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原文链接xjchenhao,谢谢!

这本书从根本上剖析了“知与行”之间存在的鸿沟,并给你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教我们如何把自己学到的东西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实现知行合一。

这本书讲两件事:

  1. 为什么知道了却做不到?提出了三大原因和破解方法;
  2. 从知道到做到,需要的三个步骤。

误区

我们通常把知道做不到的现象归因于两个方面:

  1. 行动力不够,没毅力完成;
  2. 理解力不够,没弄明白。

虽然有道理但是可能这只是表象,绝大多数人可能没意识到,其实这里有一个巨大的思维漏洞, 在知道和做到之间,少了关键一环

  • 知道和做到之间不是紧密联系的,中间还有一环——方法
  • 所有流程不是第一知道,第二做到,而应该是第一知道道理,第二方法正确,第三执行到位即做到。
  • 方法对了,知道和执行的问题都能自然解决,他们是紧密联系的。

三大问题和破解办法

信息超载

什么是信息超载?比如,我们在App上听学习音频,又去买畅销书看,又上培训班等,不停地接收新知识,但其实已经超出我们能够接受的范围,贪多嚼不烂。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获取新知识要比应用已有的知识有趣得多,所以我们会习惯性地不断获取新知识。

比如你在学习沟通的方法,但是知道方法了以后,又看见在讲怎么高效阅读,这个时候你一定是更希望去看高效阅读这个事情,而沟通的方法,知道了就算了。为什么?因为我们觉得已经知道的事情干嘛要花时间再去看一遍呢?这不是浪费时间吗?有新知识,就应该赶紧学习新知识。

这种心理其实进一步导致了信息过载,正是因为心理上不断想学新东西,反而导致没有办法学东西。但是我们没有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重复阅读或者练习过去已经学到的知识,带来的价值非常大。因为每次重复或练习带来的理解和认知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往往只看到了学习新东西带来的那种收获感,所以只有花时间去对已有知识重复学习,才能有更深入的认知和理解。

用“少而精”的策略学习

一天只有24个小时,哪来那么多时间呢?怎么办?作者说这就必须要实行少而精的策略了。也就是说无法学习那么多东西,那就重复学习那些真正重要而精华的知识,这和《精要主义》的书中观点完全一致。

综上,从知道到做到的第一步,就是要执行少而精的策略来应对信息过载,要有勇气花时间重复在已经知道的事情上。

消极过滤

什么是消极过滤?我们每学到一个新知识、听到一个新观念或者看了一本新书的时候,其实是在和已有的成见、知识,和过去的习惯、方法进行对抗,这往往在无形中阻碍了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态度。

案例

比如同样是在学习沟通的方法,有这样一个新知识,那就是沟通首先要倾听别人、理解别人,然后再去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双方才能更好地达成共识。

可是你过去的经历和经验告诉你,如果不强势、不严厉地跟别人说,别人根本不重视自己,所以你必须更强势,必须更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才有可能让别人真正去重视自己。

如果你有这样的成功经验,你就会习惯性地质疑这个沟通的新方法,你会认为像这样又花时间去倾听理解,又去沟通,最后这个成本代价特别高,还不如直接按我以前的做法去做就好了。

绿灯思维

什么是绿灯思维?当你听到有人提出任何新的想法或者项目建议的时候,你就立刻要想:为什么我觉得这个想法或者建议可行。

这和我们通常的认知可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当我们对一件事情经验越丰富,越有资历的时候,越容易因为看到别人的意见存在问题,就全盘否定对方的观点。

可是,事实上别人提出的每一个方法、观点,背后一定是有理由的,一定有支持他这么提出方法的原因。只是我们因为固有的思维模式、先入为主的偏见、过去成功的经验,反而束缚、蒙蔽了我们,而无法站在别人的视角思考。

绿灯思维,是帮我们去找别人的理由,这个找别人的理由其实相当于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然后会发现虽然这个事情在我的视角看是有问题的,但换一个角度来看,其实还是有道理的,而这个角度过去自己根本想不到。

作者建议我们,在听到一个新观点的时候,把自己的第一反应从质疑变成问自己:

  • 我怎么样才能用到它?
  • 如果学会这个,我能有什么收获?

坚持这样思考,我们就会变成作者说的反向偏执狂。

  • 我们知道偏执狂是固执地坚持已有的思维
  • 而反向偏执狂就是始终坚持用积极的思维来激发各种创造性想法。

缺少跟进

什么是缺少跟进?就是知道了一个方法,隔一段时间,生活仍然照旧,依然还是按过去习惯的方式去生活,这就是缺少跟进。

误区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误区:我们觉得要采取一个行动或者改变自己,最重要的是有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方法、有新的理念,这样就能应对问题了,这是错误的认知。

不是说知道新的理念不好,而是说比知道新的理念更重要的,是花时间去掌握新的理念。

事实上,心态改变了,知识改变了,但是没有重复投入到跟进这件事情上,仍然解决不了从知道到做到的问题,而这一点却是真正重要的,最难的。

如果你花一倍的时间来培训,在跟进上面你要花十倍的精力和时间,可是我们有哪个公司、哪个人会在培训之后,仍然投入大量的精力来跟踪大家对这个知识理解到位了吗?在执行中有什么问题吗?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吗?没有,我们期望是大家上完课、上完培训,参加完互动式的体验,跟老师做完积极的互动之后就要生活改变,改变得了吗?改变不了。

如何持续跟进

一个好的跟进系统,至少有三部分:指导、支持和问责。也就是有足够的指导,告诉自己怎么做,然后在做的过程中给出支持,不断去反馈帮助,最后问责,做得好的激励表扬,做得不好的要反馈改进。

总结

作者认为如果一定要总结这一整套方法的话,只有“重复”这两个字,只不过是间歇性的重复,在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阶段不断地重复,而花时间重复是让我们从知道到做到的关键。

当学到一个新知识,你要重复地理解、重复地学习、重复地探索,精要地深入地研究,而在这个过程中又重复地实践、重复地跟进,重复地把遇到的问题改进,重复地寻求支持。

我们应该知道得少一点、精要一点,再重复地练习一点、挖深一点,后续有系统地跟进一点,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知道,就一定要做到;做到,就一定要有结果”。

信息超载的解决方案是精要主义; 消极过滤的解决方案是绿灯思维; 缺乏跟进的解决方案是持续跟进。 这三个解决方案,其实对应的是改变认知、改变态度,再改变行为。 认知、态度、行为是行动改变理论的一个基础,是产生新行为最基本的研究模型。


以上内容整理自得到app每天听本书的《知道做到》,阅读原书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