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帮·与奋斗者同行,帮你找到开心的工作,甚至是事业。

两个方面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是比较漫长的事情,但也别多想,觉得这件事很漫长,于是乎,就干脆现在不去想,顺其自然,这种思想并不可取。

我们大多数时候说的自我认知,其实有特定的环境,特定的使用边界的,比如找工作时 ,关于自身能力与岗位要求的认知,再就是自身对职业规划,以及个人成长方面的认知,并未涉及到更大范围,如婚姻家庭方面的认知,在不同的的阶段,我们需要完成不同的认知,做到这些,即可。

有个基本思路,你可以参考参考,我们从隐性和显性的视角来看吧。

显性方面

主要是说,外力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能调度、合作的资源是什么,可以说是看得见,但自己不能完全掌控的方面。

外貌

基本上没有可改变的空间,但衣着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可以穿的更得体

家庭教育

接纳即可,这方面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有好有坏

家庭经济条件

比较好衡量

家庭周边资源

叔叔阿姨们,有没有在某行业,做什么关键职位,或者有创业什么的

教育背景

主要看自己的大学,是什么水平

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积累的人脉

主要是大学同学,和自己的大学有直接关系,好学校还是不一样的

隐性的方面

基本上完全由自己掌控,在某中程度上是我们自己拥有自主权,不太依赖于外界,其实就可以达成的,这个隐性的方面,其实有一个工具可以参考,就是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不过理解并学会分析自己,并不容易,关键是一个人做的事情多,尝试的多,就容易认识自己,隐性方面可能有:

知识体系与技能

这个和教育背景关系不大,但影响非常大,知识体系是说我们除了自己学习的专业外,其他学科是不是都有涉猎,就和令人心动的 offer 瞿泽林说的,方方面面都知道一些,这也是优势,技能就不多说了

社会角色

我们自己现在是谁?比如是学生,学生也是公民,也是社会人,以后就是职场人,再往后呢?成为专家?企业家?投资人?还是什么,这方面每个人都有想法

特质(也可以叫性格)
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这个可能就是我们一贯的行为表现,比如我们常说,这个人毛毛躁躁的,大手大脚,丢三落四,不细心,脾气暴躁,说话还不着调,总没个谱,说谁谁,这人靠谱,值得信任,能坚持,爱学习,办事也稳等等,这些都是个人特质,也就是性格,平时注意别人的评价,或许就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动机

官方的解释是,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这个是更深层次了,往往外人真的很难看得见,不过拉长了时间,也容易判断,就看一个人 3、5 年期间,都在围绕什么领域,做什么事情,为了什么做,也就能判断这个人做事的核心动机是什么了,更通俗一些,就是图钱?还是图什么?是主动自愿克服困难后的追求?还是仅仅是因为生活,迫不得已?其实,面试官是能看出来的。

是什么决定了我们

是环境。

我发现,穷人家庭的父母,都痴迷于改变下一代,说教下一代,最终的结果,往往不是很理想,搞不好,亲子关系还会很僵,为什么会这样?

一个人发生变化(注意是变化,不是改变),起因并非来自他人影响,更不是源于脑袋里存储的知识,是源于环境的变化(物理、心理)。

新冠疫情下,人去抢菜,囤货,就是因为环境有可能威胁到人们;40 多岁,考虑职业发展,因为可能会失业,吃不上饭,不熬夜,不刷剧,那是因为身体不允许,说不定还会被另一半怼;20 多岁熬夜,刷剧,周末睡懒觉,不考虑职业发展,因为身体没有发出信号,环境威胁也小,凭意志力,恐怕有些难。

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人本身处于一个相对有压力,有竞争的环境,最好,身边的人就是那样的,变化自然就会出现,创造环境,比输出知识更重要。 比如处理,下面的一些状况:

1)选择考研 or 就业,可能会告诉本人,你得想清楚,想清楚了,就去做;也可能会拿自己举例,如何如何;后来会发现,第一也想不清楚,第二我们自己,也不足以成为他人的参照物,人与人的差异,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复杂多变。

2)跟一个 20 出头的人,谈职业规划,难度相当于跟一个 40 多岁人说,还年轻,从现在开始,就不会晚,他们的共同反映可能是:“想多了”。因为一个觉得还早,一个觉得晚了,属于一类人。

3)跟一位 20 出头的人说,要早睡早起,多学点东西,少玩 xxx,相当于跟一个 40 多岁,上有老下有小的人说:“没事,玩玩抖音,尝试下,非连续性刺激,时间就过得快,间接性不无聊。”有可能挨打,被扣上,留下不知趣的影响。

4)28 定律确实很神奇,我的学员,其中20%的人,能按时复盘,按时完成一些小事,他们不是特别激进,也就少了些,莫名的压力,焦虑,压力都是来自具体的事,不会做了,我们可以沟通交流,最后结果,自然就很好。

内向的你要珍惜自己的天赋

小小哥也是一个内向的人

在上大学之前,我不知道内向和外向是什么,真的,我只记得高中那会,反正也不爱学习,每天去的最晚,走的却最走,真正的小透明,哎呀,这次忒对了,那会怎么就没有人发明呢,整个高中下来,有些人都没说过一句话,真的不可思议,原来是我比较内向,可能是和从小的经历相关吧。
如何逐渐认识自己 - 图1
到了大学,上那个马克思课,听老师讲,才恍然大悟,关于性格,还有这么多的说法呢,从那会开始,才慢慢滴,洞察自己,培养自己,想想高中的自己,没有任何公共表达,站台上就,浑身发抖的那种,不行,得想办法克服,参加各种社团,找机会发言,慢慢滴好多了。

不爱说话不等于内向

在大多数的人看来,内向的人,是不爱说话的人,不愿意说话的人,害怕与人交流,害怕认识陌生人的人,比如跟着自己的朋友,和他的朋友爬山,因为不熟悉,就会表现地,不那么爱 bb,比较拘束,他们可能会说,谁谁内向。

也对,但也不完全对。

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内向不等于不爱说话,不等于不愿意交流,只能说,性格内内向的人,其中一个特点,是不那么,爱说话,尤其到了一个陌生的场合,心理学上的内向和外向,说的我们获取能量的来源,是趋向于自己,还是更倾向于环境。

MBTI中关于内向与外向的解释

MBTI是国际最为流行的职业人格评估工具,对内向和外向的解释是这样的:
外向的人关注自己如何影响外部环境:将心理能量和注意力聚集于外部世界和与他人的交往上。 例如:聚会、讨论、聊天。

内向的人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对自己的影响:将心理能量和注意力聚集于内部世界,注重自己的内心体验。 例如:独立思考,看书,避免成为注意的中心,听的比说的多。

看完什么感觉,似懂非懂?是吧

其实,本身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定论,举个离我们比较近的例子吧,都谈过恋爱哈,你看有些人失恋了,可能就找闺蜜倾诉一番,哭一场,逛街shopping,放飞自我,以此来缓解失恋的难过;有的人,不一样,可能是选择休个假,去旅行,一个人听听歌,看看海啥的。

2019 年12 月去上海,当时在外滩,就遇到过一位女同学,印象特别深刻,那天下午天气不怎么好,有点小雨,大概是 3 点多钟,我和妹妹去外滩,带着相机,瞎溜达,瞎看,无意间就发现她,很美的,第一次看到她的时候,一个人坐着,裤子好像还是七分裤,不知道冷不冷,反正看着是挺冷的,我呢,一方面是喜欢观察人,内向的人,一般有这个特点,一方面是看这挺美的,就想拍拍照,哈哈,结果一个小时过去了,还那样坐着,终于开口,向前一步,你好,我可以帮你拍张照片吗,我觉得你好像有故事,就拍了几张,之后聊了几句,也加了微信,其实这个人,就是遇到事了,喜欢自己思考思考,自己内化的。

这样说,或许,就能理解了,两种人,各有各的特点,在个别事情上,更外向的人的,遇事多一点独立,坚强,内向的人,也可以尝试向外求助,不一定事事,都要独立解决吧。

性格内向者的5大亮点

思考的更多一些

正式因为遇事的第一反应,是自己解决,独立面对,大多数时候,不会第一时间找身边的人,所以,反而自己想的多一些,相对来说,比较清楚自己真实的想法。

或许是一位不错的倾听者

内向的人,或许朋友不怎么多,在朋友里面,不容易成为那个聚光灯,他自己也不舒服,但往往是一位不错的倾听者,一旦有关系不错的朋友,可能会交心。

遇事更独立一些

他们宁愿自己辛苦一点,一点一点地琢磨,甚至是多走一些弯路,也不太习惯开口求人。这是他们的特点,好像我也是这样哈哈。

其实有时候也要调整一下,因为,我们都会遇到,自己不专业的事情,不宜花太多的时间在上面,适当地寻求他人帮助,结果会更好。

更能专注于一件事上

这一点深有感触,记得第一位宁夏大学的同学,学的是机械,当时找工作的时候,我给做的简历,后来沟通的时候,他自己说,平时基本上是独来独往,和人沟通交流,有些费劲,不自在,觉着,面试很吃亏,经过一番沟通 ,我说,你你在什么样的事情上,会更愿意花时间,他说画机械图,很有意思,有时候会忘记吃饭,这就是他的亮点。

你看,偏内向的人哈,可能不擅长和别人一起,吃喝玩乐,畅所欲言,但却很擅长跟自己交流,画图就是和自己交流,写作也是和自己交流,作家画画,也是在和自己交流,他们更有可能,持续地专注在自己擅长的事上。

心思也会更细腻一些

在上家公司的时候,要开什么大会,我们部门分工啥的,领导说我做事细腻,考虑周到,就让我负责那些,需要考虑周到一些的事情。

也就是内向的人更走心,他们共情能力更强,在日常生活当中,更容易产生共鸣和情绪反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同身受。

真正的不确定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之前有一位同学问我,小小老师,你当初毕业的时候,迷茫吗?也是找专业的人帮你的吗?

其实还真不是,小小哥是 2015 年毕业的,学校所在地那啥,都不好意思说,估计大家都不知道,和北上广深那是没办法比的,我也没有听过啥叫职业咨询,更不知道还有这样的职业,有专门的求职机构。

所以,迷茫也好,困惑也罢,好像是自己熬过来的吧,其实说实在的,那会也没有什么想过未来,愚昧的很,和大家相比较,不是一个水平的人,就是那种,人傻还天真的状态,坐井观天,自得其乐,还觉得自个能的没边……

而且,我是毕业离校后,住到宾馆里,差不多两周的时间,才找到工作的,你问我,有没有人辅导,我其实都连这个意识都没有,还不是说愿不愿意,肯不肯花钱,有没有钱的问题,就压根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事情,这才是最让人尴尬的地方吧。(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

再就我的专业背景是土木工程专,是从建筑行业,一点点转到互联网的,接触互联网也是得益于2014 年买的一部小米 2手机,就有好奇心嘛,逐渐才开始了解互联网,现在算是一只脚踩进了互联网领域,距离资深,或者真正的两只脚都进来,我觉得吧,可能还需要 10 年的时间。

最后分享一点新发现,就是留学咨询、求职咨询、高考填志愿咨询,你发现,都是有钱人的游戏,我们老百姓似乎也不怎么感兴趣,基本上很少去为这个花钱的,且不论对错,只是思考问题的方式不一样,计算成本和受益的模型不一样,说的更严重一些,就是思想观念有差异,如同让老人把钱从存折里放到支付宝一样难。

而且,一个人的突破,外界因素是少不了,当然,能不能在最恰当的年龄,完成自我认知,对世界的认知,对利益的认知,对商业的认知,对关系的认知,对资源,资本的认知,得看这个人的命数。

有时候,改变我们的机会和那个人,就是转瞬即逝的。抓住了,就受益终身,抓不住,会要累一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