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原文链接xjchenhao,谢谢!

计划:规划和备忘

做计划的好处

两个基本功能

  • 规划,是制定出实现目标的有效路径;
  • 备忘,则可以帮助你执行时方向清晰、全情投入。

可以帮助大脑释放内存

人的大脑,就相当于电脑的内存,是用来运算、处理信息、指挥身体的,如果你用它来记忆存储太多信息,会降低它的工作效率。把计划可视化,本质是帮助你释放“内存”。也就是:

用你的头脑来制定计划,用可视化的计划表指挥你的行动

工具推荐

极简项目管理表

项目管理表的两个关键点分别是拆分子任务和设定截止日期

  • 分拆子项目是为了让一个复杂的项目,变得清晰、可行,完成分拆后的工作包,能给你带来阶段性的目标感、成就感。相当于给任务增加了“进度条”。
  • 设定截止日期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拖延。

注意事项:

  1. 项目管理表除了两个基本动作以外,罗列项目的相关人员并及时反馈也很重要。
  2. 在计划阶段,不宜把工作和时间节点拆得过细,时间颗粒度一般到计划周期的下两级就行了。
    • 例如,长度是一年的计划,按月去安排;季度计划,按周去安排。
  3. 项目分拆应该尽量做到“不漏不重”。
    • 不漏,也就是没有遗漏。简单的、直观的项目,你可能还不容易遗漏,但如果是大型的,或者复杂的项目,你在把项目分拆完之后,就得反过来问自己一个问题:“这些事都做完了,是不是代表工作就完成了?”
      • 比如,我拿刚才年会的事情来说,你把项目拆分成了年会的选场地、排节目、买礼物等等大模块。结果,很容易就把邀请嘉宾这个很小的细节给落下了。
    • 不重,就是说各个子项目,尽量是相互独立的。咱们还是拿年会准备为例,如果你这么分:表彰优秀员工和买礼物,就属于一个糟糕的分法,因为表彰优秀员工的奖品和年会抽奖的礼物,其实可以归为一类。
  4. 如果你的项目需要别人配合完成,分拆的颗粒度可以跟着人走,要责任到人,而且是一个人。

    日历表

    我们在时间上的“感觉”是靠不住的。如果你没有一个有效的工具去约束住你的时间,你很可能并不会真的花时间,去做那些对你来说重要的事情。

首先,最重要的事先安排。

  • 就好比你要往一个桶里装大石头、小石头和沙子。重要的事情先安排,就相当于先往桶里放大石头,再往缝隙里放入小石头和沙子。
  • 如果你的生活和工作,充斥着琐事,那就相当于先往桶里放沙子和小石头,那么很可能,大石头就塞不进去了。

其次,好的日历计划,并不是填满你的每一个小时。恰恰相反,好的计划是有一定余地的,是有缓冲地带的。

  • 我们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很有限的,而如果你的时间过于紧张,过于忙碌,你的前瞻性、认知能力等等就会出问题,人会变得短视,在遇到重要事情时,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 关于如何给自己留余地,我的经验是, 留出20%的缓冲地带。

最后,还有日计划,日计划说起来很简单: 也就是你这一天的任务清单。

  • 结合你的项目管理表和日历表,每天早上,在记事本里,写下这一天必须完成的事情。每天工作结束之后,把今天完成的工作在本子上划掉。
  • 你会发现,完成和交付一项项工作,划去一个个任务,是很让人满足的事情。

行动:把时间变成产出

区分“任务”和“动作”

给你说两类你可能列在待办清单上的事,你感受一下。

  • 第一类:
    • 下班前给客户去个电话
    • 马上给人事部发一封请假邮件
    • 8点后去跑步20分钟
  • 第二类:
    • 完成仓库存储空间整理
    • 设计出一份考勤制度
    • 协调好老板的开会时间

听出来了吗?第一类的任务,你应该很容易就能去做;而第二类的任务,似乎脑子会出现迷惑,感觉要想一下,也未必知道马上该做什么。

那是因为第一类的任务,叫做动作,你基本上看到待办清单,就知道应该怎么处理了。

但是第二类,其实就属于一个个大小不一的任务了,它们和一个个动作不一样,两者的“信息量”完全不同。一个任务,里面很有可能包含着几个甚至几十个动作。

把任务拆解成动作

我们需要把“任务”拆解为一个个的动作,才能做到心中有谱、胸有成竹。

  • 如果你的大脑,接收到的信息,是这么复杂的任务,而不是一个个具体的动作,十有八九,就会开始“拖延了”。
  • 大脑会想:这个事情反正一时半会干不了,不如先放放呗。
  • 所以,对于复杂任务,你需要一个进一步的“预处理”过程。也就是把它们, 拆分成一个个动作。

记住,分拆动作,然后立刻行动,是解决“拖延症”的好办法。最终,预处理的结果应该是,你的当下,始终只能有一个动作。

四字诀:转、做、存、扔

每当你遇到一件事情,我建议你在10秒钟内就做一个判断:下一步我该做什么?所有的情况,都无外乎四个选项:

转,转给别人;做,马上去做;存,放入待办清单;扔,拒绝或者忽略掉它。

摆脱拖延的两条建议

  1. 当你担心自己做不好时,不妨“转念一想”,反正都是要面对的,不如找到一个积极的、能说服自己的理由,主动去做。
  2. 不要一个人在那里为难和纠结,跟你的上司、同事交流。他们的建议和鼓励,可能就会给你带来行动的动力。

敏捷工作法:让计划赶上变化

工作的时间浪费现象

  1. 做事完美主义,其实很多时候未必需要完美,或者不需要一次性做到完美。
  2. 做了超出职责范围的事,尤其是当下属面对上级、乙方面对甲方客户的时候,非常容易发生讨好对方的情况。于是不断让步,增加原本工作范围内没有,也没必要的工作量。这种让步,一旦走出了第一步,对方就习以为常了。
  3. 返工的情况最让人感到沮丧,好不容易把一件事,从头到尾完成了,结果却不符合对方的要求。可能是之前没有沟通好,也可能是对方的想法变了。这就意味着,你之前做的大部分工作,都白费了时间。

敏捷工作法

它不提倡“一步到位”,它提倡不断调整、适应,逐步去达到目标。

举个例子,好比有两家餐厅,传统的那家餐厅,一口气把客人点的10道菜全部做完,然后一起上。这样的问题是,客人得饿着肚子等半天,而且,万一太咸或者太辣,没有任何调整的余地。

而“敏捷”餐厅的做法,是先上一道菜,给客人垫垫肚子,然后问问客人的反馈,然后再几道菜、几道菜地上完。

具体说,敏捷工作法包括两个要点: “最小可交付”和“持续迭代”。 当你面对一项任务的时候,“最小可交付”,就是那第一道菜。通过反馈,再“持续迭代”,也就是不断地把后面的菜陆续炒出来。

管理合作者的时间

职场人的时间管理,有两个特点,一是开放透明,二是互相负责。

三个透明沟通习惯

做计划的时候,就把别人拉进来。

  • 哪怕你是团队的领导,也有必要这么做。否则大家也会觉得,自己被排除在了决策范围之外,最终执行的,是你的个人意志,而不是团队的想法。
  • 让大家集思广益,既可以让他们觉得这是“我们的计划”,又可以充分同步信息,避免盲点。看似在准备阶段多花了点时间,其实在执行阶段会省很多事。

“实时同步”

  • 如果你是一个项目的负责人,或者是团队的领导,我甚至非常建议你每天上午花个十分钟时间,组织你的成员,站着开个会,把手头上的工作做一个同步。
  • 之所以要让大家开站会,就是要避免坐着太舒服了,结果花过多的时间在开会上。
  • 另外,你可以通过项目管理软件,或者干脆弄一块大白板,把每个组员的任务进展,通过这些工具,展现给所有人。

尽可能地“当面沟通”

  • 沟通,最强调的是“及时反馈”。
  • 书面沟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量的误解和延时,而且传递信息的丰富程度也不如当面说。
    更何况,等对方回应,然后你再回应,这种动作本身,就已经消耗了大量的时间。

管理上级的时间

常见问题

觉得老板总是”想一出是一出”。

仔细思考你会发现,上级都喜欢布置任务,对他们而言,布置任务,把属于下属的任务扔出去,他们就有时间处理自己的上级布置过来的任务了。而且,管理者往往还有一种微妙的心态,那就是:让下属忙起来,显得自己的部门很重要。

结果就是,一方面,老板对自己布置出去的任务没概念,又喜欢不断地给下属加任务。如果下属不主动反馈手头事情的进度,老板对下属的工作量会产生误判。

另一方面,如果上级布置了任务以后,下属没有主动去汇报,一旦轮到上级想起来了,开始盯细节、催进度,事后上级就会觉得,是这个下属执行力不行。

工作建议

  • 主动固定下来和老板一对一沟通的时间,放到他的日历表里。
  • 利用项目管理表,定期和他汇报你的项目、任务的进度。

学会授权

需要警惕两种”亲力亲为”的思维模式:

  1. 来自于自己
    • 比如:“哎呀,这个事情教下属做太费劲了,还不如我自己做”。或者“他能力还没有达到那个水平,做不来的”。
    • 要知道,人的成长是需要有具体的事情作为载体的。你的下属不是因为成长了才能完成某个任务,恰恰相反,他是因为完成了某个任务才成长了。
  2. 来自于你的下属
    • 他可能会对你说:“老板,这件事情你决策一下吧。”或者是“老板,这个事我做不来,要不你做吧。”当你听到你下属需要你做事的时候,你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这件事的最终责任人,是你还是他?
    • 如果这件事的责任人,属于你的下属,那么,你可以指导他、给出建议。但你必须坚定地告诉他,他才是这件事的最终负责人。

如何与忙碌相处

忙碌的人跟悠闲的人比起来,大概率更靠得住,行动力和能力都更强。

避免内卷化忙碌

什么是”内卷化”

“内卷化”原本是社会学家观察到的一个现象,它是指一个社会,长时期停留在一种简单的自我重复的状态。

  • 这种状态的成因有很多,最典型的比如,由于劳动力资源极其廉价,任何科技的进步,都会在廉价劳动力面前,把优势损失殆尽。要想提高产量,就靠增加劳动力就行了。
  • 因此,技术创新,就没有了生长的土壤。这个社会,像一颗成熟了的卷心菜,始终在原地卷自己,既不会再长高了,也不会再变大了,从此停滞不前。

生活中的内卷

很多人,就陷入在这种”内卷化”的状态里。工作非常忙,今天在赶昨天的进度,一个人在干两个人的活。忙到没有时间去学习,忙到没有时间去想怎么改进方法、提高效率,或者忙到连做个长期计划的时间都没有。

同时,又没有对时间的控制力,反正靠加班、堆时间,好像也能搞定手头的事。下了班以后,累得实在不想动了,刷刷手机、打打游戏,或者吃顿大餐。再不行就去血拼,似乎也能恢复些精力和体力。

一个个晚上或者一个个周末,也就这么过去了。身心的”忙碌”和个人的”成长”这两件事,是分开的,它们之间几乎没有关系。日复一日,如此循环,无论是自己的能力,还是工作状态,始终被锁死在这样自我重复的循环里。

形成自驱式忙碌

什么是”自驱式”

你可以把这种状态,想象成自行车。自行车有两种平衡状态,一种是不骑,停在那的时候。

另一种是快速动起来的时候。很显然,我这里说的工作和成长的平衡,不是让你躺在那里得到的平衡,而是高效工作和高速成长的平衡。

三个建议

  1. 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目标
    • 属于自己的目标是能够让你兴奋、发自内心想去完成的事。
    • 让自己兴奋的目标有两个特点,一是挑战了舒适区。另一个呢,是开创了新领域,从来没有人去做,但你去做还成功了。
    • 把定目标当做给未来的简历做准备。
  2. 给成长留有足够的投入
    • 类似于健身、学习充电这种不紧急,但是很重要的事,是非常容易被其他事情挤掉的。尤其是当你忙碌的时候,总能找到不做它们的借口。
    • 投入时间
      • 我建议你在制作你的年度日历时,至少留出200个小时的时间,用于自己的能力提升和身体锻炼。
      • 要知道,一年有2000个法定工作小时,200个小时的投入,相当于10%,既不会让自己太累,也不会少到让自己做不出明显的变化。
    • 投入金钱
      • 在学习上,敢于投入钱,投入让你心疼的钱。
      • 因为贵,在选择前,你就会非常认真地去对比、去了解这个课程是不是真的适合你。在选择后,你就会逼着自己去想,怎么在工作中,把学到的东西用出去,把这一天的学费赚回来。
      •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最大的成本,其实还真的不是这笔学费,而是你当时去学习投入的时间。去都去了,为什么不学个最好的?
  3. 跑出一个小循环,制造机会让自己尝到甜头。
    • 很多人会把工作和成长割开,工作是工作,成长是成长。其实没那么绝对,尤其是当你没有从现实中尝到甜头的时候,你的成长动力是不足的。
    • 一个给自己驱动力的办法是,把学到的某个技能,立刻运用到工作中,也就是俗话说的”现学现卖”。

  • 以上内容整理自得到app中汤君健老师的《怎样成为时间管理的高手》,订阅专栏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