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全书名:《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限》
英文名:《Boundaries》
作者名:[美]亨利·克劳德(Henry Cloud),[美]约翰·汤森德(John Townsend)
译者名:蔡岱安

前言

过犹不及的中文解释为事情做过头了,就跟做的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竞争激烈的都市生活时代,我们面对瞬息万变快速流动的生活洪流,常常会陷入迷惘、困惑,甚至失控和崩溃的状况。过犹不及的现象几乎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除非我们可以把每件事都做得恰到好处。

但有的人却能够及时调整自己反思自己,避免自己愈陷愈深;有的人只能一味地通过麻痹自己,逐渐失去了自我,不仅让自己身心俱疲,生活越过越艰难,同时也会给自己所爱的人带来伤痛。

这是一本十分畅销的心理学书,内容主要针对当下许多人无法拒绝他人,难以说“不”的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更多的偏向方法论,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向我们提出一些具体化的建议,便于我们实施,以此帮助读者成功构建自己与各种关系之间界限,以求能够得心应手地处理各种关系,提升我们的生活幸福感。

一、“无界限”女主的一天生活

第一部分我们就以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作者给我们构建的“无界限”女主的一天生活,分析她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失去了自己。

由此反思自己,思考自己的生活和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从而,通过实例帮助我们认清“无界限”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不便,甚至是损伤,又会给身边你的亲人带来什么样的伤痛。

1.1 界限

那我们就先看看女主一天“无界限”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女主人雪莉在她的婚姻、她的小孩、她的工作、她的人际关系各方面都尽了最大努力。

她在与丈夫相处中处处让步,从他的脾气、身体语言、言辞中,去解读他的情绪。只要她与丈夫永远意见一致,自然天下太平。

工作中,她答应为同事未做完的工作负责,承担起别人的责任,让自己总有加不完的班。生活中所有的人都找她帮忙,虽然很累,却也无法拒绝。她面对这样乱糟糟的生活,深深地陷在理性与情感的痛苦当中。

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很轻易地发现有些答案对雪莉根本不起作用。

  • 第一,试着更加努力是没有用的。
  • 第二,因为恐惧而友善是没有用的。
  • 第三,替别人承担责任是没有用的。所有生活的问题全部指向一个核心问题:她根本就没有掌握自己的生活,不曾拥有自己生活的主权。


1.2 界限的范例

任何能区分我们和别人的不同,或者显示出你从哪里开始,又从哪里结束的,都是界限。

比如最外在的皮肤。皮肤的界限帮助我们抵御细菌侵入,帮助我们把坏的挡在外面。皮肤也“开口”让好的东西(像食物)进来。再比如,话语也可以是保护我们自己的一道道围墙。最基本的话语便是:“不!”。这简单的一个字让别人知道我们与他们是分开存在的。

还有抽象意义上的界限,比如时间、真理以及情感上的距离。

当我们的生活失去控制,当我们的界限需要重新设立或重划时,那我们就需要暂时离开所从事的工作一段时间,给我们自己一个休养生息,调整自己的机会。我们在情感上也需要有一条线,从而可以给自己一个能得到安慰和安全的空间,不会让自己一再受到伤害。

当然我们要学会原谅他人,却也要懂得先保护自己,直到我们能确定对方有所改变,不会再跨越界限,伤害我们的情感为止。

1.3 界限分类

根据外在表现形式,我们可以将人分成三类。

第一类:**顺从者**,对坏事说“好”。不能对坏事说“不”不仅使我们在生活里无法拒绝坏事,还会模糊我们的是非观,使我们无法辨认好坏。“不”字哽咽在喉,当我们为愧疚感到屈服,我们就无法面对别人,正视冲突。一味的顺从会让我们自己承担太多的责任,而设下太少的界限,这有时不是我们自己主动的选择,而是出于内心的恐惧。

第二类:**回避者**,对好事说“不”。这样的人做不到向别人求救,不能确认自己的需求,更不能让别人走进自己的世界。回避者在需要帮忙时往往回避问题,不愿寻求他人的帮助。但事实上,我们所需要设立的“界限”不应该是一面墙,而应该像一扇门一样,让好的进来,将坏的挡外面。我们可以自由的享受安全和拒绝破坏。

第三类:**控制者**,不尊敬别人的界限。有控制欲的人会很明显地不尊重别人的界限,不仅在言语上突破,也在肉体上侵犯他人。而大部分时间他自己无法觉察,别人也是有界限的。同时也会表现出试图说服别人放弃自己的界限,诱使别人帮他们承担自己的担子。他们会经常利用顺从者愧疚的心理。

二、了解界限

现在我们就来思考界限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如何发展而来,然后了解一下界限定律以及关于界限迷思的八点讨论。

2.1 界限发展

我们对界限有意识的发展和我们成长的每个阶段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界限的形成也是一个独立灵魂的形成,将我们分离成独立的个体。分离与个体形成的转换过程并不是很平顺。小孩要发展健全的界限需要经过三个重要阶段:孵化(hatching)、练习(practicing)、重归于好(rapprochement)。
**
孵化期是小孩想要探险、触摸、品尝、感觉新的东西的时期。虽然小孩在这个阶段仍需要仰赖母亲,但他们不像以前那样只围着母亲转。到处爬行的幼儿正全速前进,充满好奇,不想错过身边一切事物,小孩子也正为自己画出一条地理上的界限—离开母亲。

当小孩心底有一个声音一直在说:“我什么都能做”的时候,小孩就已经进入练习阶段。孵化期到练习期之间的转变很大,比如练习期的小孩想要把母亲甩在身后。

当他自己能做一些事情后,便觉得世界上的事情都如此简单,由此表现为全身充满活力,尝试一切,包括一些坏事。一直停留在此阶段的人可能有很多乐趣,但会让周围的人感觉很累,这种人常被我们称为“小大人”。

练习期提供给小孩精力与动力,来进入他成为“个人”的最后阶段,只是精力旺盛并无法永远持续,就像车子不可能永远都在全速前进,短跑选手也没办法一路冲刺到底。

练习期的小孩还是会进入下一阶段:重归于好。

“重归于好”是由于小孩子逐渐意识到“我并不是什么都能做”后,逐渐又回到现实,并开始察觉到外面世界是可怕的,自己不能完全独立。但此时已经和孵化期有了本质区别,会使用一些工具去表达自己的界限,比如:生气、说“不”。通过生气和“不”字,将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事物分开,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界限。

2.2 界限十律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关于界限的十条定律,我们逐条来看一看都在说些什么。

过犹不及 - 图1 律法一:因果律。这也是生活中最基本的定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辜负,每一分钟坚持都有收获。

律法二:责任律。责任律要求我们能够清晰责任界限。对自己的责任负责,对他人的事情保持界限并能说“不”。我们要秉承一颗善良之心,关爱他人,我们要彼此相爱,但不要成为对方。责任的界限一旦混淆,问题便紧跟而来。

律法三:能力律。能力律要求我们:

  1. 首先有能力坦诚问题和认错,哪怕我们可能还没有能力去纠错。
  2. 在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面前坦诚自己的无能,请求他人的帮助。
  3. 在请求帮助的时候,分辨是否在自己的界限之内。
  4. 有能力放弃自己在心中已经发现的败坏。要对自己看得到的错位有所悔改。
  5. 有能力谦卑,请求亲近的人帮助自己处理自己在发展中收到的伤害。
  6. 对自己犯的错负责,主动寻求那些被自己伤害的人并设法与他们和解。

律法四:尊重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敬人者,人恒敬之。我们必须尊重别人的界限,才有可能要求别人也尊重我们的界限。

律法五:动机律。自由第一,服侍第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但假如我们的帮助和给予不能在内心结出喜乐的结果,我们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答应别人做的事是不是出于爱心,如果是被迫和恐惧,这样的帮助带来的往往是沮丧。

律法六:评估律。我们必须评估自己设立界限所产生的影响,并且对别人负责,必须了解界限带来的痛苦如何对别人有所助益。同时,清楚有时这是为彼此的关系做出的最好决定。我们需要以正面积极的观点来评估这些痛苦。

律法七:积极律。在设立界限的初期,我们大多会出现情绪失控,怒气爆发的情况,但我们应该适可而止,及时停止暴躁与反抗。

律法八:嫉妒律。渴望拥有更好的东西是我们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但嫉妒把我们的渴望全集中在别人所拥有的或他人的成就上,而后忽略自己的责任,最后只剩下一颗空虚的心。

律法九:活动律。静止是相对,而运动时绝对的。我们需要不断调整自己,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主动的运动可以加强自身的力量,帮助自己的成长。只有活跃、积极进取,我们才可能建立自己的界限。
律法十:显露律。我们的界限必须让人看清楚。在彼此的“关系”中能够互相沟通,而不是害怕愧疚,害怕别人不喜欢,害怕失去爱,害怕失去关联等等。我们需要学习和操练,如何更好地将自己的界限公开地与人沟通。

2.3 迷思八条

迷思(myths)就是我们对一些话语断章取义的理解,曲解其原意。因此我们需要对关于界限的几点迷思进行讨论。

迷思一:设立界限是自私自利的表现。适当的界限可以增强我们关怀别人的能力。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过多的干涉别人,才能提供别人真正需要的帮助;不让别人过多的影响我们,才能作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迷思二:设立界限是不服从的表现。缺少界限才是不服从规则的象征。不能清楚划出界限的人,外表虽然看起来顺从,心中却是反抗与怨恨的,从而导致言行不一,阳奉阴违,成为团队合作的一颗定炸弹。

迷思三:设立界限会让别人疏远我们。设立界限并不会使想靠近我们的人远离我们,反而可以过滤和筛选真心诚意的人,拥有真正有意义的社交。

迷思四:设立界限会伤害到别人。界限是一种防御性武器,适当的界限并不会控制、攻击,或者伤害别人,只会保护自己的至宝(时间、金钱、价值观等)不在错误的时间被别人夺走。

迷思五:界限的意思是我生气了。我们的情绪或感情都是一种讯号。怒气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界限受到了侵犯。当我们开始发展自己的界限的时候,不要因为发现一些令自己愤怒的事情而感到害怕。

迷思六:别人的界限会伤害我。不接受别人的界限,可能是一种自私的表现。我们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们,我们也要怎样对待他人。我们的界限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就必须按照别人的意愿尊重别人的界限。

迷思七:界限会引起愧疚感。对待他人的好意和帮助心怀感激,因为怀有感激之心,就应该出去帮助别人,让感恩之心传递下去。

迷思八:界限一成不变。我们拥有界限的主权,我们当然可以根据需求改变我们的界限。

三、各种关系中的界限冲突

我们来看看各种关系中的界限冲突,以便对各种关系界限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设立不同关系的界限。

3.1 家庭界限

我们的原生家庭对我们组成的小家庭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夫妻中一方与他的原生家庭没有健全的感情界限,容易把原生家庭中的情绪带到小家庭中。缺乏界限的一方往往会使另一方感到被忽略,给另一方的感觉就是自己的爱人总是不在意自己,总在担心自己的父母。

自己的小家庭无法经济独立,这也是现代家庭常有的问题之一,也就是“啃老族”出现的一个重要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人如果无法经济独立,就永远是个小孩子。还有一些人无法在生活和管理自己的事情上独立,依旧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之下,无法完成生活独立。

在不健全的家庭关系中经常会存在闹矛盾的两个人都向第三方诉说对方的不是,这种习惯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步变差。另一种容易形成依赖的关系就是兄弟姐妹,一个不负责任的成年人往往会依赖另一个有责任感的手足,这样常常会使得他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大人。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设立起自己的界限呢?

首先我们得审视自己生活的情形,找出问题,找出我们无法和原生家庭分离的方面。我们也需要宽恕伤害你的人,把以前的债务一笔勾销,不再想从对方得到什么,不再报复。对不健全的原生家庭放手,松开它,我们才能获得自由。

3.2 朋友界限

友谊,这个词让人联想起亲密与喜欢,是两个人的互相吸引。朋友是我们生活有多少意义的象征。世上最可怜的就是生活中没有朋友可以彼此了解与关爱的人。但由于友谊没有血缘、没有婚戒、没有工作关系,就是友谊本身,所以它也是最脆弱、最容易出现问题,常有被切断的危险。

朋友之间容易出现以下三种无界限的情况:

3.2.1 皆为顺从者

这种关系中的双方都在顺从对方的想法,以至于最后没有人能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每个人都害怕说真心话。 如此情况的话,两个人应该试着保持一定的距离,各自参与有不同朋友参与的活动,这样做不仅无损友谊,反而更有助益。

3.2.2 一方侵略,一方顺从

顺从者往往会在关系中有压迫感和自卑感:侵略性控制者则听到顺从者的唠叨就很容易动怒。这种情况下顺从者往往是不快乐的,也是必须要行动的一方。

3.2.3 顺从者与没有反应者

两个人中一个人负担起全部工作,一个则什么事情都不费力气,一方深感挫折与不满,另一方则不知道对方到底怎么了,逐渐顺从者就会对友谊产生怀疑,进而造成友谊失败。

对于友情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1. 首先,就是要思考自己的问题所在,判断造成一方不满的原因;
  2.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开始面对面坦诚相谈,把真相全盘托出,吐露各自的界限;
    1. 可能刚开始我们的友谊会遭遇危机,但这个小危机会永远地改变我们的友谊。我们可能会发现两个人之间根本没有友谊存在,也可能友谊因此变得更为深厚。

3.3 夫妻界限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婚姻关系的界限也最容易让人感到困惑。婚姻使人合二为一,但界限又将人一分为二,如此微妙的关系便使得许多人无法理清头绪去对待感情、对待另一半,由此导致的婚姻失败比其他原因都来得频繁。

3.3.1 界限十律和迷思八条的运用

我们将界限十律和界限迷思运用到婚姻关系当中来,看看能否将婚姻关系理清。

因果律:每个人应该对自己做事后果承担。让对方清楚事情的后果才能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这种方式并不用来操纵对方,而是表达自己的诉求,设定自己该如何被对待的下限。对于脾气暴躁的丈夫,妻子可以表示自己离开的意愿。对于花钱不知节制的妻子,丈夫应该把妻子的信用卡全部取消。要让失去控制的配偶自己亲尝恶果。

责任率:使我们所爱的人看见他们的责任,而不是我们为他们负责或设法拯救他们。我们必须为自己负责,对别人有责任感。在婚姻中,设限是爱的表现。当对方有不合理要求与控制性行为时,如果我们屈服,就是为对方承担他们发怒、闹脾气、失望的责任,我们应该就此面对邪恶,向配偶正面提出问题,因为最负责任的行为往往都是最难实行的。

能力率:想要改变别人对我们来说难上加难,一味地抱怨、埋怨和啰嗦只会让对方产生反感。不如接受,尊重对方选择,然后让对方自食恶果,这样往往能激发自身改变的欲望,比我们苦口婆心的教导会好很多。

3.3.2 循序渐进的方法

当我们对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且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后,敢于冒险做出改变往往是比较困难。

我们最好可以循序渐进的采取一些方法:

  1. 操练;
    1. 先跟一些很安全的人练习设立界限,让后将其运用到婚姻当中。但我们能够熟练、合适的设立界限之后我们再进入下一步。
  2. 跟坏的事情说不;
    1. 拒绝被对方虐待;家暴、不尊重等都会造成畸形的婚姻关系。向对方不合理的要求说不。即使是夫妻双方也应该向对方不合理的要求和事情拒绝。
  3. 原谅;
    1. 不能原谅是缺乏界限的表现。只有我们真正放下并且不再纠结的时候才能与对方划清界限,在原谅之后才能设立合理的界限。
  4. 获得积极;
    1. 不要让别人控制你。在与对方交流沟通中避免答应所有的事情,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合理答应对方的要求,首先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任务。
  5. 自由地去爱。

四、子女和工作中的界限设立

4.1 子女界限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个完整的教育应该涉及到向孩子传达合理的价值观,帮助他们选择朋友、选择另一半、如何对待学习工作。不能跟孩子设立明显界限的家庭,往往教育出来的孩子存在界限问题。

溺爱、“啃老族”、小大人等等情况的出现都揭示者部分失败的教育。对于设立孩子的界限要逐渐灌输,从他们在幼年就要教他们责任感、设限、延后对需求的满足。

界限的存在可以帮助孩子保护自己,对个人的需求负责,控制和选择自己的生活,延后对目标的满足,尊重别人的界限。

孩子不可能永远待在父母的安全区,让孩子尽快掌握保护自己的界限就能够尽可能避免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害。孩子需要有控制与选择自己生活的感觉,对自己的需求负责,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一直活在父母的安排之下。

让孩子学习延后满足感,树立生活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而不是永远看着眼前的利益和当下的满足。注意别人的界限是别人尊重自己界限的基础,注意别人的界限也可以帮助孩子去更好的爱别人。

训练孩子的界限有明显的年龄区分,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接受能力安排合理的训练。

  • 对于刚出生到五个月的孩子,他们还需要父母亲,在此阶段给予婴儿稳定感与安全感最为重要。
  • 五到十个月是婴儿的孵化期,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尝试分离,成为独立的个体。
  • 十到十八个月是孩子的练习阶段,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学会说“不”,并让他们发现事情的后果。
  • 十八到三十六个月时孩子已经处于比较成熟的练习阶段,孩子应该与别人建立感情联系,却不因此失去自我,逐渐学会独立自主。
  • 三岁到五岁应该迈进与性别有关系的发展,逐渐向自己的父母学习。
  • 六岁到十一岁,这时候就要为即将到来的青春期做最后的冲刺,学着做事情有计划、有始有终,学着调配自己的时间。
  • 十一岁到十八岁,青春期也是迈向成人的最后阶段,孩子应该逐渐设立人际关系、生活作息、价值观、金钱观等方面上的界限,父母逐渐退出“父母身份”,准备将孩子送到外面的世界。

4.2 工作界限

工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恰当处理工作、娱乐和生活的时间和经历是我们十分需要学会的一项技能。在生活与工作之间设立界限,不仅会提升工作效率,也会增加我们生活的幸福感。

工作当中我们应该极力去避免以下几种会破坏界限的事情:

  1. 替别人承担责任;
    1. 这种问题经常出现在我们工作当中,我们往往不能拒绝同事的请求,而使自己加班工作到很晚。我们需要不断提醒自己必须要先为自己负责,然后才需要对同事负责。
  2. 工作时间太长;
    1. 工作时间太长有可能是我们自己效率较低的缘故,也有可能是工作本身超量;
    2. 假如工作让我们不胜负荷,快要把我们逼疯了,那我们就必须采取行动,正视问题,不要使自己一直处于受害者地位,要开始设立界限。
  3. 颠倒优先级;
    1. 我们应该了解自己的时间,经历,然后按照重要程度对工作设限,认真努力地把重要的事情做的很完美。
  4. 难以相处的同事;
    1. 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改变自己待人接物方式,以及思考如何与问题人物互动往来。
  5. 严苛的态度;
    1. 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评估,不要在意那些批评的人,把自己与他们分开,想要得到这种人的认同是行不通的。如果他们靠近自己,就和他们保持距离,谨守界限。
  6. 把工作的情绪带到家庭;
    1. 这是最能检验我们工作和生活界限的一条。工作与生活界限设立通常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情感上的,工作上的冲突一定要解决和处理,不要让工作上的情感控制生活。另一方面是在时间、精力、或其他资源上设限。

    2. 过犹不及 - 图2

      4.3 自己与自己的界限

      前面我们说的都是自己与他人的界限,如何和他人设立界限以保护自己。那我们和自己有没有界限?如果有自己和自己的界限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又该如何跟自己设立界限?这些就是我们这节需要讨论的问题。

生活中我们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食欲,以至于满身赘肉;有时无法控制自己购买的欲望,以至于一直是“月光”;有时我们无法控制自己对时间的安排,以至于什么事情都要拖拉,不能按时完成。有时我们无法控制自己对酒精和药物的依赖,以至于精神不振;有时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舌头,以至于言多必失。

我们对自己说“不”常常不能奏效,相比于外人而言,我们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给自己设立界限就是帮助自己更好的管理自己,提高自己的自制能力。

同样,给自己设立界限的方法也很简单,就像给外人设立界限一样,最重要的一样是要坦诚心扉,意识到没有界限的后果,进而督促自己设立界限。

五、设立界限

建立界限的动力是渴望。在生活中,除非我们知道某件事可以给我们带来利益,我们才会付诸行动。今天我就来看看哪些情况会阻止我们设立界限,我们又该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进而设立界限。

5.1 抗拒界限

设立界限就像是一场征战与冲突,会有争论,也会有损失。因此我们就对此有所抗拒。

归根结底,抗拒来源有两个方面—外来抵抗与内心抵抗。

5.1.1 外患

外患:外来的抗拒中最普遍的就是愤怒。对于他人设下的界限,对于他人口中的“不”字,我们常常大发雷霆,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的第一点就是尊重别人。

他人为了从我们这里得到满足往往会向我们传递使我们自己愧疚的信息,而我们常常因此掉进陷阱。别人对我们设限的反击往往很难应付,如果不奋力拯救自己,就很难挣脱泥淖。

同时,由于我们设立界限对他人造成伤害,我们会因此感到愧疚逐渐动摇自己的意志,但我们要记住,我们的设限对自己、对他人都是有益的。

5.1.2 内忧

内忧:内忧往往来自我们的肉体抗拒,在肉体支配我们的思想的时候,要懂得与肉体说“不”。

我们会因为内心爱的缺失,一旦抓到填补内心空白的一段感情时,就会无法放手,即使这段我们臆想的感情在伤害我们,我们也选择在痛苦中视而不见。

我们常常采取“如果”的态度来麻痹自己,总在潜意识里对自己技术说“如果我顺从她的意愿,她就会爱我”“如果我试着更努力,他就会喜欢我”。

5.2 发展界限

在建立我们的界限时,抗拒一定会来。假如不来,表示我们早已建造好界限了。当抗拒出现时,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对待,积极主动的直面问题。

以下的11个步骤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自己的成长状况,以此指导我们下一步的改变。

过犹不及 - 图3 步骤1:不满—预警。开始发展界限的象征就是对生活上有一些明显的不满或对侵犯感到挫折生气。当我们有如此情形时,就是我们的思想在向我们发出预警。此时,我们可以找一个安全的对象和地方把事实说出来,在与人面对面说出自己的感受。

步骤2:喜好的改变—向有界限的人靠近。我们需要跟爱好界限的人搭建深刻、有意义的情感。在他们的耳濡目染之下,向他们学习设立界限的方法。

步骤3:加入他们。当我们发现我们的喜好发生改变以后,从原来的界限模糊不清,转而能够更加明确地替自己定位后,我们开始和那些有清楚界限的人发展出紧密有意义的关系。这在设立界限的过程中十分重要。

步骤4:珍惜至宝。我们在发展界限的过程中会发现对自己负责是健康的;替他人负责任是有破坏性的。对于我们的至宝—时间、金钱、感情、信仰,我们十分珍惜,避免我们的珍宝受到侵犯。

步骤5:操练初级的“不”。向自己的挚友或者亲人吐露自己的内心想法,说出自己对别人行为的不满和越界行为,这种初级的表明自己界限的操练能够逐步提高自己对界限的掌握。你不用担心对方会跟你生气,只有彼此能够自由地表达不同意见的关系,才能成为最真实亲密的关系。

步骤6:在愧疚中喜乐。对自己设立界限给他人带来的不便或许会使我们感到愧疚,但我们也应该偷着乐,因为我们正在形成自己的界限,我们正在举步向前。

步骤7:操练成年人的“不”。这个阶段需要我们处理那些极端复杂、有冲突性、叫人害怕的关系。把这些问题处理妥当,是我们成为一个有界限之人主要的一个目标。

步骤8:不在#愧疚。当我们设立的界限逐渐清晰,我们对界限的应用逐渐熟练,刚开始的愧疚之感也会逐渐消失。

步骤9:喜爱别人的界限。喜爱别人的界限使我们正视自己的自私与自大。喜爱别人的界限可以增加我们关怀别人的能力。当我们能够喜爱并尊重别人的极限,就意味着我们是真正关心对方,也意味着我们有同理心—我们想怎么被别人对待,就要以同等的心对待别人。

步骤10:自由接纳和拒绝。我们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表达同意和拒绝。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能够说出更为成熟的“不”。为什么要是“不”呢?因为按照我们所能的去给,但答应的事可能无法完成,就要我们来负责了。

步骤11:成熟界限—和价值观相关。拥有界限的人会让自己的生活条理清晰、紧凑有序,生活有明确的方向,平稳地追求个人目标,计划在先。

5.3 有界限的生活

最后,让我们来想象一下第一部分提及的女主雪莉有界限的生活。

早晨她按时起床,甚至醒来的时间比闹钟还要早几分钟,因为她昨晚和家人订出了较好的时间界限,大家都按时早睡。

醒来后,她不必一直喊叫赖床的孩子,因为他们知道如果错过了校车就要步行去学校,同时还要承担被老师责骂的后果。

吃过早餐,每个人都把餐具收拾干净。如果他们不自己收拾餐具那么将会失去下一顿早餐和晚餐。

工作时的她显得更为自信,因为她不必再替领导完成领导自己的任务。她自从专心做好自己事情,不再替他人承担责任后,工作的效率和完成度大大提高,从而得到了领导的赏识。

晚上回到家中,吃过晚饭,睡觉前她和丈夫以及孩子还有一段亲密的亲子活动,使得家庭氛围愈加和谐。

这样的生活,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

后记

书中有关于神与我们界限,以及一些关于基督徒的宗教问题,这些问题与我们大部分读者关系不大,所以就没有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