代表我们现在的治疗方法就是最好的,但至少我们知道比切开手臂好,不停犯错和修正,这就是成长。
3.2 正确的思维成型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各不相同,这些东西来源于我们的经验、我们所受的教育、我们的价值观等等,那么为什么我们会形成这样或者那样的思维?
如果把人脑形容为操作系统,大部分人的操作系统形成过程是混乱的,他们通常根据现实给予他们的反馈来修正自己的行为,大家也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这样,但大多数人是在现有环境下通过趋利避害形成的属于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学。
人脑会根据环境去修正自己,就像变色龙一样,这是我们为了生存开发出来的功能,不过它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那就是当环境一变,我们的大脑就不能像变色龙那样变得那么快,我们会有更多的延迟,会有惯性,接着会吃很多的亏,走很多的弯路,然后重新修正自己的生存法则。
当我们的生存环境在不断往上走的时候,人和人之间的组织形式就会向着更高效、更美好的方向发展,这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之前的很多想法是很“劣质”的,于是,我们就必须进行“脱皮式”的思维进化,很慢,很低效,大部分时候还会失败。
但是,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掌握一套科学的思维工具,不迷信任何的灌输式教育,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人告诉我们的真理,不接受任何人输出给我们的信念,从逻辑的角度去审视每一条规则,严格筛选后再加入到我们的操作系统中,这样的脑袋才能提前配得上生活在更高阶的社会组织中,虽然初期的思维成型会没有那么快,甚至可能会落后于很多人,但好处是,当遇到“进化”的时候,你的速度会快得多,且越是正确的操作系统,自我产生正确的东西就越容易。
用游戏的行话来说,这才是后期大神。
3.3 放下具体
成长是个复杂的过程,没有人会知道,自己在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会从事什么职业,会有什么样的机遇,我们就如一叶扁舟,随着世界的变化而前行。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具体的初始方向,但很快,因为一些事情的影响,事情就会开始偏离我们的初衷,这个时候我们是要把船头拨回来还是随着浪的方向踏浪前行?
很多伪情怀主义者会坚持前者,但其实后者才是更好的选择。
:::tips 执念并不都是不好的,但如果你的执念太过具体,就会丧失很多的可能性,因为每一个不符合你的具体期待或者你的评价系统的事物都会被你否定。 :::
人生的每一个方向上,都会有不同的机会,我们在前面的书里说过,就像打牌或打麻将一样,如果你只愿意保留一种牌型,而不是留着开放性的牌根据牌局的进展灵活切换,那么显然,你成功的概率是大大减少了的。
“不忘初心”指的是可以不忘,但没说要排斥其他的可能性**,**如果你想当一个演员,不只有考电影学院这一条路,显然当你成为顶级的投资人之后,也更容易接近这个梦想。
3.4 犯错会怎样
:::info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了犯错对于成长的必然性,以及它带来的积极意义,很多时候,我们害怕犯错,其实是没有正确对待错误带来的后果,或者说,那些试图惩罚我们的人,他们会夸张地表现出犯错以后的后果,以便减少自己“共同承担的工作量”。
:::
**
小的时候,当我打破了碗之后,母亲就会严厉地训斥我很久,一只碗,并没有多少成本,家里有的是碗,为什么要训斥,因为要扫碎片,而且怕我下次继续打翻,所以用夸张的方式来节省自己未来可能会多增加的成本。
这个无可厚非,因为碗不是我们买的,所以打破就是罪,但这个错误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在没有能力的时候不得不承受别人施加的合理与不合理的惩罚,但我们自己必须清楚。
以前还有一种说法是这寓意“未来会打破饭碗”,这种寓意有没有道理呢?其实就跟拿老虎吓孩子是一样的,只是欺骗孩子年幼无知,或者找个借口来发火,让孩子在未来少给自己添点麻烦。
很多人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长大,做事就会畏畏缩缩,因为怕犯错,其实犯错根本没什么,只要自己想明白最坏的后果该如何承担,并有勇气和能力承担就可以了。
就像打破碗,只要能自己扫起来,愿意提供几毛钱的费用就可以了,这就不是什么大事儿,我们在前面说了大脑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修正自己对世界的判断,环境千奇百怪,包括我们的家庭、父母都是各不相同,有些认知能力高一些,有些低一些,切不能让自己对世界的判断仅仅屈从于环境的反馈,因为你的环境可能特别差,得到的反馈可能特别不准确。
四、生命,体验
生命是极其平凡又十分宝贵的,我们曾经不止一次听到,面对生命,只有一次的生命,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体验,伟大是体验,平凡也是体验,各有各的欢喜。
4.1 远离过度自信
当前,我们处在了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有那么一批人,比另一些人提前感受到了吸收知识的便利性带来的红利,比如正在学习的我们,2333。
既然有这么大的需求,市面上出现五花八门的“导师”也就不足为奇了,很多导师们为了显得更有说服力,通常在听了一些理论之后就强行装逼,也就是显露出过度自信的倾向,因为不这样就没有“信徒”。
那么,我们该如何鉴别谁是夸夸其谈,谁又是真材实料呢?不能听他说什么,得看他做什么,真材实料的人有真材实料在做的事情,而夸夸其谈的人永远是通过教别人如何做事,将“拜师费”作为其主要收入来源,此可以作为分水岭。
:::danger 衡量一个人是否有过度自信的倾向,永远是他的所言与所行是否匹配。 :::
对一个能力足够强又足够努力的人来说,可能一些普通人认为是吹牛的东西,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但对另一个只说不做的人来说,可能听起来很正常的东西,也有过度自信的倾向。
相比于前者,后者才是我们更应该远离的。
4.2 人就是平凡
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是差不多的,有的人专注在这里,成了这里的大师,有的人专注在那里,成了那里的大神。然而人的精力有限,没有人可以在任意方面成为大神,这是不可能的,但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光环效应的影响,总认为一个人在这方面出色,在另一方面或许也出色。
经济学家王福重曾经说,运动员的整体素质是很低的,因为他们大都是体育生出身,没受过什么正经的教育。虽然我觉得这句针对运动员和体育生的话有待商榷,我持保留意见,但他的思维方向是正确的,那就是我们不能因为他为国拿了金牌,他说的话就有道理了,他的专业领域外的行为就合理了。
:::tips
每个人都是平凡的,当我们在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效仿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楚,这是不是他擅长的领域?离开擅长的领域,神人也是普通人,甚至比普通人还可能不如,因为他付出在擅长领域上的时间太多了,导致其他方面的精力多多少少都不太够。
:::
**
我被人嫌弃过不少次,说我是个生活白痴,因为很多的生活常识都不是很懂,我常找不到家里的常用物件放在哪里,不知道某些小工具是做什么的,不知道什么污渍用什么东西清洗,去到田间也几乎没有几种能够认识叫得出名字的蔬菜。
4.3 接受平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都是平凡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有人会说,我说的非凡,就是在某一领域非凡就足够了,我就是要在某一个领域做出非凡的成就。
有这样的理想固然是好,但我们也得明白一个现实,那就是绝大部分人,注定平凡,是在任何领域的平凡,因为如果人人都非凡,也就不存在非凡的概念了,非凡还有什么了不起的呢?恐怕你也没现在这个想法了。领域就那么多,哪有那么多非凡。
这个问题尤其是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更加需要注意和接受,我们在一个东西还没成型的时候,往往有雄心壮志,因为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正如科比·布莱恩特所说,如果注定有人要赢,为什么不能是我呢?但他毕竟已然成功了,绝大部分人也有这样的想法,但就只能是想想,科比·布莱恩特只有一个。
:::info 我们要看到客观规律,看到数据,看到正态分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平凡”,这样就不会在“作品稍稍成型但长歪了”的时候感到特别的失望,因为“长歪”是绝大概率事件。 :::
在接受了这一点之后,你会更加关注一些非惊天动地的事情。
比如跟朋友一起认真地开怀大笑,跟父母爱人一起吃一顿开心的饭,力所能及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做出一个让自己有点小小成就感的作品等等,这才是生命最主流的不可错过的组成形式。
4.4 什么是不重要的
生命的体验很宝贵,然而生活很杂,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有些事是重要的,有些则是不那么重要的。
我有一位长辈,每天处于各种焦虑之中,我很奇怪,为什么她焦虑的事情有那么多呢,难道她遇到的尽是不好的事情吗?后来我发现,不是,她遇到的事情跟普通人差不多,可是她特别在意的事情特别多,前几天出去外面旅游了一趟,回来发了N多照片到朋友圈,咦,没人点赞,焦虑;孩子都这么大了,还不按吩咐去相亲,焦虑;之前常常来找她跳广场舞的邻居最近没来了,不知道怎么回事,焦虑;前段时间做了媒人,可是男方怎么还不回复女方呢,到底他们怎么想的?焦虑。
她就一直处于这样的焦虑状态之中,每天看似有数不清的心事,看起来却又无所事事,因为她的时间用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都来不及。
而且你会发现一个现象,时时焦虑的人必计较,因为不懂轻重缓急,于是他们会在一些本身就很小的事情上跟你纠缠不休,在他们看来,任何事情都不是小事。这不仅耗损了他们自己极大的精力,还会浪费你的生命,增加你跟他交往的社交成本。
**
为了自己的健康长寿,这样的人,是一定要远离的。
五、幸福,很简单
幸福是一件足够简单的事情,简单到可能只需要几条简短的规则。
5.1 选择衡量标准
早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就读过了《拆掉思维里的墙》,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应该如何给自己定目标?
我们说,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赚多少钱,那么当赚到了这些钱之后,你会感觉到失去方向,这就是很多人出现中年危机的原因,没什么目标和冲劲,就是浑浑噩噩混日子;如果你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都喜欢你,那么你会感觉到焦虑,因为这根本不在你的可控范围之内,你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完全交给了自己不能控制的一方去进行。
以上总结起来就是:无法自我控制的有形的外在目标属于不良目标**。
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应该是我们可以永远为之奋斗,永远也没有终结的一天的,比如我们以前讲过的帮助他人,比如诚实地表达自己。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过了,幸福来源于什么?解决问题,或者说享受成长的那一刻,当到达终点的时候,无论终点长什么样,幸福都是不会长久的,这也跟我们前面学的“幸福的惰性”相吻合。
5.2 从0到1
要把一件事儿做成,最困难的部分在哪里?
不需要太复杂的例子,我们就以起床为例,是什么阻碍了我们起床?是惰性,如何打败惰性?只需要一步,那就是迈出从0到1。
这看似是老生常谈,但其实是一条很重要的规则,因为它可以是我们正确判断成功或失败的准则。
:::info
当我们把“做”看成是成功的时候,只要你万事敢迈出第一步,你就无所谓失败,因为“做了”就是成功,至于结果是不是理想,理不理想都只是一种体验,很多时候是没有好坏之分的,甚至有时候不理想还能获得更多的东西,但如果不做,就肯定是失败,因为连体验的机会都不存在。
:::
**
做了,往往事情就不一样了,因为到了新的阶段,会有新的想法和链接机会,这些都是不做的时候光靠脑袋空想想不到的。
5.3 说“不”让你幸福
生活要学会说“不”,这是所有鸡汤都教导大家在做的事情,但为什么要说“不”?很多地方都讲不明白,于是当你并不真正认同的时候,你就很难去执行。
:::tips
说“不”,是为了把“是”说得更好。
:::
**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当你对什么都说“是”的时候,通常就意味着会影响到你对每件事的处理质量,那么你的每一个“是”能达到的效果就可能都不会太好。
因此“有舍才有得”并不是一句安慰人的空话,而是一件富含哲理和逻辑的事情。
**
说不,并不局限于朋友当中,在婚姻关系中,我们也需要说不。有人说,婚姻不是任何时候都应该尽量彼此忍让,彼此包容,为彼此着想吗?还有女孩子说,我要我的男朋友(老公)永远对我说“是”。
这种想法非常的幼稚,我们可以在其他的书中可以逻辑性的了解到为什么这是幼稚的,而现在可以简单的进行了解。
婚姻应该彼此包容,是对的,但那是建立在尽可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以后。因为婚姻是合作,是合作就在某些时候要有牺牲,但你要记住,牺牲永远是为了更大的获取,当你决定牺牲的时候,你的对象一定是那个值得你牺牲的人,对吧,为什么值得你牺牲?这是个你自己需要深思的问题,先不要急着回答。
:::success 至于那些需要另一半无条件对自己说“是”的,就不用提了,除非他的价值低到令人发指,这样他永远不会有除你以外更重要的事做,那你最好也祈祷自己永远有青春美貌,而他永远不会有出息的一天,否则终究是自食恶果,自取其辱。 :::
后记
幸福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它不是一个唾手可得的东西,而是需要一些深植于脑海的正确策略。本书与其说是讲幸福,不如说是教导我们大家如何更好地看待生活。
这不是一本工具书,是一本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生质量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