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工智能是否是万能的?

  1. 生活环境给我们的直觉会误导我们
  2. 工程中极限的概念让我们突破认识的限制,比常人更快地看清楚问题的本质。

和弟弟分苹果,谁拿的多?

房间里能装多少高尔夫球?

目的是看面试者是根据直觉瞎猜,还是遵循一套解题的思路。在没有数据之前不要轻易给出结论。

1+1/2+1/4+… 无限增加,总和不超过 2

1+1/2+1/3+1/4… 无限增加,总和无穷大

我们生活的范围限制了我们的思维。正确的思考方式应该是,抛开我们生活中习惯的约束,或者说认知的约束,用一个正确的数学或者工程工具去寻找答案。

这个工具,常常需要跳出问题本身。这就如同你看蚂蚁的爬行轨迹时,不能跟在它的后面,而要从它的上方看。所谓掌握工程思维的技巧,就是要比生活超越一个层级。

如果以工程思维考虑人工智能是否万能的问题,应该遵循什么思路呢?应该先直接找到机器智能在数学和物理上的极限。

网友观点

  1. 作者讲了什么?
    1. 普通的直觉思维和工程思维的差异
  2. 为了讲明白,作者讲了哪些要点?有哪些亮点?
    1. 根据直觉得来的结论常常会有极大的错误。
    2. 极限思维能够让人从更高的层次看待问题。
    3. 人直觉的局限在于对固有认识的依赖,而非从更高层次看待问题
    4. 工程思维让人认清极限,让人不在白费力气追求极限之外的结果。
  3. 对于这个内容产生的发散性思考
    1. 极限思维能够让我们看到事情的边界,了解事情的边界,应该是一个有智慧的人的习惯性动作。人做决策时,太过依赖于直觉,但直觉过于依赖过往经验,过往经验的局限非常明显,工程思维的极限思维能够帮助我们跳出过往经验的局限。
  1. 生活直觉是线性的,增长是指数的,作为工程师要用数字说话,即使直觉很对也要用数字在验证。
  2. 凡事有极限,死亡是人类的极限,热寂是宇宙的极限。人脑中的世界极限就是真实的世界。技术的极限在于实现载体的物理特性,技术到达极限后,就要更换载体,整个框架就要改了,这就是跃迁,而不是线性的连续的。
  3. 生活直觉是因为我们生活在系统局部,所以无法看到全局。用工程思维就是更客观的看待问题。
  4. 人工智能不可能有自主意识。任何生物本质上都是输入转换输出的有机体。生物会根据环境被动或主动的接受输入的信息,再通过复杂的计算输出信息。但是人工智能不会,只能全盘接受,不会过滤挑选。特别是输入信息不清楚时,没有判断的能力,而人类却是可以试验试错的。人类是可以处理模糊定义不清楚的问题的。
  5. 7% 的增长,国家经济增长取决于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而这些都是幂率增长的,一开始可能很快,但到达极限后就很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