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https://www.aliyundrive.com/drive/folder/62c6deb4651be4581b434701ba3fe93351194978

2021-2022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pdf

当前扩大消费既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更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现实方案,要点在于使居民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十四五”规划的多个重大项目增加了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意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首先,“十四五”规划对基本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第四十六章、四十七章中都有相关论述。其次,在《纲要》第四十八章中对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出更多政策方案,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使居民有信心有底气消费。

第六部分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科学判断当前经济下行力量,采取分类应对方法进行应对。2022年宏观经济政策应当根据总量缺口和结构性问题采取再定位。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22年中期)

CMF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2022年中期).pdf

保持清醒,本轮疫后经济复苏将比2020年面临更大挑战
虽然今年下半年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明显,但是还是要意识到与2020年相比,我国当前面临的微观基础、市场预期、运行模式、外部环境、政策空间都发生了相对不利的变化。

第一,微观基础不同,在持续的疫情等外部冲击下,企业和家庭部门比2020年更加脆弱。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自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一直没能得到恢复。除此之外,线上经济、居民就业情况相较于两年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恶化。

第二,市场预期不同,疫情反复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各类市场主体信心比2020年下降。对比消费者信心指数、企业新增资产及贷款期限结构以及居民新增贷款等数据,可以看出:相比2020年,在本轮经济复苏阶段,企业对于长期投资、重资产投资、流动性较差的投资,居民对于耐用品消费、负债消费、住房类消费,都变得更加谨慎。

第三,运行模式不同,中国经济循环周转速度比2020年下降。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存货周转变慢、应收账款回收期拉长,并且全国客运量和货运量的绝对水平下降,特别是客运量呈现出显著的趋势性下降。这也意味着一切以时间为基础定价的名义成本(贷款利息、商业租金等)需要相应下降,因为其实际成本已变得相对更高。

第四,外部环境不同,需求比2020年下降而成本冲击上升。2020年我国疫情防控率先取得成效,较低的能源价格和宽松财政带来的外部需求对我国经济提振作用明显。而与之相比,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出现逆转。

第五,政策空间不同,财政、货币、就业政策空间比2020年收窄。不同于2020年,2022年传统宏观政策的空间已经在过去两年多消耗大半,各类政策刺激效率也已大幅递减。

除了与2020年相比今年我国经济复苏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今明两年可能出现的八大“灰犀牛”冲击叠加风险也需要我们守住底线。它们分别为:第一,疫情存在再次暴发的可能,从而导致下半年经济复苏进程再次中断;第二,美联储加息超预期、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第三,俄乌冲突不仅长期化而且出现全面激化的局面,产生强烈外溢效应;第四,房地产政策调整难以从根本上扭转持续下滑趋势、存在恶化的可能;第五,下半年出口高同比增速不仅难以持续,同时存在断崖式下滑的概率;第六,中期视角下,产业链供应链面临“外移内缩”的风险;第七,非金融企业信用风险演变下重点板块出现变异的风险;第八,资本市场依然存在全面下挫、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

通过分析我国经济复苏的支撑因素以及未来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展望下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必将迎来企稳回升态势,但复苏的进程将比2020年更加脆弱,中国宏观经济将呈现非对称的“W型复苏”的运行特征。

三、宏观政策的存量效果评估与增量调整空间

今年上半年疫情的暴发给我国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带来了比较大的挑战,但是这并非问题的本质。本质是保就业隐含了经济增长的目标,这是关乎增长底线的问题。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研究团队发现:要满足就业需求,2022年中国经济增速至少要维持在4.6%以上的水平,且服务业不能再遭受大的扰动;若经济增速达到5.5%的预定目标,非农就业增量就能够达到近500万,恢复到2019年的就业状况,就业质量才不会严重下滑。

另一方面,财政政策要做好应有担当。上半年前五个月我国财政政策在积极调整,概括为增支减收。而通过对政策进行评估,可以得出其具体的效果并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例如,增值税的减税对于制造业的产出和就业会有一个比较强的稳定作用,增值税如果降1个百分点,会带动产出和就业增长率提高1.46%和2.4%。而今年力度较大的增值税留抵退税对改善企业现金流、激励企业扩大生产都有较为明显的作用。在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方面,这一政策的稳增长作用明显,并且这一政策在未来还具备进一步推进的空间。

在货币政策方面,要强调行动的勇气。货币政策最大的优势是灵活性,但通胀、人民币汇率稳定等因素往往制约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的及时性。重新审视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比如价格型工具中的短期政策利率,自今年1月份以后就未再调整,数量型工具的使用也显得格外谨慎,这明显与经济运行的变化不匹配。

总结起来,面对空前的经济下行压力,上半年宏观政策调整及时、靠前发力,但力度不足、效率下降。下半年需要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宏观调控举措,政策效果也必将会有更充分的体现。此外为保证全年经济目标的基本完成,使中国经济回到健康运行区间,中国稳经济一揽子措施需要在中期进行扩容和工具的创新。

四、2022年核心宏观经济指标预测

结合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势以及对当前政策效果、未来政策空间的分析,报告对我国2022年宏观经济核心指标做出预测:预计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速为2.7%,全年经济增速为4.7%,这也刚好满足我国就业需求。今年后三季度的经济增速分别为0.8%、6.5%以及6.3%,而在这一基准情形下,要实现全年5.5%的经济增速需要在下半年追加0.9至1.5个百分点的政策力度。除此之外,在下半年经济强劲反弹的背景下,包括城镇调查失业率、企业绩效以及居民收入在内的核心经济指标预计在年末可以阶段性实现。

但是总体看来,鉴于未来各类“超预期事件”发生的频率增加,如果没有重大变革,我们将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中国经济将告别“中高速增长”,进入事实上的“中低速增长时代”(年均经济增速5%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