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外国家的生猪养殖模式演变来看,美国在行业深度规模化之后,合同养殖模式成为行业主流。而丹麦作为农产品出口国则在国际需求的变化下形成了合作社模式,打造了集养殖和屠宰深加工一体化的成熟产业链。与海外成熟的产业相比,中国目前生猪养殖产业仍处于相对初级阶段,当下行业演变的主线依旧是成本控制能力,而非养殖模式的差异。看好能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养殖集团。重点推荐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巨星农牧、京基智农和神农集团。
美国:合同化养殖模式在深度规模化后逐步成为行业主流在1990 年美国规模化进入深水期之后,合同化养殖模式也随之快速发展,从1990 年初的16%提升至2000 年的61%。我们认为,合同化养殖模式能够在90 年代的美国快速推行有两大主要原因:(1)下游屠宰加工端向上游开启整合。先行整合的屠宰加工企业萌发了通过合同化生产稳定上游货源的需求,且较高的下游集中度也使得其在与养殖户签订合同时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2)合同化养殖的主导方屠宰加工企业在进行产业整合后,通过提升育种、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养殖专业化水平,打造了合同化养殖模式整体的长期成本优势。对比1995-1999 年间两种模式的细分成本变化,爱荷华州自繁自养户的完全成本降幅为14%,而专业育肥户的完全成本降幅为24%,明显高于自繁自养户。其中,专业育肥户在运营成本、人工费用上分别实现了28%、37%的降低,而自繁自养户人工费用仅降低2%,运营成本则反而升高了6%。因此,在深度亏损时段中,美国素来以自繁自养模式为主导的中西部养殖地区也逐渐转为合同化生产。
丹麦:合作社模式打造成熟的养殖屠宰一体化产业链丹麦作为传统的农业出口国,其合作社模式起源于欧洲市场从生猪到深加工肉制品的需求转变中。合作社模式由农户自下而上联合建立,其合作购置屠宰加工机械,进入资本密集型的后端屠宰深加工产业链。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生产者“参股”、生产者决策、生产者互助的机制,并以此打造出了丹麦生产标准化、服务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生猪养殖模式。在合作社模式下,社员需要承担固定价格、排他销售、分担债务的义务;同时也享有产品100%被收购、获得分红、共同治理企业的权利,其龙头Danish Crown 在2000-2008 年间用于分配给社员的盈余比例基本超过了90%。由于合作社内部结构的同质性,丹麦的合作社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快速完成了整合,产业链高度一体化,合作社模式下的行业巨头Danish Crown 生猪屠宰加工量在全国占比超过70%。在规模效应下,Danish Crown 不仅承接合作社内养殖户的生猪屠宰加工一体,同时可针对国内外市场需求进行细分品牌矩阵的构建,形成了产业链增值链条的深度延伸。
如何看国内生猪养殖模式与行业发展?
与美国和丹麦成熟的生猪养殖产业相比,中国目前生猪养殖行业仍处于相对初级阶段,其特征主要为:集中化程度仍然较低、养殖屠宰产业链未完全打通匹配以及行业不同养殖主体间养殖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行业演变的主线依旧是养殖行业参与主体的成本控制能力,而非养殖模式的差异。依靠成本优势的可持续扩张或为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的有效路径。现阶段生猪行业已经处于周期底部,结合成长性、养殖成本以及现金流三个维度,看好能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养殖集团。重点推荐牧原股份,温氏股份,巨星农牧、京基智农和神农集团。
风险提示
1、动物疾病影响超预期;
2、终端消费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