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恐惧

没有消极情绪,只有对情绪的消极认知——恐惧。

所有的情绪,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都是我们的一部分。

情绪并无好坏之分,每一个负面情绪背后,都有着正面意义。

消息本身并不负面,只是消息证明了负面事实的存在。

  • 火山爆发、地震

负面的情绪提醒我们负面事实的存在,情绪本身并不负面,是我们把它当成了负面的情绪,这就叫做,对于情绪产生了负面的态度。

恐惧的意义

恐惧,这种所谓负面的情绪当然非常重要。你应该有听说过有一种人,TA察觉不到痛感,这叫做“先天性痛觉缺失症”,从小时候,他们如果把手伸到了火上面,不感到痛,直到皮肤被火烧焦为止;踢到了桌角,不感到痛,直到见血为止,直到骨折为止。没有感觉到痛,虽然就不会害怕,可是,这样子的人很容易受伤害。

我们对于痛是有恐惧的,我们不喜欢痛的感觉。可是痛提醒了我们,我们很可能会受到伤害,痛保护了我们。

  1. 恐惧的第一个正面意义,就是保护我们远离伤害,远离危险。

我们为什么会对于蟑螂、老鼠那么恐惧?因为人类长期的历史,已经知道了蟑螂、老鼠这些携带细菌侵入人类生活的物种,它们会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疾病、灾难。或者某一些有毒的昆虫和动物,不管是蜈蚣、蝎子,还是蜘蛛,我们也会产生恐惧。如果收不到“恐惧”这种情绪,人类应该早就灭亡了。

有些人会利用他人的恐惧对其进行控制

  1. 恐惧的第二个正面功能,它会指引我们成长。

总结

【恐惧】所有的情绪,无论正面还是负面,都是我们的一部分。情绪并无好坏之分,每一个负面情绪的背后,其实都有着正面的意义。恐惧的第一个正面意义,是保护我们远离伤害,远离危险。恐惧的第二个正面意义,是指引我们成长。

2. 悲伤

悲伤送给我们的三件礼物。

生命累积的智慧,在于学习怎么面对失去

  • 悲伤,当然被我们归类为负面的情绪。这么负面的情绪,它有什么正面的功能跟意义呢?当然有!悲伤能够送给我们很珍贵的礼物,是其他的情绪都无法送给我们的。如果我们能够成熟地面对悲伤,我们就能够收得到这些礼物。泰坦尼克号也好,罗密欧与朱丽叶也好,梁山伯与祝英台也好,都是悲剧,都是悲伤的结尾,为什么这么启发人心呢?因为,生命所累积的智慧,其实就在于学习怎么面对失去。

悲伤的正面功能和意义

第一件事,悲伤可以帮我们找到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多年以前,我在微博上面看到一则非常悲伤的事,我到现在都没有办法忘记这件事。那是一个很悲伤的母亲,她拜托大家帮她把手机找回来。原来,这个母亲的手机里面,有一段她死掉的年轻儿子特别为了母亲所录制的,人生最后时光的身影。搞丢了这个手机,也就意味着搞丢了这一段儿子特别为妈妈所录制的最后时光。我当时觉得故事可能不会有好的结果,拿走手机的人不会知道“这个手机对妈妈这么重要”。可是我一方面又隐约有一份信心,我相信经历了这么悲伤的失去,这位母亲会重建一次她对于儿子回忆的方法。

我之所以这样推测,是因为我觉得,原本藏在手机里面的画面,那是有形的记忆。可是当这个有形的记忆,不得以消失的时候,妈妈会找到一个方法,确立她对于儿子无形的记忆,永远不会消失。

悲伤,是因为我们经历了重大的失去。经历之后,我们被迫要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方法,我们被迫要处理这份悲伤。然后我们才能够体会到,我们会用最重要的方式,来面对最重要的失去。讲到快乐,讲到开心,很多人都会想到很多的小事情,可能是吃一份冰淇淋,可能是某一次的约会,可能是某一次考试考得非常好……这些是我们生命的小事,累积出我们的快乐。可是真正重要的事,往往需要透过悲伤才能够确认。

悲伤绝对不好受,可是悲伤绝对很重要。

前几年,有一部非常优秀的动画电影,叫做《Inside Out》——头脑特工队。这个电影的女主角是一个11岁的小女孩,她的脑子里面有各式各样的情绪的小伙伴。其中,代表悲伤的,叫做忧忧——Sadness,它被画成一个胖胖的小女生,整个人是蓝色的。负责造型创作的创作者说,TA觉得悲伤就应该长得像一滴眼泪,蓝的、软趴趴的、圆圆的、没有力气,所以就画出了忧忧——Sadness的造型。你猜猜看,这个电影的故事,最后挽救了整个大局的是哪一个角色呢?就是这个永远都把事情给搞砸的,长得像一滴眼泪的Sadness。

如果你看过这个电影的话,会发现小女孩的妈妈的脑子里面,也有一群小伙伴。而坐在妈妈的脑子里的控制台,最核心位置的,是一个长大了以后的Sadness。那意味着,妈妈作为一个成熟的大人,她是从悲伤的角度出发,来看待整个世界,以及能够带来所有人生的意义。妈妈的忧伤,是一种成熟的忧伤。

悲伤绝对不好受,可是悲伤绝对很重要。

悲伤的第二种正面的意义,是使我们变得深刻。

悲伤的第二种正面的意义,是使我们变得深刻。快乐的时候,我们很少会问为什么;而悲伤的时候,我们一定会问为什么。吃冰淇淋觉得快乐,你很少问为什么;可是医生跟你宣布,你的家人得了重病,你难免会问,为什么会有这样子的安排?

2014年,有这么一个心理学方面的实验,把人分成两组,一组人被刺激之后,产生了愤怒的情绪;另一组人被刺激之后,产生的是悲伤的情绪。然后这两组人,都拿到了同一批候选人的资料。结果,愤怒的那一组人,他们根本懒得看,这些候选人分别提出什么样的证据,而是出于冲动的情绪,就做了选择;悲伤的那一组人,花了比较多的时间,好好地看了所有候选人提出了什么样的证件,比较冷静地思考,而做出了抉择。愤怒这个情绪,使我们冲动地做决定;快乐的情绪,让我们懒得问为什么;而只有悲伤这种情绪,促使我们去寻根究底。

悲伤这种情绪,能够使我们学习。因为只有透过失去之后,我们才能够学到更多。如果一直拥有,一直不变,我们只会停留在原地。所以在今天的情商课一开始的时候,我所举的这一些结局很悲伤的情感戏,或者是古代希腊的悲剧,都号称有一种能够洗涤我们灵魂的作用,会使我们变得清醒。

第三种正面的意义,那就是悲伤能够给我们带来维系关系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来找悲伤这种负面的情绪的第三种正面的意义,那就是悲伤能够给我们带来维系关系的力量。请想想看,婴儿为什么要哭?婴儿在还没有办法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如果TA需要求救,TA必须要哭。听觉上,TA发出了哭叫的声音;视觉上,TA流下了眼泪。哭以及眼泪,就是求救的讯号。能够提供帮助的人,一收到这个信号,会立刻来帮助这个婴儿。

等到我们长大了,虽然我们已经可以使用语言,可是如同舒伯特所说的,生命中有很多我们无言以对的时刻,那个时候,语言不足以符合我们的情绪,我们还是会哭,还是会落泪。我们身边能够提供帮助的人,收到这个讯号,就会来提供支援,帮助我们。

好的,我们现在知道了,悲伤这种负面的情绪,能够给我们带来的三种正面的意义。相信你也会同意,没有所谓的纯粹的负面情绪,只有所谓的面对情绪的负面态度。如果一直抱着那种错误的负面态度,我们就会无法找到这些情绪当中正面的意义。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做今天的小练习。请你回想一下,你曾经透过了什么样的悲伤,而察觉到人生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事?或者,经过悲伤之后,你注意到了哪一些你本来不会注意到的细节,感觉到了一种深刻的体验呢?希望你能够在留言当中跟我们分享,之后的节目里面,我们会继续跟大家聊你的留言。

总结

【悲伤】我们生命所累积的智慧,其实就在于学习怎么面对失去。我们常常会假笑,可是没有人会假哭。悲伤,一共教给我们三件事。第一件事,悲伤让我们意识到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第二件事,悲伤使我们变得深刻。第三件事,悲伤带给我们维系关系的力量。

【减少自我损耗】

  1. 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前一天做好决策,为第二天减少决策数量。
  2. 不要急着回复,答应,拖延策略;情绪日记本,认同栏,做的棒的事,事件加感受。
  3. 听听自己身体的声音,做些有意义的事(整理东西)提升自我掌控能力。

【自我认同感】

  1. 打破下意识的对人说行说好
  2. 拖延策略,不急着回复对方,拖一拖再做决定。
  3. 情绪日记本

3. 后悔

给后悔做减法,我们才能更好的前进。

后悔的发生

后悔这个词,的确能够打动我们。也就是说,我们对于后悔的惯用语,像是“早知道”或者是“想当初”,这些字眼都意味着,我们想象着自己人生其他的可能性。

所以很明显的,年纪越大,人生的可能性越少。也就是说,年纪越大的人一旦后悔起来,遗憾的成分居多;可是年纪不大的人后悔起来,只是意味着,TA如果有机会的话,下一次TA会改变一个做法。

”短期的后悔,是做错了的事情;长期的后悔,是没做的事情。

后悔这种情绪里面,包含了哪一些成分?

至于“短期的后悔”跟“长期的后悔”,哪一种比较恐怖呢?当然是长期的比较恐怖。为什么?因为短期的后悔,我们的大脑会负责安慰我们,帮我们自圆其说。

当你做错一件事情,烫坏了一个发型,买错了一件衣服,大脑都能够为你自圆其说,找到理由。

如何面对后悔

建议1:对于后悔这种情绪,我今天所要给出的建议:如果是短期的决定,你应该要谨慎,因为你的大脑,可能会帮着你一起欺骗你自己,找出很多似是而非的理由,让你做下其实是错误的决定;至于如果是长期的决定,你要勇敢一点,想做却没有做,不做做看,是不知道的。

建议2:我们充分理解,我们一定会感觉后悔,后悔就没那么可怕了。

后悔的原因

为什么从长期来看,我们想做的事情,我们终究却没有去做呢?

  • 负面情绪的阻挡

其实就是我的情商课所介绍的那些负面的情绪在阻挡我们,有可能是恐惧,有可能是空虚感,有可能是羞耻感。这些负面情绪阻挡着我们,想要向一个人告白的时候,很担心“如果告白,却受到了挫折”怎么办?这种害羞的感觉,怕失败的恐惧,都会阻止我们去告白,结果就错过了。后来感觉到很后悔,有可能后悔一辈子。

人生过处唯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

我非常喜欢的一位文学家,写过《人间词话》的王静安先生,他有过两句诗,这两句诗的内容是:人生过处唯存悔,知识增时只益疑。“人生过处唯存悔”,这是一定的真理。选了左边,就会后悔怎么没有选右边;选了甲,就会后悔怎么没有选乙。我们的人生就是在这种后悔当中,一次又一次地度过。人生就是选择,只要做了选择,就会有后悔。所以我们对于后悔这种情绪的建议是,我们充分理解,我们一定会感觉后悔,后悔就没那么可怕了。

4. 愤怒

如何在愤怒的时候保持理智——愤怒的应该圈。

为什么表达愤怒

应该是想要提醒别人,它的存在,而且要让别人知道,如果你伤害我,你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这是表达愤怒的功能。

我读过一篇访问,这个访问里面,受访的是16个好莱坞顶级的大导演。其中有一个问题,就问这些大导演,“是不是曾经生气到,在片场大摔东西,愤而走出片场?”只有一个人说,TA曾经摔了东西,愤而走出片场。其他15个人都说,没有这样做过,因为这样做,对拍片的进度毫无帮助。我看了这个回答有点好奇,这些导演有没有在美化自己啊?可是后来想想也是真的,摔了东西,走出片场,还要别人再来安抚你,再把你请回片场。这无非就是生气了,没有台阶可以下,最后还是要劳动别人搭一个台阶,让你顺着走下来。而且最终,导演还是要回到片场继续工作,刚才的发脾气,只会带来一阵尴尬而已。

导演已经确立了是片场的灵魂人物,没有人不知道TA的地位,没有人敢忽视TA的存在感。狗才需要用表达愤怒来强调自己的存在,也就是说,在我们不同人生阶段,愤怒能够发挥的力量不同,我们需要愤怒的程度也不同。

愤怒当成筹码

以色列有一位学者叫做Eyal Winter,他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他说愤怒相当于是一种筹码,让我们在双方对峙的谈判当中,能够被郑重地对待,而取得优势。这,就牵涉到我们今天情商课想要提醒的一个重点,就是:如果你希望愤怒能够成为你的筹码,为你带来优势,那表示,你在携带愤怒的同时,必须是理性,而不是发狂的。如果我们到了怒火冲天的程度,失去了理性,就像愤怒的“怒”字所写的,“怒”上面是一个奴役的“奴”,底下是“心”,怒气使我们的心被奴役了,怒气占据了我们的全部,根本没有留下理性思考的空间。这样愤怒怎么可能成为我们谈判时的筹码呢?

愤怒相当于是一种筹码,让我们在双方对峙的谈判当中,能够被郑重地对待,而取得优势。

如果你希望愤怒能够成为你的筹码,为你带来优势,那表示,你在携带愤怒的同时,必须是理性,而不是发狂的。

如何应对愤怒

在我们的情商课里面,情绪没有所谓的对错,只需要被理解。如果想要理解我们的愤怒,我们就势必要能够保持理性,来看待自己的愤怒。

不要想忍住,而是要想理解它、分析它,也就是找到愤怒的原因。

应该圈

今天这堂情商课,我们要对付的就是自己的愤怒。我们必须要想一下,什么事情会冒犯我们,让我们生气?心理学上有所谓的“应该圈”,这个应该圈可大可小,也就是你认为“应该如此”的这个圈子,到底涵盖了哪一些范围?在马路上开车,对方转向却不打方向灯,不应该你会生气;别人出轨了,不应该你也生气。这样子你的应该圈就涵盖了很大的范围。从交通状况到别人的婚姻,你都要管,这样很容易生气。是不是要把应该圈给缩小一点,能够冒犯你的事情少一点?在这个应该圈里面,你所在意的,是真正对你有意义的事情。我们愿意用愤怒来保护这些原则,而剩下的事情,我们让它在应该圈的周围的灰色地带里面,不用那么容易被冒犯,不要那么浪费我们的愤怒。

  1. 我们必须要想一下,什么事情会冒犯我们,让我们生气?心理学上有所谓的“应该圈”,这个应该圈可大可小,也就是你认为“应该如此”的这个圈子,到底涵盖了哪一些范围?

  2. 是不是要把应该圈给缩小一点,能够冒犯你的事情少一点?在这个应该圈里面,你所在意的,是真正对你有意义的事情。

5. 空虚

空虚迷茫,只因为你一无所长——空虚的解药。

空虚感有多可怕呢?

空虚感有多可怕呢?人往往为了逃避这种空虚的感觉,甚至愿意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

有些人喝酒,喝到上瘾;有些人吸毒,吸到上瘾;乃至于自残的都有。

在美国的弗吉尼亚大学跟哈佛大学联手做过一个研究,在这个研究里面有两组人,被要求待在房间里面6到15分钟,全程必须保持清醒。

其中一组人过得比较好,TA在房间里面可以看书、听音乐、翻照片,虽然不能够跟外部沟通,可是起码有事做;

另外一组人比较倒霉,在房间里面不可以有纸、不可以有笔、不可以有手机,没有任何的设施。

这一组人待了十分钟之后,开始感觉很痛苦。

这时候,在这个无聊的房间里面,出现了一台电击器。也就是,说房间里的人如果要找事做的话,可以使用这个电击器,电他们自己。

实验结果发现,房间里面有67%的男生会选择去接受这种完全无谓的电击;女生有25%,也就是每四个女生有一个女生,也会这样做,宁愿把自己电一下,都胜过完全没事做。

人往往为了逃避这种空虚的感觉,甚至愿意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

空虚感是怎么来的?

第一种原因,可能来自于责任感的缺失。

身上背了越多责任的人,越少说出“人生好空虚”这句话。

想一下我们的上一代,很多人为了忙碌,照顾生活、养家,把自己累得半死,他们会说“好累”,可是他们不会说“好空虚哦”;

而不用背负责任感的人,往往会轻易说出“空虚”这两个字。

人生当然不等于一场游戏,可是毕竟,如果一切都来得很现成,从天上掉下来,我们只是把它给接住,我们会毫无成就感,我们会毫无责任感,我们会觉得空虚。

所以,要想解決這種空虛,光是被動地等待刺激,是不行的,你必須主動,去練習「為別人付出」。治愈空虛,不是等着被別人填滿,而是需要反過來去充實別人。

除了失去责任感之外,第二种空虚感的来源,是没有人生目标。

西西弗斯推石头的故事。

你如果喜欢读一个法国作家卡缪的小说,卡缪写过这个《西西弗斯的神话》。西西弗斯在罗马神话跟希腊神话里面,有不同的形象,可是姑且不管他是什么原因得罪了众神,反正西西弗斯就是得罪了众神,众神决定要惩罚他。

惩罚他的方式就是,他必须要每一天都把一块巨大的石头,千辛万苦地推到山顶上,而这块石头,一定会再从山顶上面落下来。,

每一天都重复这个过程,这就是众神对于西西弗斯的惩罚。这个故事之所以有名,就是因为作家卡缪借由这个故事,来呈现我们生活的重复与荒谬。

很多人看到这个故事,心里面有感触,想说自己每一天重复地去上课、去考试、去上班、去赚钱,一日复一日。

赚进来的每一分钱又会花出去,再赚,再花掉;念进来的每一个字,考试的时候用出去,就忘掉,好像重复的事情,永远没有办法累积出一个结果。这不就是人生吗?一旦感觉到人生这么没有意义,巨大的空虚感立刻会袭击我们。

如果我们就是西西弗斯,我们该怎么办呢?你要想的是石头永远都会掉下来,还是石头永远都可以被推上去?把石头推上山顶的过程,不就是每一天我们赚进每一分钱,读进去每一个字的过程嘛?

这个过程不就给了我们成就感,让我们觉得自己完成了一件事情?如果你想的是后果,那很抱歉,后果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出生,就直接要迈向死亡。

如果因为有死亡等在前面,就不能够享受人生,这样子就是被空虚感给击败了。

可是反过来,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知道即使石头会掉到谷底,我们还是享受着“把石头一路往上扛”的这种力量、这种过程,或者,把石头扛好了之后,我们一路走下山来,依然一路上能够感受到鸟语花香,感受到山光水色,那就是人生的过程。

人的终点是死亡,感受人生过程中完成事情的成就感,享受人生。

做自己

我们的情商课,一开始说的就是,要舒服地做自己。所谓的做自己,当然必须包括“我自己想要达成什么事情?”

失去人生目标,不是只有空虚感是个问题,而是整个人生都会有问题。

怎么样去寻求人生目标,是我们整个人生的过程当中最精彩、最有趣的一件事情,只要感受到那个乐趣,就不会感觉到空虚。

人活着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

羞耻

不能为了对抗羞耻,而变成不知羞耻的人——羞耻。

定义

定义:在心理学上面,羞耻其实是一种“能够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的能力。

为什么我们会光着屁股在大马路上面走呢?如果是因为很无辜地被抢匪给抢了,全身衣服都被抢光,我们迫不得已,只好光屁股在大马路上走,错不在我们,我们的确会感觉到很害羞,可是不会感觉到可耻,因为不是我们故意要这样子的。可是如果我们有选择,是我们故意把衣服脱光了,在大马路上面走,这背后一定有其原因。是我们要抗议什么事吗?还是我们要宣传什么事吗?还是我们就是以此为乐?只要说得出原因,我们大概也不会觉得可耻。所以羞耻感的来源,虽然来自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可是往往更关键的是,我们自己为什么会引起别人这种看法?

所以羞耻感的来源,虽然来自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可是往往更关键的是,我们自己为什么会引起别人这种看法?

羞耻的标准

远古部落:道德规则不存在,羞耻感也不存在

这个部落形成了这么一种道德,这个道德就是,你打猎打到什么东西,要分给所有的人吃。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就要遭受到所有人的指责。你被指责的时候,如果你毫不在意,你就是一个没有羞耻感的人。

个人如何面对羞耻这个情绪

第一点:建立自己的对于羞耻的标准。eg:让座

比方说在公共交通上面,很多人没有让座。如果遭遇到了指责,是否要感觉到羞耻?有的人说“我才20岁,对方70岁,我就应该要让对方坐。”有的人觉得“我今天脚摔断了,我比较需要坐;对方70岁,看起来身体很健朗,他不需要坐。”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建立自己“感到羞耻的标准”的时候。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次在摸索羞耻这个情绪的来源,我们都在帮助自己成长,帮助自己建立,在这个世界上面继续生活下去的原则。

第二个原则:减少不必要的羞耻感。

很多同学来自于单亲家庭,过去在学校里面,可能会遭遇到一定程度的排挤。比方说,爸爸已经不在家里了,可是老师出作文题目的时候,还是要求你要写一篇《我的父亲》,这时候,你一定会感觉到一点点的压力。可是这个是一种压力,这不是一种羞耻感,因为这个羞耻的标准是错的。你来自什么样的家庭?你是什么种族?什么肤色?什么样的人生取向?都不应该成为你感受到羞耻的原因。感受到羞耻的原因,必须是“我们做错了什么事?”而不是“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感受到羞耻的原因,必须是“我们做错了什么事?”而不是“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麦特·戴蒙所饰演的这个男生,他从小生活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之下。在《心灵捕手》这个电影当中,有一段经典的戏,心理医师对麦特·戴蒙不断地重复一句话,说“这不是你的错”。当时麦特·戴蒙的角色还试着对这句话很清淡的反应,可是心理医生锲而不舍地对这个男孩说了一遍又一遍,“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当他说到第五遍、第六遍的时候,麦特·戴蒙所饰演的这个角色终于崩溃、大哭,释放了多年来心中的羞耻感。

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我们没有办法选择“爸爸妈妈是否离婚?”这些都不应该成为羞耻感的标准,都不应该成为我们羞耻这个情绪的来源。

所以,建立自己对于羞耻的标准,减少不必要的羞耻情绪,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两个重要的原则。

刻奇

想哭就哭,不要该哭才哭——刻奇。

定义

Kitsch——刻奇。刻是“刻薄”的“刻”,奇是“奇怪”的“奇”,这是我们从发音方面,所翻译过来的。

毕业典礼痛苦,回到家里面冷静下来,回想刚才的情景,觉得那个眼泪是假的,那就是一种刻奇Kitsch,那就是一种在群体催眠,或者是群体压力之下,自我愚弄的情绪,是一个假情绪。

明确情绪

当我们流露出某一种情绪,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这就是我的情绪”的时候,我们就要想一下,“这个情绪真的是我的吗?”还是“是自己被自己给骗了?”

发生原因

  1. 跟我们的人物设定有关系。
    1. 我们自己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的人物,我们就会在那个压力之下,表达出某一种情感。
    2. 比如毕业典礼哭,葬礼掉眼泪
  2. 基于社会压力表达适当情绪,未必是真的情绪

潜在危险

  1. 过度习以为常,误认为真实情绪,失去辨认真假情绪能力

  2. 被社会赋予角色绑架,流露出不符合该身份情绪,会认为自己失态

  3. 被催眠,表达假情绪,被感动,产生表达欲,变得夸张

  4. 会对自己真实的情绪表达,形成了一层障碍

正确认识

鼓励大家要追求的就是真实的情绪,而不是自我愚弄、自我催眠,乃至于被社会所绑架的情绪。

“如果旁边完全没有别人在看,我们其实会有不一样的情绪的”