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全书名:《六顶思考帽:如何简单而高效的思考》
英文名:《Six Thinking Hats》
作者名:[英]爱德华•德•博诺 (Edward De Bono)
译者名:马睿

前言

这本书,是一本有效思考的技术指南,它略微不同一般偏理论的思考类书籍,这本书更着重于讲操作,而且是只讲一种操作——如何使用六顶思考帽。

爱德华被誉为全球“创新思维训练法”开创者,欧洲创新协会将他列为历史上对人类贡献最大的250人之一,他的六顶思考帽方法在世界各地都有经典应用:

  • 一家大公司(ABB集团)过去要花30天时间进行跨国项目的团队讨论,使用六顶思考帽方法的平行思考法(parallel thinking)后,只需短短两天就能完成;
  • 顶尖的IBM实验室使用六顶思考帽方法,将他们的开会时间缩短到以前的四分之一;
  • 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的一个钻油塔曾经出现问题,导致他们每天损失约100 000美元,一个名叫延斯·阿勒普(Jens Arup)的认证培训师引入了六顶思考帽的方法,问题在12分钟内就得以解决,每天100 000美元的花费也降到零;
  • ……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来领略一下六顶思考帽的魅力。

一、手忙脚乱的思考

思考最大的问题在于混乱。我们总是试图一次解决太多的问题。情感、信息、逻辑、希望和创意全都在头脑中挤作一团,就好像用球变戏法,结果却因为球太多而手忙脚乱。

1.1 辩论

西方思维的基本逻辑是2300年前由希腊的“三巨擘”基于辩论而设计的。 苏格拉底高度重视辩证法和辩论,他认为自己的作用只是指出“谬误”。 柏拉图认为,“终极”真理隐藏于表象之下,他的著名类比是洞穴寓言。 亚里士多德归类了容斥逻辑,他认为不可能出现似是而非的情形——一定是非此即彼。

西方思维关注“是什么”,其结论是经过分析、判断和辩论而得出的。

从前,有个人把自己的车涂成了一半白色、一半黑色。朋友问他为何做这么奇怪的事情。他答道:“这多好玩啊,我一出车祸,就可以在法庭上听那些目击证人自相矛盾地做证了。”

站在不同的侧面,确实看到的是不同颜色的车,而目击证人的证词即使互不相同,但在逻辑上并没有错,即使发生多么激烈的争吵也不会有任何结果,辩论思维此时就无法起到实际作用(有时候它更像是文字游戏),我们需要换一种全然不同的思考方式,关注“能够怎样”,寻求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建设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

1.2 平行思考

世界上的很多文化,甚至绝大多数文化,都认为辩论是挑衅找茬、针锋相对而缺乏建设性。这正是为什么这么多种文化都愿意采纳“六顶思考帽”方法中的平行思考理论。

有一幢宽敞美丽的乡间别墅。房子的前后左右各站着一个人。此时要讨论房子是什么样的。 采用辩论的思考方法,四个人就会(通过对讲机)展开辩论,每个人看到的同一所房子都不一样,人人都觉得自己看到的才是这幢房子的真实外观。

应用平行思考法,他们就会一起绕过房子一周。这样一来,在每一个时刻,每个人都从相同的视角进行了平行观察。这几乎与辩论完全相反,在那种对抗性的冲突思考中,参与的每一方都预先采纳了互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立场。由于每一个人最终都会看到这栋建筑的四面,也就对主体进行了充分的探索。

这就是平行思考的本质——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刻都从相同的方向观察事物。当然,方向是可以变化的。

在传统思考中,如果两个人意见不一致,就会发生辩论,每个人都会力图证明另一方是错误的。而在平行思考中,无论双方意见如何对立,最终都会趋于平行,因为争论的目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下一步怎么办。

无论何时,重点都在于设计一条前行之路,这也就是平行思考在集体决策和考虑复杂问题时优于辩论思考的原因。

1.3 六顶帽子,六种颜色

六顶思考帽所强调的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戴上任意一顶帽子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类型的思考方式,它要求思考者要学会将逻辑与情感、创造与信息等区分开来,在同一时间内只能采用一种类型的思考方式,这就是“六顶思考帽”方法。

帽子只是一种比喻,代表的是六种思考方向,作者分别用六个颜色来指代这些方向,目的就是让人对六种方向印象深刻,便于应用。

  • 蓝帽:蓝色清爽,它也是高于一切的天空的颜色。蓝帽与控制和整理思考过程、有条理地使用其他思考帽有关。
  • 白帽:白色是中立客观的颜色。白帽与客观事实和数据有关。
  • 红帽:红色可能表示生气(火冒三丈)、愤怒和情感。红帽提供的是感性的看法。
  • 黄帽:黄色是阳光积极的。黄帽代表着乐观,包括希望和积极的思考。
  • 黑帽:黑色是阴郁而严肃的。黑帽代表着谨慎小心,指向一个想法的弱点。
  • 绿帽:绿色会让人想到草地、植物和葱郁繁茂的生长。绿帽代表创造力和新点子。

1.4 孔子的体系

自弗洛伊德以来,人们一直在强调分析:找到行为的深层真相和动机。

而孔子的方法几乎是弗洛伊德的反面。他不去管人们的性格,而选择直接关注行为,他敦促你用得体的行为与同事、下属、上司和家人相处,孔子对人的个性或心理素质完全不感兴趣。

六顶思考帽方法遵循的是孔子的体系而非心理分析体系。我们列出行为规则,你只需遵照规则行事。如果你这人争强好胜,没人会试图让你不那么争强好胜。但如果此刻大家在使用黄帽,你就必须在乐观思考方面发挥自己争强好胜的特点。

六顶思考帽方法直指具体的行为,比试图改变个性的那些方法易于接受、有效和迅速得多,这也是为什么六顶思考帽方法能解决思考效率问题的原因之一。

1.5 使用思考帽

使用思考帽的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在需要某种类型的思考时单独使用,二是在探索主题或解决问题时,在一个序列中相继使用不同类型的思考帽。

1、单独使用时,则是要求进行某种特定类型的思考。比如你现在只想知道大家的情绪,那就只需要请大家带上红色思考帽。

2、按序列使用时,你可以按照某种特定的顺序,让人们相继使用这些思考帽。比如在会议开始时先戴上蓝色思考帽,预先设定好思考的顺序,再坚持这个顺序进行专项思考。采用预先设定顺序的好处在于,避免团队成员花很多时间争论下一步该用哪一顶思考帽。

在使用思考帽时要注意,你可以根据需要使用任何一顶思考帽,同时没必要用到每顶帽子。

1.6 优势

六顶思考帽有两个主要优势:

第一是通过让思考者每次只处理一件事,来简化思考过程。思考者不需要同时应对情感、逻辑、信息、希望和创造力,而是逐一应对上述种种。思考者不需要使用逻辑来支持半遮半掩的情绪,而是可以利用红色思考帽,直接坦率地表达情绪而无须解释自己“对事不对人”。

第二是允许在思考过程中进行转换。如果有个人在会上始终都很消极,不妨请那人摘下黑色思考帽。以这种方式发出信号,表明其一直都表现得很消极。还可以请那人戴上黄色思考帽,直接请他(或她)积极一些。这样一来,六顶思考帽就提供了一种用语方式,目的明确,又不致冒犯某人。最重要的是,这种用语方式不会侵犯到某人的自我或人格。思考帽就变成了一种指令的速记符号。

二、蓝帽与白帽

蓝色思考帽是考察思考本身的思考帽,是思考的组织者,负责过程控制。白帽思考的目的是集中精力寻找并列举出信息。

2.1 蓝帽的功能

蓝帽是控制之帽,蓝帽思考考察的也是探索主题所需的思考本身。

蓝帽思考者就像是乐队指挥,负责整理思考本身,定义思考所指向的主题、确定焦点、定义麻烦所在,以及为问题塑形。

蓝帽思考可以用来确定思考过程的严格程序,明确需要执行的思考任务。蓝帽思考者可在会议中偶尔插话,要求与会者戴上某一顶思考帽。

蓝帽思考是执行纪律的思考。在思考过程中,蓝帽思考者要负责监督人们遵守游戏规则,当有人发表的言论不是当下思考的方向时,他可以要求发言人回到既定的思考方向上来。当团队发生争论时,蓝帽思考者还要负责终止争论。
要注意的是,头戴蓝色思考帽时,考察的对象不再是思考的主题,而是探索该主题的思考本身。

2.2 蓝帽的使用

头戴蓝帽的人通常是会议的协调人、主持人或领导人,这是一个常任角色。在集体思考开始之前,既可以让主持人戴上蓝帽,负责整个会议的秩序,也可以大家一起带上蓝帽,共同确定研究的主题、方向和秩序。一般在思考会议一开始就使用蓝帽,可以对当前形势加以界定。

当然,蓝帽还可以用在会议进程中,戴上蓝帽思考,可以让大家讨论会议的进程是否符合预期,其他的帽子使用是否达到目的。同时,蓝帽思考者还要在会议进行过程中不定时地总结目前已经实现了哪些成果。

在会议结束时,通常会继续戴上蓝帽,其形式可能是总结、结论、决定、解决方案等,总之就是对会议成效进行评价。

2.3 白帽的功能

白帽与信息有关,使用白帽时,每个人直接且仅仅关注信息。

信息要有完整性,白帽思考要负责定义当前漏掉的和所需的信息,这要求信息需求者提出焦点问题,才能获得信息或填补信息空白。

信息要有客观性,白帽思考要求与会者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客观中立的,还要列出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方式。

2.4 事实的两层结构体系

要正确使用白帽,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事实。很多被认为是事实的信息,其实不过是人们认定的评价,或者根本就是当时当地的个人观点。

现实往往是复杂的,我们不可能以科学实验一般的严谨态度去核查每一件事,因此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建立一种两层结构体系:

  • 第一层包括已经核实或证实的事实—— 一级事实(核实事实)。
  • 第二层包括相信为真但尚未充分核实的事实—— 二级事实(认为事实)。

白帽思考当然可以使用这两级事实,但是必须要分清楚你使用的是哪一级事实。

核实事实自不必说,但对于认为事实的使用要尤为注意,这一层事实仅指你认为的事实,当你把二级事实在白帽思考中输出时,必须使用适当的“设定框架”来表明其概率。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碰巧看到的每一只天鹅都是白色的,能否大胆直言“天鹅都是白色的”?可以,而且我们一贯就是这么做的。在某一段时间内,这一陈述是对自己所拥有经验的真实总结。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种认为事实。

但从看到第一只黑天鹅起,这个陈述就不再正确了。如果我们看见白天鹅和黑天鹅的经验比例是100∶1。作为亲身经历的事实可以是:“大多数天鹅都是白色的”;“大体上天鹅都是白色的”;“白天鹅的比例略高于99%”。

“大多数”、“大体上”、“有时”、“偶尔”就是适当的“设定框架”,它让不准确的认为事实具备了实际用处。而白帽思考事关可用信息,因此“大体上”和“整体来说”等用语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我们并非总能收集到完整的统计数据,因此往往不得不使用认为事实。而就算是统计数据,也仅仅是给那些相当含混的用语增加一些明确性,统计本身就无法做到百分之百准确。

在白帽思考中,分清与会者陈述的是哪种事实,非常重要。

2.5 客观事实

白帽思考要求发言人必须保持客观中立,排除诸如预感、直觉以及基于经验、感觉、印象和成见所做的判断,不能在提供信息的过程中注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人们往往习惯用情感来修饰事实,可一旦如此,事实就不是被客观呈现,而是将被用于某种目的。任何对事实的情感修饰都可能被看作为了支持某一特定观点而对事实进行的选择。而一旦陈述看似被用来支持某种观点,它就不再可信了。

  • “这支笔在便利店卖1块钱”——客观事实;
  • “这支笔在便利店才卖1块钱”——事实+觉得笔卖得便宜的情感;
  • “这支笔在便利店居然要卖1块钱”——事实+觉得笔卖得贵的情感;

带有情感的事实陈述,在白帽思考中是不允许的,因为它提供了发言人的预设立场,容易引起与会者的争论。比如上述卖得贵的情感就很容易和卖得便宜的情感起争执,这些都不利于团队进行白帽思考。

在白帽思考下,你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因为意见代表着立场,立场就会引起争论,这与白帽思考的基本宗旨相违背。但是,你可以在白帽思考中提出他人的真实意见。因为对与会者来说,他人的真实意见,并不以发言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因此就是一种客观的信息,可以为白帽思考所接受。

2.6 白帽的使用

白帽通常在思考会议开始之前使用,从而为即将进行的思考提供背景。比如“大家现在戴上白帽,提供与XXX主题相关的信息”。

为避免陷入信息的巨浪中,提议进行白帽思考的人可以将要求的范围缩小,只需要提出所需的信息。这就要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准确的界定和清晰的表述。

如果两个人提供的信息有出入,没有必要在这一节点展开争论。可以将两套信息并行排列。待将来必须从中二选一时,再做选择也不迟。

三、红帽与黄帽

思考可以改变情绪,但改变情绪的并不是思考的逻辑部分,而是思考的认知部分。

3.1 无需证明的情感

想一想炉火的温暖、情感的炽烈,你就能明白用红色来代表情绪之帽是如此的贴切。

一般的商业讨论不允许掺杂个人情绪,但讨论无论如何都会掺杂情绪,只不过它们被粉饰为逻辑而已。

红帽思考只关乎情绪和情感,以及思考的非理性方面。它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特别机会,让人们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和直觉。这几乎正好是白帽思考的对立面,后者是中立客观的,不掺杂任何情绪。

戴上红色思考帽,我们可以表达一系列情感:热情的、“钟爱”、“喜欢”、中立的、不确定的、怀疑的、情绪复杂的、不满的、“不喜欢”等等。所处的文化不同,表达情感的方式也不一样。

比如表达反对的情感,在日本,人们的表达方式非常低调:“我得考虑一下。”在美国,人们的表达会更强烈:“这简直就是个馊主意。”

戴上红色思考帽,你就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情绪和直觉,而没有必要解释或证明其合理性。实际上,如果人们认为需要证明自己的情感是正确的,他们就会只表达那些能够证明为正确的情感。因此,红帽思考不允许做出任何解释。无论何时,与会者只需表达当时当地已经存在的情感。

红色思考帽的目的是表达现有的情感,而不会强迫任何人做出解释。

3.2 正视情绪

红帽包括两大类情感。一类是普通情感,如恐惧和厌恶,也有更微妙的情感,如怀疑。这里我们统称为情绪。

传统观点认为,情绪会破坏思考。好的思考者被认为应当是冷静、超脱的,不受情绪的影响,应当是客观的,只考虑事实本身而不考虑它们是否与自己的情感需求有关。

然而任何好的决策最终都必然是以情绪的方式表达出来的,这里要强调一下最终这个词。情绪让思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让思考适应我们的需求和当前背景,它们是大脑运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情绪可以从三个方面影响思考。

它们可能是强烈的背景情绪,例如恐惧、愤怒、憎恶、怀疑、嫉妒或热爱。这种背景会限制和影响所有的认知。红帽思考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看到这一背景,以便观察到它的后续影响。整个思考可能都会被这样一种背景情绪所支配。背景情绪可能依附于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种形式,也可能因为其他原因而出现。

在第二种情形下,情绪是由最初的感觉触发的。你觉得自己受到了某人的侮辱,从那以后你关于此人的一切思考都会受到这一感觉的影响。你觉得(可能是误会)某人出于利己的想法说了什么,从此那人再说什么你对他的信任度都会大打折扣。你如果觉得什么东西是广告,就会对它将信将疑。我们都是很快做出这类草率的判断,随即就把自己锁定在它们所释放的情绪中不能自拔。红帽思考让我们有机会在这类情感一出现时,就直接坦率地表达出来。

第三个可能会引发情绪的时点,是在人们掌握当前形势的总体情况之后,也许会出现焦虑、担忧或者乐观、放松。与会者应该把红帽思考所启发的情绪包括在对总体形势的判断之内。

每个决定都有价值观作为基础,而人对价值观的反应总是非常情绪化。比如我们对自由这一价值观的反应就是情绪化的(特别是在自由被剥夺时)。

3.3 直觉合理

红帽包含的另一类情感是复杂的判断,它们被归于诸如预感、直觉、感觉、品味、审美情趣等情感类型,以及其他不那么容易解释的情感类型。这里我们统称为直觉。

直觉一词有两种用法,两种都是正确的,但从大脑功能上来说,它们完全不同。直觉可以被用来表示一种突如其来的洞见,这就意味着对通常以某一种视角看待的事物,突然换了另一种视角。这可能会激发创造性、科学发现或数学上的重大突破。

直觉一词的另一种用法是立即感知或理解了某种形势。这是基于经验进行复杂判断的结果——该判断或许无法详细列证,甚至无法用词语表达出来。我们会凭直觉意识到谁是自己的朋友,这个复杂判断是以很多因素为基础的。

这里要谈的恰恰是这种“复杂”判断类的直觉。

直觉当然不是绝对可靠的。众所周知,在赌博中,直觉往往会误导人。如果在轮盘赌中,红色连着出现了八次,直觉会强烈暗示参赌人下一个就是黑色了。但情况往往说不准。赌桌可没有记性。

如此说来,该如何对待直觉和感觉呢?

首先,有了红帽思考,直觉就被赋予了合理性。红帽让我们得以询问他人的感觉,并将其表达为思考的固有成分。或许情绪和直觉应该分属于两顶思考帽,但那样只会让问题更加复杂。作者认为可以在“情感”项下将它们视作同类,即使二者的性质大不相同。

我们可以试图分析直觉性判断背后的逻辑,但分析不大可能做到完全准确。如果无法说明原因,是否还应该相信这样的判断呢?

其实可以把直觉当成自己的顾问。如果该顾问过去一直都很可靠,可以对他提供的建议多加一些注意。如果直觉在许多场合都是正确的,我们会更倾向于相信它。

直觉是思考的一部分,它真实存在,也可以为思考做出贡献。

3.4 红帽的价值

鉴于在任何会议上,人们都会自然表露自己的情绪,红帽的做法未免显得做作而多余。你真的必须“戴上”红色思考帽才能表达愤怒吗?为什么不能通过表情和说话的语气来表达那些情绪呢?

红色思考帽真正的价值恰恰是这种“做作”。通常,情绪需要一些时间来积累,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平息,其中既包括强烈的愤怒,也包括闷闷不乐。人们在被冒犯的同时也会冒犯别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红帽使人们能够在几分钟的时间里自由切换到情绪模式,再切换回来。我们戴上红帽,继而摘下红帽。就因为每个人都将其视作一种正式用语,戴上红帽之后表达的观点就显得不那么像个人攻击了。

“戴上”红帽的必要性降低了争吵的概率。一旦红帽用语变成了习惯,如果放弃“戴帽”这种形式感,表达情绪化的观点就会显得很粗鲁。

由于情感和情绪有了红帽这个明确的表达渠道,人们也不需要每时每刻都要找机会发泄情绪了。如果任何人觉得有必要表达情绪,他都有一个确定的方式这么做。

既然有办法直接询问,我们也不再需要费力揣摩别人是什么感觉了。

3.5 积极的黄帽

黄色对应了阳光和乐观精神。头戴黄帽的思考者要特意去寻找某个提议中可能存在的任何优点。

黄色思考帽要比黑色思考帽更难戴。人脑中有一种天然机制帮助我们避免危险,却没有跟黄帽有关的天然机制让我们去发现价值。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一种“价值敏感性”,也就是说,对价值要像当前对待危险一样敏感,这是个有待培养的习惯。如果你意识不到那是个好点子,你怎么能让自己变得更有创造力呢?

黄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迫使人们花时间去寻找价值。有时人们戴上黄帽会发现很大的惊喜,有些看上去不那么有趣的东西突然有了很高的价值。即使最没有吸引力的点子,只要我们足够努力,也会发现它多少有些价值。

黄帽应该以逻辑为基础,对于所提出的价值,应该给出一定的理由。如果没能说出原因,那“感觉良好”就应该放在红帽思考中作为感觉、预感或直觉提出。黄帽是基于判断而非幻想的思考帽。有什么价值?对谁有价值?在什么情形下有价值?价值是如何实现的?还有没有其他价值?

有了价值,才有前行的动力。

3.6 建设性的黄帽

光有乐观积极的点子是不够的,黄帽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要提供具有建设性和启发性的想法、建议和方案,它是一种用积极的希望推动事情有所进展的态度,有效性是黄帽建设性思考力求达到的目标。

之所以把建设性思考交由黄帽来进行,是因为所有的建设性思考在态度上都是积极的。方案的提出是为了改善现状,也许是为了解决问题,也许是为了做出改进,也许是为了利用机会。无论如何,方案的本意都是为了促成某种积极的变化。

需要强调的是,黄帽思考的这种建设性思考不需要多么才华横溢、语惊四座,只要体现出提出具体方案的意愿即可,哪怕都是很普通的方案。这里要与后面我们会讲到的绿帽思考相区别,绿帽思考更注重新意和创造力,而黄帽思考没有“新”这个要求。

黄帽思考可能会提出一个在别处已经用过的点子并付诸实施,可能会对某一个问题提出多个备选解决方案,甚至可能会界定机遇。但黄帽思考并不改变概念或视角,这些是绿帽思考的事。

四、黑帽与绿帽

所有现在提议的行动都要在未来实施,这是“学术”思考和“现实”思考极为重要的差别所在。六顶思考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找到下一步该怎么做,因为它是一种现实思考。

4.1 黑帽的功能

在六顶思考帽中,黑帽是被使用得最多的,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顶思考帽。

黑帽是谨慎之帽,在某个阶段,我们需要考虑某个提议的风险、危险、障碍、潜在的问题以及缺点,从而阻止人们去做那些非法、危险、无利可图的事。

黑帽是生存之帽。动物必须了解哪些浆果有毒、分辨天敌靠近的危险信号。为了生存,我们必须谨慎。我们需要知道应该避免什么,需要找出哪些做法根本不会奏效,一定要在行动之前对需要谨慎的方面做出全面考察,否则继续进行将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黑帽还是西方文明的基础,因为黑帽是批判式思维的基础,它强调批判性思维和谨慎态度。我们总是戴着黑帽指出错误、不适当或不奏效之处。它保护我们不至于浪费金钱和精力、不做愚蠢的事情、不触碰法律的底线。

黑帽的优点之一,就是在一个特别分配的时间段,邀请每个人尽量地谨慎、小心和批判性地思考。但在这一时间段之外,则不允许有人时时处处吹毛求疵。

经验表明,那些习惯性谨慎又有着找茬名声的人事实上很欢迎六顶思考帽方法。黑帽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批判能力。当人们转换到另一顶帽子,该思考者也就有机会摆脱谨慎模式了。许多时候,谨慎的思考者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带上绿色思考帽也会变得如此富有创意。

4.2 适度与逻辑

思考者往往过度使用黑帽,其原因不外乎两个:

一是黑帽思考并不平衡,它的明确性免除了思考者必须保持公平,以及同时看到事物的两面的需要。戴上黑帽的思考者要做的是尽可能谨慎,大脑应极为敏感地找到可能的危险、问题或障碍。其关注焦点是事情为什么不奏效或不正确的一面,而寻找优点则是黄帽的功能,人不可能同时有效地完成这两个任务。

二是批判实在是太容易了。设计一把椅子很难,但批判一把椅子却要容易得多。如果椅子样式简单,你会批判它古旧无趣;如果椅子设计得很复杂,你会批判它俗气做作。倾向于批判的人总不愁找不到批判的对象,只需选择一个不同于所呈现的概念即可。

过度使用黑帽百害而无一利,既容易陷入辩论的陷阱而导致团队氛围过度紧张,又无法产生有现实意义的结论。有时人们这么做就是为了表现自我。有人根本提不出任何其他类型的意见,除了批评什么都不会。

既要认识到黑色思考帽的好处和意义,但也要克制,不要过度使用黑帽。

不仅不能过度,还要符合逻辑,必须有合理的逻辑理由才能进行批评。如果批评是纯粹情绪化的,批评者头上戴着的就是红帽而不是黑帽。

因此,戴上黑帽提出的批评必须站得住脚、合乎情理,本身就有理有据,而不是由某个很有说服力的人说出来才显得合理。

4.3 创意的绿帽

绿帽是代表能量和创造力的思考帽,想想植被和万物生长,想想春天的新叶和枝条。

我们戴上绿色思考帽时会提出新的创意,列出不同的选择和路线,既包括现有的路线,也包括无人走过的新路线。戴上绿色思考帽时,我们会力求修正或改善各种点子和创意。

创造性思考之所以在大多数人看来很难,是因为它与自然的认知、判断和批判习惯相悖。大脑被设计为一种“认知机器”,天然就会设置模式、使用模式并对任何无法“套入”模式的东西加以谴责。大多数思考者喜欢安全感,喜欢自己事事正确。

绿色思考帽的重要意义就在于,辟出一个特定的时间段,让每个人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

绿帽本身无法让人们更有创造力,但是绿帽能给思考者以时间,让他们专注于创造力。特意分配出时间来进行创造性努力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做本身就认可了——创造力是思考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个概念。

戴上绿色思考帽时,你可以提出各种“可能性”。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可能性在思考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没有可能性,我们就不可能取得进步。

如果绿帽产生了很多有趣的点子和可能性,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在会议上一一讨论。这时可以使用红帽挑选出那些看上去适合套入某一具体框架的点子,比如“低成本点子”或“易于测试的点子”等。其他点子可以随后再考察。这样就仍然能够以一种较实际的方式来使用绿帽产生的能量。

4.4 “破“

作者发明了“破”一词,这是一个象征符号,破是PO的中文译法,是provocative operation(激发操作)两个词的首字母缩写。这个词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作者的用意和中文的意思是相通的,都有打破固定思维、寻求创意的含义,比如“某某某怎么破”,就是一种同义用法。

由于作者的解释过于生硬,我们来看两个例子,大家就更容易理解这个词的使用语境了。

“破”一下汽车轮子是圆的这个事实。于是我们就想到车轮也可以是方的,比如用履带来替代车轮。

购物者通常需要为他们购买的东西付钱,“破”一下商店若付钱给顾客会怎样。于是就会有给购物者支付红包、积分、优惠券等促销方式。

第一个例子,是通过破开现状来激发创意;第二个例子,是用破来为创意提供有价值的行动方案。这就是破的两种使用功能。

为有效地使用破,作者提出了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随机词。

你可以随意想出字典里的某个页数,翻到那一页。然后再想一个数字,确定那个词在那一页的位置。例如,你可能会想到92页的倒数第八个词。这里要注意,名词要比动词和其他类型的词更好用。

假设我们需要某些与香烟有关的新创意。随机词汇的选择结果是青蛙。

这样就有了青蛙“破”香烟的思考。青蛙预示着跳跃,因此可以有一种每隔一小段时间就会熄灭的香烟。这可能有益于防止火灾发生,还可以促使吸烟者少抽几口,过后再继续抽同一根香烟。继而我们又想到一个新的品牌,就叫短烟,该香烟也的确可以设计得很短,每次只能抽两三分钟。

许多人可能根本无法想象一个随机词会对解决某个问题有任何价值。随机的定义意味着这个词与当前形势没有任何特殊的相关性。因此随机词提供了一个全然不同的出发点,一旦从那个新的出发点向前追溯,沿着某一条路线回到我们思考的主题的概率就会增加,而如果直接考察主题,大概永远不会选择那条思考路线。

4.5 备选路线

在中小学数学课上,我们求解一道算术题,得出答案,继而计算下一道题。没必要在第一道求和算术题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因为数学的答案只有正确与否,没有好坏之分。

许多人在后来的思考中沿用了这样的习惯。一旦有了解决某个问题的答案,就停止思考,满足于自己想出的第一个答案。然而,现实生活与学校里的算术题截然不同,现实生活的问题通常不止一个答案。

有些答案要远远好于其他答案:成本更低、更加可靠或更易于实施。根本没有理由认为第一个想出的就是最佳答案。如果时间短暂,又有好多问题需要解决,可能有理由满足于第一个答案,但除此以外则不然。你会希望医生满足于自己头脑中迸发的第一个治疗方案,然后就不再考虑你的病情了吗?

寻找备选路线意味着一种创造性态度:接受存在不同视角这一事实。

在显而易见的备选方案被穷尽之前,实际寻找备选路线可能不需要任何特别的创造力。不过需要每个人专注于当前话题,列出已知的处理问题的方式。但这还不够。正如我们需要努力超越第一个解决方案,也应该尽力发掘创意,超越那一套显而易见的备选方案。

在商业培训中,人们会着重强调决策。然而任何决策的质量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有多少可用的备选方案。寻找更多的备选路线也是绿帽思考的价值所在。

4.6 创意的遭遇

创造性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是“收获”创意。

我们倾向于只看最终那个聪明的解决方案,对其他方案统统置之不理。除了这一聪明的解决方案之外,其他很多方案也都很有价值:有些提出了新的概念,即使我们还没有找到实现这个新概念的路径;有些是未完全成形的创意,当前还不能运用,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行。

如果条件允许,应该有这么一个人来收集绿帽思考的结果。

五、关于思考的误区与技巧

思考的进行方式往往是漫无目的和章法的,人们习惯于把建议、判断、批评、信息和纯粹的情感混成一锅粥。所以我们才需要六顶思考帽这种有效的思考方式,让思考进行下去。

5.1 方向而非标签

有人可能会设计各种测试,来确定某人是A型或B型,或任何类似的描述性差别。心理学家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的。问题在于,一旦人们被归入这样或那样的“框架”,他们往往就待在那里不愿出来。

我们总是喜欢用帽子去进行描述和归类,诸如“她是个黑帽人”或“他是个绿帽人”。的确,有些人可能时时处处小心谨慎,倾向于关注危险。有些人或许总是冒出这样那样的点子,而另一些人更善于聚焦事实。

人们可能会更偏爱某一种模式胜过其他模式,也可能会更擅长某一种模式。但无论如何,帽子不是用来给人归类,而是用来描述行为模式的。

在会议上,把一个人选作黑帽思考者,让另一个人进行白帽思考,以此类推。那些人在整场会议中都会保持同样的角色。这实际上与六顶思考帽的正确使用方法背道而驰。

平行思考的主旨就是,每个人在每个方向上的经验和智慧都应被加以利用。因此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在某一个指定的时间段,每一个在场的人都戴上黑帽,在另一个时间段都戴上白帽,再以此类推。

帽子就是思考的方向,而不是对人特性的标签。

5.2 定时

为每一顶思考帽设置多长时间合适呢?作者建议设置的时间短一些,这有助于迫使与会者集中于眼前的工作,减少无谓的闲聊。通常给每个与会者一分钟的时间,这样算来,如果有四个人开会,为每一顶思考帽设置的时间就是四分钟。如果在那以后仍有人提出天才的好主意,再将时间延长也无妨。

特别要注意的是,让每个在座的人表达红帽情感只需设置很短的时间即可,因为这里不需要加入解释或限制条件。表达情感应该越简短明确越好。通常短短一分钟就足够在场的每一个人表达情感了。

比起设置很长时间,让人们坐在那里无所事事、不知如何是好,设置很短的时间,必要时加以延长要高效得多。

5.3 顺序

顺序无所谓正确与否,只要合乎情理,以任何顺序来佩戴思考帽都说得通。有些顺序适合探索、有些适合解决问题、有些适合解决纠纷、有些适合做出决策,等等。正像木匠都必须习惯于工具的手感和用途,我们也必须习惯于设置思考帽的顺序和使用这些顺序。

1、蓝帽应该用在会议的开始和结束——像两个书挡。

第一顶蓝帽应该表明:为什么要开会,当前考虑的是什么问题,当前形势(或问题)的定义,其他的定义,希望取得什么成果,希望最终实现什么目标,思考的背景以及拟使用思考帽的序列。

最后一顶蓝帽则指出:已经取得了什么成果,结果,结论,设计,解决方案以及后续行动。在第一顶蓝帽之后应如何继续,这取决于思考的性质。

2、白帽可以用在定义了当前的形势及问题的蓝帽之后,也许我们会需要一些信息来为讨论提供基础背景。

3、当然,第一顶蓝帽之后也可以立即使用红帽。如果确信在当前形势下,人们对于即将讨论的主题已经有了强烈的情感,这么做就是合理的。

红帽可以一开始就让人们将那些情感明确地表达出来,以免有人通过其他方式来间接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过度使用黑帽。但在某些情形下不能用红帽开始会议。例如,如果老板表达了自己的情感,那么在座的每个人都觉得有必要附和老板。

如果人们对当前的议题尚未形成什么情感,一开始便使用红帽的做法就不合适了,没道理要求人们过早地动用情感。

4、 在以评估为目的的情形下,明智的做法是在使用黑帽之前先使用黄帽。如果黄帽思考的结果是这个点子没什么价值,就没有必要继续进行下去了。另一方面,如果黄帽思考证明这个创意很有价值,则可以继续使用黑帽,找到诸多障碍和困难。

这样一来,因为大家已经看到了它的价值和优点,也就有了克服困难的动力。但如果一开始就先使用黑帽,让大家看到那么多困难,动员起来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5、使用黑帽以后,一般都建议带上绿帽。黑帽代表困难,绿帽则是寻求解决困难的途径。记住,所有的思考都是为了寻求下一步应该怎么做,而绿帽的功能就是提供符合逻辑的、充分的备选方案。

另外,我们虽然有六顶帽子,但并不是说每一次都要将六顶帽子用完,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特殊组合,以适应不同的思考需求。

特别是在团队成员已经非常熟悉帽子的使用方法后,比如我们甚至可以直接戴上最核心的帽子:

  • 直接戴上黑帽和绿帽,来寻求对现状的突破;
  • 直接戴上白帽和黑帽,来对问题进行审慎的研究;
  • 直接戴上红帽和黄帽,来激发团队的士气等等。

5.4 切合实际

在实践中,不同的思考帽之间有大量重叠之处,没必要墨守成规。比如黄帽思考和绿帽思考之间可能会有大量重叠之处;同时因为人们总是把事实和意见混在一起,白帽思考和红帽思考之间也会有大量重叠之处。在所有人都能熟练掌握六顶思考帽之前,主持人要能够从中剥离出当前帽子下需要的内容。

每说一句话就换一顶思考帽其实不切实际。重要的是,如果已经确定了某一种思考模式,思考者就应该遵循这一思考模式的纪律,有意识地努力以那种方式进行思考。

如果规定进行黄帽思考,大家就必须戴上黄色思考帽。如果没有具体要求戴上哪一顶思考帽,就没必要觉得每一句话都必须套到某一顶思考帽下。

另一方面,不定时地正式指出当前正在使用哪一顶思考帽也至关重要。

后记

作为一种思考方法,六顶思考帽无疑在世界各地都有许多成功的应用案例,但这并不能说明它是万能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某次应用失败就否定它。

先不说任何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即使在六顶思考帽的适用范围内,使用成功与否还取决于使用者的熟练程度、使用环境、个人特质等因素。

六顶思考帽只是个工具,没有好坏之分,这应是起码的认知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