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安:阅读、游历和爱情
    梁永安
    46个想法

    ◆ 谈自我

    如何衡量自我价值?其实很简单:每天都反思一下自己,看看在知识上有没有增加?文化视野的宽度有没有扩大?情感的含量有没有更加丰富?行动性有没有增强?

    ◆ 在失去坐标的转型时代,青年人如何定位自我

    物质发展相对确定后,就要思考自我和自我价值、思考人的精神追求,而人的精神价值在哪里,这个答案很难寻找。

    人的自我问题,涉及多个层面。一个是本然的自我,即自然人,一路成长过来形成的自我,是以往你所有选择的结果,具有实在性。另一个是想象中的自我,即自己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人照亮自己、发现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在社会和历史舞台上处于什么位置,而不是做一个漫无目的的自然人。

    在这个多元体系里,年轻人好像是要追求人生自由,觉得“在路上”挺好,但是“在路上”,对社会只有反叛,自我价值到底在哪里,他们其实并不清楚。如果身在体制内,在一个规矩里,在一个比较确定的轨道里,年轻人又觉得世界那么大,自己还没有出去看看,好像活得不太自由,没有释放出生命的探索性。

    ◆ 如何接纳不完美且独一无二的自己

    日本作家谷崎润一郎写的《细雪》,在这方面讲得特别好。《细雪》的主人公是出身名门望族的四姐妹。四姐妹中,老三追求完美,她是英文专业毕业,想像传统的女性一样,不出去干活,在家里穿着和服插花,另一方面她又想相亲,找自己爱的人,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完美主义其实是最大的陷阱,它的标准、价值都是从古老的模式里提炼出来的,新一代无所倚靠,要想突破必得经过一番历练。

    青年要认识自我,不能坐在房子里,坐井观天,往往需要在不完美的探索中认识自己,有痛苦,有欢乐,于痛苦中发现自己活着,于欢乐中发现自己还很平庸,在这个过程中,才逐渐知道自己热爱什么样的生活,跟什么样的世界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所谓青春的激情。

    人只有受到阻力时,才能触动自己,反思自己的生命是否真实。一个人一旦通过这种野性的方式触动自己,心里便会一片透亮,感觉特别有价值感、幸福感,而人一旦体会到这种感觉,就不肯放弃了。这种愉悦一定是在路上探索才能体会的。

    ◆ 人这种社会动物,如何坚定自己

    很多女性有很好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但问题是社会剥夺了她的价值点,价值点要落在自己创造性的、专业化的劳动里才能凸显,而社会歌颂的美好女性都是贤妻良母,相夫教子,都是付出型。女性付出以后,自己的生活质量如何,话语权都在别人手里了,命运不受自己掌控。这是我们今天时代转型要面临的重大考验。

    任何一个时代,成家都需要物质条件,比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要“三转一响”,即缝纫机、钟表、自行车、收音机,再加上家具。

    如何衡量自我价值?其实很简单:每天都反思一下自己,看看在知识上有没有增加?文化视野的宽度有没有扩大?情感的含量有没有更加丰富?行动性有没有增强?

    ◆ 谈工作

    人要先把一个事情做透,做到专业领域里最好的状态,然后这时候才能说你到底爱不爱它,才能说你到底真正适合去做什么。

    一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自己,要经过非常艰苦的跋涉,而这个过程你不能抱怨,这个探索也是自我生命的一部分,如果尽心努力到最后还是不喜欢,那时你才能真正说“我的生命不属于这个地方”。但你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下来的意志品质,那就是获得,然后你可以重新探索、重新出发。

    ◆ 工作很苦,不喜欢,怎么办

    但我要说的是,年轻人以为自己对某份工作很喜欢,这个喜欢实际带有虚幻性,它受成长过程中的所看、所感影响。我们需要思考的是,这份工作是不是你本性里真正喜欢且愿意投入的事情呢?

    年轻人要将自己的喜欢变成真实的行动,那就是去工作。对一种事物到底喜不喜欢,我们不能仅在表面判断,还必须经历对它专业化的渗透,投入专业分工的劳动深度里去。一种事物穷极到深处就会有自由,就会升华到艺术层面的享受。

    你自己的特性天赋,对世界的感知,它能不能统一到你的工作里来,能不能让你在工作里获得一种真正的愉悦,首先是需要你将工作做到一定的深度后,才会认识到工作魅力的。

    不能因为一开始艰苦就退避。生活从不轻松,苦的过程是每个人都不可回避的。

    再进一步讲,是否喜欢一份工作,你要明白一个关键问题:做这件事情,这辈子会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工作不仅仅是一份工作那么简单,生命须臾,跟什么样的人一起度过这些岁月,这是最有价值的。

    做任何工作,你历经千难万苦,最后让你不放弃的,实际上还是人,当然这工作首先是你自己喜欢的。和对的人一起做对的事,这可以作为一个衡量标准。

    ◆ 关于斜杠青年

    今天的年轻人在整个青春阶段一定要有这种百分之百的努力,不断探索自己和其他事物的关系。哪怕最终发现追求的这件事情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努力的过程也绝不会白费,那些在探索之路上形成的坚韧的品格、对事物的认识方法,以及精神力、专注力都会保留下来,当我们进行第二次探索时,就会拥有更大的力量。

    ◆ 谈人格

    今天我们很难定义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这是一个需要新的起步、新的思考的时代。跳出原来固定的框架,然后去选择你生活的方向,一切交给时间来回答,或许这样我们才能在今天这个时代活出质量。

    ◆ 一个好人该如何定义

    王阳明肯定了一点,这世上好人和坏人不是按照行动区分的,而是取决于内心的善恶,所以人生的任务是知行合一,致良知,挖掘出善念,然后去实践。没有实践就等于无。所以,“好”有实践性要求。在实践里,我们可以掌握一个好人和坏人的分界线。

    今天我们所谓的“坏”可能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差异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异文化,具有反叛性,所以有时候我们要能容纳那些不一样的东西,这是一个过程。

    ◆ 好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萨特知道人太缺乏这样一种自我反思精神,因为当时人可以选择抵抗,可以选择战斗,也可以选择归顺,从来没有丧失任何一种可能性。萨特有一个定义:任何人都是自由的。所谓自由,是任何时候你都有多选项,所以自由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沉重的压力,你无法辩解。

    比如在《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里,初美很爱永泽。永泽出身优越,很能干,但永泽一会儿跟这个女孩谈情,一会儿又跟那个女孩说爱。初美那么爱他,显得永泽好像非常渣,非常花。初美不断地包容他,对他好,但初美对他越好,永泽就越渣。所以我们感觉永泽实在是个大坏人。但实际上不是这样,永泽是很有追求的,他要自由的青春,他要寻找自己生活的价值,但初美把他当作唯一,当作永生,初美的爱对永泽来说是巨大的压力,他觉得可能要用自由来交换这份感情,他不能确定他跟初美间的这份爱是不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他只好通过一种残忍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自由。

    初美结婚两年后割腕自杀,她心里还是爱着永泽。永泽很残忍,很坏,但在爱情里,他用这种方式来维护他奉为圭臬的自由的价值。所以我们很难单纯地判断一个人的好坏。

    ◆ 以无畏的精神去生活,是好人的生命素质

    如果一个女生26岁时已经谈过5个男朋友,不要觉得这个女孩子品性不太好。有了5次恋爱,这个城市就活起来了。可能她第一个男朋友喜欢音乐,他们去了各种音乐厅欣赏音乐;第二个喜欢绘画,他们又去了各种画廊、画展欣赏画作;第三个喜欢摄影,这样这个城市每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记忆,都有他们很感怀的部分,春夏秋冬都有充满深情的东西。这个女孩子一点儿都不坏,她很好。评判好坏的标准是,分手之后她对前任是怎么评价的,如果在她看来前任一文不值,那这个人确实很差劲,他们之间终究有美好的东西存在

    ◆ 跳出当下,眺望幸福

    我们要深刻一点,人不能沉浸于表面的快乐。我们走到这一步,历经千难万险,如果坎坷的经历没有衍化成我们的思想,那也是民族巨大的损失。

    ◆ 当代年轻人,需要哪些生命的探索

    如何联结自己的父母?我们能做的是赶紧访问一下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的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爷爷奶奶经历了什么,爸爸妈妈小时候经历了什么,对自己的来路不清楚。

    知晓过去而展望未来,这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价值传递。

    因为它的背景,没有天使、圣徒,没有神的光辉,只有大自然。推荐大家多读一些欧洲18世纪启蒙主义的书。那个时代的人为什么要编百科全书?就是要让大家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以前的规定认知这个世界是平的,多宽多长,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这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今天我们的脑子里有很多虚拟的东西,要去除里面被神秘化的东西,一定要踏入真实的世界里,这就需要我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热爱土地,在地表上生活,而不是虚构地生活。
    有些人旅行,到了地方就是自拍留影,做的都是美食攻略,很可惜,这样的人出去旅行等于没旅行。怎么达到认识真实世界,打开自己视界的目的?

    《蒙娜丽莎》这幅画为什么好?因为它的背景,没有天使、圣徒,没有神的光辉,只有大自然

    ◆ 谈爱情

    他们必须用他们整个的生命、用一切的力量,集聚他们寂寞、痛苦和向上激动的心去学习爱。爱的要义并不是什么倾心、献身、与第二者结合,它对于个人是一种崇高的动力,去成熟,在自身内有所完成,去完成一个世界,是为了另一个人而完成一个自己的世界,这对于他是一个巨大的、不让步的要求。——里尔克

    ◆ 相爱路上,一定要抓住决定性的瞬间

    相爱路上,一定要抓住决定性的瞬间

    所以我觉得爱情本身,有时候就是在那几秒钟决定的。而我们很多青年没有这几秒钟的领悟。

    ◆ 瞬间的决定来自对生活的体认

    如果他在茫茫大海上毫无希望,每天耗散自己的渴望和精力,那他的生命早就枯竭了,但是因为这只老虎的存在,他有了生存的斗志,他和它互相警惕。最后,老虎掉在水里爬不上来,可怜巴巴地望着他,Pi在那一瞬,理解了彼此生命的依存性。

    第一,认识世界,一定要多游历,多打开生活;第二,认识自我,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能做什么,上限能做到什么,下限能做到什么,找到自己生活的定位;第三,认识生命,这个世界由万事万物共同组成,不只是自己存在,也要认识到世界生命的一体性。

    ◆ 小说、电影中的爱情瞬间

    这种确定性实际上是在自己的虚构里实现的,最后必然使人生陷入一片虚空。

    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生命一瞬间释放出的最温馨的底色,温暖了我们的人生。

    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霍乱时期的爱情》,写出了青年在一瞬间暴露的灰色自我。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浪漫、有诗意的人,但实际上不一定

    底层少年阿里萨爱上富裕人家的女孩,这是思想上的跨越,所以费尔米娜很喜欢他,觉得他有勇气。但是没想到这时的一句话把阿里萨潜意识中的阶级意识和卑微感说出来了。我们人的矛盾性就在这里,尽管阿里萨能够勇敢地追求爱情,但他内心深处还是有无形的自卑感。所以当他说出这句话时,费尔米娜对他瞬间失望,立刻跟他绝交,她在写给他的绝交信中说,所有的过去“都是幻觉”。

    这也是现在我们的青年情感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不是把对方当作爱情对象,而是婚姻对象。很多年轻人尽管是在谈恋爱,实际是在谈婚姻,脑子里想的都是成家需要的各种标准,精神情感的东西没有得到释放。

    这是个特别重要的瞬间,我觉得爱情里,不论男女,特别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一定要善于发现自己不爱对方了。这个发现会拯救你,你以为自己爱了对方一辈子,其实内心根本就没有爱过真实的他,又或者他其实是个不值得爱的人。如果没有跨文化、跨文明的经历和视角,人很难有这种发现。

    ◆ 谈美

    看一个人美不美,实际上还是要归根于他的生命观,他对生活的理解。美不仅仅是视觉感受,还暗含了背后人对生活的理解,对历史的理解,对社会的理解。美不美,不能只看外表,还要看见背后那些深刻的东西。

    ◆ 对美我们要有一种历史性认识

    所以我还是赞成实践。美是一种实践。在今天这个纠结的时代,我们尤其要强调实践。坐在房子里空想,越想越纠结,不如去做一些新的事情。在做的过程中,我们建立起跟世界、社会以及各种人之间真实的、丰富的联系。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内在美,你的创造力,你坚韧的力量就释放了出来,所以有焦虑、纠结不要怕,破除纠结就靠实践,美在实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