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全书名:《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英文名:《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作者名:彼得·德鲁克
译者名:蔡文燕
前言
彼得·德鲁克(1909-2005)管理学大师,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本书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创新机遇的来源有哪些,企业家精神是什么?作者认为,创新机遇主要有七个来源,这些来源是不确定的和不连续的,但抓住创新机遇所必备的企业家精神是系统性的和可持续的。在读本书之前,你关于创新来源的认知可能是零散的和模糊的;在读本书之后,你可以系统地了解创新的来源和理解企业家精神的本质。
本书思想核心是:创新的七种来源包括意外事件、不协调事件、流程改进的需要、产业和市场结构变化、人口变化、认知变化、新知识。这七种来源有两个共同点: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七种创新来源中,每种来源的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的程度和特点不同。每个人对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都可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或是拒绝,或是拥抱。我们对于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的态度,决定了创新的成果。关于企业家精神,德鲁克告诉我们,面对相同或类似的创新机遇,不同人抓住机会的能力不同。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既有高瞻远瞩的眼光,又有脚踏实地的干劲。只有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才能抓住创新机遇。
一、创新的七大来源
1.意外事件
意外的成功带来最多的创新机遇,而且风险最小、过程也不艰辛。需要做的是重视意外、发掘意外背后的价值。
面对家电销量的意外增长,梅西百货和布鲁明戴尔百货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最终一个错失机遇、一个迎来大发展。
当然,意外事件也不止包括意外的成功,还包括意外的失败。无论如何,意外总是值得研究,说不定创新就藏在不远之处。
2.流程改进需要
“需要是创新之母”,而作为创新来源的“需要”很明确、很特别,是程序的需要。德鲁克说:“这种需要,既不含糊,也不笼统,而是非常具体的。”
以贝尔电话公司为例。早期电话接线依靠人工,随着业务普及,人员需求不堪重负。但接线是程序不可或缺的一环。贝尔公司因此设计出了自动交换机,代替人工使用。
**
3.产业和市场结构变化
产业和市场结构往往会延续多年,而且看似十分稳定,以至于大多数人会认为一切已经注定,不会有新的变化。但德鲁克并不认同这种短视的看法。
德鲁克说:“实际上,市场和产业结构相对脆弱。一个小小的冲击就会使它们瓦解。”
因此,产业和市场结构的变化是创新的重要来源,而且影响深远,一旦抓住机会甚至可以弯道超车、一举建立优势。福特汽车推出的“T型车”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
**
4.人口变化
人口统计数据包括:人口数量、规模、年龄结构、人口组合、就业情况、受教育状况以及收入情况。最为清晰易懂,而且有着能够预测的结果。
德鲁克曾经根据人口统计数据预测,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大学生数量将超过千万。但当时多数大学都不接受这一预判,只有少数大学如佩斯大学(Pace University)接受预测,提前为增长的人数做好了准备。
人口变化中的“婴儿潮”“银发潮”等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眼前国内开放二胎生育,势必又有一轮“婴儿潮”。
**
5.认知的变化
社会整体认知的变化会为创新带来机遇。比如社会大众对健康的重视会带来医疗保健行业的大发展,社会中女性意识的崛起则会带来新的商业机会。
在书中,德鲁克举了“中产阶级”的例子。类似中国当下,美国也经历过中产阶级兴起的时代,人人都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渴望获得社会认同。这时,一位商人看到了商机,开始推销《大英百科全书》,宣传“每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都要有一套百科全书”。这一策略大获成功。
**
6.新知识
最常见、最显而易见的创新模式就是知识和技术的新变革,也最容易理解。例如青霉素的发明带来了一系列药物领域的变革;发动机的发明和改进引领着汽车业的不断革新,带来了方方面面的新突破。
近几十年,互联网的发明也是一种新知识,带来了时代的全新变革,互联网在自身的发展中也不断突破,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人工智能,步步向前,不断创新。
7.不协调事件
不协调是指现状与事实“理应如此”之间,或客观现实与个人主观想象之间的差异,这是创新机遇的一个征兆。这些不协调包括产业的经济现状之间的不协调,产业的现实与假设之间存在的不协调,某个产业所付出的努力与客户的价值和期望之间的不协调,程序的节奏或逻辑的内部不协调。
集装箱的首次出现也源于行业的假设与现实之间的不协调。
20世纪50年代之前,航运业一直致力于降低航运途中的成本效率,争相购买更快的货船,雇佣更好的船员,但成本仍居高不下,导致航运业一度濒临消亡。直到货运集装箱出现,航运总成本下降了60%,航运业才重新起死回生。
集装箱的发明者用简单的创新解决了现实和假设之间的不协调。
关于不协调的事件,德鲁克给出了四种情况:经济现状的不协调;现实和假设的不协调;所认定的客户的价值和客户实际的价值(追求的东西)之间的不协调;程序的节奏或逻辑的内部不协调。集装箱的例子就属于第二种情况。
二、创新的原则
1.对机遇的分析和机遇来源的彻底思考
理性vs感性,多看多问多听**
这两个原则可以合二为一,强调的都是对机遇的冷静分析和思考。面对创新机遇,需要深入思考,做出决断,而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头脑发热、贸然行动。
电影《大空头》中,投资人深入社区调查经济情况,准确判断金融危机,堪称抓住机遇、分析机遇、多看多问多听的典范。
**
2.一次最好只做一件事
专注是创新的保证,分心往往难以成功。这也是确保创新实践得以持续的准则。德鲁克说:“如果它不够简单,就无法操作。如果太过复杂,就难以修正。”
**
3.有效的创新始于细微之处
要先在特定领域取得领导地位**
德鲁克认为,创新开始时不能设定太远的目标,这样往往会失败。要从细微处入手,慢慢走向成功。
但苹果挑战了这些原则,出生就瞄准领导地位,而且获得了成功。这是对传统的颠覆。
三、如何培养企业家精神
1.目光放在寻找机遇上
半年开两天会,研究创新和企业家精神
高管与各部门人员举行非正式座谈**
这一点针对公司管理层。管理层要把目光放到寻找创新机遇上,要想到公司的增长,通过创新去获得机遇,不能只盯着财务报表。德鲁克建议高层每月开两次会议,一次专注解决问题,一次专注寻找机遇。
德鲁克建议公司每半年拿出两天开会,专门发现和解释内部的表现,找出问题。高管还要与员工座谈,了解进展。
2.企业创新的禁忌
- 不要把经营部门和创新部门放在一起:经营部门和创新部门往往无法共存,混杂在一起会影响各自效率。
- 不要脱离已有的事业领域创新:创新也要有基础,否则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已有领域出发也会事半功倍。
- 收购很少会成功:德鲁克对企业并购持怀疑态度,因为那个时代的并购往往是大规模重组,体量过大。现代收购大多选择收购但不合并,保留各自独立性,避免问题。
3.公共服务机构的企业家精神
需要企业家精神的不止是“企业”,公共服务机构例如医院、公共卫生、邮局、学校,也需要企业家精神。
公共服务机构实践企业家精神有以下难点:
- 依靠拨款,完成指标是首要任务;
- 依赖因素众多,改变更加慎重;
- 行为来自道德义务而非经济义务。
美国林肯市的公共服务改革提供了一个解决办法,他们的政府部门把供给者(政府)和供应商分开,外包给企业,既节省了资金,又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四、四种企业家战略
1.孤注一掷
苹果和优衣库属于典型的“孤注一掷”策略,认定优质产品、全力打造。
这种战略如果成功,收获很大,但一旦失败,回旋的余地也很小,往往得不偿失。
2.攻其软肋
攻其软肋是一种针对性策略,指的是找到竞争对手的薄弱环节,加以精确打击。
网络巨头腾讯是运用这一战略的专家。在很多个分类领域,腾讯都不是第一个进入的,没有先发优势。
但腾讯的优点在于善于观察,总是等到市场有所发展、战略有所准备之时,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进入,后来居上。
**
3.生态利基
“利基”指一个专门的细分市场,规模不大、利润不一定高,但独占性强。一旦占据这个角落,会拥有市场上的绝佳优势。
生态利基包括收费站策略、专门技术、专门市场,三者择其一都会拥有生态利基。收费站:凡是从事某业务,必须经过;专门技术:独占某种必备技术,如利乐;专门市场:独占某地或某领域市场。
**
4.改变价值和特征
改变行业的价值、重塑行业的特征,是一种对全行业的改造,这种战略最为彻底,会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例如现代邮政系统的变革,就是改变行业的案例。在邮票发明之前,邮寄过程非常复杂,直到罗兰·希尔发明了邮票,一切迎刃而解。
后记
创业已然成为一种常态。
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经济学家萨伊的著作,萨伊认为:“企业家是能把资源从生产力和产出较低的领域转移到较高的领域,并敢于承担一切相关风险和责任的人”。
德鲁克认为,企业家个人应该有前瞻性的思维,站得高看得远。要能够关注市场发展,能够建立团队,能够明确组织中每个人的角色。这些说法和柳传志先生的“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有异曲同工之妙。
普通人面对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可能选择躲避。而创新者会拥抱意外,积极应对变化,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