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不焦虑 - 图1

    作 者:艾菲

    来 源: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

    成大事者,不焦虑,因为他知道:在人的一生中,有两样事情至关重要。

    一是等待,**二是做好准备。**

    成大事者,不焦虑 - 图2

    等待时机, 一战而定

    这是一个发生在 2000 多年前的故事。

    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将领。

    另外三位分别是白起、廉颇、王翦。

    当年,李牧驻守于代郡、雁门郡,以防匈奴。

    李牧优待兵士,严格训练,频繁侦察,但军令就一条:不许出战!胆敢出战者一律斩首!

    这个免战牌一挂就是好几年。

    由于李牧把所有人都收入了营垒,匈奴每次来袭都是无功而返。

    就这样,李牧几年都不出战,不单匈奴受不了,就连他自己的士兵也受不了,最后赵王也不能接受,认为是李牧胆怯,于是就把他给撤了。

    新将领一来就废弃了李牧坚壁清野的策略,改为对匈奴频频出击,结果败得多,胜得少,损失十分惨重。

    在这种不得已下,赵王只好请李牧官复原职,但李牧称病不出。直到赵王答应不再干涉他的军事策略,李牧才答应复出。

    等李牧回去后,又是一连几年不出战。

    但其实,他并没有闲着,每天都在勤奋练兵。

    就这样,经过了数年的经营,李牧有了一只兵精马壮、士气高涨的队伍。因为多年未曾出战,这些将士都卯足了劲,宁可不要赏赐也要与匈奴决一死战。

    但此时,他们的对手,匈奴兵已经松懈许久了。

    这正是李牧一直在等的决战时刻。

    他精选了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勇于冲锋陷阵的步兵五万人、善射的弓兵十万人。

    然后,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术,先派大批牧民驱赶牲畜放牧,引诱匈奴劫掠,而后假装战败,故意将几千人丢给匈奴。

    获得小胜后,匈奴更加轻敌,于是单于(匈奴的头领)率领大批军队入侵。谁知却正好落入李牧的奇兵包围圈。最后,在这一仗里,李牧一举击破匈奴十万骑兵,单于落荒而逃。

    而在此后的十余年里,匈奴再也没敢靠近过赵国的边境。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件事:

    第一,李牧一直在等一个时机,在等匈奴士兵松懈了,以为他不会再打,且自己将士士气大振的时机。

    第二,在李牧等待时机的时候,他并不是白白的等待,相反,他练兵抓得很紧,甚至比打仗还忙。

    第三,每一次,李牧不出战,都是好几年的时间。

    第四,李牧仅仅出战一次,就击破了匈奴十万骑兵,让匈奴十余年不敢再犯赵国边境,做到了兵家所说的 “一战而定”。

    成大事者,不焦虑 - 图3
    隐于森林,英雄之旅

    这是一个发生在 92 年前的真实故事。

    1929 年 10 月 24 日,纽约股市暴跌,由此引发了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最开始是金融业的崩溃。

    随后就引发了整个社会生产活动的停滞,公司破产,工厂倒闭,农场破产。

    然后又导致了大批的工人失业,大批企业人员下岗,大批农产品滞销。

    对大多数人而言,如果还有工作,他们考虑的是如何保住现有的工作;如果已经失业,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找到一份能让自己饿不死的工作,撑过去。

    然而,有人却不是。

    他叫约瑟夫 · 坎贝尔,是一名美国人。在这场异常严重的经济危机中,他也没能找到工作。

    原本,他可以在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却因为觉得单一学科会让人变得平庸,于是拒绝了。

    随后,他带着自己的妹妹和朋友,隐居到了森林里。

    在森林里,他一待就是五年,这是五年既没有工作也没有钱的日子。

    如果换作一般人,待在荒无人烟的森林里,面对没有盼头的生活,与严重匮乏的物质,一定会有万念俱灰之感。

    然而,坎贝尔却不一样。

    他给自己制定了非常严格的作息时间,他说:“在没有工作或没有人告诉你该做什么的时候,你要自己找到该做的事情。”

    于是 ,每天早上他都 8 点起床,在 8 点到 9 点之间做早餐,整理房间。

    9 点开始读书三个小时。

    到中午时,他通常会用一个小时吃午饭,然后继续看三个小时的书。

    在接下来的四小时里,他会用其中三小时看书,然后用一个小时外出。

    晚上 11 点到 12 点,他会用一个小时收拾,然后上床睡觉。

    如此规律的日子一过就是 5 年,通过连续五年的阅读和思考,坎贝尔学习了很多不同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方法,横跨了人类学、生物学、文学、哲学、心理学、宗教学、艺术史等多个领域,同时还搜集了各种文化下的不同神话传说。

    在读了很多书、进行了很多次的对比研究后,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那就是:

    所有神话背后都隐藏着同一个法则所有英雄都要遵循 3 个阶段:启程、启蒙、回归,而这也是每一个想要获得成功的人必须经历的人生三阶段。

    在这次经济大萧条结束后,坎贝尔立刻就被莎拉劳伦斯学院聘为文学教授,开始了为期 38 年的教书生涯,同时也带着关于神话学的完整理论回归社会。

    后来,坎贝尔写了好几本关于神话学的著作,其中多本书被翻译成了 20 多种语言,美国《时代周刊》将其中一本《千面英雄》评为 20 世纪最重要的 100 本书之一。

    好莱坞著名导演乔治 · 卢卡斯在创作《星球大战》时也参照了坎贝尔的《千面英雄》。

    坎贝尔不但拥有众多超级粉丝,包括作家、编剧、导演,他的书还帮助很多人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超越现实、摆脱困境的力量。

    包括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和他的母亲、《哈利波特》的作者 J.K. 罗琳,以及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夫人杰奎琳。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件事情:

    第一,经济危机时期,在整个社会都处于极度焦虑、极度悲观的时候,坎贝尔却选择了退隐和等待。

    第二,在坎贝尔退隐森林的时候,他并没有闲着,相反,他每天读书 9 小时,这一读就是 5 年。

    第三,在这 5 年里,他发现了 “英雄之旅” 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神话学的完整理论。

    第四,经济危机后,他立刻重出江湖,受到聘用,并出版了神话学的著作,声名鹊起,影响了世界上的很多人。

    成大事者,不焦虑 - 图4

    两种等待

    春秋时,秦穆公问蹇叔:“我怎样才能称霸天下?”

    蹇叔说:“夫霸天下者有三戒:毋贪,毋忿,毋急。

    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

    他的意思是:能够称霸天下的人有三戒,戒贪,戒忿,戒急。

    贪心,会让你失去很多;忿怒,会让你容易有难;急躁,会让你摔跟头。

    急躁,是一定会摔跟头的,反正,我摔过,而且摔得还相当狠。

    相反,一边等待一边准备,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等待什么?

    1. 等待 “机会窗口” 的来临

    我们都知道这句话:“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这话听来简单,但能做到的人却是极少。

    其实,这句话蕴含了两个意思:一是机会不会一直都在;二是如果你能早早准备好,那就能抓住下一个到来的机会。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出现一些特别好的机会,可惜在出现之前,我们都无法预见它出现的具体时间和内容,所以,大多数人都会将时间浪费在抱怨自己没机会上。

    与此同时,我们也会看到一些平时默默无闻,好像没做什么的人,就在某一天他忽然崛起了,让我们感到十分惊诧。

    其实这没什么奇怪的,人家不过是把你浪费在抱怨上的时间拿去学习和成长了,于是看起来默默无闻,并无特别之处。

    但是,在机会到来之时,他却能够抓住机会,释放能量,一发冲天、一战而定。你只看到了爆发的一瞬间,却没看到之前他日复一日的积累,所以你感到十分震惊。

    乔布斯重回苹果后,他扭转了公司业绩下降的颓势。但在那之后的几年,他一直都处于一种蛰伏状态。

    有人问乔布斯为什么没有动作?

    乔布斯回答说:“我在等机会做下一件大事,现在时机不到。”

    这就是等待 “机会窗口” 的来临。

    所以,乘势而起、破局而出,关键是要赶对节奏。

    在机会窗口出现时,要能够把所有资源都恰到好处地利用起来,及时出击、一举成功。

    就像张一鸣在微博里说的:“姜子牙 81 岁才当上三军总司令,人家前 80 年就做两件事:好好学习和锻炼身体。”

    2. 等待形势发生变化

    第二种等待是,等待形势发生变化。

    李牧打仗,就是在等形势的变化。

    等待匈奴兵从气势很足变到完全懈怠。

    春秋战国的秦国名将王翦也是如此。

    当时他领命征伐楚国,在他率军到达楚国后,就驻扎了下来,然后就关上了营门,并不出战,每天就在自己的军士中做日常训练和比赛。

    因为他有很多兵,所以楚军没法来攻。

    就这样天天驻扎在别人城门前,也不进攻,但把楚人扰得十分心慌。

    最后,楚军熬不住了,开始频频调动。

    楚军一调动,就露出了破绽,于是王翦就挥师出击,一举灭了楚国,就此完成了帮助秦国统一六国的重要一步。

    这就是等待形势的变化。

    这里要注意的是,等待形势发生变化与等待机会窗口来临是有区别的

    等待形势变化,是在等待中主动促成或创造形势的变化。

    等待机会窗口来临,是在等待中,坚持不懈的为 “机会窗口” 的到来做着充分的准备。

    成大事者,不焦虑 - 图5

    等待中,让自己变强

    李牧在等待的时候,练兵抓得很紧,甚至比打仗还忙。

    约瑟夫 · 坎贝尔在等待时候,每天生活极度规律,学习、思考、创作。

    成大事者,在等待的时候,都没有放下一件十分重要的事,那就是:一边等待、一边在不断准备中变得越来越强。

    没有这点,等待就只能是空空的等待,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那么,到底应该准备什么?

    最重要的准备就是:夯实自己的底层基石。

    什么是 “底层基石”?

    对打仗的人来说,“底层基石” 就是 “道、天、地、将、法”。

    也就是:政治是否清明、时机是否恰当、将帅是否有勇有谋、军法是否严明,而不是你是否有诡计奇兵。

    对创业的人来说,“底层基石” 就是一个企业的 “感性、理性、人性、要性”。

    感性上(使命、愿景、价值观)是否清晰利他;理性上是否科学明确;人性上是否知人善用;要性上是否过程与结果并重,而不是能不能抓住一个风口。

    对个人来说,“底层基石” 就是一个人的 “思考力、学习力、自我认知力、自我觉知力”。

    在头脑方面,你是否拥有好的思考力和学习力;在心灵方面,你是否拥有深入全面的自我认知力与清晰敏锐的自我觉知力。

    对成大事者来说,正是因为他们知道:“底层基石” 工作的好坏,才是最终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

    所以,他们就将自己的时间精力投入在了这些事情上,而不是对于未来目标能否实现的担忧、恐惧、急迫与焦虑上。这么一来,自然就会笃定很多,自然也就不会焦虑。

    那么普通人呢?

    正好相反,他们极度关注想要实现的那个结果,甚至在根本没有明确愿景、目标,没有拿出行动和努力的时候,就已经想着换车、换房、和财务自由的结果了。

    可惜,人的精力是极其有限的,当一个人过于关注最终结果时,他势必会忽视在 “底层基石” 上下功夫的投入与时间,于是这会陷入到 “急于求成” 的恶性循环中:

    对想要获得结果的急迫感、焦虑感、难以投入到当下的 “底层基石” 中更加焦虑、更加着急,更加没精力时间投入,更加难以成功。

    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走千里路,就得有一步一步向前迈进的决心。

    如果你能学会等待,并在等待中不断积累自己的 “底层基石”,那么,未来有一天,你一定可以获得你想要的。

    尼采说:“愈想向深处、光处升展,它的根就越要向地下、黑暗处伸入。

    拥有最长梯子的心灵,能往下走得最深。

    高山在哪里?

    高山起于海底。”

    王阳明说:“立志用功,就像是种树。

    开始的时候,生根发芽,还没有树干;等到有了树干,还没有树枝;有了树枝之后,才有树叶,然后有花,有果实。

    在开始种树的时候,只管栽培灌溉,不要想那树枝的事,不要想那叶子的事,不要想那开花的事,不要想那结果的事。

    空想有什么意义呢?

    只要你不忘栽培灌溉,你还怕没有果实吗?”

    黄峥说:“段永平在商业和人生给我的启示是,他说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用平常心来做事情会更好,平常人其实很难有平常心。

    段永平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人。

    他还教给我一个商业常识,就是价格一定会波动,但只要你的价值提升,最终价格会和价值接近。

    这个常识让你安心于增加企业的内生价值,不要过度在意资本市场的价格波动。

    此外,段永平教我要胸无大志,做好当前就好。”

    成大事者,不焦虑 - 图6

    结语

    1. 学会等待

    学会在等待中,日复一日地夯实自己的 “底层基石”。

    2. 学会创造形势或者学会抓住来到面前的 “机会窗口”

    长此以往,你的焦虑就会越来越少,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近。

    与君共勉。

    作者: 艾菲,深度思考力畅销书《直击本质》作者,高管教练、全球认证优势教练、资深个人成长教练,前美国财富五百强公司大中华区市场部负责人。关注微信公众号:艾菲的理想(ID:xiaoyaolsh),聚焦 “思维跃迁” 与“自我认知”两大基石,活出你的蓬勃人生。

    成大事者,不焦虑 - 图7

    排版 | 花先声

    审校 | 新一几轮值主编 | 叶正新
    https://mp.weixin.qq.com/s/q_v3lDgPT6Qz2icX6pApI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