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全书名:《随机漫步的傻瓜:发现市场和人生中的隐藏机遇》
原书名:《Fooled by Randomness:The Hidden Role of Chance in Life and in the Markets》
作者名:[美]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译者名:盛逢时
出版方: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33749

前言

塔勒布他对于随机性的研究和理解可能是目前为止最深入的了,至少也是之一,我们在之前的《黑天鹅》《反脆弱》里已经见识过。而这本书,将会把「随机性」进行一次系统性地阐述,让我们进行更深度的了解,相信它能对我们以后的决策会大有帮助。

一、再次认识塔勒布

1.1 幸运的傻子

这个世上有很多幸运的傻子,什么叫幸运的傻子?就是明明是靠运气得来的成功,非要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范围扩大一些,就是明明是随机事件,却误以为是非随机事件,比如某总统大谈「他」创造的就业,「前任总统」造成的通货膨胀等。

其实这种现象很普遍,这个世界到处都是幸运的傻子,因为我们是经验主义者,而所谓的经验,其实是不完全归纳。

今天我耳朵痒,结果下了大雨,那么下次痒了以后我就去带伞。别笑,这很弱智,但你在很多时候也是一样。

某人吃了一种民间药草,病好了,你得了病是不是也想去吃?其实你并不知道之前的100个人吃了都死了,而那个好了的人,中间可能是服用了什么食物,也可能是体内的免疫系统起了作用,而药草,只是千百个或然率中的一个,并不代表病就是它治好的。


在商界和金融界就更多了,每个幸运者都可以吹牛皮说是因为自己做了某些事,所以才成功,我们要懂得分辨这些人。

1.2 富有和不富有

当我们计算一个行业的富有程度时,我们常常会把个例拿出来,比如娱乐圈,这个行业富有吗?你可能只关注了排行榜上有名的这些明星,但你或许忽略了金字塔底部的那一大堆人前光鲜人后连房子都租不起的部分。

再比如证券交易行业,富有吗?当然,你可以找出一些华尔街的交易明星,富有得不得了,但你也同样可以找出一大堆赔光裤衩不得不跳下高楼的。

那么,关于这点,塔勒布是怎么想的?

1.3 另类历史

首先,塔勒布声明了一个观点,就是他从来不以成败论英雄,因为在概率的影响下,如果考虑到平行宇宙,「历史可能以另一种形态存在」。

这让我想到了NBA里马刺队主帅波波维奇的策略:无论你是多大牌的球星,无论你的「手感有多热」,只要你看不到空位的队友,你就会被替换下场。

道理很简单,你的生涯命中率是50%,那么你前面连续投进了10个球,并不代表第11个还是会进,进的概率平均依然是50%,而这50%里,有人防守时你的进球概率可能是30%,而无人防守时可能是80%。你的队友或许比你差,他的平均命中率是45%,无人防守时或许是60%,此时你在前面连续进了10个球,不代表你就有资格投第11个球,每一个球的球权都得交给球场上最大概率进球的人,无论他在前面是不是投丢了10个球。

同样的,一场比赛就算胡打瞎打也有概率赢,但在平行宇宙中,再重复几百次,输掉的场次就会更多,那么这场胜利就几乎是不可复制的,也就是无用的,无法作为下一场战术的参考。>
> 这就是马刺队10几20年来,在强队如林的西部从来没有掉出季后赛队伍的原因,很多队伍可能一段时间风头正劲,当家球星无所不能,一波10几连胜,但当赛季结束时,你会发现,马刺队不管哪一年,都会悄悄地爬上前3,你几乎都察觉不到这支队伍的闪光点,但它就是这10几20年最成功的球队。

假设有个行为古怪的富翁,拿1个亿跟你玩俄罗斯轮盘,6发子弹里只有1发有子弹,对准你的头扣一次扳机。我们把扣动一次扳机称为一段历史,每段历史发生的概率相同,所以总共有6段历史。

其中5段你会发大财,而另一段则会出现一则死亡新闻,但问题是,每一个宇宙中只会出现其中一段,你并看不到其他宇宙中的其他结果。

在其中5个宇宙里,记者们会对身家上亿的商业新贵赞誉有加,他们才不管钱是哪儿来的,而那些所谓的新贵,弄一个公司作为包装,只要不经历大亏,自然也被家人、朋友当作模范对象。

聪明的你一定可以想到,虽然他有钱,但他只要玩下去,从20岁开始一年玩一次,恐怕不太可能活到40、50岁。然而如果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一起玩,那就肯定有很多年轻人会活到最后并善终。

但是那些善终的人「赚」的每1个亿,和无风险套利赚得的每1个亿价值是一样的么?虽然它们能买一样的东西,但其实大不一样,每一次的幸运都让我们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加强一分,如果我们看不清事实,认为那些幸存是由于我们有感知子弹或躲避子弹的能力,从而一直玩下去,那你就会有越来越大的概率从幸存者名单中被剔除。

二、随机性的其它表现

第一部分的另类历史概念显然跟我们平常认知的不太相符,但很有趣,现在我们来看看随机性的其它表现。

2.1 眼见不一定为实

我们的直觉告诉我们,耳听为实,后来直觉进化了,告诉我们自己眼见的才为实,塔勒布想告诉读者的是,眼见也不一定为实,这不是说,我们没有看到眼前被遮挡的部分,而是就算你了解结果,你也了解原因,你还是不一定能正确看待事件,因为你的大脑里安装了错误的系统

为什么有人能连续10几次预测准股市的走势?成绩不是摆在眼前吗?但是,那是你不知道他曾经打给过多少人。同样的,那些经济学家会挑自己预测正确的时候说,而如果他们真的这么厉害总是正确,显然当经济学家对他们而言并不是一份好的职业。

我从来不把钱交给赌徒,除非他们把赚钱的方式告诉我,并让我相信他们的方式是有逻辑的,在概率上是期望为正的,是多次博弈的,同时是我不满足条件或自己做不到的。

所以如果大家想把钱给别人,就必须搞懂这几个问题,而不是别人替你赚了几次钱你就不是危险的笨蛋了。

2.2 学习历史

尽管历史一直显示,长期单边上涨的市场,总有一天会崩盘,而崩盘的时候,绝大部分人无论在前头赚了多少钱,最后总是亏损,不过人们一直拒绝正视历史,他们总认为「这次不一样」,如果说只有被烫伤才不会去碰火炉的话,那么人们对亏钱这件事显然就更健忘一些,不仅要亏钱才能发誓不这么干,且到了下一波急速上涨的时候,一下就会把上次的教训抛到九霄云外。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哪个国家,都经历过股市急速上涨之后的崩盘,房价急速上涨之后的崩盘,或者其他投资品,但总有人愿意火中取栗,他们不停地安慰自己「还没崩盘」、「这才哪到哪啊」、「上次不买结果后悔了吧」。对此,我们是要敬而远之的,因为我们得知道,会为没买而后悔的,最后总会为买了而后悔,几乎没什么例外。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活在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时刻,在疯涨的时候,傻子都能赚钱,但,这个世界终究不是傻子能赚钱的。

我曾经听过一个人说另一个人「就你连算术都搞不太明白也能炒股赚钱,那谁还上班」。

:::tips 钱怎么来,最后还得怎么回去。 :::

2.3 有毒的信息

塔勒布有一个习惯:从来不信市场是被某几个消息而左右的。所以我们也可以选择在交易的时候几乎不看市场新闻,更加不在上涨或下跌之后,寻找对应的新闻当理由。

我们常常会看到财经记者、财经媒体、经济学家在电视上侃侃而谈,大概句式差不多都是这样「今天的下跌主要是由于什么什么国内外政策或者消息的原因」,听起来很像那么回事儿,很多人看得目不转睛。


不过很离奇的是,这些人在上涨或下跌之前从不预测,或者预测也是模棱两可,偶尔有不怕死的,只预测单边却不把话锋转回来的,通常死得很惨,甚至丢掉工作,所以渐渐就没人这么干了。
:::info 当我们在判断一件事物的时候,周围会出现很多的噪声,这些噪声每一句单独拆开来似乎都能影响到最后的结果,但其实它们都只是沧海一粟,谁也影响不了结果。 :::
很多专家其实知道这些事,但如果他们在电视上说「涨跌没有为什么,你们根本搜集不齐所有影响的因素」,他就可能会丢饭碗,因为人们不爱听「废话」。所以不要说专家骗人,是人们主动求骗。

2.4 拉长你的时间

噪声是很难避免的,它会通过各种各样的载体钻入我们的耳朵,哪怕我们并不主动关注。噪声也是很有诱惑力的,当它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你该对它做出「应变」的时候,你通常很难一而再,再而三地顶住它的诱惑。

塔勒布屏蔽噪声的方式是读诗、不看报纸、和学数学的人交谈。交易依靠的是通识,而通识,专注于逻辑,不关注具体信息,也是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我们见过很多交易员每天都很焦虑,他们天天都盯着花花绿绿的屏幕看,一边不停地在旁收集信息,不愿放过任何市场波动的机会。

那么,要让自己在交易中变得愉快该怎么做?

最简单的方法是:把你的交易时间拉长。一天看10次交易结果改为一天看1次,再改为一周看1次,一月看1次,一年看1次。由于同等程度下,不愉快的损失会大于愉快的获得,因此看的频率越高,「情绪赤字」就越大,而情绪赤字,则会造成新的非理性。


非理性,才是交易员的大敌。

2.5 人文和科学

相信大家都同意一个事实:人文作品的优秀程度比较主观。比如你很难说某个有名气的作家比另一个有名气的作家写得好,但科学研究则不一样,谁好谁坏就是谁对谁错,而谁对谁错就相对来说比较明显。而未来的人文学者应该也会渐渐偏向科学的方向。

为什么塔勒布喜欢用科学的标准去评价人文领域呢?他有个比喻,说要区分天花乱坠的人和真正的思想家,有一个有趣的方法:图灵说如果计算机能够骗到人相信它是一个人,那么它就有了智能,那么反过来如果一个人的言辞都能被计算机模仿,并且让人相信那是人写的,那也可以说这个人不存在「智能」,假设你坚持计算机没有智能的话。

我们说,非科学或离科学比较远的人文,基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规则和算法来随机生成,如果你用递归文法随机组词,你会轻易生成一篇后现代主义学者的类似文章,只要你不告诉人们那是计算机写的,它就跟「大师」手笔相差无几,同样抽象以及意义含混不清。

相信大家有时候听一些网络课程或者某些人的演讲就有这种感觉,因为人文学者堆里是最容易被混进老鼠的。

当你听了半场还听不到干货的时候,果断离场。

三、无处不在的随机性

随机性无处不在,现在我们再来看点随机性的东西,然后讨论什么叫不对称性。

3.1 好的交易和烂的交易

在第一部分,我们学习了关于如何正确计算「财富」的问题,其实我们更可以据此来分辨一个好的交易员和一个烂的交易员。

市面上常常会出现各种「股神」,我们会从朋友圈里,从新闻里看到这些角色,不过我完全不信,但凡是通过交易本身的博弈赚钱的,不管他赚到多少利润,都不太会是好的交易员。

我们都知道猴子射飞镖的故事,永远有那么一些幸运的猴子成为股神,但事实上,他们中的99.9%什么都不是,不信你可以研究下各位「股神」的历史,基本都是惨淡收场。有人说巴菲特?巴菲特才不是交易员,他不是你认为的那种二级市场的「股神」。

我们都搞错了因果,不是好的交易员都是赚到最多利润的那些,而是我们常常认为一个交易员好,仅仅因为他们赚到了很多的钱,事实上,一个人完全有可能仅凭随机现象的掉落就能在金融市场赚钱。
:::tips 真正好的交易员,是那种熬过数次坏年景也不会有多少收益波动的,所以你在好的年景里几乎发现不了他们,这就是个重要的点:那些你在好的年景里收益排名非常靠前的,所有人都吹捧、试图靠近他们的,请远离。 :::

3.2 随机进化

随机性充斥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有人说,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其实很多随机的东西在更大的范围内还是有大体的方向可循的,我想他们可能对「进化论」和「随机性」有误解。

麋鹿的角是战斗进化出来的,因为更大的角更有安全感,可以争取到交配资源,那么自然是大角麋鹿的后代更有出生的可能,于是,麋鹿的角就变得越来越大。但是,这符合麋鹿这个群体的最佳进化策略吗?大角在森林里更容易被树枝挂住,且更容易被天敌发现,这不是最好的进化方向啊。


进化,不一定总是向着更好更适应的方向,一只动物很有可能因为特殊事件的降临,由于自身特殊的样本路径而活了下来,但不代表它的特性就是更适合整体环境的。

同样的,一个行业短期内「最好」的那群人也不一定是真的最好,比如在好年景攫取到最多利润的那些交易员,虽然在长期看来他们是输家,但他们在短期内更耀眼,如果用达尔文的话来套的话,他们能在短期内得到最多配偶的青睐,然后大量繁殖基因,等到他们成为输家的时候,基因早已繁殖完毕,后代也已出生,接着周而复始。

因此这类人在人类中的比例注定是高的。

3.3 不对称性

收益和风险并不总是对等的,当然它们多数时候呈正相关。如果一件事99%的概率都会失败,那么是做还是不做呢?这取决于赢的时候,收益是不是有100倍。成功也是同理,99%成功的事件能不能做,取决于输了会不会一无所有。

不过很多人只看到了前面的概率,基本不太会准确计算后面的倍数,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看到天使投资人的钱常常打水漂会哈哈大笑的原因,因为他们没有计算过投对一个项目能赚多少倍,如果知道了以后他们就会明白,10个项目死9个应该是常态,否则钱就容易赚得连傻子都看得清清楚楚了。

在很多学科里,把两端的「极值」剔除并没有太大问题,比如计算学生的平均成绩时,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等,但在财务这里,这样做就会有大问题。

:::info 因为在财务上,正面稀有事件的收入往往是理论上无上限的,而负面稀有事件却往往是毁灭性的。 :::
所以就有一些交易员是靠小概率事件获胜的,他们常常赔钱,赔得不多,但一赚就是一大把,我们刚才说的天使投资人是这样,那些连续创业者也是这样,马云在阿里之前创业失败了4次,成一个就够了。

3.4 统计与理性

塔勒布在自己的每一本著作里几乎都阐述了「统计不靠谱」的观点,因为统计对人心理的影响跟事实是非线性的,比如在一个拿到红球概率很低的袋子里拿球,每拿到一个黑球,我们对罐子里红球比例不高的信心增加得很慢,但一旦拿到一个红球,我们对红球比例没那么低的信心则增加得很快,这种关于「理性」的不对称性不是小事情,是休谟等哲学家致力研究的重要哲学问题。

如果袋子里有足够多的球,我们通过足够长时间的统计,会总结出一套规律,不过,这样的规律是不是可靠呢?当我们把每个组成的样本发生时的情况看成一模一样,我们说它才有可能可靠,可事实上,如果有个顽皮的孩子在底下戳了一个洞,时不时加几个黑球进去,偷几个红球出来,那么显然,统计就变得毫无意义,而人们自以为千辛万苦拿到的规律一样毫无意义。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环境、市场、形态甚至是作弊者,我们将其看成一样,然后统计到一起,又能做出什么有价值的推论呢?

很多人可能会提出不同意见,但我想塔勒布比绝大多数人都有资格评价,因为自19岁以来,他的大半辈子都在研究和应用计量经济学,包括在课堂教学生时候和做交易员时期,但他最终认为,绝大部分的计量经济学一无用处,而财务统计学家所学的很多东西也根本不值一学。

我们在经济学上经常假设人是理性人。那么如果人真的是理性的,依据某个规律的博弈做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决策的话,那么这个规律就已经失效了。卢卡斯用数学的形式阐述了这一点,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理性的交易员统计出前3个星期每周一都是涨的,那么显然,第4个星期,人们在周五就会大举买入,结果就导致周五就已经涨了,而此时周一则变成了大家大举抛货下跌的时间。


人们的理性预期,会自动削减统计的规律效用,当一种规律被统计出来的时候,它早已不起作用,根本无法指导未来,而它,显然也就不是规律了。

你当然可以拿一堆方程式来充内行欺骗别人,但当你自己踏入这个市场的时候,记得不要骗自己。

四、科学能解释一切?

很多人可能看过科学和非科学的区别,但不是非常明白,到底什么东西是科学的,那些非科学的东西为什么被叫作非科学,难道科学就能解释一切吗?

4.1 科学与非科学

我们说的统计,就是归纳法,而关于归纳法,哲学家波普尔有个重要的答案。

波普尔说,科学不像你看到的那样严肃和不可反驳,这个世界上其实只有两类理论:

  1. 经过检验并以适当的方法予以驳斥之后,被证明是错误的理论,叫已被证伪。
  2. 尚未得知是否错误或者尚未遭到否证,但将来有可能被证明为错误的理论。


    这两段话融合起来就是一个意思,这世上根本没有永远正确的理论,只有被证明是错误的理论和尚未被证明是错误的理论,就像你永远数不完这世上的白天鹅,所以「世上只有白天鹅」看上去对但不一定对,但只要发现了一只黑天鹅,就能证明它错。

    如果有一个理论不能被证明是错误的,那么它就不是理论。

    从这一点来讲,占星术、星座、血型、风水等就全部都不是理论,牛顿的科学理论被爱因斯坦推翻了,但爱因斯坦或者其他的任何人都推翻不了占星术和宗教,这就是科学和胡说八道的区别。

波普尔在那个年代扛起了科学的大旗,可以说是面对了极大的压力,其实不难理解,就算放到现在,我想你们跟家人去解释这些的时候,还是需要承受他们的不理解的。

4.2 打字机前的猴子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思维例子,叫「打字机前的猴子」,如果把足够多的猴子放到打字机前去乱敲,那么总会有一只能打出《随机漫步的傻瓜》,这是显而易见的,只是概率非常非常低。

显然,它「被」成为了一名作者,那么,你愿意拿出毕生积蓄赌它接着马上能打出《把时间当作朋友》吗?

如果你是出版社,你愿不愿意跟这位作者签下一本书呢?这看起来很荒谬,但我们在面对某些成功者的时候,同样是这种心态:如果他没有做对很多事情,那么他不可能成功,所以他在未来的成功概率就显著高于其他人

诚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猴子。一个人有多大程度上可能是猴子,取决于他从事的工作随机成分的多寡,以及有多少数量的猴子参与到这个游戏中。

如果总共只有几只猴子的参与,那么敲出一本著作是十分了不起的,我们可以说这只猴子的智能水平高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但如果是无数只猴子,那么其中一只敲出来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里面有能敲出《请停止无效努力》的,一样有能敲出《圣经》的。

此外,随机性越大的事,则越容易出猴子,比如写作,几只猴子参与,基本产生不了作者,但当你让它们选大小,就有可能出「先知」,2010年世界杯里神准预测的章鱼哥就是这样诞生的。

4.3 快乐和样本

我们说,幸福和不幸都是主观感受,并不是客观现实。

塔勒布说了马克的例子,马克的年收入有50万美元,它是一名成功的律师,生活优越又紧张忙碌,他和他的妻子住在纽约的公园大道,同时还有一栋乡村别墅。

马克很聪明,中学就成绩优异,考上了哈佛大学,然后是耶鲁法学院,毕业后到纽约的一家著名的法律事务所接大案子,忙得没时间刷牙,并在7年后成功当上了合伙人,付出的代价是发福变胖又不能顾家。

她的妻子觉得生活很糟糕,因为她和自己的丈夫在健康状况上都不好,同时,她每天都碰到的,不是孩子在曼哈顿私立小学同学的父母,就是同栋公寓的邻居,从物质条件上来说,自己家也在底层,在谈吐交流中也没有丝毫幸福感和优越感可言。

对马克来说,住在公园大道的公寓是个好选择,因为上下班近,但对他的妻子来说可能未必,因为她每天接送小孩和等电梯时,都会看到别的女士戴着更大颗的钻石,以及想到自己家的公寓面积是最小的这一现实。她常常会埋怨自己的丈夫为什么如此不争气,但这是事实吗?

从整个美国来看,马克在事业上的表现超越了99.5%的同胞,和中学时期的同学相比,他也取得了顶尖的成就,哪怕和耶鲁法学院的同学比,他都在上游,但现在的问题就是,他住在一栋全国最贵之一的公寓里,换句话说,这里的样本没有失败者,而你在评估幸福感的时候,很难跳出这个每天都要面对的圈层。

所以如果他的妻子想要快乐,多去蓝领阶级的社区住住,那么她的身份地位肯定会提高到超越他们成功水平的地步。

4.4 幸存者偏差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大约都清楚了,我们前面说过的幸存者偏差就是塔勒布要表达的重点,理性的读者会喜欢看到这里的内容。

但在股市狂涨的时候,那些鼓吹股市如何捞钱的书才是畅销书,而那些让人们正确看待随机性的书,可能因为销量不好而退出了市场,此时那些狂热的书籍才是幸存者,人们目之所及都是这样的理论、这样的书籍,这样的思想输入导致人们更为狂热。

所以在塔勒布看来,在任何时候都要考虑你的样本和你干的事儿的随机性,对于「高随机性」+「大样本」的事儿,塔勒布一向都不看重他以往的绩效情况如何,就像优秀的基金经理,哪怕他之前的表现再优秀,他在之后的表现也不一定好过平均水平。

五、不知所云的我们

历史是由很多因素组成的,有时候我们说某件事是由什么造成的,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我们在讲什么。

5.1 漂亮的概率

这本关于随机性的书还向我们展示了一些漂亮的概率问题,现在从中抽取四个看一下。

5.1.1 幸运的经理人

看电视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基金做广告,声称他们的表现比市场表现好,废话,那些表现不好的会来做广告吗?

向你推销的投资,它们的成功依赖运气的概率就会比较高,这就是「逆向选择」。就像你去找经理人,可能有1%或者2%的概率碰上纯靠运气而活下来的经理人,但如果你待在家里,有经理人来按门铃,你碰上的概率可能会接近100%。

5.1.2 生日悖论

随便找一个人,你和他的生日碰巧是同一天的概率是1/365,因此你和某人的生日在同一天,是一件大大的巧事,但如果一个房间里有23个人,任意两人生日在同一天的概率有多少?约为50%。很吃惊吧,你可以自己去计算一下。
:::info 所以,当我们碰到某人以后说「世界真小」的时候,其实并不是,我们并没有真正思考过我们在某时某地遇见某人的概率有多少,我们谈论的只是任何偶遇,也就是和过去认识的任何人,在将来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偶遇的概率,这个概率其实是不低的。 :::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常常说,今天运气真好,或者是今天运气真差,看到这里应该知道了,连续碰到好运气或者连续碰到坏运气,其实是非常正常的,由于你没有事先指定什么好运以及什么厄运,因此发生任意连续的好运或厄运的概率都不低。

5.1.3 癌症复原

关于「自愈」或「自限性疾病」这种话题,总有人跳出来说,你怎么知道吃这个没用呢?我七大姑八大姨就是吃这个吃好的。真的,我们非常真诚地相信他们吃了这个,也非常真诚地相信他们好了,但,那又怎样?

如塔勒布所言,极少数癌细胞就是能被自己的身体治好的,就算这些人不吃这些包装精美的药丸或者是喝一大碗中药,只喝点泉水,吃点牛肉干,他们的癌症一样会好。

天文学家萨根曾经调查人们到法国的卢尔德去,只要触摸圣水就能治疗癌症的传闻,他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造访该地的癌症患者,治愈率竟然低于「自发性复原」的统计数字,也低于未造访的患者的平均治愈率,难道去了那里导致存活率更低了?

5.1.4 寿命预测

现代人的预期寿命,比如是74岁,当这个数字出来以后,你会发现有很多商业广告会说,现在你已经69岁了,接下去你该好好规划剩余5年的寿命该如何安排了,来吧,用我们的产品安享晚年吧。

这时候你会焦虑,你的预期寿命真的只有5年了吗?显然这个算法骗了你,因为你的预期寿命会随着你的寿命的增加而提高。

为什么?当你出生的时候,你的预期寿命的确是74岁,但随着你一直没死,而其他跟你一起出生又比你先死的人正一步步占走你在统计上的数字,因此,当你74岁的时候,如果健康状况良好,你或许还有10年的预期寿命,而当你84岁了以后呢,你依然有5到10年的预期寿命,哪怕你到了100岁,你的预期寿命还是正的。

5.2 历史的随机

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随机,包括我们的命运。

我们之前可以听到一些知乎数得上名号的大V说,如果他们当初没有误打误撞碰到了知乎,并在上面描两笔东西,还恰好火了的话,恐怕现在就是另一番光景,我想这同样也适合演艺界。

你会觉得现在谁谁谁演技好,TA就应该是演员的代表,是天生的演员,但,如果试演当天,主考官的心情稍微差一点,比如被另一半骂了个半死,那么这位被我们称为「艺术家」的实力派演员很有可能现在正在端咖啡。只不过TA进去了,然后结识了另一群人,接着名气像陀螺一样转起来了。

不要怀疑,其实你很容易证明的,主考官心情差的时候去面试,那一部分被淘汰下来的,可能就有更好的实力派,但他们的命运轨迹可能被永久地改变了。

5.3 多变量因果

休谟是绝对的怀疑论者,他曾经认为: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因果,也就是没有任何原因可以推出任何结果,同样的,任何结果也不能说是任何原因

塔勒布则要温和一些,但基础原理是一样的,因果关系非常复杂,就某个结果来说,我们很难说是某个单独的原因在起作用,塔勒布温和的地方在于,他给多因素影响的变量设置了信赖水平,也就是影响值,如果信赖水平没有到90%,则这个不能称之为原因,只能说是「原因之一」,而休谟则拒绝接受,哪怕是99%。

其实这个结论很适合让我们在男女关系中进行反省,很多人会说,某个结果就是你造成的,就是因为你,所以才发生了这些,其实,这真的是不对的,难道你改变自己的某些行为就不能避免某个结果的产生了吗?所有的结果都是协同的,每个人都需要看到自己在里面起的作用,哪怕是一丁点儿,也胜过随意指责他人。

后记

看完书之后,可能会发现塔勒布有一种优越感?其实不然,他在书的最后写了自己没有那么聪明,甚至跟那些自己嘲笑的人是差不多的,只不过他只聪明到他知道自己被这些东西所愚弄,而另一些人则不认为如此。
:::tips 塔勒布认为,身为人类,无论看多少书,无论多么努力去了解概率,内在拥有「不聪明」基因的绝大多数人类,还是会有情绪,还是会常常被愚弄,但我们可以为自己增加警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