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 | 对环境做出的适应(二) - 图1

见微 | 对环境做出的适应(二) - 图2

微交互的要素包括:作用点、刺激的因素、反应与规则。刺激因素主要来源于环境,环境既包括我们生活的现实环境:四季交替、时空转换,也包括人造的网络环境等;随着设备的优化,产品有能力获取用户所处环境的更多信息:位置、天气、运动状态等,加之更多通过网络的数据采集与运算:从简单的一个生日温馨提示,到对环境全面理解后的无人车技术,对环境的反应,应该说是一个可以被不断探索的交互发展方向。

对环境做出反应的一个方向是对用户当前环境进行判断,考虑当前环境下用户可能的特殊需求,体会到设计师对用户的感同身受,传达产品的关怀;另一个方向则是对用户查看对象的环境进行判断,尤其是 O2O 场景让用户对提供服务者处境达到感同身受的体验,传达共感,消除隔阂。

见微 | 对环境做出的适应(二) - 图3

对运动状态做出的反应

见微 | 对环境做出的适应(二) - 图4

网易云音乐:跑步 FM 在跑步时收听专门的跑步 FM,会根据用户的步频快慢自动开启播放对应节奏的音乐。

见微 | 对环境做出的适应(二) - 图5

Sleep Cycle:睡眠监控 打开 Sleep Cycle 智能闹钟,将手机屏幕正面朝下放在床边,它就可以结合手机中的运动传感器追踪并监测你的呼吸模式,通过数据分析在你睡眠相对较浅的时候唤醒你。

见微 | 对环境做出的适应(二) - 图6

对网络环境做出的反应

见微 | 对环境做出的适应(二) - 图7

bilibili:非 Wi-Fi 提醒 B 站播放视频时,如果用户当前处在非 Wi-Fi 环境,会提示用户当前为非 Wi-Fi 网络,播放本视频大概会消耗多少流量,避免用户未察觉情况下浪费流量。

见微 | 对环境做出的适应(二) - 图8

对天气做出的反应

见微 | 对环境做出的适应(二) - 图9

手机淘宝:查看物流 冬天温度过低的时候,快递员的小气泡上会显示 “低温”,以让用户产生共感,多一份理解。

见微 | 对环境做出的适应(二) - 图10

高德:天气反馈 天气如果是下雨,打开高德地图,在地图上会出现一个下雨的动效。对于在室内并不知道天气变化的用户来说,可以合理安排后续行程路线。

见微 | 对环境做出的适应(二) - 图11

现实生活中,有些电梯在边上贴心放置了下雨指示灯。因为在写字楼里办公有时候很难注意到外面下雨了,往往坐电梯到地面后才发现又要返回拿伞,这个指示灯在下雨时会亮起,在等电梯时就能提醒大家需要带雨伞。

见微 | 对环境做出的适应(二) - 图12

对光线做出的反应

见微 | 对环境做出的适应(二) - 图13

支付宝 - 扫码:在光线较暗环境中,使用支付宝进行扫码时会自动出现轻点照亮的图标,点击后打开手电筒功能,通过设备自带的功能改善光线环境,帮助用户完成扫码。


传送门:见微 | 对环境做出的适应(一)

见微 | 对环境做出的适应(二) - 图14
https://mp.weixin.qq.com/s/MI3SO2ZqQTpQeaWE4ZBO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