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并保留原文链接xjchenhao,谢谢!

改变心态

有目的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

正如我们不会去学习如何制作一种自己从不会吃的食物一样,我们也很难对一本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书留下深刻的印象,目的明确的阅读才是真正的主动阅读。

告别“错失恐惧症”

很多人有“必须要看完整本书的强迫症”,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 感觉不看完好像就有点儿浪费;
  2. 觉得也许后面会有精彩的或者重点的内容,害怕错过了;
  3. 对书的敬畏感。上学时的应试教育所留下的影响,而这恐怕已经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潜意识。

过滤的过程就是一种舍弃的艺术,不断舍弃低密度的低层级知识,通往高密度的高层级知识,因为内容是否为高密度决定了输入端的质量。信息来源贵在“精”而不是“多”。一定要花精力研究知识含金量高的信息来源。同样是媒体,哪些是“国际”的,哪些是“小道”的?同样是知识分子,哪些是“专家”,哪些是“砖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过滤能力将帮助你形成格局更大的世界观。

当我们明白这些原因后,我们开始把看电影的视觉心态刻意地放入书籍的文字阅读中去,当我们这么做之后,后面的一连串不适反应都逐一消除了。比如,我们放弃了完美主义,看不懂的暂时不看,太无聊的部分也暂时不看。没有这种先天性恐惧之后,我们可以开始享受阅读带来的纯粹乐趣,而这种乐趣让我们越来越愿意与这种思维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破除阅读的心理定式并放弃完美主义,是高效阅读的第一步

我记忆时,很多不重要的地方都忘记了,我只记其中最“独特的”部分,也就是一个话题或一本书的闪光点,随后再根据闪光点的引导去回忆这本书的独特观点,把没有价值的内容去掉。我们太担心忘掉每一处信息,以至于什么都记不住,其实,一本书或一场谈话,有一句话让你记住并有所运用就足够受益了

不只是读书

即使我们强调阅读纸质书很重要,但这并不是吸收信息的唯一方式,因为信息有很多种呈现形式。任何一个知识点我们几乎都可以找到相关资源:纪录片、专家访谈、主题书籍、相关电影等多种信息源都可作为学习资料。

碎片化学习是常态

很多人都觉得需要大量的、连续的时间才能够好好看书,碎片化的时间很难利用起来,久而久之就没了阅读兴趣,也很难养成阅读习惯了。

这是因为我们对时间的认知总会抱着这样一种不切实际的态度,认为时间应该是大片且大量的,事实上,大家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碎片化才是生活的常态

整体是部分的总和,如果我们能利用好每一个碎片化的常态时间,整体上就能持续精进。

提升阅读效率

阅读也需要“热身”

为什么需要热身

  1. 在阅读之前,身体和精神的参与度越高,阅读效率就会越高。
    • 很多读者说自己读完之后仿佛什么都没有记住,效率很低,正是因为我们拿起书本立刻就读,看似主动,其实不然。
    • 很多书籍都有相关性,在阅读新书之前,我们可以先花时间思考自己面临的困惑,对这本书的期待,这本书和自己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联系,等等。
    • 这就是我们给思维“热身”的过程,这个过程会不断激活我们往日的回忆,让新旧之间有关联,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找到共鸣,记住内容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2. 当你能提出问题时,说明你已处在预习新内容的过程中,把新的知识与已知的知识做了激活和链接。
  3. 相当于我们把头脑知识单元中的隐藏层唤醒,让新的内容信息与已知的内容信息进行连接,连接之后才会稳固,否则吸收的信息再多,信息之间若没有连接,新内容也会飘忽不定,久而久之就会消散。这就是人脑运作的规律。

建立意识

四个简单问题帮助你在阅读之前建立问题意识,提高阅读速度

  1. 明确阅读目的的自问: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2. 带有问题意识的发问:我想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3. 检验阅读效果的反问:这本书读完后,作者解答我的疑问了吗?
  4. 拓宽思维面的展开问题:如果没有得到解答,我自己会用什么方法和案例来分析同样的知识点?

**

尤其是“碎片阅读”的时候

  • 如果不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就会被填入这些无底洞。
  • 我们误以为了解天下大事的自己是在指点江山、往上登攀,殊不知,我们自己要积累的结构性知识却一点都没有增多,全部贡献给了那些信息泡沫和末梢资讯。
  • 所以,在阅读任何资讯之前,请记住:首先要明确目的,这就像使用了定海神针,你在定海神针周围搅起巨大的螺旋风力,让与你的目的相关的知识都首先被吸纳过来,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了。

限时阅读

  • 给自己有限的时间,就是自己主动给自己传递“时间紧、任务急”的强烈信号,这可以帮助你善用大脑和心理的暗示来为自己的阅读速度服务。相反,如果没有时间限制,你就会不分重点和目标地读下去,结果就是你会浪费大量时间。就像体育训练,不断的刺激才能不断地突破极限
  • 如果阅读的是以下这三类书的话,你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就可以把它读完了。
    • 第一,以强化你已经具备的知识为目的的书籍。
    • 第二,一些成功的经验之谈类书籍。
    • 第三,自我启发或者自我激励类书籍。

二八原则

  • 与其读了全书却没有学到任何东西,还不如就选取重要的一项来努力,反而会得到回报。
  • 三步跃升帮你快速了解一本书
    1. 绝对不要反复浏览,错过了、没记住也没关系,先培养翻阅的习惯,今后才可能进步为翻第一次就记住。
    2. 只读观点出现最频繁的地方:每一段的开头和结尾。
    3. 读别人的读后感,快速感知整本书对读者的启发和帮助,了解其中的干货。

预留悬念

张五常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方法,对我影响特别大,他说厌书不如饿书。所谓饿,就是处于一种总吃不饱的状态。每天在读到最精彩的片段的时候,突然停止,这种戛然而止的状态会不断地“撩拨”你,想着第二天一定要继续读下去。

这种方式能够让我们避免对书籍产生厌食感,反而能够让我们对阅读处于一种始终饥饿的状态。第二天可以稍微比前一天所读的量增加一点点,这样就会始终使你处在一个匀速上升的状态中。

慢慢地,你的阅读总量会比原来进步很多。

巩固记忆

增加与知识的连接

  • 例如电影维度:唤醒图像记忆。当阅读历史类书籍时,我首先会搜寻相关主题的电影、电视剧来预习。这是一种轻松愉悦、无负担地了解故事梗概的方式。看电影或电视剧的时候,人们会本能地将看到的画面、情节,听到的声音记忆在大脑中。如果体验的是5D电影,那么嗅觉、味觉、触觉等也会被你牢牢记住。看完电影后,你还会发现,自己不但记住了这些栩栩如生的形象,还记住了这些形象出现的先后顺序。
  • 看视屏、看展览、听音屏、看文字。条条大路通罗马,多维度配合会让你的记忆过程立体又高效。当你习惯了看4D电影后,再回看2D电影,你会发现已经不习惯了。我们应该用更丰富和更高效的感官来替换原来单一的接纳途径。随后,这不同的记忆通路就在你的脑海中激活了。激活之后,你在阅读任何一种载体时,都会提醒自己其他载体的内容。这时候,就相当于在自己脑海中自建了一个4D空间。神经网络被激活的神经元会越积累越多。而这种越积累越多的神经元,会让我们与外界的新旧联系也越来越多。

值得参考的日程安排

【8∶00—11∶00】 这个时段人们最为清醒,适合阅读一些复杂的、需要逻辑推理的书籍,最好把最难懂的内容放在这个时段去阅读。这个时段是组织计划写作和进行一些创造性阅读活动的最佳时间。
【12∶00—14∶00】 情绪在这个时段是比较容易达到高潮的,适合进行一些商业性的阅读。
【14∶00—16∶00】 下午的低沉期,困乏,如果这个时段想要进行阅读活动的话,应尽量避免选择纯抽象的、乏味的阅读内容,而尽量选取有趣的阅读内容。
【16∶00—18∶00】 身体开始从低沉期中解脱出来,思维又开始活跃了,所以这个时段是适合为了攻克某一个课题而安排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定时阅读时间,也就是你的长期黄金阅读时间。
【17∶00—19∶00】 这个时段不建议大家进行阅读,因为人体的体温在升高,做一些锻炼会有助于你在晚上顺利地入睡,并能提高你的睡眠质量。
【19∶00—22∶00】 这个时段适合进行一种讨论式的阅读,现在有很多在线讨论社群,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
【23∶00—24∶00】 如果你想要利用这个时段的话,就不建议再阅读很严肃的内容了。这个时候适合读一些轻松的杂文,短小的篇幅最适合。

当你了解了自己的生物节律之后,你就会扬长避短,在低潮期适当地去调整和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并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减少生物节律的不良影响,充分利用生物节律的高潮期来获取理想的阅读效率。


以上内容是我读涂梦珊的《如何练就阅读力》整理的读书笔记,阅读原书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