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全书名:《对赌:信息不足时如何做出高明决策》
原书名:《Thinking in Bets:Making Smarter Decisions When You Don’t Have All the Facts》
作者名:[美] 安妮·杜克
译者名:李光辉
出版方: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96492

前言

有人说,生活的一切都是赌博,选择自己的路——你在赌博;向心仪的人表白——你在赌博;股票在手抛还是不抛——你在赌博……

与其说生活的一切都是赌博,不如说未来总是一场概率从0到1的冒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决策,无时无刻不在承担风险,谁能在整体概率上赢过别人,谁就能在人生中获得最后的胜利。

这本书叫《对赌》,其实也能叫「决策」。

一、结果导向

当看 NBA 的比赛,每当一个球队要布置最后一攻的时候,是比赛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要么绝杀,要么回家。

这个时候的相关决策也是最容易被吐槽和神化的,因为无论你布置多么好的战术,都有一定概率失败,有可能是被对方某个球员瞎猫碰上死耗子防住了,也有可能是自家球员执行不到位,或者就是单纯出了机会投不进;同理,无论你布置多烂的战术,都有一定概率成功,有可能对方自己人撞上了,也有可能虽然是不好的机会,但执行球员今晚就是顶着几个人把球投进了。

而无论你布置的战术有多精妙,只要最后输了,人们就总能找出其他战术来质问你「为什么你不执行那个更显而易见的计划呢」;同理,无论你布置的战术有多平庸,只要最后赢了,人们就总能为你开脱「真是战术鬼才,也只有他敢这么用」。

每当看到这种情景,相信大家都会哑然失笑,人们在结果导向上是多么自然——领先3分,剩下10秒应该先犯规啊,让对方罚两球,然后把球权握在自己手里;但当某一次这么做输了之后,人们会说——领先3分,还剩下10秒为什么急着犯规,让对方投啊,投进最多也就进加时,投不进就赢定了。

:::info 我们在很多时候都会用这种结果导向的方式去分析问题,这就是面对不确定性未来的大忌。 :::

我们需要知道,无论我们的决策是什么,都会有成功和失败的概率,我们不应该关心本次的输赢,应该关心的是,如果眼前的这个选择重复千次万次,选哪边赢得更多?

只要你想清楚了这个问题,做出来的决策就是正确的,是的,无论最终结果好坏,成与不成,决策本身都是正确的。这就是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事情——决策质量

很多人在投资中都没有过从逻辑上能证明更有利的投资规则,他们往往会根据某一次的成功或惨败来确定下一次的投资策略。

这有错吗?当然有错,错误在于惨败或者成功有时候不代表策略的好坏,有时仅仅是运气,下次依样画葫芦就很可能有相反的结果,但你的调整或许就把原本对的东西给调错了

好,你现在闭上眼睛试着回想一下,你在过去一年里做的最好的决策是哪个,以及你在过去一年做的最差的决策是哪个?

不出意外,那个好的决策一定是带来了好的结果的,而那个差的决策一定是带来了差的结果的,如果是这样,说明这本书对于你的意义很重大。

我们从来不会因为「醉酒开车没有撞车」而说醉酒开车是一个好决策,但当我们回想起我们的差决策时,「没有撞车」这个好结果就会自动帮助我们过滤掉「曾经醉酒开车」这个差决策,我们甚至想不起来;直到我们真撞了车,当我们回想起来时,才会说这是上一次做的最差的决定。

二、概率游戏

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面对着概率,这种概率跟象棋中的下某一步有多大概率赢不一样,象棋是把棋子都摊在上面,理论上来说,机器可以算无遗策,也就是说,这里的概率指的仅仅是计算能力不足导致获胜概率无法知悉而已。

:::info 我们指的生活中的概率,是任何计算工具都无法计算到的随机发生的概率事件,是的,生活中就是充满了这类概率——既无法知悉接下来会遇到什么、发生什么,又不知道谁在背后算计和欺诈自己,还不可能完全算准眼前事情的风险。 :::

它更像扑克游戏。

如果说在象棋游戏中水平高的人永远可以赢水平低的人的话,扑克游戏中由于运气的存在,水平低的人也很有机会赢过水平高的人。

在扑克游戏中,无论你做了多么完美的决策,你都可能因为摸到的牌不好或者对方偶尔诈到你一两次而输掉牌局,这时候你很难去区分到底是自己水平不行被对方骗了、是起手的牌不行、还是自己执行的策略有问题。

如果是德州扑克,对方的弃牌你甚至都无法看到,你根本不知道对方是被你的加注策略吓到了让你侥幸获胜,还是你的策略错误了,让对方的烂牌没有跟到足够多的筹码就提前跑了。

我们往往会以为赢了筹码应该就是策略对了吧?于是继续执行相同的策略,想不到第二把把第一把赢的赔出去都不够,这下就迷茫了。

:::tips 生活就是这样,在没有绝对性的逻辑证明某种策略正确的前提下,没有足够大的样本,是看不出策略的正确与否的。 :::

有人问,连续抛 3 次硬币,每次都是人头向上的概率是多少?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说 1/8。是啊,这是象棋游戏的规则,可生活不是在象牙塔里做题,你怎么知道硬币不是双面的?你怎么知道抛硬币的不是魔术师?

只有当这枚硬币被抛了足够多次,你才大概可以根据大样本的数据反推硬币是不是正常的硬币,人是不是正常的人。

我无数次听到人们说买房一定赚钱。一定赚钱……多么沉重的四个字,如果这世上有一定赚钱的事情,这件事就会由于人人参与很快变得不再赚钱。再想想,这些年的身家暴涨真的只是由于你的投资眼光独到吗?

会不会是由于你看不到的风险没有发生,所以认为它不存在导致的呢?我们在下大本钱的时候,尤其要慎之又慎,一定要把逻辑搞明白,生活不能总是撞大运

三、决策即对赌

对赌,不仅仅应用到赌博中,我们生活中的所有决策,本质上都是对赌。

书里有个例子,有个叫约翰的人,是个德州扑克的高手,拿了好多德州扑克比赛的冠军奖杯,也赚了不少钱。

有一次有些选手跟他开玩笑,说像约翰这样的人,去一个与拉斯维加斯完全不同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会怎么样——活动范围仅限某条街道,只有一家酒店、一家餐厅和一间酒吧,所有营业场所都早早打烊,没有任何可赌博的地方——这对约翰这样年轻、单身又长年累月热爱高风险博弈的人来说,是极难忍受的。

他们赌约翰忍受不了一个月,金额是30000美金。

约翰权衡了一下,如果他接受赌局,那么他可能赢得30000美金,也可能在赌界赢得「敢于接受任何赌约」的名声,但他也得付出一些成本,例如他是否高估了自己对于这种生活的忍受力?他这一个月里在拉斯维加斯赚的钱是不是就能抵过这30000美金?他是不是会在某个夜晚错过自己的一生最爱?

这都是有可能的。

最终他还是去了,可最后他输了,几天以后他就协商支付一半的钱也就是15000美金然后返回了拉斯维加斯。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约翰时刻」——是不是要换房?是不是要换工作?新房离公司近,但居住条件差,于是我们就得在居住条件和上班路程中做出决策。

最后我们可能放弃了居住条件,选择了上班路程,选择了早晨能多睡一会儿,却发现没过多久就被裁员了,所谓的「上班路程」的好处没享受到还白白放弃了居住条件。

每一项决策都有风险,当我们做出一项选择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同时拒绝了所有其他选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会成本——我们的任何选择都是对赌,都有机会成本

而那些提出赌局的人也在对赌,他们的条件必须足够吸引约翰来玩,例如开了 30000 美金绝不是乱开的,是考虑过约翰的日常收入的,这个 30000 美金得有一定吸引力。再例如只是一个月,并不是让约翰住一年,这样他就不可能参加,但又不可以太短以至于让自己输掉 30000 美元,以及还要给约翰限定街道。

:::info 所以大家在做任何决策时其实都在对赌,做 A 的同时必定有不能做的 B。 :::

那约翰要是不去呢?也一样做出了对赌的决策,说明约翰下注自己要输或者更不划算——这就是我们说的「不下注也是一种下注」,人就算什么都不做,还是在对赌——不买股票就不对赌了?那只不过是认为自己赢不了所以选择的另一个决策而已,就像扑克里的「弃牌」一样,谁敢说弃牌不是对赌?赌你的牌比我大。

四、剥离你的运气

上述中说了关于对赌和决策的那些观点,相信你已经接受了你需要学习「对赌」这个技巧。

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可以成为对赌高手的,而有些人不能,这不一定取决于经验,有时候有些人无论怎么学习都无法成为高手,但有些人一上来就马上能摸到门道。

就像可能会有一些人读到文章的这里,甚至读完,但是只有一小部分的读者会留心文章的内容,并且愿意改掉自己原本的坏毛病,例如只记住那些利用错误的信念获利的案例并强化使用它诸如此类。

想成为对赌高手,就得不断地分析结果——控制变量——再分析结果——通过反馈修补信念——再接着尝试,如此循环。

当我们以某种规则行事的时候,我们会得到一个结果,当结果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需要去分析,到底是来源于运气,还是我们的这种行事规则对结果起到了重大的好处——任何事情的原因都只有两个,一是我们能控制的部分,二是我们不能控制的部分

我们需要对此有严格的区分能力,如果有个人说他这次赢钱是由于「把打火机搁在了香烟上」并始终相信这一点对胜负有影响,那么这就不属于我们今天的对象,他需要先去补齐一些基本的科学和数学知识。

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不在这种初级阶段了,我们就开始举例,例如当一个人打高尔夫挥杆时,球落地的位置就是我们能控制的和不能控制的结果总和。

什么是能控制的呢?球杆的选择、准备姿势、整个挥杆过程的技能等;那什么是不能控制的呢?突如其来的一阵大风、挥杆时被人叫到名字、球落在草皮上还是刚好击中喷水头等。

:::info 想把「运气」从因素中剥离出来,就得在修补信念这一步,把运气、不可控制的部分排除掉,避免它们成为你修补信念和规则的一部分。 :::

简单的一个例子,小莫出了车祸,现在需要把因素剥离出来:开车看手机——是他的锅,得去修补信念;走绿灯别人闯红灯撞上他——不是他的锅,因为规定了大家都走绿灯,且的确绝大部分的人都只走绿灯,那么有人走红灯不是他能控制的,就不需要修补信念。

五、避免自利

尽管我们已经知道了要剥离运气,但有时候某次事件中变量太多,又不给我们多次控制变量重来的机会,导致我们仍旧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大量的对照实验来判断,这种搞不太清楚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倾向于把好的结果归功于「自己能控制的那部分」的功劳,而把差的结果说成是「自己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但依然运气不好」,这叫自利性偏差。

:::info 自利性偏差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这并非是我们的分析能力不足,而是大脑为了减少自己的责任,给自己更好的情绪体验而存在的一种机制,因此每个人都存在。 :::

是的,无论是多么理性的人,在快速分析中如果结果是可归于运气也可归于自己的决策能力时,也会有这样的倾向。

同时,我们会对别人的坏运气有相反的看待方式——我们倾向于认为别人的失败都是由于能力不行,甚至换成自己就一定不会这么做。

如果去看那种牌局解说,解说看了所有人的底牌,他永远有理由对观众说某个人不该打某张牌,而忽略在牌桌上的选手是看不到对方底牌的状态,在选手看来,可能性远比解说想象的多得多。

那么既然人人都有这种倾向,我们如何去避免呢?

5.1 横向对照

如果你是一个留心观察和善于观察的人,那么你从别人那里得到经验的次数一定比自己下注多,毕竟观察别人不用付出多少代价,我们可以尽情去看。

如果我们认为某个人的长期「战绩」跟我们差不多,我们就大致可以判断这个人的能力跟我们相差无几,因为在长期中,运气能起的作用没那么大。

于是我们就可以非常简单地判断出,当这个人遭遇到不好的结果时,换成我们未必就可以避免,尽管在事后诸葛亮看来我们的能力在想象中比他要大得多,这种简单的坑我们不会上当。

可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在长期战绩中无法领先于他呢?我们不可能一直走霉运,只有一种可能,我们高估了自己。这是一种简单的避免自大的横向对照。

5.2 改变习惯

尽管自利性偏差的脑回路和习惯牢不可破,但好消息是习惯无论如何难改,还是可以改的,重点是不能一下子改太多变量,如果是只把回路上的一环进行一些小的更改,还是可以快速适应的。

狗在见到喂食者时会流口水,如果喂食者拿食物来的同时摇着铃,那么听到摇铃也会流口水,如果再添加其他变量,一样还会流口水。

当我们获得一个好的结果时,我们惯常的思维就是将其归因到自己的个人能力上,然后获得「我很牛」这样的心理体验。

没事,不要紧,现在我们保持良好的心理体验不变,把奖励条件改一下,如果我们能够在每一次良好的结果中挑出自己做得不够好的问题,来作为一种自己还在学习和进步的象征,引申为未来即将越来越好,从而获得好的心理体验,那么长此以往,我们就能改变这种习惯的回路,从而导致假如我们有一次粗暴地把好的结果直接归因于自己很牛,反而会由于该案例未获得学习机会而产生差的体验

这就是一个构建新本能的过程。

5.3 跟一个好的团体在一起

无论我们承不承认,我们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他人的评价、他人的鼓励、他人对我们思考的影响和思维的补充。

一个好的、有一以贯之的目标和价值观的团体,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目的、克服人性的弱点,例如戒烟、戒酒、不健康饮食等,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很多的社群,就是这样的作用——聚起了一批有着相似目的的人,互相影响,互相督促,最终达成目的。

例如在一个以正确的对赌思维和思辨精神为纲领的团体里,每一个人都热衷于分析并帮助别人分析胜利中的决策错误或可改进之处,显然也更有助于团队中的每个人的新本能养成。

六、广角镜头

我们之所以频繁恐慌,频繁改变策略,往往是由于我们的视角太近了。

如果你去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从1964年开始的股票情况,你会发现是一条明显上升趋势的线:
image.png

此时我们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运营策略显然是长期正确的,它熬过了岁月,趟过了运气,在几十年的长河里,是能力使然。

但如果你截取出中间某一年或者某一月、某一天,那么成绩很惨淡的时候也不少,所以如果你刚好在那个时候去审视,你就会发现很多貌似值得改进的行为。但事实上呢?往往是我们的视角太窄了。

我们很多人的幸福指数其实原本也应该像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样,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精神充实、家庭美满,问题就出在太多人视角太窄,很多大喜悦都被生活中的小沮丧给抵消掉了,而为了避免小沮丧,往往还去不停地错误调整自己本来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导致把获得大喜悦的概率都同步调小了。

广角镜头,是每个策略者必备的武器,它能够让人们看清趋势,又减少情绪波动,避免非理性情绪的频繁产生。

七、为自己的信念下注

最后,有一个能够让我们能更好地看清自己的策略漏洞的方式。

我们被未经审查的信念蒙蔽了心智,是由于这种信念的建立过程中没什么成本,或我们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成本。

当有人摆出一系列理由来支撑自己的信念,且认为牢不可破、必然如此的时候,你只需要提出一个建议——要不我们赌一把——赌注越大,就越能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信念;赌注越大,往往对原有信念的信心削弱越多

这个方法也同样可以应用到自己身上,当被贪婪冲昏头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建议,把身家性命都压下去敢不敢?你立马就会开始找到更多「可能会输」的点,从而把打算尝试的下注额再次调小——当代价变大的时候,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确定

同时,当代价变大时,我们也会更聪明地去剥离运气和控制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当你轧上了一块冰导致方向失去控制时,你只会怪自己运气太差,但如果你下了重注保证自己不会遇上任何事故,你就会提前检查路况,你会开得更慢一些,你会选择一条更安全的路,你会注意到轮子碾压路面时发出的细微声响。

这里的你,无论最终是否有赢得赌注,都是有更大概率获胜的你。

后记

我们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被情绪影响的时刻,当然,获得一些自己想获得的情绪能让我们感到愉悦,但却未必能让我们做出最有利的决策——屈从情绪总是有代价的,这些代价会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影响到我们的整个人生轨迹。

当我们需要做大决策的时候,不如再回来翻翻这一本书,它会让我们警醒,大概率还能悟到一些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