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用户体验”是我们设计师常常说的一句话,当然也是设计师工作的核心内容。那么,到底什么是用户体验?如何才能做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这个问题不仅局限于日常的工作需求中,我认为这是一种很有趣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运用这个思维模型,帮你Get“如何成为需求方眼里更受欢迎的设计师”、“如何做好晋级答辩”等问题。
要讲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回顾一下用户体验的相关概念。
什么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用户体验这个词最早被广泛认知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用户体验设计师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n)所提出和推广的。
用户体验,即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或系统之前、使用期间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和成就等各个方面。
UCD即user-centered design译为“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CD 的核心思想非常简单:在开发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把用户列入思考范围。通常会关注以下要素:可用性,用户特征,使用场景,用户任务和用户流程。
常规的UCD流程
1、确定场景:产品的主要用户是谁,驱动用户使用产品的动力是什么,用户有什么诉求以及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产品;
2、确定需求:明确场景后,就可以确定详细的产品需求;
3、构建设计方案和开发:根据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开始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迭代过程;
4、评估产品:获得用户反馈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产品迭代优化的主要驱动。
重复上述过程以进一步打磨产品
万能钥匙:用户>需求>方案>反馈
基于以上两个概念,我将UCD思维模型简化为:用户>需求>方案>反馈,这也是今天我要探讨的主题,下面,我会通过几个案例,来解释如何运用这个思维模式到我们的工作中。
实例与运用
· 场景一:做一名受需求方欢迎的设计师
产品经理:“设计图多久能看啊?这个需求时间我们着急上线,能快速出来看一版吗?”
设计师:“设计也是需要花时间的,那么短时间内完不成啊”
产品经理:“这个设计图设计的有问题啊,这里应该这么改XXX”
设计师:“那样改太丑了”
这个场景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如果你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换一个视角想一想:设计师和产品经理是上下游的协同方,要共同去完成一个既定的任务。此时,设计师面对的其实有2类用户:对接的产品经理和该需求的实际用户,大多数设计师都会有意识考虑后者,所以,今天我来谈谈前者。
按照用户>需求>方案>反馈的思维模式,我们把对接过程拆分如下:
1、用户:设计师对接的产品经理PM。
2、需求:PM希望设计师能清晰的理解他的诉求,在技术资源有限且允许的周期内产出设计图,这样,他才能推进到下一个环节以保证上线。
3、方案:PM的诉求是产出和效率,也就是设计师需要高效高质量的完成需求,再次拆分一下。
如何产出高质量设计图呢?需要我们理解产品目标,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场景理解等,最后才是执行环节。执行就考验手活了,这里不多赘述。
如何提升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积极主动沟通是提升效率的关键,在产品目标及用户理解>场景分析>方案执行等环节都需要及时和产品积极沟通,达成共识。
4、反馈:定期找对接的需求方复盘协作问题,要有开放的心态,勇于面对双方的吐槽,做到有问题及时响应及时解决。除此之外,我也建议设计师要争取更多的机会贴近业务,了解各阶段业务的问题和痛点,真正做到帮助产品实现业务目标。
所以当我们把产品经理当做我们的用户,我们的协同流程理解为闭环的用户体验时,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 场景二:如何顺利通过晋级?
“我该讲点啥?”
“我做的项目都很散、碎,不知道怎么整合在一起”
“我的能力怎么才能展现给评委”
这是很多设计师面对晋级的困惑。
虽然不能在一篇文章里面一一解答清楚这些问题,但是我们仍然能将晋级过程思考成闭环的用户体验。接下来,我们继续拆解吧。
1、用户:评委 ,这里也可以做用户分层,包含:跨职能的评委,和设计团队的专业线评委。
2、需求:评委要在10-15分钟内,判断你能否达到目标职级的要求。
3、方案:帮助评委认可我真的达到目标职级的要求。大多数评委对答辩人其实都不太了解,我们应该站在不了解自己的角度去讲述。
所以需要我们:摆业绩、讲能力,把评委关心的事情(符合度)呈现出来,给他判断依据和线索。当然所有的讲述素材都是日常工作中,点点滴滴积累和沉淀的。
4、反馈:结合评委、直属leader的反馈,思考述职的表现。
05**
总结
以用户为中心、做好用户体验是一个很好的思维方式,今天我只是列举了两个常见的例子,我认为还能延伸到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做一个项目汇报,当我们面对的汇报对象不同时,我们讲述的内容和方式都要根据汇报对象,也就是用户需求进行设计。
同理,现在大家都在讲产业升级,深入线上线下体验,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触点,我们所面对的用户、场景也是多样化的,需要我们用颗粒度更细的视角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