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全书名:《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英文名:《Antifragile: Things That Gain from Disorder》
作者名:[美]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译者名:雨珂

前言

《反脆弱》可以被称为《黑天鹅》的姊妹书,作者都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看了上一本再看这本效果更佳。

本书所有的主题都围绕“反脆弱”来进行,反脆弱是反黑天鹅,是预防黑天鹅事件或在黑天鹅事件发生时,也能更好地生存的策略。反脆弱性可以让我们规避某些不可见的风险,获得更多的收益。

一、过度

反脆弱性类似反弹性,当事物有波动产生的时候,总有力量将其往相反的方向扯,系统会在波动中变得更为强韧。而一旦通过过度保护的手段消除了这些波动,看似整个系统更为平稳,但其实暗藏汹涌,容易被黑天鹅事件一网打尽。

1.1 强韧与脆弱

每个人都在回避脆弱,因为脆弱代表了现有状态容易被打破。不过既然是打破,可以受损,也可以受益,脆弱的系统更倾向于前者,而反脆弱系统常常倾向于后者。

如果说黑天鹅注定不可避免,那么拥抱随机性显然是我们的更优解。那些脆弱的东西看起来都是排斥随机性的,比如玻璃相框、陶瓷花瓶等,一点点随机意外就容易让它们粉身碎骨,而我们自己呢?很多父母对孩子进行过度保护,就是一个让孩子变脆弱的过程。
**
他们认为让孩子远离危险是最好的,事实上,当黑天鹅发生的时候,孩子已经没有了逃离危险的能力,因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完全没有类似的经验,也没有应对的能力,他的反脆弱性严重不足。那么过度保护这件事,究竟是“让孩子维持安全状态”的这个系统变得更强韧还是更脆弱呢?

这个情况有点像过度保护引发的森林大火,原本一片森林经常发生火灾,但都是小火,时不时的小火“清理”了那些最易燃的树木,让它们没有机会继续繁衍,但之后由于过度保护,森林很多年没发生过任何火灾,导致偶尔一次火灾事故,就直接毁损了整片森林。

那么,这个系统在被保护之下到底是变强韧了还是脆弱了?

1.2 变得强韧

有时候,苦难是一种财富。

虽然它让你在短时间内感受到不舒适,但放到更长的时间去看,你对辛苦的承受能力都将超过其他人,也就是说,当你跟其他人同时在经受着苦难时,其他人可能会坚持不下去,而你却不会觉得有什么(苦难有很多种,前提是你经历过的和现行的苦难属于同类型)。

这很像药理学的一个名词,叫毒物兴奋效应,说的是小剂量的有害物质会触发身体的反抗,从而让身体变得更加强韧。
**
我们现在都知道了,让孩子处于无菌环境对他们的强韧性是非常不利的,因为他们的体内将缺少足够的抗体去应对黑天鹅的挑战,但以前的我们并不知晓,我们只知道有害物质都是有害的,一律要隔离。

自然也好,人体也罢,都需要压力源,这种压力源只要不超过极大的限度,都会让自身变得更加强韧,就像骨裂复原后会增加骨密度,肌肉撕裂后会增加肌肉围度一样,有句话叫:那些打不死我们的终究会使我们更加强大。

1.3 过度补偿

一看到“过度”两个字可能很多人就觉得是不好的,其实这个过度补偿机制是我们希望打造强韧性而进行的自我选择。

“创伤后应激”一直在被人谈论,鲜有人提到“创伤后成长”。想想你的恋爱经历,人人都不喜欢创伤,但如果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创伤,那么从创伤中成长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这会让你下一次更难以被人以相同的方式创伤。

懂得利用这一机制的人总是会“自找麻烦”,这种自找麻烦可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自寻烦恼,而是给自己设置一些“轻度不痛快”,或者叫压力源。

比如轻度负债,比如在自己繁忙的工作中插入更多任务,比如把自己扔到陌生的语言环境中,这种自找麻烦都会激发我们身体内的潜能,让我们的潜能充分调动起来,寻找到更优解。我们会拥有更强的赚钱能力,更强的任务协调能力,还会比待在家里背单词更快地学会一门新语言。

1.4 信息的反脆弱

反脆弱性会让系统变强韧,信息也一样。比如谣言,越是堵住不让提,各种小道消息就越多,最后错误的信息传得满大街都是;再比如跟别人说个事儿,特别强调非常秘密,告诉千万别跟人说,结果传得更快。

作者希望将自己的书列为“禁书”,这样会让书的内容传播得更广,因为人们天生有猎奇心理。

政府在很多时候并不那么懂得这种心理,他们总是在进行宣传的时候为了保护或者美化某些信息变得小心翼翼,结果导致信息本身脆弱性十足,或很容易被打脸,或容易引起广大民众的逆反心理。

我见过有些人就跟政府不一样,他们很懂反脆弱性,比如在微博上时不时就会自黑一把,把自己黑得体无完肤,作为一种自我保护策略。之后无论别人见到他有什么黑点,都会习以为常,不会把它当作惊天大新闻传得到处都是。

二、拥抱波动

当我们对反脆弱性有了基础的概念之后,我们就知道了波动是反脆弱性的常态,波动和错误常常并不是什么坏事。

相反,要想更好地生存下去,我们必须拥抱波动,甚至自行创造波动,从错误中学习、调整,才能在整体上维持相对稳定甚至稳步提升。

2.1 复杂系统

很多时候,系统的复杂性超出我们的想象,我们习惯从“果”去推断“因”,但实际上,对于复杂系统来说,我们根本找不出什么是真正的“因”。

就拿《异类》来说,成功的因有多少?哪怕我们知道了所有的因,穷尽了所有成功的可能性,还是不知道对于某一个个体来说,他是通过哪些因素的组合而成功的。
**
反推都如此困难,正推就更加不可能了。在复杂系统中,每一种行为会导致哪些意料之外的结果完全无法预料,正如作者举的例子,居民把当地的狮子杀光肯定不是为了破坏环境,但狮子灭绝导致当地的山羊过度繁殖,结果这一带的树根被大量啃噬,树木成片消失,这个结果是居民没有预料到的。

有时候,我们并不能单纯地认为某些看似短期有害的行为在长期也有害;或者说某些看似短期有益的事情到了长期还对你有益。

系统是如此的复杂,因果关系互相缠绕,一点点风吹草动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而最强韧的状态则是拥有动态修复的平衡,而非保持绝对平衡。

2.2 整体和个体

要使得整体反脆弱,个体本身就得脆弱,这有点像个体必须为整体牺牲,但又不尽相同,让我来解释一下这句话。

如果在一个整体内,每个个体都是稳固的,那么这个整体就不存在动态平衡,也就是说当黑天鹅事件要改变整个整体的状态时,由于个体并不会“牺牲”,整体的状态就可能不是微调,而是直接被打破。

举个例子,如果你所在城市的餐馆全都处于被政府保护的状态下,不允许倒闭(有点像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企业),也不轻易增减数量。

可以想象,这些餐馆将永远不会进化,他们的食物味道不会更好,他们的服务也不会更好,看起来稳固的状态会一直持续到某个黑天鹅事件的发生,将他们一网打尽全部取代。

如果这些餐馆可以互相竞争,不限制数量,允许死亡允许新生,这个系统就是反脆弱的,虽然个体一直在动态变化之中,但作为行业整体来讲,是稳固而有希望的,它正在进化而不是退化。

再比如,对于自然来说也是一样,自然的稳固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作为其中一个个体——人类,是脆弱的,跟小白鼠一样。
一场核战争可能毁掉所有人类,但无法毁掉自然,自然总会在动态平衡中找出人类的“替代品”。

从更小的个体——细菌或者细胞中,你也能看到类似的系统现象。

2.3 有利的错误

错误或者遭受损失常常被视为是不好的,当然,短期看来的确如此,但从长期和整体来看呢?从长期来看,个体从不断试错中能够更为接近正确,而从整体来看,个体遭受损失往往促使整体进行调整,从而增强了整体的反脆弱性。

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泰坦尼克号,如果没有它的前车之鉴,人们会不断建造更大的远洋客轮,从而使下一次灾难的死亡人数变得更多;比如福岛核危机,让我们察觉到了核反应堆的问题,避免了更大的灾难;再比如飞机失事,每一次飞机失事都会让我们改进整个系统,从而使之后每一次的飞行都更加安全。

企业也是一样,没有哪个伟大的企业不是一路犯错下来的,每一次犯错后活下来的,都会比之前更为强韧,踩过的坑越多难以被意外事件所打倒;而那些一帆风顺的就不一样了,短期内的确很好,但系统的脆弱性也在不断积聚,那些该踩而没有踩的陷阱都在先期因为运气被避过,到了中后期,一个陷阱就要了企业的命,因为所有人都没有避坑的经验,而那个时候,企业已经足够大,一次损失往往就是致命的。

2.4 幸存

虽然从整体来说,牺牲个体对整个系统反脆弱性的增强是有必要的,但对于个体来说,谁都不希望自己是被牺牲的那个,于是,每个个体竭力让自己成为幸存者就是推动整体越来越好的源动力。

幸存下来有时并不代表着一定比原来的自己更加强大,但由于淘汰了更弱的对象,这使得组成整体的每个部分的平均质量都比原来有所提高,也就意味着整体质量进行了提升。

不过现代人权是个例外,那些本应该牺牲自我来成全平均更为优秀的人类基因的往往因为政府组织的各种保护而存活下来,这是由于现代政府的选举更为文明,它们需要更大量的底层支持,而不是自然界最原始的力量征服。

至于这种方式是不是阻碍了人类整体素质的进化,似乎从反脆弱性来看是如此的。有时候我们的情感和进化之间存在不一致,这会令人不舒服,毕竟人有同理心,我们怜悯他人,是希望不在某一天被同等对待,这同样是一种个体的自我保护策略。

2.5 职业的反脆弱性

我知道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职业,那么什么样的职业更具有反脆弱性呢?毕竟我们都不想成为被黑天鹅击倒的人。

这让我想到了职业的“稳定”。

很多人都希望找一个稳定的职业,比如公务员,比如事业单位职员,比如银行雇员等,在相亲市场上,这样的职业也是更为吃香的。

但从反脆弱性来说,这样的职业可能恰恰是最容易受到黑天鹅事件侵袭的。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90年代的国企工人下岗潮?当时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永远不会遭遇什么狗屁黑天鹅,结果下岗之后发现什么都干不了,这才是最为悲哀的。

小的不稳定波动能够应对大的黑天鹅事件,因为不稳定波动本身就是一个不断遇到小错误的过程,自雇人士在应对的时候会不断进行错误的修正,哪怕是乞丐,遇到讨不到钱的时候也知道该换一个更好的区域,或者是使用更佳的讨钱策略,比如补补妆或者是主动出击等,而在政府部门任职由于通常不容易为错误买单,因此绝大部分人不会对小错误进行调整,他们甚至都看不到自己的小错误,因为市场不会给他们任何惩罚。

因此,这些人更容易在遭遇黑天鹅之后回到原点,进而失去所有的竞争力。

限制波动,远离波动,往往会在伪平稳之后由于小概率事件的发生遭遇更为严重的后果。

三、杠铃策略

反脆弱性偏好大量个体的自调节,不喜好人为干预,尤其是强力量的人为干预,这会让原本自动调节的系统失灵,从而使错误和风险积聚。

我们将再次温习塔勒布的杠铃策略。

3.1 过度干预之医疗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应该能知道,人为的过度干预将不可避免地带来脆弱性,在医疗上通常表现为过度医疗,或者叫医源性损伤

作者举了个例子,说20世纪30年代,在389名接受纽约市医生检查的儿童里,174名被建议切除扁桃体,剩下的215名儿童再次经检查后,又有99名被认为需要手术,再剩下的116名又被带去看医生,结果还是有52名被建议手术。

当时扁桃体的发病率在2%到4%,而每15000名手术患者中却有一人会直接死亡。在美国,医疗失误所导致的死亡率是车祸死亡率的3倍到10倍,这是个很恐怖的数字。

在治和不治都可以的时候,为什么医生总是会偏向于治疗?

医生需要证明,他们的存在是有价值的,自己是有职业道德的,而“无为”显然并不能让他们显得更为高明。
**
我们知道,在严重受伤的情况下,是绝不应该拖延的,但我们也应该知道,许许多多的疾病都是自限性疾病,靠着身体的反脆弱性就可以自动平衡痊愈,而不是让过度医疗阻止抗体的产生,阻止身体变得更加强韧。

3.2 过度干预之交通

医疗如此,交通也是如此,虽然我并不完全认同作者的例子,因为我没有拿到实际数据。但就作者得到的数据来看,交通上的过度干预也是有害的。

交通标识越明显,斑马线越是泾渭分明,交通条例越是清晰无误,交通事故越多。

作为一个司机,有时候也有这样的感受,绿灯就是该我通行,或者说我是直行对方是转弯,转弯的就是要让我。那些泾渭分明的界线让司机的警觉性大大降低,但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严谨地遵守交通规则,事实上,用越来越多的监管和规则来替代注意力是件得不偿失的事情,至少从作者的数据中体现了这一点。

而作者同样用实验证明了,将道路标志拆除以后,交通事故几乎不会发生,因为每个司机和行人都有足够的危机感,变得足够小心翼翼。

3.3 过度干预的理由

当我们说到医疗和交通的时候,我们都提到了,为什么我们要进行过度干预,因为过度干预使人们看起来不那么愚蠢。

医生进行干预,而不是放任自流,让他看起来更有医术,哪怕放任自流的结果更好;政府在交通、经济等领域进行各种干预,而不是任其自然调节,让它看起来更“为民服务”,虽然从历史来看,大部分事情总是矫枉过正。

这种让自己显得有作用,或者将好的结果跟自己的努力强行联系在一起的心理是每个人都拥有的。

比如当你拿稿子给编辑时,他总是会帮你改掉一些文字,哪怕意思完全一样,因为不这样就显示不出他的作用,而当你再将改过的稿子拿给另一个编辑时,他完全有可能将你的稿子改成最初的样子。

我们都有这样的倾向,但这种滑稽的倾向很明显是对我们自身不利的。克服人性总是如此困难,这就是为什么能克服的人总能显得鹤立鸡群。

3.4 人为的作用

或许,人为干预最大的应用是在虚拟的精神干预上。

我们都知道,对同等数量的金钱来说,得到一笔钱的欣喜程度远小于失去一笔钱的沮丧程度,这种现象叫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因为从概率上来讲,它总会让你每天的精神状态倾向于沮丧。

人为干预可以在这里发生作用,作者有个方法,可以平衡这种天然的、不可克服的心理状态。

每天早晨,假设你最担心、你能想到的最坏的事情已经真实地发生,那么剩下的时间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会让你感觉到比原来更为好过。就像当你已经假定早上向老板递交了辞呈,工作稍有不顺就不容易让你郁闷一整天。

情绪在很多时候不可消除,因为有些东西总是不受控制,但通过人为努力,总是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驯化。

3.5 人为抵抗风险

风险和收益总是并存的,要获得高收益,就得承担高风险,有时候这种风险和收益的天平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去倾斜,因为风险的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巴菲特购买可口可乐股票跟你购买的时候,所承担的风险肯定是不一样的,但在同等价位购买的时候,你们却拥有同样的收益期望。

另一种抵抗风险的方式则是有关于选择,我们在《黑天鹅》中提到过杠铃策略,不知道还记不记得?要么追求极度风险,要么追求极度安全,因为这代表损失也好,收益也罢,都最大限度在你的意料之中。
**
你可以分配90%的资金来保证安全,然后用10%的资金去追逐高风险,这样损失超不出10%,而收益却是无限的。

最差的就是选择中间风险,就项目本身而言,中间风险的确和利润一样是对等的,但它很容易就会加给你一个额外的风险,那就是测量风险。我们都能知道大风险和大安全是怎么回事儿,却很难将中间风险具体的风险值估算准确,这使得我们承担了额外的风险,却并没有增加额外的利润期望。

所以杠铃策略是可以人为抵抗风险的,它的原理就是尽量减少不确定风险,只玩确定性的风险博弈。

四、拥有更多选择

拥有更多选择权的人,几乎在任何时候都是更占优势的,因为他们拥有保底选择,而要拥有这些,有时候我们需要利用他人的无知,有时候却不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

在期权上给自己的风险上一道保险,只付出小额或不必付出成本,这事儿对投资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4.1 反脆弱期权

权利和义务并不总是相等的,至少在聪明人眼里,其他人由于缺乏某些知识或者出于对安全感的过度需求(《拆掉思维里的墙》中提到要避免的点),可以被他们占到便宜。

比如期权,期权的意思就是关于未来的合约。我可以跟你订个这样的合约,今天我以3块钱买你的东西,下周一你还以3块钱卖我,但如果我不想买了(比如价格跌了,或者是我不再需要了),我可以选择不买,这样我在未来就拥有了反脆弱性。

你当然不会同意这种这么明显只对我有利的事情,于是你需要我缴纳一笔费用,这笔费用通常不菲,大约价值就在对方冒的风险所对应的利润上下。

这种期权基本占不到便宜,因为人人都能衡量出反脆弱性价值几何,但在有些期权里,人们未必能够准确衡量。
**

比如哲学家泰勒斯,他曾经支付了一笔首付款,以极低的租金租用了米利都和希俄斯附近的所有橄榄油压榨机的季节性使用权,这也是期权。人们为了安全感,愿意提前拿到一笔不算多的首付款,而放弃当年对压榨机的使用权,因为没人愿意承担橄榄颗粒无收,无人租用压榨机的风险。

结果当年橄榄大丰收,压榨机供不应求,泰勒斯让压榨机所有者按照他开出的条件转租机器,大赚了一笔。

这是运气好吗?的确有一部分,但最为关键的,是他先利用了那些人的心理和对相关知识的缺乏,用远低于购买风险的钱,来跟风险对应的利润去博弈,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获利的期望值。
**
他并不需要每次都成功,但只要收益期望始终偏向他,最终总能赚到大钱。

所以单说他运气好,也不准确。

4.2 更多选择权

期权,有时候可以理解为选择权,因为期权是购买未来的更多选择,是提高反脆弱性的关键。
**
一个人是脆弱的还是反脆弱的,往往体现在所拥有的选择权的多少。

很多穷人声称自己不喜欢钱,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赚不到钱或者不愿意付出努力去赚钱。他们喜欢说“选择”成为穷人,比如不拼命工作让他们更健康,事实上他们却从来没有拥有过选择权。如果一个人可以想成为富人就成为富人,并证明了这一点,他才可以说他“选择”成为穷人。

所以我一直鼓励知识分子一定要有钱。有钱,是拥有最基础的选择权的底气,不为生计发愁,是独立之精神的基础要义,让自己不被馒头而裹挟,才能自由地表达观点,追求真理,否则就很容易因为屈从人性的诸多需求而背叛思想本身。

4.3 拥有选择权

强大的人常常拥有更多的选择权,换句话说,他们的反脆弱性更强,如果你想让自己的反脆弱性更强,就得变得更为强大。

举个例子,如果有人邀请你去各种场合做讲座,特别提出“如果您有空的话”。这就意味着,你对未来的某块时间有了一份最低保底的收入,当你有空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应邀去讲个两小时,获得不菲的收入,也可以选择在家里睡觉。如果你实在太累了,认为休息的收益更大的话。

这种应约对你来说是一种权利,而不是义务,而你获得这样的特权却没有付出任何额外的期权费用,仅仅是因为有某些稀缺价值,从而使得自己在很多时候都能处于反脆弱的状况。
**
而当你不具备这些稀缺价值的时候,你需要付出极大的成本才能沟通上“让我去做一个讲座吧”,对方通常回应“好,等我们把讲师名单排定了再通知您”。

这种“排定”通常会持续到正式开讲前两天,这意味着我不得不为了一些虚无缥缈的“可能性”而提前将去其他地方出差的时间延后,不得不放弃当天的重要预约等,此时对方拥有反脆弱性。

变得强大是生存得更好的基础,因为反脆弱性在谁手上,谁就更容易获得免费的期权,而免费的期权总是能带来收益,这些是不必要付出其他额外努力的额外收益。

4.4 投资的反脆弱

成功的企业家都有类似的经历,他们在初期并没有特别明确的目标,要做一个怎样的东西,这个东西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如果他们告诉你,现在成功的样子就是他们设想的样子,他们一定在忽悠你。

很多时候,目的是模糊的,探索是模糊的,结果是自由的。好的风险投资人都明白,一个成功的企业肯定不是按设定好的路线走的,在那些自由探索的企业家身上,会发生许许多多的黑天鹅事件,这些黑天鹅事件有很大可能导致他们直接死亡,当然也有很小的可能获得巨额收益。

所以塔勒布在书中提到的反脆弱投资策略其实是当下很多风险投资人正在执行的普遍策略:广种薄收(这个薄是指数量薄,而非收益薄)

在极端斯坦的创业项目中,正确的策略是往每个有很大想象空间的项目中都进行少量的投资,虽然成功的概率都不太高,但错过一个创意,可能损失的收益是无上限的。

这在ICO上也是一样,数字货币ICO存在许多的乱象,骗子层出不穷,但真正的好项目,或者哪怕不好但本身是值得被炒作的题材,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几十倍收益的也比比皆是,每错过一个,可能就错过一波快速的财富增值。

在极端斯坦的领域里,广种薄收的策略几乎总能用上。

4.5 试错的收益

投资跟很多领域一样,都需要大规模试错,尤其是当你相信“广种薄收”确实有用的话,其实你接受的潜台词是“广试错,薄正确”

诚然,很多时候你都不知道正确的是哪个,否则你就不需要广试错了,但你会发现,真正更有经验而不是装腔作势的风险投资人,在投资策略上总是优于身为菜鸟的你,哪怕你们都不知道最后的结果如何,但他的正确率总是更高。

这并不意味着他比你更聪明,比你考虑得更为周全,或者是他有更多的帮手,这种准确率往往来源于他在前期的试错中,试到了更多的定向错误,也就是说,所有试错的成本都转化为了收益。
**
没错,是收益。很多人仅仅把试错的过程看作损失,这实在是错误的看法。理性试错,并非随机试错,可以定向修正人们的认知体系,在不断总结中越来越接近真相,因此所有的收益都应该平分到每一次的试错中。

也就是说,试错本身哪怕没有立即产生看得见的收益,它的隐性收益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储存到了正确的那次一次性提取而已。

五、如何不脆弱

现在我们来区分一下脆弱和反脆弱的事物。反脆弱性是如此重要,我们在许多现实生活中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在教育上,似乎还没转过弯来,教育需要良好的竞争机制,需要标准化,但这仅仅是教育无奈之下的选择,却不应该是人们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

5.1 理论和实际

很多时候,理论和实际都是脱节的,这是由于理论就只是模型,而实际比理论的状况复杂得多。几乎所有的理论都脱胎于实际,但却是理想化、模型化的实际,它们中的大多数,在变幻莫测的现实世界里都不具备什么指导意义。

小光毕业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学了四年,虽然他是个坏孩子,常常逃课去挣钱,去玩游戏,去泡图书馆看与专业课无关的书,但耳濡目染多多少少也接触了一些。

不过当小光接触到一家外贸公司真正的业务后,才发现,只要英语过得去,一个星期就可以完全把这家公司的外贸业务玩得滚瓜烂熟。退一步说,就算英语不太好,一样可以玩得转,因为邮件里只出现那么点单词,电话里也是。

现实的生态规则往往跟游戏或者理论中的完全不同,不但理论中的邮件格式在现实中完全不必要,且一个人在理论里学得越好,邮件的接收方越容易认为你是刚毕业的菜鸟。

其他的理论或者游戏也是一样,不管一个人象棋下得有多好,都不代表他对生活中的事情有足够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事实上我就见过一个反例,他拿过全市象棋冠军,却几乎连最基础的推理和逻辑都有困难,目前经营着一家米店,经营状况很惨淡。

游戏就是游戏,理论就是理论,而现实是现实**,它们完全不能混为一谈。

**

5.2 反脆弱式学习

虽然在大学时期,很多人并不了解抛弃一些专业课选择泡图书馆和在校外挣钱的真正意义,但他们确实那么做了,而塔勒布给出了更多理由。

局限于课堂教材和理论的人进行的是填鸭式学习,他们总是学习别人让他们学习的内容,而丝毫不顾自己的兴趣所在。学校喜欢那些在标准化竞争中获得高分的学生,却往往对其他学生在别的领域表现出来的天赋视而不见。

努力在少数科目上取得高分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这通常只证明了花在上面的时间足够长(学习效率高也是由于长时间花在上面从而总结出来的方法)。而只要稍微将这些他们擅长的领域进行变通,需要运用一些其他领域的小技巧,但仍处于这些领域之中时,他们的表现往往就会差上很多,作者将其比喻成“健身房撸铁的老手”会被常常进行街头斗殴的小混混狠狠修理一顿。

教材里的知识是知识,其他领域的知识也是知识,学习应该是自由的,如果你的家里有一座图书馆,你无需长期待在学校也可以成为一名智者,随便翻阅就可以了。

事实上,若是你在图书馆翻阅了大量经济学书籍以后,不禁深深地怀疑,你被规定必修的经济学教科书是不是里面最差的那本。

5.3 反脆弱的重要性

显然,自由学习在现实中的反脆弱性是大于规定死板的学习的,但很少人会将这种反脆弱性列到重要的地位上,哪怕反脆弱性已经在很多领域被人们当作理所当然地重视,但在教育上,人们还是不容易转过弯来。
**
在大多数人的设想中,人的一生总是线性的,学好了规定的科目,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毕业后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在本知识库其它一些书上都提到过专业对口的局限性),一路升职加薪直到退休。

然而绝大多数人的现实状况都不是如此,但人们还是固执地为脆弱性做着贡献而不是反脆弱性。

反脆弱性是如此重要,比任何概率都重要得多,不管你有多大的概率沿着既定的路前进,你都必须做好应对任何现实中可能发生的状况的准备。
**

试想一下,当一个人告诉你,这架飞机的绝对安全率是99%的时候,你会不会坐?这个概率根本不足以让你安心,你之所以乘坐这架飞机,是由于这架飞机在任何状况下都不会让你出问题,99.9999%的正常飞行概率再加上万无一失的出事之后的紧急措施安全概率。

反脆弱性才是你乘坐的理由,而不是极其、非常接近100%的概率。

5.4 界定脆弱

整本书,我们一直在提脆弱与反脆弱,我们知道反脆弱性的事物更为强韧,而脆弱的事物则更容易受到冲击,那么如何界定脆弱呢?

作者给了一个界定方法:凡是极端事件对该事物的伤害程度远高于同等程度的一系列温和事件造成的伤害,那它就是脆弱的。
**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你的车在50码的时候撞墙受到的损伤比5码时候撞墙受到的损伤高出10倍以上,那它就是脆弱的;又或者交通,前1小时有2万辆汽车,后一小时有10万辆汽车,那么汽车行驶的速度远比平均每小时有6万辆汽车要慢,那交通就是脆弱的。

对于脆弱的东西,小波动就会让它完蛋(跟反脆弱相反)。

比如政府官员常常低估封闭一条路会对整个交通系统造成多大的影响,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看过这本书。

你可以同样论证一下,人也是脆弱的,以及仔细思考一下,人如何在脆弱中变得不那么脆弱?

后记

塔勒布的书籍中总是有很多的发散性内容,关于反脆弱主题,学到这里就可以了,这是一本45万字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