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全书名:《非理性繁荣》
作者名:[美] 罗伯特·J·希勒
译者名:廖理
出版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036106

「非理性繁荣」这个词,是前美联储出席格林斯潘形容完股市以后全球主流股指暴跌,从而为人们所熟知并传播的。

所以人们一开始的印象中,非理性繁荣总是跟股市联系在一起,但其实股市、债市、房地产等具有投资性质的东西都会经历非理性繁荣。人们对未来过于乐观的情绪会传染,然后一拨本来不是很懂的人由于判断另一拨人会持续过于乐观而希望在此赚一波,从而也表现出乐观,这就更加放大了情绪,加剧了非理性繁荣的泡沫。

那么,人们会基于哪些理由而过于乐观从而导致非理性繁荣的产生呢?

一、偶发诱因

大家都知道,互联网领域的股票市盈率都特别高,为什么?因为互联网的特点是有指数效应,或者用它本身的名字命名,叫网络效应。人们倾向于认为「这个东西一旦牛了之后就会不成比例地牛」,于是在判断看好的股票的未来市值时就会将其估得特别高。

每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都会极大地提升各行各业的运行效率,尤其是当它们已然改变了几个行业时,人们就会开始开脑洞,倾向于将其描述得无所不能,在预测这些领域的公司市值时,自然就会开始非理性,这里的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就是诱使非理性繁荣的偶发因素,我们无法提前预知,你也可以说是被上帝或者随机选中了文明的发展方向。

当然偶发因素不止于此,例如互联网这样的技术比其他的革命性技术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它使在线下单变得更为便捷,这大大降低了普通人参与投资的门槛:投资人数和市场参与资金大量增加,当市场整体可选择标的增加不够快的时候,必然导致每个有限标的不成比例地被热捧,催生大量泡沫。这同样是我们无法提前预计的,也是偶发因素。

还有其他诸如政府下调利率之类的,也都是诱因之一,这种诱因就跟诱导人体得病的那些因素一样,并没有百分百一定哪个诱因可以导致哪个投资市场的上行,但会比平时增加上行的概率,刚刚哪个市场就差最后一根稻草的时候,上行就会发生。

二、反馈环

当某个投资市场被一些偶发的诱因一起推上去之后,人们的心理就会开始建立正面反馈环。
**
如果牛市的持续时间可以有一年甚至以上,那些获益的人们就会把不投资到这里的人称为傻瓜;若是牛市可以持续得更久一些,例如像21世纪以后的中国楼市,那么买房甚至可以成为一种信仰:买房从来不是中国人的信仰,只有作为投资品大幅涨价了以后才逐渐成为的。

当越来越多的人从投资某个领域持续赚到钱,开始笃信购买某种投资品是「稳赚不赔」并形成一种社会整体意识或文化的时候,风险就开始积聚。

投资者的信心就跟我们在其他事上的自信形成机制是一样的,当我们持续判断正确,就会越来越笃信这样的判断永远正确,例如每次短暂下跌后就迅速反弹再创新高;而那些做反向判断的人,由于每次一下跌就判断要开启熊市,所以每次都会被新高持续打脸。

再顽固的人也顶不住多回合的疯狂打脸,从而总有一天会彻底改变自己的想法,加入狂欢者的阵营,而狂欢持续越久,这个关于人数的雪球就会滚得越大。

三、放大器们

繁荣的市场会依靠不断上涨的价格传递给其他人而变得更为繁荣,从而吸引更多蠢蠢欲动的资金进入,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放大器,至少要更快、更广地触达给那些还未参与的人知道,最好还配有动人的故事。

最好的放大器当然就是媒体,有了媒体的广泛参与,进入的资金才会足够迅速以致于在短期内塑造出更多的暴富故事,而这本身就与媒体工作的自身特点相适应。

新闻媒体的生存之道就是抢占用户的注意力,或许你会大谈「怎样的媒体才是对公众来说更好的媒体」,但残酷的竞争会告诉你,只有怎样的媒体才可以活下来,而活下来本身就证明了这些就是大众最感兴趣的东西。

当某个投资市场已然开始剧烈波动的时候,媒体才会介入,因为那里的素材和故事是最多的。媒体会放大好消息,也会放大坏消息,它们或许不会知道真正导致暴涨或暴跌的原因是什么,但他们一定会写上自己认为的理由,然后这种传递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很多刚刚从他们那里得到消息的人进行一致的操作,从而更加放大了原先的涨幅或跌幅。

以暴涨为例,结合之前的反馈环:
非理性繁荣 - 图1

举个数字货币市场的例子,我们可以从比特币这样的投资品涨跌幅和人们在谷歌上的搜索指数变化图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

非理性繁荣 - 图2

两者之间虽不是完全重合,但有多少人在关注比特币,跟它的价格之间显然是有互为因果的加成效应,媒体这种职业就是导向更多人关注从而放大价格变化幅度的天然工具。

而除了媒体以外,当然还会有其他的放大器,例如分析师

市场越是疯狂上涨,分析师就越是倾向于站出来晒成绩以及夸大这种趋势,这就是他们的饭碗:他们靠客户佣金来赚钱。

在一个做空赚钱机制还不怎么完善的投资市场中,如果他们告诉客户不要买,那么除了帮客户省钱以外,什么也捞不到。

在数字货币领域也有很多分析师,他们跟很多的项目方都有合作,因为他们希望得到项目第一手的资讯。而对于那些有影响力的分析师,项目方也会给予他们一些内幕或甜头,以便他们回馈粉丝,更好地聚拢这批人帮助项目达到目的。

所以在市场行情火爆的时候,做多不仅可以收获粉丝,还可以跟项目方搞好关系,而平仓则会被项目方讨厌,若是价格继续上涨,不仅拿不到佣金,还会收获客户的埋怨,所以怎么看都是继续放大狂热情绪来的划算:反正崩盘的日子谁也不知道,真的大跌也不是亏自己的钱,就先把佣金能赚多少赚多少。

因此分析师的职业特点和获利方式也决定了他们是天然的非理性繁荣的放大器。

四、深植于人性的非理性

以上是外部的放大器,而我们内部也有放大器,就是我们自带的人性。

假如我们所有人都如经济学里的假设一样是理性人,那么很多特别夸张的非理性繁荣或许都不会出现,可这是不可能的,人就是会有各种不理性,否则也就没有理性人的获利空间了,投资市场也将会少了很多魅力。

我们这就来看看那些可能会导致非理性繁荣的人性:

4.1 价格的锚

看看公司股票。

其实每一家公司的经营状况都有很大不同,但我们会发现,一个板块的股票往往同涨同跌,这就是藏在人们心里的锚,那就是人们觉得A公司做这个行业赚钱了,那么B公司也做这类的,应该也不会差,或者哪怕已经在业绩上表明是差,既然A公司股票涨了10%,那么B公司就少涨一些,2%吧,丝毫不顾及同等业绩报告的其他领域的C公司跌了7%。

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发现其他有意思的价格锚,例如房产类股票,明明走势肯定是跟公司自己相关,就算是按行业推算,也该和房地产行业是否景气相关,但它们的走势却更容易被股市大盘带着走而不是房地产行业的盈利能力本身。

人们其实根本不知道投资品的真实价值,或者说很多投资品根本也没有真实价值一说,只有判断其他人愿意以什么价格购买。

例如当比特币500块一个的时候,悲观主义者会说比特币的真实价值只有50块钱,而当比特币50000块一个的时候,同一批人会说比特币其实只值5000块钱。你看,就算再不看好的人,在判断所谓的真实价值时还是会受到参照值的影响,所以根本就是胡扯。

人们始终都会把便于参考的数字直接拿来参考,或至少也会受到这些数字潜移默化的锚定影响。

**

4.2 用欲望说服理性

很多人投资是没有什么判断标准的,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时候是购买的时机,什么时候是售出的时机,他们拿来判断的标准都是从自己的欲望出发,然后找对应的证据来印证。

我们要知道,如果一个人要找买或卖的理由,那么市场上可以随便找,因为市场上随时随地充斥着各种好的和不好的消息。就算是同一条消息,不同的人心之所向不同,也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这就是「牛市就怕没消息」的原因,因为任何坏消息都会由于人们心里的趋向被解读成好消息,从而推高投资品价格。
**
绝大部分人投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他们要么想财务自由,要么想买房、买车,当大部分市场上的参与者挣的钱都差不多够得上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提升一个台阶时,新接盘者的资金就会远远接不住售出者想要变现享受的股票数,因为此时人们才会发现手中上涨的市值是虚喊的报价。

大家难道不知道判断投资品价格要用理性,不可以用欲望来衡量吗?知道,每个人都知道,但当我们想要什么的时候,所谓的理性就会变成带着欲望的理性。

所以现在知道什么时候该卖投资品了吧?

当市场无法加速吸引新投资者进入,而老投资者中的大部分又即将满足当下阶段对物质需求的期待时,就该售出了。

**

4.3 过度自信

人多少都有过度自信的倾向,我们常嘲笑大部分司机觉得自己的驾驶能力在平均之上,在自己选号的彩票上愿意下更大的注这样的现象。那么在拿钱投资或赌博这样的事上就更明显了,不觉得自己在平均之上就不会押大量的真金白银下去,可有趣的是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那就说明大部分人都估计错了,否则逻辑就有矛盾了。

人们的这种自信会来源于各种各样的地方,特别想赚快钱的时候这种幻觉理由尤其会出现,可以是觉得自己的投资技术更好,也可以是洗脑自己最近的手气更佳。

这种过度自信对个人当然不好,但对市场也恰恰是成交火热的来源,是催生大泡沫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如果人们不是认为自己可以在投机交易中跑赢多数人,市场交易自然会冷清,还哪来的非理性繁荣和获利空间呢?

4.4 从众

只要有一些人预先表示同意某个选项,另一些人在表达的时候就会受到压力,关于这一点你可以随意做对照实验来证实。

人们在简单决策上总会认为「这么多人都这么认为,那应该就是这样」或者「这么多人都跟我不同,难道只有我最聪明」?于是便加入其中,使这个雪球变得更大从而对剩下的人施加了更大的影响。

你看到的网红店排队,一开始几乎都是刻意营造出来的,然后才会让自然流量跑起来。

如果没有从众,那么无数参与者的不同判断几乎在任何时候都不会造成非常大的单边市场,因为它们总会在很大程度上迅速地相互抵消。

所以也可以说从众程度决定了非理性幅度。

**

五、基于非理性现象的投资忠告

非理性繁荣往往呈现周期性,这就是人们把非理性投资者称为韭菜的由来,因为他们一次一次参与,一次一次都没有学到经验,一次一次重复之前的失败。

人们判断未来的依据往往来源于过去,因为一种投资品的价格在完全市场里真的有太多太多的影响因素了,如果根据现有的因素去预测未来,很可能是盲人摸象,根本没有办法判断,所以人们只能诉诸过去。尤其是当过去几个周期都呈现了差不多的规律后,人们更加会照着周期来操作,从而使这种周期性又得到了自我加强。

例如数字货币的「减半牛市」或者是「房子永远涨」这样的观点,当所有人都如此操作的时候,情绪就会将泡沫堆积上去,堆到一个超越前一个周期泡沫的高度。因为周期重复越久,进入「自我加强」团队的人数越多。

但未来会不会是过去的简单重复呢?显然没有这么简单。
每一次周期的时间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非理性繁荣和非理性萧条的持续时间也同样是。

人们发现某种投资品的价格在下跌后总会反弹出新高,于是他们就会放胆投入进去,但他们从来都不知道创新高需要多久,以及自己可以在萧条中坚持多久——你能想象A股的上证从2007年以来就没创过新高么?10几年了,或许明后年就可以创出新高,这样就可以再次自我加强说这个规律是正确的。

但如果你不知道新高什么时候会来,是要十几年还是几十年,其实这规律就跟没有一样,很多时候需要坚持的时间会远超出投资者的想象,甚至会持续到这个规律就算确认,对人短暂的生命来说也已经没多少意义的地步。

投资者在学习把握投资时机的同时,还是应当多学习一些对冲知识,来降低风险对生活的影响。
**
这种对冲并不是让投资者一定要使用「看跌期权」等金融工具,而是更泛层面的对冲。

  • 例如电动汽车的创始人们都会各自持有其他同行公司的大量股权,这就是对冲,保证其中有一家跑出来自己就不至于跌落阶层。
  • 例如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对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不景气时会升值的资产进行投资,这也是对冲。

无论你认为自己有多大的本事可以在非理性繁荣结束前逃离,都要做好对冲,因为没有人可以永远正确,这是对想长久留在投资领域的投资者的忠告。

后记

由于参与市场交易的都是人,人性共性中的非理性部分,导致了投资市场注定会有巨大的价格偏离,这才让理性人有了挣钱的机会。

我们需要深入地去了解整个非理性的「产生」、「加强」、「疯狂」的过程,才能对过程中的元素足够敏感,例如「开始到处看到媒体宣传了」、「毫无经验的投资者开始咨询你某个投资品了」、「分析师们开始挣大钱了」、「稳赚不赔开始成为人们的口头禅了」等等。

我们可以与风险共舞,等待更多的新钱进入搭顺风车;也可以在判断所有该进入的新钱都进入得差不多了之后选择提前悄然离去。

重点是我们要知道这个过程全貌是如何发生的,每个环节是怎么在起作用的,以及学会在一个又一个的轮回和周期里找到最适合自己、也是自己最易掌控的离去时机,才能像每个厨师掌控心目中的「油温七成热」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投资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