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全书名:《如何有效管理每一分钱:用会计思维增值你的财富》
原书名:《会計HACKS!》
作者名:[日] 小山龙介,[日] 山田真哉
译者名:阿修菌
出版方:江西人民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
ISBN:9787210087755

前言

现代社会的很多年轻人其实按照收入的标准来看,是不低的,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觉得自己根本存不下钱呢?

除了硬性开销或许也不小以外,很多时候我们是不知不觉地就让金钱给溜走了的。

或许大家看过很多本关于如何开源的书,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本更多关于节流的书,如果有所收获,你也可以找一些你觉得适合你的方法践行下试试,看看口袋里的钱是不是会多出来。

一、记账技巧

我们都知道记账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财务状况,知道每一笔钱的去向,更有利于我们调整那些不必要的花费

但记账实在是太过麻烦,因为记账不仅仅是涉及大额支出,还有无数的小额支出,去超市买件什么东西、付了5块钱停车费……如果这些都要记上,就让人很难坚持,比如付完停车费车子要赶紧驶离,可到了下一个红灯可能就忘了记,于是一天下来就肯定有些账目对不上,长期以往,惰性和挫败感就会占上风,放弃是早晚的事。

那这么说,记账这件事是不是就难以进行了呢?

我们来看几种有可能让你坚持下去的记账方法,你可以找一种适合自己的用上。

1.1 余额法

每一天睡觉前把所有资产的余额-每一天起床时候的资产余额,这就是一天你总共变动的金钱数,如果有大幅快速波动的投资型资产可以不归在这里,另行计算。

这个方法非常方便记账,尽管它并不那么精确,无法给你具体应该缩减什么开支的指导,但能让你有个印象「每天花多少钱」,不至于到了年底看支付宝账单完全想不起来一年怎么会花这么多。

当你能每天审视一遍自己的花销时,就会变得更有紧迫感,自然而然地克制欲望,减少支出。

从这个余额法还可以继续偷懒变成「随意法」,就是想起来的时候就去按照余额法减一下,只要有记账和算账的习惯,一年中的任意时候想起来就去快照一个。

这样做更偷懒,但也比不计要好,一年下来,你一样可以从看账单的过程中让自己产生更多关于「花钱」的压力。

1.2 无视零钱

当然你也可以记得更细一些,但那些细枝末节的零钱允许你抹掉,这样就会大幅度地减少你的记账笔数,让你更容易坚持。

而且这个习惯能够让你在当天对账余额的时候不必纠结几块钱花在哪里没对上的问题,因为零钱本来就不计入其中,所以对不上是正常。

这个方法虽然比不上随意法这么简单,但坚持起来也不是太难,能反映出来的东西更多些,觉得自己平时做事更细碎的可以使用。

二、制作你的资产负债表

很多人对自己的财务状况都只有一个粗略的概念,就是大概知道自己有多少资产,大概知道自己一年花多少钱,大概知道自己有多少负债……

但这个「大概」有多精准?或许答案会出乎每个人的意料之外。

所以我们要制作属于自己的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听名字似乎会很复杂,但其实很简单,一共就三栏:

  1. 资产
  2. 负债
  3. 净资产

PS:这里如果要我安利下APP的话,我会推荐随手记,我用了接近5年了,同时它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显示也是非常明显的。

资产里列出你的现金、存款、房产的可流通市值(能卖出去的价)、股票债券等常规投资品,以及其他正向现金流的财富。

负债就是你欠的钱,信用卡债、房贷、车贷、以及其他各类银行贷款、私人欠款等。

两个一减,就得出了净资产。

你现在就可以制作一下,你会发现,你的资产和负债总额都跟你自己想的不太一样,或高估或低估。

低估净资产的人对资产往往没什么概念,只要还不完全是自己的东西,他们通常都不会认为这是自己的资产,所以容易低估自己的真实财产,以女性居多;而高估净资产的人往往男性居多,总会习惯性地把自己能动用的都看成是自己的财富,甚至都忘了某些自己一直欠着的钱。

前者容易过度保守,错过投资机会,后者则容易破产。两种都不可取,所以我们才需要去制作这样的表格,以便清晰地认清自己的真实状况。

三、考虑折旧再购入

当你制作完这样的表格尤其是一年以后再去重新计算时,你会清晰地看到一项东西的变化,那就是你的某些大额资产的价值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比如车子。

你原本以为自己一年花销5万块钱或者10万块钱,尽管这已经包含了一年的养车费用2万块钱,但这张表会告诉你,一年过去以后,车掉价了3万元甚至更多,所以你在车上的支出就不是2万元,而是5万元——这种折旧上的支出是最容易在填表之前被忽视的。

你有了填写资产负债表的习惯以后,当你购买大件资产时,就会考虑它的使用年限和每年的使用成本,例如上述车辆的使用成本就是4000元每月,你会去像贷款一般地计算是否能够负担它,而不是看着手中的钱能买就买了再说。

房产也是一样,房产价值也会随着年限的增加而折旧,但它是特殊的,它可能会由于环境、配套、城市建设等因素而升值,因此在购买之前就必须考虑卖出它的时候有多少人要。

换言之,你不应该仅考虑你自己的需求,而应该考虑大众的需求,比如你不能因为自己没有车子,就不提前在买房时购入车位——你多考虑自己的需求一分,消费就多一分;你多牺牲自己的需求,考虑大众的需求一分,投资或保值属性就多一分。

从资产管理的角度看,我会建议在大众的需求之上去选择自己相对喜欢的,不要过于标新立异,因为像房子车子这样的大件,要把每年的折旧费用从新的收入里补回来也是很难的。

四、什么是负债?

刚刚说了怎么算账可以让自己对资产有点数,怎么买东西可以让自己的损失减少,下面我们来说说哪些东西是负债,负债就意味着你必须尽快清理或者是你在买之前就得特别注意的。

4.1 大部分的车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说过,能够带来现金的东西,叫资产,而会夺走现金的所有东西,都是负债。

所以绝大部分的车都是负债。

为什么?一辆车购入假设是30万,比如开15年,如果我们要为它租一个车位,每年3000元,那么15年是4万5;油费一个月1500,那么15年差不多是27万;保险一年6000,15年就是9万,然后是各种保养,各种后期换新配件,总付出数倍于原价。

也就是说从我们购入这辆30万的车开始,这15年我们就先负债了几十上百万,来换取随时出行的便利——如果你不那么在意面子,所在的城市又十分方便叫车的话,不买它可以帮你省下一大笔钱。

4.2 占空间的物件

车是看得见的负债,还有很多东西,我们不会认为它是负债,比如家里那些占空间却很少使用的物件。

比如,小媛家里有一把吉他,很少弹,今天以后她打算去卖了它,因为她一直在为它支付房租,与此类似的还有基本不穿的衣服。

之前有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上海的年轻人问他的老父亲,说那堆一直放着的报纸值多少钱?老父亲说是5块钱,还能再堆堆再卖。儿子说,不是,是10万零5块钱,因为咱家房子为它专门多买了一个平方。

4.3 浪费时间的事情

所有浪费时间的事情也都是负债,如果你一小时能够赚200块,那么让你多耗一小时的东西,就是让你少赚了200块钱,这就是机会成本,也是负债的一种。

这些都是负债,如果你没有一点会计头脑,就很容易把它们当成资产,最终结果会南辕北辙。

五、省钱意识

学习以上这些,是让我们拥有正确的「资产观」,以便能把更多钱留在自己的口袋而不是在不知不觉中流失。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几个有关省钱的意识。

5.1 看节约下的绝对值

很多人有一个毛病,小葱小蒜几毛钱计较得不得了,但在大事上却懒得推敲再推敲。

他们计较小钱的理由也很充分:积少成多。这听起来很有道理。

但这种「积少」却没有多少意义,就算让我们这样积少一辈子,也根本抵不了多工作那么一会儿,相反,很多人对大额的事物却没有那么敏感。

比如买房,相差100元一平米,竟然因为还价很久、精神疲劳而不愿意多花点心思和策略再去谈判。

再比如有人说到想买一个350万的爱马仕包,旁边的朋友脱口而出,要300万?她说是350万,什么时候50万可以被这么轻易抹掉了?他说对哦,不过既然都出了300万了,也不差这50万了。她说你这样想就错了,如果买爱马仕包加送一辆特斯拉呢?你还觉得无所谓么?

让我们单独去购买特斯拉汽车,我们或许会反复思量一下,但加在更大的总价里却容易让我们忽视它的存在——就这一次忽视,平时再「积少」也成不了多了。

再来打个比方,我们会觉得200块钱打5折很便宜,抢到以后心情特别开心,但100万的东西打99折就跟没打一样,但其实后者省下的钱是前者的100倍。

这些意识层面的东西一定要调整过来,不然就会不知不觉吃大亏。

5.2 关注「习惯性」支出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习惯性」支出当成「必要」支出,什么意思呢?当一种支出成为我们的习惯时,我们就不会再去审视它是不是可以去掉,我们会对这样的支出感到麻木。

比如每天一杯星巴克,每天一瓶酒,每天一顿烧烤,每天一包烟等等,我们不会去想这些零碎的支出一年加起来有多少,我们也不会去考虑改变这种习惯。

一旦某种固定开销成了你预期之内的事情,你花起来就不会心疼,而这恰恰就是最能够省下来的地方。

六、先留出固定储蓄的钱

为了省钱而压制自己的欲望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很多人看着自己还有结余却要告诉自己由于要把钱存下来所以不能消费眼前的东西,这非常消耗意志力。

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在拿到收入以后,先把固定要存起来的钱存进一个完全不能动的账户,比如每一笔收入的1/4,收入进入后就会自动划转进入到那个特殊账户。

这样你就不会受到诱惑,你会看着剩下的余额来决定怎么过日子,这种强制储蓄的方法并没有使钱增多,但却是一个很好地对抗人性弱点的手段。

当然你也可以把这个过程做一个简单变化,比如你固定转入的1/4自动定投到某个投资品或按比例分配到某几个投资品中,这就是强制储蓄的变体——强制定投,只要你拥有一定的选标的能力,大概率会让你取得更大的成功。

但记得,投资到高风险领域的资金永远只能占你的可投资资金的极小比例,尤其是当你已经有了一定的资产时。这是塔勒布的「杠铃策略」告诉我们的,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谁,可以读读他的《黑天鹅》《反脆弱》《随机漫步的傻瓜》《非对称风险》

七、投资策略

这本书说的主要是省钱,最后我们来点一下投资。

投资首先要明确一个原则,这也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原则,那就是闲钱投资。

但是这个原则一旦落实到具体的实处,很多人就贯彻不下去,因为投资项目的回报率看起来太诱惑,就容易管不住自己的赌性。

那现在给一个更具体的原则:优先还贷。

「在任何情况下,没有贷款再去投资」,把这一条作为你的投资铁律,也就是如果你还没还清贷款,那么就先拿来还贷款。

这里有个用杠杆赢了十几年的市场,就是中国房地产,它可以在短期内算作以上原则的例外,但如果你从更长期的角度去看更大的市场,那么「没有贷款再投资」基本肯定是对的。

除非你拿到的贷款利率极低,你的标的极好,否则就一定要遵循这样的规律,尤其是面对陌生投资品,千万不能拿着贷款或者信用卡的钱去投资,因为投资要获得不错的回报已然不易,如果这笔钱你还有不菲的使用成本,那你的预期回报就得高到离谱才行,这都是白白增加的风险。

我就曾经遇到过一个项目年回报在11%最后还亏损收场的例子,可以算作前车之鉴。

除了投资「物」以外,你当然还可以投资你自己,自我学习、自我增值,拥有更强的抓机会和赚钱能力,永远应该是你的投资选项之一,甚至于是你最重要的投资选项之一,因为所有机会的发现,以及所有投资决策的做出,正确性都有赖于你这个主体。

所以永远记得要留出一部分钱去升级你自己。

后记

当我们说到「让财富越来越多」这样的话题时,必然会想到开源节流,但你会发现,这两者并非完全分离的两件事,有时候也有做好一件事就能更好地做好另一件事的效果,比如通过节流让可投资资金变得更多,也能产生开源的效果。

有效管理每一分钱,能够驱使我们在节流上做到极致,试试吧,总有一款方法适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