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观察创新生态的基本模型

面对今天激烈的竞争,单靠一项科技创新已经不够了。你只有持续不断地创新,才能维持竞争力。

可口可乐沿用百年的配方 VS 苹果走到 11 代的 iPhone。

科技创新的四个环节

科技创新走向生态化。这个生态的核心链条中有四个环节:

  • 科研—>研发—>量产—>市场。

该链条上世纪 80 年代出现,2000 年左右成熟,然后扩散至全世界。

创新并未停滞,创新依旧井喷。

科研:创新的源头是高效

不从发现问题的角度切入,不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不是低水平重复的创新,不是烧钱的模式。

真正推动社会进步的是基于发明专利的硬科技创新。

拥有专利的企业和没有专利的企业相比,更容易成功。

发明专利在高校。

研发: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从科研成功到产品上市,中间需要 5-8 年的研发周期,以及上千万美元的研发投入。

研发的主题是企业家,不是科学家。从专利到产品,是企业家要做的事情。

量产:创新的成败看制造

如果说,研发的目标是如何创造出一个可行的产品,那么量产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用流水线造出大规模、低价格、高质量的产品。只有实现量产,企业才有盈利的可能。

量产科技含量要高,需要解决具体的生产和制造问题。

市场:创新的价值看用户

市场不只瞄准区域性,还要看到全球化。

用户不是市场的被动消费者,也是创新的参与者。

创新是一个生态

创新是一个端到端的链条,从科研,到研发,到量产,再到市场。

研发型的科技企业是最重要的主体。它们是创新的组织和协调者,把创新链路上的四个环节连通起来。

创新需要资本方、服务支撑机构、创新区、政府等的参与,围绕在科技企业周围,构成完整生态。

创新要素衔接在一起,构建成一个生态以后,科技创新就从零散的、个别领域出现的偶然行为,变成了全面覆盖各领域的、协作完成的系统行为。

小结

创新生态的基本模型,它的核心包括四个环节:

第一,高校做出科研成功,转让给企业。

第二,企业做 5-8 年的研发,把实验室里的技术,转化为一个可以应用的产品。

第三,制造部门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质量,实现大规模量产。

第四,把科技产品推向市场,覆盖广大的用户。

在这四个环节之外,创新生态立还有一些重要的参与者,比如,大企业、资本、支持机构,还有创新区和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