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高的定义

  • 承认自己有情绪,接受别人有情绪
  • 不用情绪去定义别人,不用情绪去困扰别人
  • 与别人好好相处
  • 舒服痛快的做自己

1. 情绪颗粒度

指的是情绪的细腻程度

举个例子,比如同样是蓝色,你去问一般人,他是分辨不出蓝色之间的区别的。但如果是画家,就会说:“这种是天空的颜色,叫做天蓝,那个更加有纹理的呢,是孔雀蓝,这个略带一点紫色的呢,就叫靛蓝。 ”

这种能力,在情绪上就叫做情绪颗粒度。情绪颗粒度越细的人,越能够分辨自己和别人的情绪。

定义:辨认自己活别人情绪的能力

2. 情绪日记

是一份对自己情绪的记录表。

记录的内容有六点,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发生的事件,当时的情绪,以及后续你的需求。记录的越详细,越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并且针对特定的情绪,给出解决的措施。

糊涂与豁达

糊涂:什么都搞不清

豁达:很清楚,只是不在意

功能

类似生活的账本

如何制作

记录:时间地点人物

重大情绪

尽快做记录,避免记忆退化

记录事情

使用具体的感受:不用难过,用惆怅,舍不得,遗憾,被背叛,被抛弃

搞清楚让你快乐的事情,让你介意的事情,让你难过的事情,会觉得舒服

3. 情绪防身术

所谓的情绪交流,就好像是抛接球的游戏,必须要一来一往才能够成立。当我们中断了情绪的互动时,情绪就不再存在。

骂人的文化

日本妻子发现男人乱搞:笨蛋

基督教的诅咒:恶魔附在你身上

道教:鬼

中国文化:涉及妈

情绪表达

你骂我一句,我回骂你一句,这就是吵架

你称赞我一句,我回称赞你一句,这就是社交

你骂我一句,我夸你一句,这就是打破规则,也就是情绪防身术。

情绪是在互动中产生的。所谓情绪的交流,就好像是接抛球的游戏,必须要一来一往才能够成立。

配合对方完成羞辱,还是严厉还击?

不与傻瓜论长短,当别人想羞辱你的时候,你只需要左耳进,右耳进。

4. 情绪表达障碍

三重障碍

压抑情绪:不准哭,不准笑,表达情绪是幼稚的表现

否认情绪:有人问是否不开心,下意识回答没有没有

掩盖情绪:是用其他的情绪,掩盖了本来要表达的情绪。

习惯性用愤怒去掩盖我们的关心和担忧。

比如,你本来是担心,表现出来却是愤怒。

5. 情绪表达误区

三层误区

一共有三点错误,是需要大家注意的。

第一点,用空泛的形容词描述自身的感触,变成给别人贴标签。比如说:“你总是迟到”,“你老是不交作业”。第二点,把情绪的责任推卸给别人。好比说,爸爸妈妈下班回家,看到你不做作业,顾著打电动,忍不住就骂了一顿:“整天就只会惹我生气!”,这句话,就是典型的把情绪推卸给他人。第三个误区,是羞于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别人来猜测自己的心思。比如别人冒犯了你,你很生气,别人说:“对不起。”你反击道:“对不起有用吗!你自己看着办”。这样就会让别人非常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用空泛的形容词描述自己的感触,变成了给人贴标签

避免用放大的字眼

把情绪推卸给其他人

羞于表达自己的需求

不要把情绪搞得模糊混乱,少一些拐弯抹角,不要用放大的字眼

6. 情绪止损

大家在倾听朋友诉苦时,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如果感到难受,请及时喊停,给自己留出休息的空间。

别人找你倾述,你要学会说不

陪伴负面情绪爆棚的人的做法

  1. 陪伴朋友时,搞清自己的立场。我们有提供陪伴的义务,却要给自己保留“不参与这个情绪”的权利

eg:我自己太累了,我只能陪伴你半个小时

我们要表明一个立场,我是在提供我的倾听跟陪伴,而不是有参与你的情绪的义务

  1. 我们要定下原则

人的注意力有限,超过90分钟,就会疲倦。

倾听有度,比如每次接受倾听一个小时

  1. 尽量把对方的情况具体化

把对方情绪具体化,能发现真正的问题,可能比较容易帮助对方,也帮助自己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7. 善解人意的误区

通常,人们之所以会轻率的说出“我懂”,“我明白你的感受”,这并不是因为他真的懂,而是因为,他们想叫你闭嘴。

所以在情绪的领域,善解人意不等于秒懂。我们要尊重别人的独特性,保持好奇与不知,这才是真正安慰别人之道。

听别人倾诉,不用急着说“我懂”

安慰别人有两种经典的误区

  1. 任性归类
    • 将人分类,贴上星座、血型、地域和水逆的标签,实质上是在降低他的独特性
  2. 不懂装懂
    • 急着求共识,急着说“我懂你”的苦衷。可是,我们真的懂吗?
    • 失去亲人的痛苦,跟忍受贫穷的痛苦,那是不一样的痛苦。

当我们说出“你的痛苦我都懂”的时候,不一定能够安慰别人,反而会让别人觉得,他的痛苦被忽视了。

只需要倾听,不需要你说“我懂”

一下子搞懂,有啥乐趣

不要追求秒懂

不要追求一次搞定,永远解决

面对大众心理,跟面对个人情绪,请采用不一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