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0 朱民、周汉民、郑永刚、郭广昌等谈未来十年新机遇
2021.03.25
- 16:38:15
新沪商联合会第四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建党百年与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新机遇”论坛将于2021年3月30日举行。朱民、周汉民、郭广昌、郑永刚、卓福民、于刚、傅利泉等顶尖实业家、投资人和新经济代表汇聚一堂,共同论道资本市场黄金十年的新机遇!敬请期待!
- 16:38:43
点击登录,获取开播提醒。
https://m.yicai.com/users/login?from=http://m.yicai.com/wxreg/booklive.html
2021.03.30
- 14:00:51
- 15:03:37
新沪商联合会创始会长、杉杉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郑永刚
- 15:03:50
郑永刚:
尊敬的郑钢淼部长,尊敬的安徽省张曙光副省长,尊敬的寿子琪主席和常务副部长黄红部长。各位轮值主席,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商会的家人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上海隆重举行新沪商联合会第四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新沪商联合会理事会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新沪商联合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新沪商是与众不同的商会,新沪商最早始于著名经济学家保育钧发起的“上海民企沙龙”,2008年4月成立新沪商联合会。2011年更名为新沪商联合会,汇聚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一大批活跃在上海和长三角的具有最有活力、最有思想,最能创造价值的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家,打破了地域和行业的界限,这就是新沪商的特色,是开放式的。 跟其他商会不一样的是我们还有国际商业友人。
所谓“新沪商”的理解就是开放以后在上海共同建设上海的企业家,也就是“新上海人”,老沪商是1956年公私合营之前的。很多有识之士想更名,我不同意,进行新沪商有特色,改革开放以后来到上海的都可以有资格,只要有条件,你就是新沪商。我们是开放式的平台,没有局限性。超越了江湖和利益的捆绑,成为思想交流、智慧碰撞的开放式平台。
回顾新沪商联合会走过的12年,作为创始会长,我非常感恩、感谢上海市委,特别是市委统战部、工商联给予商会的全力扶持和帮助,感谢全体会员和轮值会长,特别是秘书处团队,你们的无私付出是商会发展的关键,感谢所有商会成员,你们的积极参与是商会发展的基础。
今天,新沪商联合会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大型商会,吸纳了全国各地在沪发展的企业家和全球各个地方的商会,我们与76家各国驻沪总领事馆建立的上海商会,30多家国际商会也是我们的会员和轮值主席单位。构建了“立足上海、对接全国、发展全球”的服务平台。
新沪商是有担当的商会,敢于担当是新沪商联合会最大的特征。
担当首先是一种高度,近年来商会企业组织企业家走进了陕西、浙江、福建、安徽、江苏、辽宁、山东、宁夏等投资考察。有人问新沪商凭什么得到了当地高级别的省委书记、省长、市委书记、市长的青睐?因为新沪商有担当。我们通过与各地政府、企业家的交流座谈,为地方发展出谋划策,推动优质项目落地,带动上海和各个地方政府的互动,发展经济,成为各地各界领导值得依赖的朋友、信任的朋友。
担当就是服务,商会充分发挥在政企之间、企业之间的桥梁作业。通过举办长三角民企发展大会,开办走进民企财智论坛、大健康联盟等一系列活动,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让商会真正成为智慧平台。
新沪商联合会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有实事求是的务实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文化、星火相传的师徒文化、温暖互助的家人文化。就是这样,这就是我们宝贵积累的经验和财富。
新沪商是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目前中国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之机,习近平总书记去年7月21日在“企业家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李强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指出:民营经济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是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体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回顾历史,党的领导是中国一切事业发展成功的核心,商会将坚持党的领导,为国家、为上海、为中国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成为真正的百年商会。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今天也是新的开始,商会主要领导进入了新的模式和新的核心团队,以严健军执行会长为首的新一届执行领导班子负起商会管理的重任,我作为创始会长,也将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商会发展,继续发挥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有上海市委统战部,有各界政府坚强的领导和支持,有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新一届商会联合会一定会越来越新,越来越好。最后,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15:32:01
新沪商联合会执行会长、致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严健军
- 15:32:19
严健军:
尊敬的郑钢淼部长、张曙光副省长、寿子琪主席、黄红副部长,尊敬的郑永刚会长,各位轮值主席,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商会的兄弟姐妹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共同迎来了新沪商联合会第四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回顾商会从2008年成立至今,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我们的创始会长郑永刚的带领下,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十三载的发展历程。
今年也是我加入新沪商大家庭的第十一个年头,回忆在商会与各位兄弟姐妹们共同经历、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万般情绪涌上心头,都化作对这个大家庭、对各位兄弟姐妹们浓浓的情谊。
感谢郑会长和商会全体同仁的厚爱与信任,让我作为商会新一届的执行会长,有机会多付出一些时间与精力,为大家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新沪商的企业家都是从五湖四海而来,但我们共同立足于脚下这片发展的热土,经营着我们的生活和事业,并对这座城市产生着最深切的依恋和热爱。对我们来说,这里是梦想开始的地方,这里是第二故乡,沪商是我们这群人共同的名字,是我们共同的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使命,一种信仰!
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謇把上海作为他终其一生中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活动舞台:在上海发展中他的各项业务,无论是实业航运、还是生产制造。他实践的“父实业母教育”的理念,让他积累的财富都投入进教育、文化等领域,为近代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沪商先辈的身影彷佛还在眼前,总书记对于我们非公有企业家的殷殷嘱托,让我们深感身上的责任重大。结合新沪商以及商会企业家们这十多年来的各项工作,我想在这里谈谈我们对于沪商精神的理解和践行。
一、致富思源,爱国是沪商共同的底色。
新沪商的企业家大部分是从改革开放里走出来,享受了政策红利,抓住了市场机遇的企业家,我们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怀有强烈的赤子之心与使命感。
以郑永刚会长为代表的一大批新沪商企业家始终坚持实业兴邦、高度重视科创兴国,在新能源、人工智能、医疗大健康等众多领域,巨资投入、呕心沥血、攻坚克难,突围技术上的卡脖子困境,在国际竞争中争取行业的话语权;复星、杉杉、旭辉、永达、源星……商会的企业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时刻不忘践行社会责任,精准扶贫、资助教育、抗疫救灾,以公益回报社会,引导财富向善。
二、一诺千金,诚信是沪商不变的品格。
“人无信而不立”。上海这座高度规范化、自治化的城市塑造着沪商遵守市场规则、尊重契约精神的品格。自商会创立至今,我们在新沪商大家庭内部不断建立健全企业家征信体系,规范经营,诚信合作,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安心交朋友,诚信做生意,在商会内部达成了多项高品质有内容的深度合作。此外,在郑永刚会长与各位轮值主席的带队下,我们陆续走进云南、浙江、江苏、陕西、福建、山东、安徽等地交流考察,充分发挥商会在政企之间的桥梁作用,在助推政企高效对话的同时,坚守亲清亲商政商关系,精准寻商机,踏实做经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奋斗不息,敬业是沪商优良的作风。
奋斗在上海这座改革开放第一线的国际大都市,新沪商的企业家是参与全球化竞争的先行者,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新事物,拥抱新变化,与不确定性共舞。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商会的企业家时刻充满着危机意识,勤勤恳恳专注主业,积极创新谋求转型。我们不断组织商会企业家们走进我们的主席单位和优秀的会员企业去考察学习,杉杉控股、复星国际、中房置业、海澜集团、中锐集团、七匹狼、相宜本草等一系列企业,我们在每一家企业的背后,看到的都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精耕细作的经营管理,多少年如一日,从不敢懈怠。
四、学习不止,进取是沪商永恒的追求。
一直以来,新沪商都是一个热爱学习、充满创新与活力的大家庭,我们积极吸纳创新高科技企业会员,增强商会的“科技含金量”;聚焦代表未来趋势的前瞻产业,特别围绕医疗大健康、文创新零售、智慧城市等行业进行深耕;不断创新品牌活动,为我们的会员企业搭建多维度的学习交流平台。
最后我要再次感谢上海市委市政府、上海市工商联、经信委等各级领导一直以来对商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感谢永刚会长十几年来对商会,对各位兄弟姐妹们无私的奉献,感谢我们的轮值主席团成员默默的鼎立相助。商会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凝结了在座每一位沪商的智慧和心血,点点滴滴汇聚成河,才有了今天我们这个充满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新沪商大家庭。
立足当下,砥砺前行。我必将全力以赴,履行好执行会长的责任,在永刚会长的领导下,在各位轮值主席的支持下,与新沪商新一届理事会成员紧密协作,搭班做好商会工作,不辜负全体会员的信任与期待!
恭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新沪商的兄弟姐妹身体健康!万事胜意!
谢谢大家!
- 15:50:31
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 寿子琪
- 15:50:41
寿子琪:
尊敬的郑钢淼部长,尊敬的张曙光副省长,各位企业家、各位来宾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新沪商联合会第四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 暨“建党百年与中国经济未来十年新机遇”论坛。
首先,我谨代表上海市工商联、上海市总商会对大会和论坛的举行,以及向新沪商联合会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当选的会长表示热烈祝贺。同时衷心祝愿你们团结一心,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商会工作中去,率领广大会员在新的起点上续写新的篇章。
刚才创始会长郑会长和轮值会长严会长都讲,新沪商从2008年成立至今,13个年头。刚进来的时候放了一个短片,我看了一下,加上两位会长的发言。总的感觉,13年来,新沪商取得了另人注目的成绩。从刚才两位会长的讲话中,又让我感到新沪商工作回望走过的路,故事很精彩。踏上新征程,脚步很坚定;远眺前行的路,目标很清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以及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商会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组织依托。2018年中办印发了《关于促进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去年11月全国工商联又在南京召开了商会工作会议,明确商会建设以促进两个健康为工作主题,以四会建设为总体要求,以培育“四好商会”为载体,引领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今天借此机会,就新沪商联合会加强自身建设,促进作用发挥,扩大社会影响谈三点感想。
一是希望新沪商联合会争夺弘扬沪商经济的排头兵。
前段时间在郑部长的亲自推动亲自谋划下,提出了以爱国、敬业、诚信、进去为内核的沪商经济,最近这段时间正在积极宣传,也在不断地开研讨会,进一步诠释内容。
新沪商联合会应当积极用沪商精神引领会员企业,进一步凝聚共识,激发活力。以“眼大于界,做大事业,展大情怀”的要求鞭策自己。促进沪商精神在上海这片热土上枝繁叶茂、开花结果。秉伴随着新沪商联合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二是争做服务中心大局的示范者。
新时代的沪商要把个人和企业的成长同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城市的发展相融合起来。新沪商联合会应当引导会员主动投身国家战略、上海发展大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彰显新时代沪商的精气神。
三是争做商会改革创新的新先锋。
商会与企业是命运的共同体,和谐共生,休戚与共。会员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会不断地传导、影响到商会。同时也将倒逼商会以改革发展应对挑战。
新沪商联合会应当把握大势、主动作为、抓住机遇,向改革要动力,以服务谋发展。不断创新商会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级,打造服务品牌;不断增强凝聚力、影响力、竞争力,为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商会组织”做出新的努力,取得新的说过。
上海市工商联、上海市总商会将一如既往支持上海新沪商联合会开展工作。最后,预祝上海新沪商联合会事业兴旺,蒸蒸日上,谢谢大家!
- 15:51:55
安徽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张曙光
- 15:52:03
张曙光:
尊敬的郑钢淼部长,寿子琪主席,郑永刚会长,严健军会长,女士们,先生们,各位企业家朋友们、同志们,大家下午好!
前不久的3月18日至19日,江淮大地,惠风和畅,春和景明,郑永刚会长一行,50多位知名的企业家考察安徽,受到了省委书记、省长的亲切接待,达成了多项合作协议,取得了丰硕的考察结果。
今天,我和我的同事带着使命而来。与新沪商联合会企业家朋友们畅叙友情、碰撞思想、共话合作、共谋发展。
受王省长的委托,我代表安徽省人民政府向上海新沪商联合会圆满顺利换届,向新当选的新一届理事会成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上海市各界领导、各界人士长期以来对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关注、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海新沪商联合会成立13年来,汇聚了长三角乃至全球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有活力,最能创造商业价值的精英企业家。已经成为国内外最具凝聚力、影响力、公信力的中国商会之一。对此,我们深表钦佩。
安徽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丰厚,这里山川秀美、人文荟萃,安徽区位优越,“一带一路”、“长三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在这里叠加。“十三五”时期,全省实现了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的历史性跨越。
当前,安徽正处在“十四五”起步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紧扣中央赋予的职责定位,充分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政策叠加效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集聚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这“三地一区”。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
安徽一直秉承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坚持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服务企业制度,为各类企业主体高质量发展搭建高端平台。目前安徽省委省政府正在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生命健康、绿色食品、数字创意十大新兴产业
精准对接旗舰企业,设立专业化基金和企业商会,抓好引擎性项目、平台性项目、关键配套性项目的招商和落地。加快打造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四链合一”的发展生态。着力营造优惠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优配资源要素“四优赋能”的投资环境。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政务服务平台、园区平台、拓展招商平台“四台同搭”的综合效应,努力推动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沪商联合会的多家企业在安徽多地已有合作项目落地,涉及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总投资额超过了300多亿元。特别是3月中旬,上海新沪商联合会企业家考察团来皖考察,30多家企业提出了新的投资合作意向,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智慧医疗、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投资意向达到了246亿元。这充分说明双方合作空间广阔、潜力巨大。
我们期待各位企业家朋友深度认知安徽,真诚欢迎新沪商联合会各位企业家与安徽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盈,最后,衷心祝愿上海新沪商联合会蒸蒸日上、不断壮大,结出硕果。祝愿在座的各位朋友事业兴旺发达,家庭幸福安康,谢谢大家!
- 16:21:07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部长 郑钢淼
- 16:21:17
郑钢淼:
尊敬的张省长,朱院长,寿主席,郑会长,郭会长,严会长,尊敬的新联合会的各位同仁,各位来宾。
今天新沪商联合会顺利举办新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高朋满座,蓬荜生辉。我谨代表中共商会市委统战部,向新沪商联合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和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在座的民营企业家、专家学者、各位嘉宾致以诚挚的问候。
“新时代,新沪商,新机遇,新担当”是大家共同的心愿。借此机会我谈三点感想。
第一,关于沪商群体。
我们所说的“沪商群体”是工作、生活、奋斗、发展在上海这片热土上的民营企业家群体。从发展情况看,我市私营企业总数为207万多,个体工商户总量为49万多户,全市的民营经济人士大约有250多万人,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从贡献情况看,2018年上海民营经济总量8600多亿,占全市比重为26.4%。2019年总量突破万亿,1.1万多亿,占全市比重为29.3%,当年完成税收4868.78,在全市贡献占比34.1%。
说明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成长,我市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变化。从社会影响看,沪商群体在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大家有责任、善作为、敢担当、讲奉献。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生产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沪商群体迎难而上,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齐心协力,共度难关,迅速复工复产复试。为抗击疫情全市民营企业捐赠资金达4亿多元,捐助各类医疗物资1319万件套,共有75家民营企业和40多位民营企业家被评为全国和上海市的先进抗疫集体和个人。
因此,无论从发展趋势还是从群体状态看,我们都坚信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必将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发展,不断壮大。
第二,关于沪商精神。
从去年底以来,我市工商界就共同关注的“沪商精神”话题开展了多场讨论,许多企业家朋友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深入思考爱国、敬业、诚信、进取的精神内涵和时代意义。所思所悟发自肺腑,所见所想坦诚真挚。当下讨论这个话题目的就是激发新时代上海企业家群体的新激情、新朝气、新作为。
说到底,沪商精神就是新时代我们崇尚的企业家精神。它蕴含着宽阔的眼界、敏锐的思想、创新的勇气、实干的精神、良好的品质、专业的知识等等。它提倡企业家始终能够把个人抱负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始终能够把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紧密相连,从而生动具体地演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两个健康”。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先生高度评价,这为我们传递了强烈的信号,历史会永远记住有作为的人。这也让我们不断地思考,在新的时代里,企业家应当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做企业。
我所知道,今天在座的新沪商联合会和全市广大企业家都具备这样的品质和才干。大家每天都在辛勤实践着“爱国、敬业、诚信、进取”的沪商精神。
第三,关于沪商发展。
当前,我市已迈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迎来新一轮大机遇,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的干扰还未过去,但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持续支持企业发展的决心更加坚定,举措更加完善。
去年市委连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各级领导干部深入走访企业,为缓解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市工商联搭建了16个区共同参与的“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目前服务企业有1043家,为企业融资439.1亿元。
这些举动无疑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增加了信心。我们热切地期盼全市民营企业聚焦中心任务,在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上贡献力量。热切地期盼民营科技企业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等全市重点产业发展上实现新跨越;热切地期盼民营企业在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5个新城建设中展现作为;热切地期盼民营企业在创新型、服务型、总部型、开放型、流量型“五型经济”发展大潮中奋力作为。
我们相信,随着我市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随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上海的民营经济在新一轮发展中会取得更加骄人的成就。“沪商精神”也必将进一步发扬广大。
谢谢大家!
- 17:23:45
朱民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副总裁
- 17:26:55
朱民:
感谢会议邀请!很高兴又一次回到会议,和各位上海企业家、各位领导有沟通和交流。
这次会议是探讨未来中国十年经济发展机遇,想借此机会把我的观察给各位企业家、各位领导进行汇报。
题目叫“投资未来:中国经济的长潮和大浪”。
我们正面临世界改革的百年之大变局,但其实中国经济也面临极其深刻的结构性变化。2020年疫情加速和推进了一系列的结构性经济变化,这都会深刻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在座各位业务未来发展,5年、10年、20年、30年。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想举三个我认为最关键的驱动力。
第一,老龄化和长寿化。
第二,2060碳中和。
第三,全面数字化转型。
中国经济走到今天,增长速度有所波动,但一直维持在8到9%的高位。2020年开始经济2.3有所下滑,但人均GDP水平从1978年的176美元,一路走来在2020年第一次突破了人均1万美金。1万美金是什么概念?中国从今天开始,离开“中等收入国家”定义,走向“高收入阶段”发展。这是特别重要的关键点。
从历史上来说,当一个国家从3000美金走到1万美金阶段通常是16-18年,中国也无例外。走到1万美金之后,继续发展有很大的分叉。一些国家和地区跨越了1万美金继续往上走,一些国家和地区30年前已经跨越了1万美金,但是在今天,30年后他们还在人均1万美金的水平,这是典型的“中等收入陷阱”。
1万美金的坎儿不太好走。涉及一系列经济结构的变化、一系列政策的变化,以及劳动生产的提高、产业结构变化,对中国来说这是极其关键的点。我在多次不同的场合说,中国今天将和决定未来中国50年的发展,同时也会决定世界经济未来50年的发展。我们就在这个点,我们能走上去还是走不上去?特别关键。
一、人口老龄化和长寿化。
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在根本上改变需求、改变供给、改变金融。
红线是65岁以上人口占比,而今天已经几乎达到了12%左右,所以我们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也可以看到年轻人占比逐渐在下降,劳动缓缓下降。
未来呢?做了一个很简单的预测,预测2050年的人口和今天的人口比的变化,这个结果大大出乎我自己的预料。到2050年中国净人口会减少3300万,这不重要,因为中国的人口很多,减少这个比例还是很低。但是净增加的人口在60岁年龄段增长8000万,70岁年龄段增长1亿,80岁年龄段增长8000万,40岁以上所有年龄段人口净减少8000万,20万年龄段净减少1亿。之所以有缺口不平衡,是因为以前的“计划生育”政策。
你能想象吗?30年以后,净增人口都在60岁以上,不要笑,这就是你们,你们就是未来的60到80岁的人,你们都要活到100岁的,想一想,这会发生什么变化?
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巨大的,你说2050年太远了,看2035年的远景目标。蓝的是2035年,橘黄色是2050年,区别在什么地方?区别在于橘黄色增长的都在70岁和80岁,而2035年增长的主要节奏是在60岁。与此同时,在50岁以下年龄段全部都是负增长。2035年和2050年的区别只在于净增的人口是在70岁年龄段还是80岁年龄段,人口变化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北京2015年大人口都在中间段,劳动力都在这里,年轻人。但到2035年时,人口大块往上移,已经移到40岁和50岁变成最大的人口。但是到2050年时,整个年龄集中在60岁以上,年轻人变得很小。老龄化产生很大的问题,谁来养活老年人?
今天,3.6个就业人可以养活1个退休的老年人,但是2050年以后将是1比1的概念,1个就业人员可以养活1个退休年人,那时候需要什么样的劳改生产力?在座的都得考虑怎样自己养自己的老年阶段。经济结构会发生深刻的变化。
非常典型的案例是日本,日本是最早经历老龄化的国家,1994年到2016年,日本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制造业是萎缩的,建筑业是萎缩的,其他服务业是萎缩的,金融业也是萎缩的,净增长的是健康和社会活动,是专业和科技、信息和通讯。年纪大了以后不需要那么多物质产品,不需要那么多住房空间。你需要的是服务,但你会有更多的通讯,因为你不动。整个生产结构都会发生根本变化。从1996年开始到现在,日本的其他开支基本没有变化,唯一上升的是医疗卫生,因为我们年龄越来越大,医疗卫生的需求越来越大。金融和房地产又是巨大的变化,日本房地产新开数量,从90年代开始急剧下跌,日本50年代低价一路上扬及90年代一路下跌,这是因为日本的泡沫破裂。但是我们都知道,凡泡沫破裂一定会反弹,一定会上升。而日本的房地产一跌为什么就再没有反弹?为什么?因为老龄化。老年人都从大房子移到小房子、公寓、养老院,建筑业从此一蹶不振。东京的房子还比上海便宜,但是买了以后到现在连续下跌。
红线是社保基金,今天社保基金只占GDP的10%,也就是说才10多万亿,10多万对13亿人,而且那么大的老龄人正在到来,社保基金远远不够。商业养老呢?商业养老占比蓝线看来很高,但是坐标是左边。可以发现,到现在为止商业养老退休资产只占GDP的0.025%。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金融业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当然,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金融业的投向会发生变化,而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会发展得非常迅速,同时带来长期投资,金融结构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大推理,这个推理会持续推进,影响我们未来30年、40年,是特别深刻的变化。投资很简单,将心比心,想一想你们在未来80岁的时候你需要什么,你今天投什么,这是非常至关重要的。
二、2060碳中和。
对于2060碳中和讲的还是比较少的,因为比较多的是把它看成减排、看成绿色金融。但,碳中和远远不止与此。总书记在联合国郑重承诺,中国在2060实现碳中和,并且从现在开始把碳排放降下来,把一次性能源的消费降下来,把新能源容量扩上去,这是郑重的承诺。
这不仅仅是排放的问题,2060碳中和是影响未来经济发展最主要的抓手和机遇。它在根本上改变能源,在改变能源的同时在根本上改变所有的制造业、建筑业,包括这栋楼整个的能源消耗、整个的设备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最终是社会方式的变化。
碳中和是发展战略的根本变化,是未来增长的特别重要的机遇,是积极的正面东西,而不仅仅只是排放。由此在后面的是什么?是科技和创新,是开放。
到2030年碳排放达到顶峰,以后根据1.5度和2度的标准逐渐下跌,下跌的幅度是非常激烈的。欧洲国家从1990年开始达到碳峰值,2050年碳中和,有60年的时间可走。而我们是2030年的碳峰值,到2060年的碳中和,所以只有30年的时间。这就告诉我们,改变会多么地剧烈,这是巨大的结构变化。
上面的曲线GDP是增长,从今天到2050年中国经济将会持续翻番,增长4倍以上,经济还在走。但是当中中国的能源消耗将持续维持在今天的水平,也就是说在那个时候每个GDP的能源消耗水平是今天的四分之一,是能源效率,是科技。与此同时,碳排放会从今天的水平下降到几乎为零,不是零,因为我们还在种树,我们还有绿色金融。
这张图非常直观地表明碳中和讲到底是科技,是创新,是效率,是整体全面的结构变化。今天人均排放量还是很高的,单位排放量是世界平均的2.5倍,这表明今天的效率还是很低的。
所以第一个要拿煤开刀,红的是煤,灰的颜色是油、天然气等其他的。今天60%的能源生产还是煤,但是到2050年主要的能耗量比今天低,效率会继续提高。我特别注重效率,效率是特别重要的概念。但是结构变成太阳能、风能、水能,煤还是有,有一点点碳捕捉技术,能源结构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这个变化太大了,你能想象30年以后煤矿产业、石油和天然气产业将几乎不负存在吗?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能源消耗在工业、建筑、交通的占比,今天和2050年相比,整体工业消耗减少28%,建筑减少25%,交通减少27%,这是在GDP增长4倍的前提下测算的。
到2050年将不再有烧汽油的车,几乎不再会有用电池的今天的电动车。未来汽车主要以能源是氢能源,现在已经有无数的科学证明和证据表示这个路径,汽车行业在根本上洗牌。汽车如此庞大的产业链,从传统烧气、烧油的车走向混合车和电动车已经是巨大的变革了,从电动车走向氢能源车又是个变化,这个变化是巨大的。现在国家计划到2030年电动车非油车产量占整个车产量的30%的,中国新能源车在世界上有居高水平,希望继续保持这个水平,保持领先地位,所以这个指标是很硬的。
当能源变的时候,制造业会发生什么变化?重工业会发生变化,因为发电设备发生了根本变化。以前发电机组装,现在发电主要是靠煤发电,而未来主要靠什么?靠天然气,靠光,靠太阳能。发电的设备发生了根本变化,电能会比今天同样4倍增长,电是未来主要的能源消耗,但是产生电的能源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又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后面所有的一切是什么?是效率,是能源效率,是科技效率。所以,科技和创新。比如说光伏点的转化效率至少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比如说制氢成本急剧下跌,并且易于运输。比如说电池、核聚变、储能等这一切都会在根本上发生重大的变化创新,创新的后面是什么?是投资。
估计从现在开始,每年会把GDP1.5个百分比投放在新能源基础设施,今天是1.5万亿,那10年以后就是3到4万亿,30年以后就是10万亿。这是巨大的投资市场。
2060碳中和不是简单排放问题、绿色问题,是革命性的颠覆,它在根本上改变了能源消耗的结构,根本上改变了能源消耗的效率,根本上重新再建了经济和工业的基础,这是2060碳中和对经济最大的冲击和影响,一定是颠覆性的。
三、全面数字化创新。
全面数字化的高潮正在到来,疫情推动了线上,但是疫情没有想到的是地缘政治极其恶化,中美摩擦加强,使得科技变成未来竞争特别重要的领域和抓手。如果科技未来变成全球竞争的制高点,那中国走自己自创、自己、独立的科技是必然,也别无选择。
科技和数字化成为了推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特别重要的抓手,这也是为什么中央特别重视科技发展的原因,在“十四五”和“十五五”规划里多次提到。
与此同时,在普及的发展过程中,现在恰恰是科技创新大的爆发点,这是自然过程,和整个政治、经济过程吻合。所以我们认为,可以预见的将来,数字化转型又是巨大的推手。
疫情期间出现了一系列的新业态,中国企业、企业家是很厉害的,线上从医餐饮零售、医疗卫生、公共管理等走得非常快。而今天的技术在哪里呢?今天的技术还是在4G,从4G走向5G走向云。但是4G和5G不是根本目的,4G和5G只是过渡,最终要走的是从4G5G走向区块链和5G为基础的物联网。
科技发展的颠覆性在哪里?4G是把人连起来,从来没想到4G可以把人和生活全部连起来,5G是把物连起来,“连人”是一级的,“连物”是千亿级的,把物连起来世界就真的变了。5G只是过渡,核心是推动物联网。
科技已经有长足发展,从人工智能的专利申请来看,美国第一,中国第二赶得很厉害了,第三是WIPO(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第四是日本,已经有很大的差距。在科技上,中国的赶超还是很快的。
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是厉害的,2020全球最大的20家人工智能企业,美国8家,中国7家。大家可以看到,大疆、商汤、旷视、科大讯飞、字节跳动等等都在,但是阿里不在,腾讯不在,为什么?因为用科学的界定,阿里是电商,腾讯是游戏,但是我们知道阿里和腾讯有很好的技术储备和技术发展。如果把这两家加上去,全球20家顶级人工智能企业,中国9家,美国8家,中国企业还是很厉害的。
不得不承认,我们还是有很多差距的。比如说云Cloud,十年前美国的云占据市场100%的份额,今天我们有了10%。比如说芯片,美国占了34%,今天升到41%,我们从4%走到了11%。中国走的最好和最快的是什么?是通讯设备。从十年前占全球市场份额11%,到今天达到全球市场份额41%,是了不得的发展。是谁呢?是华为,华为是了不得的企业。华为把中国的强项科技、软件、硬件放在一起,所以突破了,中国的强项还是在制作,还是在硬件,但是要加上软件。
再细看科技不同领域,比如说光伏,全世界50%的光伏面板是中国生产的,但是15%的光伏面板技术在外面。高铁是我们的骄傲,但高铁的制导技术不在我们手上。更不要说半导体了,90%的技术不在我们手里。飞机80%的技术在外面。所谓的核心技术,所谓“卡脖子”技术攻关还是一件特别特别重要的事情。
所以,战略和对策是什么?就是新基建。
不用去讨论新基建是什么,是地铁也好,还是特高压,新基建的核心是在物流和人流上加数据流,通过数据流、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等和人流物流综合,形成新的价值流和资产流。人流和物流是强项,希望通过数据流产生新的产业流和价值流。
新基建的第一个技术是什么?5G,通常用五年的时间完成1个G的布局。用五年完成了4G的布局,今天中国有350万个4G基站,占全球4G基站的51%。本来预计用五年的时间完成5G,2020年计划做60万5G基站,实际完成了80万个,今年会继续突破。争取今年年底在东部和主要城市完成5G覆盖,现场有多少人有5G手机?很多,但你们好像觉得没用是不是?因为没有网络,而且只有宏基站,没有微基站,做不起来,必须抢速度、打规模,把规模打上去。
5G的反手是物联网,我是工信部顾问委员会委员,五年前开始考虑做物联网,2020本来就是中国物联网的节点。去年年底经过改造的IPV6节点已经超过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物联网网点。经过改造做了10万个工业APP,工业设备出厂能够上APP,可以任何时候知道设备什么地方运营、能耗、检修等情况,这是了不得的事情。 未来是什么?未来是机器自己协同作战,不需要人。跨产业的科技平台物联网,所以物联网是重大的未来基础,突破。
理念是什么?国家权利构造AI数据、5G、云的科技“高速公路”,推动科技企业用创新支持“高速公路”,请在座各位企业家、产业、城市、园区等上到科技“高速公路”,把自己的产业和信息数据化。有点像1993年美国制定了《信息高速公路法案》,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的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工业,从此领先全球。现在要打造比互联网科技技术程度高的“高科技高速公路”,推动国民经济数字化转型。
这就涉及到数字化生产,涉及到数字化转型,涉及到平台。而最大的市场在哪里?在这一块儿,几乎在座所有的各位,你们都在这里,你们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能不能把你的企业和产业数字化提升发展。未来是数字化的世界,所以别无选择。
回到投资,战略认定以后,在未来的10年里,基础设施投资三大抓手,细分成“云”、“管”、“端”,“云”,云投资、云基建、数据中心、服务器、云服务都是成10倍增长。“管”,基站数、通信数。“端”工业互联网、5G用户,这会成为指导未来5到10年最根本的基础设施的投资。
举些比较简单的例子看一下战略。
(1)制造业。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中国的制造也是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了不得的产业。但是机器人在韩国1万个工人有528台机器人,中国每1万个机器只有25台机器人,这个机器人不是机械臂,是智能化的机器、信息化的机器。答案是什么?大规模发展机器人产业,预计机器人产业会数十倍的增长。(如图)棕色的是服务机器人,灰颜色的是物业机器人,再往上的是医疗机器人还有其他机器人。随着老龄化的产生,服务机器人会极大出现。
我对有人形的机器人不太看好,它会嗲声嗲气的和你说话,但是真的机器人不具人型,擦窗的、扫地的、移动东西的、搬东西的、高空作业的、底下作业的、微小的、纳米的、巨大的等新一代服务机器人,会不断涌现。现在很难想象它会是什么类型,会是什么服务的性质。
(2)汽车。
无人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汽车的智能化和网联化是很大的发展,这就是V2X。未来V2X是具体物理和科技结合的场景,房地产业逐渐退出主导的经济主流以后,V2X会起来,V2X把车连起来、城市连起来,交通连起来,安全连起来,电脑连起来,构成了完全的新智慧城市框架。V2X最有趣的地方是物理和信息结合,所以未来V2X的发展会非常好。
(3)医疗。
大家都在做智慧医疗,我把我们国家智慧医疗归归类,大部分在远程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预后诊断支持也有治疗方案。大医院都是国有的,垂直细分的科技进不去,但是疫情改变了这一切。
武汉封城以后,有新冠病人送到了医院,有基础病的病人怎么办?高血压、心脏病、胰腺炎等各种各样的病也需要治疗,但是不能到医院怎么办?逼着在武汉出现了新的平台,把病人、医院、药店连起来的平台。生了病可以去医院治疗,也可以去医院开的虚拟网上医院,完全有资质,去了医院以后医生给你在网上诊断治疗,治疗给你处方,处方经过核酸检测到了要点,药店的外卖小哥及时把药到你家里,同时系统和医保系统连起来,所有的钱全部付掉。你不出家门,你看了病,你拿了药,你付了钱。这个平台在根本上改变了医疗系统。垂直细分的医疗平台将会被这个平台颠覆,颠覆是科技的根本本质。
形势比人强,逼着人走。疫情中中央再三强调政府的数字化治理,提了很多,确实,武汉一开始的时候没有人工智能系统,救援物资都搞的很乱。物流系统进去马上解决。又在武汉发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小区封闭了以后,小区的人要求各不一样,对小区的管理变成大事,1000个人1000个口味,武汉逼着出了新系统。传统的小区系统只有物业管理To O、业主To C,在此基础上建的新平台有政府机构To G,为什么政府进来?因为政府要发布疫情信息、安全信息,平台做完以后可以把商户引进来,所以出现了To B,形成了小区闭环商业平台。
你们会说商户愿意进来吗?商户很愿意进去,为什么?因为住5万元一平米的居民和住1万元一平米居民的需求和对产品的粘度完全目前一样,等于客户做了自动的自我选择,商户自动分类进入小区。这也是为什么各个大电商开始争夺小区销售头,是一个道理,这个网站起来,我们还有淘宝吗?科技就是这样如此不可思议的颠覆。
在此基础上,小区把平台连起来以后,变成了国家数字化政府治理最小的最根本的细胞——社区。所以这个模式在政治上、技术上、商业上、为民服务等便利上、社会上完全成立,这个世界又变了。
看未来,整个科技发展趋势是经济驱动力从土地资源、建筑备的硬驱动/资源驱动,走向数据和云基建的软驱动;社交距离会从共享走向无接触;全球价值链从完全共享到共享和独立自主的价值链共同存在,也就是“双循环”。所以,整个结构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而所有变化的核心基础是什么?打造科技高速公路的核心是把流量提上去,流量是未来的资源,是未来的能源。中国人均一个月的流量是9GB,已经高于OECD国家6GB水平的1.5倍,很高了。十年后,估计中国人均流量达到100GB,增长10倍,OECD国家会达到50个GB,中国的人均流量会是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2倍。流量就是资源数据。
这是了不得的变化,但是流量上去的反面是什么?是物联网。关键要把物联起来。今天中国和OECD国家的整体物联水平是一样的,10亿级规模。十年后,中国将把联物的水平100亿级,10倍增长,OECD国家达到50亿级,中国同样会是OECD国家的2倍。流量上去了,剩下的事情是什么?是在座所有的各位怎么用流量改变和改造企业,使它变得数字化,并且利用流量产生利润。所有数字化的核心是流量,而现在做的所有的一切,提升流量。这个社会根本上变了。
在这个战略上,能够通过碳中和的专利、通过数字化的专利,把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走向创新大国,这就是中国的未来。
展望未来,世界经济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中国经济本身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最为剧烈的颠覆性变化是三大抓手:
(1)老龄化和长寿化,在根本改变经济结构,改变消费。
(2)碳中和,根本改变能源效率和经济结构,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增长方式。
(3)全面经济数字化。
这是根本的变化,而这个变化会主导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5年、10年、20年、30年,这就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长潮”,在机缘的机会下,这种长潮实时会产生,变成“巨浪”。
这就是未来,祝各位都成为未来的赢者,谢谢大家!
- 17:28:38
周汉民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 17:29:06
周汉民:
尊敬的创会会长,尊敬的新当选执行会长,各位企业家,今天论坛无论是主题,还是时机,都是十分得当的。
从主题而言,我喜欢后四个字“鼎新致远”,鼎新一定和革故相关,致远一定和宁静相连。因而,今天我要谈的是在这一历史当口,我们怎么与历史交汇的三个坐标及中国企业家的三个责任。
第一,在什么样的里坐标上?
中国伟大古代的诗云苏轼有词云“今夕是何年?”今夕是2021年,今天的会议主题谈的是2021,谈的是100年前的此时有50几位中共党员,有13位党代表在兴业路开了中共一大。今天950万中共党员成为中国第一大党,在中国连续执政72年,是世界连续执政最强的政党。
我们谈历史坐标,企业这一历史坐标是有中国共产党一系列重要方略所揭示的,我以为我们今天谈论历史坐标应该有三个重要的点位。
第一,是从一个全面走向另外一个全面。
让我们回忆9年前中共召开十八大,十八大提出“两个全面”。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标志是按照国家现有的水平和标准,应当有相当数量的人需要脱贫,用“精准脱贫”和“精准扶贫”来代此。
但是加速度与改革开放元年的1978年到今天,43年,中国扶贫和脱贫3000万人,是世界同期70%所在,是二战到今天70余年世界可以维持和平和发展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所以,中国的扶贫和脱贫是世界得以和平和发展的多之所在,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在哪里?就是人们不断地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其中,2012年的十八大到今天,精准扶贫和脱贫9600万人,其中2017年十九大至今,精准扶贫和脱贫5996万人。这三个数字不能叠加,这三个数字是历史坐标的三个点位。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全面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但是今天马不停蹄开始了新的全面。
(2)全面建设中国现代化国家。
现代化国家提出早在1954年,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时周总理提出向“四化进军”,指的是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
这次全国政协大会有一位发言谈到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大致还需要30年才能完成,有人不同意,有人同意,政协就应该这样,让我们在这一协商平台上各抒己见。我呢,作为19年在全国政协的一员,我认为他所言极是。
以我自见,1949年到1979年的30年是中国工业从无到有的30年,1979年到2009年的30年是从小到大的30年,大到什么样?大到2010年中国工业站上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的历史点位。但是,离“强”还有很大距离,我们还要奋发图强,从2009开始到2039年,或者再稍微增加一点时间,中国工业才能成为强大的工业化国家,才能基本完成工业的现代化,这样的认识是冷峻的,更是客观的。
所以我以为,今天举行新沪商四届一次会议,第一个历史坐标是从“一个全面”走向“另外一个全面”。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已经开启。
第二个历史点位,是“十四五”和2035远景规划的目标开启。
“十四五”人人知道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14×5不就是60年吗?人民共和国有规划或计划60年,但这次与众不同的是提出2035远景目标,这不就是今天的主题吗?要眺望未来的10年或15年。
如果要这么眺望,希望大家有点耐心,认真读读“十四五”分为四大类的20个指标,这20个指标乃是在座各位企业家的奋斗目标。
第一个指标,讲经济。美国都承认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是美国的73%了,这是美国最新一份政府报告载明的。报告3月3日发布,由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发布的。但是,别忘了一个基本前提,我们是14亿人口的大国,而美国是三万五千万人口的国家。因此,人均GDP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希望在座各位企业家注意到全员劳动生产力提高的极端重要性。
在座都学过政治经济学,都知道生产要素有人力资本、土地资本、金融资本。但是我希望各位加上四个要素,就构成了新时代新阶段如何认识生产要素的基本点。
第四个指标讲知识;第五个指标是信息,第六是管理,第七是数据,所以人们说数据是生产力气一,由此得来。
在中国工业和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5年到15年内,请关注全员劳动生产力,用世界语言是全要素劳动生产力。
朱民院长明确提到城镇化的问题,我讲讲关于城镇化问题在历史坐标中的关系和重要意义,举三个数据。
人民共和国成立元年的1949年,中国的城镇化率11.8%,中国几乎90%是农民。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1978年,城镇化率是17.8%,1949到1977年2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提高了6个百分点,中国大多数还是农民,五分之四是农民。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多高呢?中国城镇化率是60.65%,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世界城镇化率的平均水平,中国每年以1个百分点提高城镇化率,意味着有1300-1400万的农民转变为市民生活。
但是中国情况特殊,这个特殊乃是发展的要点,中国有户籍率。刚才我指的是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60.65%,而中国的户籍率是多少呢?2020年中国户籍城镇化率45.15%,这当中相差15个个百分点。说明了中国有14亿人×15个百分点,这些人离了乡,没有完全进城。解决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异乃是未来15年极为重要的战略目标,同样是重大的商机。因为商机表现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没有休止的。 如果今天要预测未来,要谨慎而谨慎,原因很简单,因为预测不过就是预测而已,我们要做到的是如何在革故中鼎新,如何在宁静中致远。
因此,第二个历史坐标就清楚了,第一方面是经济,我提示各位关注两个重要指标,一个是全员劳动生产率,一个是如何弥合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差异。
第二个指标,科技。
刚才朱先生讲了很多科技,我再赘述有点不妥,但希望各位关注,科技我们和谁比呢?科技我们当和美国比。你是老二,比老大天经地义。
在拜登入住白宫至今,美国对中国的定性有哪些需要关注呢?有以下5点需要关注。希望大家不要讲960万平方公里上的中国,要讲世界的中国。
中国定性中美关系三句话:中美两国是世界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两国合则两立,斗则俱伤;两国未来的发展希望更多地用和平的手段解决许多的争议。这句话前天,97岁的基辛格发出了同样的吁请。基辛格说两国要找到和平会谈的机会,否则就会有许多重大的摩擦。
给大家推荐三本书。
第一本书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创始学长埃里森教授的名作,出版于2017年,一出版中文题目就如此让人惊悚,《著名一战》,副标题是“中美两国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吗?”这本书写了500年,写了全世界集成大国和新兴力量之间解决争端用了什么,举了19个案例。基辛格的推荐语说:希望中美两国成为第13个案例,不要成为第5个案例。
第二本书,作者基辛格,这本书的书名很好记《润中国》。第三本书同样推荐基辛格的名作,是他97年来最近的一本著作,名字叫《世界秩序》。
希望大家在历史坐标上看到我们是在5年规划和15年远景目标的战略焦点上,谈上海新沪商企业家们未来的作为。我刚才讲的是中国对美国中美关系的三个重要表述。
第三个历史坐标,席卷全球215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
疫情到今天,没有来到拐点;疫情到今天,最有效的对抗手段是疫苗,全球科学家以争分夺秒的努力在追赶疫苗的研发,但时至今日世界卫生组织也不过推荐了两个系列,4款疫苗而已,5条技术路线推荐了2条4款疫苗,而这4款总是在世界上引发了不同的副作用。今天不讲这个,就讲讲疫情问题。
此时此刻,全球罹患新冠疫情的一亿两千七百外,死亡的接近276万。这一疾病的病死率2.2%,全世界罹患新冠最多的国家美国。美国新冠病例超过3010万,美国新冠罹难的国民超过57万,病死率是1.8%。中国在众志成城抗疫情的背景下,大数10万,罹患同胞4580人。
这三个数据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抗击疫情方法是最得当的,但是在全球已经有疫苗,疫苗有效性得到肯定的情况下要做什么?要真正驻起以疫苗为基础的“群体免疫”防线。
前天是标志性的,中国生产的疫苗出口已经1亿剂了,受援助的国家69个。接受中国疫苗出手的国家43个。两者相加超过100个,联合国成员国193个,有一半以上的国家用了中国疫苗,或多或少。中国打了1剂疫苗的国人超过1亿了,在座各位,打疫苗对你,对你的企业,对中国未来的10年关系不是一般的巨大,是特别巨大。
“千方百计促发展”。中国最不容易的三组数据我给大家说说。去年第一季度全世界最悲观的中国经济预测是“-5.5%”,去年4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是“-6.8%”,这是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季度衰退。到第二季度,我们强而有力地回升到“正3.2%”,第三季度“正4.9%”,第四季度“正6.3%”,去年中国是在“正2.3”的点位上完成了2020经济发展。这是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绝无仅有的。
现在经济学家讲经济总是讲需求侧、供给侧,需求侧三架马车很有力的一架就是外贸出口。中国外贸在去年如此严重的背景下,几乎全球的产业链都出现不同程度断裂的时候,去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45800亿美元,世界第一,外贸正增长1.9%。
希望在座企业家永远放眼世界,坚决不要单干,单干不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外资多重要呢?在经过29年成为世界引进外资老二的前提下,去年中国引进外资世界第一,引进了1443.7亿美元的外资。在1443.7亿美元中,多少来到长三角呢?占比62%。所以,中国古语讲得多好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外资和人一样,一定往高处走,什么是高处?高处就是营商环境。
上半部分讲完了,中国迈向未来5至15年有三个历史点位。
第一个历史点位,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二个历史点位,在“十四五”和2035远景目标中,有20个指标,今天我讲了两个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城镇化率×2,讲到了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第三个历史点位,在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同时,千方百计促发展,在战场上交替打两场战役,什么是企业家的责任呢?
我是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的副主席,我们的政党有20余万会员,政党中企业家占比超过76%。以为所熟悉的曹德旺先生就是民建人,各位所熟悉的董明珠女士就是民建人,我们有辱荣焉。
什么是企业家的责任?作为以经济界人士为主政党的一年,我去年走了100个企业,去年我在调查皇家邮轮企业。
企业家有三个责任。
第一,在技术创新领域绝对要盯着美国,认真进行,和平竞争。
谈中美关系至少有三句话我们认同,而美国怎么认同中国呢?有五句话,希望大家记在心里,因为这是竞争对手的内心世界。
(1)美国认为,中国是美国二十一世纪最大的最严重的地缘政治考验。见证于2月4日拜登总统的言论,3月3日布林国务卿的言论。
(2)美国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挑战美国的国家,因此用了技术语言,叫做“更新”,要更新美国的优势,因为中国是具备唯一挑战的国家。
(3)美国有个委员会叫“美国国家集成电路国家战略委员会”,3月1日发布报告中说必须和中国保持2代的差距,一定要把中国的集成电路拉下2代。
(4)美国在互联网领域的几个巨头,包括美国Google即将出任新的领军人物,以及亚马逊刚退出的领军人物说只有在一个领域中国的脚步声就在旁边,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对美国的竞争几乎已经到了肉搏阶段。
刚才各位看到那幅PPT了吗?就是在讲我们离美国只有一步之遥,因此在这一部美国今年要投资400亿美元,明年要追加1000亿美元,拉开距离。
(5)美国要使用一切手段,包括使用长臂管辖手段阻挠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对外发展。
我希望,中国的企业家在与世界最大的竞争对手竞争中能够如今天所言,鼎新致远。
第二,关于高质量发展问题。
我一直记得,22年前,1999年在上海举行的财富500强会议,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当时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上中国企业只有8个。而2020年,中国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已经124个,超过美国了。这张榜单我们倍受鼓舞,但希望各位更加重视第二张榜单。
世界品牌500强榜单上美国几乎占其中一半,239个,而中国刚刚超过十分之一,在500强榜单中品牌超过50了。
说明什么?说明未来的竞争是品牌的竞争,我必须就品牌讲六句话,我认为品牌是六个组合。
(1)精妙的构思。
(2)精确的设计。
(3)精良的制造。
(4)精巧的促销。
(5)精准的定位。
(6)精心的服务。
这六句话可以展开讲很长时间,没时间,我只能用这六句话把第二部分概括了,未来的竞争是质量竞争,而表明质量的是品牌。
第三,我多么期望在与世界企业竞争的过程中,我们能够产生具有巨大精神感召力的企业家。
我个人挺荣幸的,我见过当年被称为“CEO中CEO”的美国通用威尔斯。我也挺荣幸见过丰田汽车厂的传人,丰田汽车厂的传人做了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组织委员会主席的,当年84岁。
我的最大感悟是很少有人记得他们所在的企业到底有多么强大,更多人记得他们的思想境界、格局、眼光是多么伟岸、宏伟、令人震撼。我多么期望,未来的十年,中国有这样的企业家在世界上留下这一民族最深的印记。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