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原文链接xjchenhao,谢谢!

当所有信息在网上都能查到的时候,脑袋里记忆多少知识还重要吗?

答案是,依然重要。海量的知识被存在云端,可如果它们不在你的脑袋里,你还是过不好这一生。作者用真实案例告诉你,知识水平与一个人的收入、幸福感甚至健康程度都息息相关。_

事实性知识依然非常重要

  • 我们一般把知识分为两类:
    1. 具体的事实性知识
      • 比如全国各地的省会、历史大事件的日期、法律条文等等都属于事实性知识;
    2. 抽象的方法性知识
      • 它指的是各种批判性思维和技能。
      • 比如用三段论推导一件事,或者用互联网查找你要的信息等等。
  • 不要一味强调方法性知识的学习,掌握广博的事实性知识依然非常重要。
    • 打个比方,我们可以把一个人掌握的事实性知识看作是一块块砖石,把方法性知识看作是水泥,那么学习的过程就像是用砖石和水泥建起一面知识的墙,衡量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看的就是这个人构建的这面墙有多高大,有多牢固。
    • 少几块砖,墙面依然能够立着,尽管有些不牢固。但砖块缺得太多时,砖块间的间隙太大,就没法连接在一起了,墙面坍塌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

我们为何越来越无知?

  • 谷歌效应
    • 人类的大脑有一套实用主义的记忆体系,不需要有意识的干预,我们的大脑会自然地对记忆进行分类,大脑更倾向于记住那些不久后就会消失的信息,而那些在网上很容易就能获得的信息则被选择性地忽略了
    •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大脑形成了一种新的学习和记忆机制:那就是更少地记忆,好更快地遗忘。
  • 很多千禧一代容易陷入两种误区
    • 盲目自信地认为,自己已经共享了云端的知识库,手机一搜即得,那自己就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了。
    • 把云端的集体记忆视为自己的知识能力的表现。比如,不说明出处就将他人的创作据为己有,或者是把上网复制粘贴的资料视为理所当然的行为。
  • 如果说,想知道什么信息随时都可以上网查,但如果你没有观点,没有思想呢?总不能谷歌一个吧?互联网带来的危机之一,就是它很有可能会让我们陷入“元无知”的状态,即达克效应所表达的那样:意识不到自己无知的状态。

“狐狸式”的广博优于“刺猬式”的专精

  • 公元前七世纪时,古希腊诗人阿尔基罗库斯说:“狐狸知道很多事,但刺猬只知道一件重要的事”。后来,人们把这两种形象指代两种类型的人:刺猬是专家型人才,而狐狸指的是通才型的人。
  • 狐狸型的人才有更好的学习能力,对未来的预测也更加准确。
  •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但知识是想象力的基础

关于无知的三个“效应/法则”

  1. 达克效应
    • 典故
      • 1995年4月19日,一个名叫惠勒的贼在光天化日之下,持枪抢劫了匹兹堡的两家银行。由于他没戴任何面具,警察在调出监控之后,没过多久就找上了惠勒的门,并将其成功抓捕。
      • 惠勒在被抓时仍然一脸困惑:“你们怎么找到我的?我明明在脸上抹了隐形液啊!”
      • 警察被他气乐了:“什么隐形液?”
      • 惠勒一脸认真:“柠檬汁啊!”
      • 这就是犯罪史上最笨的贼之一——惠勒,他没有妄想症,也没吸毒。后来根据负责本案的警官调查,惠勒得知柠檬汁在纸上写字之后可以隐形,于是他想,把柠檬汁抹在脸上一样可以达到让摄像头拍不到的“隐形效果”。
      • 这个笨到如此境地的贼成功引起了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邓宁的注意,他和他的研究生贾斯汀·克鲁格做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那就是:最缺乏知识和技能的人反而最无法认知自己的这种缺陷。实验结果肯定了邓宁教授的猜测,比如让自己的本科生估分,成绩越差的学生给自己估的分越高。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司机身上——那些车技很差的司机普遍认为自己是好司机。
      • 这种认识不到自己无知的现象被命名为“邓宁-克鲁格效应”,简称“达克效应”。
    • 但必须说明,达克效应的“不自知”要求某人在低认知领域有着最低限度的知识和经验,比如差劲的司机觉得自己是好司机,可从来没有学过驾驶的人不在此列。
  2. 五分之一法则
    • 在探索无知的世界中,你用不了多久就会明白,不管多么离谱的事情,总有五分之一的人会相信。
  3. 回音室效应
    • 最近这10年,我们获取新闻资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自媒体兴起以前,我们往往是从电视、广播、报纸等渠道接受的非定制化的新闻,因为不是针对我们兴趣定制化的,它往往能让我们收获更多的意料之外的资讯,也接受到很多来自不同观点的意见。
    • 而自媒体兴起以后,当我们使用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等这类产品的时候,我们收到的信息都是我们根据自己兴趣定制化的,这导致我们不断接受到的都是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
    • 在这种观点单一、相对封闭的信息来源中,我们只能把接收的信息当做事实的全部真相,并分享出去,再彼此印证这些相似的观点,这个现象被称为回音室效应。

以上内容是学习“樊登读书会app”的《知识大迁移》整理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