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全书名:《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
作者名:[美]罗娜·雷纳
译者名:钟煜
前言
我照顾所有人,唯独忘了我自己。这是一句相当辛酸的话,家长们被要求要这样要那样,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看到家长承受的压力。为人父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一项艰难的工作。在疲劳、饥饿或者觉得无助的时候,情绪失控的概率会更高。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并不是单纯地要求家长不要冲孩子发火,一个劲儿克制自己的怒火,它引导家长关注自身的气质和情绪变化,寻找和孩子之间存在的差异,找到和孩子发生冲突的关键点,从根本上解决冲孩子发火的问题。
这本书不羞辱人,不进行说教,深刻而实用。
一、吼叫
我们首先来看看为什么不要吼叫,以及人为什么会忍不住吼叫?
1.1 为什么不要吼叫
吼叫不仅仅是音量高那么简单,当父母在冲孩子进行嚷嚷的时候,往往都是充满怒气和挫败感的,其实这个时候的状态是失控的。家长在冲孩子进行吼叫的时候,目的是希望能够快速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命令来做事情,但是实际上,吼叫并不能达到教育目的,只是表达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而已。
那么,是不是说就完全不要对孩子进行吼叫了,跟孩子说话要一直保持轻声细语?当然不是的,在特殊情况下,家长对孩子进行吼叫是必要的,比如孩子要把手伸到火炉里去了或者没有注意到身后过来的车而你又不在孩子身边,无法及时出手解救他的时候,一声大吼往往能够帮助孩子脱离险境。
在特殊情况下对孩子进行吼叫是必要的,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也有可能是表达自己的不满,传递给孩子一种信息,让孩子知道什么是你不能接受的。
但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也是在向家长学习的,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式的,那么孩子就很难学习积极的社交方式,容易在言辞和心理上表现出攻击性。经常性的吼叫有可能会让孩子受到更多的挑战,比如,孩子在早上和家长吵架之后,需要很长时间来平复心情,无法集中精力参与到上午进行的测试中。
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敏感内向的孩子,在你冲他嚷嚷之后他会在好几个小时内一言不发,不肯跟你亲近;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活泼冲动的孩子,他有可能直接冲着你嚷回来,跟你顶嘴,并继续按照自己的行为模式做事。
很多家长在冲孩子发完脾气之后,自己也非常难过,并且陷入深深的自责中。然而,自责并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如果不找到冲孩子吼叫的根本原因,并且解决掉这些问题的话,吼叫依然会继续发生。
1.2 触发器
单纯学习情绪管理的方法并不一定有用,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引爆情绪的触发器,从根源上把问题解决了,才能够真正解决大声吼叫的问题。
触发器,也就是引爆你情绪的事件根源。
有时候冲着孩子大吼大叫,问题的根源并不在孩子身上,甚至有可能是因为伴侣指责你没有看好孩子,你一肚子委屈没有地方发泄,自己都没有注意到是在拿孩子出气。
寻找在一天当中的哪个时间段或者怎样的环境下容易引发你的负面情绪,比如,有个卖彩票的父亲说,平时女儿也爱玩经常跑出去不着家,但是如果他着急上厕所,而彩票店里又有客人需要照顾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发火,一看到女儿就忍不住会骂她。
在特定的触发器下,负面情绪会不断升级,积攒已久的消极情绪就会忍不住爆发。但是,如果逐渐了解到自己的触发器和情绪是如何升级的之后,就可以进行调整,控制自己的行为。
如果你正在忙着写材料,你希望孩子能够乖乖地自己上床睡觉,但是孩子并不听话,一个劲儿哭闹,很快你就发火了,因为孩子打扰得你一晚上的时间都浪费了,没有完成任务。
孩子自己也觉得相当委屈,他只是需要爸爸/妈妈讲一个睡前故事就可以了,但是这个小小的心愿却得不到满足,因为看起来爸爸/妈妈总有一些比他还重要的事情要做,这让孩子感觉失落。
如果你知道孩子哭闹是为了吸引你的注意,获取家长的关注,以满足情感需求,他们只需要家长短暂的陪伴就可以去睡觉的话,给孩子唱首歌或者讲个故事,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早上也是家长凶孩子的高发阶段,新一天开始的时候家长的脑子里总是安排了非常多的事情,因为担心迟到而带来的压力让家长格外焦虑,在凶孩子之前家长心中想的是当天的各种工作安排,孩子们任何的吵闹都极有可能成为导火索,甚至平时被认为是可爱的表现,在这个时候都有可能惹来家长一顿骂。
进行情绪触发器自查,看看引发吼叫的因素是来源于外部还是内部。比如,内部触发器:饥饿、疲劳、悲伤、孤独、没有安全感等;外部触发器:孩子们互相打闹、不理我、发脾气、不按时起床、制造了太多噪音等;与孩子无关的外部触发器:我开了无聊的会、家里乱七八糟、我和伴侣吵了一架、我要迟到了、别人指责我的育儿方式等。
找到情绪触发器,找准情绪失控的真正原因,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二、吼叫的原因
人们总是将吼叫的原因归结到心理上,却很少有人从生理上去解释吼叫的原因。也许,在脾气差,情绪控制能力弱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探索。
2.1 吼叫温床
吼叫会成为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种不假思索的行为。习惯的产生是为了让人们节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很明显养成吼叫的习惯对于孩子和家长都不是什么好事情。不要指望一夜之间就可以改变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慢慢观察,看是哪些因素容易引起你发脾气,仔细分析自己的行为和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除去触发器之外,孤立无援、睡眠不足、缺乏独立空间、健康问题等都有可能成为滋养吼叫的温床。
**
养育一个孩子往往需要社会的合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小家庭单独抚养孩子,并没有外力来帮助小年轻抚养孩子。如果小家庭中一个人在外工作,另一个不得不单独带孩子出去的话,就会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如果能够和其他家长一起结成联盟,互相聊聊养育孩子的事情,并且让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可以缓解独自带孩子的压力。
睡眠不足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情绪不稳等状况。家长在孩子清醒的时候需要陪着孩子一起玩耍,趁孩子睡着了的功夫还要做家务忙工作,许多家长的睡眠时间严重不足。请别人帮忙照顾一下孩子或者家庭中的两个人分一下工,一个负责晚上陪伴孩子一个负责早上哄孩子,好让对方多睡一会儿,情况会好很多。
因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孩子身上,所以养育孩子的家长很容易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缺乏成年人之间交流带来的积极反馈。当耗光了能量的时候,意志力也就越来越弱,很容易感到不耐烦。压力不断累积、内外资源又匮乏的情况下,脾气再好的人也会对孩子发火的。
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问题,身体的健康会影响情绪, 而情绪又会反过来影响健康状况。压力容易让人生病,许多父母都承担着巨大的压力,睡眠不足,吃饭匆匆忙忙,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会增加生病的概率,也会让人更加焦虑和易怒。检查一下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尽快解决问题,要比单纯的克制有用。
2.2 气质
气质,是影响人性格的一个关键因素。这里说的气质并不是时尚界所说的气质,而是与心理学中所说的气质类似,指的是一个人的行事风格,也就是人的行动方式。了解自己与孩子的气质,能够找到一把新的钥匙来开启和孩子之间建立链接的大门,甚至可以帮助你找到减少吼叫,享受亲子时光的方法。
气质的基础是基因,也就是我们生来就有自己的风格。谨慎的孩子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够接受新的保姆来照顾自己,但是外向的孩子则有可能很快就和新的保姆玩到一起了。这两种情况都是正常的,只是因为孩子的气质不同,气质不是孩子的行为动机,但是,是决定孩子行为方式的关键因素。
尽管第二种孩子相对第一种孩子来说更讨喜,但是第一种孩子相对来说更安全一些,不需要强迫孩子初次见面就跟陌生人打成一片,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接触陌生人。
最早提出气质概念的是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他从体液的角度将人的气质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这种采用体液的方式来解释气质被认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但是由于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基本吻合,所以这种气质划分方法至今依然沿用。
有一些文化中会倾向于将一些本来正常的行为当做病态来解释。比如,有的孩子性格偏内向,在与陌生人进行接触的过程中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了解对方;另外一些孩子则可能需要较少的时间就可以和陌生人打成一片。
性格偏外向的孩子就容易受到夸奖,而性格内向的孩子则相对容易受到批评和指责,尽管,他们只是需要更长时间来试探和陌生人交往的方式而已。
龙生九子,各个不同。孩子们来到世界上绝对不是一张白纸,每个孩子生来具有自己的气质。家中有几个孩子的家长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基本上都不一样,对一个孩子管用的方法对另外一个孩子有可能完全不顶用。
接纳对方原本的面目是相处和谐的重要条件,对自己孩子的气质有整体的了解至关重要。关于气质测试量表,还有其他的参考方式。
心理学家史黛拉·切斯和亚历山大·托马斯将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差异定义为九种气质类型:
- 活动量;
- 规律性;
- 接近性或者回避性;
- 适应性;
- 敏感度;
- 反应强度;
- 情绪本质;
- 注意力分散度;
- 坚持度。
你的孩子是不是总是精力旺盛,动个不停,或者他喜欢安安静静地坐着,能够长时间参与并不需要太多肢体动作的活动?
- 孩子是不是总是在每天的固定时间睡觉、吃饭等,他的行为是否容易预测?
- 对于陌生人以及陌生的环境孩子的第一反应是选择亲近还是保持距离?
- 孩子能不能快速适应变化以及和预期不一样的结果?
- 孩子对于噪音、温度、光线等是否敏感,他会不会注意到环境中细微的变化?
- 孩子是否会有强烈的反应,孩子的情绪是外露的还是内敛的?
- 大多数时候,孩子是开心的还是严肃的,或者更容易纠结负面消息?
- 孩子的注意力是否容易分散,如果被别的事情吸引的话会不会很容易放下手头上准备要做的事情?
- 在累了的时候是不是更容易选择放弃,还是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根据以上问题,设置简单的分值档位给自己的孩子打分,对孩子的气质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同时,也可以据此判断自己的气质,当然要看自己的自然状态,而不是在学校或者在工作岗位上不得不表现出来的气质。所有的孩子都害怕吼叫,但是越敏感的孩子受到的影响越大。
如果家长的适应性很强,而孩子的适应性比较差,那么家长就会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缺乏耐心而冲孩子吼叫;如果家长做事非常灵活,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孩子总是要在固定的时间做相同的事情,甚至家长越发火孩子越固执。
如果根据气质速查表对双方的气质进行检查,通过存在的差异很快就能够寻找到适合与孩子相处的方法。
三、控制吼叫的工具
擅长使用工具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法宝,现在我们来学习几种控制吼叫的工具。
3.1 定时器
家长相对于孩子来说,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更多,所以也就有更多的事情需要处理。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家长可能有紧急的事情要做,并不能够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的注意力分配和成年人不同,有时候在需要做下一件事情的时候依然沉浸在上一件事情中,对于家长的命令充耳不闻。这个时候,一个定时器对于缓和这种冲突具有神奇的作用。
比如,利用定时器告诉孩子,再过十分钟之后妈妈就可以陪你一起玩了,让孩子学会等待。在孩子等待的这段时间内,孩子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是玩一会儿乐高玩具或者是看一会儿动画片,时间到了之后家长就要遵守承诺陪孩子一起玩耍。
孩子到了该要睡觉的时间了却依然希望你陪他下棋,这个时候可以设定一个睡觉的时间,比如,“下棋没有问题,但是15分钟之后我们就需要上床睡觉了,如果没有下完,就把棋盘固定着明天晚上回来继续。”
这种利用定时器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时间意识,让孩子学会等待,也能够让孩子学着暂时放下手头上的事情,当然,最重要的是缓和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冲突。
这么一段等待时间也能够让家长冷静下来,采用更平静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而不是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吼。
3.2 行为追踪器
使用电子表格或者日记卡片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情绪,当吼叫发生了就记录下来,用得越多越有助于收集信息。行为追踪器主要分六个模块:事件、反应、回应、后续、气质、评估。也就是说,你需要六张卡片分别来记录以上内容。
- 事件表格:主要内容包括日期、时间、地点以及让你吼叫的触发器是什么,什么事情的发生引发了你的情绪失控;
- 反应表格:主要内容包括你的身体反应、情绪、升级想法;
- 回应表格:主要内容包括你对触发事件的回应,也就是你做了什么;以及你的孩子针对你的吼叫做出的回应,他是哭了还是冲着你吼回来了;
- 后续表格:主要内容包括在吼叫之后你的感觉是怎样的,是后悔还是羞愧、孩子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 气质表格:主要包括你的气质和孩子的气质,重点寻找双方不一样的地方;
- 评估表格:填写的主要内容是除了吼叫是否还有其他处理方式。
3.3 A-B-C-D-E法则
如果已经被孩子激怒了,控制自己的行为就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了。
这个时候可以尝试一下A-B-C-D-E法则:
- 自问(Ask);
- 呼吸(Breath);
- 平静自我(Calm yourself);
- 确定孩子的需求(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s);
- 同理心(Empathize)。
自问,问问自己现在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升级的想法,会不会因为孩子一件事情做的不好就给他贴上“总是不听话”的标签?能不能接纳自己的感受,并且改变自己的想法。
在询问自己问题的同时调整呼吸,最好有意识地进行3-5次腹式呼吸,只要孩子并没有面临紧急情况,回答孩子之前最好能够留下充足的时间关注到自己的呼吸。
关注呼吸有助于调整情绪,用积极的现实的想法取代升级的想法,或者采用其他能够让自己心情平静的方法,等到平静下来再管教孩子或者跟孩子进行沟通。
考虑孩子的气质和实际年龄阶段,分析孩的实际需求,看孩子需要的是一个结果、清晰的界限、行动方向还是单纯的抱抱,检查一下对孩子的期待是否合理。
将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尝试着感受孩子的情绪和想法,并且告诉孩子你理解他的处境和感受。同理心能够帮助家长更好的理解孩子的情绪,孩子有时候需要的就是家长的这一份理解和关怀。
3.4 4C法则
A-B-C-D-E法则主要是在吼叫发生之前家长用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以避免吼叫发生的方法,而4C法则主要是在吼叫已经发生了之后,针对孩子来说的。
4C法则是以尊重为基础的管教的核心要素:
- 沟通(communication);
- 选择(choices);
- 结果(consequences);
- 连接(connection)。
沟通的时候,表达要简短、具体和简单,指令要下得清晰明确。最好一次只下一个指令,如果一次说的事情多了,孩子很容易忘记你说的要求。
在《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里,我们学过一种方法,使用微清单的方式,将孩子的日常生活模块化为一个一个的简易流程,便于孩子知道一项任务完成之后如何进行下一项任务。
如果孩子已经明白家长的意思了,那么就不需要多说了;如果孩子不懂家长的意思,及时进行解释,最好能够给孩子做示范,并且鼓励孩子进行尝试。所有的孩子,包括成人,都需要获得鼓励才能够应对生活的挑战。
让孩子做选择的时候,选项要简单并且真实,并保证选项的有效性。
比如,早上孩子赖床的时候,你希望孩子能够马上起床,这个时候就不能问孩子:你起床行不行?孩子如果回答:不行。一场争执和吼叫马上就要爆发了。如果说:你该起床了,你是自己起来穿衣服还是我帮你穿衣服?这样,不管孩子选择哪种方案,他都是要起床的,让孩子马上起床的目的就达到了。
制定家庭规则,并且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发展阶段调整规则和结果。明确的家庭规则能够让孩子预料到即将要发生的事情,并且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比如,孩子经常忘记带午餐盒去学校,如果每次忘记之后家长都会给孩子把午餐盒送过去,那么在孩子的意识中就会觉得,忘记带午餐盒也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如果让孩子承受忘记带午餐盒的后果,不管他是选择饿肚子还是向好朋友讨吃的,都可以从中吸取教训,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的概率就不那么高了。
如果孩子能够理解规则,就会比较愿意接受结果。让孩子们参与到家庭规则的制定中来,这样他们会更愿意遵守。
如果孩子感觉到和你保持连接,相信自己是你的小宝贝,那么他就会更容易听从你的要求。不管你有多忙,每周抽出来一段专门的时间来和孩子相处,跟孩子定一个“约会”。不管叫做“一对一时间”、“地板时间”还是“特别时间”,每周有2-3次,每次15-20分钟的时间单独和孩子相处。
在这段时间内,你可以选择带孩子出去吃一顿好吃的,或者让孩子教你一些新东西,或者找你们的共同爱好,比如下棋或者打球等,这种充满连接的氛围要比家庭中充满怒气好多了。
四、及时道歉及后续行为
如果忍不住冲孩子吼叫之后,伤害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及时道歉就非常有必要了。当然,为了避免这种事后挽回的局面发生,定期召开家庭会议,利用表格工具将孩子的行为常规化等手段都可以减少和孩子之间的冲突。
4.1 道歉
《道歉的力量》中提到了道歉的3R要素:
后悔(regret);
责任(responsibility);
补救(remedy)。
当你冲孩子吼叫了之后,伤害了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这个时候向孩子表示自己的后悔是第一步。真诚的道歉需要勇于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比如,孩子不小心把你新买的手机掉地上了,你忍不住冲孩子吼了出来,想要补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就应该真诚的道歉,敷衍的道歉并不能够起作用。
按道理来说,孩子把手机摔地上应该是孩子的责任,但是,冲孩子吼叫吓到了孩子就是家长的责任了。甚至,如果知道孩子没有能力保护好手机,事前就应该给手机套上保护套,放置在孩子碰不到的地方。
想要缓和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真诚地告诉孩子:“因为手机很贵重,所以我没有忍住冲你发了脾气,这让你很难过,手机已经摔坏了,现在我们一起想办法,看能不能补救回来。”
在冲孩子吼叫之后,孩子有可能不说话或者躲着你,想要缓和这种关系,进行补救的话,最好先检查一下自己的身体状况,看是不是最近压力增大了,缺乏睡眠、忽略了自己的感情需求等,多和朋友、家人或者专业人士聊聊,提醒自己减少吼叫。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才能够有效控制情绪。
4.2 家庭会议
家庭教育是家庭的事情,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家庭会议的目标是要让全家人感觉像一个团队一样,一起学习,一起工作。家庭会议的重心要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互相抱怨上,孩子参与家庭会议,能够学到解决问题和沟通的技巧,这些对孩子今后在学校和工作中都有很大的帮助。
成功的家庭会议需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确定参加人员、如何开始以及会议后的内容整理。选择周末的晚饭后或者其他家人都有空闲的时间开展家庭会议,每次会议时间不需要太长,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这个时间长度大部分人都能够接受。
家庭会议的地点选择舒服的地方,餐桌旁边、客厅里或者公园里都可以进尝试,在进行家庭会议的时候,尽量关掉电子设备,保证家庭会议不受干扰。一般情况下,4岁左右的孩子就可以参加家庭会议了,再小一些的孩子,如果能够保持安静的话,也可以在旁边玩耍。
家庭会议开始之前可以做一张流程表,流程表的内容包括要讨论的想法和事情、会议的时间和地点、确定会议主持人、以及如何保证家庭会议顺利开展下去。在会议结束之后,将达成的共识记录下来,感谢每个家庭成员的参与,保证家庭会议氛围轻松活泼。
4.3 表格工具
规律的生活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因为孩子能够预测到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
如果没有提前进行计划,孩子们的生活有可能会变得一团乱麻。在《有边界才自由》中,也提到过安全边界的概念,边界看似约束了孩子的行为,实则在边界内活动保证了孩子的安全性。
和孩子一起设计一个表格工具,从放学回家到上床睡觉这段时间,是先完成作业还是先看电视、玩耍,能够看多长时间电视等,将制定好的时间安排表贴在墙上,提醒孩子按照行程表来安排自己的活动。
同样,也可以应用流程图工具,将孩子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用流程的方式画下来,孩子就可以知道在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
表格还可以用来跟踪记录孩子的行为,因为记录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监控活动,记录孩子在某段时间内完成了哪些行为能够起到监督行为的作用。将表格工具和奖励措施结合起来使用,总是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行为引导效果。
比如,如果孩子连续21天都能够自己起床穿衣服,那么就可以带他去一个之前没有去过的地方探险。
4.4 其他人吼叫
家庭的情况总是复杂的,有时候冲孩子吼叫的人是其他家庭成员,这个时候你应该怎么办?
大多数时候,父母双方的意见并不一致,其中一方喜欢吼叫,另一方不吼叫;其中一方认为吼叫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另一方认为吼叫无可厚非,父母双方最好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一致。
改善这些问题要从夫妻关系开始入手,如果沟通解决不了问题的话,寻找专业的治疗师进行婚姻咨询、每周安排一个晚上的时间进行单独约会,说出对家人的期望,并且评估家庭成员的压力水平。
良好的夫妻关系能够有效改善亲子关系。
**
祖(外)父母冲孩子吼叫,根据关系亲疏让小两口中合适的人去跟吼叫的人商量,比如:孩子的爸爸去跟奶奶沟通,只要孩子们能够按时上床睡觉,就不要冲他们吼叫了。尽可能自己照顾孩子,如果迫不得已,需要借助孩子的爷爷奶奶的力量来帮忙照管孩子的话,保证他们的管教方式是你认可的。
安排专门的时间和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进行交流沟通,让他们知道你非常感激他们的帮忙,告诉他们在帮忙照顾孩子的时候可以对孩子进行管教,但是不能够采用吼叫、体罚等方式。
如果吼叫发生了,询问他们冲孩子吼叫的原因是什么,他们需要有人认可他们的劳动,但是他们的行为也需要有人进行监督。
如果亲戚们觉得你的孩子是个“熊孩子”、“讨厌鬼”,甚至他们认为自己有权严厉管教你的孩子,甚至当着你的面批评孩子,这个时候不要袖手旁观。
每个家庭在管理孩子方面都具有不同的观念,他们的教育方式并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当冲突发生的时候,应该在中间进行调解,保护好自己的孩子,因为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五、特殊情况
最后来看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单亲家庭,另一种是特殊儿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两种情况比较特殊,需要更多的智慧才能够处理好因此而带来的额外压力。
5.1 单亲家庭挑战
当父母双方分居或者离婚的时候,全家都需要处理很多消极的感情,伤痛、羞愧和愤怒等。这个时候不仅单亲家长自己需要得到支持,孩子也需要得到额外的关注和宽慰,告诉孩子们爸爸妈妈要分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即使父母双方能够和平分开,每个人也都会承受着额外的压力,孩子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调整,来适应新的生活规划,父母新的联系方式,承受原本认为牢不可破的家庭突然破碎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心理准备,孩子们在另外一个家长那里接受的规则有可能和原有规则不一致,回来之后会挑战你的原有规则和秩序,孩子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从一个家庭到另外一个家庭的变化。
在孩子的适应期内,要对孩子抱切合实际的预期,如果只是因为孩子的行为带给你焦虑就冲孩子吼叫的话,反而会拉大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当孩子不在身边的时候,可以通过发信息的方式和孩子保持联系,不要让孩子觉得去另外一个家长那里之后你就不管他了,尽量避免让孩子产生被抛弃的感觉。
孩子越有安全感,他的情绪就越稳定。
**
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说另一位家长的坏话,一段关系的破裂必然两个人都有责任,家长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和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孩子对于双方都有深厚的感情,如果在孩子的面前说另一个人的坏话,无形中就给孩子一种压力,让他觉得必须从两个人中间选择一方来站队,只能够忠诚一方。
如果另一位家长不愿意陪伴孩子,那就尝试着寻求外界的帮助,邀请家人或者保姆来帮忙减轻照顾孩子的压力,能够让你留出更多的余闲来休息和保持情绪稳定。
5.2 特殊儿童
我们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但是特殊儿童,比如抑郁、多动症、语言发育迟缓、孤独症等情况,在抚养过程中需要耗费家长更多的精力,无疑会增加家长的压力。有时候家长不知道孩子生病了,认为是孩子调皮捣蛋;如果意识到孩子生病了,冲孩子吼叫是没有用的,就会减少做无用功。
特殊儿童群体会招来社会关注,他们的行为可能令人感到尴尬和费解,也比别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如果一个孩子与众不同,家长会感觉到焦虑,家长的养育技巧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指责。特殊群体儿童的家长注定要比普通孩子的家长承受更大的压力。
存在学习障碍的孩子对于信息的接收、处理、理解和表达都有困难,这种困难会反应在智能发展的方方面面。判断一个孩子是学习障碍还是仅仅存在学习差异,可以通过受损伤程度等因素来确定。
如果一个孩子存在学习障碍,真实地面对这个问题要比家长冲孩子吼叫更有作用。同孩子一起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带着好奇心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来,帮助孩子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保持信心,及时给孩子积极的反馈,而不仅仅是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
在孩子学习之前就制定好学习计划,并且提前准备好孩子需要的参考资料,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难题,能够有效降低孩子的焦虑。
**
能力缺失的孩子也有可能有自己的长处和力量,他们成长的速度可能很慢,需要家长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在取得进步的时候多夸夸他们。他们的优点越是得到认可,他们就越能够体会到成功和快乐。
后记
吼叫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所有的父母都会跟孩子发生争执,当冲突发生的时候,做一个有耐心、有同理心的家长。
从问题的根本出发,监控在日常生活中触发情绪失控的事件,匹配和孩子之间的气质差异,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才能够真正做到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