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验地图的思维阐述交互设计师的工作流程,梳理问题并分享对应策略,从体验地图中窥见新人交互设计师的成长之路。”
本文大约5000字,阅读需要10分钟
体验地图是我们常用的设计分析方法,通过体验地图可以直观的识别、评估和改善用户与产品/服务互动过程中的痛点。换个角度思考,我们的日常工作其实也是一个服务流程,我们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接触不同的触点,产生情绪的变化。以体验地图的思维去梳理整个工作流程,能帮助我们去评估和发现每个阶段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本文将以用户体验地图为框架,从交互设计师的工作流程出发,梳理在每一个阶段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并分享对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给同样在成长的你带来一点启发。
在文章开始之前,我们先来构建一个用户画像。作为一个职场新人,你是不是这个样子的呢?⬇️
新手交互设计师用户画像
一个严肃正经的交互设计师的工作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需求沟通、设计执行和设计输出。
· 需求沟通阶段
在需求沟通阶段,我们常常会遇到这些情况:
- 产品prd描述不清晰,无法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 需求本身的合理性存疑
- 需要准确预估需求量,输出设计排期
- 在某些沟通场合逃避退让,不敢过于输出自己的观点
设计沟通作为交互设计师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并加以改进的重要能力。其实作为职场新人在需求沟通阶段遇到这些问题是难以避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并在总结和反思中得到收获。下面我将会逐个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场景1:浏览prd时发现需求的描述不清晰
痛点:如何高效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情绪:😂 (这是啥?)
策略:
1.在前期沟通时我们需要对prd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因此需要和产品经理反复确认和沟通需求内容。为了提高沟通的效率,在提问前就需要对问题进行总结,并进行逐条汇总,可配上截图;
2.基于对需求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多用选择或者判断的提问方式,提高提问效率;
3.如果条件允许,最高效的方法还是能够当面沟通或者电话沟通,在当面或者电话沟通的时候注意对方说的要点,并适当拿笔记录,以便抛出更多的疑问。
场景2:怀疑需求的合理性
痛点:如何确定需求来源,评估其是否合理?
情绪:🤔️(真的是这样吗?)
策略:
1.如果我们在浏览需求时怀疑这是否是个伪需求时,不要着急否定。需要从根源去了解这个需求,首先要确认需求的目的是什么,了解需求的背景;
2.确定涉及的用户角色以及用户会在什么样的场景中使用,然后再去判断这个需求的合理性;
3.在每一步的追问中,尝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推动产品优化方案。
场景3:预估需求量输出设计排期
当我们的排期比较紧张,又遇到一些紧急需求时,作为新人因为缺乏经验,可能会对需求时间预判不准确,而导致需求有延期的风险。
情绪:🤥(不确定是否ok)
痛点:如何合理预估时间?
策略:
1.排期的输出涉及到团队内部和外部的配合。首先要评估需求量**,团队内部是否可以承担,如有风险及时同步,请求其他的设计资源;
2.其次交互稿的输出需要考虑最终确认的时间节点,因此排期上应写明输出交互初稿和最终确认稿的时间,留给视觉同学判断的时间,保证团队内部的良好配合。
场景4:在沟通中逃避退让
有时候新人意识会让我们处于一个保守的心理状态,总觉得自己资历浅,话语权不够,因而不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察觉出对方的方案可能是有问题的,但是无法准确表达出具体的问题,而自己又没有足够可以说服别人的方案,所以被迫选择妥协。甚至有时候还会为逃避的行为找理由(他这样是因为开发成本太高了吧),久而久之就会让自己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状态。
痛点:如何坚守产品体验的底线?
情绪:😟(卑微)
策略:
1.首先我们要转变心态,时刻提醒自己已经是一位步入职场的正式设计师了,要有足够的自信可以独当一面;
2.其次对产品体验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面对其他的质疑时,尝试用同理心去理解他人的利益点,并尽可能解释自己的想法能够带来的帮助;
3.最后无论是什么样的场合,合理的想法一定要勇于表达出来,与多方一起去推动方案的完善。
· 设计执行阶段
当我们沟通完需求就进入设计的执行阶段了,这个阶段可以充分地体现出一个交互设计师的基本素养。而作为新人也会陷入这些误区:
- 交互稿照搬产品原型
- 过分抠细节
- “拿来主义”设计
- 缺少全局视野
场景1:照搬产品的原型进行设计
在设计前因为缺乏对需求的深入思考,停留在输出交互线框图的结构和表现层面。对需求目标与对应解决方案之间的关联思考不够。忽视需求分析,接到需求后感觉有了一些想法,就开始细化解决方案,而忽视了对背景、场景及已有系统的了解和分析。照搬产品原型,因而完全无法体现出设计的价值,只做了美工的工作,却没有表现出需求的核心内容。
痛点:缺乏深入思考
情绪:🌞(这样做也行)
策略:
1.在做设计前要学会花80%的时间去思考,剩下的20%去做执行**。技能层面的提升是最容易的,而思维层面的拓宽却需要大量的训练和沉淀;
2.在做需求时,尝试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可以采用5why分析法,对于一个问题点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自问,去追究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3.不要让自己的思维局限于产品提供的方案,而是可以从原有的解决方案中反推出背后的设计目标,以目标来指导设计。
场景2:过分扣细节
作为设计师的我们有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有强迫症,在设计方案时总是力求完美。但有时候也会陷入纠结于细节问题而忽视整体节奏的误区。
痛点:过于追求细节,执行效率低
情绪:🤯(纠结)
策略:
1.考虑整体排期节奏,在有限的时间内输出最可行的方案,提升用户体验的解决方案远不止一种,有时候过于纠结的方案或许也并不是最优解,切勿因小失大;
2.团队的时间资源是有限的,避免过于纠结细节浪费过多时间,从而降低执行效率。
场景3:设计的“拿来主义者”
新手交互设计师因为经验不足,所以在做具体设计时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惑,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选择直接问他人,把别人的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设计中。当然并不是说寻求他人的帮助是不正确的,这里是想表达,当想要从别人那里得到建议,吸收别人的知识前自己是否就已经查找过相关的资料,而不是没有思考就当一个“拿来主义者”。
痛点:一遇到问题就问别人,缺少主动学习和沉淀
情绪:😏(轻松)
策略:
1.记得之前每次把做好的方案拿给导师看时,他总会问一句:“看竞品了吗?”。每当他这么问的时候那一定就是他觉得我的方案思考不够。文章前面提到做设计方案时需要花上80%的时间思考,这80%的时间也包括了去分析大量的竞品,去了解其他优秀的设计是如何呈现的,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的打开思路。也许有时候你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分析竞品,去思考内背后的逻辑,你最终呈现的结果和原来并没有区别,这并没有关系,你在这过程中收获学习到的东西是无价的
2.导师或者是其他有经验的设计师会给你提供很好的建议,帮助你输出优质的交互稿,但这些经验并不是你自己的,如果每次都是别人给你输入好的想法和建议,而不是自己去主动研究,那么你所收获的也仅仅是表面的东西。所以要培养自己成为主动学习的人,付出时间和代价吸收的东西,才会成为你自己的沉淀。
场景4:缺少全局视野**
有时候我们接到的需求是由不同的产品来做的,所以难免会有差异比较大的情况。如果每次都是接到需求就往里加内容,没有从全局考量和整合,那么最终会让自己陷入“不是在给自己挖坑,就是在填坑的路上”的窘境。
痛点:接到什么需求就做什么,不从全局考虑问题
情绪:🤨(困惑)
策略:**
1.在接到不同的需求时,要学会将他们整合起来,探索他们与整体产品功能的协调和一致性;
2.从系统的角度看待问题,强化对内容关联度的感知;
3.不仅限于产品提出的需求,在体验产品时觉得有其他不合理的地方也可以记录下来,便于后期优化;
4.在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到需求后期的可扩展性,不止考虑短期的方案优化,敢于打破之前的框架,为未来寻找更多可能性。
· 设计输出阶段
在设计的输出时,作为新手我们又会面临哪些挑战呢?
- 交互稿有很多的细节问题
- 产品不认同设计方案
场景1:交互稿有细节疏漏
有些时候因为粗心大意或者本身就没有注意的细节规范问题,可能就会让别人觉得“你不专业”。
痛点:交互稿输出不规范
情绪:🤓(终于做完了,开心)
策略:
1.在输出一份完整的交互稿件时,对整体和细节都要考虑全面。细节决定成败,对细节的考虑也是衡量交互设计师价值的体现;
2.在执行中保持良好的设计习惯,考虑到每种可能性,考虑清楚每一种元素的状态变化;
3.一份条理清晰的交互文档也可以带给别人良好的用户体验;
4.在设计完成后进行交互自查,规范命名格式,提高后期的沟通效率。
场景2:输出的方案产品经理不认同
痛点:如何有理有据阐述自己的方案
情绪:🤬(无奈)
策略:**
1.试着回想一下,当方案被质疑时,我们是不是常会用这样的语句来解释:“这样体验更好,这样更好看。”好看和体验更好,本身的定义就是模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定义,这样模糊的表达是没有办法说服对方的。不妨换种表达,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视觉表现更好,而且放在这里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使用效率,诸如此类;
2.在试图说服对方时,更多的需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产品是站在业务的角度去设计方案的,如果设计提出的点能更优化业务的建议,会更让别人接受。
3.再次要确保你们讨论的是在同一维度上讨论的,说简单点就是不要答非所问。一个我很深刻的经历也是在和导师讨论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导师指出了我不合理的地方,并向我解释了原因,但是我却从另一个角度去解释了我这样做的原因,于是导师还要从这个角度去给我解释为什么不合理,并重新复述了他的理解。同样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得到的解答都是不一样的。在回复别人时也一样,确保你们讨论的是同一个维度上的问题。当然如果多次沟通后,设计提出的方案达不到产品的要求,那么就适当的妥协吧,没有必要纠结。有时候我们的出发点不同,甚至可能都没有在同一个维度上讨论问题,无休止的争论是毫无意义的。
写在最后
从象牙塔走入职场,因为对环境业务的不熟悉、对工作模式的不了解,我们也许踩过许多的坑,但这都是新人的成长必经之路。以上叙述的是设计师在工作中经常发生的场景,如果把这些场景串联起来,一张以交互设计师为目标用户的体验地图也就全盘托出了。通过系统化的梳理,会发现尽管我们会犯很多次的错误,但并不可怕,认真对待每一次的错误和失误,并且用专业的态度处理和解决自己的失误,学会从失败的经历中重新定义问题并从中汲取经验,寻找策略。设计之路上,我们会不断地在经历失败中挣扎前进,但同时也在复盘沉淀中收获成长。一起加油吧!
新人交互设计师的成长体验地图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