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原文链接xjchenhao,谢谢!


书名从字面上讲,似乎是讲述如何有效工作的方法,但其实这本书的重点,并不是讲具体的工作方法,而是论述位于工作方法前面的问题。_

它着重阐述人生观中的“劳动观”“工作观”,而这个问题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热爱是最好的投入

  • 如果你不喜欢、不热爱你当前的工作,那么在多数情况下,你得马上改变你的心态,哪怕是强迫自己改变。
  • 投入是高产出的前提,热爱是最好的投入。

译者的身体力行

  • 我今年已经69岁,每天工作12~15个小时,星期天、节假日也不例外。
  • 除公司内部工作,翻译工作外,有时一个月乘飞机十余次,应邀去各大企业和各地盛和塾,宣讲稻盛哲学和阿米巴经营,解答企业家们的问题,有时连续讲解五六个小时。如此大的工作量,家里人、企业同事、周围的朋友、日本友人都为我的健康担忧。
  • 但因为稻盛哲学和实学是正确经营企业的强大思想武器,受到广大企业家发自内心的热忱欢迎。所以工作虽然忙碌,我却总是乐在其中,并不感到过度疲劳。
  • 因为带着紧迫感和紧张感,所以往往精神充沛,信心十足,真是“不知老之将至”。
  • 我想,这么重要的工作居然落到我的头上,我居然似乎尚能胜任,这让我感到格外荣幸,抱着一颗感恩之心,我内心的充实和满足难以言表。

工作磨练心志

  • 一心一意投身于工作,聚精会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这本身就是磨炼人格的修行,这样做就能磨炼我们的心志,促进我们成长。
  • 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这是我的观点。
  • 只有通过长时间不懈的工作,磨砺了心志,才会具备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稳而不摇摆。
  • 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这样说并不过分。
  • 不管是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不管自己处在何种境遇,都要抱着积极的心态朝前看,任何时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续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以“工作”入道

  • 三毒”(贪、嗔、痴)不能完全排除,但却必须做出努力让毒素稀释。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可以说独一无二的方法,就是拼命地“工作”。
  • “愚直地、认真地、专业地、诚实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长此以往,人就能很自然地抑制自身的欲望。此外,热衷于工作,还能镇住愤怒之心,也会无暇发牢骚,而且日复一日努力工作,还能一点一点提升自己的人格。

反省的力量

  • 在人生中,提升心志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实践并不简单。
  • 重要的是,要努力去思善、行善,而同时一旦动了不好的念头,做了不好的事情,就要虚心反省。通过反省我们就能一步一步向上提升。
  • 对今天做过的事,老老实实地进行反省,发誓从明天起认真改进。这样度过反省的每一天,我们不但能避免工作上的失败,而且有利于在人生中提升心志。

“极度”认真地工作能扭转人生

  • 磨炼灵魂,就会产生利他之心。
  • 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这一点,就可以磨炼自己的灵魂,铸就美好的心灵。有了美好的心灵,就会很自然地去想好事,做好事,为社会、为他人着想,并落实在行动中,你的命运就一定会向好的方向转变。

感动给人注入新的动力

  • 年轻的读者们,希望你们在工作中为自己的小小成功感到欣喜。要抱有一颗善被感动的心,要诚挚地对待生活。
  • 请把感动带来的能量当作动力,更加努力地工作!这就是在漫长的人生征途中顽强生活的最好方法,也是我不渝的信念。

全身心地投入产品中,与之合二为一

  • “紧抱自己的产品”——每当新产品开发的时候,我总是这么想。对自己的工作、对自己的产品,如果不注入如此深沉的关爱之情,事情就很难做得出色。
  • 要悟到“自己就是工作,工作就是自己”的程度。这两者密不可分。这个经验相当重要。也就是说,连同身心一起,要全部投入工作、热衷于工作,达到与工作“共生死”的程度。如果对工作缺乏如此深沉的挚爱之情,就无法抓住工作的要领。
  • 如果你能喜欢上你的工作,喜欢上自己制造的产品,那么当某个问题发生的时候,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 倾听产品的声音,用心观察产品的细部,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问题和差错的原因所在。

要成为“自燃型”的人

  • 物质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同样,人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二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的人。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能够自我燃烧的人。
  • 所谓“自燃型”的人,就是从来不会“等别人吩咐了才去干”“因为有了命令才工作”的人,而是“在别人吩咐之前自发去干”的主动积极的人,他们应该都是热爱工作的人。要想将自己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让工作顺利进行,就必须成为热爱工作的“自燃型”的人。

勇于在“旋涡中心”工作

  • 比如,面前有一个课题:这个月的销售额要提高。
    • 这时,如果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员工提出:“师兄,董事长讲了要提高销售额,今天下班后,大家集中讨论一下怎么来提高,好不好?”
    • 如果能开口说出这样的话,那么此人就是“在旋涡中心工作的人”,他就有希望成为团队的领导者。
    • 敢于说这样的话的人,不是为了装样子给别人看,而是真的热爱工作,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这种魄力。
    • 热爱工作,就不会单纯按照上司的指示办,就会有自己“制造旋涡”的、自主努力的冲动。
    • 这其实就是上一小节讲的“自燃型”的人,这种人工作上可以取得卓越的成果,人生也会更丰富多彩。

幸运的开始在于怀有“感恩”的心

  •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感谢
  • 我们必须用理性把这句话灌输进自己的头脑中。即使感谢的情绪冒不出来,也要说服自己。也就是说,随时都准备说一声“谢谢”,持有这种心态非常重要。
  • 我常在内心告诫自己,只要实践这一条,就能提升自己的心志,走出幸运的第一步。

梦想的力量

  • 纵使是自不量力的梦想,是看似高不可攀的目标,还是要在胸中牢牢立下这个目标,并坚持不懈地在同仁面前展示这个目标。
  • 不去想,不认真思考,就什么都实现不了。
  • 废寝忘食,朝思暮想,念念不忘,反复思考,如果你真的做到了整日里只想这一件事,这样的愿望就会渐渐渗透到“潜意识”中。

当你竭尽全力时,神灵将会现身

  • 始终“以百米赛的速度奔跑”“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是我的口头禅。
  • 所谓“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不是说“到这种程度就行了”,而是没有终点、永无止境的努力。将目标一次接一次向前推进,就要进行持续的、无限度的努力。
  • 在持续这种努力的过程中,员工们难免会有不安和不满的声音:“如此无限度的、不要命的努力,人的身体能承受得了吗?要不了多久,大家都会倒下的。”再看看员工们的脸色,确实个个倦容满面。我考虑再三,但最终还是硬起心肠,说了下面一段话:
    • 企业经营,就好比连续奔跑42.195公里的马拉松比赛。
    • 我们就是至今未经训练的业余团队,而且在这样的长距离赛跑中,我们起跑已经比别人晚了一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还想参加比赛,那么,我想我们只有用百米赛的速度奔跑才行。有人认为这样硬拼,身体肯定吃不消。但是,我们起跑已迟,又没有比赛的经验,若想取胜,非这么做不可。
    •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一开始就不应该参加这场比赛。
  • 我经常向许多人问道:“你是否在竭尽全力地工作?”“是的,我在努力工作。”但我对这样的回答并不满意,我会接着问,“你是否付出了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你的工作方法是否不亚于任何人?”我坚信,每天坚持认真地、不遗余力地工作,应该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必要的条件。

持续的力量,它能将“平凡”变为“非凡”

  • 所谓人生,归根到底,就是“一瞬间、一瞬间持续的积累”,如此而已。
    • 每一秒钟的积累成为今天这一天;每一天的积累成为一周、一月、一年,乃至人的一生。
    • 同时,“伟大的事业”乃是“朴实、枯燥工作”的积累。如此而已。
    • 那些让人惊奇的伟业,实际上,几乎都是极为普通的人兢兢业业、一步一步持续积累的结果。
  • 将努力变为“持续的力量”,就能让你这个“平凡的人”变为“非凡的人”,你就会具有强大的力量。
  •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如果达到目标的过程太长,也就是说,设置的目标过于远大,往往在中途就会遭遇挫折。与其中途就要作废,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建立。

比昨天更进一步

  • “将来会搞出什么样的研究成果”“自己的人生将会怎样”,我不再痴迷于这些不着边际的远景,而只是留神眼下的事情。
    • 就是说,我发誓,今天的目标今天一定要完成。
    • 工作的成绩和进度以今天一天为单位区分,然后切实完成。
    • 在今天这一天中,最低限度是必须向前跨进一步,今天比昨天,哪怕只是一厘米,也要向前推进。我就是这样思考问题的。
  • 今天一天努力干吧,以今天一天的勤奋就一定能看清明天。这个月努力干吧,以这一个月的勤奋就一定能看清下个月。今年一年努力干吧,以今年一年的勤奋就一定能看清明年。
    • 就这样,一瞬间、一瞬间都会过得非常充实,就像跨过一座一座小山。小小的成就连绵不断地积累、无限地持续,这样,乍看宏大高远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 这个方法就是最确实的取胜之道。
  • 每天一点的钻研创新,日积月累,今天比昨天进一步,希望做得更好,这种“上进心”是工作和人生中最重要的,也是进入真正的“创造”之门的秘诀。

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

  • 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
    • 人的能力有无限伸展的可能。坚信这一点,面向未来,描绘自己人生的理想。
    • 绝对不要说“自己不行”这种话。面对难题,首先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
  •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 人的能力这个东西,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能力”,归根到底,应该采用“将来进行时”来估量。
    • 从应该到达的未来的某一点倒算→评估自己现有的能力→再考虑用何种方法提高自己的能力。
    • 这个未来的某一点,就是要达到的目标。始终要把跨越的栏杆设置在比自己现有能力高两三成的高度,然后瞄准这个未来的目标,注入热情,不惜一切地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 “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以这种姿态面对人生,对于达成宏大高远的目标而言,非常重要。
  • “已经不行了”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 “在认为已经不行了的时候,才是工作的开始”,这一思想在京瓷已经深深扎根。
    • 即使在工作被逼入“计穷策尽,已无办法可想”,不得不放弃的地步时,也不是终点,而是第二次开始的起点。从这里出发,要以更坚强的意志、更炽烈的热情投入战斗。不管碰到何种阻力,都要穷追不舍,坚持到底—狩猎民族取胜的这种韧性,在我们要达成目标时必不可缺。

胜不骄败不馁

  • 遭遇失败和苦难的时候,不应牢骚满腹,不要怨天尤人,而是要忍受考验,坚持努力,一点点积累小小的,然而是确凿的成功,最后将逆境转化为顺境。在成功和幸运的时候,要不骄不躁,抱着真诚的感谢之心,仍继续坚持努力,使成功得以长期持续。
  • 无论苦难或成功都是对我们的考验。
    • 一开头我就提到,我刚进公司开始研究工作的时候,痛苦的情绪时时袭击我:“为什么我总是连遭不幸呢?我的人生将会怎样呢?”
    • 当时,没有指导我工作的上司,企业里也没有像样的研究设备,每天,就我一个人,一边摸索,一边持续研究开发。
    • 那时候,寂寞、孤单、苦恼—各种消极的情绪不断袭来。夜晚,在宿舍后面小河的河堤边,我常常坐下来仰望天空。
    • 星空满天的时候、月色清朗的时候、天色阴沉的时候、即将下雨天色暗黑的时候,我总是独自一人,仰望天空,静静地思念故乡,思念父母兄弟,吟唱《故乡》等歌曲或者童谣。
    • 看到我的这种状态,宿舍的同事们就议论说:“稻盛又在哭泣了。”
    • 但其实,我是在用我自己的方式治愈我内心的痛苦和创伤,我在激励我自己。
    • 待唱完歌曲时,我痛苦和孤独的感觉已经消失,我的心境豁然开朗。我满怀着对明天的希望和面对未来的勇气走回宿舍。那样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我想也许是那些歌曲和童谣给了我力量和勇气。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向前看

  • 所谓“覆水难收”,一旦泼出去的水就难以收回,没有必要老是后悔,老是懊恼。“为什么会干那样的事?”“当时不那么干就好了!”这样想其实无济于事,你完全没有必要为失败而烦恼不已。
  • 应该对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诚恳反省,“是什么原因让我干那样的傻事?”必须严肃地质问自己。但是,当你做完了充分的反思,接下来就应该把这事忘掉。人生也好,工作也好,总是会充满痛苦和烦恼,不可能时时顺心。
  • 针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是采取卑屈、怨恨等消极的态度,还是把困难的任务当作自己发展的机会,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选择不同的态度,走不同的道路,到达的终点也会大相径庭。无论是工作还是人生,都是同样的道理。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

  • 保持“有意注意”
    • 工作中要做到“有意注意”相当困难。需要靠平时不断训练、养成习惯才行。
    • 如果不论做什么事都能贯彻“有意注意”,那么,不仅能大大减少差错和失误,而且当问题出现时,也能够立即抓住问题的本质,迅速予以解决。
    • 不管多么细小的工作都要用心去做,投入100%的力量。正是因为贯彻了这样的“完美主义”,才使京瓷在不断创造新产品的同时,获得了持续的成长和发展。
  • 橡皮绝对擦不掉的错误
    • 发生了错误用橡皮擦掉、重新再写就行了,抱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
    • 但是,在工作中有很多用橡皮绝对擦不掉的事情,而且,抱着“错了改改就行”这种想法做事,小的失误就会频繁发生,其中就隐含了导致无法挽救的重大错误的危险性。
    • 无论何时何事,“错了改改就行”的想法绝对不能允许。平时就要用心做到“有意注意”,不允许发生任何差错。贯彻这种“完美主义”才能提高工作质量,同时提升人自身的素质。
  • 最重要的是“注重细节”
    • “好的产品”要做到这种程度:眼前摆着的东西太出色了,令人着迷,人们对它怀着憧憬、敬畏之念,不忍心用手玷污它。
    • 要确信自己一定要做到“已经最好,好得不能再好了”。为了把产品做到这样的程度而不惜一切努力—这种“完美主义”,是企望登上“创造”这座高山山顶的人们无论如何必须具备的理念。
  • 哪怕险峻高山,也要垂直攀登
    • 允许自己妥协,选择安逸之道,那一瞬间固然很惬意,但是,这样却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到头来必定后悔。
  • “竭尽全力、拼命工作”,再加上“天天反省”,才能为你的完美主义画上最美的句号。抑制“自我”,释放“真我”,让利他之心活跃起来,这样的作业就是“反省”。这样,我们的灵魂就会被净化,就会变得更美丽、更高尚。

经常思考可以看见未来

  • “想做成这样”,描绘这种理想,把开始时的想法,提升为强烈的愿望,24小时不断思考,使成功的形象在眼前鲜明浮现。这一点非常重要。
  • 当你对事情的各个细节都有了明确的印象,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成功。
  • 最初只是理想,然后逐步与现实接近,最后理想与现实的界限消失,好像理想已经实现。这种实现的状态,已经完成的形象,就会在头脑中,或者在眼前鲜明地呈现:不是黑白色,而是要以鲜明的彩色出现。只要你反反复复思考,这种现象就会在实际中出现。

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 同别人干一样的事,很难期待获得出色的成果,因为那么多人走过的路上不会剩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无人涉足的新路,尽管寸步难行,却可以有许多新的发现和巨大的成果。我一直这么想,也就这样一路走来。
  • 实际上,那些没人敢走的泥泞之路,行走虽然艰苦,却通向难以想象的光明灿烂的未来。

外行的长处是可以自由发想

  • 成就新事业的,是那些不被任何成见束缚、冒险心强烈的“外行”,而不是在该领域经验丰富、具备许多常识、积累了许多经验的专家。
  • “自由发想”这件事是“外行”干的,不是“专家”干的。

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 在推进看来非常困难的新事业时,我经常起用这种“盲目乐观的马大哈式的人物”。
  • 他们虽然头脑简单、有点“马大哈”,但听到我新的设想时,马上就会天真地表示赞同:“这很有意思,一定得干!”甚至当场卷起袖管,跃跃欲试。我常常委派这样的人担任新项目的领头人。
  • 头脑聪明的人中悲观论者居多。这些人头脑敏锐,自以为有先见之明,似乎在事情实行之前就能判断成败。因此,当和他们提到新的构想时,他们往往下消极否定的判断:“这很难”,“实现的可能性不大”。悲观派虽然有一定的先见之明,但他们的消极态度往往抑制了项目的实行力和推进力。
  • 而乐观派正好相反。虽然看到前景中有暗淡处,但他们却有前进的动力。所以在项目构思和开始阶段,我会借用乐观派的力量,让他们当牵头人。但是,当这种构想进入具体计划时,再全部委托乐观派就很危险。因为乐观派的动力容易失控、陷入莽撞,或误入歧途。

将创造发明导向成功的“正确的地图”

  • 即使是平凡简单的工作,只要不断地钻研创新,也会带来飞跃性的进步。在每天的工作中时刻思考“这样做是否可行”,带着“为什么”的疑问,今天胜过昨天,明天胜过今天,持续不断地对工作进行改善与改良,最终一定能取得出色的成就。
  • 改善与改良最重要

建立做人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 热情与能力的分值在0到100分之间
  • 而思维方式有可能是负数,如果用负面的思维方式,哪怕仅仅是-1,最终结果也会很差。

核心思想

一方面是“埋头苦干”的决心,另一方面是“定能成功”的确信。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和逆境,乃是人生取得成功的法则,是经营者的生存智慧。

只要永不言弃,事态一定会出现转机,我把这种人生态度和工作态度称为“与宇宙意志相协调”。

要抱着“无论如何也要让事业成功”这种强烈的愿望去工作,在这一点上做到极致。这种强烈的“意识”类似于格斗时必须具备的“斗争心”。缺乏这种“斗争心”的人,首先就不适合当经营者。相反,只要具备这种“意识”,哪怕资金、技术、人才不足,都可以靠热情和执着的信念加以弥补,就可以让事业获得成功。


以上内容是我阅读稻盛和夫的《干法》整理的读书笔记,阅读原书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