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诉讼时效的概念与性质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义务人可以拒绝履行义务的民事法律事实。

诉讼时效的功能在于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躺在权利上睡觉者不值得保护。因为,随着时间推移,案情模糊,举证困难,不利于查明案件真相以及社会秩序的稳定。

(二)诉讼时效的性质

诉讼时效具有法定性,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均由法律规定。因此,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属于强制性规范当事人不能另行约定,而且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
注意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可以选择放弃诉讼时效利益,即不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


二、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不适用于支配权、抗辩权和形成权。

(一)债权请求权

原则上均适用诉讼时效
例外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

  1. 支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请求权(“救命钱”啥时候都可以要)
  2. 存款本息请求权、债券本息请求权(要求国家、银行还钱不受时间限制)
  3. 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要求股东缴付出资不受时间限制)
  4. 业主大会请求业主缴付公共维修基金(为了业主的公共利益)

    (二)物权请求权

    原则上不适用诉讼时效,例如:

  5. 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6. 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返还原物请求权

唯一例外:未登记的动产返还原物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

(三)占有保护请求权

不适用诉讼时效,适用 1 年除斥期间


三、诉讼时效的期间和起算

(一)诉讼时效的期间

原则 3 年 普通诉讼时效为 3 年。
特殊 4 年 国际货物买卖和技术进出口合同。
5 年 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向保险人请求给付保险金。
最长 20 年 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 20 年的,法院不予保护;
有特殊情况的,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注意]最长诉讼时效不能中止、中断

(二)诉讼时效的起算

  1. 原则: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损 + 义务人之日
  2. 合同之债:
    履行期限届满(分期:最后一期)、宽限期届满、债务人明确拒绝履行之日
  3. 侵权:
    当时发现的,受害+知道义务人之日
    当时没发现的,伤势确诊+知道义务人之日
    侵权行为具有连续性的,侵权行为实施终了之日
  4. 无、限制行为能力人对法定代理人请求权
    法定代理终止之日
  5.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
    18 周岁之日

四、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

:::warning 《民法典》
第 194 条【诉讼时效中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第 195 条【诉讼时效中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

image.png

(一)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对比

中止 中断
适用范围 仅适用于普通和特殊诉讼时效,不适用于最长诉讼时效。
发生时间 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 6 个月内 诉讼时效期间内的任意时间
法定事由
1. 不可抗力;
1. 无、限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1. 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1. 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1. 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1. 权利人主张权利,具体包括:

(1)提出请求——义务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时就中断;
(2)提起诉讼、仲裁——提交诉状或口头起诉之日就中断;
(3)与提起诉讼、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行为(如向,人民调解委员会等组织提出请求、向公检法报案或控告的)——提出就中断。
2. 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具体包括:
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债务清偿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的,自义务人同意履行之日起中断。 | | 法律效果 | 停止计算诉讼时效期间,自中止事由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6个月的诉讼时效期间。剩余诉讼时效期间不足6个月的,也以6个月进行计算。 | 自中断事由消除之日重新计算诉讼时效。 |

(二)诉讼时效中断的涉他效力

  1. 针对同一债权部分中断,全部中断

    如甲欠乙10万元逾期不还,现甲同意还5万,则10万债权全部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2. 针对连带之债一人中断,全部中断

    如甲和乙对丙因产品侵权而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共计20万元,丙要求甲赔偿10万元。丙的行为导致甲和乙对丙负担的连带债务诉讼时效均中断。


五、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

:::warning 《民法典》
第 192 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第193条【禁止依职权适用诉讼时效】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

(一)对权利人的效力

权利人仍有权起诉,法院不得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不予受理。
💡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并不会导致债权本身消灭

(二)对义务人的效力

  1. 义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即义务人可以诉讼时效已过为由拒绝履行。如果义务人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法院应当判决驳回原告(权利人)的诉讼请求。

    诉讼时效抗辩权是需当事人主张的抗辩权。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或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如果义务人没有行使诉讼时效抗辩权,法院应当判决支持原告(权利人)的诉讼请求。

  2. 义务人可以放弃诉讼时效抗辩权。一旦放弃,不得反悔。

  3. 义务人应当在一审期间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在一审中未提出的,在二审中不得再提出(基于新的证据能够证明已过诉讼时效的除外);在再审中不得再提出

六、除斥期间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的形成权存续期间。形成权人于除斥期间未行使权利,则形成权消灭


诉讼时效 除斥期间
法院可否主动 法院不得主动释明,也不得主动适用 法院应当依职权主动审查适用
适用范围 请求权(债权请求权) 形成权(撤销权、解除权等)
法律效果 实体权利存在,义务人产生抗辩权 实体权利消灭
可否中止中断 除最长诉讼时效外,可以中止中断 不可以
起算点 除最长诉讼时效外,均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算 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产生之日起算

形成权依权利人单方的意志行使,并且可以直接变动法律关系, 其效力远强于请求权。如果形成权人长时间不行使权利,将使相对人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法律关系也将一直处于悬而不决的状态。故而,对于形成权的行使必须在时间上进行限制,且其效力必须强于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