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全书名:《社交商》
原书名:《Social Intelligence》
作者名:[美] 丹尼尔·戈尔曼
译者名:魏平
出版方: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07818

前言

顾名思义,社交商是衡量我们社交能力的一个标准。其实这「社交商」也不是个新鲜名词。早在1920年,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就提出:「理解人类行为和处理彼此关系的能力就是‘社交商’」。

丹尼尔·戈尔曼是一位心理学家,他早年间写过一本书叫《情商》。戈尔曼说:「相对于智商,情商更能影响我们的人生。」他的书引起了一场全球范围内关于「情商」的讨论。

从本质上来看,这本书也是戈尔曼对「情商」的一个探讨。在书中,戈尔曼放大了移情和人际关系能力。另外,如果说《情商》一书针对的是个体的自控力,那么在这本书中,戈尔曼从个体走向了人际。他更关心的是在跟他人交往中,交际双方的行为对彼此的相互影响,特别是对彼此头脑中想法的相互影响。

一、什么是社交商

1.1 移情

一直以来「情商」是跟「智商」并立的主流,「情商」的重要性无需多言。有人可能会觉得:我情商高就够了,要什么社交商啊?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一个人受到别人的言语攻击,但他忍住脾气不发作,反而仍然和颜悦色地沉着应对。

另一个场景,你的卧室中脏衣服扔得到处都是,桌子上的东西随意地摆放着,而你窝在床上美滋滋地打游戏,你的母亲走进你的卧室。你瞟了一眼,看见你母亲眉头微皱,你心道不好,赶紧翻身起来,说:「妈,我这就收拾收拾。」

前者可能会说「情商真高」,后者可能会说「社交商真高」,它们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人际交往难题。

社交商,其实是一个专门用来衡量 「情商」中人际交往领域的名词。要认识「社交商」,首先要知道「移情」这个名词。什么是移情?简单来说,移情就是能够感受别人的情绪情感。我们人类经常会因为外部因素而让自己陷入某种情感中。

比如,当我们听到轻松愉快的音乐,我们自己的心情也会莫名其妙变好一点;如果听到了呕哑嘲哳难为听的山歌和村笛,本来就心情不好的我们会更加低落失意。如果这种外部因素是人,是别人的情绪情感,那这种影响就更大了。

因为人的情绪本身就有很强的感染性。在潜移默化中,我们总能受到别人情感的传染。

以精神治疗师这个职业为例。这类人是最常接触到各种消极情绪的群体。从弗洛伊德开始,精神治疗师们经常发现自己的身体会随着病人的情绪变化而变化。例如,当病人陷入悲伤往事的回忆中哭泣时,精神治疗师们也会感觉眼角湿润;当病人回忆恐怖的事情时,他们内心也会感到恐惧。

移情是情绪感染的自然结果,也是和他人拥有和谐人际关系的标志。

1.2 两个重要组成要素

1.2.1 社交意识

社交意识,就由移情发挥作用。

有个人去大使馆办理签证。当问到为什么要申请签证的时候,签证官发现面前的这个人脸上有一丝厌恶的表情。那位签证官敏锐地察觉到事情可能不一般。于是他去另一个房间查了一下国际刑警组织的数据库,果然发现这个人是位国际通缉犯。

这种能够瞬间体会到别人情感和感受的能力叫做「初步移情」。很多人有这种能力,但是很多人没有这种能力。

比如说过年回家时,七大姑八大姨们,总是会满脸堆笑地缠着你: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啊?有没有女朋友啊?什么时候结婚啊?对七大姑八大姨们的逃避恐怕都要成为过年必备了。

这时候,我们真诚地希望,七大姑八大姨们能够学会「初步移情」。当问出某些问题的时候,如果感觉对面的人脸有那么一丝丝的僵硬,或者空气中开始弥漫一种尴尬的气息,那就赶紧停住吧。别等到对方甩脸子,明确地表示不快的时候,才不知趣地收手。

这种初步移情是天生的吗?我们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获得吗?答案是:可以。

戈尔曼为我们介绍了一个埃克曼训练法。这个训练法需要用到埃克曼自己制作的「微观表情训练工具」。这个工具首先为我们呈现具有悲伤、愤怒、恐惧等具有7种表情的面孔。然后要我们去分辨这些表情。接下来,埃克曼设计了60个这样的练习,系统会对我们的判断自动评分,之后的时间就是在这样的面部表情观察的训练中进行。

一次训练的时间不长,不到一个小时,效果却很显著。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进行一下训练。经过这种培训,我们在察觉微观表情方面更专业,也具备更强的初步移情能力。


了解别人的感觉是「初步移情」,而了解别人的思想叫做「精准移情」。两者的区别,直接来说就是前者是下意识的,瞬间的,而后者是我们有意进行的。

比如说,恋爱中的男生最需要的就是这两个意识。当和女朋友在一起久了,她皱一皱眉头,广大男性朋友就知道她是不舒服、不乐意了。可是,她为什么不舒服、不乐意,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她如意、开心?这就涉及到我们要讲的「精准移情」。

戈尔曼认为「精准移情」是婚姻美满的一个要素。

如果在婚姻早期,夫妻双方能够了解彼此的性格特点和思想观念,在对方不开心的时候知道他内心的想法,那么他们就会有针对性地或者使自己做出努力,或者安慰对方,从而更好地磨合。反之,婚姻中就会充满争吵,从而走向破裂。

而在社交商的概念中,「精准移情」不只发生在恋人、夫妻之间,也在我们的日常社会交往中。

1.2.2 社交技能

我们说: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历史上也有「纸上谈兵」的惨痛教训。

只拥有社交意识,而不知道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运用,社交意识也不会发挥作用,这个人的社交商也不会很高。当然,只有社交技能而没有社交意识的指导,社交行为就会失去方向。所以,社交意识和社交技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

社交技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叫做「自控力」。这里,自控力指的是我们要控制和隐藏自己的情绪。

里根在竞选美国总统时做了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1980年,在进行美国总统大选时,有一个环节叫做电视辩论,里根在滔滔不绝地进行观点阐述时,因为超时,话筒被切断了。但是里根并没有就此停止发言,而是一瞬间爆发了起来。他抓起另外一个话筒,激动地喊道:「我付了钱了,在这里讲话我付了钱了。」

本来里根在美国民众中的形象是亲切温和的,没想到这时竟然这么有魄力,里根的自信和果断一下子为他赢得了观众们的支持,为他当选美国总统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从而进行良好的自我表达,可以让我们更合适地展现自己,在社交中建立自己积极的影响力。

关键时刻的自我表达可以展现自己的魅力。

这告诉我们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情绪并不是说要压抑自己的感情,而是要善于利用自己的情绪。要做到收放自如,这其实并不简单,特别是对女性来说,这不是偏见,也不是歧视,而是说女性在情绪上更富有表现力,但也导致女性不太容易能更理性地控制自己感情的流露。

米歇尔有一天发现跟自己资历差不多的两个同事薪资都比自己高。虽然自己是刚进公司的信任,但是米歇尔还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她很不甘心,于是她找到了自己的老板进行谈话,米歇尔想要加薪,老板则拒绝了她的请求。米歇尔在谈话的过程中一直在想着冷静下来,从而理智地跟老板分析情况,然而她说话时候的语调出卖了她。

在老板看来,米歇尔气势汹汹,激动万分。老板对她的态度非常不满意,不管米歇尔应不应该加薪,她的自控力在这里没能发挥作用,反而暴露了自己的弱点。

社交技能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对别人的关心。社交商为什么这么重视对别人关心与否呢?因为关心别人,并积极地施以援手是我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一环。

而对别人的关心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应当落实到行动上。

第十六届世界杰出华人奖颁给了古天乐。这个奖项据说是华人最高荣誉奖项,上一届的获奖者是袁隆平。古天乐一个演员,除了拍戏他做了什么贡献呢?从2000年到2018年,古天乐在山区自己默默建立了105所学校,有网友调侃道:古天乐是我见过最「虚伪」的人,表面上风风光光,实际上背地里盖了很多学校。

如果古天乐拍新电影了,那他一定是缺钱盖学校了,以前的古天乐是一名五官「平平无奇」的演员,现在的古天乐是一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的作为足以让整个社会投之以敬佩的目光,因为对别人关心,而对别人进行实实在在的帮助,不是只停留在看到相关报道之后的一声感叹。

所以,关怀只有和行动相配合,才能真的见到成效。

二、生活中的社交商

对我们自己而言,社交商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在;家庭中,我们和伴侣亲人打交道;在职场上,我们和同事上司建立人际关系。

2.1 社交商与身体健康

社交商和我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社交商高,人际关系好,我们的身体健康才有保证。可是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不如意的时候,比如和别人发生争吵。争吵这样的小矛盾也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吗?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谢尔登·科恩曾经做过一项实验。实验内容是检测影响人们感冒的因素。

科恩在实验中人为地让几百名志愿者患上了感冒。做实验,要保证其他条件严格控制,不能出现其他干扰项。在接触感冒病毒之前的24个小时,科恩将志愿者们隔离起来。然后他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志愿者们接触到了感冒病毒。

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染上感冒病毒之后就出现了感冒症状,但是其他人并没有感冒。接下来的5天,志愿者们被安置在一个特殊的房间里面,而且要求他们彼此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避免交叉传染。这5天中,志愿者们的鼻子分泌物被送去化验。

通过化验,科恩不仅发现了感冒的人的准确的病症,发现了影响人感冒的因素,还计算出了这些因素的具体数值。科恩发现,如果有志愿者正在和别人闹矛盾,那么他们得感冒的概率是别人的2.5倍。这个数值跟缺乏维生素C、低质量睡眠是一样的。

良好的社交活动会使我们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使我们免疫力更强。

吉尔是一名普通的美国人。吉尔一生都在温暖中度过。尽管她的父亲在她九岁时就去世了,可是吉尔的母亲十分关系爱护她。长大成家后,吉尔的家庭氛围也很好。她跟她的丈夫以及四个儿女感情亲密。吉尔在家庭之外的人际关系中也游刃有余,收获了很多好朋友。

在参加威斯康星大学关于「社交关系与身体状况」的调查时,吉尔的身体状况非常好。这个调查在评估「身体状况」时,设立了22个指标,符合的指标越多,那么身体越不健康。而吉尔在评估中只中了3个指标。

2.2 社交商、关心、压力

不过,有时候社交商发挥的作用过度,也会使我们压力过大。我们之前提到对别人的关心是社交技能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是一个人的关心不可能持续源源不断地发生,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一直照顾某一个人,势必给自己造成极大的压力,不利于自己的健康。

劳拉是一名畅销书作家。她患有慢性疲劳综合症,这种病症的表现是时常身体虚弱、筋疲力尽。她长期需要人照顾,照顾她的人就是她丈夫。

劳拉在写自己的畅销书《奔腾年代》的时候,她丈夫正在读研究生。于是,除了忙于学业,她的丈夫还要利用所有的空闲时间照顾妻子,照顾她吃饭喝水、读书看报。

有一天晚上,劳拉在卧室中突然隐隐约约听到楼下传来声音。她起身走到楼梯往下看去,只见自己的丈夫在楼下大厅中踱步,从声音来判断他还在抽泣。劳拉并没有下楼安慰丈夫,她觉得丈夫可能需要自己的独处空间。

而第二天,她的丈夫又恢复了以前的模样,温和而耐心地来照顾她。

在照顾者与被照顾者的关系中,我们总是关心被照顾者的身体状况是不是有所好转,却忘了照顾者自己的生活,忘了他们是否需要倾诉。

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戈尔曼告诉我们可以用「集体社交商」的方法来抵消这种负面影响。「集体社交商」听着复杂,其实就是集体照顾病人,分担原本照顾者的压力。

比如之前劳拉的案例,可以让劳拉其他的亲人朋友一起帮助照顾,分担劳拉丈夫的压力。

2.3 社交商与爱

社交商和爱也有着重要的联系。表达自己的爱是一门学问,感性和理性相结合,需要我们调动所有的社交商。

爱有三个方面:依恋、照料和性。

我们从婴儿时期开始,就有了对母亲或其他人的依恋。然而依恋也有不同的类型。

一年前,布伦达和鲍勃失去了自己的女儿,他们的女儿才9个月大,可是是在睡梦中突然离开,这天,鲍勃在家里看报纸。

布伦达眼睛红红地来到他身边,拿着女儿的照片,说:「我刚发现了咱们和女儿一起在海边拍的照片。」鲍勃头也不抬,「嗯」了一声。布伦达接着说:「她还戴着奶奶给她买的帽子」鲍勃仍然头也不抬,「嗯」了一声。布伦达接着问他:「你想不想看一下孩子的照片?」鲍勃哗地翻过一页报纸,说:「不。」

布伦达看着鲍勃,又哭了起来,忍不住爆发,发出三连问:「她是不是你的孩子?你难道不想她吗?你难道一点儿都不在乎她吗?」

鲍勃还在看报纸吗?鲍勃喊道:「我当然想她!可是我不想谈论她。」说着摔门而出。

案例中的妻子布伦达是忧虑型依恋风格,遇到问题时需要别人帮助她排解。这类型的人在爱情中患得患失,有占有欲、自我忧虑和情感依赖三个特征,丈夫鲍勃则是回避型的依恋风格,总是不愿跟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压抑自己的情感。

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就是不容易发展出亲密的朋友或者爱人。

那我们在恋爱中应该追求什么样的依恋类型?安全型。

安全型的人能很快地融入一个新环境,乐意和别人亲密接触,信赖别人、关心别人,期望他人能够支持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如鱼得水。在一段感情中,如果两人中一人是安全型,那么感情会稳定很多。在爱情面前,安全型依恋的人可以照顾忧虑型人的焦虑,给他们安全感。

性是一段感情真正的开始,依恋使恋爱双方进一步心灵交融,而照料则是携手度过一段感情的关键。

研究发现,女性在分娩、照顾孩子或性高潮的时候会分泌一种催产素。这种催产素会让人产生一种幸福的感觉。弗洛伊德说,恋人间身体的亲密接触跟母亲和宝宝之间的亲密接触是很像的。就像母亲照顾宝宝一样,我们也乐意去照顾自己的恋人。因此,催产素并不是女性的专属。很多人在关心别人的时候身体都会分泌这种物质。

那它和我们说的社交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人体内的催产素水平越高,社交能力就越强。

很多老板都会在办公桌上摆着自己亲人的照片。《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这个节目曾经带着我们走进王健林的办公室。这也是王健林首次在媒体上曝光自己的办公室,然而,这次的采访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他办公室的书画收藏,而是办公桌上的一个细节。王健林的办公桌上,妻子和儿子王思聪的合影十分惹人注目。办公的时候,能有自己的亲人相伴,想想也是一件非常温情的事情。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有人认为,看到自己关心的人,我们体内的催产素就会被激发出来,它所带来的积极情绪也会帮助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交环境。

我们生活中一定听到过一个词,叫「夫妻相」。这个词说的是夫妻双方在经过长时间的共同生活之后,会有相似的容貌特征,长得越来越像。这种现象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俗话,而是有专门的科学术语的,叫「米开朗基罗现象」。

因为米开朗基罗一名雕塑大师,夫妻在生活中也会巧夺天工地「雕刻」彼此的容貌。

科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们让志愿者观察两组照片。两组照片展示的都是不同的夫妻。其中一组是刚结婚时拍摄的,就是婚礼上的夫妻;另一组则是老夫老妻,拍摄于他们结婚25年之后,志愿者的任务是找出夫妻中长相最相似的一对。

在一起时间最长的夫妻长得也最像,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发现,他们长得越像,越能说明他们婚姻的美满程度高。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夫妻在一起生活时,如果他们能够移情,体会到对方的情绪感受,那反映在脸上,他们就会拥有相同的面部表情。

夫妻双方一起开心地笑,一起伤心地皱眉,都会引发脸上特定肌肉的运动。常年积累下来,时光对他们的脸做了相似的雕刻,也难怪越来越像了。

2.4 社交商与职场

在很多高压力、高回报的工作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喜欢挑战困难,同时极度渴望荣誉,推崇专制而擅长培养自己的亲信。他们被称为「不健康的自恋型领导者」。

有一位叫安德烈的足球运动员。他很厉害,每次在关键比赛的关键时刻,总是能够带领其他队员一起反败为胜,获得胜利。有意思的是,比赛越关键,奖金越高,球迷呼声越响,安德烈的表现就越好。在很多球迷心中,安德烈是神一般的人。

可是其他队友却对他颇有微词。有一位队友跟记者说:「我们打比赛能有安德烈真的很幸运。」可是,这名队友又补充说:「不比赛的时候安德烈真的非常令人讨厌。」

据他反映,安德烈在其他时候,总是目无纪律,目无旁人。练习的时候,他总是迟到。来了之后就在场地中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丝毫不在乎其他人的感受。更令人气愤的是,如果是在非关键性的赛事中,安德烈也是这样,根本不能发挥自己的状态。

长此以往,其他队友都对安德烈心怀不满。有一次,在比赛时,一名队友传球时把球传给了别人,没有传给安德烈,球最后也进了,我们不知道那名队友是故意无视还是场上形势所迫,安德烈也不知道。但是安德烈怒气冲冲地对那位传球的队友大打出手。

这次的打人事件终于让安德烈声名狼藉。

安德烈就是典型的自恋型人格。当面对挑战时,他们往往会被激起斗志,雄心勃勃地想去赢得胜利,他们渴望听到别人的赞美和推崇,他们不喜欢听到别人的意见,认为那是批评。这样的人,移情能力无疑很差。

职场中,这样的领导越往上越普遍。有人可能会担心,我要是遇上这样的老板怎么办?别担心。一个健康运行的公司,会想办法使这些自恋型领导者们倾听别人的意见。

而有的自恋型领导者自己也会苦恼,为什么我总是对员工发脾气呢?

有位领导曾经去做心理咨询,他就是那种不健康的自恋型CEO。他经常无视员工们提出来的建议,甚至对他们大发脾气,而经过心理分析之后,他认为自己的这种病态自恋源于童年时候父亲对自己的不认可。童年时候父亲的冷落导致他现在从员工身上寻求赞美的补偿。

三、如何提高社交商?

提高社交商,一是要做到情感交流,给别人安全感;二是要跟别人心与心的交流,建立「我和你」的认知。

3.1 家庭中

家庭中,父母给孩子安全感,帮助孩子提高社交商。

在今天这个时代,万事都要从娃娃抓起。社交商的培养也不例外。家庭环境在培养孩子的社交商方面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父母要为儿女提供一个「安全基地」。

在英国,一名刚从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在向精神治疗师诉说自己的痛苦。他跟治疗师说,虽然现在毕业了,是别人眼中的优秀人士,可是他内心很痛苦,甚至想自杀以了结自己的生命。这位精神治疗师引导他慢慢倾诉,原来,这位大学生有一个非常痛苦的童年回忆。

他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从他小时候开始,父母就经常吵架,甚至会动起手来。当他的父亲因为工作太忙不回家的时候,他的母亲疲于应对三个孩子的吵闹,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对3个孩子不闻不问。有一天晚上,他得了阑尾炎,自己在房间中痛苦地呻吟了一个晚上,可是父母却不来问他为什么难受,也不管他,认为他就是在无病呻吟。

他的两个弟弟也是经常哭,哭得嗓子都哑了,父母却任由他们哭,小小的年纪,他就觉得父母是不爱自己的,而上学的第一天,我们也许会觉得他终于可以暂时逃离那个家了。并不是。他觉得母亲把自己扔在学校,是彻底抛弃他了。于是他那天在学校哭了整整一天。

小时候的这些经历让他极度缺爱。慢慢地,他长大了,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哭闹。可是,他变得冷漠而逃避。他不敢在别人面前显示出自己真正的感情。外表上他也许是严肃清高的模样,可是内心他却脆弱而焦虑,甚至在精神治疗师面前,他也不敢袒露心声。他害怕自己表露出真实想法之后,治疗师也会像他母亲那样躲起来。

由此来看,家庭「安全基地」的建立是必需的。如果缺少父母的关爱,孩子会成长为一个孤僻冷漠的人。

而在父母的关爱中长大的孩子会更有自信。他们跟父母共享喜悦和欢乐,移情能力就更高,父母跟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也会帮助孩子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则,比如,什么时候插嘴,怎么移情,怎么表示自己的情感等。

假设你的孩子(如果真的有)现在1岁零两个月,他现在正是淘气的时候。孩子现在想爬上一张桌子,但是桌子并不是玩耍的好地方,桌子上面一只台灯在摇摇欲坠。这时候面对孩子,你会说什么呢?这里提供了3个选项:

  1. 你非常坚定地告诉孩子「不可以」,然后带着孩子去室外某个地方让他爬来爬去。
  2. 你不管他爬不爬,任他自己玩耍。如果台灯掉下来,你去把台灯捡起来,然后语气平和地告诉孩子「不要再爬上去了」,之后又去忙自己的事情。
  3. 你非常生气大声地告诉孩子「不可以」,可是转头觉得自己对孩子太凶,于是你抱孩子一下以示补偿。抱完之后仍然让孩子自己去玩。

这三个表现是很多父母会做出的自然反应。当孩子做出某种行动时,他们并不是自顾自地自己玩得开心,而是一定会观察父母的反应。父母这时候如果处理不当,那么孩子就不会理解别人的期望值,跟别人的交流也会充满困难。

现在来分析一下刚才的三个选项。科学家们认为,第一种处理方式最佳,先明确地对孩子说「不要」,让孩子冷静下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之后父母告诉孩子还有一种更好的方式发泄自己的兴奋,那就是去院子里爬,既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又让孩子得到了满足,并产生了一种对父母的安全依恋感。

第二种处理方式可能会培养出回避型依恋的孩子。这个选项中的父母并不是像那个大学生的母亲一样对自己的孩子完全不管不顾,可是也并没有跟孩子形成情感交流,他们最多也就关注孩子的身体安全,而忽视了孩子的情感。这样下去,孩子长大后可能会自我封闭,避免跟别人进行亲密的感情交流。

第三种处理方式也有问题。这种父母被称为「矛盾型」父母。这类父母没有教给孩子怎么控制兴奋感。长此以往,孩子长大后,可能会专注于惹麻烦。

「安全基地」让孩子得到大人的关注和安慰,而「安全港湾」则是孩子们情感的栖息地,让孩子在家庭中以外的地方无忧无虑地玩耍,成为一个快乐的孩子,是培养一个具有高明社交商孩子的核心观念。

是不是想出去玩,可以用来检验孩子是不是感觉到安全。家长们带着孩子去走亲访友,一定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刚到别人家里,孩子紧紧依偎在自己身边,拘谨地不愿意离开,过了一会儿,慢慢放开,开心地和同龄小伙伴们玩耍。

如果孩子喜欢出去玩,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际。他可以在自己的玩耍空间中,应对离开父母的场景,培养社交能力。

3.2 工作中

就像在家庭中父母给孩子提供安全感一样,工作中的我们想要提高自己的社交商,也要给别人安全感。如果你是一名领导,你要通过提高社交商,成为别人眼中的好老板。

一天,一个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安排了一场演讲,请了一名领域内的专家来。员工们一听说专家要来,纷纷报名要来听讲,人力资源部一看,报名的员工太多,原来安排的会议室不够大。于是人力资源部决定换成另外一间更大但是条件比较简陋的会议室。本以为终于解决了问题,可是新的麻烦又来了。

在后面的员工既看不到,也听不到。于是在中间休息的时候,一位在后排的员工气势汹汹地来到人力资源部经理面前,向那位经理反映问题。人力资源部的经理并没有因为事务繁忙而把这位员工打发走,而是耐心地听完抱怨,然后带着她去找负责设备的员工,让人家把屏幕抬高一些。

然而对于听不见声音这个问题,那位经理也没有办法。演讲结束之后,人力资源部的经理又见到了那位抱怨的员工。那位员工说自己仍然看不清屏幕,也听不清专家的声音。但是那位员工的态度已经好了很多。那位人力资源部的经理说:「我知道我能够做的就是耐心地把她的抱怨听完,理解她,承认问题的存在,并且告诉她我会尽最大努力去维修设备……她非常感谢我能够听取她的意见并且竭力帮助她。」

如果在工作中员工出现了不好的情绪,社交商高的领导会及时安抚员工。

有一项调查也支持这个结论。有人曾经对700家左右的公司员工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员工都认为老板的好坏比薪资的高低更重要。而且,如果员工对老板的态度是喜爱或支持的话,他们的工作效率会更高。

所以当员工来抱怨、来反映问题的时候,一个高社交商的领导首先要做的是默默倾听,控制自己脾气;发挥移情能力,了解他们的情绪感受;进而精准移情,去猜测员工出现这种情绪的深层原因。

这样才能进行情感交流,就像跟父母的沟通一样,员工和领导之间实现情感沟通,才会有依恋的感觉,产生安全感。

领导的目标就是成为员工的「安全基地」。如果是员工,我们也可以通过努力变成同事的「安全基地」。一个好的工作团队应该是像个大家庭一样,每个成员彼此认同,彼此依恋。即使团队中只有一个社交商高的人,其他人也会感觉到这个人带来的益处。

3.3 建立「我和你」的认知

提高社交商的另外一点,就是建立「我和你」的认知,而不是「我和它」。要注意,这个「它」不是指代人的他/她,而是指代物体的宝盖头的「它」。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概念?

有一位女士刚刚失去了姐姐。这天她接到一位朋友的慰问电话,那位朋友有相同的境遇,他在几年前也失去了姐姐,那位朋友隔着电话,跟这位女士表达了他的同情和哀悼。这位女士听着电话里的声音,不禁受到了感染,又跟朋友讲起了自己姐姐长年患病的痛苦,以及自己失去姐姐之后的悲伤。

可是,讲着讲着,那位女士突然听到电话那头传来打字的声音,原来那位朋友一边听着她的诉说,一边在忙自己的事,在发电子邮件。她非常气愤,觉得这位朋友非常不尊重自己,这个电话还不如不打。有人会想,人家很忙,打个电话只是想慰问一下,谁知道她还没完没了地开始讲故事了。

那我们要问一下,打电话的动因是什么?就是因为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有了移情。可是交流还未完成,一方就不顾别人的感受,收回了情感。这种做法并不是真正的移情,至少在效果上,不是真正的移情。

把对方当成自己单方面表达感情的物体,而不是可以进行情感交流的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我和它」。

那么「我和你」应该是什么模式呢?

应该是真诚地想要照顾别人情感的交流,是心与心的交流,其实这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容易达到,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场景感受一下。

一位女婿第一次去妻子的娘家登门拜访。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饭,妻子的母亲亲自下厨做了几道好菜,当她笑容满面地将一道硬菜端上桌时,说:「我不会做菜,这道做了几十年也做不好,不是太油就是太咸,大家快尝尝今天做得怎么样?」

女婿于是伸出筷子尝了一口,如果他说:「嗯嗯,确实太油了。」这样只会给人留下没礼貌的印象,如果女婿能在品尝之后,适时地对这道菜加以赞美性地点评,那就是照顾了妻子母亲的感受。

这才是有「我和你」的认知。所以,在说话做事之前,一定要考虑一下对方的情绪感受,否则就会坏事儿。

「我和你」的认知不仅用于个人之间,也可以扩展到群体之间,形成「我们和你们」,而如果存在偏见,就是「我们和它们」。

我们知道,现在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歧视,比如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地域歧视、专业歧视等。我们总是会因为某一群体中的极端现象而对这个群体有刻板印象。这种群体偏见使我们形成了不健康的人际交往观念。

还记得2017年的维密大秀吗?这场大秀是在我们中国上海举办。本来网红超模Gigi Hadid要来参加,可是很多人对维密的这个做法进行了抵制。为什么呢?

因为这个超模曾经在网上涉嫌公开歧视亚洲人。她在视频中拿着一个佛像饼干,然后眯着眼模仿。「眯眼」这个动作在白人文化中就是针对亚洲人的一个鄙视嘲笑的动作,视频流传开之后,网友们纷纷对她进行声讨。况且,这次维密大秀秀场在中国,于是这个模特因为种族歧视而被取消了走秀。

不得不说,这个模特的社交商真的低。在她眼中,人被划分到了不同的圈子里面,而那种划分标准毫无道理可言。然而,这只是一个方面的歧视,在消除偏见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后记

如果想要提高自己的社交商,请记住两点,一是要给别人安全感,跟别人有情感交流;二是跟别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建立「我和你」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