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者把生活看作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一般人看事情多非此即彼,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

人际交往的六种模式

  1. 利人利己(双赢)
    • 这种模式会促使人不断地在所有的人际交往中寻求双边利益。双赢就是双方有福同享,皆大欢喜,这种结果会让所有人都愿意接受决定,完成计划。双赢者把生活看作合作的舞台,而不是竞技场。
    • 但是大多数人都用非此即彼的方法看问题,非强即弱,不胜则败。实际上这种想法是站不住脚的,它以力量和地位,而非原则为准绳。
    • 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就视为自己之失。
  2. 两败俱伤(输/输)
    • 两个损人利己的人交往,由于双方都固执己见,以自我为中心,最后一定是两败俱伤,因为他们都不服输,都想报复,扳回局面,但其实谋杀等于自杀,报复是一把双刃剑。
    • 为了报复,不惜牺牲自身的利益,却不问是否值得;只有不够成熟、掌握不了人生方向的人,才会这样。
    • 极具依赖性的人也会倾向于两败俱伤模式,他们的人生没有方向,生活痛苦,于是认为所有人都该如此——“大家都不赢的话,做个失败者也没什么。”
  3. 损人利己(赢/输)
    • 秉持这种信念的人习惯于利用地位、权势、财力、特权或个性来达到目的。
    • 大多数人从小就被这种模式浸染。
      • 家庭中兄弟姐妹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
      • 学校的成绩比赛
      • 运动会的体育竞赛
    • 诚然,在竞争激烈和信任薄弱的环境里,我们需要赢/输模式。但是竞争在生活中只居少数,我们不需要每天都和配偶、孩子、同事、邻居、朋友竞争。“你和爱人谁说了算(谁是赢家)?”这是一个很荒唐的问题,如果没有人赢,那就是两个都输。
    • 现实生活需要相互依赖,而不是单枪匹马,你的很多梦想都需要通过与他人合作才能实现,而赢/输模式是这种合作的最大障碍。
  4. 独善其身(赢)
    • 另一种常见的模式就是独善其身,别人输不输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得偿所愿。
    • 当竞争和对抗意义不大的时候,独善其身的模式是多数人的处事方法,他们只在意自己的利益无损,别人的就留给他们自己去保护吧。
  5. 舍己为人(输/赢)
    • 这种人没有标准,没有要求,没有期望,也没有将来。他们通常喜欢取悦他人,喜欢满足他人的希望。别人的认同和接受能够给他们力量,他们没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信念,总是服从于别人的意志。
    • 在谈判时,他们常常不是放弃就是退让,如果成为领导,也对属下极端纵容。输/赢模式意味着做老好人,然而“好人不长命”。
    • 可是被压抑的情感并不会消失,累积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有些精神疾病就是这样造成的。
    • 赢/输和输/赢模式都存在人格缺陷。短期来看,赢/输模式的人较有效率,因为他们通常在能力和智力方面高人一筹,而输/赢模式自始至终都居于劣势。
  6. 好聚好散(无交易)

哪一种最好

  • 最好的选择必须依情况而定,关键是认清形势,不要教条地把某一种模式应用于每一种情况
    • 如果赢要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为代价,以至于得不偿失,那么还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好。
    • 比如说,当你的孩子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对你来说,拯救孩子高于一切,自然无暇顾及他人
  • 多数情况都只是相互依赖的大环境的一部分,于是只有双赢模式才是唯一可行的。输/赢和赢/输模式不合适,因为一方赢了,对方的态度、情感和双方之间的关系一定会受到影响。
    • 举例来说,我是你们公司的供应商,虽然在某次谈判中处处占上风,事事得所愿,但是此后,你还会再来光顾我吗?
    • 因此,从长远观点看,这两种模式的结果必定是两败俱伤。
  • 如果我只想独善其身,对你毫不理会,那就根本无法建立起合作互助的关系。
    • 长远来看,不是双赢,就一定是两败俱伤,
    • 所以我们才说,只有双赢才是在相互依赖的环境中唯一可行的交往模式。

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

  • 如果实在无法达成共识,实现双赢,就不如好聚好散(放弃交易)。
  • 好聚好散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利益共享,那就商定放弃交易。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我们之间没有期望,没有订立合约,没有雇佣和合作关系,这比明确期望后再让对方希望破灭要好得多。
  • 心中留有退路,顿觉轻松无比,更不必耍手段、施压力,迫使对方就范。坦诚相见,更有助于发掘及解决问题。即使买卖不成,仁义尚在,或许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
  • 在相互依赖的环境里,任何非双赢的解决方案都不是最好的,因为它们终将对长远的关系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利影响,你必须慎重对待这些影响的代价。如果你无法同对方达成双赢的协议,那么最好选择放弃。
  • 它适用于大部分情况,但不绝对
    • 比如我不会放弃我的孩子和妻子(如果有必要的话,妥协会更好,这是双赢的较低模式)。
    • 但多数情况下,还是可以用“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的模式协商的,因为这一模式意味着宝贵的自由。

双赢的原则

  • 双赢可使双方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及共谋其利。要达到互利的境界必须具备足够的勇气及与人为善的胸襟,尤其与损人利己者相处更得这样。培养这方面的修养,少不了过人的见地、积极主动的精神,并且以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与力量作为基础。
  • 双赢的原则是所有人际交往的基础,包括五个独立的方面:“双赢品德”是基础,接着建立起“双赢关系”,由此衍生出“双赢协议”,需要“双赢体系(结构)”作为培育环境,通过双赢的“双赢过程”来完成,因为我们不能用赢/输或输/赢的手段达到双赢的目的。(下图说明了这五个方面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双赢思维的五个要领

双赢品德

三个基本特征。

  1. 诚信
    • 我们将诚信定义为自己的价值观。
    • 习惯一、二、三教育我们养成并保持诚信的品德。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明确的价值观,能积极主动地以此为核心安排活动,信守承诺,就能够逐渐培养起自我意识和独立意志。
    • 没有了诚信这一基础,双赢不过是一种无效的表面功夫。
  2. 成熟
    • 这是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
      • 这种能力是人际交往、管理和领导能力的精髓,是产出/产能平衡的深度表现。
      • 敢作敢为的目的是拿到金蛋,而善解人意可以保障其股东的长远利益,领导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提高所有股东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 很多人用非此即彼的两分法看问题,认为一个温和的人一定不够坚强,但是只有温和与坚强并重,才能实现双赢,这种坚强的作用甚至双倍于赢/输模式的那种强硬。
    • 双赢模式要求你不但要温和,还要勇敢,不但要善解人意,还要自信,不但要体贴敏感,还要勇敢无畏。做到这些,在敢作敢为与善解人意之间找到平衡点,才是真正的成熟,这是双赢的基础。(见下图)
      • 如果我勇气十足,却不懂体谅他人,我的交往模式就是赢/输——我强硬而自私,勇于坚持自己的信念,却漠视旁人。
      • 如果我的内心不够成熟,情感有些脆弱,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我可能要借助地位、势力、证书、资历和关系来获取力量。
      • 如果我体贴有余,而勇气不足,我的交往模式就是输/赢。我事事以你的想法和愿望为先,却羞于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想法与愿望。
    • 敢作敢为和善解人意是双赢的必备条件,其间的平衡点是成熟的重要标志。如果我足够成熟,我就会乐于聆听,善于沟通并勇于面对。
  1. 知足
    • 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有份。
    • 富足的心态( Abundance Mentality)源自厚实的个人价值观与安全感。由于相信世间有足够的资源,人人得以分享,因此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开启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并提供宽广的选择空间。
    • 公众领域的成功并非意味着压倒旁人,而是通过成功的有效交往让所有参与者获利,大家一起工作,一起探讨,一起实现单枪匹马无法完成的理想,这种成功要以知足心态为基础。
    • 一个诚信、成熟、知足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用到什么技巧。
    • 当你超越环境、态度和行为,将触角探寻到自己的内心,就会发现双赢和所有其他正确原则一样,本就深植在我们的生活中。
      • 赢/输模式的人想要做到双赢,最好找到一个双赢模式的榜样或者顾问,因为非双赢模式的人的身边往往是同道中人,少有机会真正了解和体验双赢模式。
        • 因此,我建议大家多读一些文学作品,如埃及前总统安瓦尔·萨达特( Anwar Sadat)的传记《寻找自己》,多看励志影片,如《烈火战车》和《悲惨世界》。

双赢关系

  • 以双赢品德为基础,我们才能建立和维护双赢关系。双赢的精髓就是信用,即情感账户。没有信用,我们最多只能妥协;缺乏信用,我们就无法开诚布公,彼此学习,互相交流和发挥创造性。但是如果情感账户储蓄充足,信用就不再是问题,已有的投入让我们相知相敬,我们可以全神贯注于问题本身,而不是性格或者立场。
  • 充足的情感账户储蓄和对双赢模式的共识是产生统合综效(习惯六)的理想途径。
  • 这种关系不会让问题虚化或者弱化,也不会让意见上的分歧消失,但能够除去那些分散精力的消极因素,如对性格和立场差异的过分关注,从而为实现双赢创造出有利于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合作氛围。
  • 双赢从来就不是轻易实现的,需要解决深层问题和本质差异。但如果双方都能认识到这一点并为之努力,而且情感账户储蓄充足,事情就容易得多。
  • 同赢/输模式的人打交道,关系很重要。
    • 你要以影响圈为核心,通过以礼相待,尊重和欣赏对方及其不同观点来进行感情投资。这样你们的交往就得以维持,你有更多的机会聆听和深入了解对方,同时也更勇于表达自己,而不再是被动的,你的潜力和积极性会被激发出来。你的努力最终将让对方相信你希望实现真正的双赢,而交往过程本身就是很棒的投资。
    • 你对双赢的态度越坚持,越真诚,越积极,越投入,你对他人的影响力就越大。这是对人际领导能力的真正考验,它超越了交易式( Transactional)领导的范畴,升华至转换式( Transformational)领导的层面,后者能让个人和关系发生转变。
  • 正因为双赢是能被人们在自己的生活中验证的原则,所以你应该帮助更多人认识到,为双方谋福利会让自己得到更多。
  • 不过沉溺于赢/输模式,拒绝双赢的尚有人在,这时候请记住,好聚好散也是一种选择,有时也可以选择双赢的较低级的形式——妥协。
  • 并非所有决定都一定要以双赢为目的,即便是情感账户储蓄充足,认识这一点也很重要。
  • 没有双赢品格和双赢关系作为后盾,书面协议就形同虚设。只有真诚的感情投资,才能有助于实现双赢。

双赢协议

  • 关系确立之后,就需要有协议来说明双赢的定义和方向,这种协议有时被称为“绩效协议”或“合作协议”,它让纵向交往转为水平交往,从属关系转为合作关系,上级监督转为自我监督。
  • 在双赢协议中,对以下五要素应该有明确的规定:
    1. 预期结果:确认目标和时限,方法不计。
    2. 指导方针:确认实现目标的原则、方针和行为限度。
    3. 可用资源:包括人力、财力、技术或者组织资源。
    4. 任务考核:建立业绩评估标准和时间。
    5. 奖惩制度:根据任务考核确定奖惩。
  • 这五个要素赋予双赢协议重要意义,对此的理解和认可使人们在衡量自己业绩的时候有据可依。
    • 对下属放手,只要事先制订双赢协议,让他们知道你的期望,接下来只要扮演好协助与考核的角色就好。
    • 自我评估更能激励人上进。在高度信任的文化氛围里,自我评估的结果更精确,因为当事人往往最清楚实际进度,自我洞察远比旁人的观察和测量要准确。
    • 如果人们能够认真思索,将双赢定为最终目标,不论在业务还是生活等每个领域都可以大有作为。我自己经常会为某个人或某组织的积极转变成果感叹不已,其实领导者所要做的就是放手,让有责任心、积极处世以及具有自我领导能力的人独立完成任务。
    • 双赢协议注重的是结果,要释放个人潜力,将协作效应最大化,产出与产能并重。
    • 这种双赢绩效协议是管理的核心内容。有了这样一个协议,员工就可以在协议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而经理就像是赛跑中的开路车一样,待一切顺利开展后悄悄退出,做好后勤工作。
    • 一旦老板成为每一个属下的得力助手,他的控制范围将会大大增加,层层管理和操控的方式反而无用。这样,他所能够管理的就不再只是六七个人,而是二十个、三十个、五十个,甚至更多。
    • 使用双赢绩效协议后,员工努力的结果和得到的奖惩就是业绩的自然成果,而不再是由负责人说了算。
    • 有四种管理者或家长都可以掌控的奖惩方法:金钱、精神、机会以及责任。其中金钱奖惩包括薪资、股份、补贴的增减;精神奖惩包括认同、赞赏、尊敬、信任或者相反——除非温饱没有保障,不然精神奖励的价值通常超过物质奖励;机会奖惩包括培训、进修等;责任奖惩一般同职务有关,比如升职或者降职。双赢协议对此都有明确规定,当事人一开始就一清二楚,因此这并不是暗箱操作,完全做到了透明化
    • 除此之外,说明个人表现对集体的影响也很重要,例如迟到早退、拒绝合作、违反协议、打压下属、赏罚不明等给公司带来的损失。
  • 双赢协议意味着自由,但必须以诚信作为支撑,否则即便已经签订,也只能半途而废。
  • 真正的双赢协议是双赢模式、双赢品德和双赢关系的产物,它以相互依赖的人际交往为对象,起着规范和指导的作用。

双赢体系

  • 双赢只能存在于体系健全的组织机构中。如果提倡双赢,却奖励赢/输模式,结果注定失败。
  • 一般来说,你鼓励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如果你想要实现既定的目标,就应该建立配套的奖励体系,但如果这个体系与目标背道而驰,自然无法实现愿望。
  • 双赢必须有相应体系支撑,包括培训、规划、交流、预算、信息、薪酬等,而且所有体系都要建立在双赢原则的基础上。
  • 通常情况下,问题都源于体系,而不是人。再好的人置身于一个糟糕的体系中,也不会有好结果。想赏花就要先浇水。
  • 当人们真正学会双赢思维后,就能够建立并遵守相应的体系,于是竞争变为合作,产出产能并重,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 在企业里,主管可以调整体系,组建高产能的团队,与其他对手竞争;在学校里,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根据个人表现制定评分体系,并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在家里,家长可以帮孩子培养合作意识,如在打保龄球的时候计算全家分数,并齐心合力打破以前的家庭纪录,还可以用双赢协议分配家务,这样大家不再牢骚满腹,家长也可以专心做自己份内的事情。
  • 双赢赋予个人明确的任务,说明预期结果、指导原则和可用资源,个人要对结果负责,并完成自我评估。双赢体系要为双赢协议创造有利环境。

双赢过程

  • 赢/输的方法不可能带来双赢的结果。你总不能要求别人:“不管你是不是喜欢,都要以双赢为目标。”问题是怎样找到双赢的解决方案。
  • 我建议不同的人和机构采用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双赢过程:
    1. 首先,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真正理解对方的想法、需要和顾虑,有时甚至比对方理解得更透彻。
    2. 其次,认清主要问题和顾虑(而非立场)。
    3. 再次,确定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
    4. 最后,找到实现这种结果的各种可能路径。
  • 需要指出的是,双赢过程同双赢结果密不可分,只有经由双赢过程才能实现双赢结果,这里的目的与手段是一致的。
  • 双赢并非性格魅力的技巧,而是人类交往的一种模式。双赢来自诚信、成熟和知足的人格,是高度互信的结果;它体现在能有效阐明并管理人们的期望和成就的协议中;在起支持作用的双赢体系里蓬勃生长;经由必要的双赢过程来实现。(习惯五、六将对这种过程进行深入研究。)

以上内容是我阅读史蒂芬·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整理的笔记,阅读原书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