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怪诞行为学》看优惠券功能设计
jessi 关注作者
2021-06-18
0 评论 1691 浏览 6 收藏 10 分钟
抠细节、画原型、写文档、跟项目,那是初级产品经理干的活!想要晋升成为产品管理者,会规划、会带人、懂业务才是关键 >>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00:00
00:00
编辑导语:优惠券是商家平台普遍使用、以拉动用户消费的有效手段。那么,具体到优惠券功能设计层面上,平台又应该如何结合用户行为与用户偏好来进行合理的设计?本篇文章里,作者从诱饵行为角度出发,探讨了各平台优惠券的设计方案,一起来看一下。
一、诱饵效应
前段时间在抖音上刷老罗的远古脱口秀段子,他在视频中讲了一个关于诱饵效应的经典案例——《经济学人》杂志案例。
在此案例中,作者发现《经济学人》这本杂志推出了 3 个套餐,如上图所示,电子版 59 美元,印刷版 125 美元,电子版 + 印刷版 125 美元。
作者猜测杂志社这样定价的目的是为了 “操纵” 消费者,故在其 100 个学生中做了一个实验研究用户购买的行为,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结果表明,单订印刷版无人购买,电子版 + 印刷版有 84 人购买。
进而,作者得出了推断:单订印刷版是 “诱饵”。基于此,他又做了一个实验,研究在去掉了诱饵,仅保留电子版 59 美元和印刷版 + 电子版 125 美元 2 个选项后,学生是否还会与之前一样购买。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的结果是让人惊讶的,在去掉了诱饵后,购买电子版 + 印刷版套餐的学生,从 84 下降到了 32 人。
二、诱饵效应与优惠券设置
诱饵效应的这个案例让我产生了兴趣,刚好最近打算做优惠券月卡功能,一直在研究各大游戏平台的月卡功能,迟迟没有确定月卡设置的方案。
1. 小米超级会员
小米超级会员的购买档位是这样:
- 新客首月 20,自动续费次月起 25 元;
- 季卡 78;
- 年卡 198。
从折扣的力度来看,年卡平均下来每个月 16.5 元,季卡每个月 26 元,如果用连续包月购买一季度仅花费 70 元。
小米的产品经理对诱饵效应的使用很恰当,通过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出季卡是诱饵这样一个结论,理性的消费者在连续包月和季卡中,一定会选择连续包月。我相信其后台数据一定是购买连续包月的用户占据至少 6 成以上,而季卡购买应该寥寥无几。
但不得不说,小米的会员卡仍然存在着缺陷——诱饵似乎放错了位置。
站在产品负责人的角度,一定是更希望用户购买的会员越长越好,所以诱饵应该相对年卡来设立,让用户第一时间感知到购买年卡才是最划算的选择。
但话又说回来,站在用户的角度,信任的建立、购买的破冰还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小额购买先试试水是符合绝大多数第一次接触新功能的用户心理的,大概这也是为什么小米如此设计诱饵的原因。
2. vivo 游戏大会员
对标小米超级会员,vivo 也有个红卡大会员,350w 人购买,购买档位如下:
- 连续包月首月 29 元,次月开始 31 元;
- 一个月 39 元;
- 三个月 87 元;
- 六个月 149 元;
- 一年 249 元。
vivo 红卡大会员的购买档位对比小米让人感觉更复杂,选择起来的困难更大。三个月 87 元平均下来每个月 29 元,六个月 149 元平均下来每个月 24.8,一年 249 平均一个月 20.75。虽然有 5 档选择,然而并没有明显的诱饵。
如果我想试用,3 个月的卡相对是最合适的选择,时间不长且平均价格也较低。而连续包月卡仅在 2 个月的时候最划算,毫无吸引力。
除此之外,vivo 还有一款价格相对便宜的蓝卡大会员,220w 人购买。
蓝卡会员的档位相对就简单很多:
- 连续包月,每月 9.9;
- 1 个月 11.9。
此处的 2 档设置,更多是把选择权交给了用户,2 元的差价对新用户来说貌似是没有足够的诱惑力的。
整体来看 vivo 的大会员,选择过多、无诱饵是比较大的问题。虽然从购买数据上看卖出去了不少,但我相信结合诱饵效应是可以让效果更好的。
3. 淘宝省钱卡套餐
淘宝的省钱卡套餐在我看来是将诱饵效应充分应用的优秀案例。
其省钱卡套餐整体分为 3 档,18 元、91 元、101 元。第一档 18 元省钱卡开通仅需要 1 毛钱。很明显,这档的作用是为了付费破冰,让省钱卡在新用户心中建立品牌概念,也满足了新用户试试看的心理。
第二档 91 元红包里,又按时间设置了 3 种选择:
- 连续包月首月 0.1,次月起 6.8 元;
- 季度卡 9.9 元;
- 单月卡 9.8 元。
显而易见,在季度卡和月卡中,月卡是诱饵,季度卡是淘宝希望我们购买的选项,更长的时间意味着更大的购买潜力和机会。正常人毫无疑问会在月卡和季度卡中选择季度卡。
有意思的是连续包月,连续包月仅在 1 个月或者 2 个月是比季度卡更划算的,对用户来说连续包月相对季度卡的价格无明显吸引力,如果仅仅想试用,使用第一档 18 元红包反而是更好的选择。
但为何连续包月是放在第一位呢?
我的看法是淘宝更希望用户购买连续包月的服务,购买连续包月在 3 个月以上的营收是最大的,且能够更长时间地绑定用户养成用户的购买习惯。新用户在 “首月 0.1” 的刺激下,是很有可能仅考虑短期成本而忽视了实际长期的购买情况的。
而第三档 101 红包,则按时间提供了 2 种选择:
- 连续包月首月 8.8,次月起 12.8;
- 单月开卡 18.8。
为什么第三档没有第二档的季度卡呢?为什么第三档价格感觉贵这么多?
因为第三档整体就是第二档的诱饵,红包面额多了十元的同时,月卡开通的成本也增加了近 10 元左右。看完第三档的用户大概率会回过头看第二档或者第一档。
整体来说,淘宝的月卡套餐里明显运用了 2 个诱饵,有目的地让用户购买时间更长的月卡;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新用户的破冰,提供了低价的试用。
三、可预见的非理性
老罗在讲完这个案例后,也强烈推荐了这本书——《怪诞行为学》(个人觉得英文直译《可预见的非理性》更好记)。用老罗的话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奸商,你应该看这本书;如果你是个消费者,更该看这本书识破奸商的陷阱。
本文由 @jessi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