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浅入深将经济周期原理通过故事娓娓道来~

    书中摘录:
    萧条的唯一原因就是繁荣

    来源他人总结:https://zhuanlan.zhihu.com/p/344951293
    今天要介绍的这本《逃不开的经济周期:历史、理论与投资现实》,全书正是按书名所述的结构展开。前18个章节为历史,用三篇详细展开300年来经济学发展历程,从苏格兰赌徒约翰•劳倡导纸币出现首次带来繁荣及随之而来的衰退,工业革命兴起后亚当•斯密为消磨时光而写就的巨著《国富论》,追求私利的个人和自由市场上看不见的手,标志新伦理学理论的诞生;“中央银行之父”享利•桑顿提出信用(或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认识到经济内在的不稳定性,既经济运行可以自我脱轨(正向反馈)又可以自我复轨(负向反馈),看不见的手变成了两只,正如朱格拉提出“萧条的唯一原因是繁荣”,繁荣也诞生于萧条;时间推进繁荣与衰退在现实世界也没停下轮回,在不同的现实世界和时代背景下,大家们陆续表达研究推动经济学理论的丰富,信心和投机也很重要的竞争性投资,商业加速,凯恩斯回击经济周期能够自动纠正衰退,人们投资决策的流动性偏好、动物精神和不确定性影响,可能的流动性陷阱,提出积极运用政府预算的短期经济管理;从时间维度上用丰富的人物故事展示经济周期研究发展脉落,理解理论的由来,为后面的理论和现实投资做铺垫。

    接下来第四篇分4个章节总结分析已极大丰富的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第五章讨论经济周期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不同资产对经济周期的作用以及它们在周期中的表现,全书信息量之大,因为篇辐有限,拿出部分重要的问题,分享给大家。

    1.如何相对简化理解经济周期问题
    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的认知在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后,已经变得极为丰富,各种理论、流派,比如正向反馈环解说,回声反应理论,流动性陷阱,都包含的时滞因素,还有货币学派、消费不足、投资过度等,一眼望去好像一团难以理清的毛线团,如何简单解释经济周期。可以借鉴相对容易理解的共振问题,比如汽车共振,汽车运动时有许多同时在运动的部件,且都有发生振动的倾向。如果要解决共振问题,一可以除掉不稳定性的根源,哪个部件造成不稳定性,就修改设计直到问题消除,例如除掉自动工资指数化这种正向反馈过程。二可以制造反向波,例如凯恩斯等消费不足理论的意见。三可以围绕振动源,例如在轮子的周边安装冲击吸收装置,例如货币主义者关于货币供给的稳定化原则。

    2.周期中经济现象都会有明显波动的原因
    同样借鉴生活中的现象会议鼓掌,开始时大家都按自己的快节奏独立拍掌,而不需人引导,大家很快就会从各自地不连贯的快节奏转变为同步地且慢的节奏,这种现象就叫作锁模。当许多无关联的过程自发的锁定彼此的节奏并创造出一个很强的加总运动时,就发生了锁模现象,也正是因此,经济中存在地大量能够影响不稳定性的过程,使繁荣可以从一个部门溢出到多个部门,比如供给创造需求,经济活动创造货币,货币又创造供给。另一方面,存在的周期并不至一个,周期过程自身仅能在一定限定之内适应锁模过程,如果一些频率振动非常慢,而另一些频率振动较快,就出现集群现象,这些现象造成几个周期同时发生。

    3.经济周期在实践中最重要的表现
    锁模频率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集群现象,其中有三个主要的集群现象。第一个是存货,造成的是基钦周期,时长大概是3-5年。第二个是资本支出,造成的是朱格拉周期,平均时长大约为9年。第三个是资产,包适资产价格与建造两方法,造成的是库兹涅茨周期,平均时长约为18年。至于这三种周期之间的锁模,不同周期的转折点存在着趋于一致的可能,即每两个基钦周期的低谷与朱格拉周期的低谷相一致,每四个基钦周期的低谷与库兹涅茨周期的低谷相一致,从而导致更为严重的情况。
    除了以上三个周期,经济中还存在着另外的力量,但正如康德拉季耶夫所说,人们置身于茫茫世界的渺小自身以致于无法认清“庐山真面目”。康德拉季耶夫的长周期理论,经济是以极低频率振荡的,时长约为 50-60年,如果按观察取得可靠统计样本需10次计算的话,也需要超过500年的时间,对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理论的观察和研究可以说还在现实生活中继续着。

    但经济周期在生活中最重要的影响却不仅于此,如何利用好经济周期创造财富,才是对我们更实际的效用,借用中国研究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周期天王“周金涛的话,人生就是一场康波,“用康德拉季耶夫理论进行人生规划。60年运动中会套着三个房地产周期,20年波动一次,一个房地产周期套着两个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十年波动一次。一个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套着三个库存周期。所以你的人生就是一次康波,三次房地产周期,九次固定资产投资周期和十八次库存周期,人的一生就是这样的过程。“

    4.周期的主要驱动力是什么?
    通过上面的问题,经济周期的大构架基本已经有了,而如果要归纳总结出周期运转背后的动力,可以归纳的主要因素有5个,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货币方面,驱动力是利息支付。二是经济方面,驱动力包括资产价格、房地产建造、资本性支出、存货。因素之间也会受到彼此的影响,因此并不能完全清楚区分,我们需要的是获得一种非常基本的、辨别各种因素轻重缓急的能力,而不同驱动因素或不同因素组合因素会因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同,导致大相径庭的结果。

    利息支付,大约占GDP的3.5%-5%,利息支付更大的效果在于增加储蓄,由此减少消费与投资,从而造成经济增长的放慢。

    资产价格,其中重点是资产中可变价格的那部分,如房产与股票等。作者在书中以2004年的数据为例,提出一些值得注意地数量关系,比如正常估值范围的全球可变价格资产总额高达GDP的4-5倍(通货膨胀率的年份可能会低些,出现泡沫的年份可能会高些),在典型的情况下,房地产大约占全部可变价格资产的一半,即全球可变价格资产总额大多数时候都有50%的程度上是建立在房地产基础之上。而资产价格变化对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影响是所谓的“财富效应“,指当人们看到自己的财富增长时就会花费更多,反之亦然,并且简单粗略地推测该效应的影响占总资产价值变化的4%。因为可变价格资产在GDP中重量级的占比,可变价格资产的价格变动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影响可能会相当大,因此说资产价格是经济的晴雨表,并不为过。

    房地产建造,这个总值大约估计占GDP的10%,并且与资产价格因素中的房地产价格有连带关系,因此引起相应的财富效应变化。

    资本性支出,这部分是机器与设备方面的投资,大约也占GDP的 10%。资本性支出通常与某些新的核心创新有联系,并且会被竞争性投资(技术发明可能造成市场突然扩大,对于扩大的市场“馅饼”,商人们可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正常情况下能够得到的份额)以及加速数现象(扩张产能订购资本设备,这个事件本身又会增加市场需求,进而诱导商家订购更多的资本设备)放大,而每一次大的资本性消费浪潮都存在某个有独特的、领导性的产业性部门。

    存货,总量一般大约占GDP的6%,在扩张时期的增加量约为GDP的3%,但波动性比较大。

    5.房地产市场是经济周期之母
    霍伊特1933年的研究专著是理解房地产周期的开端,发现确实存在大约20年的房地产周期,周期是很缓慢但振幅很大,而房地产周期对经济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房地产周期的下跌阶段会持续很长时间,泡沫也在这个阶段破裂消退,房地产活动位于趋势水平下方的最短时间不少于10年,而最长时间则达26年之久。从驱动因素来研究,时长约20年的房地产周期是内在地的、供给驱动型,还存在一个供应商适应需求增长的调整过度的“猪循环”。在他研究的103年中,房地产周期的高峰和股票及商品市场的高峰并没有非常直接的联系,但是每一次房地产危机则与整体经济的恶化是一致的。这和前面提到的,房地产资产在可变资产、GDP中所占的巨大比重相关。

    房地产业回报最高的是萧条期间的购买行为,但让人惊讶又很有趣的一个观察是,赚到最多的通常不是房地产业的专业人士,那会是谁呢?霍伊特的研究中做得最好地是几个皮货商、批发与零售商、贸易与旅馆从业者,因为他们手中掌握的全是流动资金,并很好地利用上了。而那些房地产专家在房地产价格低廉时,自己可能也赶上低迷时期,手中的流动资金极为缺乏。

    之所以说这个发现有意思,是因为很多时候看起来简单的结论容易让人们产生自然而然地结论,以致忽略了背后的思考。联想到之前读过的书,比如投资最重要的事中讲“在危机中关键要做到远离强制卖出的力量,并把自己定位为买家”,从这个事例中再次验证,这个看似简单又常识性的原则,但要在实际危机中真正做到,却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在现金为王的当下,不妨多回顾一个保持现金配置的观念,在《巴菲特的护城河》提到的,“通常会在个人帐户至少保留5%-10%的现金,这样,一旦发现便宜货,我就不会因为手里没钱而捶胸顿足。没人知道市场什么时候会发疯,因此,机会也会随时出现。”

    6.最引人关注的债券、股票与基金投资
    先回顾一下巴布森的《货币累积的商业晴雨表》中对市场次序的精辟阐述,1.提高货币利率,2.债券价格下跌,3.股票价格下跌,4.商品价格下跌,5.房地产价格下跌,6.货币利率较低,7.债券价格上涨,8.股票价格上涨,9.商品价格上涨,10.房地产价格上涨。

    股票的涨跌往往要比债券滞后一些,而作者讲到平均而言在经济是达到顶峰之前大约9个月的时候,股票市场已经达到顶峰,而当低处于低谷时,股票市场反转上升的时间平均要比经济低谷大约早5个月。由此可见,无论是高峰还是低谷,股票市场都是整体经济的领先指标,然而在其中会包括在不同类别资产范围内出现交替的现象,按主要类别的资产加以区分可以如下区分。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拉斯·特维德 - 图1
    按公司规模来区分不同类别的股票,以中国股市来大致区分的话,在沪市上市的股票,以601打头的股票都是超级大盘股,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上市的股票称为小盘股,其余的则可以视为是中盘股。中小盘股在经济复苏和扩张阶段的表现最好,而大盘股在经济下滑时会有相对出众的表现。

    经济周期决定了不同的周期有不同的投资品种,投资的标尺可以用相对于十年期国债的性价比来决定。
    比如2003年投资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当时一线城市的市区房价普遍在4000-6000之间,如果当时首付三成买的房,到现在一般赚了30倍以上。
    2001年B股刚向境内投资者开放时买入,由于巨大的折价导致B股的整体收益要高于A股。
    2005年封闭式基金打六折的机会,如果买入也是获得较好的超额机会。
    2007年10月,如果买入48元的中石油,那么到今天还在站岗中,为什么呢?2007年是中国传统经济的顶点,2007年以后传统经济很多领域需求开始饱和,增长速度放缓,而股市的估值也因经济增长下滑和股市扩容而下降,所以如果看错大的周期将会输得很惨。

    总结
    最后,我们再次回顾和总结描述一个动态呈现的经济周期和市场循环,来帮助我们理解。它包括七个组合的驱动因素,首先是货币扩张及流动速度加快引起的货币加速器,接着是四组主要的非货币现象,存货加速器、资本性支出加速器、抵押加速器、情绪加速器,它们进一步驱动经济向前发展,然后由经济自身内在的驱动最终到达拐点,出现的耗竭现象,最后在严重衰退/萧条的情况下会发生更糟糕的现象,信用崩溃

    正如熊彼得所说,周期并不像扁桃体那样,是可以单独摘除的东西,而是像心跳一样,是有机体的核心。周期运行如此自然,以至于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们常常已忘记了它的存在,即使特别重大影响的记忆,经过一代人(大约20年)的时间,也能忘记了。书中也分析总结很多资产细致分类的领先经济指标,虽然在中国不能完全照搬现用,但周期却会不偏不倚的保持运转。“顺周期而行,虽然是宿命,那也是应有之意。逆周期而动,必然遭遇反抗,而且会反抗的更坚定。”我们更好的选择是,学习理解周期系统,学习如何顺周期而行

    来源:https://zhuanlan.zhihu.com/p/492580252
    *《逃不开的经济周期》拉斯·特维德 - 图2

    ——- 书中笔记:

    序言
    image.png
    楚格州是瑞士最小的州。虽然面积很小,但充满了瑞士风情。放眼望去,山坡上散布着木质农舍,牧牛的铃声在山间飘荡。夏天的时候,许多房子旁边还会点缀上各种美丽的花。它位于阿尔卑斯山麓,从这里向南可以远眺瑞吉山和皮拉图斯山的壮美。如果你置身其间,就可以看见西边耸立着秀美的少女峰和艾格峰。山谷中的河流汇入了当地的楚格湖。湖的东岸是古老的楚格镇,建于11世纪,镇上还保留着古老的木屋、狭窄的街道、富有浪漫气息的教堂,还有当年防御用的城墙和塔楼,人们还为湖上的船只建造了一个小小的码头。

    image.png
    岁月的洗礼极大地改变了这个地方。在漫长而暖和的夏天,生活变得纷扰忙乱。许多小小的户外咖啡馆挤满了欢乐的人群,这里有庆典、露天集市、音乐会,湖上偶尔还有壮观的焰火表演。预示着夏天快要结束的第一个信号是暴雨的到来。你会看见寂静的闪电划过远处的天空——不是几道闪光,而是几百道。闪电渐渐从远处逼近,轰隆隆的声音很快就打破了原来的寂静。当闪电出现在楚格镇上空的时候,几乎每道闪电都会击中湖面或者山坡。顷刻之间,风雨交加,而后又是一片明媚。秋天过后,会有一段阴暗多雾的天气。当雾散天清的时候,你就会看到白雪皑皑的山峰,此刻,冬天已经来了。

    第1章 密西西比泡沫
    image.png
    他开始推销自己早在欧洲大陆游历期间就逐渐形成的理念:国家要繁荣,就要发行纸币。

    image.png
    有几种办法可以挽救处于货币严重短缺困境的国家。当然,要进行正确判断,而且要符合最安全、有利与可行的原则,就应该研究清楚以下问题:1.要查明货币的性质以及为什么白银比其他物品更适合充当货币。2.要研究贸易,以及货币对贸易所产生的深远影响。3.要对已经采用的用于维护和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办法以及现在所提到的这些问题加以检验。

    image.png
    例如,约翰·劳对价格与价值的区别作了这样的解释:水的用处很大,但价值很小,因为我们拥有的水量远远大于需求量;钻石的用处很小,但价值很大,因为对钻石的需求量太大,远远超出了供应量。

    image.png
    再比如他对纸币的描述:商品交换的目的不是获得货币,而是获得商品的价值。货币的用处就是购买商品,而白银作为货币并无更多的用处。

    image.png
    扩大货币供给量能够降低利率,而且,只要国家以全部生产能力运行,就不会导致通货膨胀。

    image.png
    他还提出了另外一项建议:在苏格兰建立一家“土地银行”。该银行可以发行银行券,但发行银行券的价值绝不超过国家所拥有土地的价值。持有银行券的人可以获得利息,并且有权选择在特定时间将银行券兑换成土地。这个新的方案有两方面的优点:它将减轻国家的负担,即避免为了适应经济增长而购买越来越多的贵金属来铸造钱币。

    image.png
    它将使国家更容易管理流通中的货币量,以便适应国家需求的变化。

    image.png
    国家债务:20亿里弗尔[插图]年财政收入:1.45亿里弗尔付息之前的年支出:1.42亿里弗尔付息之前的盈余:300万里弗尔

    image.png
    当一个国家的债务差不多达到每年财政收入的14倍时,日子就会特别不好过。法国20亿里弗尔的债务中大部分是从大约40个私人银行家那里借来的,这些银行家也负责收税。当时的情形实在已经糟糕透顶,因为每年需要支付的债务利息就高达9000万里弗尔,相当于利率为4.5%

    image.png
    如果财政盈余在付息之前就只剩区区的300万里弗尔,那你如何能支付高达9000万里弗尔的债务利息呢?

    image.png
    奥尔良大公选择了两种方式:使硬币缩水与查抄官员财产。他下令将所有硬币回收到造币厂,并禁止使用旧币,而替换的新币含金量则只有旧币的80%。但是,这种做法非常不受欢迎。况且,所有硬币替换完成之后,对国家财政的贡献也仅仅是新增7000万里弗尔。

    image.png
    大公还向公民承诺,如果有人举报腐败的政府官员,在其定罪后,这个人就可以获得罚没财产的20%。对那些长期受到压迫的人来说,出台这样的政策措施是令人高兴的,于是法庭很快就高速运转起来。政府查抄了1.8亿里弗尔,大公将其中的1亿里弗尔作为特别款项拨给了新的官员。因此,政府新获得的总收入是:来自硬币缩水的收入:7000万里弗尔来自查抄的收入:8000万里弗尔=总收入1.5亿里弗尔

    image.png
    他提议设立一家银行来管理王室的收入,这家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要完全由贵金属或者土地作为支撑,换句话说,这是改良的“土地银行”。结果,大公高兴地同意了。

    image.png
    1716年5月5日,一家名为劳氏公司(Law & Company)的银行创立了。银行从做担保业务开始,宣布所有税收都要用劳氏银行所发行的银行券缴纳,法国由此采用了纸币。

    image.png
    劳氏公司的资本为600万里弗尔,如果要购买其股份,需要用硬币支付其中25%,其余75%用行政债券支付。这是非常聪明的一步棋。行政债券是路易十四为给其巨额花销进行融资而发行的债券,这些债券在刚发行的时候售价为100里弗尔,现在则只值21.5里弗尔,因此被认为是垃圾债券。表1-1显示了当时的情况。表1-1 1716年法国政府的财政状况[插图]

    image.png
    有效利率如此之高(债券的市场价值如此之低)的原因当然是人们担心国家破产。然而,有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就是,政府按照当前很低的市场价格回购债券。如果这样做,政府实际上就可以将债务从20亿里弗尔(按政府出售债券时的价格算)减少到4.3亿里弗尔(按当前的市价算)。这样做实际上没有伤害到任何人!而且,此举有助于恢复信心。从原则上讲,政府还可以通过发行新的债券来支付债务利息——现在是按照4.5%的利率来计算4.3亿里弗尔债务的利息,可见利息负担已大为减轻,新的利息负担大约仅为每年1900万里弗尔。

    image.png
    解开死结现在的问题是,政府如何设法把20亿里弗尔的垃圾债券收回,并且不至于抬高其市场价格。如果人们真认为菲利普·奥尔良会从价格挤压中摆脱出来,他们肯定就会提高债券的报价,这样一来,他的图谋就会失败。约翰·劳劝说人们专门用行政债券购买劳氏公司股票的办法,也只能解决一小部分问题。

    image.png
    但是,劳已经有了下一步的计划,他又做了下面的三件事情:规定劳氏公司银行券可以“见票即付”。这就是说,无论何时,只要你愿意来到劳氏公司,出示持有的劳氏公司银行券,都可以足额兑换硬币。规定其银行券可以兑换旧币。如果政府采用缩水硬币(之前常常如此),那么约翰·劳仍然会支付原始含金量的硬币。他公开宣称,任何银行家在发行银行券时如果没有足够的储备作为支持,就应该“受死”。

    image.png
    他这样做的结果是:新的纸币作为硬通货被接受,而且一开始的交易价格为101里弗尔,也就是说,与相同名义价值的硬币相比,还有1%的溢价。这种可靠交易手段的出现,很快就刺激了贸易的发展:商业出现好转,对纸币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不久,劳氏公司就在里昂、罗谢尔、图尔、亚眠和奥尔良开设了分支机构。一年之后,即1717年,劳氏公司的纸币价格用硬币计价已经上升到了115里弗尔。

    image.png
    在公司公开出售股权时,人们应该用行政债券购买,如此一来,国家的债务就消失了。大公对此提议非常兴奋,于是开始着手准备这个新的“密西西比计划”。

    image.png
    他之所以这样胆大妄为,是因为看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人们对纸币已经树立信心;纸币是政府借款的“无痛方法”;由于纸币处于溢价交易状态,很显然供给不足;纸币似乎带来了繁荣兴旺。

    image.png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多印发纸币呢?如果人们购买银行券来兑换硬币,大公就可以花费那些硬币!于是,他下令该银行印制10亿里弗尔的纸币——这超出了之前所印制纸币的16倍之多。这个命令遭到了大臣达古梭的反对,大公于是立即用更加听话的人取代了达古梭。约翰·劳对此感到了恐惧。

    image.png
    密西西比计划此时的约翰·劳正在准备启动他的密西西比计划。1719年年初,新的密西西比公司的特许权得以扩大,包括:

    image.png
    在密西西比河、路易斯安那州、中国、东印度和南美享有贸易专权;为期9年的皇家造币权;为期9年的国家税负征收权;烟草专卖权。除了这些,密西西比公司还获得了塞内加尔公司(The Senegal Company)、中国公司(The China Company)的全部财产,以及部分法国东印度公司(The French East India Company)的财产。随着法国东印度公司被控制,人们期望这个新的巨人能够挑战全能的英国东印度公司。

    image.png
    由于拥有了这些特权,不难想象,这家公司会创造出巨额的利润。公司被命名为“印度公司”后,又宣布增发价值2500万里弗尔的公众股票,从而使公司的总股本增加到了1.25亿里弗尔。

    image.png
    用名义价值100万里弗尔的债券(折现率为0.2)购买的价格:20万里弗尔因此,实际投资收益率竟然高达200%!

    image.png
    这次股票发行确实应该引起投资者的担忧。我们这样想一想:投资者投入的是垃圾债券,并没有新的资本——仅仅是利息——注入公司,但是,随着资本份额的扩大,相应的每股收益已经被大大稀释,仅为原来的1/13。

    image.png
    尽管4年前法国还陷在深深的绝望之中,但仅仅过了4年,整个国家又开始沸腾起来,到处充满了喜悦与幸福。所有的奢侈品价格都开始上涨,花边缎带、丝绸、宽布和天鹅绒的产量翻了几番。工匠的工资涨了4倍,失业率也下降了,到处都在忙着建造新的房屋。每个人都看到价格在不停地上涨,谁都想赶在价格进一步大幅上涨之前去抢购物品,抢着投资,抢着囤积。

    image.png
    在巴黎,经济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热。据估计,在此期间,巴黎的人口增加了30.5万。街道上常常塞满了新的马车,挤得谁也动弹不了。巴黎从世界各地进口了大量的工艺品、家具和装饰品,这种情形还从未有过,消费者也不再仅仅由贵族构成,还包括新兴的中产阶层。那些购买了股票的人突然发现,区区几千里弗尔居然可以增长到100多万里弗尔。很快,法语增加了一个新的词汇——“百万富翁”。

    image.png
    随着牛市的继续,在劳位于坎康普瓦街的房子外发生了一些稀奇的事情:整条街都变成了股票交易场所,挤满了针对印度公司股价变化进行投机买卖的投机商。股票经纪人与中间商在这条街上到处租房子,租金比通常的价格高出12~16倍,而且连酒吧与餐馆也改成了股票交易场所。随着投机商和金钱而来的,还有小偷与骗子。所以,派一群士兵到坎康普瓦街来维持夜里的治安,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

    image.png
    与此同时,奥尔良大公还在通过皇家银行印发更多的纸币。为什么不呢?难道不是发行货币的做法使国家重新繁荣起来的吗?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多印发一些货币呢?打个简单的比方,货币对于经济这部机器来说就像油一样,不是吗?油灌得越多,机器就会运转得越好!

    第2章 现金支付危局
    image.png
    如果有更多人都拿着纸币要兑换,那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所有人都拿着纸币去银行兑换呢?银行会有那么多的黄金吗?我自己是否要去兑换呢?!

    image.png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一些机敏的投机商开始从股票市场抽身,卷走收益,而一些股票价格在短暂地摸高到每股10000里弗尔的水平后便开始下滑。有一对兄弟俩,鲍登与拉·理查蒂埃尔,开始悄悄地拿着纸币到皇家银行去兑换,每一次兑换的数额都比较少。他们还开始尽量收购白银与珠宝,并且把白银、珠宝和硬币一起秘密地运到荷兰与英格兰。

    image.png
    如果能用这些黄金铸造新的硬币,那甚至可以让法兰西再次振作和繁荣起来。于是,有一段短暂的时间,印度公司在股票市场上又重整旗鼓了。

    image.png
    这时,印度公司的股价还在持续下跌,奥尔良大公变得绝望起来。很显然,他越是采取限制使用硬币的措施,人们越是想要持有硬币。他决定把皇家银行与印度公司合并起来,希望两者能够相互支撑。可是这也没有奏效。1720年5月初,他召集了一个约翰·劳和所有大臣都参加的紧急委员会会议。在会议的日程中,首要的便是处理正在流通的价值26亿里弗尔的纸币,而这每一张纸币都可以从官方兑换金币和银币。实际的硬币数额还不到一半,而且多数已经被民众藏在了床垫下面(法国人的这个习惯在此后几个世纪里已是臭名昭著)。会议决定将纸币贬值一半,从5月21日起生效。

    image.png
    很快,在6月1日,禁止自由持有硬币的法令被废除。也是在同一时间,价值2500万里弗尔的新纸币得以发行,这些纸币是用巴黎的税收作为支持的。6月10日,皇家银行重新开张,也作好了纸币兑换金属硬币的准备——但它们已经不全是以往的贵金属硬币,现在有一部分被换成了铜币!

    image.png
    法国有效货币供给下降有三个主要原因:资本外逃。人们携带金币和银币离开法国。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人们因不相信纸币而储藏硬币,随后可能由于对每个人持有硬币数额的限制,人们更是竭尽所能地保存硬币。银行信用降低。法令强制规定,价值合计1000~10000里弗尔的所有纸币,只能用来购买债券、印度公司股票和存入银行账户,这就减少了有效货币供给。一位现代经济学家很可能建议放弃金本位制,鼓励增加借贷,降低利率,增加公共开支,减税,以及让银行发行更多的货币去购买债券。

    image.png
    许多投资南海公司的人是靠借钱来购买股票的,由于股票价格的崩溃,他们也失去了偿付债务的能力。于是造成银行倒闭的恐慌,结果拖累了很多金融机构的经营,导致了违约高潮的出现。

    第3章 经济危机——商业的苦恼
    image.png
    玛格丽特·史密斯有了她的第一个孩子。她是一个单亲妈妈,丈夫在孩子出生前几个月就已经死了。这是一个男孩,1723年6月5日出生,名字叫亚当·斯密

    image.png
    嬗变之年

    image.png
    亚当·斯密发现自己对牛津大学课堂上讲的东西并没有什么兴趣,他的大部分知识实际上来自他独立的学习和阅读。

    image.png
    在某种程度上,货币流通的加速度或者更高的速度,将会产生与增加货币供给(发行)相似的效果。

    image.png
    机器带来了两种戏剧性的效应。一是提高了单位资本投入的产量,另一个是在建立新工厂时,有必要预先制订深入的生产计划,这与以前向许多小家庭作坊订货的方式大不一样。当然,随着工厂潜在赢利能力的扩大,不确定性也增加了。在工厂建成投产之前,就可能面临市场需求变化的风险。没有人确切地知道这种发展对经济运行会造成怎样的影响,但肯定会有某种影响。

    image.png
    《国富论》1766~1773年,就在当地资本家正忙着用新机器设立工厂的时候,已经回到英国的亚当·斯密却一直在专心致志地著书立说。最终完稿的时候,已不知不觉写就了鸿篇巨制。这部5卷本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般简称为《国富论》)全面地向读者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在第一卷,斯密阐述了劳动分工是一些国家经济产出增长的主要原因

    image.png
    伊还是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太多的生产手段被用来生产某一种产品,而其他产品的生产却不足,此时就会发生供给过剩的问题。这就是问题的答案。说得再清楚些,这意味着货币本身并不是问题。货币在交易中不过是霎时间的媒介,说到底,市场交易的实质还是产品与产品的交换。至少,他所见的情况就是如此。萨伊定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解释了通过刺激供给能够促进长期的经济增长,并且也说明了为什么用缩短每周工作时间来解决失业的办法从长远来看是行不通的。由于处在“政治光谱”两端的派别都可以采用萨伊定律作为自己政策论证的基础,因此,这个定律具有相当广泛的吸引力。右翼人士可能会说,让我们刺激需求吧,这样货币就会涓涓流出并创造供给。而处在另一端的左翼人士则可能会说,给我们的平民百姓多分些钱吧,这将会刺激供给。

    image.png
    李嘉图发表在《爱丁堡评论》上的文章的结论是,通货贬值的原因在于纸币的超额发行,以及农业收成不好与战争开销造成的进口数量不足。

    image.png
    本章所提到的一些名垂青史的经济学家是:弗朗索瓦·魁奈:“经济表”与“自由放任”的理念。理查德·坎蒂隆:对“货币流通速度”效应的理解。亚当·斯密:强调追求私利的重要意义与效率。所有形式的保护主义都具有破坏效应。亨利·桑顿:“中央银行之父”,总量货币供给波动的原因与影响。利息率如何推动储蓄率、货币供给、汇率以及国际间的资金流动。货币供给的变化如何具有初始的经济增长效应,以及随后的通货膨胀压力。中央银行的积极干预是有利的。为什么中央银行家可以让繁荣更加持久。让·巴蒂斯特·萨伊:供给能够创造自己的需求。大卫·李嘉图:强调在经济理论中计算边际效应的重要性。

    第4章 1837年美国经济危机
    image.png
    为什么繁荣会走向完全脱轨

    image.png
    每一个期盼自己走在全部竞争对手之前的商人,会向市场提供他认为起飞时自己所能获得的最大份额;这没有反映出其他对手的供给,而其他人的行为也像他这样,并且他们都没有预估到价格的下跌,而一旦增加的供给进入市场,就一定会发生价格下跌。这样一来,短缺很快就演变成了过剩。

    image.png
    看一下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吧:1832年仅有5900万美元,到1836年已经疯长到了1.4亿美元——仅仅4年的时间竟然大幅上涨了137%。这是一个非常吓人的数字,而当你透过表象深究实情的时候会更加忧虑。大量的流动资金是由新开业的银行创造出来的,可是这些银行的资本储备少得可怜,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问题是,所有这些钱流到了哪里呢?投资新兴产业了吗?这些钱并没有投资到新兴产业,其中的大部分都流进房地产业用于投机了。在此之前,美国有中央银行,而现在,它已经不复存在。

    image.png
    简单来说,贴现就是指投资者拿未到期的票据到银行去兑现或做支付手段,然后银行根据票据的剩余期限、票面利率等因素,给予投资者一个贴现率,这样就能将未到期的票据提现。 贴现率=贴现利息÷票据面额×100%。一般投资者不需要自行计算,银行会自动给出一个合理的利率,投资者用票据的金额乘以银行给出的贴现率,就是自己能拿到的多少钱。 贴现是调节货币市场工具的手段,央行通过变动贴现率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息率,从而促使经济扩张或收缩。当需要控制通货膨胀时,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从而导致货币供给量减少。
    中央银行如何增加货币供给到19世纪中期,人们了解到中央银行有3种创造货币的重要途径:购买债券(并支付货币)。这样做有一种直接效应(注入货币)和一种间接效应(债券价格上涨,所以利率会下降,这将鼓励更多的私人借贷)。降低中央银行对私营银行的贷款利率(贴现率)。这将鼓励各银行从中央银行贷款,从而使各银行能够增加向私人放贷业务。降低私营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减少存款准备金可以使私营银行增加放贷业务。

    image.png
    中央银行如何增加货币供给到19世纪中期,人们了解到中央银行有3种创造货币的重要途径:购买债券(并支付货币)。这样做有一种直接效应(注入货币)和一种间接效应(债券价格上涨,所以利率会下降,这将鼓励更多的私人借贷)。降低中央银行对私营银行的贷款利率(贴现率)。这将鼓励各银行从中央银行贷款,从而使各银行能够增加向私人放贷业务。降低私营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减少存款准备金可以使私营银行增加放贷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