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原文链接xjchenhao,谢谢!

学会学习本身,比学什么内容,更重要。

寻找学习资源

推荐三种寻找学习资源的方式,越往下越值得推荐。

搜索

  • 网络上有海量的学习资源
  • 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搜索技巧
  • 这种方式比较低效。

用好专业学习平台

  • 比如得到app、樊登读书会等
  • 不要惧怕知识付费,考虑一下投资回报比

跟人学

  • 三级导师制,分三级找到自己的导师。这三级分别是:入门、进圈和拜佛。
    • 入门:只要是真干这行的人,别管他的水平高低,都能当你的第一级导师。
    • 进圈:入门以后我们会逐渐发现,牛人之间谁和谁互相关注,谁和谁互动,牛人的圈子怎么说话,他们的圈子在关心什么问题,你就研究什么问题。我们就慢慢地进入了一个共同体。
    • 拜佛:面对面接触行业里的大神级人物。通过提出好问题,得到大神的“传授真经”。
  • 学会问好问题,要问有限制条件和具体场景的问题,这样对方才有抓手来回答你。

制订有价值的学习目标

好目标有四个标准。

标准一:有场景

  • 就是如果我达到了目标,要在某个地方能验证它;
  • 学会了一样东西,至少能在一个地方用。如果你只说我今天一定要减肥,那你放心,肯定减不下来。
  • 你说减肥是为了在同学会上闪亮登场,就有了场景,你的动力就足了

标准二:有距离

  • 就是你的目标和你的现状得有点差距。
  • 比如有的姑娘,明明很苗条,八九十斤,还天天在那喊减肥。就算不招人恨,你也实现不了。因为目标和现状太接近了,很难见到效果,你也就缺少了奋斗动力。
  • 所以一个好的目标,它应该跟你的现状有一定的距离,跳一跳才能够得着。

标准三:有抓手

  • 只有抓手明确,你的浑身的力气和激情,才有释放的地方。
  • 当你在立一个目标的时候,至少要明确这么几个事
    • 第一,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 第二,具体的执行动作。比如你说我要减肥,它就是一个抽象的动作。但你说我今天晚上不吃晚饭,这就是个具体的动作。
    • 第三,执行动作的数量。比如我要多读书,就没有数量,要把数量定下来,比如每天读五页书。
    • 第四,执行动作的完成度。从一开始就明确,到什么程度,这个动作算真的完成,避免糊弄自己。

标准四:有阶梯

  • 平均用力很难坚持
    • 我们给自己立目标的时候,特别喜欢一上来就立个终极目标,然后按时间和天数平分。
    • 比如目标是一年读50本书,那就每周读一本。再比如,目标是提高英语,那就每天背20个单词,看一篇英文文章。
    • 但是这个很难坚持下来
  • 一个好的目标实现过程,一定是要有阶梯的。第一层阶梯什么样,第二层阶梯什么样,要有不同,也要有递进。
    • 比如,我们的目标还是要提高英语,那这个目标就得拆分成几个阶梯:
    • 第一层阶梯可能是“日常会话”,出趟国能把吃住行的问题说清楚听明白。你看,这个目标并不高。万事开头难,第一阶段的目标标准要低,给自己一些正反馈,咱们就进正轨了。
    • 第一层阶梯胜利登顶之后,就可以踏入第二层阶梯,比如是要能读懂英文报纸大意,这个要求比日常对话高,词汇量一般要有六七千。
    • 第三层阶梯是“看懂不配字幕的美剧”。这个词汇量的要求就更大了,而且要开始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特点,因为你必须得能听懂俚语和缩略语。
    • 第四层可能是,用英语发表一个十分钟演讲。这对你的语法和表达方式就有了要求。那就不仅要背单词,还得练习语法和英文的口语表达。

【用“小步子原理”去执行】 把所有目标,按照从易到难排序。排完之后,先选最容易实现的那个。

因为它好实现,就容易给自己带来正反馈。让自己在改变的路上先迈出小小的一步,让自己获得一个小小的成功。让每一次的小成功,成为下一次改变的基础。

全球著名战略咨询公司麦肯锡,他们的专家把这种方法称作“先摘好摘的果子”。因为改革总是很难,要让所有人先看到一点点成果,才能进一步扩大战果。所以,由易到难不是偷懒,而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学的更快更好

测试前置

就是你学在学一门新东西之前,先给自己做个测试,测完再学,效率能上一个大大的台阶。

如果没有类似测试题之类的东西,也可以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

  1. 这门课/这本书的标题xx,我认为它应该主要是谈什么问题的?
  2. 关于这个问题,在学习之前,我知道些什么?
  3. 关于这个主题,在学习之前,我的观点是什么?
  4. 接下来我要开始学习,我最想知道的、最想通过老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建议你把它记下来,以后读书或者听课之前,都这么问问自己。因为,这个测试的目的,其实是自己给自己设计“学习任务”,帮你进入任务式学习的状态。这时候,你注意力的雷达就会全部打开,学习效果当然就会更好。

指读法

也就是说,读书的时候,用一根手指指着你要看的那行字,逐字阅读。手指移动到哪,视线就跟到哪,这是国内外的阅读专家公认的、最快速的阅读方法。

看书的时候,你以为自己已经很专注了,其实你的视线是散射在一整页纸上的。比如,我们看闲书的时候能翻得很快,因为扫一眼就能知道这一整页的大致内容,漏掉了细节也影响不大。 闲书这么读当然没问题,但遇到那些需要逻辑思考的书,就不行了。因为细节信息丢了,就影响后面的理解,还要倒回去重新看,反而浪费时间。另外,那种一扫一大片的速读方法,阅读速度提升到了一定速度,就再也提不上去了,所谓的一目十行,很容易到瓶颈的。

而指读法的优势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它的速度可以越来越快。你的手指跑多快,你的阅读速度就能有多快。因为它其实在管理你的注意力,给你的注意力一个明确的导向,一次只处理一个信息。有这种高度聚焦的注意力,你的速度会更快,你的理解也可以更到位。

只有聪明人才用笨办法,那些笨人反而都在自作聪明、投机取巧。

多环境输入法

音频、文字、视频,通过多种方式刺激你的学习感官可以帮助加深记忆。

音频可以倍速听,刚开始你可以用1.25倍,慢慢的,1.5倍速、2倍速,你会越来越快。听着这一段音频,跟着音频的引导去看文字,音频读得多快,你就能看多快。更重要的是,一边听音频,一边看文字,相当于一个信息同时输入了两次,而且是不同渠道的刺激,有效性就高得多。

记忆宫殿法

这个方法简单来说,是假想自己大脑里有个宫殿,这个宫殿可以是一个你很熟悉的空间,比如你的家、你的办公室,甚至是你随身背的包包。这些空间,你闭着眼也知道它们是怎么分布的。然后,把你需要记忆的东西,“放到”这个宫殿的各个地方。

请注意,这个“放”的动作,是个比喻,就是让你把需要记忆的陌生信息和你非常熟悉的空间信息,牢牢地勾在一起。因为人的基因,就是更擅长记空间,用这种方法,就能把你熟悉的信息和你不熟悉的新信息捆绑在一起来去记忆。

这个方法有很多成熟的训练方式,你可以点击此处《与爱因斯坦月球漫步:三步唤醒你的惊人记忆力》,看一下书中的训练方法

刷书法

“刷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阅读,他要解决的不是怎么读得更细,而是怎么读得更广。是为了获取广泛的信息,来进行刷书的。

刷书的技巧:

  • 第一步,先看序言,或者是第一章,只看个开头,然后马上跳到倒数第二章。
    • 这样,可以对这本书做个初步判断。
    • 为什么?因为一本书开头,是作者最精心准备的地方。如果开头不好,那这本书就不要看了。而看倒数第二章呢,能看出作者的功力,尤其是控制力。如果到了倒数第二章还不错的话,那说明这本书整体来看,是值得读的。
  • 第二步,要有帝王的派头。
    • 当我刷书的时候,我要有一个想象:在知识的世界里,我是国王,而这些作者是我派出去的大将,他们都驻守边疆。如果有事儿的话,他们都要给我汇报。
    • 比如金融界有什么新鲜事了?让金融学家香帅来给我报一报。思想界有什么新鲜事了?让哲学学者刘擎来给我汇报一下。这样的话,你就会刷得比较快,你知道不同的作者,在你心目当中是怎么分工的。
  • 第三步,作为帝王,你心里有一张任务清单。
    • 就是我不能无目的地刷书,要定期想一想,我现在正面对的挑战是什么?然后,就重点关注回应这些挑战的书籍。
    • 比如我关心怎么做好一个产品,那所有关于产品研发的书,我就要重点关注。我关心怎么当好一个妈妈,那所有关于儿童教育的书,我就要重点关注。

请注意,这种刷书方法,不能代替我们前面说的传统阅读。这个方法是有特定功能的,它能帮你迅速打开视野,快速筛选出那些真正值得逐字精读的好书。 这样,在你学习的时候,该快速的时候快速,该放慢的时候放慢,你的整体效率就会被优化得更好。

学以致用

记笔记

推荐使用两轮笔记法:任何一次学习,你都要把笔记分成两轮来做。

第一轮,是在你学习的当时来记笔记。

  • 你可以把笔记本从中间画一条线,左边记老师当时说了啥,或者书上写了啥;右边,记你当时知道这个信息时,自己的感受。当然,你也可以用两种颜色的笔来区分,这不重要。
  • 通过这种方式,把新知识缝合进自己原有的知识网络里,记录你的感受和联想,就相当于连接了自己脑子里原有的知识。
  • 要注意,在记录的时候,不用记下所有的东西。你只需要记最重要的信息和关键词就行。如果你只顾着埋头奋笔疾书,你就会看不到老师的表情、状态,反而漏掉了更多更重要的信息,还可能会丧失跟对方交流的机会。

第二轮,对照着关键词和速记,再完整地梳理一遍。

  • 梳理什么呢?梳理你自己的逻辑。对方当时怎么讲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些内容对我有用?哪些内容冲击了我的观念?重新按照自己的逻辑,把它整理出来。
  • 注意,两轮笔记之间的时间,不要隔太久。最多一天,就要做二次整理。

记笔记的原则就一条:不值得花的时间,全部省下来;值得花的时间,咱就认真干。

讲小课

到底有没有真正消化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最简单的验证方式,就是讲给别人听。

推荐使用”十岁假设法”:假装把学到的知识,讲给一个十岁的小孩听。

十岁的孩子有这么一个特点:所有具象的事物,他都已经能懂了,但是所有抽象的、复杂的概念,他基本上理解不了。

这个讲课的过程,可以倒逼我们完成两件事:

  • 把抽象的知识变成了具体例子。
  • 必须在真实生活里,去调用这个知识,勾连这个知识。这个过程特别有价值,可以说,学以致用的精髓就在这了。

刚才说的十岁小孩,是个假想的对象。实际上,你可以把你的所学讲给任何人听,比如你的家人、同事、朋友都可以。如果在你转述的时候,对方都能听懂,而你自己也觉得说得很来劲,还能扛得住对方的追问,那这个知识,在你这就算被消化了。

会迁移

什么叫迁移?就是把能A知识灵活应用到B领域,能把B知识迁移到C领域用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是学以致用的高阶状态。

每学到一个知识,强行问自己两个问题:

  1. 我所学的这件事,它能用在什么地方?
    • 比如你今天开始学心理学,知道了“心流”这个知识,就是沉浸的心理体验。你就必须要逼问自己:心流这件事,我可以应用在什么地方?
    • 你可能还会想到,管团队的时候,可以用这个。比如一个赛艇队,比赛的时候要步调一致,用力均匀,这是集体心流。
    • 注意,这里你一定要连续地追问自己,尽可能多想几个应用的方式。
  2. 这个知识不能迁移到什么地方?
    • 比如,有个人告诉你一个经验:要想提高下属的积极性,就用提成制。员工给你挣多少钱,你就给他一定比例的分成。 一般人学到这,如果被说服了,回去马上就要把提成制用到自己人身上。但我要提醒你,你一定要逼问自己:这个知识在迁移过程中,有没有不能用的场景?
    • 通过反向思考,提高对所学的全面认知。

操作清单

你只有能拉出清单来,知道你所有操作的关键点在哪,你能做这个总结,你才算把这个知识,真正地内化和固化成自己的能力,它会倒逼你穷尽在这个问题上的所有思考。比如强迫自己写10个要点,并努力把所有要点全部覆盖到。

当我们有了1.0版本的操作清单,这就是此时此刻,我们的能力和所学。然后再去学习,再尝试,再迭代清单,从1.0版本到2.0、3.0……10.0,一直到最后,这个知识就能真正长在我们身上。

让学习过程更愉快

让自己学习更愉快的方式是增加”正反馈”,我们要想方设法的给自己增加”正反馈”,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小方法。

小本子原理

记笔记的时候要用小本来记,这样一年下来,你会特别有成就感。

其实对应的就是心理学中的小步子原理,通过简单能完成的事情,给自己制造正反馈,推动自己更进一步。

建立秘密基地

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公开的平台,来定期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

比如得到app,所有人都是学习者,大家天然就是同道和同学。你提出的问题、发表的见解很容易就引发共鸣,也很快就能找到一起互相监督、互相鼓励的同学。那就可以收获源源不断的正反馈。

打造环境场

可以通过营造一种环境场,来帮助自己进入学习状态。

比如这把椅子,只要我坐上去,就只允许自己做一件事,那就是学习。读书也行,做习题也行,听课也行,但是绝对不允许做其他的事情。

这个场一旦建立,你就像魔法师一样,给自己打造了一个结界,往这把椅子上一坐,就相当于进入了这个魔法的结界,在这个空间里,只做规定好的这一件事。

记录《惊奇日记》

给自己的精神世界,也打造一个小小的秘密基地。

比如每天都要求自己,在临睡前问问自己,今天有没有发生哪些,让我拍案惊奇的事。也就是说,我知不知道一些,让我觉得“我的天啊,原来事情是这样的”。如果我知道这些事情,我就要记录下来。如果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今天可以不记,不强求。

这个种笔记带来的好处很多:

  • 首先,这些让你本身觉得特别兴奋的事,你就特别愿意记,记笔记就没什么压力。
  • 其次,我们记录的是感受、故事和数字,它就不容易变成流水账,也没有什么写作压力,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呗。
  • 第三个,我们可以写得很短,几个关键词,或者一两句话都可以。

有了这本“惊奇日记”,就相当于我们给自己的生活,打了拍子、打了节奏。一年下来,回头一看,嘿,发现自己记录了这么多让自己感到惊奇的事情。一年之中,有这么多次启发时刻,我们就会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这就是我们给自己做反馈的一种方式。


以上内容整理自得到app中脱不花老师的《脱不花·怎样成为高效学习的人》,订阅专栏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