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全书名:《5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Ⅱ:101个瞬间化解尴尬的沟通技巧》
原书名:《Speaking Your Mind in 101 Difficult Situations》
作者名:[美] 唐·加博尔
译者名:何云
出版方: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ISBN:9787515801834

前言

有些人会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但大部分人其实并不是不愿意和陌生人说话,试想一下,你身边现在的同学和朋友,哪一个不是曾经的陌生人。所以,我们只是不敢和陌生人说话,或者不会跟陌生人说话。

不敢说的,要么是害羞,要么是害怕。害羞的,说句「你好」都磕磕绊绊,正眼都不敢瞧人家。害怕的,还没说话呢就怕人家拒绝自己,下次就更不敢开口了。

不会说的,要么是嘴笨,要么是口无遮拦。嘴笨的,没聊几分钟就让别人哈欠连天的,谁还愿意跟你做朋友。口无遮拦的,上来就戳人家痛处,谁会待见你。

陌生人就是以后的朋友,我们的人脉圈就是一个个陌生人变成熟人的案例。所以,别再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句话来安慰自己了。

一、巧用肢体语言拉近距离

我们很多人认为,沟通主要靠嘴,肢体语言只是辅助。但实际上,肢体语言才是沟通中的大头,占比55%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你收获了一次愉快的沟通,这功劳要分一半给你的身体。

肢体语言往往在我们开口说话之前就表达出了我们的感觉和态度,反映了我们对他人的接受度。而别人也会通过我们发出的第一信号进行判断,如果我们给他人的第一印象并不好,那么就很难愉快地谈下去。

我们常听说谁谁谁,动不动就板着副脸,拒人千里之外。为什么板着副脸会让人觉得被疏远了,原因就是这种脸色会让人有主观判断,这个人不友好、不欢迎我,这种脸色下又怎么会有愉快持续的交谈。

很多差劲的交谈者往往意识不到自己会给出拒绝的肢体语言。也就是说,一些不擅长沟通的人,是在无意中掉进了肢体语言的坑里,他们可能内心火热,但身体冰冷,因为给出了错误的暗示导致沟通失败,这是非常遗憾的。

加博尔有提出了一个「SOFTEN法则」,好让大家知道什么样的肢体语言是可以更好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它的每一个字母都代表一种可以鼓励他人和你交谈的形体技巧。

  • S 代表微笑。
  • O 代表打开双臂。
  • F 代表身体前倾。
  • T 代表握手。
  • E 代表眼神接触/交流。
  • N 代表点头。

现在重点说下微笑、打开双臂、握手以及眼神交流。

1.1 微笑

S是smile,微笑,这点很好理解。微笑让人如沐春风,而他人会认为你的微笑是一种尊重,让他感觉很好。

有句老话说得也很到位,伸手不打笑脸人,你要是冲人笑,跟你有仇的都不好意思打你。

我们大家都知道推销难做,那几乎天天要跟陌生人见面,而微笑也是许多优秀推销员的秘籍。比如日本推销之神原一平,这个人身高1米45,一脸凶相,左边眉毛上还长了一颗大肉瘤。这样的形象干销售,前途应该可以说是渺茫吧,但原一平不一样,他不光主动应聘成为一名保险推销员,业绩还连续15年保持日本第一。

而原一平的推销秘诀就在微笑上。原一平深知微笑的巨大能量,他不断地练习微笑,还总结出了38种不同的微笑方式,这种微笑推销,不仅让他能跟陌生人聊得来,还能让大部分人都心甘情愿地购买他推荐的产品。

微笑并不昂贵,本书作者唐·加博尔将微笑称作是「表明你已经注意到他的最简单、最好的方式」,用微笑开场,胜过千言万语。

1.2 张开的双臂

O是「open arms」,张开的双臂。张开双臂的意思并不是说让你做拥抱动作,而是保持张开的状态,与之对应的是「交叉双臂」。我们有时候会无意识地交叉双臂,因为这样可能会让人觉得舒服,但交叉的双臂会使你看上去紧张、焦虑、疑惑。

有部很火的美剧叫《别对我撒谎》,剧里有个经典场面——「两个人在对话时,其中一方在对方提出一个问题后,下意识地后退半步并交叉双臂,尽管他给出了问题的答案,但还是被细心的专家捕捉到,并判定他在撒谎。」

而在交谈中,交叉双臂流露出紧张、焦虑、疑,惑而这些都会使他人不愿意靠近你,或者在和你交谈时感觉到不自在。交叉的双臂表明「离我远点」、「我已经决定了」;张开的双臂表明「我愿意和你接触,愿意听你说话」、「过来吧,我们一起聊聊」。所以说,张开的双臂会让你更容易收获愉快的沟通。

1.3 握手

T是「Touch」,直译是「接触」,结合语境是指与陌生人交往时的握手。握手礼据说是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我们接受握手礼的时间并不长。且我们古人的见面礼,一般都是抱拳或者作揖。

握手能让人觉得你很客气,给别人尊重,但握手也是有分寸的。

印度总统莫迪握手跟别人不一样,我们一般人握手,点到即止。他握手,力道大、用劲足、时间长,让人觉得简直的噩梦。

各国政要都领教过,比如美国总统特朗普、俄罗斯总统普京、日本首相安倍、英国的威廉王子等等,每一个人在跟莫迪握手时都有一种生无可恋的感觉。

那么,和陌生人该怎么去握手?握手要主动,也就是说,你得先伸出手来,并且还要让人感受到你的热情。书中建议要在打招呼时先伸出手,同时说一声「你好」,伴以甜美的微笑,并介绍你的名字,这样你就为打开与他人的交谈通道迈出了第一步。

1.4 眼神交流

E是「Eye Contact」,眼神交流。通过眼睛表达的肢体语言信息可能是最强烈的。

这一点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体会。当你惊恐时,眼睛会睁大,当你害羞时,眼睛会躲闪,当你有发呆时,眼神会呆滞。眼神能够传达出许多信号,所谓「眉目传情」,就是眼神在传达爱意。

说话的时候,如果你不看着别人,就很容易给人造成误会,对方会觉得,你对我说的话没兴趣,或者干脆直接认为,你这没礼貌。

直接的眼神交流表明你正在听对方讲话,并且你很愿意了解他。在眼神交流的同时,给对方一个友好的微笑,你发出的就是这样明确无误的信号:「我很愿意与你交谈,并希望能够增进对你的了解。

但并不是让我们在交谈中就那么直勾勾地盯着对方,也可以向上、向下或向周围看看,并不是一定要目光一直保持接触。因为太多的眼神交流反而会适得其反。

二、主动交谈,打破僵局

这一步非常重要。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跟一个陌生人握手说了你好,就开始搜肠刮肚地想,接下来要说什么,有时候话到嘴边而上,觉得不妥,又咽回去了,结果,两人只能杵在那儿尴尬地握手。

也有人图省事儿,何必主动开口呢?是吧,我就等着对方先说。没想到对方也这么想,谁都不开口,空气突然就安静了。

所以我们跟陌生人沟通时,与其等别人先说话,不如变被动为主动,自己先开口。

以下则是四条针对难以开口的情况所述建议。

2.1 问一些礼节性的问题

礼节性的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说的日常寒暄,外国人喜欢谈天气,我们则喜欢问「吃饭了吗」,听起来是废话,却非常适合打破僵局。

同时礼节性问题还可以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

  • 封闭式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你问什么,他答什么。
  • 开放式问题的答案就复杂一些,主要是为了调动对方的谈话热情。

张三和李四初次见面,张三问,你现在住在哪儿啊,在哪儿工作呢?李四回答说,我家住朝阳,在海淀工作。张三的两句提问就是封闭式的问题,封闭式问题都指向特定的答案。类似的问句还有很多,比如「你喜欢吃什么水果?」「你喜欢什么类型的电影?」

而开放式问题可以鼓励对方多说话,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对方。张三问李四,你觉得现在的工作怎么样?遇到不顺心的事儿你一般怎么调节自己?面对这类问题,李四需要调动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和回答,这种情况下,两人就能形成良性互动。

2.2 可以做一些轻松机智的评论

小贾刚从红酒专卖店出来,发现前面有一位女士牵着一只小狗,女士对小狗说「来吧,莎士比亚,该回家吃饭了。」他随口说了一句:「噢,这就是那只写了好多戏剧的狗狗吧?」

莎士比亚既是这位女士的宠物名,也是世界闻名的戏剧家,这种机智的双关逗笑了狗主人,两人陌生人开始聊起了红酒和宠物。

如果你能让人开怀大笑,那交谈就成功了一半。

但不是每个人都那么机智,如果我天生嘴巴笨,不会搞笑幽默咋办?

2.3 真诚地赞美别人

嘴巴笨一点儿没关系,关键是嘴巴要甜。人人都喜欢好听的话,说一句赞美的话,能让别人瞬间对你有好感。

相信大家都去服装店买过衣服,你们有没有发现,那些导购员的嘴巴都很甜,不管你穿什么衣服,她们都能变着法地夸你。你长的不好看,她们会说,穿上这个真精神;男的胖,她们说壮实,女的胖,她们会说丰满圆润,反正怎么好听怎么说,最后让你开心地自掏腰包。

这便是赞美的魅力。在跟陌生人说话的时候,你也可以真诚地赞美一句,可以说他们的衣服,也可以说他们的发型。例如,对一个不熟悉的同事,你可以说:「你这身衣服真好看,能告诉我在哪儿买的吗?」

但赞美别人也不能不过脑子,别人头发明明是乱糟糟的,你称赞他发型好看,这会让人感觉是嘲讽。真诚的赞美应当是发自内心的,所以这需要你自己去发现细节。

还有,赞美别人也要注意隐私。比如在异性交往中,男士可以称赞对方漂亮、有品位,但不能一上来就说,「哇,你身材真好」,这明显不妥。

如果你不想寒暄什么,也不会幽默,更不想搜肠刮肚地赞美别人,还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来打破僵局,那就是开门见山地做自我介绍。

2.4 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最适合用在聚会中,比如你的谈话对象已经在跟别人聊天了,你想上去插话,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

比如说,公司新来的那个同事正在跟另一个人聊天,你想去认识认识。这时候,贸然打断别人肯定是不礼貌的。要怎么做才能让人觉得自热呢?

那么在别人交谈出现停顿的时候,你可以上去说,顺便说一句:「我叫某某某,您贵姓?」你这样问了,对方肯定也会做出相应的回应。这时,你就可以重复一下对方的姓名,伸出手,面带微笑地说:「很高兴认识你。」

如果你们想找到更多的共同话题,你也可以问:「我是某某部门的,你呢?」

这种自我介绍式的开场也适合一对一的交流。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跟陌生人握手问候完了,就可以直接自我介绍,我是谁谁谁,现在在某某公司做某某工作。如果想要更客气一点,还可以在后面加上一句,请多多指教。

自我介绍的好处是,你不必绞尽脑汁地去想怎么巧妙地开场,只需要把自己介绍一下,对方一般也会做一番自我介绍,这同样能打破僵局。

我们都知道,跟陌生人来往时,最难的就是开场。

许多性格内向的人害怕开口,其实是害怕被拒绝。总觉得主动跟陌生人说话有些厚脸皮。对这种比较害羞的人,可以换个角度想想:你害怕被拒绝,那一定是被拒绝过很多次了,既然如此,再被拒绝一次又算什么呢?

三、学会倾听使交谈持续

3.1 倾听能力的重要性

沟通就好比生火做饭,把火点着之后还得让它保持燃烧状态,直到饭熟。你可能会觉得,一个健谈的人总有办法能够让话题持续,所以,只要学会说话就行了。

但是,大家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滔滔不绝的说,是因为他总能找到话题,而在跟陌生人交谈时,这种话题不是随机的,一定是从对方的话里挖出来的。

相信大家学生时代最痛苦的事情可能就是被老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而比这个还痛苦的是,他叫到你的时候,你在发呆,想着午饭吃什么,或者暗恋的某个女孩,你的眼睛可能盯着黑板,大脑却神游八方去了。

当你扭扭捏捏地站起来,却只能一脸茫然地看着老师,老师则一脸期待地看着你。但你说不出任何答案,因为你根本没听进去老师在讲什么,根本回答不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了。

这种场景其实就是人际沟通中的「回馈中断」,对方说了话,需要你对他的话作出回馈,你没听进去或者听不懂,脑袋就会断片,无法作出回应,沟通也就会戛然而止。

还有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会倾听的人让人觉得很贴心,而只会说的人则会让人厌烦。我们每个人身边可能都会有一两个这样的话痨朋友,跟他们聊天你觉得很累,为什么?因为大部分时候都是他在说个没完,你想换个话题都不行。朋友都忍受不了话痨,陌生人就更不用说了。

糟糕的倾听能力不仅会影响你的交谈,而且会破坏你的人际关系和事业。

倾听是让交谈能够持续的秘诀,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倾听能力呢?

3.2 提升倾听能力的技巧

3.2.1 问一些说明性的问题

A和B刚聊天,B对A说,昨天晚上我出差回来,上午赶到公司开会,因为太累了注意力不集中,开会的时候还打瞌睡了。

A一脸惊讶地问,然后呢?B回答,主管说了我一顿,说要扣我这个月的奖金。A继续问,你们主管不知道你出差刚回吗?怎么会这样?B说道,哎呀,他就是那样的一个人,对谁都很严格,包括他自己。

在这个案例中,A问的就是「说明性问题」。这种问题可以明确事实和细节,并且让人感觉你愿意更多地了解对方。

有时候,我们在别人讲话时会因为走神,或者环境太吵,没听清对方刚说的话。这个时候也可以问说明性的问题,你可以说:「不好意思,我没听清楚你刚才说的话,能重复一下吗?」

3.2.2 确认无偿信息

我们每个人说话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给出无偿信息,而这种信息是对方主动说出的,如果你能够予以确认,别人就会觉得你重视并注意到他所说的话,他们会更愿意说更多。

我们可以看一个案例,了解下什么叫无偿信息,又要怎么去利用这种无偿信息。

在一次同城聚会上,小张跟邻桌的小李聊起了智能手机。小张说,我感觉,现在做手机的门槛太低了,什么公司都在做手机。小李笑了笑,说道,是啊,做手机的门槛不高,我做IT行业的,对这个还算是了解,以前的山寨机一些小作坊都能生产。

小张点了点头,问,你刚才说你是做IT的,你学计算机出身的?顺着这个话题,两个人聊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投机。

案例中,两人的话题是手机,但小李附和时给出了一个无偿信息——我做IT行业的。小张听进去了,就顺着这个无偿信息又确认了一遍,又引出了另一个话题,这个话题显然会让小李觉得,眼前这个人在认真听我说话,自然,他也愿意透露更多自己的情况。

这就是「无偿信息」的价值。

有时候,别人会说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这时,你可能会有些慌张,害怕这一下没听懂会影响后面的沟通。

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第三个倾听技巧:请发言者举例说明。

3.2.3 请发言者举例说明

也就是,当你不理解对方在说什么的时候,就请他举个例子解释一下。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你可以通过他们的解释弄清楚问题,其次,对方同样会因为你的请求而感受到你对这个话题的重视。

A对B说,昨天我去看了场电影,《红海行动》,非常带劲儿,跟好莱坞战争大片水平差不多了。 B不知道A说的是哪些美国片,就问,比如说? A回答:「像《黑鹰坠落》《勇闯夺命岛》啊这些。」 B说,这两部我看过,也都很好看。 两人就开始聊上了战争电影的话题。

话题中,B让A举例,撩起了A的回答欲望,又弄清楚A说的是哪几部电影,还扩充了新的话题,交谈当然就能变得更融洽。

3.2.4 听懂对方的暗示信息

有时候一个人的话,字面意思很简单,90%的都藏话里,这就是冰山信息。冰山信息对方可能不会主动讲出来,而是需要我们去问。

我们听一人说,哎,我最近真是倒霉啊。作为倾听者,我们这时候就应该主动去挖掘这背后的信息,因为他说这个话的目的并不是想告诉你他最近很倒霉,而只是想讲一讲为什么倒霉。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该主动问一下:「怎么了,发生什么事儿了吗?」

再比如说,一个人对你说,我今天晚上要和朋友去电影院看一部动画电影。这句话的冰山信息明显在动画电影里,所以我们可以问,看什么电影啊,讲什么的?

掌握这个技巧的前提是,我们一定要懂得人家的暗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说这种话的时候。你也有可能会对朋友说,「我最近烦死了」、「我明天还要去外地一趟」,你说这番话的时候,肯定会希望对方问题,你为什么烦呢?去外地干什么呢?这样,你才能把准备好的话一股脑儿全倒出来,心里也会舒服很多。

所以,当别人也在说这种话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主动问一问呢?

3.2.5 总结对方的主要观点

总结对方的观点有三个好处:

  1. 可以让你记住重要的细节;
  2. 会让对方觉得,你对他的话很感兴趣;
  3. 时不时地总结一下,可以让话题不偏离主题。

A和B聊天,他们都是外地人,在同一个城市工作,谈的话题就是对这座城市的感觉。A明显很喜欢这个城市,谈了一堆美食、风景,还眉飞色舞地讲来到这个城市之后自己生活的改变。

如果你是他的谈话对象B,你可以说一些总结性的话,比如说,听你这么说,你在这里收获了不少啊,你一定很喜欢这里吧,以后是不是打算就在这儿定居了?

这就是一种总结,通过总结对方的主要观点,你还能提出新的问题,你问他是不是打算就在这儿定居了,对方当然乐意回答,交谈也会继续下去。

四、自我表露,让别人也能了解你

现在有人可能会问了,我不能一直听人家说吧,跟陌生人交流,不得互相了解吗?我也得让对方了解了解我吧,是的:沟通是双向的,不能光去了解别人,也得让别人认识你。

这里所说的认识,不是让你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而是一种自我表露。适当的自我表露是为了建立相互的信任,帮助别人从你的角度来认识你。

4.1 自我表露四层次

根据表露的内容,可以将自我表露分为四个层次:礼节性问候、背景信息、观点喜好以及敏感话题。

前三个层次在交谈或闲聊刚开始时会用到,而第四个层次则比较特殊,它不是必须出现的,一旦达到了这一层次,那说明交谈双方已经分享了很多私人信息,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已经开始信任对方。

4.1.1 前三个层次

刚见面时,别人可能会问,怎么称呼?最近可好?回答也很简单,无非就是告诉别人你的名字,我很好。

问候完了,会进入第二个层次,分享双方的基本信息,也就是告诉别人你是做什么的,在哪儿上班。从这儿开始,交谈双方才能开始了解对方。

第三个层次更加深入一些,会谈到个人的某些观点和喜好。这个层次非常重要,到了这一步,双方就有可能建立起初步的信任。比如说,你告诉别人,你喜欢旅游,喜欢看书,或者是喜欢打球,对方会根据这些兴趣爱好判断你的性格,你在他眼中就变得更加真实。

4.1.2 敏感话题

谈敏感话题,也就是我们的隐私。只有当你跟别人已经产生信任的时候,才能去说一些敏感话题。

为什么要这么做?举个简单的例子。

A和B刚认识一会儿,才聊了几句,谈到家庭时,A突然对B说,我老婆最近跟我吵了一架,我们都冷战好几天了。这句话明显有些突兀,别人才知道你叫什么,是做什么的,你就说跟老婆吵架冷战的事,听着不尴尬吗?

出现这种尴尬是因为还没到时候。

有个词语叫「交浅言深」,说的就是这类人的毛病。他们刚认识你,就可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袒露在你面前,让你无所适从。

更要命的是,他们还把这种不合时宜的袒露当作是「真诚」。

但这不是真诚,而是表达欲泛滥的结果。试想一下,一个刚见面的陌生人,你们聊了几句小孩的话题,他突然跟你说,其实,我应该多陪陪我的孩子,这些年工作太忙了,我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

当你听到这句话时,你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

会觉得这个人真诚吗?不会,你只会觉得太尴尬了,因为你根本不了解他,也没听过他孩子的一点儿信息,突然来这么一句话,你不会更加了解他,只会想着他能尽快回到正题上来或者干脆结束这段对话。

所以我们更需要「得体地自我表露」这样一个概念。

  1. 在没有建立起信任和默契度之前,不要过度表露自己的个人情感和经历。
  2. 不要说出自己所有的生活史,应该根据交谈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情况和看法。我们没有必要把自己把自己的情况和盘托出,可以根据交谈内容来适当流露自己。
    1. 比如说,你和别人在谈职业目标这个话题时,可以适当说一说自己的奋斗目标。
  3. 实事求是,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
    1. 一些爱慕虚荣的人会美化自己,明明只是个普通上班族,却非把自己说成个主管。还有的人只讲自己的优点,隐藏自己的缺点。但很快别人就会发现,你展示的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你,对你的印象一下就会变差。

五、如何成为谈话高手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碰到过这种情况:经熟人引荐认识几个新朋友,大家在饭桌上聊得很开心,还互加了微信。聚会结束后,你拿出手机,打算给这几个人的微信加个备注,却突然忘了他们的名字,一点儿都想不起来。

记不住别人的名字,的确会让人尴尬。你不知道别人叫什么,下次见面,怎么打招呼都是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容易忘掉别人的名字?美国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教授保罗·雷柏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我们在一次谈话中只能保留一点信息,如果你不集中注意力,这点儿记忆也很快会消失。像名字这样的信息需要转移到大脑的长期记忆系统,才会变成长期记忆。」

那么,记住别人的名字真的有那么难吗?加博尔说,记住别人的名字其实只要5秒钟就够了。

5.1 五秒记住他人姓名

第1秒:集中注意力听他人介绍
跟上课一样,只有集中注意力,我们才能听到对方在说什么。你们握手之后,就应当集中你的注意力,因为接下来他就要说他的名字了。

第2秒:大声重复听到的名字
重复他人的名字以确保你听到的是正确的。我们有许多方言,会造成误会。

比如你跟一个福建人打招呼,他说,我叫谢辉。此时,你一定要重复一下,「谢辉,你好你好」。为什么要这么重复,因为福建人的舌头很容易将「飞」字说成「辉」,确认一遍,你以后就不会在名字上闹笑话。

第3秒:确认对方名字是哪几个字
英文全是些字母,多音字很少,而中文里有大量的多音字,如果你无法确认那个人的名字,不妨逐字确认。比如说,对方说我叫「刘玉祥」,为了避免记错字的尴尬,你可以问「文刀刘,君子如玉的玉,龙凤呈祥的祥」是吗?如果错了也没什么,对方会帮你纠正,而你只需要确认这几个字就好。

第4秒:想想在你认识的人中有没有跟他名字相近的人
美国人的名字就那几个,男的就是汤姆、约翰、保罗、约翰,女的就是苏珊、露西、戴安娜、玛丽,而我们的常用汉字有近4000个,而我们在介绍自己时又会带上姓氏,所以哪怕是单名,你的朋友圈里重名的概率也很低。

所以,我们不妨想想身边有没有名字相近的人。对方说,我叫刘军,你就可以想想,身边有没有叫张军的、王军的或者其他什么军的。相近的名字可以产生联系,帮助你更好地记忆。

第5秒:在交谈过程中和结束时说出对方的名字
用一个人的名字可以让交谈变得有个性,增加对方的好感,还可以增强下次见面时你的回忆能力。而在交谈结束时说出对方的名字经常被我们忽略,其实这一点很简单,也很实用。

比如说,跟一个叫王启的人告别,我们可以说:「王启,你什么时候有空,一起在出来玩。」

5.2 TACT 法则

这个技巧能够帮助解决我们最常见的一个沟通问题——尬聊。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跟对的人聊天,说一两个小时都让你意犹未尽。跟错的人聊天,三句话里头有两句是让你扫兴的,但迫于情景,你又不得不继续交谈下去,这简直是度日如年。

我们不能要求别人能说会道,至少,我们自己要学点技巧,避免说出一些扫兴的话,让双方都觉得很尴尬。

书中提出了一个TACT法则,听起来很复杂,其实总结起来就是四句话:

  1. 说话要过脑子。
  2. 倾听要更用心。
  3. 考虑交谈的结果。
  4. 注意表达方式。

除了第3点,其他的都很好懂。

5.2.1 说话要过脑子

这一点,想着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不过脑子说出来的话,会让人哭笑不得。

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

有个人请客吃饭,一看时间都到了,还有一大半的客人没来。他心里很着急,就说:「怎么搞的,该来的客人还不来?」一些敏感的客人听到了,心想:「该来的没来,那我们就是不该来的?」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走掉了好几位客人,越发着急了,又说:「怎么这些不该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听,心想:「走了的是不该走的,那我们这些没走的倒是该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

5.2.2 倾听要更用心

这样你才能让交谈更顺畅。这也好懂。

我们经常在饭桌上看到这样的人:别人讲话的时候,他这儿看看,那儿瞧瞧,没事儿还玩下手机。等他说话的时候,就开始滔滔不绝,别人都听腻了他还意犹未尽。

试想一下,这样的人,谁愿意跟他聊天。你不想听别人说话,那别人又怎么会愿意听你讲。所以,只有更积极地倾听,才能让你们的交谈更加顺畅。

5.2.3 考虑交谈的结果

我们与人交谈都是希望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比如说,你跟同事就工作中出现的一个问题沟通,那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你们交谈的目的。可如果你在交谈的过程中跟对方吵了起来,那就是已经忘记了自己要的结果,直接发泄情绪去了。

所以,你要什么结果,就朝着那个结果去说。

你想拒绝一个销售,就不能扭扭捏捏地说,我也不知道这东西对我有没有用。而应该斩钉截铁地说,我不需要,谢谢。

你跟人打听个事儿,对方在某些细节上记不清的时候,你可不能说一直催着人家,你再想想,一定要想清楚再告诉我。

你因工作需要不得不跟一个陌生人沟通,哪怕对方的话让你觉得十分乏味,你也不能说,行了,别再说了,没意思。

只要你还想要那个结果,就必须要慎重选择你所说的话。

这里有书中列举的几个化解尴尬交谈的办法:

第一个:亲戚问你为什么不结婚或者不生孩子。
很多人会对这种问题不爽,但又很无奈,那些爱嚼舌头的七大姑八大姨又有着亲戚关系,不好直接打脸。所以作者给的建议是,尽快结束这个私人话题。这时你可以说:「这只是还没有发生的事情。」

第二个:交谈的过程中出现了长时间的沉默。
出现沉默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怎么打破沉默。所以我们在长时间的沉默后应该重启交谈,这时你可以说「我刚才在想你几分钟前说的话」或者「我刚刚想起一些想要告诉你的事情。」

第三个:朋友只在要你帮忙或者发牢骚时才会跟你联系。
这个问题太常见了,也会让很多人尴尬。如果你已经厌烦了这种友情,又想给他一个自省的机会,你可以温柔地说:「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但是解决这些问题只能靠你自己。你总会遇到开心的事情吧?相比之下,我更愿意听你说开心的事情。」

5.2.4 注意表达方式

话有好听的,也有难听的,有捧人的,也有伤人的,所以,讲话的时候必须要注意表达的方式,最好是能让人心里感觉很舒服。

一位父亲带着小孩来医院做扁桃体手术,他一直怀疑老婆有外遇,就让医生给他和儿子做个亲子鉴定。手术做完后,医生让他一周后拿报告,顺便带儿子来复查。

一周后,他带着儿子来医院复查。复查结束,他就迫不及待地问医生,亲子鉴定的结果出来了吗?

医生摘下口罩,同情地看了他一眼,然后摘下了做手术的一次性帽子,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那种绿色的一次性帽子,对这位父亲说:「您先戴上这个。」

这只是一个笑话,并不是告诉我们,医生这样说就是最恰当的。但我们也可以听出来,不同的表达方式,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所以,我们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

5.3 怎么结束交谈,并让对方感觉良好

这里有一个时机问题,那就是结束交谈的最佳时机是双方都对对方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之后

在热烈和融洽的氛围中结束交谈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双方都能感觉有所收获。

也就是说,结束交谈的最佳时机是你们已经聊得够好了。这时,你可以发出结束交谈的信号。比如说,今天聊了很多,我收获不少,得好好消化消化。

如果你还想跟对方交流,在发出信号之后,可以约定下一次见面的时间。这里还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多人在约定时间的时候,总喜欢说「找个时间」这样的词,实际上,这会让人觉得,你只是在应付。

如果你真的想见面,就必须明确时间和事项,比如说,下周末一起看个电影。这样,对方才会做出积极的回应。

当然,也还有一种不需要等待最佳时机的特殊情况。当你陷入一场无聊的交谈中,并且急于摆脱,那就没必要等待这个最佳时机,但同时你也得尽量礼貌一些。你可以说:「你刚才说的很有意思,但我有点事儿,有机会再聊。」这样,你就可以从尬聊中脱身了。

后记

以上五个流程大体上呈直线型,但在具体交流中,我们不必按照这个顺序走。比如说,我们可以在倾听的同时,适当地自我表露,让别人也了解自己。
见面后
交谈中,让别人也了解你
掌握一些谈话技巧
交谈中,保持倾听
刚见面
见面后
交谈中,让别人也了解你
掌握一些谈话技巧
交谈中,保持倾听
刚见面
100%5分钟和陌生人成为朋友 - 图1 [ ```

  1. ]()<br />[

  1. ]()<br />[

```

]()
总而言之,这是一套系统地沟通方法,希望大家能够灵活地掌握并运用到实战当中,验证一下这套方法的实用性。学以致用,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最后,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刚才的那个实验,让大家记住的那个名字是什么,有多少人还能想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